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管理及策略——从课程实施谈起.

合集下载

儿童孤独症的情绪管理与行为调节

儿童孤独症的情绪管理与行为调节

儿童孤独症的情绪管理与行为调节儿童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调节能力造成了困扰。

这些孩子往往难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有困难来适应变化和处理社交互动。

因此,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调节行为,家长和教育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1.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对于儿童孤独症患者来说,保持稳定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为他们制定明确的作息时间表和规律的活动安排,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可预测和稳定的环境。

这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和焦虑情绪,并提供一种积极的情绪管理方式。

2. 创造适合的情绪调节环境提供适合儿童孤独症患者情绪调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干净和有序的空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同时,避免过度刺激和噪音,以及突发事件和不可预测的变化,能够减少他们的不安和恐惧情绪。

3. 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由于儿童孤独症患者在语言和社交交流上存在困难,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行为。

例如,使用图片和标志来表示不同的情绪和行为,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

同时,这些辅助工具也可以用来提醒他们完成日常任务和遵守规则,促进自我管理和行为调节。

4. 引入社交互动训练儿童孤独症患者往往存在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这对他们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调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引入社交互动训练对他们的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和游戏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些训练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交技巧和情绪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调节水平。

5. 提供个体化的支持每个儿童孤独症患者都有其独特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调节需求。

因此,个体化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制定个性化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调节方案。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教育工具和策略,提供个体化的学习和训练,以及与专业治疗师合作,共同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控和行为管理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控和行为管理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控和行为管理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会对儿童的情绪调控和行为管理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他们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控和行为管理,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情绪调控孤独症儿童常常面临情绪波动和情绪调控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经常出现焦虑、愤怒和沮丧等消极情绪。

因此,帮助他们学会情绪调控的方法至关重要。

1. 情绪识别与表达:通过教授孤独症儿童情绪的基本概念和识别技巧,帮助他们理解不同情绪的特征和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使用图片、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训练,促进他们正确理解和表达情绪。

2. 情绪调节策略:教授孤独症儿童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情绪替换等。

通过这些策略,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情绪激发和消极情绪,并逐渐提高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

3. 情绪管理环境: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一个稳定、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以减少他们情绪的波动。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提供适当的约束和引导,有助于孤独症儿童更好地管理情绪,并逐渐发展健康的情绪调控机制。

二、行为管理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管理同样是一项重要任务。

由于他们可能在社交互动、沟通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存在困难,他们的行为容易变得刻板、反复和冲动。

因此,合理、有效地进行行为管理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1. 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清晰明确地向孤独症儿童传达适当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他们展示良好的行为模式。

避免使用复杂和模糊的指令,尽量简化指导,方便他们理解和遵守。

2. 使用积极激励和奖励机制:通过建立积极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孤独症儿童展示适当的行为和学习新的技能。

这可以是口头表扬、肯定或者一些小奖励,让他们感受到积极行为的价值和有效性。

3. 提供支持和倾听:孤独症儿童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需要得到支持和倾听。

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逐步改善不良行为。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调节技巧与训练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调节技巧与训练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调节技巧与训练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沟通和社交困难,以及独特的兴趣和行为模式。

在这些问题中,情绪调节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自闭症儿童常常面临内心情绪无法自主控制的挑战,对他们来说,情绪调节技巧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情绪调节能力的技巧和训练方法。

一、认识和理解情绪情绪是每个人都面临的普遍现象,但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理解情绪可能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因此,首先要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

这可以通过使用图片、卡片或肢体语言来展示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家长应该以身作则,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帮助孩子们识别和区分这些情绪。

二、情绪识别和表达技巧自闭症儿童通常会遇到困难,无法准确识别自己或他人的情绪。

为了帮助他们改善情绪识别能力,有几个技巧是非常有用的。

首先,使用面部表情卡片进行练习。

让孩子们通过选择正确的卡片来识别不同的情绪。

其次,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练习情绪表达。

构建真实的情境,并引导孩子们模仿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

最后,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情绪,通过绘画或书写的方式,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

