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毒性肝炎62 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16例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116例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116例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研究,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部位有胃肠道、下呼吸道、泌尿道、腹腔等部位。

其中以胃肠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几率最大。

结论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预后差,病人抵抗力低下,顾应在综合性治疗的同时,采取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

【关键词】重型肝炎;医院内真菌感染;肝疾病;临床分析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约有1%-3%的病人将发展为重型肝炎[1]。

重型肝炎,由于肝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某些医源性因素使得许多条件致病菌得以生长,导致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2]。

由于重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抵抗力低,容易患各种部位的医院感染。

本研究通过收集本院116例重型肝炎住院病人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为以后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本院116名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7名,女性患者29名,平均年龄47.26岁。

本次所选116名患者均符合2000年9月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3]。

1.2统计学方法对于计量资料,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

对于计数资料,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如果p<0.05,则表示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资料通过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并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116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部位分析。

其中胃肠道发生真菌感染的例数为41例(35.34%),下腹部发生真菌感染的例数为29例(25%),下呼吸道发生真菌感染的例数为37例(31.90%),泌尿道发生真菌感染的例数为9例(7.76%),具体结果见表1。

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2例临床

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2例临床

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2例临床分析张靖凯,张学东(大连市金州区传染病医院,辽宁大连11610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感染细菌的种类以及临床转归情况。

方法对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2例患者腹水常规检查:有39例(62.9%)腹水白细胞总数达0.5×109/L以上,51例(82.2%)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0.25×109/L;外周血常规:有10例(16.1%)白细胞总数达10×109/L以上,PMN比值达70%以上者32例(51.6%);59例做腹水细菌培养,阳性6例(10.1%),其中5例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1例。

62例中,治愈23例(37.1%),好转18例(29.0%),死亡21例(33.9%)。

结论腹膜炎患者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腹水中的白细胞总数、PMN比值及外周血PMN比值为确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较可靠参数,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积极治疗原发肝病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提高重症肝病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重症肝炎;肝硬化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7-1024-02中图法分类号:R572.2文献标识码:B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是慢性肝病发展恶化的诱因,直接影响预后。

因此,本文对其临床特点,病原菌种类及诊治、转归等给予分析、总结。

旨在对该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好转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2月至2010年10月本院62例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其中慢性重症肝炎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46例;男55例,女7例,年龄29~72岁,平均47.2岁。

1.2诊断标准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参考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

90例重症肝炎临床分析

90例重症肝炎临床分析

选取我 院 自 2 0 0 5年 1月 ̄2 0 0 6年 1 2月共收治的重性肝 炎9 0例 ,全部为乙型肝炎 ,诊断标准按照 2 0 0 0年得 l 0次全
3 1m l L 4 uo / ,其 中死亡 1 例 。凝血酶原活动度均<4% 例 8 0 ;1 1 <3% O :其中 l 3例<2% 0 均死亡 。
m o p t l r m J n a y o 0 5 a c p D c m e i 0 6 e v e a i i 0 d a n s s s h t u u e t e y h s i a f o a u r f 2 0 c e t e e b r n 2 0 h a y h p t t s 9 i g o i e t a c re c r h
2 治 疗方 法 . 5
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 学术会议修订 的标准。 中亚急性重性肝 其
[ b ta t O jc ie P s 0f r h rp o e dteC i ia a i r am n e s r h ta a y et ea vn e A s r c ] b e tr : a st u t e r c e h ln c lv l dt et etm a u et a n l z h d a c d
h s i a i a i n C n l s o : O i e t e e r i r p r o ,r g t t e t e t i o c n r l y f r e t e c n i i n o p t l z t o . o c u i n n t m , h a l e e i d i h r a m n st o t o s b o c h o d t o p e a e h e i d m o t n m a u e r p r t e b h n i p r a t e s r .

