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摘要: 建筑 的风格 可 以体现 一个 国家, 个民族 文化 的传 承 与发展 , 文是作 者 将 中西方 的文化 与建筑 进行 了对 比 , 一 本 进行 浅谈 。
Absr c :Th tl ft e c n tu to c n rfe t h eia e a d de eo me to h u tr fa c u ty a d a n to .Ths p p rc mp rs t tat e sye o h o sr cin a e cst e h rtg n v lp n fte c lu e o o nr n ain l i a e o a e o

t ee se n sen c lu ea d ac ie t r . h a tn a d we tr ut r n r h tcu e
关 键词 : 中西方文化 ; 筑; 响 建 影
K e r s a tn a d we tr u tr ac ie t r ;n u n e y wo d :e se n sen c lu e; h tcu e if e c r l: A
文 章 编 号 :0 6 4 1 ( 00j3 0 8 — 1 10 — 3 1 2 1 2 — 0 10
追底。 所以古代 中国对于 自然界 的研究始终都只停留在肤浅 的客观 很 多学 者 认 为 建筑 受文 化 的影 响 ,建 筑 的风 格 体 现 一个 国 家 , 观察阶段 , 极少有人把观察 结果抽象总结成理论 , 也就是经验 更多, 个 民族 文 化 的传 承 与 发 展 , 我们 可 以 将 中 西 方 的 文 化 与 建 筑 作 对 理 论 则缺 乏至 极 。更 不 要 提 用理 论 来 指 导 改 造 自然 了。虽 然 我 们 有 宏伟 的 长城 , 神 奇 的 都 江堰 , 令 人 叹为 观 止 的石 窟 , 那 一 本 著 有 有 但 比 , 出 其 中渊 源 。 找 作 可 以将 其 总结 成 实用 并 精 确 地 理 论 。 我们 已经 提 到 过 中 国人 的 自 1 审 美观 点 的 不 同 例 如 中 国人 与 欧 洲 人 在 建 筑 审 美 观 上 的 不 同 , 中 国 人 崇拜 自 然观 过于 崇尚自然 , 是心甘情愿的 臣服于 自然。 于 这种 自卑, 带有奴 权威 ” 不敢有创新 思想 , , 然, 在不能合理解释 自然现象的时候 , 中国人拿出“ 天神 ” 来做解释 , 性 的思想也使得 中国人很轻易 的屈服于 “ 而 认 为 一 切 自然现 象都 是 上 天 的 力 量 , 来 很 多思 想 学派 来 强 调 人 与 尤其 是 那 种 把 自 己放 到 与权 贵平 等地 位 上 的思 想 。 欧 洲 在 文 化 上 后 自然的协调统一 , 即天人合~ , 这也成为很多修行者地终极 目标 , 他 经 历 了文 艺 复 兴 ; 治 上 , 政 民主 制 度 终 于 战 胜 专 政 制度 ; 技 上 , 科 完 这 并 科 们 认 为 人 是 自然 的一 个 组 成 部 分 ,是 自然 的 附 属 人 类 应 该 服 从 、 顺 成 了工 业 革 命 , 一 时 期 近 代 科 学 形 成 了 , 以加 速 度 向 前 发展 。 对 应 自然 , 审 美 上 认 为 自然 的就 是 美 的。 所 以 中 国 的传 统 建筑 比较 学在越来越大 的规律上应用于生产过程 , 自然界 产生了极 大的影 在 尤 瓦 麦 注 重 与 周 围环 境 的协 调 统 一 。 大 规模 的 建筑 群 , 宫殿 、 墓 等 , 如 陵 常 响 , 其 是 牛 顿经 典 力 学体 系 的 建立 、 特 对 蒸 汽 机 的改 进 、 克 斯 电 极 常会 依 山 伴 水 , 曲径 通 幽 , 用 山 势 起 伏 自然 形 成 建筑 物 的 错 落 排 韦 电磁 理 论 的 提 出 、 力 的 出 现 和 广 泛 应 用 , 大地 提 高 了社 会 生 利 促 机器 制造 、 工 等 新 兴 产 业 部 门 的 崛 起 手 生产 体 化 列。 建筑物一般不高, 但却种植有高大 的树木。 尤其是寺庙里类的建 产 力 , 进 了钢 铁 、 系的全面 更新 , 形成 了科学技术 与社 会经 济互动的全新面貌。由于 筑, 更是 常常刻意隐藏于林 木之 中。 