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过程

合集下载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念的含义,认识到信念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信念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信念的坚定。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信念的力量,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信念。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信念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文本及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卡片、黑板等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信念的认识。

b. 提问:你们认为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2. 初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精讲细读a. 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信念。

b. 讨论:主人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是如何保持信念的?4.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信念的理解和感悟。

b.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案例分析a. 教师出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信念的力量。

b. 学生分享案例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b. 强调信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7. 课后作业a.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编写一篇关于信念的短文。

b. 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了解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保持信念的。

六、教学延伸1. 活动名称:信念分享会2. 活动目的: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信念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活动过程: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信念相关的主题。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3、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与坚定的信念,明白得在人一辈子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三、教学难点: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明白得在人一辈子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PPT课件四、教学过程:课前学生板书课题: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 复习导入教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这篇课文中信念指的是什么?谁的信念?(学生回答后学生板书:谈迁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这部明史叫《国榷》谈迁两次编写《国榷》请大伙儿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描写两部《国榷》的句子。

1、指名读出描写新《国榷》的句子。

课件出示描写新《国榷》的句子。

教师:原先的那部《国榷》是如何的?2、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体会谈迁编书艰辛的句子。

3、指名读、教师:您们读后,您们听后眼前闪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教师: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成功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从天而降,她遭受如何的厄运?什么缘故称为厄运?(学生读后讨论交流)2、教师:《国榷》被偷走了,谈迁的心情如何?(学生联系课文及内心感受去谈)3、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到她此时的心情?(指名读)4、教师:从您的朗读中我也仿佛看到了她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听到了她那声仰天长叹:噫,吾力殚矣!5、犹如风中之烛的谈迁发出了如此的悲叹,但谈迁会就此悲观消沉不?(学生回答)6、教师:是的,她没有就此悲观消沉,我看到了她那坚毅的神情,听到了她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吾手尚在,宁已乎!7、是什么缘故让谈迁特别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来自她坚定的信念,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读:吾手尚在,宁已乎!8、她是如何做的?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面对厄运时坚定的信念。

2.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希望,激发战胜逆境的勇气。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主人公信念的体现。

3. 学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难点:1. 主人公信念的内涵。

2. 学生如何将信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情节,感知主人公信念。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故事中主人公面对厄运时的表现,引导学生体会信念的力量。

4. 教师讲解:分析故事中主人公信念的具体体现,引导学生理解信念的含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过程。

6. 总结提升:强调信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心态。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实践演练: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信念战胜困难。

3. 小组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信念的力量。

4.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分享的内容,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信念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和践行。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主人公信念的认同感。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信念的情况。

四、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面对厄运时坚定的信念,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战胜逆境的勇气。

要注重引导学生将信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厄运打不跨的信念》。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场景。

3. 学生作业本,用于收集学生课后实践的成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讲述故事,创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信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厄运的概念和影响;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4.培养学生努力奋斗、追求成功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厄运的含义和特点;2.厄运对人的影响;3.克服困难和挫折的方法;4.取得成功的信念和积极心态。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你们对‘厄运’这个词有什么理解?”引出话题并与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厄运的含义和特点。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地介绍厄运对人的影响,并通过一些真实案例,如巨星科比的艰辛成长之路,向学生展示厄运并不能打垮一个人的信念和才能。

3.分组活动(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愿分享自己或他人克服困难和挫折的经历,分享过程中,其他组员可以提问和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困难和挫折,并帮助他们找到积极面对的方法。

4.小结(10分钟)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积极参与和分享的行为,并总结出克服困难和挫折的方法。

5.实践应用(25分钟)学生回到座位上,在讨论的基础上,填写一份个人思考题目,包括:“你在人生道路上曾经遇到过的挫折和困难是什么?你是如何应对的?你身边的哪些人克服困难的案例对你有启发?”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或者绘画形式完成。

6.学生作品展示(15分钟)学生主动选择是否展示自己的作品或分享他人的案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7.结束语(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强调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对于克服厄运和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作品展示过程中的积极程度;2.作品评估:对学生填写的个人思考作品进行评估,包括思考的深度和质量;3.师生互动评估:教师对学生的问答提问、回应和引导进行评估。

五、教学延伸:1.邀请成功人士或专业人士分享克服困难和厄运的经历,为学生提供更直接的启示和指导;2.通过培训活动或游戏,加强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3.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成功人士的传记和自助心理类书籍,引导他们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4篇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4篇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4篇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1教学目的:1、复习已有的识字方法,运用和联系语境的方式,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挣脱等词语的意思。

2、采用语言转化和想象画面的方式,体会运用数据的好处,感受数据的表现力。

3、凭借语言文字,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谈迁编写《国榷》的艰辛,遭遇厄运的痛苦,从而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题入手理解厄运读课题,理解厄运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二、检查预习了解厄运1、文中的厄运降临在谁的身上?2、介绍对谈迁的了解,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3、降临在这位史学家谈迁身上的厄运是什么?三、紧扣《国榷》探究厄运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部怎样的《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为什么称得上是厄运呢?认真读课文的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找一找,可以用笔圈圈、划划。

方案一: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赏析这句话中的字词。

从一点、一百多里等词感受谈迁为了这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付出的辛劳。

引导学生有情感的朗读。

方案二: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1、读句子,当这些简洁、凝练的数字跳入眼帘,分别读出了什么?2、句中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些数据,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或句子呢?3、数据不仅能化为词语或句子,它们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还能透过这一个个数据,联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从而感受《国榷》是谈迁的心血。

