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法 秘 诀》费心整理
七下课外文言原文及翻译

【原文】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①尝:曾经②为:是③不若:不如,比不上;若,比得上,如④既:已经⑤俟:等到⑥已:停止⑦及:等,等到⑨或:有时;时常⑩患:担心【翻译】司马光,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有名的功臣。
他小时候,担心自己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在屋子里学习,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
他自己说:“(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可以终身不忘。
”等到(司马光)年龄大了,(司马光)读遍了所有的古籍,知识渊博,记忆牢固。
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原文]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
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
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翻译】戴安道登门向范宣学习,处处模仿范宣的做法,范宣读书,他也读书,范宣抄书,他也抄书。
唯独喜欢绘画,范宣认为没有用处,不应该在这方面费心劳神。
戴安道于是画了《南都赋图》,范宣看了,赞叹不已,认为很有好处,这才重视绘画。
【原文】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翻译】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
真传水法秘诀

真传水法秘诀断验当考东家德,七分言吉三分凶。
不明东家福与德,切莫乱用此经文。
真龙先辨死与活,堂局形峦须慢言。
八方水口皆要看,合得本库锁金龙。
三般大卦先分清,八字格水用罗经。
五行流通论生气,旺神见水损财丁。
紫白推来五黄煞,抽爻换象标原因。
均卿留得三阳法,凭此一诀可称仙。
来水星形生肖定,八卦合运大财进。
来水出卦不言吉,空有财源枉费心。
来水借库无后劲,他人钱财不如己。
来水御街富且贵,乾坤艮巽四字看。
一路来水一字看,六路来水六字对。
本库借库要分别,卦外来水不须看。
但看字是何生肖,运年推断跑不掉。
向上五行论生克,还需坐上卦爻参。
每字之下卦名定,卦辞卦象方显神。
运年生肖说原因,东家方言有真功。
来水见白财大快,如若合库也无防。
八方来水皆有财,非若当面方有功。
八方卦气随运转,太极在中要分明。
外阳水口合八字,巨人锁口阳宅同。
来水多口归一库,方可论及城门诀。
出口虽锁不归库,气泄财散不知因。
生出克出财见退,不在卦内更堪忧。
五黄太岁归宫位,敢断流年大破财。
坐卦若能合河洛,当运之年还有救。
外阳水口若不锁,全局财散形可凭。
要问外阳诀何在,均卿公传三阳法。
罗盘卦内逐字对,一口一字八字看。
先看自库八个字,再看借库外人助。
天卦父母有靠山,十六字中可推移。
地卦只求贪狼补,八字推来自谋财。
乾坤艮巽御街字,能合来水富且贵。
来水虽多卦不合,空劳财源白费心。
财不合卦当煞论,消峰消水不同推。
向上消之若无功,坐上卦爻显奇功。
向坐若无补救力,五黄临宫劫难逃。
断凶当从大凶处,一断定叫东家惊。
直指年月和生肖,卦爻推出原因来。
父母三般卦分清,八字十六不同论。
