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三单元知识训练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同步练习

三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同步练习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第三单元同步练习一.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1.分米是比()大比()小的长度单位。
2.小明家到超市的距离大约3()。
3. 1枚硬币大约厚2()。
4.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50()。
5.鲸鱼的体重大约是35()。
6.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
7.一盒饼干重200克,()盒这样的饼干重1千克。
8.小红的身高140厘米,妈妈比小红身高高2分米,妈妈的身高是()厘米。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每空3分,共18分)20毫米=( )厘米4米=()分米1千米=()米3分米=()厘米1千克=()克6吨=()千克四.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每空3分,共12分)1. 一盒速溶咖啡约重36()。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知识清单+测试练习

3 测量第1 课时毫米的认识R 三年级上册探究点 1 认识毫米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提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不足1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 1分硬币的厚度大大约是1毫米。
约是1毫米。
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你知道吗?人的手指甲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约20天长1毫米。
小试牛刀1. 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判断的正确吗。
(选题源于教材P24第1题)第一个是正方形,其他两个不是正方形。
测量略。
探究点 2 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回忆一下:怎样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物体长度时,物体的起始端通常同直尺的0刻度对齐,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刻度数。
如果起始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起始刻度。
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本中几页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捏紧后测量)。
10页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动手操作量一量你的各种文具的长度,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操作方法。
小试牛刀(选题源于教材P22做一做第1题、第2题)2. 填一填。
2 厘米8 毫米 4 厘米2 毫米3. 量一量。
_8__毫米_1_3_毫米_2_5_毫米探究点 3 毫米和厘米的关系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1厘米=10毫数一数,1厘米里多少毫米。
1厘米里有10毫米。
0 1 2 3 41厘米=10毫米0~1是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
1~2是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
2~3是1厘米,中间有( 10)个小格。
归纳总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1厘米内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小试牛刀4. 按要求画线段。
(选题源于教材P25第6题)(1)画一条长5厘米8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略。
毫米的认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不足1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及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1. 认识倒数(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2)求一个数的倒数①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即可。
例:②求整数的倒数(0除外):先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然后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即可。
例:③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例:2. 分数的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不为0的数的倒数。
例:(3)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①先乘除,后加减;②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解决问题,这里主要包含三种类型的题。
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法一:设单位“1”的量为x,然后列方程解答。
方法二: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单位“1”的量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方法一:设单位“1”的量为x,然后列方程解答,所依据的数量关系是,单位“1”的量×()=已知量。
方法二:先确定单位“1”的量,计算出已知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③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以及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先找出单位“1”的量并设为x,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另一个量,再根据两个数的和或差列方程解答。
④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一.填空。
(每空2分,共20分)1.的倒数是(),0.25的倒数是()。
2.和它的倒数的乘积是()。
3.把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
不见xī()月夕日欲颓()互相轩邈()水皆piǎo()泠泠作响()素tuān()绝巘()沿溯阻绝()属引()横kē()萋萋()燕然()yuān飞Iì天()()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
B.《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父亲苏辙、弟弟苏询并称“三苏”。
C.《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维,盛唐诗人,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
D.律诗一般分为四联,颔联和颈联的上下联必须是对偶句。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义。
(1)不以疾也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2)良多趣味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3)泪沾裳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4)四时俱备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5)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6)夕日欲颓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7)念无与为乐者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8)盖竹柏影也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10)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11)鸢飞戾天者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12)经纶世务者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空谷传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任意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横柯上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各组中加粗的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六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综合知识训练题1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六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综合知识训练题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字义全对的一项是()A.徘徊.(huí)蒸.融明察秋毫.(细毛)B.赤裸.裸(nuó)收藏.一声不吭.(出声、说话)C.依偎(wēi)明媚.饶.有趣味(特别)D.亲吻(wěn)柔搓.一视同仁.(仁爱)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响午蝙蝠和谐焦躁不安B.窟窿破损行驶生气渤渤C.杜鹃慰籍秩序惊慌失措D.敏捷昂首健康一丝不苟3.下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读书时如果走马观花....只看热闹,不进行认真思考,就会闹出笑话。
B.这次比赛能够夺得冠军真是太不容易了,他激动得声泪俱下....。
C.湖北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紧急,全国很多医务工作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D.不少人对佩戴口罩这件事不以为然....,殊不知它可以减少人们对很多病毒的感染。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对这个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稍纵即逝的形态。
C.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D.这一描写流露出朱自清对人生深深的绝望。
5.下面句子不是表达时间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的一项是()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6.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下面这些感受与列举的事件不对应的一项是()A.心情:归心似箭事件:在车站等待在外打工一年未归的妈妈。
B.心情:欣喜若狂事件:参加书法比赛,获得金奖。
C.心情:忐忑不安事件:偷偷拿压岁钱买了悠悠球。
D.心情:追悔莫及事件:体育课上偷拿了同桌的跳绳,导致他被罚。
7.下列关于《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不同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朱自清的《匆匆》讲的是人生,而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讲的伟大母爱,那种灵魂中深深遗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测试卷及答案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长方体的摆法不同,长、宽、高也6.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用字母表示:C=12a。