重症病毒性肝炎误诊病例临床分析

重症病毒性肝炎误诊病例临床分析
维普资讯
1 6 ・ 中华 医学 写作杂志 1 1
20 0 2年
第 9卷
第1 4期
C i ..t l f la w t g 2 0 , o 9N 4 h  ̄eik il r i 0 2 V l o 1 n oma o m ̄ c i n '
仪 当 癌 肿 转 移 或 直 接 压 迫 致 门 静 脉 或 脾 静 脉 阻 塞 时 可 有 脾 大 , 有 门 静 脉 阻 寒 只
或 腹 膜 转 移 时 才 有 腹 水 盯 脏 仲 人 在 上 述 误 诊 病 例 中 常 可 n刮 , 重 症 肝 炎 多 尢 但
见 . 日匝 地 中 等 硬 度 , 触 痛 , 缘 饨 , 而 _ 有 边
类 似 肝 炎 的 症 状 , 述 被 误 上 痛 性 黄 疸 , 际 上 这 些 病 例 由 于 胆 道 压 实 力 增 高 而 常 有 右 上腹 钝 痛 或 闷 胀 不 适 与 肝 炎 病 人 相 似 应 引 起 注 意 。 还 有 原 发 性 肝 癌 病 人 多 有 右 上 腹 持 续 性 腹 胀 痛 或 钝
f 资料 , 吸取 经 验 教 训 , 证 医 疗 质 临床 以 保
量。
诊 的 病 例 均 有 乏 力 、 差 、黄 疸 等 症 状 , 纳
这 些 症 状 虽 然 为 病 人 多 见 , 不 能 以 此 但
作为诊 断 的唯一 依据 而 排除 其 他 疾 病,
必 须 了解 这 些 症 状 的严 重 程 度 以 及 彼 此 之间 的关 系, 鉴 别诊 断 上 才 有 意 义。 在
莲 赫 毒 挢 蔑 樱 诊
尹 作棉 高 平 山东 省沂 南 县人 民医 院
徕 耱
26 0 7 30
Cl i l n lsso s ig oi f rsvr ia e ai s i c ay i fmi a n ss o eeevr l p t i naa d h t

8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8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留灌 肠 ;同时静脉 滴注 乙酰 谷酰 胺 、脲 酶拮 抗剂 等预 防和 控制氨 中毒 。予 复方 支链 氨 基酸 制剂 5 0ml 静 脉滴 注 ,以纠 正患 者氨 0 / d 基 酸 比例 失衡 。为 防治脑 水肿 ,可根据 患者 颅 内压情况 ,及 时给
发性 反应 多 、病 死率较 高 的一种 ,现 对我 院20 年3 一20 年3 08 月 09
10ml 0 左右。保持患者体 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纠正低钾 、
低钠 及碱 中毒症 状 。
1. . 2胰高糖 素一 胰 岛素 ( —) 法 :胰 高糖 素 1 及普 通胰 岛 4 GI 疗 mg
素 1 Ou,加 于 葡萄 糖 液 内静 脉滴 注 , 1 2 : ,阻止 肝 细胞 坏 ~ 0/ d
吉林 医学2 1年4 00 月第3卷 第 1期 l 2
8  ̄ 重型病 毒性肝炎 临床分 析 6J
杨春林 ( 云南省昆明市宜 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昆明 62 0 5 10)
【 要】目的 :探讨重 型病 毒性肝 炎 的临床特 点 、治疗方 法 以及 预后 分析 。方法 :对 20 年3 ~ 0 9 月 确诊 的8例 重型病 毒性 摘 0 8 月 20 年3 6 肝炎 的 临床特 点 、治疗 方法 及 预后 进行 回顾 性分 析 。结 果 :8例 重 型病 毒性 肝炎 患 者 中 ,急 性重 型 病毒 性肝 炎发 生率 81%,治愈 l 6 .4 0 例 ,好 转2 例 , 自动 出院3 ,病 死5例 。结 论 :及时诊 断 、治疗并 采取 积极 措施 防止并 发性 反应 的发 生 ,能有效 提高 患者生 活质 量 , 1 例 2
月确诊 并治疗 的8 例临床 病例 的 回顾 性分 析结果 报告 如下 。 6

