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与仿句
修辞手法仿写句子技巧

修辞手法仿写句子技巧
修辞手法仿写句子技巧,如下:
一、比喻:
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二、拟人:
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地说话、运动、有情感。
三、排比:
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四、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五、对偶:
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两个对仗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称、相近或意义相反词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六、反复:
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词语反复和句子反复。
七、设问:
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对问题作出假设性的回答的修辞方式。
八、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的一种修辞方法。
九、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能增加语言的形象性,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十、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可以是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能增强语言说服力,使文章充实具体。
(通用版)近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修辞与仿写课时达标(5)修辞与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例句的关键处就在于比喻,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比喻,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展开。
解析:一定要抓住学科的特点,同时要符合对联的要求。
答案:(示例1)给英语老师:把握现在时,将来怎会虚拟语气?追求最高级,理想常融情态动词。
(示例2)给物理老师:处三尺讲台,做功出力;凭一腔热血,放电发光。
5.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__①__;__②__,__③__;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解析:所选喻体要与后面的形容词和动词相搭配。树→挺拔→站立。
答案:(示例)你是一滴水,你以冲刺的姿势,敲击坚硬的石头,诠释出一坚持的力量。
14.“点赞”为一网络词语,意为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阅读下面文字,将话语补充完整,使补充的话语与前一句构成排比。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观察修辞手法仿写句子以下是我为您生成的关于观察修辞手法的仿写句子:1.他的语言如同一幅油画,丰富多彩,既有明亮的色彩,也有深沉的色调,每一个词汇都是画笔,描绘出他内心的世界。
2.她的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每一个微笑的弧度都是她善良的证明,让人无法不为她的快乐所感染。
3.他的行动如同无声的诗篇,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节奏,他的步伐如同舞者的旋转,他的眼神如同星辰的闪烁,令人着迷。
4.她的沉默如同静谧的湖面,倒映出最美的月光,她的笑容如同绽放的花朵,照亮了整个世界。
5.他的思想如同广阔的海洋,深邃而浩渺,每一道波纹都藏着他的智慧和勇气,他的话语如同航船的航标,指引我们前行。
6.她的态度如同冬日的暖阳,慢慢融化周围的一切,她的语气如同春风的拂面,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
7.他的情感如同狂暴的瀑布,汹涌而出,每一滴水珠都充满了他的热情和激情,他的笑容如同彩虹的绽放,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
8.她的外表如同清新的早晨,带给人新的开始和希望,她的内心如同丰收的秋天,充满着丰富的色彩和丰富的果实。
9.他的友情如同坚固的石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的真诚如同热带的阳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10.她的温柔如同柔软的羽毛,轻轻抚摸着周围的一切,她的勇气如同高飞的雄鹰,俯瞰着整个世界。
这些句子都是使用修辞手法对原句进行仿写,通过运用比喻、对比、类比等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同时,这些句子也突出了观察修辞手法的重点,即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感受,捕捉到人物、事物等的特点和特征,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描述和表达。
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修辞手法运用能力,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9年级】寒假衔接专题练06:修辞与仿写(原卷版)

专题06 修辞与仿写修辞手法的考查,很少单独命题,主要在阅读理解中进行考查。
常见的题型有:1.以填空题形式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别;2.运用修辞拟标语;3.比喻句的仿写,排比句的续写;4.选择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或不同的句子;5.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这一知识点归在阅读部分讲解)。
仿写句式是中考高频考点,要求考生能仿照题目所提供语句的句式特点,新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的句子,且内容方面要符合相关要求。
该题型特别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的优美。
句子仿写经常和句子衔接一起考查,常见题型如下:1.仿修辞;2.仿句式;3.既仿句式又仿修辞;4.仿话题(或内容);5.仿结构;6.仿关键词语(包括关联词语)。
一、常见修辞手法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明喻甲象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出现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分类:①扩大夸张:即将事物故意向大、多、高、强处说。
②缩小夸张:即将事物故意往小、少、低、弱处说。
③超前夸张:即故意将后出现的事说成之前或现在出现的。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语言运用仿用句式

