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穿刺术

合集下载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胸膜腔(pleural cavity)是指胸腔内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形成的完全封闭的空腔。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为负压,故其实际上是两个潜在的腔隙。

胸膜腔含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其液体的衡量维持取决于影响液体生成和吸收各因素的平衡。

病理情况下,当液体生成超过吸收时,液体即积聚在胸膜腔,形成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sion)。

其量较多时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干咳、胸闷、气急等不适甚至循环障碍表现,需抽取积液以解决压迫症状。

另外,作为原发疾病的反映,抽取胸水进行检查可了解积液的性质,协助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

胸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通常是指胸腔积液穿刺抽液或气胸时穿刺抽气操作,由于穿刺抽气是主要涉及治疗,本节主要讨论胸膜腔穿刺抽液。

一、适应证(一)诊断1. 病因未明的胸腔积液。

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协助明确诊断。

2.对恶性病变进行诊断性分期。

3.为明确有无胸膜支气管瘘,在胸腔穿刺后注入美蓝。

(二)治疗1.通过抽液缓解由于大量胸腔积液所致的肺脏压迫或纵隔移位造成的呼吸困难、缺氧。

2.通过抽液减轻胸膜增厚。

3.胸膜炎、脓胸等为缓解症状而抽液减压并注入抗菌药物。

4.肿瘤性积液在抽液减压后注入抗癌药物。

5.胸膜粘连治疗。

二、禁忌证(一)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

(二)穿刺部位胸壁组织有急性化脓性感染。

(三)疑有肺包虫病可能者。

(四)不合作或有精神病患者。

三、术前准备(一)患者准备1.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2.胸部B超定位检查,并在皮肤上用甲紫(龙胆紫)棉签标记部位。

(二)穿刺用品无菌胸腔穿刺包(注射器3付,其中5ml、10ml、50ml各1付,6.5或7号注射针头各1个。

带引流橡皮管12号、16号穿刺针头各1个。

血管钳1付、洞巾1条、纱布若干)(图3-2)、无菌手套、消毒盘(70%乙醇、2%碘酒、无菌棉签若干)、试管、玻片、送检培养标本用的无菌试管、标本瓶,以及污水盛器。

胸腔穿刺术后注意事项

胸腔穿刺术后注意事项

胸腔穿刺术后注意事项
胸腔穿刺术后是一项重要的外科手术,一般用于胸膜腔内积液的治疗。

这是一种通过针头或导管将穿刺到胸腔内进行抽取积液或注入药物的方法。

术后,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术后需要严密观察病情。

胸腔穿刺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积液,所以在术后需要及时观察病情的变化。

如果发现胸腔积液再次增加或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避免出现并发症。

其次,注意休息和保持身体的舒适。

术后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因此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病人应该依医生嘱咐使用止痛药物以减轻疼痛。

此外,术后需要进行密切的伤口护理。

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更换敷料,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和无菌。

必要时,可以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还要特别注意饮食方面。

术后病人的胃肠功能可能会下降,所以需要饮食上注意清淡、易消化,并避免食用过重口味的食物。

此外,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的康复。

最后,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胸腔穿刺术并非一次性的治疗,可能需要多次穿刺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所以,在术后要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胸腔情况,并配合医生的进一步治疗计划。

总之,胸腔穿刺术后的护理需要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休息、进行伤口护理、合理饮食和定期复查。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病人也需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守医嘱,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大穿刺术

四大穿刺术

1.明确胸腔积液性质,抽液减压和胸膜腔内给药2.明确气胸的性质,抽气减压和治疗。

[方法]1.体位:1)、胸腔积液,患者面向椅背坐于椅上,两前臂平放在椅背上缘,前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应上举抱于枕部。

2)、气胸,取坐位或半卧位。

2.穿刺点:1)、胸腔积液的穿刺点,应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的部位进行。

常选取肩胛下角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6-7肋间,有时也可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

包裹性积液可根据X 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

2)、气胸的穿刺点,常取患侧第二、三肋间锁骨中线外1cm的部位。

穿刺点确定后可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4. 用2%利多卡因在下位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术者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穿刺点部位皮肤,用止血钳夹牢三通活栓橡皮管,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已穿入胸腔。

