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规划讲义(九)

合集下载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精要笔记-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宏观经济学讲义整理N·格里高利·曼昆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一、宏观经济学:1、一个核心问题——政府应该而且能够干预经济吗?2、两个流派3、三大模型4、四大目标二、曼昆宏观:1、宏观应该是一个整体2、年轻、不完善的学科3、三大指数:①经济增长(GDP) ②通货膨胀(CPI)③失业率三、三种价格情况1、价格刚性2、价格粘性3、价格弹性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一、三大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国的总收入及其用于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 2、消费物价指数(CPI ):衡量物价水平 3、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的比例 二、存量与流量存量(stock ):时点上的数量,如个人的财富、失业者人数、经济中的资本量、政府的债务等。

流量(flow ):每一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如GDP 、个人的收入和支出、失去工作的人的数量、经济中的投资量、财政预算赤字等 三、计算GDP 的注意事项 ①二手车并不包含在GDP 中 ②存货属于GDP ③住房在GDP 之中 ④耐用品不属于GDP⑤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 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⑥股票不是GDP 四、GDP 平减指数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实际GDP:按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GDP 平减指数=GDP名义实际GDP五、支出的组成部分 Y C I G NX =+++注意:①投资可以是正可以是负,如存货减少,存货投资就是负的。

②转移支付不是CDP 的一部分 六、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①国名生产总值(GNP )=GDP+来自外国的要素支付 -面向外国的要素支付 ②国名净产值(NNP )=GDP -折旧 ③国民收入(NI )=NNP -间接企业税④个人收入(PI )=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出 七、消费物价指数 CPI 衡量如: CPI=()()()()525200622006⨯+⨯⨯+⨯现期苹果价格现期桔子价格苹果价格桔子价格 注:CPI 是拉斯拜尔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 八、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 失业率=100%⨯失业人数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100%⨯劳动力成年人口第三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一、生产函数(),Y F K L =1、规模报酬不变:(),zY F zK zL =2、长期和短期分析 长期:(),Q F K L = 短期:(),Q F K L =3、齐次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 如,1Q AK L αα-=()(),,F zK zL zF K L = 4、要素市场与企业的均衡分析W MPL P =(劳动的边际产量=实际工资) 二、国民收入 1、欧拉定理劳动:L W MP P =( WP 为实际工资,即真实的价格,真实的货币供给) 资本:K LMP P =2、进一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α为资本的份额) 1Y AK L αα-=∴ (1)L Y MP Lα=- K Y MP Kα= ⇒1L K MP MP αα-=,即长期中国民收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划分大体上式不变的。

宏观经济学讲义9

宏观经济学讲义9

2-4 最优储蓄率的确定
• 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资本积累水平被称为 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 人均资本存量的选择应能够使人均收入与 人均储蓄之间的垂直距离达到最大化,这 个稳态的资本存量水平就称为黄金律水平 • 可以把人均消费看成是储蓄率s的函数,即 ∧* • Max: c* = (1 − s) f (k ( s))
新兴工业化国家全要素增长率(%)
100% 80% 60% 40% 20% 0% -20% 香港 新加坡 韩国 中国台湾
资本贡献率
劳动贡献率
TFP增长率
§4 增长的收敛性
• 1、收敛的含义 • 收敛分类:绝对收敛、条件收敛、 收敛 • 绝对收敛是指初始人均产出水平较低的国家与初 绝对收敛 始人均产出较高的国家相比,有更快的经济增长 速度,不同经济系统间的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初始 人均产出水平负相关 • 条件收敛 条件收敛是指在控制了稳态之后,初始收入低的 国家或地区,相比高收入国家或地区,有更快的 增长速度。 • 收敛是指不同经济系统间人均收入的离差随时 收敛 间的推移而趋于下降。
储蓄率的变动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
• (1)如果一个经济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它 会保持较高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高的产出 nk 水平 f (k )
s ' f (k )
sf ( k )
k
* 1
k
* 2
k
劳动力增长率变动对稳态增长率的 影响
• 当劳动力增长率增加时,均衡时实际GDP 水平有所下降,较低的人均资本水平意味 着较低的稳态产出水平
γ A = γ A − α K γ K − α Lγ L
• 上式也被称为索洛剩余
3-2 增长核算的经验证据
• 索洛利用这种间接测算法首次估计了资本、 劳动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在1909-1949年之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为 2.9%,索洛认为其中0.32%要归功于资本 积累;1.09%时由于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而 剩下的1.49%则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

