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入则孝(亲所好_力为具__亲所恶_谨为去) - 副本

合集下载

弟子规全文入则孝

弟子规全文入则孝

弟子规全文入则孝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其中入则孝篇全文如下: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打印弟子规全文

打印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全文(打印版)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而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24篇全文

弟子规24篇全文

《弟子规》24篇全文【全文】《弟子规》〔清朝〕李毓秀(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第一章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则告,反必面,居有长,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恶色,柔吴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礼尽,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第二章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第三章章谨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至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务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闻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明,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第四章章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宁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且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第五章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归,道两亏凡取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望,抱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第七章而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第八章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涩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凊,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爆,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全文翻译】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弟子规 原文及翻译

弟子规 原文及翻译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勿跛倚勿箕踞勿摇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注释:总叙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同‘悌’) 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弟子规之亲所好,力为具

弟子规之亲所好,力为具

亲之好恶,己之方向【原典】: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释义】:父母喜欢的事或物,应该全力去做或者准备;父母厌恶的事或物,要孝心谨慎不去做或者去除。

作为员工,要与企业保持一致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喜好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相反,父母所厌恶的事或物,我们做子女的就要孝心谨慎地不去做或者去除掉。

换句话说,凡是父母喜欢的,我们也要喜欢,凡是父母厌恶的,我们也要厌恶。

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做郯国。

本来它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在历史上似乎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起过改变历史车轮轨迹的作用,因此,关于它的史料非常匮乏。

但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却被后世的人们记住了,一直到今天。

为什么呢?因为它的一个国君——郯子。

郯,音“谈”。

郯子是一位大孝子。

谁的父母都有年纪大的时候,国君自然也不会例外。

据说郯子的父母老了以后,都得了眼病,而鹿乳能够治这类病。

父母很想吃鹿乳,郯子知道后,当然觉得责无旁贷,于是立即行动,到深山去想办法弄一些鹿乳回来。

但是,事情想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如果说想吃鹿肉,那只要有弓箭就行,但是,如果想得到鹿乳,可就不能把鹿给射死了。

前者是打猎,后者是收集。

为了能够让父母吃上新鲜的鹿乳,郯子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披上鹿皮,假装自己是一头鹿,混到鹿群里面去,然后开始搜集鹿乳。

这应该是个好办法,但是,危险系数也变大了。

有一次,一个猎人在隐蔽处对着鹿群搭弓准备射箭,结果箭头指向的却是群里最特殊的那头“鹿”。

好在郯子及时警觉,赶紧大叫表明自己是人类。

错愕的猎人倾听完郯子的诉说之后,非常感动,并将这件事告诉了其他人。

从此,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后人甚至郯子修了庙,对他的崇敬可以想见。

双亲喜欢的,要尽力去准备或者去做,不喜欢的,就要尽力去除或者不做。

郯子的故事为后人作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作为一名员工,在企业中,也可以化用《弟子规》对我们这方面的教导。

那就是,企业喜欢的,我们也要喜欢,企业厌恶的,我们也要厌恶。

弟子规全文及故事

弟子规全文及故事

弟子规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弟子规故事“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董遇巧用三余: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大全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大全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大全《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部分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

弟子规全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注释:总叙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同‘悌’) 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弟子规3

弟子规3

弟子规3.范宣惜身孝感动天
经文: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凡是父母喜欢的东西,子女应当尽力为他们准备齐全,凡是父母厌恶的东西,子女应当谨慎地帮父母排除。

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要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故事:范宣惜身
晋朝学者范宣小时候非常孝敬父母。

他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后院帮母亲用刀子挖菜。

范宣虽然很小心地挖菜,但还是一不小心割伤了手指,它哇哇大哭起来。

母亲听到哭声马上赶过来,心疼地问道:“孩子,你的手指很疼吗?”范宣摇着头,哭着说:“我不是因为手指疼才哭,而是因为我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不能虽已收到损伤。

现在我把自己的手指割破了,我怕父母伤心,所以哭。

”我们也应该像范宣一样珍惜、爱护自己的身体啊!
经文:亲爱我,孝何难?亲勿我,孝方贤。

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子女我孝敬父母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是如果父母讨厌我们,我们还仍然能孝敬他们,那才不是真正的有德行,是难能可贵的。