1.深呼吸与放松练习:教导自闭症儿童如何通过深呼吸和放松练习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指导他们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紧张情绪,并通过肌肉放松来舒缓身体。

2.运动与活动:运动是促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式。

引导自闭症儿童参与适合他们的体育活动或者运动游戏,有助于他们释放压力和焦虑情绪。

3.视觉提示与计划:使用视觉提示卡片,帮助自闭症儿童制定日常计划,并提醒他们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

这些提示可以包括情绪图表、行为规则等。

4.冷静时间:教导孩子们在情绪激动时采取冷静时间。

指导他们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自己独处片刻,慢慢平复情绪。

四、情绪管理的实践训练情绪管理需要在实际中加以训练,以下是一些实践训练的方法。

怎样处理孤独症孩子的情绪问题

怎样处理孤独症孩子的情绪问题

怎样处理孤独症孩子的情绪问题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摸摸、拍拍,多进行一些大龙球滚压、跳跳床等缓解孩子情绪的游戏。

2.避免对孤独症孩子的惩罚。

即使孩子对我们进行一些攻击行为和未达成我们预定的目标,我们也不能对孩子进行惩罚,不能对孩子不加理睬,孩子会觉得非常沮丧,很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健康情绪的发展。

所以这样的惩罚手段最好是不要使用。

并且在发现孤独症孩子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时,都要给予热烈的鼓掌和奖励。

3.合理的上课训练目标和制度。

在上课和日常训练中,我们尽量不给孩子制定他们难以完成的目标,要让孤独症孩子们在简单的上课环境中,完成每次的目标,在每次完成的目标下,找到自信。

只有让孩子们找到自信和兴趣,孩子们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完成每次定下的目标和发出的指令。

4.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

父母对待孤独症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要让孩子从中得到安全感,以及更多的爱,父母的和谐对孤独症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

良好的情绪示范、家庭和睦、家庭关系亲密,都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情绪示范。

要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等良好的情绪。

要公正地对待孤独症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适应变化的新环境。

不能恐吓威胁孩子,也不能溺爱或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否则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情绪和性格。

怎么管理控制孤独症孩子的情绪

怎么管理控制孤独症孩子的情绪

怎么管理控制孤独症孩子的情绪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处理是康复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对其社会交往能力损害较大,他们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满,比如表现出过度冲动、伤人行为、大声叫喊等。

那么,在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时,父母应该如何做应对,做个处理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高手呢?下面,根据笔者教学工作经验,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步骤1:肯定具体做法: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看到孩子脸上流露出的情绪。

例如:“宝贝,我看到你很伤心的样子,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或者,“你看起来不太高兴,什么事让你生气呀?”作为处理情绪的第一步,“肯定”的意义是向孩子表达:“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并且我接受有这个情绪的你。

”父母须明白:◆跟所有人一样,孤独症孩子的情绪也都是有原因的。

◆对孤独症孩子来说,那些原因都很重要。

尝试站到孩子的角度,你会更容易接受孩子的情绪。

特别提醒:无论孩子怎样回应你,你都应该让孩子知道,你尊重并完全接受他的感受。

步骤2:分享原则: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具体做法:帮助孩子去捕捉内心的情绪。

孤独症儿童对情绪的认识不多,也没有足够和适当的文字描述情绪,要他们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是比较困难的。

你可以提供一些情绪词汇,帮助孩子把那种无形的恐慌和不舒适的感觉转换成一些可以被下定义、有界限的情绪类别,刻画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例如:“那让你觉得担心,对吗?”或者,“你觉得被人冤枉了,很愤怒,是吗?”孩子越能精确地以言辞表达他们的感觉,就越能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