借库自库此中别,五行推来定吉凶。
吉凶错位颠倒断,空有紫白生肖法。
东家笑你无功夫,廖家地术未学通。
看罢外阳看中阳,八字桃花一字煞。
干流要防人丁伤,水破天心伤人心。
茶糟割脚全局愁,元辰直水立见败。
水口紧锁败后兴,何方有水何房发。
抱迎曲聚力不同,中阳水法人多见。
形要合运才有功,中阳水法不看卦。
但在形中断原因,诸家之论皆合理。
欧阳询书法《八诀》原文及译文,要的进

欧阳询书法《⼋诀》原⽂及译⽂,要的进《⼋诀》原⽂:⼂[点]如⾼峰之坠⽯。
L[竖弯钩]似长空之初⽉。
⼀[横]若千⾥之阵云。
⼁[竖]如万岁之枯藤。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崖。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撇]利剑截断犀象之⾓⽛。
\[捺]⼀被常三过笔。
澄神静虑,端⼰正容,秉笔思⽣,临池志逸。
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向思后。
分间布⽩,勿令偏侧。
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
肥则为钝,瘦则露⾻,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
四⾯停匀,⼋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
⼼眼准程,疏密欹正。
筋⾻精神,随其⼤⼩。
不可头轻尾重,⽆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上称下载,东映西带,⽓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孰为不可也。
《⼋诀》译⽂:点如⾼峰上落下的⽯头。
卧钩好像长空中的⼀弯新⽉。
横像延绵千⾥的层云。
竖如同⽣长万年的枯藤。
斜钩似苍劲的松树,倒挂在悬崖之上。
横折钩如万钧之⼒的强弩,张满待发。
撇如果利剑截断的犀⾓、⾓⽛。
捺⼀笔波磔之内,笔锋的运动要有三次转换。
澄净⼼神,平稳思虑,学书者要端正⾝姿,保持容貌庄重,拿起笔⽽思绪萌⽣,临砚池⽽志趣超逸。
执笔拳⼼要空虚,⼿腕要平直,五指⼀起⽤⼒,掌内要有⾜够的空间。
⽴意在落笔之前,⽂字随思路之后成形。
笔画与空间的分割布置,不要偏斜不均。
⽤墨太淡则损伤字的神采,过分浓稠必然涩滞笔锋。
字肥就会显得迟钝,太瘦则⼜筋⾻外露。
不要让字伤之于绵软、虚弱,也不必以怒笔恣肆作为神奇。
字的上、下、左、右四⾯安排妥贴匀称,加之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共⼋个⽅⾯应充实完满。
字的长短⾃然合理,⽤笔⼜轻重适中。
⼼⽬中有确定的规程,调整好每个字的疏密、斜正。
把字看做有⽣命的整体,它有筋⾻精神,所以字形⼤⼩要顺其⾃然,不可以头轻尾重,不要让它左短右长。
字的动态如同⼈⼀样,或斜或正,要上边的动势照顾到下边的⽀撑,向东运笔,要有西边的呼应。
这样,字的⽓度就会浑融和谐,精神也会潇洒超脱。
领悟这段精深微妙的⾔语,在书法艺术上还有什么不可达到呢?如果想要⼩编免费赠送⼩编⾃⼰编写的书《璞⽯成⽟》(记录我多年教育的⼼德)的,也可以私信给⼩编。
书法家张荣庆_谁云前辈远_岂独文采存——回忆张荣庆老师

36书法家张荣庆◆薛元明(南京)谁云前辈远 岂独文采存——回忆张荣庆老师张荣庆(1938—2024),男,河北安国人,生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书协会研究部主任,中国书协第三、第四届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曾荣获2012年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撰有《篆隶小史》《汉字与书法》等多篇书学论文。