欧洲 国家特有 的开放得性格 , 外扩领 土的强烈欲望和 海上贸易的发 2 地 理 环 境 的 不 同 使其在建筑 形式上博众 家所长 , 去其所短 , 并保 留了传统 的审美 笔 者 认 为 , 里 还 有 地 理 环 境 的 因 素 , 国 的 中部 地 区 是 由 长 展 , 这 中 新材料、 先进的理 论基础 的保证 , 增 江 、 河 两 条 河流 灌 溉 的平 原 , 黄 土地 肥 沃 , 候 温 和 , 合 农 业 耕 种 。 观念 。在 内存品质上有新技 术、 气 适 和调 定 居 中 国 的人 类 逐 渐 形 成 了 农 耕 民 族 。 只 要 尊 崇 季 节 气 候 的 变 化 , 加了外观 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民主制度由于保障了方 向正确 , 其 按 时播 种 、 割 , 们 就 可 以丰 衣 足 食 。 中国 人 对这 样 的 自然 环境 相 动 了 多数 人 的 积 极 性 , 效 率 远 不 是 专 制 制度 可 以 同 日而 语 的 。 收 他 我 们 研 究 了两 种 自然观 对 欧 洲和 中 国 建筑 发 展 的 影 响 , 已经 都 当 满足 , 于是 养成 了他 们 崇 拜 自然 , 臣服 于 自然 的 观念 。 由于 中 国 总 只有 因为了解不 同自然观在 的 来说 是 风 调 雨 顺 , 场 灾 害 通 常 很 快 就 会 过 去 , 时 候 , 们 会 以 是历史 了。孰优孰 劣我们不去做公 断, 一 这 人 历 史 上 的 作 用 可 以 帮助 我们 树 立 更 有 利 我 们 发 展 的 自然 观 。 察 这 观 为是 自己的 祈 求 的到 了回 报 , 这就 更 助 长 了这种 自然 观 的 形成 。 可 就 欧洲 的 自然 环 境 耍恶 劣得 多。欧洲 平 原 稀 少 , 山地 居 多。此 外 , 两 种 自然 观 对 人 类 发 展 的影 响 , 以看 到 一 个 事 实 , 是 人 类 的 野 欧洲大陆一直被冰 雪覆盖着。 在这样的环境下 , 别说是农耕, 连畜牧 心 有 多 大成 就 就 可 以 有 多大 。人 类 是 能够 战 胜 自然 的 。这也 是 典 型 我 都 十 分 困难 。 因 此 , 居 欧 洲 的 人 类 以 狩 猎 民 主 为 主 。 在他 们 心 目 欧 洲 人 的 自然 观 。 随着 欧 洲 文 明 的胜 利 和 广 泛 输 出 , 们 中 国 人 也 定 比如 马列 思 想 , 我 们 正 在 学 的 自然 和 中, 自然界 很 容 易 被 具 体 到 了每 一只 羊 、 、 或 豹 的 身 上 。 他 们 与 普 遍 接 受 了欧 洲 的 各 种 思 想 , 鹿 狼 都 自然 的关 系 就 是 你 死我 活 的关 系。 想 要 生 存 下 去 , 必 须 与 自然 界 辩 证 法 , 是 欧 洲 人 创 立 的 。 中 国 人 的 自然 观 也 普 遍 发 生 转 变 。 例 就 如 , 定 胜 天 的 观 念在 中 国就 很 有争 议。 如 果 从 人 与 自然和 谐 的 角 人 战斗 , 取 得 胜 利 。 何 向 自然 界 的祈 求都 不 会 得 到 回 报 。 们 认 为 并 任 人 这个词组显然是语 法和 逻辑错误 , 但现在连 高中地理教学 都 自然 界 的 一 切都 是上 帝创 造 的 。 是 人 类 永 远 无 法 改 变 的 , 至 无 法 度看 , 甚 认知。另~方面, 恶劣 的 自然 环 境 也 在 欧 洲 人 心地 植 下 了人 与 自然 会经 常讨 论 这 个 话 题 ,请 大 家 记 住 ,人 定 胜 天 并 不 是 一 定 不 正 确 。 人 不 战 势 不 两 立 的 观念 , 养成 了欧 洲 人 好 斗 、 胜 的欲 望 。 然 自然 界 强 大 “ 定 胜 天 ” 是 说 人 类 谁 便 怎 么样 做 都 会 战胜 自然 。 胜 自然还 需 好 既 并且 可能 还 要 花 费 相 当长 的 时 间 。 恐 怖 , 与 人 类 对 立 , 么 , 类 对 自然 的 一 切 改 造 都 是 无 尚光 荣 要 有正 确 的 方法 , 又 那 人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见证。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建筑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既体现在建筑风格、结构形式上,也体现在建筑观念、设计理念上。

