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275钢锻件磁粉检验标准规程
磁粉探伤检验要求规范

.磁粉探伤检验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叙述的是湿磁粉对铁磁性材料表面及近表面裂纹及其它不连续的一种检测。
适用于钻井工具表面和连接螺纹的磁粉检测。
2、引用标准、规范ASME 709 磁粉检测的标准推荐操作方法GB11522 标准对数视力表JB/T4730.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部分JB/T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6063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JB/T606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JB/T8290 磁粉探伤机ASNT-TC-1A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3、磁粉检测人员3.1 从业人员应按ASNT-TC-1A和《特种设备无损检查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
3.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的分级为:Ⅲ(高)级、Ⅱ(中)级、Ⅰ(初)级。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和资格级别人员,只能从事于该方法和资格级别相应的工作,并负责相应的叫声责任。
3.3 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会经矫正的近(距)视力或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3.4 无损检测人员应根据ASNT-TC-1A的规定,每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1 / 12.不得有色盲。
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 磁粉探伤机磁粉探伤机,在有效适用期内应良好的保养。
交流电磁轭应有45N 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
检测周期为6个月一次。
4.2 磁悬液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力度、施加方法和被检工件表面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用于完全润湿工件表面的油机介质,如出现不完全润湿,要从新进行清洗或添加更多磁粉或添加更多润湿剂。
4.3 退磁装置退磁装置应能保证退磁后,表面剩磁不大于0.3mT(240A/m)。
4.4 辅助设备磁场强度计标准试片A(或CX) 1磁场指示器磁悬液浓度测试仪(管)2~10倍放大镜。
5、被检工件表面清洁被检工件表面,不得有油脂、铁锈、氧化皮或其他粘附磁粉的物质。
磁粉探伤检测规程

磁粉探伤检测规程一、总则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各类铁磁性材料探伤检测依据:编制本规程的依据如下:委托书及有关工程技术要求1、检测人员:色盲,近距离矫正视力在0.8以下者,不得从事MT工作评定2、检测人员:应是取得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委会颁发的MT Ⅱ级或Ⅱ级以上人员,对检查对象特征有足够的认识二、仪器、试块、探头1、探伤仪器必须符合JB/T 8290-2011中的要求2、用手提式电磁轭探伤时,其灵敏度不低于电流化法3、磁粉灵敏度试块,A型和磁场指示器4、探头:触头式、磁轭式三、磁粉材料应具有高磁导率和低剩磁性质。
称量值>7g,粒度≮200目的黑磁粉四、工件表面准备1、磁粉探伤的灵敏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工件表面的状况,用A型试块显示。
2、工件表面的打磨,附着物的清除,表面合格后方可探伤。
五、磁化方法:1、触头磁化法(湿法):磁化电流每次持续时间为0.5-2s。
磁化次数不得少于3次。
2、磁化区域:对工件的每一区域至少进行两次独立检查,两次检查旋转磁场以及交、直流磁化。
3、触头磁化法:对于工件厚度在20mm以下者,电流值为3-4A/mm,大于和等于20mm时,电流值为4-5A/mm。
触头间距应≯200mm,≮75mm。
六、磁粉的施加湿粉法:油质湿磁粉应具有低粘度,亮闪点的性质,其闪点不得低于60℃,通常使用的油磁悬液中磁粉含量约为1%-2%(体积比)。
七、磁痕的评判分三大类:a.表面缺陷 b.近表面缺陷 c.伪磁痕执行标准:1、JB/T 6439-2008焊缝磁粉探伤Ⅱ级验收2、GB/T 9444-2019铸钢铸铁件磁粉探伤Ⅱ级验收八、磁痕记录和报告按标准等级验收,记录有线性磁痕的尺寸、数量和部位,用简图示出磁痕的部位、方向和数量,任何裂纹和白点不允许存在。
提交探伤报告。
磁钢检验规范

CR
100%检查
编制
标记
签名
日期
批准
共 1页 第 1 页
检 验 指 导 书
零部件名称
磁钢
物料编号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缺陷类型
允收水准
1
外观
磁钢不应有碰伤、裂纹、缺角,四周去棱角0.2,磁钢表面应镀锌处理
目测
Mi
AQL1.5
2
长度
参照图纸要求
游标卡尺(机械尺)
Ma
AQL1.5
3
宽度
4
厚度
5
烘焙试验
33UH、38UH磁钢150℃,30SH磁钢120℃烘0.5H冷却后和未烘前的磁通变化≤4%
烘箱
Ma
每批抽1个
6
磁通量
第一次来料记录数值后制定标准
上海亨通磁通计检查
CR
100%检查
7
磁通偏移量
磁通一致性检查在2%以内,计算方法为:|最大值或最小值-平均值|/平均值≤2%;其中33UH磁通量要求:4.0-4.16Wb(2倍档); 30SH磁通量要求:2.91-3.03Wb(0.2倍档), 38UH磁通量要求:3.86-3.94Wb(2倍档)
磁粉探伤检验要求规范