取50ml注射器接于橡皮管端,助手应用止血钳固定穿刺针,防止穿刺针刺人过深伤及肺组织。

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或气体。

如用针尾上套有橡皮管的穿刺针,应先将橡皮管用血管钳夹闭,然后再进行穿刺,进入胸腔后,接上注射器,由助手协助松开血管钳,术者进行抽液或抽气,注射器抽满后由助手再次夹闭橡胶管,然后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容器,予以记量或送检。

6.操作完毕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用胶布固定。

嘱患者静卧。

[注意事项]1.穿刺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其顾虑,对精神过度紧张者,给予地西泮10mg,或者可待因0.03以镇静止痛。

2.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应立即拔出穿刺针,并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或根据临床表现作相应对症处理。

临床四大穿刺规范和考评标准

临床四大穿刺规范和考评标准

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操作规范【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2、穿刺抽液以减轻其对肺脏的压迫。

3、抽吸脓液治疗脓胸、胸腔内注射药物。

4、胸穿抽气。

【禁忌症】1、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2、血小板计数<50×109/L者,应操作前先输血小板。

3、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者。

4、皮肤感染如脓皮病或带状疱疹病人,感染控制后再实施操作。

【准备工作】1、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签字同意后实施。

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安定10mg或可待因30mg以镇静止痛。

为患者进行有重点的查体(复查)测血压、脉搏(6分),X光片、B超检查定位(4分),叮嘱病人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深呼吸和咳嗽,有任何不适应及时提出。

2、有药物过敏史者,需做利多卡因皮试。

皮试阴性者实施。

3、器械准备(5分):胸腔穿刺包:弯盘1个、8号或9号穿刺针和玻璃橡胶套管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2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20ml、50ml注射器各1个、2%利多卡因。

如果需要胸腔内注药,应准备好所需药物。

【操作方法】1、病人体位选择(5分):患者取直立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者,可以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择(5分):(1)活动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先进行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明显的部位,并在B超定位后进行穿刺。

(2)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应在B超定位后进行穿刺。

(3)常选择肩胛下角线7~9肋间、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5~6肋间。

均在下一肋骨的上缘穿刺。

(4)穿刺点用龙胆紫在皮肤上做标记。

3、消毒:消毒钳持拿(4分),消毒顺序和范围(4分),脱碘(4分),铺巾消毒及铺巾过程中无菌观念(4分):由助手持持物钳将2.5%~3%碘酒棉球、75%酒精棉球分别夹入2个消毒杯内(注意持物钳应水平或向下持拿,整个过程避免污染),术者左手持镊子,夹持碘酒棉球水平交至右手的弯止血钳中,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局部皮肤1遍,直径大约15cm,待干燥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2遍、脱碘范围一次比一次小。

胸膜腔穿刺术的名词解释

胸膜腔穿刺术的名词解释

胸膜腔穿刺术的名词解释胸膜腔穿刺术是一种介入性医疗程序,常用于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

该术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即胸膜腔和穿刺术。

胸膜腔是指位于胸廓和肺之间的间隙,是由两层薄而柔韧的膜组成的。

这两层膜分别包裹在肺和胸廓壁上,并在两层之间形成一个薄弱的间隙,称为胸膜腔。

胸膜腔内含有少量的液体,可起到润滑肺和胸廓壁之间的作用,使其在呼吸运动时能够顺利摩擦。

穿刺术是指通过特殊的医疗器械将针或导管插入人体组织或腔隙中。

胸膜腔穿刺术是将一根细针或导管插入胸膜腔,通常通过皮肤和肌肉组织层进入胸腔,以获取胸腔内的液体样本或进行其他治疗操作。

胸膜腔穿刺术可用于多种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为诊断目的:通过抽取胸腔内液体样本,如胸腔积液,进行病原体分析,以确定疾病的原因,并辅助确诊。

例如,当患者胸腔积液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医生可以通过胸腔穿刺术收集液体样本,以确定是感染、肿瘤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2. 为治疗目的:通过胸腔穿刺术排除胸腔积液,以达到缓解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目的。

在某些情况下,如胸腹腔脏器移植后并发的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术还可以用于放置胸腔引流管,以减少积液对心肺功能的干扰。

3. 为监测目的:通过定期胸腔穿刺术,可以监测胸腔内液体的变化。

例如,在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中,医生需要定期抽取液体样本,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胸膜腔穿刺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以确保安全性和效果的最大化。

