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手法之对写法
古典诗词中的“对写法”

古典诗词中的“对写法”“对写法”有人又谓之“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所谓的“主”,指抒情的主体,即抒情主人公;所谓的“客”,指抒情的对象,即抒情主人公情之所指的人或物。
诗人在表达主观情感的时候,往往不从自身写起,而是把抒情主体“我”放在客体的位置,把客体放在抒情主体的位置,假想客体对“我”的思念、牵挂、留恋、期待等复杂的情感。
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独难耐,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
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儿,现在诗人却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即以妻子望月的神态和姿式衬托她对丈夫的思念,又通过对妻子的心理展示,细腻地传达离情别意,这也正是作者心理的真实流露。
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的最后两句采用“对写法”,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上增添新的白发。
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的一、二句叙事写景暗含惜别之情,三、四句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消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表现对方因思友而产生的愁绪又深又浓。
落笔对面显深情——兼谈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

落笔对面显深情——兼谈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
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
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
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一、落笔对方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这是诗词中“对写”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清人浦起龙谈到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对写法”。
天宝十五年,杜甫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
作者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使意思深入一层。
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
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
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无怪后人称《月夜》:“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
”又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羁縻他乡的旅人,读这首诗时,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对写法诗歌鉴赏

对写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常见表现手法,主要通过描述对方的行为、情感或心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念。
这种手法常常使用虚拟的场景和情节,通过想象和象征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对写法诗歌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情感表达:对写法通过描述对方的行为、情感或心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念,因此,情感表达是鉴赏对写法诗歌的重点之一。
要从诗中感悟到诗人的思念之情、渴望相聚的情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痛苦和无奈。
2. 场景描绘:对写法常常使用虚拟的场景和情节来表达情感,这些场景描绘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要从诗中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场景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以及这些场景所表达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3. 语言技巧:对写法诗歌的语言技巧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要从诗中感受到诗人所使用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语言的节奏、韵律和形象感。
4. 思想主题:对写法诗歌的思想主题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要从诗中思考到诗人所表达的人性、命运和人生意义等主题,以及这些主题所体现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
总之,对写法诗歌鉴赏需要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象征意义,以及领悟诗人所运用的语言技巧和文化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对写法诗歌的美妙之处。
诗歌鉴赏中的“对写法”

关注几首诗歌 1、赠内人(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2、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3、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答案】 (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 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 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 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 远。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 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 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 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诗人本欲表达自己 渡荆门送别 对某物的一种情感,但 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 李白 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的物上,表面上看是移 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对此物的眷顾更深,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情也更真,能够受到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倍增情感”的效果, 这就是诗词中“对写法” 的一种表现形式。
练练手检测 (一)、故园之思
1移情于物
(二)、兄弟之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移情于人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 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 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 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 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 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 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 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 回味和遐想。这是诗词中 “对写”艺术手法的最常见 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常使用 一些诸如“忆”“想 得”“遥知”“遥怜”之类 领字来结构全篇。
诗歌鉴赏对写法

不难看出,无论哪种样式,“落笔对面”
都可以弥补直抒胸臆那种一泻无余之不足,
别有风致,既明快有力,又含蓄委婉,耐人
咀嚼,是一种富有余味、富有意境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 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 (1)、诗人在首联、颔联由远而近, 颈联又由近再次推向极远,由实景 入虚景,层次分明地从各个方面刻 画出华山的高峻、神奇的形象。
(2)、诗人劝名利客早离尘世,上华
山去寻仙学道,以求长生不老。表面是 规劝别人,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在瞻仰华 山时所产生的归隐之情。(主客移位)
月 夜 杜甫
真题体验:(月考三) • 行经华阴崔颢 •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 (1)全词在描写安排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表现了华山怎样的推动? • (2)诗的尾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渡荆门送别
二、移情于物 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事或某 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 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事、物 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 作者对此事、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 也更真,能够受到“倍增情感”的效 果,这就是诗词中“对写法”的另一 种表现形式。
三、反弹琵琶 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 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 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 落笔,通过反弹琵琶的方式来表现 诗人的情感。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这首诗抒写作者登临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 时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 诗人运用“对写法”,借山寄愁,一反古 人“登临送目”“登高望远”的惯常技法,独 辟蹊径、琵琶反弹:由于“无山”,故能“极 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 里愁”。诗人通过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 盾心理,充分表达出了国耻难忘的极度悲愤的 感情。
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最新整理)