第9讲宏观经济政策

第9讲宏观经济政策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2月25日 上午3时 41分20.12.2520.12.25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上午3时 41分32秒03:41:3220. 12.25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3时41分20.12.2503: 41Dece mber 25, 2020
转移支付(tr):福利、保险、救济、农业补贴
19
2、自动稳定器与积极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 ——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
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 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 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4
二、财政政策
——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 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 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 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 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
15
1、财政政策的构成
(1)财政收入
税收
公债
16
根据课税对象,可
分为:
财产税 所得税
不动产税
遗产税
根据收入中被扣除 的比例,可分为:
36
2、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1)LM不变时,
IS平 → 效果好 IS陡 → 效果差
(2)IS不变时,
LM平 → 效果差 LM陡 → 效果好
37
两个特例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形 古典主义极端情形
38
(1)情形1: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形
r
LM IS’
IS
O
Y0
Yf Y
返回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笔记(9第九章 经济增长及其核算)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笔记(9第九章 经济增长及其核算)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第九章经济增长及其核算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增长的典型事实1.各国经济增长迅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后来居上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都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持续增长。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产出也会以一个相对稳定的速度增长。

但是,面对不断出现的信息技术和日益明显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人均产出的增长可能并不像新古典模型预期的那样保持不变。

世界历史上曾经有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第一次是美国对英国的追赶;第二次是日本对美国的追赶;第三次是韩国对西欧国家的追赶。

进入21世纪,新兴市场国家以及一些成功转型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2.各国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存在巨大的差异一个国家的初始禀赋对该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有很大影响。

初始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重要因素:(1)自然资源。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本国或本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初始条件的不同,导致今后的经济增长在不同的路径上进行,各要素的收入水平也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2)地理位置。

地理环境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外交流的难易程度上。

地理条件是影响落后国家经济收敛的一个重要因素。

(3)劳动力供给。

在长期增长中,劳动力供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参加工作的劳动力数量是整个经济体可以使用的劳动力资源,以后每年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又是产出增加的直接原因。

(4)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体内、对生产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有用知识和技能。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和不竭源泉,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自身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

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
对经济增长的研究重要! 如果我们理解经济增长过程,我们就应该能通过创造经济增长演示我们对 经济增长过程的理解。如果我们知道什么是经济奇迹,我们就应该能够创 造经济奇迹。
Robert E. Lucas 但是,从前面的图可以看出,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世界经济,经济增长 都是波动上升的,围绕着平均水平的这种波动,被称为短期波动或商业周 期。
1
在图上,美国的平均增长率为 3%。和中国经济一样,美国经济也表现出围 绕着这一长期增长率上下波动的特征。什么因素决定美国 3%的经济增长率? 美国经济为什么没有达到中国的 10%的增长率?
2
我们从 2000 年开始的世界经济的数据中依然能够看到长期增长和短期波 动的特征。但是,甚至在发达国家之间,增长率有差异。
国民收入=GDP=国民支出
16. 计算 GDP 的方式:增值法
经济中所有企业所实现的增值(value added)。
中间品价值 销售收入=产出价值
农民,小麦 0 元
○1 元
E
A增Biblioteka 1元面粉厂,面粉 ○1 元
A
E
A
△3 元
A
E
A
2元
面包店,面包
△3 元
A
E
A
合计
最终商品与服务的价值
◇7 元 A
E
A
4元
中国在 2014 年实现的 GDP 为 63.6 万亿元。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需求拉动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 成本推动: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01
02
03
实际收入水平下降
物价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 下降,实际收入水平降低。
社会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使得财富从固定 收入者向变动收入者转移, 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政策分析中应用
• 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重要手段。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和税收等方式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例如,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增长;减少税收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企业盈利能力,进而促进 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增加转移支付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推动总需求上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经济增 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意义
宏观经济学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促进经 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政府可以更好地了 解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的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宏观经济学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 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 衡量
06 开放经济条件下 宏观经济政策
汇率制度选择及影响分析
01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承诺维持汇率稳定;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由市场供