在实施过程中,医生需要准确判断穿刺点位,避开重要血管和器官,以防止出血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消毒和无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胸膜腔穿刺术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这种技术,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并治疗多种与胸腔积液相关的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护理。

然而,尽管胸膜腔穿刺术有其价值和效用,但其应用仍需谨慎,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穿刺过程中的风险,以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一、适应症1、胸腔积液性质不明,穿刺化验2、胸腔积液或气胸,有压迫症状3、脓胸或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胸膜腔内给药二、禁忌症1、不合作的病人;2、未纠正的凝血疾病;3、呼吸功能不全或不稳定(除非是行治疗性胸腔穿刺术进行缓解);4、心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律不齐;不稳定性心绞痛。

5、相对禁忌证包括机械通气和大泡性肺疾病。

6、在针穿入胸腔之前必须排除局部感染。

三、并发症1、气胸:通过穿刺针气体逸漏或其下的肺创伤产生的气胸;2、血胸:穿刺针损伤肋下血管所致的胸膜腔或胸壁出血;3、穿刺点外渗积液4、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或单纯晕厥;5、空气栓塞(罕见,但灾难性);6、感染;7、进针过低或过深导致的脾或肝刺伤;8、快速排液>1L所致的复张性肺水肿。

死亡极为罕见。

四、准备1、体位坐位或者半卧位患侧向上,患侧手臂上举过头,以使肋间相对张开。

2、确定穿刺点1)气胸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2)首选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3)必要时也可选择腋中线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在肋角以外,血管神经行于肋沟内,并于腋后线处均分为上支和下支,上支行于肋沟内,下支行于下位肋骨上缘。

因此,在胸腔穿刺是,在后壁通过肋间隙,靠近下位肋骨上缘;在前、侧壁通过肋间隙则通过两肋中间,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

血管与神经的位置关系为:由上向下分别为静脉、动脉、神经。

穿刺针应在有液体的肋间隙部位进针。

无包裹的胸腔积液,穿刺点一般低于液面的一个肋间隙,位于肩胛下线。

碘酊消毒皮肤后,术者戴无菌手套,铺好无菌洞巾后,用1%或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

先在皮肤上做一皮丘,然后行皮下组织,下一根肋骨上缘的骨膜浸润(防止接触到上一根肋骨的下缘以避免损伤肋下神经血管丛),最后至壁层胸膜。

当进入壁层胸膜,麻醉针管即可吸到胸液,然后在皮肤水平给麻醉针夹上血管夹标记针的深度。

将大口径(16~19号)胸腔穿刺针或针-套管装置连于一个三通开关上,并分别连接30~50ml的针筒,和将针筒内的液体排空至容器中的管道。

胸腔穿刺术的操作及考核评分标准

胸腔穿刺术的操作及考核评分标准

胸腔穿刺术的操作及考核评分标准操作步骤
1. 准备:确保器械和材料准备充分,并将所需仪器放置在台上。

2. 患者准备:患者应处于舒适位置,胸部暴露,并做好感染控制。

3. 无痛麻醉:根据需要,给予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4. 定位:使用X射线、超声等辅助工具,准确定位穿刺点。

5. 局部准备:用消毒液慎重擦拭穿刺点,进行无菌手术准备。

6. 穿刺:持器械垂直于胸壁,小心刺破皮肤和胸膜,进入胸腔。

7. 取样:通过穿刺针或导管,采集胸腔内的液体或组织样本。

8. 结束:完善止血,清理部位,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

考核评分标准
1. 操作准备:评分范围0-10分,考察器械和材料准备的完整性。

2. 定位准确性:评分范围0-10分,考察是否准确地定位了穿
刺点。

3. 无菌操作:评分范围0-10分,考察无菌操作的严谨性。

4. 技术操作:评分范围0-30分,考察穿刺的准确性及操作的顺利程度。

5. 取样质量:评分范围0-20分,考察采样质量的好坏。

6. 麻醉操作:评分范围0-10分,考察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7. 护理:评分范围0-10分,考察术后护理的完善性。

根据以上考核项目,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操作及评估越优秀。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建议。

胸腔穿刺术和胸膜活检术

胸腔穿刺术和胸膜活检术

胸膜腔穿刺术是对胸膜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可以使疾病获得最终诊断的方法,也是呼吸科、胸外科医生应该必须掌握的基本诊疗方法之一。