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落落笔对面显深情——兼谈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
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
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
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一、落笔对方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动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这是诗词中“对写”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清人浦起龙谈到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对写法”。
天宝十五年,杜甫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
作者*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使意思深入一层。
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
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
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无怪后人称《月夜》:“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
”又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羁縻他乡的旅人,读这首诗时,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鉴赏诗歌意思手法---对写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写法问:什么是对写法?答: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作翻进一层的写法。
属于虚写,能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的空间,感情抒发得更加真挚感人。
苏幕遮 [ 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问:词的下阙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答:“五月渔郎相忆否?”这句话使用了对写法,即想象对方的行为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在这盛夏的五月曾经在一起钓过鱼的老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呢?从“鱼郎”思念自己的角度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
从而使诗歌做到虚实结合,令人遐想不已。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问:此诗的三、四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诗歌的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
三、四句使用了对写法,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
诗人遥想的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好象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
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这就曲折有致的表达,有新意,也有深情。
3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抱膝灯前影伴身”中刻画的场景,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人双手抱膝,坐在渐渐昏暗的残灯下,只有影子和自己为伴。
诗歌鉴赏中的对写法份

诗歌鉴赏中的对写法(一)份诗歌鉴赏中的对写法 1此处相思,彼处着墨――诗歌鉴赏中的对写法对写法: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
诗人思乡怀人,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将作者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
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物、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
主:主体,即诗中的主人公;客:客体,可以是景、物和人。
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对写法的表现形式:1、移情于人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这是诗词中“对写”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对写法”,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这首诗的三、四句使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答:“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使用了对写法,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写节日之际,家人深夜围坐在一起,念叨着我这个漂泊在异乡的'游子,“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三四两句,明人陆时雍《诗 坛总论》云:“代为之思, 其情更远”,请做具体分析。
——此二句运用了对写法。(明手法)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人宕开一笔,不写自己的思念,转 而由“忆君”引起,描写友人离别之 后的种种愁绪,一个想像中的情境展 现在读者面前:朋友远在异乡,夜泊 潇湘,清凉的月色下,梦里充斥着凄 冷的猿猴哀鸣。(阐运用) 虚设中友人所处的凄凉清冷的情境将 诗人的相思愁苦表现得委婉深沉。 (析效果)
清人浦起龙谈到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 诗从对面飞来。”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 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对写法”。 今夜鄜州月, 天宝十五年,杜甫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 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作者 闺中只独看。 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此诗 遥怜小儿女, 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使意思深入 一层。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 未解忆长安。 指代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 长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 香雾云鬟湿, 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 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 清辉玉臂寒。 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 何时依虚幌, 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 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双照泪痕干。 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清人评价这首诗“悲婉微致,精丽绝伦”,确 不为过。
此处相思,彼处着墨
——诗歌鉴赏中的对写法
在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有一类诗作抒 写诗人的相思离别之苦和羁旅惆怅之思, 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 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品 读这类诗作,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 悠长之感。 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
——对写法
“对写法”
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 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 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 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 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 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 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 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对写法的特征和作用