例如,当孩子生气时,他可能也感到失望、愤怒、混乱、妒忌等;当他感到难过时,可能也感到受伤害、被排斥、空虚、沮丧。

认识到这些情绪的存在,孩子便更容易了解和处理他们所面对的事情了。

◆如果孩子急于说出事情的内容、始末、谁对谁错,你可以用说话把孩子带回到情绪部分。

儿童自闭症的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

儿童自闭症的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

儿童自闭症的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儿童的社交交流、语言能力和行为表现。

与其他儿童相比,自闭症患者在情绪调节和应对策略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儿童自闭症的情绪调节问题以及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认知、理解和管理能力。

对于儿童自闭症患者来说,情绪调节困难是常见的特征之一。

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也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可能导致他们的情绪反应异常或不适当,例如出现剧烈的情绪爆发或沉默寡言。

为了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更好地进行情绪调节,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1. 提供情绪识别的支持:儿童自闭症患者通常对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理解有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情绪,可以使用图片、绘画或其他视觉辅助工具来展示不同的情感表达。

同时,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模仿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以及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的情绪。

2. 建立情绪表达的方式:儿童自闭症患者可能无法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为了帮助他们有效地表达情绪,可以使用可视化工具,例如情感图表或情感日记,让他们选择和标记自己的情感状态。

此外,提供一些简单的情绪词汇,让他们能够用简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创造情绪调节的环境:儿童自闭症患者对环境的变化和刺激更为敏感。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情绪调节,可以创造一个稳定、有秩序和可预测的环境。

这可以通过提供规律的日常活动和建立清晰的规则来实现。

此外,提供安静的休息空间,让他们在需要时可以独自冷静下来。

4. 教授情绪调节策略:儿童自闭症患者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情绪调节策略来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例如,深呼吸、放松练习、适当的体育运动等都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和焦虑。

同时,教授他们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例如寻求帮助、与他人分享感受或使用适当的沟通方式。

5. 培养社交技能:儿童自闭症患者在社交交流方面存在困难,这也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力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力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力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儿童的社交交往和沟通能力。

与常规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在情绪调节和自我管理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然而,通过适当的教育和支持,他们可以逐渐发展出一套有效的情绪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并提高生活质量。

一、了解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特点孤独症儿童往往对情绪的表达和理解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很难理解他人的情感。

这种情况使得孤独症儿童更容易产生焦虑、愤怒和挫败感等负面情绪。

因此,了解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帮助他们调节情绪的第一步。

二、创建稳定的环境对孤独症儿童来说,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对情绪调节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环境:1. 提供一个规律的日常生活,包括固定的作息时间、吃饭时间等。

2. 减少不确定性和转变,尽量预测并规划日常活动,让孤独症儿童提前了解。

3. 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无干扰的学习和居住环境,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和自我调节。

三、学习情绪识别和表达因为孤独症儿童对情绪的表达和理解存在困难,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他们学习情绪识别和表达:1. 使用图片、标志、符号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孤独症儿童识别和理解不同情绪。

2. 鼓励孤独症儿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的情绪,可以使用“我感到……”的句式,例如“我感到开心”或“我感到生气”。

3. 引导孤独症儿童通过非语言方式表达情绪,例如通过绘画、摆弄玩具、运动等方式来释放负面情绪。

四、教授情绪调节技巧情绪调节是孤独症儿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教授情绪调节技巧的方法:1. 深呼吸:教导孤独症儿童通过深呼吸来帮助他们放松身心,缓解情绪压力。

2. 分享兴趣和爱好:鼓励孤独症儿童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并将这些活动作为调节情绪的方式。

3. 社交技能训练: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例如与他人建立眼神接触、主动打招呼、合理表达需求等。

幼儿自闭症中的情绪管理策略

幼儿自闭症中的情绪管理策略

幼儿自闭症中的情绪管理策略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常影响儿童的社交互动和情绪管理能力。

幼儿自闭症的情绪管理策略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帮助幼儿自闭症患者更好地处理情绪。