磁粉探伤检验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叙述的是湿磁粉对铁磁性材料表面及近表面裂纹及其它不连续的一种检测。
适用于钻井工具表面和连接螺纹的磁粉检测。
2、引用标准、规范ASME 709 磁粉检测的标准推荐操作方法GB11522 标准对数视力表JB/T4730.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部分JB/T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6063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JB/T606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JB/T8290 磁粉探伤机ASNT-TC-1A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3、磁粉检测人员3.1 从业人员应按ASNT-TC-1A和《特种设备无损检查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
3.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的分级为:Ⅲ(高)级、Ⅱ(中)级、Ⅰ(初)级。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和资格级别人员,只能从事于该方法和资格级别相应的工作,并负责相应的叫声责任。
3.3 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会经矫正的近(距)视力或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3.4 无损检测人员应根据ASNT-TC-1A的规定,每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不得有色盲。
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 磁粉探伤机磁粉探伤机,在有效适用期内应良好的保养。
交流电磁轭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
检测周期为6个月一次。
4.2 磁悬液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力度、施加方法和被检工件表面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用于完全润湿工件表面的油机介质,如出现不完全润湿,要从新进行清洗或添加更多磁粉或添加更多润湿剂。
4.3 退磁装置退磁装置应能保证退磁后,表面剩磁不大于0.3mT(240A/m)。
4.4 辅助设备磁场强度计标准试片A1(或CX)磁场指示器磁悬液浓度测试仪(管)2~10倍放大镜。
5、被检工件表面清洁被检工件表面,不得有油脂、铁锈、氧化皮或其他粘附磁粉的物质。
磁粉探伤检验要求要求规范

磁粉探伤检验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叙述的是湿磁粉对铁磁性材料表面及近表面裂纹及其它不连续的一种检测。
适用于钻井工具表面和连接螺纹的磁粉检测。
2、引用标准、规范ASME 709 磁粉检测的标准推荐操作方法GB11522 标准对数视力表JB/T4730.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部分JB/T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6063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JB/T606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JB/T8290 磁粉探伤机ASNT-TC-1A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3、磁粉检测人员3.1 从业人员应按ASNT-TC-1A和《特种设备无损检查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取得相应无损检测资格。
3.2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的分级为:Ⅲ(高)级、Ⅱ(中)级、Ⅰ(初)级。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和资格级别人员,只能从事于该方法和资格级别相应的工作,并负责相应的叫声责任。
3.3 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会经矫正的近(距)视力或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3.4 无损检测人员应根据ASNT-TC-1A的规定,每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不得有色盲。
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 磁粉探伤机磁粉探伤机,在有效适用期内应良好的保养。
交流电磁轭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
检测周期为6个月一次。
4.2 磁悬液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力度、施加方法和被检工件表面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用于完全润湿工件表面的油机介质,如出现不完全润湿,要从新进行清洗或添加更多磁粉或添加更多润湿剂。
4.3 退磁装置退磁装置应能保证退磁后,表面剩磁不大于0.3mT(240A/m)。
4.4 辅助设备磁场强度计标准试片A1(或CX)磁场指示器磁悬液浓度测试仪(管)2~10倍放大镜。
5、被检工件表面清洁被检工件表面,不得有油脂、铁锈、氧化皮或其他粘附磁粉的物质。
磁粉探伤检验要求规范