本文将探讨中西建筑文化差异的一些方面。

一、建筑风格与结构形式中西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传统的中国建筑注重空间的开敞,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古建筑常常以园林为基础,注重园林景观的营造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加注重建筑的精细和细节。

西方建筑在材料使用上更加多样化,常常运用石材、玻璃等材料,注重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设计的精密度。

西方建筑也更加讲究对称美和几何形状的运用,建筑整体呈现出更加规整和严谨的特点。

二、建筑观念与设计理念中西建筑在建筑观念和设计理念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封闭性和内向性,强调保护和守护。

南方的传统建筑常常面向庭院,建筑与自然环境形成一种亲切的关系。

这种内向性的建筑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家是一方天地”的思想。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注重开放性和外向性。

西方建筑常常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建筑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打造开放、透明的空间。

这种开放的建筑观念反映了西方社会中个人和社群的自由和开放精神。

三、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中西建筑在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借助于建筑构件或装饰物来表达特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古代宫殿常常使用屋顶上的脊兽来表达权势的象征,传统庭院建筑的建筑结构也蕴含着传统道家的哲学思想。

而在西方建筑中,建筑本身就成为了一种象征。

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象征着法国的现代科技实力和人民的勇敢精神;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则成为了西方建筑的典范,代表着古希腊文明的辉煌。

结语中西建筑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建筑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中西建筑在风格、结构、观念和象征意义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特点与内涵。

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西方建筑差异

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某个地区和族群的生活方式、历史传承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的特点。

建筑在人类生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活动、文化交流等的重要场地。

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建筑之间有着很多的差异,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传承的差异西方地区的建筑与中西方地区的建筑相比,其历史沉淀较浅,西方的文明主要起源于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化。

其建筑风格以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文艺复兴等为主,而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北京紫禁城、三峡古镇、长城、南京夫子庙等古建筑具有千年历史传承,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底蕴。

二、建筑风格的差异中西方建筑风格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建筑风格上,中式建筑的特点是在材料色彩、造型、比例等方面强调平衡、和谐,注重“意境”和“意象”,强调以人为本,其主要的特色表现在建筑的结构和装饰上;而西方建筑的特点则是开阔、高大,注重对称、比例、几何美学,以功能为导向,重视技术,其主要的特点体现在材料使用、建筑造型和细节处理等方面。

三、建筑材料的差异中西方建筑在材料选择和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异。

传统中式建筑喜欢使用木材、砖瓦和灰泥等天然材料,视物理和气候因素选择材料,从而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而西方建筑则更加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材料,例如混凝土、玻璃和钢铁等。

西方建筑使用材料不仅具有现代感,而且更耐久,花费更低,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和快速建设的需求。

