没有乡音,何处遣乡愁
著名表达乡愁的诗句有哪些

著名表达乡愁的诗句有哪些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是故乡,唤起了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回忆,在对故乡的思念中,又仿佛回到了那单纯无邪的童年时代,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身心的创伤得到了抚慰,精神的空虚得到了充实……表达乡愁的诗句1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出自唐·司空曙《漫书五首》。
人在他乡,听不到耳熟亲切的乡音,却听到了相同于家乡的莺声。
这是以人声与莺声的对比,反衬自己身在异乡触景生情的乡思之愁。
“却恨”一词,最能体现诗人怕听熟悉的莺声的心情。
因为这会让他由此及彼,思念起故乡。
二、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出自唐·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
此写见梧桐叶落而起悲秋念乡之情。
三、故园此去千余里,春梦犹能夜夜归。
出自唐·顾况《忆故园》。
此言故乡遥远难归的痛苦之情。
前句言离乡距离之远;后句言梦中夜夜归乡,意在表明夜夜思念故乡。
四、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出自唐·岑参《逢入京使》。
身在西部边塞,回首东望长安,不禁热泪纵横,沾湿了双袖。
此写久在边塞的思乡深情。
五、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等北归。
出自唐·刘长卿《时平后春日思归》。
此写人在他乡的思归之情,但诗人表达这层意思,不直抒其情,而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柳色”、“春水”、“桃花”人格化,让其带有人的生命情态,从而借物而写人,反衬诗人自己深切的思乡之情。
表达乡愁的诗句2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佚名2、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白居易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4、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苏轼5、直道相思了无道,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7、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佚名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9、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觏10、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1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苏轼1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乡愁诗词 乡愁古诗

乡愁诗词乡愁古诗1.关于乡情乡愁乡愁诗词的诗句有哪些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诗词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正如乡愁这首诗一样的含有情意.邮票是一种意象,诗中的船票、邮票、坟墓等都是意象,都寄予了思乡情怀. 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表现乡愁的诗: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2.有哪些思乡的诗句思乡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阴雨【唐】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思乡之情的句子

思乡之情的句子1、把酝酿已久的思念交给秋风,让明月演绎相思的旋律,将期盼团聚的心放飞到天空,在异乡斑驳的夜空下又想起你我的家乡。
2、乡愁是一杯茶,这是一个平凡的比方,但我却很喜爱。
我不愿把乡愁说成酒,由于乡愁没酒那么浓烈,乡愁只能是在无人的暗夜的一缕芳香,将远离喧嚣世界的我们一点一点溶解。
乡愁是茶,总在苦涩中带着那么一点甘甜;乡愁是茶,但却不会愈冲而愈淡。
3、时间飞速,恍惚间已到端午节,记得过去在老家,每到五月初五,那天一早,娘就到家前的地边,割一大捆野艾回来,插在大门两旁。
说能辟邪,也是风俗。
4、山悠悠,水悠悠,一路上吹不散这点点情,也隔不断这相思愁,唯寄一颗相思的心,诉于皓皓的明月,正如明月千里寄相思,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5、逢佳节,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是习俗?还是曾经记忆?现想来,这些都或缺。
而更缺的是逝去的亲人,我最友爱的奶奶。
两年多了,仍像梦一般不愿醒来。
6、家乡的方向,是记忆深处最美的凝视。
当自己融入那片故土,太多的情感流露,太多的情景再现,太多的感伤充满,太多的喜悦徜徉。
当自己又不得不起身挥别,在心灵的故土上,卸下了多年的倦意,托上了自己满满的幻想与期望。
7、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如今,却是身处他乡,西望销魂。
8、有一段心事曾简洁晴朗,透着淡淡的蓝。
有一段纯洁的欢乐,支撑着日复一日的疲乏。
或许我们长大,一切都已经转变,如见多了离合,心便被包裹成了坚硬如铁。
只是,在黑暗里,沉静着,一寸一寸,剥落的都是惦念的尸身。
9、长大了,离开家,去了外地。
再也没有端午节采艾蒿的机会了,奶奶的病不但没有好,而且永久的离开了我。
自此,名叫艾蒿的植物,它在我心里和杂草一样,无一用处。
10、莫说乡路长,再长也长不过我的思念;莫说天际远,再远也远不过我的目光;莫说云天高,再高也高不过我的畅想。
家乡啊,你是人们心中永久的根。