4、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数据背后丰富的内涵,感受数据非凡的表现力。

5、喜悦还洋溢在谈迁的脸上,《国榷》却被小偷偷走了,这难道还不是厄运吗?为什么?四、感悟信念战胜厄运1、遭遇如此厄运,谈迁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谈迁怎样的内心?2、谈迁就这样被厄运打垮了吗?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新撰写这部史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厄运”、“信念”等词语的含义。

2. 通过阅读,感受主人公面对厄运时坚定的信念。

3.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心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坚定的信念。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板书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b. 提问:“厄运”和“信念”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简要解释。

2. 初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 精讲课文:a.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主人公面对厄运时坚定的信念。

b. 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如“厄运就像一只黑乌鸦,呱呱叫着飞过来。

”4. 情感体验: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面对困难时的信念和做法。

b.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汇报,大家共同感受信念的力量。

5. 拓展延伸:a. 学生发挥想象,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主题,创作一个小故事或画作。

b.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大家共同评价、欣赏。

6. 总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信念的重要性。

b.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7. 布置作业:a.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b. 写一篇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主题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通过作文和口头汇报来评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应用。

2. 拓展作业:结合个人经历,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信念,并绘制一幅相关的插图。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的教案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的教案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的教案第一章:厄运与信念1.1 导入:讲解厄运的定义:厄运是指不幸的命运或遭遇。

讲解信念的定义:信念是指坚定的信仰或信心。

1.2 学习目标:了解厄运和信念的概念。

探讨厄运对个人信念的影响。

1.3 教学内容:分析厄运与信念的关系:厄运可能会对个人的信念产生挑战,但坚定的信念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厄运。

举例说明:通过讲述一些成功人士在面对厄运时保持信念的故事,如乔布斯、海伦·凯勒等。

1.4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面对厄运时保持信念的经历。

观看视频:播放一部关于克服厄运的信念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

1.5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厄运时保持信念的经历的短文。

第二章:厄运与积极心态2.1 导入:讲解积极心态的定义:积极心态是指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的心态。

2.2 学习目标:了解积极心态对克服厄运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保持积极心态。

2.3 教学内容:分析积极心态对克服厄运的影响:积极心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厄运,减少负面影响。

学习积极心态的技巧:通过心理调适、目标设定、积极思考等方法来培养积极心态。

2.4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展示在不同厄运情况下保持积极心态的能力。

2.5 作业:让学生制定一个积极心态的行动计划,包括每天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和目标。

第三章:厄运与自我激励3.1 导入:讲解自我激励的定义:自我激励是指激发自己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3.2 学习目标:了解自我激励在克服厄运中的作用。

学习如何进行自我激励。

3.3 教学内容:分析自我激励对克服厄运的重要性:自我激励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动力和坚持,克服困难。

学习自我激励的技巧:通过设定奖励、积极自我暗示、与他人分享等方法进行自我激励。

3.4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进行自我激励的方法。

制作激励卡片:让学生制作写有激励自己的话语的卡片,以备遇到厄运时查看。

厄运打不开的信念教案

厄运打不开的信念教案

厄运打不开的信念教案【篇一:教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下面请正确响亮地朗读这些词语。

出示:家境贫寒一袭破衫体弱多病化为乌有博览群书四处寻访终日奔波奋笔疾书鸿篇巨制翔实精彩明史巨著名垂青史课文的主人公是谁?请任选两个或几个词语来介绍一下谈迁。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史学家谈迁,感受他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课题)这是坚不可摧的信念——再读课题。

二、立志编史,体会一写《国榷》付出的努力。

谈迁从小的信念是什么?(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板书:立志编史为了实现这个心愿,谈迁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读第1小节。

1、概括介绍: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e》。

(1)这段文字有什么特别之处?(运用数字)(2)透过这些数字,你读出了什么?20多年(时间长,七千三百多个日日夜夜,谈迁一直都在编写史书)6次修改(治学的认真。

我们平时写作文修改几次?最多2、3次吧,可谈迁呢?足足修改了6次。

)更何况谈迁修改的是几百字的作文吗?那可是400多万字(一本写满字的语文书大概4万字,400万字就相当于100多本书的量)这么大的规模,课文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就是——鸿篇巨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过程(1)
仍然是最近的思路,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解题。

读题,课题落实到哪个词语上?(信念)
什么是信念?字典上的解释:自己确信的看法。

课文中的应该是指一定要编写明史的决心。

厄运?厄,灾难,困苦。

困苦的遭遇。

快速浏览课文,课文的哪句话能解释课文的写作目的?
最后一自然段。

指读,齐读,品悟。

板书:希望之光
驱散
绝望之云
为什么希望之光能够驱散绝望之云?因为她有()
释:名垂青史。

名声流传下来。

仅仅是这样吗?秦桧呢?
不是,是遗臭万年。

那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好名声)
谈迁为什么能够名垂青史?
再次点题,因为他有()。

自读课文,什么是绝望之云?谈迁遇到了什么事情让他绝望?
相机学习:
……心血……化为乌有……致命打击……
心血是什么?《国榷》。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几句话。

数字,板书,指导朗读。

讲解写法。

丢了很伤心,我们理解,但为什么说是致命打击呢?
体弱多病老人。

(联系第一次编写的时间想)指导说话。

所以他(茶饭不思……)
但是他没有被打倒,因为他有()。

自学第3自然段,体会。

特地四处广泛亲自终日孤灯
指导朗读。

对比新旧国榷。

感悟,说话训练。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总结写法,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