四、建筑功能的差异中西方建筑的功能也存在差异。

中式建筑内饰和布局关注故事情节和神话传说,突出的是文化上的价值,重视营造历史和文化气息;而西方建筑更多地突出功能性、实用性,室内装修注重个性化、深度定制,更注重人的服务性需求。

总之,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受到了文化、历史、环境等多种方面的影响。

中式建筑注重天人合一、景色宜人,视觉效果和联想上更容易想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而西方建筑更讲究简洁、现代化、实用性,这也是现代人所倡导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

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

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

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

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

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

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还有就是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筑充满尊崇与敬意。

还有就是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1.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中西方建筑对比

中西方建筑对比

中西方建筑对比一直以来,中西方建筑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无论是东方的古老寺庙还是西方的现代建筑,它们都通过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背景,展现了各自独特的美学价值。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材料选用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对中西方建筑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建筑风格是中西方建筑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注重线条和几何形状。

比如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 - 格拉斯哥的"格拉斯哥的麦金托什建筑风格",强调简洁、流线型和机械化的设计风格。

而东方的建筑风格则更加注重美感和精神内涵,如中国的传统园林和寺庙建筑,强调平衡和谐、以及与自然的融合。

这种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背景。

其次,中西方在材料的选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建筑通常使用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现代建材,以实现大跨度和高层的设计。

而东方建筑则更多地选用砖、木和青石等传统材料,以强调自然和温暖的触感。

例如,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常常使用木材和琉璃瓦,这种材料的选用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也有助于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最后,中西方建筑的文化传承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西方,建筑的发展趋势更加注重技术和创新,追求独特性和个性化的设计。

而东方建筑则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记忆,讲究节奏和秩序,更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这种文化传承在东方古建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中国的古代宫殿和寺庙所展现的封建王朝和宗教信仰。

然而,尽管中西方建筑在风格、选材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差异,它们也有一些共通之处。

例如,都注重功能性和空间利用效率,都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西方建筑中的生态建筑和东方建筑中的环境友好型设计,都体现了人类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关注。

总结来说,中西方建筑在风格、材料选用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却又有一些相似之处。

中西方建筑之间的对比,展现了各自不同的审美理念和文化价值观。

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特定的立足点和价值所在,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建筑风格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总结

建筑风格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总结

建筑风格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总结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建筑风格中。

从古代到现代,建筑风格一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演变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面貌。

本文将探讨建筑风格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东方传统建筑与艺术风格东方传统建筑注重平衡和和谐,倡导融入自然的理念。

中国古代建筑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讲究“均衡、对称、谐调、和谐、顺应自然”。

典型的代表有中国古建筑中的古代宫殿、园林等,如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

这些建筑注重空间布局、颜色运用、艺术细节等方面,强调对称与谐调,并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二、西方古代与现代建筑特点在西方,古代建筑风格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

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化在建筑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的建筑注重对称和比例,典型的代表有帕特农神殿;而古罗马更注重实用性和宏伟的建筑形式,如竞技场、斗兽场等。

随着西方文化的发展,现代建筑形成了更多元、自由、个性化的风格,如哥特式建筑、巴洛克风格、现代主义建筑等。

三、东西方建筑风格的差异与影响1.文化及哲学影响:东方建筑注重内外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东方文化重视“天人合一”的观念。

而西方建筑更注重实用性与功能性,突出了人类的主导地位。

这种差异根植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哲学观念,体现出东西方人们对自然与人的态度和认知差异。

2.审美观念差异:东方建筑更加注重对称、平衡与内涵,以及文人雅士的意蕴。

而西方建筑风格更倾向于个性化与从众,崇尚新颖和独特性。

这种审美观念差异源于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传统,展现出各自的艺术魅力与特点。

3.建筑材料与技术差异: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东西方选择和使用的建筑材料存在差异。

东方建筑偏向使用传统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瓦片等,注重的是与自然的和谐。

而西方建筑由于工业发展较早,更多地采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追求结构的稳固和创新。