11、家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处头绪,越来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
春怨 (金昌绪)原文及赏析

春怨 (金昌绪)原文及赏析春怨 (金昌绪)原文及赏析金昌绪是现代韩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
其中,他的作品《春怨》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爱情的痛苦,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春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红豆不堪看,满地凋残蕉。
舞翩翩,陌头独彷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何处春江无月明?何处姑苏无乡音?聚散江湖,此恨无穷。
江南瘴烟农事少,月明寒船渡独归。
花落尽,莫相忘,酒旗借问、归何逗。
持觞劝侧语,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战,莫厌,此花瘦。
愿得天神修掌握,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与爱情的复杂情感。
下面我们来逐句分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两句是以自然景物来烘托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爱情的痛苦。
夜晚的风雨声象征着诗人孤寂的内心,花落则突显了爱情的离别和无奈。
红豆不堪看,满地凋残蕉。
诗中的红豆是指诗人所爱之人,不堪看则表示诗人对她离去的无奈和无法面对的痛苦。
满地凋残蕉则以景物的凄凉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
舞翩翩,陌头独彷徨。
这句描绘了诗人在失去爱人后的孤独与迷茫。
舞翩翩的形容词,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希望与渴望,但在陌头彷徨说明他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两句以时间和景物的变化来对比人事的变迁。
诗人通过描写春天花朵的相似却不同的人物,表达了他对年岁的流逝和人际关系的变迁的感慨和痛苦。
何处春江无月明?何处姑苏无乡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春江、姑苏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象征,诗人通过引用这两个地名来表达自己离乡的痛苦和对家乡想念的深情。
聚散江湖,此恨无穷。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分别和离别的无尽思念和痛苦。
江湖一词代表了诗人流浪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此恨无穷"表明他对离别的痛苦无法抑制。
江南瘴烟农事少,月明寒船渡独归。
这两句以江南地域特色来表达诗人对乡愁的痛苦追忆。
江南的瘴烟和农事少形容了他离乡的痛苦与不堪,月明和寒船则表达了他独自归家的凄凉和思念。
关于咏乡音诗句

关于咏乡音诗句咏乡音诗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它表现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情和对家园的热爱。
咏乡音诗的诗歌形式各异,有古典的五言、七言诗,也有口头传唱的歌谣和民间诗歌。
本文将介绍咏乡音诗的发展历史、特点和一些著名的咏乡音诗句,以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
咏乡音诗的发展历史咏乡音诗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早在唐朝就有了这一文学形式的雏形。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著名的咏乡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就包含了咏乡音,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一句中“饮一杯无”的乡音,令人感到亲切而自然。
随着时代的变迁,咏乡音诗逐渐在各地形成自己的传统文学形式。
在山东,民间咏山歌谣即属于咏乡音诗的范畴。
在湖北,如长江下游的武昌、汉口一带,歌谣已经是当地人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
在广东,咏乡音诗则表现为粤语古曲或称小调,其中大量歌曲具有咏乡特点,如著名的《广东艳阳天》。
咏乡音诗的特点咏乡音诗的特点在于它始终紧扣乡土情感和个人体验,具有地方色彩和文化熏陶。
它的语言通俗易懂,富有乡土气息,让人感到自然舒适。
其结构一般简单明了,节奏优美,旋律流畅。
诗句中的乡音和方言的使用更增添了它独特的魅力。
另外,咏乡音诗还注重抒发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感情,既有如清明上河图一般的风景描写,又有对传统文化和信仰的表达。
例如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中就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著名句子,咏述着少年时代对美好东西的憧憬和向往。
几句著名的咏乡音诗句1.“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唐代诗人唐婉这句诗是唐朝诗人唐婉所作,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中花的寂静美丽,表达了离家久居的思念之情。
2.“采桑子·重阳”——明代文学家高启这首歌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风格独特的咏乡音诗之一。
