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研中看社区矫正

合集下载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标题: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社区矫正是指对犯罪分子在社区中实施教育、监督和帮助,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改正错误。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问题与挑战,为提升矫正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1. 数据收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访社区矫正工作者、观察社区矫正工作现场等方式收集数据;2.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3. 结果总结:总结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 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模式多样且存在差异。

在城市中心地区,社区矫正机构相对完善,配备专业人员;而在偏远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力量匮乏,难以满足需求。

2. 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教育和心理辅导,矫正对象在行为和态度上有所改变;部分矫正对象能够积极投入社会,找到就业机会,重建家庭关系等。

3. 社区矫正工作的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

一方面,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培训和专业水平亟待提高;另一方面,社区对犯罪分子的接纳度和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4. 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创新和成功的实践经验,例如与社会机构、企业合作开展职业培训项目,帮助矫正对象重建自信。

四、改进建议1. 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培训,并提高其专业性;2. 加大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犯罪分子的接纳度和支持力度;3. 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帮扶项目;4. 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评估和监督,确保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结论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对于帮助犯罪分子重建自信、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社区矫正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工作者的培训和社会的支持。

通过加强合作、提高专业性和加强监督,社区矫正工作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社区矫正是指对刑满释放人员、暂时没有适于执行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被告人等进行的监管和矫正。

作为我国刑罚执行的重要一环,社区矫正在减少监狱堆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社区矫正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社区矫正现状目前,中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得到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从社区矫正的机构设置、人员队伍建设、矫正方式和手段等方面来看,均已比较健全。

不过,在具体落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社区矫正机构规模小、矫正设备不足、人员队伍短缺等,这些问题影响了社区矫正的实效性和效率。

二、三个案例1.小明因盗窃被判处缓刑三年,社区矫正期间,小明信守诺言,积极配合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并在社区矫正期满后成功融入社会。

2.小黑因违反交通法规被判处行政拘留七天,社区矫正期间,小黑经常无故逃避社区矫正,导致社区矫正机构无法监督他的行为,最终导致小黑再次犯罪。

3.小刚因教唆他人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两年,社区矫正期间,小刚未能认真配合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经常未按规定到指定地点报到,最终导致社区矫正机构无法监控他的行为,导致小刚再次犯罪。

三、结尾综上所述,社区矫正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但在具体落实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切实提高社区矫正的工作效率和实效性。

此外,为了更好地实践社区矫正工作,除了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外,还需要提高社区矫正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并改进矫正方式和手段,以更好地发挥社区矫正的作用。

此外,在社会上要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和普及,让人民群众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们要感谢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维护社会安全和和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社区矫正专项调研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专项调研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专项调研调研报告社区矫正专项调研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是以社区为基础,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对犯罪行为人进行重新教育和帮助,达到重新融入社会的目的。

近年来,社区矫正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动,各地也相继设立了社区矫正机构和建立了相关制度。

本次调研针对社区矫正专项进行,旨在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3)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4)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5)社区矫正工作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2. 调研方法:(1)网络调研: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和案例,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

(2)实地访谈:选择若干社区矫正机构进行实地访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面临的困难。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社区矫正工作在法律的推动下得到了积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矫正效果不明显。

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矫正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其重新融入社会的能力。

2. 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架构相对简单,管理制度相对薄弱。

需要加强机构内部的协调和配合,制定更为详细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较为薄弱,专业素养不高。

需要注重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和提升,加强其法律知识、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4. 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政策执行力度不够;(2)社区矫正机构内部协调不够;(3)社区矫正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4)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和推广不足。

5. 社区矫正工作改进的建议和措施:(1)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矫正措施的有效实施;(2)完善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架构,加强内部协调和配合;(3)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提高其工作水平;(4)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知度。

社区矫正报告调研

社区矫正报告调研

社区矫正报告调研社区矫正报告调研社区矫正是一种有效的刑罚执行方式,可以在减少监狱人员拥挤的同时,帮助犯罪嫌疑人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社区矫正的执行情况,探讨其对犯罪嫌疑人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社区矫正工作。

