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合集下载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授课人:正衡中学七年级历史组陈圆玉[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的一课。

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

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上课两宋经济,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和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浓厚(尤其是宋朝),有了一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并且乐于分享。

因此,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以历史教材中的资源为依托,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老员外的幸福生活”这一情境,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使学生乐中学,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对发达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融入老员外的幸福生活,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城市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四个女婿的回答,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生活状况。

通过分析有关史料和图片,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主要民间传统节日。

通过学生想象讨论、角色扮演,描绘宋代的城市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及风俗,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交流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体会宋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史料(图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发挥想象感受宋人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宋代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文明。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情景创设法、问题探究法、资料研习法、图示法、小组讨论法、概括总结法番景象(出示《村童闹学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事实上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

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

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

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

宋朝还发展起一门新科学,技术科学。

这些辉煌的成就与宋的综合文明有直接联系。

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

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

这种文明同时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上节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从社会各。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word教案 (3)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word教案 (3)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材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的城市、乡村生活的概况和特点,知道重要的民风民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了解宋代的社会构成等基本情况。

通过展示、讨论、分析有关资料,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和讨论祖国传统节日、风俗,并与现代社会人们对节日观念的比较,培养学生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宋代社会的基本构成。

2、难点:对宋代社会生活的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播放体现春节喜庆氛围的视频(如放烟花鞭炮、包饺子等),让同学们分辨这是什么节日,然后介绍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中国人感觉最重要的节日,你知道春节最早叫什么?又是怎么来的?这些答案就在我们这一课的内容当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感受宋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寻找答案。

(新课教学)前后知识对比: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唐朝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所体现出的唐朝的博大开放、开拓进取至今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宋代社会,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在政权生存上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然而宋代社会并非只有战火和动荡,人们依然在对美好生活进行着不断的追求。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宋代的社会构成,即人与人扮演的不同角色和相互关系。

一、宋代的社会构成宋代属于封建社会,依然有统治层和被统治层,统治层为地主阶级,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和中小地主,其中皇室和官僚阶层是当时社会地位最高的,被统治层则涵概士、农、工、商四个成分,组成了社会的主题。

(学生阅读教材,寻找并理解士、农、工、商的含义,然后分别讲述。

)1、士:指有知识,有文化而未取得官职的人。

本身不属于统治层,但因文化程度较高,身份特殊。

若通过了科举考试,则成为官僚统治层。

2、农:指以种地为生的农户,在宋代分为自耕农、半自耕农、佃户三类。

他们是国家财政和粮食生产的主要从事者。

自耕农有自己的土地、农具、牲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半自耕农有土地但量少,负担较重,日子较为艰难;佃户是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需要按契约租种地主土地,负担最重,但人身关系松弛。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word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word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word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培养同学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学习品德
本课重点
教学过程
1.宋代的统治阶级是哪些?
2.宋代士、农、工、商的情形是如何样的?
士:
农:
工:
商:
3.宋代的乡村节日有哪些?每一种节日里人们会干什么?
4.宋代都市情形如何样?人们平常会干什么?
巩固练习
1. 瓦舍在宋代都市盛行,要紧是因为 ( )
A. 士大夫的提倡
B.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都市的繁荣
D. 达官贵人的需要
2. 宋代人最重视的节日是 ( )
A. 元旦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1)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1)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的一课。

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

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时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上课两宋经济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渐增浓,有了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有了切身的体会,尤其是今年的清明节是我们国家首次确定下来的法定假日,学生休息了三天的小长假,很容易激发他们探寻今天传统节日的风俗与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之间的关系。

因此,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本课以历史教材中的资源为依托,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初步学会用历史的眼光从整体上看社会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设定:课程标准: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属于识记层次。

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史料,了解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城市风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科书,教师引导,了解宋代社会主要阶层士农工商的社会生活状况;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学生初步懂得获得历史信息的多种途径。

通过小组交流,介绍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并用宋代主要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做比较,找出异同点,学习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2.知道宋代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二、预习导学:1.宋代统治阶层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宋朝开国后实行的国策,______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2.______占有大量土地,靠剥削佃户为生。

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和,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