它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和家乡的眷恋,以及新旧交替、花开花谢的深刻感悟。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著名的《登高》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反映了诗人在清明节远离故乡的思乡之情,咏叹着自然的美和身处异乡的孤独。
《家乡文化生活: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习活动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教学目标
1.展现家乡文化现状,加深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辩证思考家乡 文化与个人的关系,提高参与家乡建设、服务家乡生活的意识。
2.聚焦家乡生活中某种文化现象,针对风俗习惯、邻里关系、文化环 境等进行调查研究,培养搜集材料、提炼问题、梳理分析、综合归纳、 总结阐释的能力。
1.调查的大体结果
本调查一共印发500份,发出492份,收回325份,有效卷310份,废卷15份。其 中男女比例协调,男140人,女175人。未成年人占大多数,中小学生较多。基本 都可以使用方言,在家庭等小范围内使用人数较多。即使调查对象都认为方言重 要,但是绝大多数人倾向于说普通话。
2.方言现状分析
示例步步高66-67页《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方言是否值得推广——龙校方言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方言是否值得推广 ——龙校方言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 指导导师:××××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话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方言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小,一些方言正在 逐步消亡。而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 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 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校小区域范围内学生与老师对方 言使用情况的调查,然后分析了方言淡出的原因和方言为何应该被保护的原因及意义,最后总结方言 推广的好的建议。 关键词:方言 普通话 方言推广 意义
(2)调查报告的结构 调查报告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标题一般冠以“关于……的调查”或“……的调查报 告”,正文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①前言:是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起因、目的、对象、经过、时 间、方式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叙述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 告的开头部分写一段类似于消息的导语性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 体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②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件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在这部分,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 ③结尾:或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或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结尾 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高考必备时文素材【时文选粹】方言保卫战:莫让乡音成乡愁

【时文选粹】方言保卫战:莫让乡音成乡愁编者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通过诗文表达了对乡音特殊的情愫,也许是由于乡音中蕴含亲情、寄托和乡愁的缘故吧。
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受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影响,县域乡镇方言正趋于濒危,方言岌岌可危。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活化石,一旦失传,便不可再生。
诚然,推广普通话是必要的,但我们对方言的保护也不容忽视。
最是乡音解乡愁,没有了乡音,便无以慰藉游子漂泊的乡愁。
莫让方言成为消失的历史题目即观点,运用祈使句,旗帜鲜明。
①语言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丰富宝藏。
保护语言资源,无论对中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对语言生活的丰富、语言研究的推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开篇点题,指出保护语言资源的重要意义。
②如今,方言变化速度加快,弱势方言趋于濒危,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际交往频繁,语言生活活跃,城镇化进程加快,都给方言带来了深刻影响。
尤其是县域及乡镇的弱势方言,变化尤为显著,有的面临消亡的境地。
比如湖北大冶的金湖方言,“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原先叫“父、阿爹、阿母、家公、家婆”,现在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一变化无疑是在向普通话靠拢。
