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三政治教案2020届高考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考点专项复习教案_0757文档

高三政治教案2020届高考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考点专项复习教案_0757文档

2020高三政治教案届高考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考点专项复习教案_0757文档EDUCATION WORD高三政治教案届高考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考点专项复习教案_0757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提示】两句话各有侧重: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性的。

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思考和追问,哲学才会出现。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提示】哲学≠智慧: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

(3)哲学的功能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哲学的任务真正的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宇宙和人生。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示】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作用(或功能):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得以完成这一任务。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比较哲学世界观区别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特征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电子教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电子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4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电子教案必修4——模块纵览生活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

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不可或缺的途径,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基本的观点。

哲学的使命在于对四方上下的探索和对古往今来的追寻,并在这种探索和追寻中为人类提供生活的航标、展示思维的行程。

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哲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沉思、提问和解答。

思考宇宙,问辩人生;思考运动,问辩永恒。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也是我们现时代的精神的精华,它探索世界的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找到了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发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认识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生命的灵魂,它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门,打开智慧的窗;它微笑地注视着我们,说:“来吧,让我带你去看一个新世界,访问一种新生活。

”一、《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

明确该门课程不是一般的哲学概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

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案人教版必修四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案人教版必修四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必修学习要求】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选修学习要求】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理解世界观的含义,懂得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理解方法论的含义,懂得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考点讲解】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理解世界观的含义,懂得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2)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3、理解方法论的含义,懂得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知识点梳理】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2.哲学源于:3.哲学是一门学问。

第1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同步学教学设计

第1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同步学教学设计
3.学生思考: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教师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生活中的哲学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教师简要介绍哲学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功能,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以及哲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互动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
8.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成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哲学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一段简短的视频引入新课,视频中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哲学现象,如人际交往、道德观念等,激发学生对生活哲学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了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有什么影响?”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主动关注时代发展,树立远大理想。
3.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难点:如何平衡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发现生活中的哲学问题。例如,通过分析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问题,让学生体会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b.时代精神对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何启示?
要求:各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形成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讨论报告,包括观点阐述、案例分析、总结反思等。
4.观察日记:请学生观察一周内身边发生的事情,运用哲学视角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要求:日记不少于5篇,每篇不少于200字,内容真实、感悟深刻。
5.课后阅读:推荐阅读《生活与哲学》相关章节,加深对哲学理论的理解。

高考政治第二轮总复习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第二轮总复习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新人教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把“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列入规划纲要。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和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

知识链接1.为什么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1)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导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对社会改革和发展必将具有深刻的意义。

(3)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与时俱进,防止僵化和停滞。

(2)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全面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实践决定认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新的实践,及时总结群众经验,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针对训练1.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这是因为(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D.哲学社会科学能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解析:选D。

高考政治总复习教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讲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总复习教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讲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新人教版

2010高考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一讲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考点详解第一部分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是什么)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第二部分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首先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其次它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因为对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第一性),二是二者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知性)。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源展开的第三部分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二、考纲主干和重点精讲(1)(2)(3)三、典例剖析例1(09高考上海卷1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答案:B例2(07高考山东文综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答案:D例3(07高考江苏卷12)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答案:D例4(09高考江苏卷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答案:B例5(09高考广东卷25)“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高中政治《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知识结构讲解一、哲学与生活(时代)的关系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对一定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具有反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表现在: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批判功能);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塑造功能)。

二、关于哲学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哲学?(1)从字义上看,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①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我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①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经典表格版)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经典表格版)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生活与哲学龙广一中郑鸿钰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生活 与——单元: 哲 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时)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与导入作用,就是全书得起始课。

什么就是哲学?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得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得同时,为全书得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得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与哲学基本问题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界限,以科学得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得学习与今后得工作。

因此,本单元得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得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最新课程标准得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得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得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得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得学说。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得生活入手,说明哲学得智慧产生于人类得实践活动与我们得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就是哲学得本义爱智慧;二就是哲学得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得基本含义。

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得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就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等。

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得学习。

第二课包括两个框题:哲学得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哲学研究得问题入手,指出了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进而分析了对此问题得不同回答就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得标准。

第二目分析为什么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就是哲学得基本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第二框,首先探究唯物主义,指出唯物主义得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得三种基本形态;其次分析唯心主义,指出唯心主义得基本观点,并说明了唯心主义得两种基本形态;最后指出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瞧则只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阵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political life and philosoph y review of 2020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 n2020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师用】预习导学一、学习目标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探究质疑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4.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7.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8.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9.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练习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XX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c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XX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3.(XX年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a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XX年高考•江苏卷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c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5.(XX年高考•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6.XX•江苏,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b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7.(XX•江苏,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8.(XX•江苏,29)右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c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9.(XX•江苏,3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d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10.(XX•广东,25)“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1.(XX•全国ⅰ,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d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XX•福建,36)XX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

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表明( a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13.(XX徐州一摸)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下列观点符合这一根本思想的是( c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b.物是观念的集合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d.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14.(XX江苏卷)24.“双百”人物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地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

这表明 c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15.“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c)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6.王充说: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

从哲学上看,王充的这一观点属于( b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7.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它们的观点属于( d )a.唯心主义的观点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8.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d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19.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

这种观点是( b )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20.“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d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21.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春笋,他们是自己时代自己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 a )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真正的哲学来源于哲学家的思想c.哲学都能塑造并引导时代精神d.哲学思想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二、主观题14.有人认为“重视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重视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请谈谈你的看法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是意识是本原,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就是唯心主义。

人们盲目追求物质利益、脱离实际、主观蛮干,就是唯心主义;同样,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人的精神、意识的反作用,这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其他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那种认为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而认为重视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观点则是机械唯心论,同样是不科学的。

15(XX江苏卷)35.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多样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述建设学习型政党对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意义。

①物质决定慧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间志为转移。

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努为学习和掌握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的要求。

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科学执政;有利于坚持为人民执政、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民主执政;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依法执政。

三、综合探究XX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

在迎奥运过程中,某棱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同学们从网上下栽了各具特点的部分奥运会会徽和具有“篆书之荑”的第29届奥运会体育图标,“金玉良缘”的奥运奖牌,“祥云瑞霭”的奥运火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感染。

为设计者的智慧所折服。

(1)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 情境二:有同学说,在家门口举办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我们观看更方便了;有同学说,举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