《宏观经济学》课堂讲义整理

《宏观经济学》课堂讲义整理

第1 讲导论王安宇1、《宏观经济学》关注的2个主题:(1)增长(主要是指个人产出能力的增长);(2)波动2、《宏观经济学》的3个理论:(1)短期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2)长期理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3)中期理论:价格调整理论3、参与宏观经济的4个主体(角色):(1)政府;(2)企业;(3)家庭;(4)外国人4、宏观经济的3类市场:(1)产品市场(有形+无形);(2)金融市场(货币、外汇、股票、债券等);(3)劳动力市场(要素市场的主要部分)5、《宏观经济学》关注的3类指标:(1)产出:GDP、GNP、NI、生产率;(2)物价:通货膨胀率(3)就业:失业率6、宏观经济的2类政策:(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7、宏观经济关注的3个关系:(1)产出与失业率之间负相关:奥肯定律(2)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负相关:菲利普斯曲线(3)通胀率与产出之间正相关第2 讲宏观经济绩效测度8、GDP的定义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1)从产出一方:GDP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

GDP是通过记录和加总最终产品的生产量来构造的。

(2)从产出一方:GDP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加总。

增加值:所有产出的价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定义1)也可以被看成在最终产品生产链上的所有企业的增加值之和(定义2)。

(3)从收入一方:GDP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收入之和。

9、GDP的三种核算方法(隐含条件均为一国,一定时期内新生产出来的产品。

)(1)产出法和增值法是一种办法,即通过各生产环节的产出增量之和计算GDP。

(2)支出法:各市场参与者在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的支出总和,就是计算公司Y=C+I+G+NX(3)收入法: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总和(劳动力收入+资本收入+间接税)10、GDP结构问题从支出角度看GDP的四个组成部分:GDP=C+I+G+(X-IM)。

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

" 犭 ●
0

ι
l Ⅰ 卜 ι ι I ι

a^戋 嗦 尕 汪 咬. J1乡 亨R累 们
k
;j卩 9l爻0 渑(钅 P∴
, 彳
劣 ' ● 力 η 玮 L p l I ¨
沔亻 。、
υ
z 冫



b l ∫
ν t

泅 ˇ 〓 呵 . d


二 黟
” 1
n r ι
丿 吧

` ㈣
’ 〃

扌・ 丈ˇ λ

丶 ` ” 人 汉

多 伪
ε
C
‘ 卜
z
m 卩
涮 叩

抵 η J
女 J P
`勹 ⒐


¨ ˉ
^ 0

丿
' '
I t
Α
〕 l ι
ρ
、 刂 泼1、 , sFil厶 冼 型rC;彳 {1冫 1孑 扌 ol叫 s⒎ l讠 |讠丫 扌 俨 咩 {、

ι 岁
ι
够 , 弘 氵子 .″
' 丶
拐 衤 h冖
吡 几

υ 勹 〔
m
, 多
1 1 ` ` f ˉ
ι

" 乇
〓 吨
ι


丿
'

. m ≡

彳 ″口 钅 ∫


0 ˇ ’
. 啪 丶砭
' 丶 ″
厶 小

・ 玄 ` ˇ
:: 】 七 ・ 磁钅 乜弓 ∫ ∶ 【 影乏犭 垭 ;. F冫 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规划讲义(九)一、内容提要1、财政调控的范围与途径;2、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二、考试要点(一)熟悉我国税收制度、财政支出管理,以及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二)掌握国家预算、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国有资产管理等基本概念和主要分类。

三、内容讲解第五章财政政策第一节、财政调控的范围与途径(掌握)一、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体现政府的政策意图。

预算的执行是财政资金的筹措和使用,国家决算则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

1.国家预算分类以形式差别为依据,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映。

以内容上的差别为依据,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新的财政年度的收支计划指标以上年度指标执行数为基础,并考虑本年度的实际情况之后调整确定;零基预算则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但零基预算还未成为编制预算的一般方法,通常只用于具体收支项目上。

2.国家预算组成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所组成。

中央预算即中央政府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中央政府财政收支计划;地方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统称,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总预算构成。

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预算组成;没有下一级预算的,该级政府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3.国家预算制度改革与完善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国库集中统一支付制度。

由政府财政(国库)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进行集中统一处理。

各单位根据自身职能需要,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但付款过程由国库集中处理。

国库管理部门在办理支付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对各部门和单位的支出实行全程监督。

(2)强化部门预算改革。

总体要求是:部门的预算外收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部门预算全面反映部门及所属各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况,收支不挂钩,支出要透明;合理核定各部门支出标准,财政部门按标准及时足额供给经费。

(3)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分为集中采购、分散采购和混合控制三种类型。

集中采购是指本级政府和其他采购实体的采购均由一个部门负责,形成规模购买优势,节约采购成本。

分散采购是指采购由各个需求单位自己进行,能够满足使用部门的特殊要求和紧急需要,但容易出现缺乏控制的局面,并且不能形成规模购买的优势。

混合控制则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多数国家实行的政府采购模式。

例题1.我国预算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单式预算。

B.建立国库集中统一支付制度。

C.强化部门预算改革。

D.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答案:A.二、预算外资金管理1.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资金。