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

由于文化渊源、思想观念、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不同,中西方在建筑审美观念上也不同,不论是从建筑的风格和形体审美上,还是建筑的和谐和对称审美上,都体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或是气势磅礴、壮丽辉煌的阳刚之美,或是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融合之美,都能比较全面、立体地反映建筑美学的全部意义,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建筑审美形态定位。

不同的水土养育着不同的人,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

东西方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异,且在建筑方面的审美差异更加明显。

西方的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

而中国建筑不论多么高大雄伟,却很少给人以“高”的感觉,只给人以宽广的感觉,因为建筑是在一个大的面上铺展开来的。

思想文化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建筑材料的不同,建筑风格的不同,建筑发展的不同,社会形态和文化氛围的不同给艺术审美带来了差异。

一、建筑审美风格的不同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使得中西方的古代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表现。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建筑,展现不同的信念。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垂直发展,建得又高又大。

同时别出心裁的屋顶建筑也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一大亮点。

但是怎样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如仓穹则是它的建筑艺术所在,于是出现了那些垂直向上的石柱,如较早出现的塔斯干柱式,可以说石柱是西方建筑的基础中的基础。

石柱及屋顶的发展伴随着西方建筑的发展,如果说石柱是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西方建筑的“基本句式”。

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格调。

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旋律,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

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

中西传统文化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中西传统文化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中西传统文化差异对建筑的影响作者:李雅欣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12期摘要: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它既包括具体的物质存,又涵盖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性格特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存在,是整个国家和民族长期的智慧结晶。

本文就从中西方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性格特征以及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差异来论述对中西方传统建筑形态及内涵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建筑差异建筑风格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其风格多种多样,不仅有东西南北的地域差异,影响因素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自然因素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也包含人为因素如材料选用,经济水平等等,但最终决定建筑风格呈现出多样性的原因还是文化差异,中西方传统文化在各自的思想内涵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

基于此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对建筑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

一、宗教信仰及哲学理念差异中西方宗教信仰差异,以及处世哲学理念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建筑选材的差异。

中国封建社会本土教派为道教,而道家讲究阴阳五行,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到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五行中的木恰好能表现出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而且木结构的建筑也更符合中国的传统审美。

西方世界是一个泛神论的世界,无论从底层的普通平民还是到资产贵族阶级,都对宗教和神充满了虔诚和敬畏,因此对待宗教建筑也是非常重视的,人们对神的这种敬畏,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表现出神秘,高大,敬畏的特点。

而在可供选择的建筑材料中恰好石材可以满足这一特点,建筑的设计者们也很好的利用石材的坚硬、力量感来凸显神的高大庄重和威严肃穆。

因此西方世界经典建筑无论是早期古希腊文明时期的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还是中世纪的圣彼得大教堂无一不例外的都是石质材料,而中国传统建筑无论是皇家宫殿还是寺庙都是以木材为主兴建而起的。

中西方建筑在材料上选择各有不同,而这种差异也是基于不同的文化沉淀所导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姓名:张思予学号:5203012090
[摘要] 传统的世界建筑体系多姿多彩,承载着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不同信念。

从总体上看,传统世界的建筑可以分为七个体系:分别为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古埃及建筑、伊斯兰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

从传统建筑的细节方面来说,传统的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方面的差异,建筑结构的差异,建筑布局的差异以及建筑观念的差异。

造成中西方传统建筑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精巧的木质建筑结构,讲究的是对称美,有着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建筑理念。

西方的建筑同样以自己在各个时期独特的建筑风格记录在
历史的每个朝代,发出璀璨的光辉。

通过对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可体现出中西方各自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中西文化建筑中西方传统建筑影响建筑是人“衣食住行”的四大物质条件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有
直接且密切的联系。

建筑不能脱离它所在的环境,因此建筑最能直觉地反映民族特征,美国建筑教育家罗泊桑教授说:“凡是伟大的建筑,都不仅能在功能上作出回答,也是在对人类的心灵与精神上做出回答……。

建筑的物质形式是社会的直观表达,是最能反映当代历史的,甚至在一片毁灭的废墟中,它也能象征一种文化传统和它的思想性。

”我们比较中
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建筑的影响,要从整体的文化脉络,从文化的形成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最主要的本质出发。