一、社区矫正的执行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社区矫正在我国司法系统中的使用率逐年递增。

截至目前,已有大量犯罪嫌疑人通过社区矫正方式进行刑罚执行,其中包括监禁刑与拘役刑的犯罪嫌疑人。

社区矫正的实施主要依托于社区矫正机构,这些机构负责提供教育、就业、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犯罪嫌疑人融入社会。

在实际执行中,社区矫正人员会定期进行监督,要求犯罪嫌疑人按规定到场接受工作和学习。

同时,社区矫正人员还会与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成员和邻居进行沟通,以了解犯罪嫌疑人在社区中的表现。

社区矫正的目的是通过积极引导和相应的制度措施,使犯罪嫌疑人逐步恢复自由、独立、积极的社会生活。

二、社区矫正对犯罪嫌疑人的影响社区矫正对犯罪嫌疑人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社区矫正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通过接受教育和培训,犯罪嫌疑人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次,社区矫正帮助犯罪嫌疑人重建社会关系。

社区矫正机构提供的心理辅导和社交活动,可以帮助犯罪嫌疑人与他人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最后,社区矫正对犯罪嫌疑人起到了预防再犯的作用。

在社区矫正期间,犯罪嫌疑人会接受相关的法律教育,加深对犯罪行为的认识,并形成自我约束的意识。

三、改进社区矫正的建议尽管社区矫正在刑罚执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应加强社区矫正机构的建设,提高机构的专业化水平。

社区矫正工作涉及教育、心理辅导、就业等多个领域,需要有相应的专业人才来指导和协助犯罪嫌疑人的恢复。

其次,应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的监督机制,确保矫正工作的有效进行。

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应更加细化,确保犯罪嫌疑人按规定参加工作和学习,并及时跟踪他们在社区中的表现。

社区矫正法适用的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法适用的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法适用的调研报告社区矫正法适用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社区矫正法是我国刑事法律体系中的一种矫正措施,主要是通过对犯罪分子在社区中进行专门管理和矫治,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本报告旨在调研社区矫正法的适用性,以及社区矫正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针对社区矫正法的适用性和犯罪分子的矫正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

实地访谈主要针对社区矫正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社区矫正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三、调研结果1. 社区矫正法的适用性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社区矫正法是一种比较合理和有效的刑罚措施。

他们认为在社区中接受矫正比在监狱中服刑更能接触到正常社会的生活,更有助于改变犯罪分子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受调查者普遍认为社区矫正机构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制定和执行有效的矫正方案。

他们认为社区矫正工作需要有心理学、社会工作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

3. 调研结果还显示,社区矫正方案的执行情况与效果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部分受访者认为社区矫正机构的资源有限,导致无法对每个犯罪分子进行充分的矫正和管理;另一部分受访者认为社区矫正的环境不够严格,容易使犯罪分子产生放松警惕的心态,进而导致再次犯罪。

四、调研建议1. 加强对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制定和执行有效的矫正方案。

2. 加大对社区矫正机构的支持和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便能够对更多的犯罪分子进行充分的矫正和管理。

3. 提高社区矫正的环境严肃性,加强对犯罪分子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其产生再次犯罪的念头。

五、结论社区矫正法是一种较为合理和有效的刑罚措施,可以帮助犯罪分子重新融入社会。

然而,社区矫正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加强对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加对社区矫正机构的支持和投入,提高社区矫正的环境严肃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社区矫正是一种以监管、监督和帮助为主要手段的刑罚执行方式,旨在通过对犯罪嫌疑人或罪犯进行定期有效的监管和矫正,帮助他们恢复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再犯率,维护社会安全。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社区矫正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社区矫正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

一、社区矫正的实施情况1. 社区矫正的范围:调查包括矫正人员的数量、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矫正人员的犯罪类型和犯罪记录等背景信息。