磁粉探伤检验要求规范.磁粉探伤检验规范1、适⽤范围本规范叙述的是湿磁粉对铁磁性材料表⾯及近表⾯裂纹及其它不连续的⼀种检测。
适⽤于钻井⼯具表⾯和连接螺纹的磁粉检测。
2、引⽤标准、规范ASME 709 磁粉检测的标准推荐操作⽅法GB11522 标准对数视⼒表JB/T4730.1 承压设备⽆损检测第1部分:通⽤部分JB/T4730.4 承压设备⽆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6063 磁粉探伤⽤磁粉技术条件JB/T6065 ⽆损检测磁粉检测⽤试⽚JB/T8290 磁粉探伤机ASNT-TC-1A ⽆损检测⼈员的资格鉴定3、磁粉检测⼈员3.1 从业⼈员应按ASNT-TC-1A和《特种设备⽆损检查⼈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取得相应⽆损检测资格。
3.2 ⽆损检测⼈员资格的分级为:Ⅲ(⾼)级、Ⅱ(中)级、Ⅰ(初)级。
取得不同⽆损检测⽅法和资格级别⼈员,只能从事于该⽅法和资格级别相应的⼯作,并负责相应的叫声责任。
3.3 磁粉检测⼈员未经矫正会经矫正的近(距)视⼒或远(距)视⼒应不低于5.0(⼩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3.4 ⽆损检测⼈员应根据ASNT-TC-1A的规定,每年进⾏⼀次视⼒检查,1 / 12.不得有⾊盲。
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 磁粉探伤机磁粉探伤机,在有效适⽤期内应良好的保养。
交流电磁轭应有45N 的提升⼒,直流电磁轭⾄少应有177N的提升⼒。
检测周期为6个⽉⼀次。
4.2 磁悬液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度、施加⽅法和被检⼯件表⾯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于完全润湿⼯件表⾯的油机介质,如出现不完全润湿,要从新进⾏清洗或添加更多磁粉或添加更多润湿剂。
4.3 退磁装置退磁装置应能保证退磁后,表⾯剩磁不⼤于0.3mT(240A/m)。
4.4 辅助设备磁场强度计标准试⽚A(或CX) 1磁场指⽰器磁悬液浓度测试仪(管)2~10倍放⼤镜。
5、被检⼯件表⾯清洁被检⼯件表⾯,不得有油脂、铁锈、氧化⽪或其他粘附磁粉的物质。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1. 0目的及适用范围1.1目的为保证磁粉检测的工作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特制定本规程。
1.2适用范围1.1 本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磁导率≥1)制成的设备及其零部件之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和等级评定;1.2 本规程适用于连续电磁轭式磁粉检测和线圈磁化法的方法和要求。
2.0编制依据2.1本程序依据JB/T4730-2005.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编制;2.2本程序参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编写的《磁粉检测》编制。
3.0检测设备和材料3.1 本工艺规程选定的设备为:3.1.1交流电磁轭式磁粉检测仪3.1.2线圈磁化法;3.2 为保证磁粉检测结果的可靠,磁粉探伤仪要进行定期校验,必要时可进行随机校验;3.3 磁轭提升力的校验:便携式交流磁轭式磁粉探伤仪(磁轭间距≤200mm),其提升力至少为45N(约4.5kg);3.4 磁粉及磁悬液3.4.1 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性质,磁粉之间不应相互吸引,通常有Fe3O4和Fe2O3二种。
本公司采用喷罐式黑油磁悬液和湿式荧光磁粉;3.4.2 磁粉粒度应均匀,湿磁粉的平均粒度为2~10μm,最大粒度应不大于45μm。
本公司采用喷罐式黑油磁悬液、荧光磁粉;3.4.3 磁粉的颜色选定,是以工件表面与磁粉颜色形成有较高的对比度而定。
通常非荧光磁粉的颜色有:黑色、白色和红色几种,非荧光磁粉本公司采用黑色;3.4.4 当出现特殊情况下非荧光磁粉或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时采取现场自行配制,但必须满足如下要求:a). 湿式非荧光磁粉的配制:是以煤油做分散剂,另加适当的变压器油配制而成。
通常煤油和变压器比例各50%。
其磁悬液的浓度为每升磁悬液施加10~20g磁粉;b). 湿式荧光磁粉的配制:是以煤油做分散剂,另加适当的变压器油配制而成。
通常煤油和变压器比例各50%。
其磁悬液的浓度为每升磁悬液施加1~3g荧光磁粉;c).对配制的磁悬液须进行浓度测试,其方法为:以每100ml磁悬液盛入浓度测定管内,非荧光磁粉沉淀30min后观察磁粉沉淀体积为1.2~2.4ml为合格。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磁粉检验)

1. General
1.1 This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the magnetic particle examination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and welds for ASME Code items.
1.2 The magnetic particle examination method is suitable for detecting cracks and other discontinuities on or near the surface in ferromagneticபைடு நூலகம்materials.
1.4 This procedure shall be demonstrated to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AI prior to implementation.
2. Personnel
2.1 The NDE personnel who engage in magnetic particle examination shall be qualified and certified according to NJBST Co.,Ltd.’s “Written Practice for NDE Personnel Training, Examination, Qualification & Certification”(No.:QCD-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