病毒性肝炎病例分析

病毒性肝炎病例分析

白细胞5.8×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
尿常规:尿蛋白(―),镜检正常,胆红素(+),尿胆原(+);粪常规正常
问题:
(1)此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请提出正确治疗意见。
答案
1.(1)该例患者的最可能诊断是:急性黄疸型肝炎,甲 型肝炎可能性大。
依据:①有明显感染中毒症状,食欲减退等前驱期表现;
病例分析
病例1:
患者女性,16岁,因发热4天后皮肤巩膜黄染7天, 于1989年3月15日扶行入院。
患者于3月4日受凉后发热,体温39℃左右,伴有头痛咽痛,
身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 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给以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
精神食欲稍好转,但旁人发现皮肤黄染,
病后大便稀,无黏液,无明显里急后重,2天前大便呈黄白色, 现已呈黄色,病后尿呈黄色,渐变为浓茶样,量中等,
男性,32岁,美籍华人,由美国来华旅游。因发热、咳嗽、吐白痰5天, 气短2天住院。否认吸毒史,出生于中国,16年前到美国定居,5年前离婚, 无子女,有同性恋史。 入院体检:体温38.5℃,脉搏128/分,呼吸44/分,血压110/70mmHg, 神志清楚,发育营养正常,呼吸急促,唇发绀,淋巴结不肿大, 双肺基部轻度湿啰音,腹部肝脾未触及。
问题
(1)请写出本例最可能的诊断。
(2)提出循环衰竭的护理措施。
答案
(1)诊断:最可能的诊断是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 (2)护理措施:循环衰竭的护理 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准确、迅速输入液体予以扩充血容量,并应用 碱性液及血管活性药,以迅速纠正休克。快速扩容时,注意观察心功能, 避
免发生急性肺水肿 。

重型病毒性肝炎43例临床治疗体会

重型病毒性肝炎43例临床治疗体会
锁 定 加 压 钢 板 的 主 要 适 应 证 之 一 是 骨 质 量 较 差 的 骨 折 和严 重 的 粉 碎 性 骨 折 。本 研 究 表 明锁 定 加 压 钢 板 对 老 年 股
为 治 疗 老 年 股 骨 远 端 骨 折 的 一 种 良好 方 法 。
参 考 文 献
I - 1 ]S i r k i n MS , B o n o C M.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me t h o d s o f t i b i a l p l a t e a u
Am Ac a d Or t ho p S ur g, 2 0 04, 1 2: 2 0 5 - 2 1 2 .
[ 6 ]S c h a n d e l ma i e r P, P a r t e n h e i me r A, Ko e n e ma n n B, e t a 1 . Di s t a 1
1 y a x i a l l o c ke d — p l a t e f i x a t i o n o f p e r i a r t i c u l a r f r a c t u r e s o f t h e
k ne e .J Bo n e J o i n t S ur g Am ,2 0 0 7, 8 9:6 1 4 — 6 2 0 .
整体 , 如 果 手 术 时在 偏 心 位 置 强 行 拧 入 锁 定 螺 钉 , 或 者 电 钻 拧入螺钉过度 , 未使 用 扭 力 扳 手 将 最 后 的 部 分 手 动 拧 人 都
- I 5 ] Ha i d u k e w y c h G J .I n n o v a t i o n s i n l c k i n g p l a t e t e c h n o l o g y 4 2卷 第 4期 上 半 月 S h a n x i Me d J , Ap r i l 2 0 1 3 , Vo 1 .4 2 , No . 4 t h e F i r s t