2. 社区矫正的机构设置:调查社区矫正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地理分布情况,以及机构的人员配备和专业能力等情况。

3. 社区矫正措施的选择和实施:调查社区矫正措施的种类和比例,如禁闭、管制、勒令离开居住地等,以及这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二、社区矫正的效果评估1. 社区矫正对矫正人员的影响:调查矫正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再犯率、就业情况等情况,比较社区矫正前后的变化,评估社区矫正对矫正人员的帮助和效果。

2. 社区矫正对社会的影响:调查社区矫正对社会治安的影响,如矫正人员的再犯率、周边居民的安全感等,比较社区矫正前后的变化,评估社区矫正对社会的效果。

三、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人员配备和专业能力不足:调查社区矫正机构的人员配备和专业能力,评估是否满足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

2. 社区矫正制度和规范不健全:调查社区矫正制度和规范的完善程度,评估是否能够有效约束和引导矫正人员的行为。

3. 社会支持和资源不足:调查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社会支持和资源,如就业机会、康复设施等,评估是否能够满足矫正人员的需求。

四、改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1. 提高人员配备和专业能力:加大对社区矫正机构的人员培训和招聘力度,提高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2. 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和规范: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和规范,明确矫正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

3. 增加社会支持和资源投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康复资源,帮助矫正人员实现社会适应和重新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刑罚执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重新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会融合。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旨在对不同地区的社区矫正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其工作模式、人员配置、服务内容、成效评估等进行综合评价。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各地区社区矫正机构的工作现状和特点;2. 分析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 探讨社区矫正工作的改进方向和发展趋势。

三、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内容;2.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专业素养;3. 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估;4. 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社区矫正机构,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2. 调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3. 结合案例分析和专家意见,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五、调研结论1. 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配置不合理等;2. 针对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改进和优化,如加强专业化培训、完善服务内容和形式等;3. 未来,社区矫正工作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建议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2. 完善社区矫正服务内容和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3. 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多元化发展;4. 建立健全的成效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七、结语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推动。

通过本次调研,相信能够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希望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和相关部门能够对本报告提出的建议予以重视,并不断加强改进,为社会治安和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精选7篇)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精选7篇)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精选7篇)社区矫正调研报告(精选7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区矫正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矫正调研报告篇1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制度的重大改革,《刑法修正案》(八)从立法上全面肯定了社区矫正的刑罚性质,确立了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

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根据发展形势,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体系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一、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一)司法所人员严重不足。

截至目前,我县共有社区矫正工作者80人,每所平均2.5人。

截至xx年2月底,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031人,累计解除矫正455人,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576人。

目前,大部分乡镇正在接受矫正的社区矫正人员多达20人以上,城关镇、坟台镇、洪山镇的社区矫正人员多达30人以上。

全县社区矫正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平均比例是7.2:1。

部分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平均比例超过15:1。

司法所工作人员除承担社区矫正工作外,还要承担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安置帮教、依法治理、参与信访综治维稳等工作,大部分司法所人员还要参与乡镇中心工作。

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现状不能满足社区矫正工作需求,工作难到位、容易出问题。

(二)社区参与度不高。

社区矫正的社区参与性,决定了社区矫正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

如果没有社区参与,单纯由刑罚执行机关执行,这样的非监禁刑就不属于社区矫正,或者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区矫正。

广大农村,社区承载功能不强,志愿者资源和志愿服务意识缺乏。

目前,全县社会志愿者621人,主要由社区(村、组)干部担任。

社区(村、组)干部干部作为最基层干部,承担着多方面工作任务。

由于未形成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培育引导、奖励激励机制,缺少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精神鼓励和物质待遇引导,实践中帮扶教育持续性不强,作用发挥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调研中看社区矫正①孙启亮(华东政法学院,上海200042)摘 要:社区矫正作为一种经济、有效、人道的刑罚执行方法,代表着刑罚执行的未来走向。

但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尤其是缺乏一个成熟完善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