一.诗歌中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 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展开联想和想象, 这样有利于深化感情。诗人不直接写自己内心的感情, 而是从对方着笔,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 方,而实际是写自己。这样表现出作者对此人或物的 眷顾更深沉,感情也更真,能够收到“倍增情感”的 效果。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诗人贬谪龙标,在橘柚 飘香、细雨微凉的时节送别朋 友魏二,朋友乘船而去。三四 两句诗人宕开一笔,不写自己 的思念,转而由“忆君”引起, 描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种种愁绪, 一个想像中的情境展现在读者 面前:朋友远在异乡,夜泊潇 湘,清凉的月色下,梦里充斥 着凄冷的猿猴哀鸣。虚设中友 人所处的凄凉清冷的情境将诗 人的相思愁苦表现得委婉深沉。
是诗词中“对写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有人评说“主客移位 “是这首诗的构思巧妙 之处。作者采用拟人化 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 黄莺以人的情感,借景 抒情,移情于物,通过 对柳条、藤蔓、黄莺的 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 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除夕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诗中第三句“故乡今夜思千 里”,作者不直接写自己思 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 千里之外的自己,巧用对写 法,借此衬托自己除夕之夜 独处旅馆的思乡之情,把深 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婉转含 蓄。沈德潜在《唐诗别裁》 评价:“作故乡亲友思千里 外人,愈有意味。”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戎昱
移情于物 对 写 法
《移家别湖上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除夕作》 高适 《邯郸冬至夜思家》 《早寒有怀》 孟浩然 白居易
《送魏二》
王昌龄
落笔对方,将自己的感情表达的更加含蓄深沉
移情于物
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物的一种情感, 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 于另外的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 实质上作者对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 真,能够受到“倍增情感”的效果,这就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诗的二三联是如何抒发诗人 的思乡之情的?请做简要赏 析。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颔联用“遥隔”两字表明了诗人离家遥远,不能
归家,透露出思乡之情;颈联先用“泪尽”他想这 一典型细节,反映出诗人思乡之情的强烈。然后从 对方落笔,假托家人遥望“天际”的“归帆”盼望 着自己的归去,巧妙含蓄的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6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 行舟”诗人对蜀中山水 李白 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流国的蜀地也就是曾经 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别,怎能不无限眷恋,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 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 路送“我”远行,怀着 深情厚意。从对面写来, 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渡荆门送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 羁縻他乡的旅人,读这首诗时, 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艺术 力量来自于它的质朴、深厚和高 度的艺术概括,同时,也来自于 它的超乎寻常的“对写法”。前 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 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 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 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对 写法”,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 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 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 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 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 更鲜明。
月 夜 杜甫
这是一首在冬至时写的诗歌,说的诗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是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恰逢农历 冬至。晚上,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 影子与我相伴。想到家里的人或许也 像他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他这个 “远行人”。 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 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 “邯郸”,今属河北。“冬至”,农 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十 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唐代, 冬至是很重要的。这一天,朝廷要放 假,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 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 象。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 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7
移情于人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 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 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 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这是诗词中“对写”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 领字来结构全篇。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后两句运用从对方写起的手法,作者想象故 乡亲人在这个冬至深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自己,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把深挚的“思家”之情抒发得更委婉含蓄。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无那:即无奈。
诗人所要表现的思念亲人、怀恋 乡土的感情正好通过深闺妻子的 “万里”愁怀反衬出来,天地之 外的金闺“万里”情愁反衬出征 人思念之深之远之痛之彻之浓之 烈。末句却从对面写来:不直说 战士对妻子的思念有多苦多切, 而说他想到妻子在万里之外因为 挂念自己而忧愁伤心,夫妻两人 对长久的别离、无望的等待都同 样地无可奈何。这就把广大守边 战士的苦闷心情典型地表达出来, 并取得了令人感动和同情的艺术 效果。
• 二.“落笔对面”可以弥补直抒胸臆时的一泄 无余之不足,别有风致,富有意境,给人 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这样曲折达意, 委婉抒情,言在彼而意在 此, 能在常情常理上翻出新意。清人 浦起龙谈及此类诗歌时说“心已驰神到彼, 诗从对面飞来”这两句话形象的描述出了 对写法的特点。
答题步骤举例
对面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