书法创作恪守传统,功力深厚,不趋逐时尚而以入古为指归,尤擅“二王”一路楷书及行草,作品简淡、清和、萧散、自然。
2024年3月14日下午3点21分,我的微信中显示有张荣庆老师的未接来电。
因为在外地上课,手机不方便看,只能在课间偶尔浏览一下,所以就简单回复了一下:“晚上回家打电话给您”。
我当时并没有多想,以为是问我一些事情——主要是整理张老师的作品集和文稿等事项。
等到6点钟上完课,再打开微信,才发现五点半有留言:“先生今天下午两点三十五分走了”。
读到这里,我的心一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两周前正好是元宵节,我和博文一起赴京,看望了张老师和董师母,相约等到天气再暖和一点,唔面商谈出版事宜,不想竟是永诀。
我已然知道,这条信息是董师母代劳。
张老师在几年前因为眼疾,很少看手机。
小字写得少了,但他仍然坚持写大字,直到必须完全借助放大镜为止。
董师母告诉我,每到过年过节,她总是会发一些短信给学生们,互动一下。
董师母在照顾张老师方面,费心颇多,劳苦功高。
年前张老师住院,董老师因为太累导致免疫力下降,因此而感染了病毒,后脑勺一侧肿起了大包,尽管很疼,却也顾不上,无怨无悔。
好在董师母身体很健康,张老师也因此很快好起来。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有几年时间未能去北京,在内心积累了很多的挂念。
原本打算是春暖花开之际,再赴京探望张老师一家,主要是考虑到张老师年前住院,身体相对虚弱,担心感染,不方便见面。
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内心总是有一股强烈的赴京愿望萌生,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对自己说,还是要早点去。
翰林要诀

翰林要诀翰林要诀至正二年冬,余闻汪延年得书法于金谿陆氏,遂从戴尚文处传钞之。
惜其凡例尚淆,点画多缪,既改而正之矣,乃作目录一篇以条理之。
其点画则识之于各目云。
歙朱昇题。
第一执笔法卫夫人云:真书去笔头一寸二分,(或作二寸一分。
)行草去笔头二寸一分。
(或作三寸二分。
)拨镫法,李后主得之陆希声。
希声所传于●光者止五字,后主更益二字,曰导送,谓之七字诀。
趯。
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
(趯,乌叶反。
)压。
捺食指著中节旁。
此上二指主力。
(捺手按。
)钩。
中指著指尖钩笔令向下。
揭。
名指著指爪肉之际,揭笔令向上。
抵。
名指揭笔中,指抵住。
拒。
中指钩笔,名指拒定。
此上二指主运转。
导。
小指引名指过右。
送。
小指送名指过左。
(此上一指主来往。
)右名拨镫法。
拨者,笔管著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也。
镫即马镫。
笔管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
足踏马镫,浅则易出。
入手执笔管,浅即易拨动也。
──右指法枕腕。
以左手枕右手腕而书之。
提腕。
肘著案而虚提手腕而书之。
(钝吟云:此法好。
)悬腕。
悬著空中而书之,最有力。
枕腕以书小字,提腕以书中字,悬腕以书大字。
行草即须悬腕,悬腕则笔势无限,否则拘而难运。
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问之,辄瞑目伸臂曰:胆胆胆!──右腕法唐太宗曰: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