依托对上海虹口区社区矫正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社区矫正的理论,发现了社区矫正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借此提出了对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调研报告;分析;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JL01-0264(2008)01-0017-07See Community R ectification from I nvestigation R eportS UN Qi 2liang(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 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0042)Abstract :As a kindof economic ,effective and humane method of im plementation of the Penal C ode ,commu 2nity rectification represent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im plementation of penalties.But community rectification start 2ed late in China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development was still low in particular the lack of a mature community rec 2tification legal system.Relying on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the im 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rectification in Shang 2hai H ongkou district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mmunity rectification ,the author found s om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ommunity rectification ,and then he put forward s ome reform proposals for community rectification system.K ey Words :investigation Report ;analysi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Protag oras )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它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的首次确立。

当代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与之相和。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刑罚制度也在酝酿着一系列的改革。

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和国际人权运动的蓬勃发展,加之犯罪形势的变化,恢复性司法理念逐渐盛行,刑罚逐渐从报复主义向目的主义过渡,非监禁刑在国际刑事司法领域被广泛运用,国际社会社区矫正制度也因此迅速发展起来。

同时,由于社区矫正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加之恢复性司法理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还是以报复主义为刑罚的指导理念,因此,这个制度的推行还存在着许多困难,运作的过程当中也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为了弄清试点以来我国社区矫正的实施情况,笔者对上海市虹口区社区矫正的情况作了调研。

①收稿日期:2007-08-30作者简介:孙启亮(1983-),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诉讼法学、法理学。

2008年1月第4卷 第1期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Shijiazhuang V ocational C ollege of Law and C ommerce T eaching and Research Jan. 2008V ol 14N o 11一、虹口区社区矫正调查情况此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为主,其他调研形式相结合的形式。

分别针对矫正社工、矫正对象和社区民众设计了相应的问卷。

问卷内容涉及矫正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矫正手段、矫正时间、对象心理、存在问题等。

经过对问卷的整理和归纳,按照不同的调查对象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矫正对象状况分析11矫正对象的心态分析首先,矫正对象的心态趋于正常化。

调研中发现,有105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百姓,占总人数的70.95%,有23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 8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得过且过,12人认为自己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人。

矫正对象与人沟通的情况也较好,当问及是否容易情绪激动时,调研的对象中,有21人表示易激动,88人有时会激动,而不容易激动的有39人。

回答与人沟通情况时,有82人表示能够主动、融洽和与人沟通,有48人表示很少与陌生人沟通,只有14人表示出被动、警惕的态度,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

当家人提起过去的经历,是否容易在精神上受挫时,有37人表示时常会感到不开心,有60人表示偶尔会,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能正视过去,另有33人表示不会,能够理智地正视过去。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矫正对象的心理素质较好,对自身的认可程度较好,对自己的社会角色的定位已趋于正常,对自身回归社会有信心,并且其精神面貌也较为健康,能够较好的正视过去,心态较为稳定,并富有正义感和责任感。

作为矫正对象而言,这部分人应当属于矫正工作比较容易成功的群体。

其次,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矫正对象中仍然存在着不稳定的心理因素。

一方面,部分矫正对象对于判决结果仍然存在着不满的情绪,从调研情况反映,有52%的参加调研人员认为法院的判决正确;而认为判决部分正确,但刑罚过重的占28%,这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一方面,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普遍感受到压力。

认为在社区矫正期间感觉有压力的人员占43%;这种压力加之于矫正对象身上,常常产生出一种自卑感。

尤其是在求职等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他们的自卑感更加明显。

一些群众对矫正对象存在一定的不接纳甚至是歧视的态度,比如当雇主了解到雇佣人员是有前科的人,往往拒绝为其提供工作,更有甚者将社工视为他们的“同伙”。

这说明,即使矫正对象是相对容易接受矫正的群体,社区矫正工作也要注意采用不同工作方法,减轻矫正对象的压力。

21矫正对象对矫正工作的态度分析首先,大多数的矫正对象对矫正工作具有认同感。

调查表明,有94.5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愿意接受社工的帮助”,同样数量的人接受过社工的帮助。