一、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歌德把建筑称作是“凝固的音乐”
和“石头的史书”。

从文化形成的过程来看,建筑是多种矛盾的综合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建筑是历代文化的积累和延续,它是一种凝固了的文化,是能够让当代的人亲眼看到,长期保存的一种文化状态;另一方面,建筑是一种超前的文化,它要求建筑师要有预见性,有超前的眼光,各种具体的规划设计都要留有余地,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如果缺乏远见会造成严重后果。

所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文化的广阔角度探索建筑,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范畴间的交流。

二、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不论古今中外,人的基本的人性都是一样的。

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贪生而惧死,都有所喜恶,都有爱憎之心,都有执着于现实和追求理想的本能,这就是人的共性和普遍性。

但是,由于地域环境、生存方式、社会经济背景、发展的历史过程等各种因素的不同,使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而中西文化也各有特点。

中西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模式,历史悠远,包罗万象,而文化更是变动的,中西文化的差异不会停留在某个阶段,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所以这种差异是相
对的、大致的差异,笔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三、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一)对建筑材料的影响从建筑材料上来看,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体系;而西方建筑中一般是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如: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神庙等都是以石材筑成巨大的体积示人。

(二)对建筑色彩的影响从中西建筑的装饰色彩上来看,中国以一种色彩为主,其它几种颜色并用;西方则是极其丰富,不同时代以不同的色彩为装饰的主色调,但没有一个单一的色调贯穿始终,对比也不是非常强烈。

(三)对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将各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群。

它们一般不向高空发展,而是向四周做有序的铺排,几乎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都是一种类似于“院子”的格局。

这种空间与平面布局的有序性,象征严肃而宁和的伦理秩序,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以及严格的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往往以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高空发展,采用“体量”不断向上叠加,以巨大且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峨壮观的整体,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

体现了西方人对神灵狂热的崇拜。

(四)对建筑造型的影响中国传统造型特别强调“线
型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中国的梁、柱、屋檐等都能表现“线”的艺术感染力。

西方传统造型强调“形式美”,发源于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认为“美在物体的形式”,我们从古希腊的建筑中感受到一种对形式美的强烈的追求。

如,仿男体的多立克柱式强壮雄伟,仿女体的艾奥立柱式柔和端庄。

(五)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差异浅析建筑的发展深刻地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历史的变迁。

中国传统建筑有着辉煌灿烂的往昔,然而近百年来,在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中,它前进的脚步停滞下来。

当代,面对潮水般涌入的西方形形色色的信条与主义,中国建筑文化应以更广博、更开阔的视角审视自身的发展,唤醒富于创造和革新的心灵,以东方文化整体观念、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世界、改造世界。

在建筑研究中应该运用整体思维,进行纵横的比较分析。

中西方传统建筑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形态,在本体认识的差异上,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对待自然也有着不同的态度,西方的叫作机械的自然主义,中国的叫作有机的自然主义。

从本体的整体意识出发,中国人把自然看成是有生命的运动的整体,人可以与之沟通,强调天地万物与人同体,这叫机体哲学,也叫生命哲学,把宇宙看成是变化
无穷、生生不已的东西。

机械的自然主义是把自然看成是一个机械的工具加以运用,意义的来源是一个超越的主体,即上帝。

这与西方的神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观念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民族特点是实践理性精神。

而西方人则趋于抽象化。

西方古典建筑中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清真寺、哥特式教堂等。

中国主要建筑大多是宫殿,供活着的君主居住在21世纪全球化的环境中,通过比较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对建筑造成的影响,即对中西文化的差异的脉络有了基本了解,也更加明确了中西建筑在各个方面的差别和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我们应继续加强各种文化范畴间的交流,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效避免文化的趋同性,才能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杨乃济.吃喝玩乐:中西比较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高洪芹.浅析东西方建筑的差别[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2):144.王娟.神话与中西建筑文化差异[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