又曰: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
次实指,指实则筋力均平。
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简缘云:管直则心圆。
──右手法撮管。
以拨镫指法撮管头,大字草书宜用,书壁尤宜。
扌族管。
以大指小指倒垂执管,扌族三指攒之,就地书大幅屏障。
捻管。
以大指与中三指捻管头书之,侧立案左书,长幅钓字。
(捻,乃叶反。
)握管。
四指中指节握管,沉著有力,书诰敕榜疏。
──右变法第二血法蹲。
七分三折,管直心圆。
驻。
七分力到水聚。
提。
三分大指下节骨竦水下。
捺。
九分力满。
过。
十分疾过。
抢。
各有分数,圆蹲直抢,偏蹲侧抢,出锋空抢。
衄。
三分三摇笔杀力。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
真传水法秘诀

真传水法秘诀断验当考东家德,七分言吉三分凶。
不明东家福与德,切莫乱用此经文。
真龙先辨死与活,堂局形峦须慢言八方水口皆要看,合得本库锁金龙。
三般大卦先分清,八字格水用罗经。
五行流通论生气,旺神见水损财丁。
紫白推来五黄煞,抽爻换象标原因。
均卿留得三阳法,凭此一诀可称仙。
来水星形生肖定,八卦合运大财进。
来水出卦不言吉,空有财源枉费心。
来水借库无后劲,他人钱财不如己。
来水御街富且贵,乾坤艮巽四字看。
一路来水一字看,六路来水六字对。
本库借库要分别,卦外来水不须看。
但看字是何生肖,运年推断跑不掉。
向上五行论生克,还需坐上卦爻参。
每字之下卦名定,卦辞卦象方显神。
运年生肖说原因,东家方言有真功。
来水见白财大快,如若合库也无防。
八方来水皆有财,非若当面方有功。
八方卦气随运转,太极在中要分明。
外阳水口合八字,巨人锁口阳宅同。
来水多口归一库,方可论及城门诀。
出口虽锁不归库,气泄财散不知因。
生出克出财见退,不在卦内更堪忧。
五黄太岁归宫位,敢断流年大破财。
坐卦若能合河洛,当运之年还有救。
外阳水口若不锁,全局财散形可凭。
要问外阳诀何在,均卿公传三阳法。
罗盘卦内逐字对,一口一字八字看。
先看自库八个字,再看借库外人助。
天卦父母有靠山,十六字中可推移。
地卦只求贪狼补,八字推来自谋财。
乾坤艮巽御街字,能合来水富且贵。
来水虽多卦不合,空劳财源白费心。
财不合卦当煞论,消峰消水不同推。
向上消之若无功,坐上卦爻显奇功。
向坐若无补救力,五黄临宫劫难逃。
断凶当从大凶处,一断定叫东家惊。
直指年月和生肖,卦爻推出原因来。
父母三般卦分清,八字十六不同论。
借库自库此中别,五行推来定吉凶。
吉凶错位颠倒断,空有紫白生肖法。
东家笑你无功夫,廖家地术未学通。
看罢外阳看中阳,八字桃花一字煞。
干流要防人丁伤,水破天心伤人心。
茶糟割脚全局愁,元辰直水立见败。
水口紧锁败后兴,何方有水何房发。
抱迎曲聚力不同,中阳水法人多见。
形要合运才有功,中阳水法不看卦。
但在形中断原因,诸家之论皆合理。
《诸葛天罡马前六壬时课》天罡掌诀

《诸葛天罡马前六壬时课》天罡掌诀正九逢牛二八鼠三七遇猪四六狗单五从鸡十一兔十腊虎上起初一退一天罡排十将亥子丑寻四正支孟仲季把灾福论应用举例凡有人来占急口报一时辰便准不可待时待时则不灵矣。
假如正月初三有人来说个辰时就正月在丑上起初一寅上初二卯上初三。
又从卯上起子时辰上起卯时巳上起寅时午上起卯时未上起辰时到此为止。
就从未上退一位到午上起天罡未上是太乙申上是胜光酉上是小吉戌宫传送亥宫从魁子宫河魁丑宫登明寅宫神后卯宫大吉。
到此为止大吉落卯上按大吉属季照天罡加季吉凶论之。
登明临子午卯酉为天罡加孟。
四孟为寅申巳亥。
登明属木木长生在亥亥卯未三合木局。