大冶方言的变化只是汉语方言变化的一个缩影。
方言不像地下矿藏,可以定格固化,永久保存;如不及时抢救,科学保护,将会成为永远消失的历史,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紧迫性分析。
以湖北大冶的金湖方言为例,由个例到普遍,指出弱势方言趋于濒危,亟待抢救。
③方言保护要特别关注县域方言,尤其是乡镇方言。
在南方方言区,特别是在方言复杂的地区,“十里不同音”很常见。
湖北东南部是赣语区,县域内乡镇与城关、乡镇与乡镇之间,方言都有区别,有的差异显著。
对于方言的保护,过去往往比较重视的是上海、广州、厦门、武汉等大城市的强势方言。
其实,县域、乡镇方言更能反映方言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关于乡音的经典句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乡音的经典句子1.乡音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声音,承载着乡愁与情感。
2.乡音是乡村的记忆,记录着历史的沉淀与传承。
3.乡音是乡亲之间的默契,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4.乡音是心灵的寄托,在异乡听到它仿佛回到了故乡。
5.乡音是田野间的唱诗班,让大地充满生机与欢乐。
6.乡音是生活的节奏,它悠扬而舒缓,如同大自然的呼吸。
7.乡音是乡愁的图腾,永远留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8.乡音是文化的标志,是乡村人民智慧的结晶。
9.乡音是艺术的源泉,是诗歌与歌曲的灵感之源。
10.乡音是语言的故事,每个音符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
11.乡音是民俗的传承,是乡间风土人情的见证。
12.乡音是乡村生活的乐章,让人心旷神怡。
13.乡音是温暖的拥抱,用简单的声音传递着深情。
14.乡音是大地的声音,是乡亲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15.乡音是情感的纽带,让人与乡亲们心有灵犀。
16.乡音是乡村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它的奥秘。
17.乡音是童年的回忆,是小时候无忧无虑的乐章。
18.乡音是乡亲们的共鸣,是彼此沟通的桥梁。
19.乡音是人文的宝藏,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20.乡音是永恒的旋律,它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席之地。
21.古人云:“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故乡的温暖。
22.方言是一门丰富而深奥的语言,它是乡音的一种表现形式。
23.每当远离故乡时,听到乡音,仿佛置身于家的温馨和亲人的拥抱之中。
24.正是因为乡音的独特,才使我们的语言世界更加多彩多姿。
25.乡音是乡愁的寄托,它让我们想起故乡的山川、田园、亲人和友人。
26.乡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
27.乡音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着一个地方的历史、人文和风俗习惯。
28.乡音是乡村生活的独特标志,它是田野间的歌唱,是村庄里的闲谈。
29.乡音是人们心灵沟通的桥梁,它能够打破地域的距离,使人与人之间更加亲近。
30.乡音是一种乡愁的倾诉,它让我们追寻着记忆的轨迹,找回遥远的时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乡音,何处遣乡愁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普通话的快速推进,宜春年轻一代的方言退化严重,不少中小学生不太会说宜春话,再过几十年,以宜春方言为载体的语言文学艺术可能会逐渐消失。
为了让宜春的孩子长大以后能够“记住乡音,留下乡愁”,宜春市翰林学校建立宜春市第一所让“宜春方言进课堂”方言文化基地学校。
(5月3日中国江西网)方言就是,我说,我们懂,他不明白;也可能是,我说,我们不懂,他也不懂。
但是没关系,至少我说得很亲切,这就够了。
我们接下来要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乃至金钱要去寻找这种亲切。
每一种方言都是一个知识体系,很美妙。
讲方言的时候,真的就像唱歌一样,很流畅,很舒服。
用本地方言与人交流,这种“套近乎”让人格外感觉更为亲切。
拥有宜春方言能修饰人的身价,更能修饰其内涵和头脑、气质和修养、格局和眼界,在任何场合都不会劫场,游刃有余。
然而,全世界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随着全球化和城镇化,正在从我们身边消失。
消亡一种方言,就是消亡一种知识体系。
这是非常可怕的!
事实上,普通话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可以让我们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从哪里出发,普通话让我们交流极其顺畅,而方言让我们感受到无限的温暖。
如果宜春方言消亡,我觉得很可惜,因为每种方言都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
宜春人不会说宜春话,凭什么证明我们是宜春人?宜春市翰林学校将“宜春方言进课堂”,契合的是孩子的需求,让方言有趣,真正激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喜欢并说起来。
也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
正如邬小玲指出,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不是矛盾的,不是顾此失彼的关系,恰恰是顾此不失彼的关系。
我们要讲好普通话,也要保护好方言,记住乡音,记住乡愁,做一个有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