3.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农业人口编定为,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4.______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5.宋代的社会生活气象万千,假如你生活在北宋的都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A.除夕夜“守岁”B.用纸币购物C.在瓦子里购物娱乐D.人们普遍穿棉布衣服三、合作探究交流探究一:描述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探究二: 以南宋都城临安为例,说明宋代城市的繁荣表现在那些方面?四、知识巩固延伸:1.宋朝时期都市文化生活蓬勃发展的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倡导 B.广大农民的需求C.城镇规模扩大和市民人口增加 D.达官显贵的需求2.以下不是宋朝城市风貌的的是A.宋朝临安等城市的人口超过百万B.宋朝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C.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D.宋朝的城市市民是指官僚等有地位的人3.宋代不可能发生的是A.宋朝有早市和夜市B.在瓦舍中你可以听到武松打虎的故事C.跟商队去朝鲜做生意D.宋朝随处可观看蹴鞠比赛4.阅读下列材料:“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里”(1)右图说明了什么?(2)当时,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叫做什么?5.古诗中的历史节日连线,把下列古诗与节日用线连接起来。

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

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秋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腊八节答案1.皇室官僚地主士人2.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3.坊郭户4.瓦舍5.D探究一:宋代的统治阶级包括皇族、官僚、地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三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三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案北师大版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第十三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

2.通过展示、朗读、分析有关史料,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

通过学生交流,介绍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的风俗,并与宋代主要传统节日的风俗作比较评价。

3.了解祖国传统的节日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协作学习、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

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2.知道宋代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讲授新课师: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话说南宋绍兴府有一个老员外,中年丧妻,膝下无子,却有四个女儿,四个女儿都出了门子。

这天,是老员外的六十寿辰,四个女婿都来贺寿。

酒席宴上,老员外说:“我老了,打算把家产卖了,你们哪个孝顺,愿意招我,我就去跟你们哪一个过。

”四个女婿听了,都争着要老员外去。

老员外说:“你们也别争了,从大女婿开始,以桌上的酒菜为题,说几句话,我听着哪个说的顺耳,我就跟哪个去。

”大女婿摇头晃脑地说:“壶之中有酒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老员外听了很高兴,二女婿不服,打断他的话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

”四女婿说:“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饭菜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买单。

”请同学们对这四个女婿的身份,按顺序每个人用一个字表示出来。

生:(略)师:老员外这四个女婿的身份,按顺序是士农工商。

那么,老员外到底喜欢哪个女婿呢?生:(略)师:显然老员外还是喜欢大女婿。

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看看教科书P70士农工商这目,说一说老员外为什么喜欢大女婿?生:(略)师:大女婿是士人,宋代的士人与科举考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演示宋人科举考试图),这是教科书上的宋人科举考试图。

(演示教科书p70材料)再看一下教科书p70这段材料:“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事实上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

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

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那时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

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

宋朝还发展起一门新科学,技术科学。

这些辉煌的成就与宋的综合文明有直接联系。

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

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

这种文明同时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宋代的习俗承前启后,在中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代城市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极其丰富,城市习俗多姿多彩,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上节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乡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社会生活。

【学情分析】学生到了七年级下学期这一阶段,已经从课堂、影视、书刊等各种渠道拓宽了自己的知知识面,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

这一时期,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也有所增强。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跨入青春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肯定和赞许。

所以他不喜欢课堂上结论式的教诲,希望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由自己得出结论。

但由于本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知识素养参差不齐,再加上学生从影视、小说中获得的有一些知识是偏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史料学习,使学生了解宋代社会的乡村生活、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界日的风俗。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

(2)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宋代社会乡村生活、市民风貌等,培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难点:通过宋代民间传统节日的风俗与现代家乡传统节日风俗比较,学习比较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两宋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这种文明也反映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特征就是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社会生活都丰富多彩。

宋代作为我国社会生活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多姿多彩的节日风俗,呈现了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生活刺激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本课紧承两宋经济,从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农村生活、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来介绍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的家乡敦煌的莫高窟之所以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是因为它是融建筑、彩塑和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宝库,谁为同学们介绍一下莫高窟的概况?
(多媒体展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建筑、彩塑和壁画的影像资料。