数主一、五、七三数。
神后临子午卯酉为天罡加仲四仲为子午卯酉神后属火火长生在寅寅午戌三合火局。
数主二、四、八三数。
木数主一五七。
火数主二四八金数主三六九其数之分配已尽。
其十位者十一、二十、三十……百千万等数亦尽其中但人灵活用之。
《天罡掌诀断辞》一、占久雨不晴天色昏昏几日连天罡加孟只加然。
加仲定知云自散若逢季位雨绵绵。
二、占久晴不雨天罡加孟雨淋淋加仲之时半晴阴。
若果加季红日照青天万里见无云。
三、占求财有无欲谒尊官何所宜论来掌上便能知。
天罡加孟难求得临仲先空季许之。
四、占拜谒贵人贵人欲见定虚真天罡加孟不见亲。
加仲临之需等候加季还周路急人。
五、占交易成否成交买卖两无凭论来加孟定难成。
加仲纷纷防口舌若逢季上便安宁。
六、占探亲在否越将此时仔细穷天罡加孟在宅中。
如逢仲来季必晚此时便闲要虽功。
七、占行人不来行人出外不知来但将掌上仔细排。
天罡加孟犹未动临仲中途季便回。
八、占出行吉凶天罡加孟大吉昌加仲出行防祸殃。
加季之时多平稳君须依此定何方。
九、占行人去否行人不知去与无天罡加季已登途。
若置四仲才方去加孟淹留未出屋。
十、占词讼吉凶欲问官非吉与凶加孟无理两和平。
加仲依然宜笑破季时还许不分明。
另加仲无喻且笑彼季上淹留我必赢。
十一、占找宿吉凶借问前村有店无加孟之时得好店。
仲重华堂请自享季临恶贼夜穿窗。
十本值得一读的励志书籍

十本值得一读的励志书籍十本值得一读的励志书籍生活中总有需要心灵鸡汤的时候。
每一名成功人士都可以向我们兜售他的人生规划,并且总有一个会对我们的人消费生深远的影响,这恐怕也就是为什么书店中有大量励志类书籍的原因吧!下面是十本值得一读的励志书籍,为大家提供参考。
10.《你能赢》(You Can Win)——希夫凯拉〔Shiv Khera〕这本书中最著名的话是,“成功者并不是做了许多不同的事情,而是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做事情。
”尽管这本的主题非常鲜明,即成功是建立在个人成长的根底之上,但作者凯拉毫无疑问是一个实干家。
他列举了建立自信的七大实用步骤;提供了如何将自身弱势转变为优势的方法;强调了“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的理念。
该书通过大量精彩的事例吸引读者的兴趣,并给读者提出了实在可行的建议。
9.《积极考虑出奇效》〔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诺曼·文森特·皮尔〔Norman Vincent Peale〕这本书不是写给玻璃心的读者看的,因为它既冗长,又充满着20世纪50年代的行文风格;也不是写给那些市井小民看的。
假设你能接纳这些小瑕疵,那这本书将会为你转变人生的思想态度提供非常本质性的建议。
就比方说,在你觉得自己一败涂地,非常沮丧,万分无辜的时候,请你将生活中所有幸运的事情罗列出来。
并将这些幸福的事情与在埃塞俄比亚挨饿受冻的孩子相比,与在大街上无家可归的瘾君子相比。
想必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在冰箱门上一直贴着“感恩”一词的原因。
我无数次看过这个词语,它时刻提醒着我要学会感恩。
8.《谁动了我的奶酪》(Who Ate My Cheese)——斯宾塞·约翰逊〔Spencer Johnson〕变化是无可防止的,而我们这个世纪,它正以超乎我们料想的速度飞快到来着。
据笔者所言,我们所承受的一切不快、压力,以及成功的缺失感都是因为我们无法承受变化,无法自我调整以适应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秘诀凡是想学习书法的人,下工夫可分作三个阶段,初始时要专一,其次要广博,三要脱胎换骨至化境。