故事:孝感动天
舜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它非常孝顺。

舜小的时候,它的父亲、母亲、弟弟都不喜欢他,总想置他于死地。

他们曾经在舜修补谷仓仓顶的时候,在谷仓的下方防火,想把舜烧死;还在舜掘井的时候往井里填土,想把舜活埋。

但是,舜最终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逃跑了。

即使父母和弟弟那样做,舜也没有怀恨在心,而是更加尽心竭力地侍奉父母。

最终,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地。

它在田间耕作的时候,大象帮他犁地,小鸟帮他撒播种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一举将他除掉。董卓死后,他的家人也因此受到株连,当时他的
母亲已经90多岁了,也被处死。 董卓的恶行不仅使其家庭受到牵连,连年迈的老母无法尽享天 年,实在是可悲啊!
你知道吗?
1、父母最喜欢吃什么? 2、父母最喜欢做什么事情? 3、父母最喜欢我们做什么? 4、父母最不喜欢做的事情? 5、父母最不喜欢我们做什么?
亲亲 所所 恶好 ,, 谨力 为为 去具 。。
王 宇 铎
演 讲 者 :
《弟子规》概说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
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
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 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五个 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 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

• 1、骄傲。傲不可长。“满招损,谦受益”
例子:

• 2、奢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古人云:“俭以养德” 例子:

• 3、
玩物就丧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的 人生目标和追求。所以我们要拓宽心量, 从小立志,志在圣贤。(目标如海上的灯 塔,我们只有顺着灯塔前行,最后一定能 到达目的地)好好学习圣贤文化,长养我 们好学的态度。这很重要。 例子:
齐声诵读
亲 所 恶 , 谨 为 去 。
亲 所 好 , 力 为 具 。
亲所好, 力为具
父 母
喜好 喜爱
尽心 尽力
准备 具备
亲所恶, 谨为去
厌 恶 不喜欢 小心 谨慎 去除 改正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当子女的应该尽力 去准备齐全;父母所讨厌的事物(坏
习惯),要小心谨慎的去除掉。
1、 平衡饮食(肯德基)
2、习惯纠正(看电视、 玩电脑)
3、姿势
我们要做的:
了解父母不喜欢的事情,尽可能不去做。 了解父母的喜好,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亲所恶,谨为去。”
• 提问:父母不喜欢我们什么?
• 父母不希望我们有的坏习惯,应该赶快
去掉,圣贤教导我们对峙自己的坏习气 有四种方法。
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
《弟子规》。清中叶以后,此书最为流行,一度成为私塾 的必读课本,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 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前祈愿语
为 天 地 立 心, 为 生 民 立命;
为 孝 养 父 母 而 读 书;
为 报 效 祖 国 而 读 书; 为 中 华 崛 起 而 读 书; 为往圣继绝学 为 万 世 开 太 平!
呢?”说完头也不回地带着母亲回乡了。 回到老家不久 ,母亲的病就好了。为了维持生活,潘岳自己种 菜卖菜,他还养了几只羊,每天挤羊奶给母亲补养身体。在他无微 不至的照顾下,母亲幸福地度过了晚年。
故事2:
董 卓 的 恶 行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他带领军队来到国都,废掉了汉少帝
刘辨另立汉献帝刘协为傀儡皇帝,并从此独揽朝政。董卓专权期间, 对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杀戮,对天下百姓任意欺凌。 他的暴行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司徒王允等人联合起来利用美人
德育故事:《 潘岳孝母》 朝代:汉朝 人物: 潘岳
故事1:
潘岳孝母
晋朝时,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叫潘岳。 有一年,潘岳的母亲突然得了重病,眼看着目益消瘦,总想回 老家去看一看。潘岳明白母亲的心情,于是毫不犹豫地把官辞了, 上级官员认为潘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一再挽留他,潘岳却
断然拒绝,他严肃地说:“若违背了母亲的心意,我还算什么儿子

• 4、
游手好闲。 我们要做家务,好处多多。 爱劳动就不会好逸恶劳。习劳知感恩。 养成勤劳的态度 劳动会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 还可以使人际关系融洽。
• 例子: • 漫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