• 魔鬼的双手,把你的喉咙紧紧扼住 魔鬼的双手 , 他紧紧地扼住你的喉咙 。
3.修辞不符
例: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真诚
”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 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 是前进的火把。
• [解析] 仿写对象中,“画家画花”“留些天 地”,“音乐家演奏”“无声胜有声”,体现 了绘画及演奏中的“空白艺术”。这是例句的 重点。所以下文中“诗人作诗”“教师讲课” 也应遵循这个重点,即应体现“诗”“课堂” 中的空白艺术。 【错例】诗人作诗,洋洋洒洒,感情淋漓尽致,让读 者身临其境。 • 教师讲课,循循善诱,讲解深入浅出,让学生如坐 春风。 • [正确答案]讲究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 者自去欣赏。 言简意赅 故意引而不发 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 [解析] 填前两空应注意上文的“往哲先 贤”“品格”等词语,明确文中“孔子”“鲁 迅”是示例;故所填亦应是此类人物及其相关 品格。填后两空,则应注意“古今中外的著 述”,明确“司马迁《史记》”“文天祥《正 气歌》”是示例;故所填亦应是此类作家作品, 及其表现出的品格。 • [答案](1)从莎士比亚学得人文主义的理想 从哥白尼学得对真理的坚持 屈原《离骚》的爱国精神 托尔斯泰《复活》 的宽容心胸 (2)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 爱的胸怀;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魔幻荒诞, 卡夫卡《变形记》的痛苦绝望。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线的句子,各补写 两个例子。(08年四川卷) •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 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 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古今中外的著述 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 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一个读 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 幸运人。
【修辞手法】仿拟(模仿仿用)

【修辞手法】仿拟(模仿、仿用)仿拟(模仿、仿用)仿拟是为了使语言诙谐讽刺而成心仿照一种既成语言情势。
或者说,改革和熔化现成的词语、句子或篇章,以造成一种特有的语言艺术境界,这种伎俩叫仿拟。
仿拟又叫(摸拟)、(仿用),它可分仿词、仿语、仿句、仿调等四种形式。
例如:[1]作诗的人,叫(诗人);说作诗的话,叫(诗话)。
李有才作出来的歌,不是(诗),明明叫做(快板),因而不能算(诗人),只能算(板人)。
这本小书既然是说他作快板的话,所以叫做《李有才板话》。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2]中国一贯是所谓(闭关主义),本人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攻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当初,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语文第二册十五课鲁迅《》)[3]国内存良知,天边若比邻。
(初中语文第三册三十课《杜少府之任蜀州》)[4](在其位就谋其政吗?不见得。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5]阔人已骑文明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僻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鲁迅《崇实》诗一首)[6]这则故事告知人们:利润诚好笑,信用价更高;若为利润故,别把信誉抛。
(世人都晓(倒爷)好,倒来倒去都(发了)!只有能把大钱赚,道德良心不要了。
世人都晓(后门)好,这条门路(没治了),不论事件有多灾,最后全都办成了。
世人都晓(宴会)好,(四菜一汤)吃肥了!你请我来我请你,反正公众报销了。
世人都晓(扯皮)好,不费劲气不费脑,扯上三年又五载,问题天然不见了。
众人都晓(官僚)好,这顶帽子妙极了!出了问题别惧怕,戴上帽子没事了。
例[1]《属仿词。
即仿照现成的词语,常设发明的新词。
(板人)是仿(诗人)创造的,(板话)是仿(诗话)创造的。
《仿体(送去主义)是仿照被仿体(闭关主义)创造的。
仿词个别能使语言活泼活跃、有新意。
例[3]是仿句。
即仿照前人的句式以表示新的内容。
本例的被仿体是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通过仿拟,取得了一种特有的语言艺术境例[4]叫仿语。
五年级语文 仿写句子 用上相同的修辞手法