有39.86%的工作对象将社工视为“朋友关系”,有29.05%的工作对象将社工视为“十分融洽像亲人一般”,当然,也有30.40%的工作对象认为,与社工的关系是“工作关系,各自完成任务”;仅有1.35%的工作对象认为,社工“几乎与陌生人无异”。

清楚社区矫正日常行为奖惩规定的人员占70%,希望得到社区矫正奖励的也占到78人。

说明总体来说矫正对象了解并且愿意接受社工帮助的,从行为认知的角度上接纳了社工。

社工与矫正人员本为工作关系,但是却远远超过了工作关系。

社工与矫正人员相处融洽,这对矫正的效果至关重要。

社工们的真诚与热情,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其次,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的时间有一定的要求。

有64.86%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在社区矫正的“前三个月”是矫正期间最重要的阶段,认为中间阶段最重要的占了23.46%。

这对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时机的把握往往能决定一个制度实施的成败。

再次,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的内容也提出了具体的希望。

有38.51%的对象最希望得到“社工的帮助”,有36.48%的对象最希望“学习法律知识”,而最希望“得到亲人朋友的关心”和“得到经济帮助”的,各占17.56%;“关心其生活,帮助解决低保等问题”的有25.52%;“帮助其就业”和“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各有22.36%。

这是社区矫正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于集中教育的内容,矫正对象对法律知识、矫正规定的学习最感兴趣,占到了总人数的32.34%,有28.74%的矫正对象喜欢参加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座谈会,有21.16%喜欢参加参观活动,16.17%81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08年第1期喜欢观看法制教育片。

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使矫正对象有了较多的选择,而对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知识学习等活动的偏好,说明这些活动在矫正对象中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今后开展工作的方向。

(二)矫正社工状况分析第一,社工的敬业程度。

60.71%的社工认为自己的工作比较高尚,能够实现人生价值,有21.43%的人认为专业对口,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

同时要注意的是,有10.71%的人认为是为了生活而工作,甚至有2人认为社工的工作乏味忙碌。

从工作时间上看,每月工作180小时以上的有50%,150-180小时的有42.86%,占了绝大多数。

另外一个问题中,当问及为何选择社工职业时,选择职业高尚的占36.36%,喜欢这个新兴职业的占30.30%,因为专业对口的占了9.09%,同时有18.18%的人因为社工工作稳定,有1人认为可以作为工作的跳板。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社工经过培训之后,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也富有敬业精神,但是有部分社工对自己的工作并不满意,敬业精神不足就很可能存在怠工甚至厌恶工作的情况。

基于社工工作的特殊情况,为了避免进一步的犯罪,对于这部分社工应当予以淘汰。

这个问题在社工的选择和培训时就应当考虑在内,正本清源,为社工站输送合格敬业的人才。

第二,社工的工作情况。

参加调研的社工对“认为宣告后前三个月每月四次的个别教育的数目”这一问题,有89.28%的社工认为“太多,没必要”。

认为符合实际需求的只有3人,没有人认为太少。

相比较矫正对象对同一问题的需求程度,这两个结果显然存在有差别。

从调查问卷中无法看出这个差别产生的原因,究竟为什么矫正对象期待前三个月的教育,而社工却对前三个月的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呢,这也可能与矫正社工管理矫正对象数量较多有关。

对于一个社工应该管理多个矫正对象更有利于开展工作,有89.28%的人选择了20个以下,有3人选择了20-30个,换句话说,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了越少越好。

可以看出,个别教育的需求在社区矫正的提供者———社工身上也有所体现,社工的这种倾向反应出个别教育需要进一步的稳定和加强,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却是不争的事实。

社区矫正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帮助矫正对象解决实际生活困难,能够让他们最终融入正常生活。

在调研中也涉及到了帮困解难工作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