『教师讲述』
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其中宋代开凿的洞窟就有45个,在洞窟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又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中外使者交流盛况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等的画面,是研究宋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在这座“墙壁上的图书馆”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掠影。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吧。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70页,齐声朗读“士农工商”一目的黑体字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个阶层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多媒体展示)课题、“假如你是宋代士农工商中的一员”的问题
(学生介绍完后教师补充讲解,同时多媒体展示“士”、“农”、“工”、“商”四张幻灯片。


『教师讲述』
在宋代的人口结构中,士农工商四个阶层里,农民占绝大多数,那么农民的生活境况如何呢?让我们共同去宋代的农村,体验一下乡村生活吧!
(多媒体展示)“乡村生活”
由于宋代农民中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占多数,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广大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不断得以丰富,而民间传统节日正是老百姓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的集中体现,下面我们分组进行一个介绍宋代传统节日的“快乐大比拼”的游戏。

(多媒体展示)“宋代民间三大传统节日——元旦、寒食、冬至”及其他传统节日名称。

小组活动:第一组介绍“元旦”,第二组介绍“寒食节”,第三组介绍“冬至”,第四组介绍其他传统节日中的任意一个。

学生介绍时,(多媒体展示)“元旦”、“寒食节”、“冬至”的影像资料。

对现代社会不再过的寒食节,教师作补充讲解。

『教师讲述』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相传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携老母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比他出来封爵,介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下令在子推忌日(冬至后105天),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节日期间,老百姓用白面制作面燕,名曰“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之音,意为不忘介子推高风亮节,节日里有祭祖、插柳、踏青等活动。

2640多年后的今天,寒食节因与清明节时间接近,寒食节已经融合到了清明节之中,人们已不再过寒食节,但寒食禁火,演变为今天的护林防火,寒食插柳,演变为今天的全民植树造林活动。

而寒食节蕴含的介子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勤政廉洁的政治抱负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纽带,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更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活动方式。

传统节日不仅充实了社会生活,而且增进了社会人际和谐关系,对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不断前进起了重要作用。

所以像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可以历经各代延续至今。

通过同学们和老师的介绍,咱们现在知道了宋代老百姓的多彩民俗,那么宋代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又是如何生活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目“城市风貌”。

北宋都城东京和南宋都临安的人口都超过了百万,城市规模宏大,要一下子了解宋代城市的整体风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让我们以北宋都城东京为目的地,做一次快乐的“东京二日游”的旅游观光吧,以游客的视角感受一下宋都的富庶与繁华。

(多媒体展示)“东京二日游日程表”要求同学们自己阅读第三目的内容设计讲解词,做一次义务导游员带领游客观光东京城。

教师补充: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宋都东京,在今后两天的行程中将由我为大家服务,今天上午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汴河西岸的东京朱雀大街,领略宋都的风土人情和城市布局。

请大家顺我左手看,这里是宋都最繁华的商业区,这里商贾云集,买卖两旺,住在这里经商的我们把他们称为“坊郭户”,从街头人们的服饰上,大家可以可出他们不同的身份,这个穿短衫的是雇工,他后面坐着指挥赣货船绫罗绸缎的是商人,而头戴布巾挥汗如雨的工匠也是商人最主要的合作者,座着轿子悠闲逛街的自然就是当官的了。

他们就是东京城的居民主体。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这里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得非常丰富,今天下午我将带领大家前往娱乐场所——瓦舍,在那里泥浆看到精彩的杂技表演,听听东京说书人为你讲几段脍炙人口的传统话本故事。

(通过让学生担任导游员,涉及讲解词的活动,引导学生讲解勾栏中将要上演的戏曲种类及宋代最流行的体育运动——蹴鞠的分类及玩法。

不仅让学生了解宋代人的社会生活,更是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重点回访”,(通过板书地树立讲解进行重点总结)。

课堂练习
1、(多媒体展示)“超级搭档秀”竞赛规则。

学生两人一组,通过幻灯片出示的词条,帮助学习理解识记基本观念。

2、(多媒体展示)单项选择题
3、(多媒体展示)连线题
4、(多媒体展示)“拓展练习”:
讨论:
1、说说你所知道的现代节日。

(培养学生观察、搜集资料能力)
2、为什么在传统节日的继承中还会产生新的节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