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2.现行管理办法包括:①收费立项审批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级以上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批准,其他部门无权批准行政事业收费;②收费票据管理,收费(基金)必须使用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③财政专户管理,各级财政部门都必须在银行开设统一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管理和核算本级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④单位专用账户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报经财政部门批准,为本单位设立一个预算外资金支出专用账户;⑤计划和决算管理,有预算外资金的单位,必须编制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并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⑥监督管理,财政部门利用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财政专户以及票据发放等手段,对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进行经常性监督和管理。

3.改革方向逐步把预算外资金彻底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与现有预算内资金共同构成完整和统一的国家预算,并进入到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监督程序中。

例题2.下列关于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为()。

A.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资金,与预算内资金一样,都是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B.除国家政府部门外各级财政部门都必须在银行开设统一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管理和核算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C.预算外资金的改革方向是:逐步把预算外资金彻底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与现有预算内资金共同构成完整和统一的国家预算,并进入到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监督程序中D.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近期改革目标是:强化现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并对预算外资金的改革进行一些尝试;制定严格的预算外资金支出范围和标准;改革计划管理办法。

答案:B.三、税收1.商品及劳务课税(1)增值税。

这是对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目前是我国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约占我国税收收入总额的一半。

根据各国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方法不同,增值税可分为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生产增值税3种类型。

我国目前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其特点是不允许纳税人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的价值,课税对象相当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我国现行增值税征收对一般纳税人采用两档税率,即17%的基本税率和13%的低税率,对小规模纳税人采用6%的征收率。

(2)消费税。

这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在特定的环节征收的一种间接税。

我国的消费税是中央税。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为:烟、酒、化妆品、汽油、贵重首饰、小汽车等11类商品。

消费税对不同的消费品设置了14档不同的税率(税额)。

消费税实行价内征收的办法,从价定率征收,以含有消费税税金而不含增值税税金的消费品价格为计税依据。

我国消费税的纳税环节确定在生产环节。

(3)营业税。

这是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例题3.下列关于商品和劳务课税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为()。

A.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B.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耗品和消费行为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间接税C.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D.营业税是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答案:C.2.所得税(1)企业所得税。

这是以企业或者组织为纳税义务人,对其每一纳税年度内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纳税人包括: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注册、登记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实行独立经济核算以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

纳税人应纳税额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除了33%的基本税率之外,还设置了27%和18%两档照顾税率。

(2)个人所得税。

这是对个人取得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两种。

居民纳税人承担无限纳税人义务,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纳税;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某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外资企业所得税),是对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税率实行30%的比例税率,另按应纳税所得额征收3%的地方所得税。

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地区优惠和产业优惠政策。

主要包括:对设在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批准,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3.其他税收(1)资源税。

是对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因资源开发条件差异形成的级差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包括所有的矿产资源,征税品目有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等。

(2)财产税。

是对所有以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主要包括土地税、房产税、不动产税、一般财产税、遗产税等税种。

(3)农业税。

是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农业税实行比例税率,目前全国实际负担率不到3%.农业税实行“实物征收、货币结算”的办法。

牧业税是国家在牧区、半牧区对从事畜牧业生产并取得畜牧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与农业税性质极为相似,往往统称农牧业税。

(4)关税。

是指国家对进出本国国境或关境的应税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包括进口关税、出口关税和过境税等,属于商品课税范畴。

4.国际税收(1)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

税收管辖权是指国家在征税方面所拥有的权力。

按照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税收管辖权可分为两类:①按照属地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称为地域税收管辖权或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其基本含义是国家有权对来源于本国的收入课税,而不论这种收入归谁所有;②按照属人原则确立的税收管辖权,分为公民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前者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有权对本国公民课税,而不论其收入来源于何处,后者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有权对本国居民课税,而不论其收入从何处取得。

(2)重复征税及其减除。

所谓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同一纳税人的同一所得,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是指行使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的国家缴纳税收,借以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一种形式。

四、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概念财政支出是政府把集中起来的社会资源按照一定的政治经济原则分配、运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各种用途的过程,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花费的资金的总和。

2.我国财政支出格局的重构(1)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提供财力保障。

把公安、司法、行政、国防、外交等国家政权建设方面的社会公共需要作为财政的首要任务,由政府财政通过税收筹集资金并采用预算安排的方式予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