每段约三、五年火候才行。
初学者取古人的大家,以一人作为宗主(专攻)。
找对门庭后,脚根要把牢,朝夕沉没其中,务必使笔笔相似,使人一望就知道是从某家嫡系,纵使有人劝说、讥谤我,都不能为之稍有动摇。
常有一笔或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的,此时犹如头触墙壁,全无入路。
他人到此种地步,往往退缩而灰心。
我此时却心更坚,志更猛,功更勤,一往直前,久而久之,则会有部分合辙相应,初段的难处就是这样。
此后才做中段工夫,取魏晋唐宋元明数十大家,逐字临摹数十日,临时各家外形规范,时时铭记于心中,又要常常回顾开始的宗主,将各家的长处默记并归其源处(我理解为原是某家还属某家。
不知然否),不为所诱惑,工夫到此,约五、六年可以。
到未段则没有其他方法,只是守定一家,以为宗主,而又时时出入各家,至无古无今无人无我之境,一直写到极其熟练的程度,忽然开朗,层层深入,洞察古人精奥,我笔底自然迸出天机,变化挥洒,回想初时宗主不受束缚又不脱离的境界,方可自成一家,到此又五、六年。
书法之路小道,但并不容易!能用笔就是大家、名家,需要笔笔有活趣。
‚飞鸿戏海,舞鹤游天,‛钟太傅(钟繇)的得意处;‚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羲之书的赏心悦目处。
就此几句,便可体悟古人用之妙。
古人每每说弄笔弄字,最可细细品味。
临《乐毅论》十五日,深刻体会藏锋的妙意;廿五日,深悟回腕藏锋并用;这就是悟到二层了。
癸巳(注:时间我不能确定)临来仲楼(估为藏书之楼)《十七贴》,深悟转换的妙用;到二十日,又悟到侧左让右的秘诀。
余二十多岁时见到苏东坡法书,即猜测其为偏锋,亦时有疑惑,不敢轻意下结论,直至癸巳(应当指年,估计上同)秋,在蒋子久家见黄山谷(庭坚)小品,其中有苏东坡不善写草书,只用诸葛笔,又说弓背伏案,倚笔(估为持笔法)成书,不能用双钩悬腕,自想此说法,二十年不可解的疑惑,一日而豁然开朗了。
大凡以学书而名世者,虽学楷、学草,然而应当以行书为主,守定一家作为宗主,专心临摹,得其用笔俯仰向背,姿态横生的入微处,然后另取一种临数月,再将前面所学临三月,经此一番,眼力自是不同与前,如此数番,以各家之妙资养我,转变阻塞为变化,再转到入再到妙(此句颇费解,故只能胡乱翻之),这样三年,然后再取所主宗法书摹写数月,则飞动之态尽显笔端,结体虽雅正,用笔而得奇宕,此时真书、草书、行书自会融会贯通,可入古人堂室了。
行书点画之间要有草意,是指笔笔飞动,纯是天真横溢,无迹可循,而有遒劲萧淡静远之风致,要深得回腕藏锋的妙处,必须自然出笔下墨。
如果你先学《黄庭经》《洛神赋》以端正固本,而后学习各种草书用以发启气韵,其中又习数十种行书以定格调,怎能不至灵妙境呢?行书之功十倍于草收。
或许你会说:古人有惶恐(注:忙,《康熙字典》可解为‚怖‛怖,惶也)而不作草书,为什么?答复:此人那时没学草书,草书,没学的人以为难,或许就是这个理吧。
或者说:这种说法有误。
不能写草书的人,都不能举(起,古有举之意。
是举一反三之举)草哪能察(誊疑为詧字,因古书上查不到誊。
此字作察解)真书呢。
学行书就能通真,学真书却不能通行。
可见行书之功不小啊。
钟太傅(钟繇)书,一点一画之间皆有篆隶遗意,至于结构,不如右军(王羲之)。
如张芝凤翥(古解:飞举也)龙蟠之法式(格亦可作法式解,或感通,此处亦可),如索靖,都是钟繇一家书,在右军看来,正如太羹元酒(太、元均有初的意思,此处未查到,是否为典故,我理解为没熟的羹和酒。
不知然否)不复过问(勉强可解)!钟书须玩他的点画,如鱼、如虫、如枯枝、如坠石,其趣旨在点画之间,虽古却少变化,简却少蕴藏,于势一字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而王则纯以势取势,奇反而正,真是神秘又神秘啊。