重型病毒性肝炎64例临床分析

重型病毒性肝炎64例临床分析
今 日健康

2 0 1 4年 2月
第1 3 卷 第 2期
6 8 ・
J I N RI J I AN KANG
F e b r u a r y 2 01 4 Vo 1 . 1 3 No . 2
重型病毒性肝炎 6 4例 临床分析
王 翠 兰
( 山西省忻州市人 民医院感染内科பைடு நூலகம், 山西
2 结 果
6 4 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上述治疗 , 治愈 2 O 例, 好转 2 5 例, 自 动出院 4例, 总有效率 7 0 . 3 %, 病死 1 5 例, 病死率为 2 3 . 4 %。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 由多种肝炎病毒 引起 的,以肝脏 炎症和坏死病变 为 主的一组传染 病, 具有传染性 强, 传播途径 复杂, 流行面广 , 发病率高等特 点。我国病毒性 肝炎从组织病理学方面分为急性肝炎 、 慢性肝炎 、 重型肝
1 . 4 治 疗 方 法
毒。唾液 , 胆汁及 十二指肠液亦均有传染性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 、 慢
性患者的病毒携带者 。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中。急性 患者 自发病前 2~3 个 月即开始具有传染性 , 并持续于整个急性 期。丙型肝炎
的传染源是急 、 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病毒存在于患者 的血液 及体液 中。 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 、 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H B s A g 携带 者是 H D V的保毒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 急性及 亚临 床型患者。以潜伏末 期和发病初期粪便的传染性最高。 3 . 2 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 主要经粪 、 口途径传播。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 括: ( 1 ) 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 ; ( 2 ) 母婴垂 直传播 ; ( 3 ) 生 活上的密切接触 ; ( 4 ) 性接触传播 。此外 , 尚有经吸血昆虫( 蚊、 臭虫、 虱等) 叮咬传播的可能性。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 乙型肝炎相 同而以输血 及血制 品传播为主 , 且母婴传播不如 乙型肝炎 多见 。丁型肝 炎的传 播途 径与 乙型肝炎相同。 戊型肝炎通过粪 、 口 途径传播 , 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 引起暴发流行 ; 也可经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病毒性肝炎62 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5-05T09:54:58.98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戴淑敏
[导读] 探讨重症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并发症、死亡原因,积累诊治经验。

戴淑敏(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848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并发症、死亡原因,积累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 年至2006 年间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肝炎62 例诊治情况。

结果重症病毒性肝炎病情复杂,同一病例存在多种并发症及多种死亡原因,经基础加支持等综合治疗,好转率21%,死亡率68%。

结论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遏制其发展须对所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及乙型肝炎病人进及时有效的抗乙肝病毒治疗,减轻肝细胞损伤,并积极防治各类并发症,对易感人群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降低乙肝的感染率,对患有乙肝病人推荐接种甲肝疫苗,以避免叠加甲肝感染加重乙肝病情等可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重症病毒性肝炎;并发症;死亡原因
重症病毒性肝炎是机体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肝脏在短期内大量坏死所致的肝功能衰竭的综合症。

临床表现复杂,病势凶猛,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

现将我院收治的62 例重症肝炎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 例重症肝炎病人均为我院1998 年至2006 年间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51 例,女性11 例,年龄5~61 岁,平均年龄36.98岁,诊断标准按照2000 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学术会修订的标准,其中急性重症肝炎5 例,亚急性重症肝炎27 例,慢性重症肝炎23例。

1.2 发病诱因及就诊时间
本组62 例患者中51 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诱因,11 例无明显诱因,其中29 例有明显的劳累诱因,16 例有饮酒诱因,6 例为孕妇。

发病后10天内就诊者12 例,20 天就诊者43 例,30 天内就诊者7 例,其中26 例发病后曾到其他医院就诊后转至我院。

1.3 临床症状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嗳气,乏力、纳差,腹胀,皮下出血等症状,有些病人还有腹水,下肢浮肿或上感样症状。

并发肝性脑病40 例,脑水肿11 例,上消化道出血或出血性休克29 例,肝肾综合征28 例,DIC4 例,激发感染40 例,急性肺水肿2 例,电解质紊乱22 例,其中合并两种并发症有21 例,三种以上并发症11 例,详见表1。

1.4 本组病例激发感染40 例,其中肺部感染5例,原发性腹膜炎17 例,败血症6 例,胆道感染10 例,泌尿系感染2 例
2 实验室检查
2.1 肝功测定62 例重症肝炎均有黄疸出现,血清胆红素均>170 mmol/L,其中有41 例血清总胆红素>341 mmol/L,其中18 例死亡,谷丙转氨酶>400 U/L,或伴有谷草转氨酶的升高,有部分病例后期转氨酶下降,出现胆酶分离现象,凝血酶原活动度均<40%,有11 例<30%,其中13 例<20%均死亡。