五年级语文仿写句子用上相同的修辞手法好的,以下是一些仿写的句子,用上了相同的修辞手法:
1.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让人精神丰盈。
仿写:友谊是心灵的温泉,让人心境平和。
2. 人生如同一幅画卷,充满着无尽的色彩和变幻。
仿写:大自然如同一首歌曲,充满着和谐的旋律和节奏。
3. 梦想是一座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仿写:信仰是一座高山,支撑着内心的力量。
4. 书籍是心灵的窗户,打开它就能看到世界的广阔和深邃。
仿写:音乐是灵魂的伴侣,倾听它就能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韵律。
5. 时间像流水一样不断前行,留下的是回忆和沉淀。
仿写:岁月像画笔一样轻轻描绘,留下的是痕迹和印记。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七 修辞手法与仿写

专题七修辞手法与仿写河北五年中考命题规律考点攻略考点一修辞手法修辞句的赏析例(2019·河北中考)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对联“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古春”。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对联及修辞手法。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两联字数相等,都是七个字;词性相对,“东海”对“南岭”,“白鹤”对“青松”,“千秋寿”对“万古春”;平仄相合,尾字上仄下平,音调和谐;内容相关,都表达了人们希望健康长寿的心愿。
【答案】示例: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东海”对“南岭”,“白鹤”对“青松”,“千秋寿”对“万古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表达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盼和祝愿。
,修辞句的赏析:(1)比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具体形象地表现了……。
(2)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之情。
(3)夸张: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4)对比: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的特点。
(5)反语: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流露了作者……的感情。
(6)排比: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整齐优美,富有气势;抒发了……的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
(7)对偶: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8)引用:这个句子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经据典,含蓄典雅,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考点二仿写所谓句子仿写,是指按照题目给出的语句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仿句题主要考查句子内容、句式、修辞、衔接、照应和字数要求,其核心是句子的内容和句式特点,主要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技能。
嵌入式仿写例1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
青春如花似火,热情奔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把陈述句“这里的男学生都会踢足 球。”变成①双重否定句;②表示反 问的疑问句。 这里的男学生没有不会踢足球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的男学生难道不会踢足球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出语气最强烈的一项 ( A、他学习好。
6、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 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 加强节奏感。
举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去轻轻的
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7、设问
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 意和思考。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 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举例: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 们劳动群众。
4、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 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 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 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
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 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 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 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举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 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 宽广。
专题复习之 修辞手法
美文欣赏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 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 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 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 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 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 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 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 子。-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பைடு நூலகம்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增强语气。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 )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 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夸张 )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 反问 )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 比喻 ) 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 拟人 ) 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 多么伟大的人啊! ( 排比 ) 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设问 ) 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反复 )
举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 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 的厚障壁了。
比喻
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
• <1>明喻(甲象乙) 例:共产党像太阳。 •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 也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 印")
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 ) 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 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 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 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 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什么是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 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 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
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 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
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
代、引用、反语等。
1、比喻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 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 打比方。
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 强、深„„”的夸张形式。
2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 弱、浅、„„”的夸张形式。 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 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 张形式。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 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 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 事实。
2、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 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 动形象。
举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 里弹琴。
3、夸张
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 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 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 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 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 比喻。
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 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的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推测、揣度的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 库、米易溶洞。 --表示例举的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 中似的。 --表示想象的
B
)
B、没有一个人不说他学习好。
C、没有人说他学习不好。 D、大家说他学习好。
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
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
语意连贯。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 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阴 啡, ,
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
。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
活充满了温馨。
仿照例句中反复的运用,以“学会” 作为反复词造句。 尊重人才,欢迎人才,重用人才。 独立 承担 学会_____,学会_____, 坚强 学会______。
8、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 的意思,只问不答。
作用:增强语气。
举例: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 说它不美呢?
修辞的基本表达效果
修辞格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对偶 反复 设问 反问 基本作用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 起联想效果。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