7.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温馨提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不是唯一的,左图只是其中的一种。
特别注意:在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物品的表面积问题时,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的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用字母表示:S=(ab+ah+bh)×2。
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6a2。
4.如果把一个长方体沿一个面截成n块,就增加了2(n-1)个截面,每个截面的4条棱就是增加的棱,总共增加了8(n-1)条棱。
温馨提根据体情活运的计单位进行计算问的单位和知条件的单温馨提示: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计量单位进行计算,问题的单位和已知条件的单位不统一时,可以先计算,再换算单位;也可以先换算单位,再计算。
三、了解体积的意义及计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3.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棱长是1 m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并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
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a3。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名师选题)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基本知识过关训练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B.相与步于中庭 /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C.庭下如积水空明 / 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答案:B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弄清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B项中“于”都是“在”的意思。
【点睛】本题不难,各项中的词义明确,易于判断。
汉语中多义词很多,平时学习要注意举一反三,注意辨析词的多义,弄清楚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用法。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东皋.(gāo)驱犊.(dú)萋.萋(qī)B.鹦.鹉(yīng)燕.然(yàn)荆.门(jīng)C.贾.亭(jiǎ)徙.倚(xǐ)千载.(zǎi)D.征蓬.(péng)萧.关(xiāo)白沙堤.(dī)答案:BACD.正确。
B.有误,“燕”应读yān。
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
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3、下列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单薄)晓雾将歇(消散)B.清荣峻茂(茂盛)盖竹柏影也(覆盖)C.夕日欲颓(坠落)天山共色(共同)D.泉水激石(冲击,撞击)晴川历历汉阳树(平野、平地)答案:DA项“薄”是“接近”的意思;B项“盖”是副词“大概是”的意思;C项“共”是“同样的”的意思。
故答案为D。
【点睛】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精准总结及练习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知识点
1、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量出长度,这
种线叫做直线。
2、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量出长度,这
种线叫做射线。
3、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边无限延伸,能量出长度,这
种线叫做线段
4、直线、射线与线段之间的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度。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5、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通过两点点只能画一条
直线。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
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如“∠1”,读作角 1。
7、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圆平分成360 份,把其中 1 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
小就是 l 度。
记作 1°。
8、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与角两
条边的张开大小有关,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第八册第三单元知识训练点
一、读拼音写汉字
lǚ yïu yîu guī shā tān zhēn chá qǐtú qíng yuàn chǔn shì wãn zǐ bì kāi mǐn ruì
fǎn huí hǎi ōu bǔ jiù biān fú qīng lǎng bǔ zhuō fēi ã líng dāng cāng yíng jiē kāi qì chuǎn xūxū xiǎng châ yún xiāo hãng qī shù bā tuījìn
二、组词
幼()潮()愚()避()提()揭()值()拨()惫()幻()嘲()遇()僻()堤()竭()殖()拔()备()彻()秧()导()决()财()捎()消()疆()驰()砌()殃()异()块()才()稍()悄()僵()池()Yíng: 晶()()光经()()得Bǔ:()捉()育未()先知
Biān: ()蝠()境()策()写Mù:一()羡()()光()色Xiàng ()导()片()皮头()
二、根据意思写四字词语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
3、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而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
()
四、填空
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4、我知道蝙蝠能在夜间飞行是因为()。
5、《自然之道》这篇文章是按()顺序连段成篇的,我知道了()。
五、请你结合重点词,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1
2
六、补充词语并选择一个写一句话。
不折()()随()所()鱼贯()()愚不()()争()恐()若无()()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
1、黄河成了忧患。
(扩句)
2、如果还是我们,这些小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改为反问句)
3、橡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
(改为比喻保句)
4、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毁了整个森林。
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改为反问句)
6、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改为陈述句)
7、人类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改为把字句)
八、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子里,向海边奔去。
2、我特别爱看电影和音乐。
3、这篇课文,我基本都会读了。
4、设计师设计出各种性能优秀的飞机。
蚂蚁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
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同心协力地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
它们用触角互相撞碰来传递信号。
(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 )摆动得特别[猛烈热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分析]。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
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蚂蚁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
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 )它们闻到这种气味,( )能确定路线。
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迷路了。
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
认识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宝贵的科学资料。
1、用“/”将文中“[ ]”内不合适的词划掉。
2、在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这篇短文是按的顺序写的。
(请写上序号)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4、第三自然段用了说明方法。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用“V”表示。
(1)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
( )
(2)蚂蚁传递消息靠声音。
, ( ) (3)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
( )
6、读了这篇有趣的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响尾蛇”导弹
响尾蛇是一种蛇的名字。
然而,导弹怎么会和响尾蛇连在一起了呢?
这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个很特殊的本领: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动物;用布蒙上它的双眼,响尾蛇照样能捕到食物。
原来,在响尾蛇两只眼睛的前下方,各有一个漏斗状的小窝。
这个小窝是一个极强的“热感受器”,科学家称它为“热眼”。
这种“热眼”能看见红外线。
红外线是一种热的,看不见的光线,很多物体都放射红外线。
“响尾蛇”导弹就是把根据响尾蛇“热眼”的原理制成的“人造热眼”装在导弹上。
当导弹从飞机上发射以后,“人造热眼”就紧盯着高温目标──敌机的喷火口,导弹就直朝敌机冲去,跟踪追击,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使敌机“粉身碎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特殊( ) 根据( ) 击中( ) 跟踪( ) 目标( )
2、联系短文解释词语。
粉身碎骨:。
伸手不见五指:。
3、根据短文内容,想想下面说法对不对,对在( )内打“√”,错在( )内打“×”。
(1)响尾蛇在黑夜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小动物,用的是它锐利的双眼。
( )
(2)“响尾蛇”导弹能准确无误地击中敌机,是因为它速度比敌机快。
( )
4、根据短文填空。
响尾蛇利用( ),能准确地看见并捕捉到( )。
而“响尾蛇”导弹安装( ),也能紧盯并击中( )。
5、科学家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于是有了许多发明创造。
请你把科学家的发明与相关的动植物用线连起来。
巴茅草飞机
鱼日光灯
蜻蜓雷达
蝙蝠潜水艇
荧火虫锯子
6、小朋友,放飞想象,你以为从( )身上得到启示,可以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