1. 情绪识别和表达幼儿自闭症患者常常面临情绪识别和表达的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且难以用言语或非言语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为了帮助他们改善情绪识别和表达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使用图片或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情绪,帮助幼儿自闭症患者理解和识别情绪。

- 鼓励他们使用简单的语言或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我生气了”或者摇头表示不喜欢。

- 提供情绪表达的机会,例如通过绘画、角色扮演或故事讲述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

2. 情绪调节和冷静下来幼儿自闭症患者常常面临情绪调节和冷静下来的困难。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感到沮丧、愤怒或焦虑,并且难以自我控制情绪。

为了帮助他们学会情绪调节和冷静下来,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教授深呼吸和放松技巧,帮助他们在情绪激动时冷静下来。

- 提供安全的撤离空间,让他们在需要时可以暂时离开激发情绪的环境。

- 鼓励他们使用适当的替代行为来代替情绪爆发,例如散步、跳绳或者玩具。

3. 情绪理解和共情幼儿自闭症患者常常面临情绪理解和共情的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并且难以表达对他人情绪的共情。

为了帮助他们改善情绪理解和共情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使用故事、绘本或视频来展示不同情绪的表达和理解。

- 鼓励他们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声音,以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绪。

- 提供情绪共情的机会,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模仿他人的情绪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共情。

4. 情绪预测和应对幼儿自闭症患者常常面临情绪预测和应对的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预测和应对即将发生的情绪变化,导致情绪失控或者不适应。