华亭(董其昌)年少时,学李北海(李邕)书,又学米襄阳(米芾)书,于两家盘旋最久,故得到李书十之二三,得米字十之六七。
生平无所不临写,而最得力却在这里。
后学董其昌书法的人,不知舍掉李、米而直接学董。
如果以董来学董最终得不到董。
米芾中年才临颜书(应该是颜真卿)。
陈中丞(此名历史上有唐朝和明朝有记录,文中似是宋朝人。
资料有限故无法确定)好学习书法,得米元章(米芾)提笔法,说是‚以腕抵纸‛,则笔端有指力,而无臂力。
问道:提笔也可写小字吗?元章笑着答,小吏取纸书黼黻(1、原义:古代衣服边上有规律的‚黑白‛‚黑青‛相间的花纹,多指官服;外观类似商朝青铜器上的边框纹路。
2、引申义:a、代词,衣服或其他器皿上的花纹、纹路、色彩b、形容词,文章写的好、有文采c、形容词,某人有文学天赋、才华横溢黼黻fǔ fú1.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2.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
《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于杼轴。
"高诱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
"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3.借指爵禄。
4.使华美。
5.借指辞藻,华美的文辞。
6.指修饰文辞。
7.谓辅佐。
),称赞笔划端严,字如蝇头(形容很小,蝇头小楷),而位臵、规模皆仿佛若大字,你说为什么?回答说:没有其他方法,只有从今往后,每作字时,不可一字不提笔,久而久之自然熟悉了!八法(永字八法)转换(我理解为八种之间变换),要每一笔分得清楚,又要笔结合得浑(我理解为无痕迹,想来是指笔画转换之间结合部)。
之所以能够清而又能浑,全在能留得住笔,留笔是在于能转换,看见转换的地方,用笔一反一正,这是结构用笔,即古人所谓回腕藏锋之秘,只是不肯说明吧了。
所谓手授口传诀,试问如何能留的原因,首先是用腕力,腕力用得不下坠时,才能说到留,笔笔既能留了,如何能转?说:此就是提笔的结果啊,能提笔,而又认得转换笔(锋),自然笔清,笔笔浑。
得其法贵在书窗下练熟,及临书时,一切都忘,只有神气飞舞而已。
所谓抽刀断水,断而不断。
观舞剑而悟得书法的人,是张旭,观斗蛇而悟的人,文与可(文与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本名‚文同‛),舞剑斗蛇最能得古人用笔之妙。
临‚来仲楼‛所刻《舞鹤赋》五年,字体才定下来。
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是:出、收、放、转。
我虽得元宰(董其昌)嫡传,初学书法时,只临肥本兰亭(《定武兰亭肥本》),三年不停辍,又不敢换其他帖。
介子(人名,未考证)曾经笑我笨拙。
三年后才临董(其昌)书,后又临《官奴帖》,又稍涉猎坡仙北海(李北海,李邕),后又放弃,转学杨少师[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官至少师太保,世称‚杨少师‛。
]《乐志论》,又有所悟,但嫌他的结构过于严谨,无疏散的风致,又以《舞鹤赋》为主,这样二年,随后不停地临二王全帖十册,不下座位,七月临完。
之后,作字更拙陋,无一笔能如意。
我心里恨啊,于是有几个月丢下笔而不敢再写书,一天突然又萌发写书之意,拿来以前所临的帖,再虚心临习,学得现在比从前大不一样,每一字中,又显现无限门道,和我相对与精微之处,悟得古人书法之妙,不敢轻意示于后人,必等待后人有一分眼力,则能见一分微妙,有十分则见十分微妙。