胸膜活检术是利用 特殊的胸膜活检针通过胸膜穿刺的方法或经过剖胸手术的方法获取病变胸膜组织进行病理 学检查的方法。

通过对胸腔积液或胸膜组织的化验能够使大部分胸膜疾病得到明确诊断,尚 能对胸腔积液、积气进行治疗,临床应用甚为广泛。

本章对胸腔穿刺与胸膜活检术进行介绍。

一.胸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 )1 .适应证:胸腔穿刺术几乎适用于所有胸腔积液的病例。

具体适应证包括:(1) .诊断性穿刺,以确定胸腔积液的性质;(2) .穿刺抽液、抽气以减轻其对肺脏的压迫;(3) .抽吸脓液治疗脓胸;(4) .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抗癌药、抗感染药、抗结核药等);(5) .人工气胸(虽然现在已经不使用人工气胸治疗结核病,但近几年来兴起的 可曲式胸腔镜术在操作之前有些病例需要进行人工气胸)。

2 .禁忌证:(1) .凝血机能障碍: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特别是应用溶栓剂的患者)进行胸腔 穿刺应慎重。

是否决定胸穿应权衡于患者当时的情况,如果必须行此操作,应在严密观 察下,使用较细的针头(22号)进行。

有作者认为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如果延长至正常值2倍以内,或血小板计数>25,000/mm 3均不增加出血的机会。

对于轻 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且临床上没有发现有出血的患者,这些作者不建议预防性使用血液 制品。

另外,有作者认为,血肌酐超过6mg/dl ,应注意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大概是因 为尿毒症导致血小板机能下降所致;(2) .局部皮肤感染或带状疱疹:应待感染控制后再行胸穿;(3) .机械通气的患者:一般认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胸腔穿刺术必须在 严密监测下进行,因为正压通气会使接近胸腔穿刺针因此从理论上增加了出现张力性气 胸的风险。

胸腔穿刺术对于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合并肺脏疾病的患者在病变稳定前应 延迟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胸膜腔穿刺术
1.穿刺前准备:
1)术者准备:皮肤消毒用品、无菌手套、局麻药物、治疗用药、胸穿包、注射器、标本试管。

另须准备较大容量的容器盛放积液。

2)向病人解释穿刺目的,对于过分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予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镇痛。

3)准备消毒器械及穿刺包。

4) 操作者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并洗手。

2.体位:
胸膜腔穿刺抽气取仰卧高坡位或半坐位。

胸膜腔穿刺抽液体可取反向骑跨坐于靠背椅上,上肢屈肘交叉置于椅背,前额伏于前臂上。

病情不允许久坐者,可取仰卧高坡位,病侧稍向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显露胸部后外侧。

3.穿刺点选择:
胸腔抽气应选择叩诊为鼓音或听诊呼吸音降低最明显的部位,多取锁骨中线第2肋间,也可选第三肋间。

(此处自肋间隙中点进针)。

胸腔抽液应选择叩诊为实音或听诊呼吸音降低最明显的部位,一般常取肩胛下角线第7~9肋间,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必要时结合X线及超声波检查确定,并用龙胆紫在皮肤上做标志。

4.常规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5.检查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胶管是否漏气及破损。

6.2%利多卡因局部逐层浸润麻醉(注意穿刺点应选在下一肋骨的上缘),先在皮肤上做一皮丘,然后行皮下组织浸润,边进针边回抽,最后至壁层胸膜。

当进入壁层胸膜,可觉突空感,麻醉针管即可吸到胸液。

然后拔针。

7.用血管钳夹住穿刺针后面的胶管,使之不漏气。

8.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沿麻醉部位经肋骨上缘垂直缓慢刺人,当有突破感时停止。

9.接上注射器后,再松开止血钳(此时助手用止血钳固定穿刺针防止针摆动及刺入肺脏)。

10.注射器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夹闭胶管才能取下注射器。

11.将抽出液注入弯盘及专门准备的容器中。

12.抽完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13.将抽出液送化验、记量。

14.术后嘱病人静卧。

告诉病人有不适立即通知工作人员。

15.整理物品。

16.操作中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0.3-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2)一次抽液或抽气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或抽气,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

3)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4)抽气超4000ml未尽时应考虑为交通性气胸,做闭合式排气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隔肌损伤腹腔脏器。

7)术后测血压、脉搏。

应严密观察有无气胸、血胸、肺水肿及胸腔感染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均应接受胸部X线检查
《胸膜腔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