2.2 病原性检查
单纯甲型肝炎19 例,单纯乙型肝炎31 例,甲乙重叠感染8 例,乙丙重叠感染3 例,乙戊重叠感染2 例。

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给予基础加支持的综合治疗,同时应用防止肝胞坏死,进肝细胞再生药物,积极治疗并发症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高度腹胀的病人进行导泻和促进肠道蠕动药加速内毒素排泄等治疗。

结果经综合治疗好转13 例,好转率21%,死亡42例,死亡率68%。

其中死亡原因详见表2。

4 讨论
4.1 本组病例以男性为主,占82%,由于社会压力大,不注意生活规律,未充分休息,过度饮酒等是诱发和加重的主要诱因。

本组病人虽然都有典型的消化道症状临床极易诊断,但有些病人患有肝病时未予重视,随便开些药物服用或经非专业医院不正规的治疗使病情加重,延误治疗时机。

期就诊仅占26%,晚期就诊高达74%。

4.2 本组病例,亚急性重症肝炎27 例,占44%,慢性重症肝炎23 例,占37%。

且有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的临床特点。

从表1 可看出,同一病例存在多种并发症,主要以肝性脑病和激发感染为首位。

其中出血(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和脑水肿等,而继发细菌感染是重症肝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可加重原发肝病,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或加重。

本组病例继发感染40 例,其中肺部感染5 例,原发性腹膜炎17 例,败血症6 例,胆道感染10 例,泌尿系感染2 例。

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异常,防御机制障碍时,正常细菌转变为外源性菌群,成为致病性强而又耐药的菌群[1]。

当他们入侵至血液和腹腔后
就成为严重的败血症和腹膜炎,为重症肝炎终末期感染,一旦感染发生,难以控制,致感染性休克而死亡。

4.3 本组病例死亡率高,经综合治疗死亡42 例(其中5 例为孕妇),死亡率高达68%,从表2 可看出,本组病例死亡原因多种多样,听疫病例存在多种死亡原因,但多死于并发症,主要死亡原因以肝性脑病为首位,其次是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肝肾综合征、脑疝等。

而且这些并发症在同一病例中以不同的组合叠加发生,极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则很难存活。

本组病例中虽直接死因并非感染,但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循环衰竭等危害极大,为重症肝炎重要的死因之一。

要降低病死率,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要高度重视对心、脑、肾、肺的监护。

同时动态监测总胆红素、转氨酶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等实验室指标。

以便及时掌握病情变化,积极防治各类并发症,遏制病情发展。

4.4 本组病例,经病原学检查发现肝炎病毒均能引起重症肝炎,但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为主,感染率高达69%,其次为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及乙型与甲型、乙型与丙型或乙型与戊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

因而乙型肝炎或在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叠加甲、丙、戊等病毒感染是重症肝炎的重要原因。

由于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大多低下,致使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

通过免疫反应产生肝细胞坏死。

并将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由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病人的病毒自发清除很少见。

原因是肝脏存在乙肝病毒储存库通过细胞内转换途径形成新复制的乙肝病毒[2]。

因而所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及乙型肝炎病人均必须进行及时有效地抗病毒治疗。

最大限度的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细胞损伤,缩短免疫清除阶段的持续时间,能降低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代偿和肝癌的危险性,延长生存期。

4.5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应用疫苗接种是消除全球乙肝最关键的预防措施。

呼吁全社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倡导婴儿、家庭接触乙肝病毒感染者、卫生保健人员、青少年以及有多个性伴侣者等易感人群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降低乙肝的感染率。

而患有慢性乙肝病人亦推荐接种甲肝疫苗,以避免甲肝重叠感染而增加死亡率[2]。

并建议大家加强自我保健意识,要从平衡饮食,经常锻炼,戒烟、戒酒或减少酒精摄入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赵国根.重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10):134.
[2] 顾而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长期处理[J].肝脏杂志,2006,11:29-31. (收稿日期:2011—0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