大概每一个字要有数层体悟才能深入,我明白后又聚敛它(我理解为现代词之‚总结‛不知然否)。
我不熟(胜:古字作不熟意)而气薄,忙乱(妄:乱,诞,罔)地临写颜、柳、欧、虞各体而废寝忘食,几个月在宋四家,元一家,明各家之间,无所不窥,而在米芾用力最多,又取从前各帖,时时拈起再临,似这样反复,而屈指算算,已不知多少个日月了!乙巳年春天,经过昆陵,见到王双白,王双白见我书由于偏于谋正(静,古可作谋解),告诉旁边的人说:这似董而深谙少师书法的,是董元宰(董其昌)后一人而已。
因此劝我,不必遍临各家书法,应当以董家笔法为主,间以少师,已足够成家传世了。
从此开始专学董华亭(其昌),发誓以此终老。
王双白少年就跟随董先生历游,到现在已六十多了(不知此处是六十多岁还是六十多年)。
董先生历游南北各地,王双白多跟从着,所以笔法精深,说得不传之秘,又亲自书定了三十二字传授给我,其中有‚侧笔取势,晋人不传之秘‛十字。
我初见不以为然,大概我对势字,还未深明,而每取各家说法,以为没有不从中锋而得书,今日说‚侧笔‛,从何说起呢?(有中锋哪还有侧笔第二呢——或除中锋外哪还有其他呢?)我从事此有些年,唯这一字没有了解,不是中锋的过错吗?回来后临帖数百字,试双白所传授的方法,还是不能了解这一势。
初秋病了一场,一直到十九日才好些,坐在亭子中,见风吹竹叶互相迎送,忽近忽远,仿佛有所悟,觉得前些日子的半解半阻,到此茅塞顿开,突然清楚了!羲之说:执笔在手,手不知运,运笔在腕,腕不自执。
这中句贵在先讲清楚了,参透这话,知道转腕重要啊,其次选临古帖,选择好的临摹它,贵在知道取舍,再次折笔点画之间一一折开,察看起止,方法熟练之后自然能神化。
以上五条是董元宰先生临池妙诀。
此外,侧笔取势是晋人不传之秘。
侧笔取势,是在字的结构处理成一反一正,所谓锋锋相向,这要靠运腕才能得到。
大凡书法得势则活,得势则能流传。
如:徐、欣二字,让左侧右就可悟到势奇而反正。
永兴(虞世南,贞观八年进封永兴县公。
因而史称‚虞永兴‛。
)从抽刀断水,悟到书法中的道(可理解为现在的规律),还有舞剑斗蛇龙蟠凤翥各法,均以‚道‛概括他们!又有前人诗:舵楼一夜雨催诗,果有蛟龙起墨池,悟得将军舞剑势,分明草圣折锋时。
‚势‛字最妙在于侧笔取势,说是书画有锋,势奇而反正。
丰南隅(查不到是何人)《考功》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掌虚指实,意前笔后。
这十六个字,是古人所传授的用笔的秘诀。
双钩悬腕,食指、中指成圆曲就像钩子,指节和拇指并齐,而撮管的指尖则主持笔,挺直写大字,当运上腕(古‚腕‛所指有两处:手腕和肘。
故‚上腕‛应为肘解),小字运下腕(下腕应为手腕),不能使肉衬于指(此句颇费解。
衬:古作襯,两种意思,一为‚近身衣‛;另一为‚施与‛。
此处,我想是否可理解为‚不能用指肉‘施与’,就是说不能用指尖力施‛。
);让左侧右,是指左腕让而在外,右腕侧而在内(我理解为:写时左手放在外侧,右手在内侧),应当使笔管与鼻尖相对,这样颌下就没有倾斜的顾虑了;掌虚指实,手指不实(实:此处用力,但并不僵)则笔会颤抖而不准确,掌不虚则字滞碍不得势,三指撮齐,俯、仰,进、退,往、复,垂、缩,刚、柔,曲、直,钩、环,纵、横,转、运,没有不如意的,这样笔尖在笔画之中而笔画左右都没有毛病了,如果意前而笔后,工夫练熟之后,才能功至臻境,不是纸成堆,笔成冢,怎么会有此神化之境呢。
这是南隅论临池家法,持为神妙。
以我看来,只是搦管法,运笔方法并没有涉及,何况让左侧右,他的解释似是而非吧?或者说让左侧右,无论如何,这应该是‚拗腕法‛啊,也只是说了‚右‛这一法而已六书是指:象形、会意、谐声、指事、转注、假借,发笔处、收笔处、转笔处皆有口授妙诀。
又有起不孤,伏不寡,这也是王双白的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