为了帮助他们改善情绪预测和应对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提前告知即将发生的变化,例如提前告知即将进行的活动或者变更的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968
家长教师态度
自我 实现
尊重 爱与归属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交往需要,与人交往的前提是什么
预先满足需要
需要的满足是一种内在感受,它不是“量化性的”满 足、理性的满足,是一种油然产生的内心的充实
(四)中枢统合不足等神经心理问题
中枢整合能力是把零散信息整合为完整信 息,联系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联结能 力或整合能力弱 布罗卡区和威尔尼克区联系减弱(刘建丛、 刘靖2010) 头脑中已有概念混乱(Jasimin Roohi 2008; 曹漱芹2008;李晶2012) 学习新东西、遇到 新环境时烦躁 孤独症学生与我们在感受外界、理解外界 上都有差异
情绪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感知运动障碍 视觉与情绪 视觉敏感,关注细节、连不上整体 “眼见为实,见不着呢?” 听觉与情绪 听觉敏感,反感高频或某个频率声 音(尖细的语音)
触觉、前庭觉、本体觉与情绪
(原始触觉敏感、前庭功能障碍、肌张力低或不均 衡)
过敏的原始触觉易导致激动、愤怒、 交感神经兴奋
前庭敏感、刺激过多会导致重力不安全感 ——害怕、不敢大移动、大幅度地动,如 不敢荡秋千 前庭功能迟钝、缺乏前庭刺激就容易进入 分心急躁等不安状态
情绪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求的反应 有愉悦感受的情绪被视为积极情绪(正情 绪)——愉快、乐观; 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被视为消极情绪(负情 绪)——恐惧、仇恨、愤怒
他们容易出现恐惧、害怕等负向情绪,对 害怕表情、威胁性动物等负性目标具有搜 索优势,对全威胁的负性环境图片产生注 意固着现象
_(林云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威胁知觉的实验研究”)
经络不通——(冷、压)外周神经传导受阻 神经传导阻滞——刺激某部份穴位无感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排毒祛湿通道,而委 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膝盖 后窝)——不排污则拥堵 胆经不通:口干口苦、容易惊悸 肝经不通: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 胁胀痛;易怒冲动 ——伴随情绪问题 怎么通经络?
(三)需求没有满足、常伴失败的自我体验 需满足安全需要、渴望被关注
课程结构(几节康复?)组织 围绕能力线的课程内容设计
个体化评量:CARS PEP CAS 课程本位评量
怎么评估
自主交往课程
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需要层次论
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
有一定交往和自我接纳的社会人
自主交往各阶段内容
课程评价设计
课程本位评量
自主交往训练法的总体设计思路 从满足孤独症孩子的需要出发,满足了需 要,孩子情绪就会稳定,稳定了就自然要 主动关注外界,引导孩子从关注外在的动 作、声音、表情到关注内在的意图,随后 建立内在和外在的联系(想象),这时他 们会越来越多地理解别人,逐渐主动地与 人交往,同时有一定的自我接纳。 目标(着眼点)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
主要策略: 有针对性地进行密集运动训练—神经传导 问题 身体舒服经络通畅
(肩井、涌泉穴、委中穴)
营养干预,如脱敏治疗 预先满足需求 概念整理与联系
怎么调整情绪? 围绕目标怎么选材 需要满足+身体舒服(知觉动作游戏)
情绪调整阶段活动:我喜欢水(洗手液); 我爱玩米;钱包哪去了;有趣的纸条(撕 粘)
康复路径—身体心理舒服、情绪稳定基础 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规划课程、提升能力 意图理解、建立联想后发展社交 课程目标是关键 站位———学生
语言与逻辑思维
关注参照
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理论指导? 什么成长目标? 阶段课程目标?——目标定位 交往能力:关注、参照、意图理解、想象 (凯伯)学习能力:
怎么现?
(二)身体疾病、身体不舒服
肠胃炎:肠淋巴结肿大、其他部位反复 发炎而用抗生素,良性菌群数量减少,肠 内的恶性菌群繁衍和酵母菌蔓延,腹泻、 腹胀或腹痛;定时情绪问题 各种过敏症状:B族、钙镁离子、牛奶 鸡蛋过敏导致身体感受困倦、肌张力减低 等、轻微瘙痒——引发情绪问题 有些药物的副作用:肠胃反应、倦怠
为什么要知道理论基础? 你知道哪些课程理论?主要观点? 怎么评价它们?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中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性。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 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 。行为目 标是在教育过程之前或教育情景之外预先制定的, 生成性目标则是教育情景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 果,是“方向感的产物”(与具体的教学目标不矛 盾,具体教学目标是落实)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管理及策略
——从课程实施谈起
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 王 梅
序言 1、班级授课的困惑?
对孤独症不听指令怎么看? 未来的学生。。。。。。
2、期望一本教材教,认为可以实现? 怎么看待和应用新课标?课标缺少什么?
理论基础———?? 能力线索或目标梯度?——撕纸、串珠、涂色围绕 什么能力?它的上位、下位能力? 没有语言、少口语和多自言自语问题的共性?
应注意的问题
把满足需求与“惯坏孩子”混为一谈;看 到干预凑效就马上提要求,忘记满足需求 的最终目的;不能做到预先满足而是事后 满足;不能保持满足环境的一致性;把情 绪调整当成“情绪放松、放任不管”;站 在干预者角度考虑情绪原因而换位困难; 感知运动调情绪所用方法过于强迫
谢谢聆听
欢迎提问
参考《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
该目标框架指向
1先调整情绪——满足需要、感知动作训练 (生理层面、安全感层面) 2在建立关系后训练关注力——不同层次的 共同关注,进一步增加安全感 3有一些关注语言能力后重点培养参照力 (逐步能得到认同和自我认同)
我稳定、我参与、我能行
一、情绪调整 情绪调整:通过身体运动、心理抚慰等手段使孤 独症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控制,使情绪体验能在生理 活动(如呼吸、心跳等)、主观体验和表情变化等方 面发生一定的积极改变 调整情绪需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特别是自主意 识增强后,有些想法不被允许,就还会产生情绪问题, 在运动自控、意图理解、想象能力提高后,情绪调控 又会有一定进步,此时在不愿意的情境中能有自控, 情绪稳定的时间越来越长,情绪调整的能力增强后, 孤独症学生的“神经调控”能力也相应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