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实录
《春》 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春》课堂教学实录发布时间:2001-02-28四川成都西北中学刘小华执教张鹏举录像、整理并评点师:今天我们上第十四课《春》(教师板书课题)。
请大家看一看,教材对我们学习这一课提出了哪些要求。
注意学习要求的第一点。
生:(学生看书并在教材上标明重点。
)师:大家明确了学习要求以后,还要知道,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会联系到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特别是小学时学过的知识。
生:(学生根据教材的要求,翻阅小学语文教材。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小学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描写春天景物的部分。
生:(一生读,略)师:描写春天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写法呢?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这篇著名的描写春天的散文(板书作者)。
让我们看看这位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现在请同学们看教材中提示的自学程序。
(请一位学生读教材中的自学要求。
略)我在这里强调一点,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因为教材中的辅读文字为我们搭了许多“桥”,这些“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如果你还不懂,就请你举手,我就到你的位子旁,给你解答。
注意时间,我们要求三十分钟内完成。
[以上为“启”的环节。
](此间学生按教材和教师的要求自学,教师作巡视辅导。
过程略)[ 以上为“读、练”环节]师: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如何。
我们今天已经独立评点了《春》这一课的1-4自然段。
下面,我们通过你们的评点,看看你们是否读懂了。
请同学们说说你圈了哪些词语,旁批是怎么写的。
生:我圈了第一自然段中的“盼望”和“近”两个词。
我写的旁批是: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盼望春天的感情。
师:旁批还可以再精炼一些。
生:我写的旁批是:盼春。
师:盼春,那么春来了吗?生:“盼春”还不够完整,应加上“春近”。
师:为什么?生:因为“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师:春天的脚步伴随着春风来到我们身边。
我们通过旁批就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如果我们朗读这一段课文,应该强调哪些词语?生:(齐)“盼望着”。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课文,要加进对课文的理解。
《春》教学实录及评点

《春》教学实录及评点【教学片段】师:我知道,上个星期天有些同学去春游了,能不能说说你的感受?赵雅婷:就一个字──美!朱华伦:美不胜收。
师:不仅美,还美不胜收,你的感受更深一层,好。
吕威:还很快乐。
黄一哲:我感到很幸福,很美好。
师:嗯,你是从自己的心情方面来谈的。
胡博:美丽的景致让人目不暇接。
师:哦,景色美,美景多。
邓璞: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我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师:(笑)是一种投人大自然怀抱的感觉吧。
温自豪:我看到美丽的桃花,也看到了许多游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我也在想,桃花开的时候,游人如织,但是,在桃花谢的时候,又有谁来问津呢?师:这是春天带给你的一些思索,不仅细心观察了,还用心思考了,很好。
杨超:我还觉得春风十分温暖。
孙虎:我眼中的春天是鸟语花香的。
齐梦卉:我觉得春天充满了绿色,充满了活力。
师:真好,开动了一切感官去感受春天。
是啊,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春天就无处不在。
通过你们刚才的谈话,老师发现,只有当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的时候,这世界才是最美丽的。
而春天,正是人与大自然最为和谐亲密的时节。
朱自清的《春》,就能让我们看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现在,先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全体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
点评: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新课,学生有话可说,且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师:读完课文了,你们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生:(异口同声)三个!师:请围绕人与自然和春的关系来概括这三个部分的大意。
老师先做一个示范,说第一部分:人盼春,大自然报春。
(点击课件显示:人盼春,大自然报春)你们看老师的概括恰当吗?生:(齐)恰当!师:为什么?张楚舒:课文一开始就说盼望着,盼望着,可见人在盼春。
东风的脚步近了,表明春天已在向我们走近,这样,大自然的东风就成了报春的使者。
师:好,谢谢你对老师的理解,也谢谢你对春天的理解。
那么第二部分就要由你们自己来概括了,谁来说?邓璞:人赏春,大自然绘春。
《春》教学实录

《春》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今天我们一起要感受的是春的气息。
(展示春的图片,同时配音)散文家朱自清用一篇美文描绘了他眼中的春天。
(介绍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主要以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主。
代表作有《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他的散文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朱自清的笔触去领略春的迷人风采。
(以上几幅画面在音乐中完成,自动播放,幻灯片停在“介绍作者”处)二、检查预习。
师:相信你一定会读下面的词语。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些词语。
朗润蓑衣烘托抖擞黄晕水涨酝酿应和师:这位同学读的很清晰。
不过有些词语的发音还要注意一下。
比如“朗润”,要想发音准确,必须做到:1.口型要到位,嘴巴尽量张大,可以夸张一些。
2.发音要完整,比如“朗”字要发完整,就要有两拍。
学生随老师学习发音。
师:把它放到句子中“山朗润起来了”,这句话的味道就不同了。
请同学们试着练习一下。
(学生自由练习,气氛比较好)请同学们齐读这些词语,注意发音准确的要求。
(此处训练学生发音,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已经进入这节课的重点部分,为后面文章的朗读指导埋下伏笔)三、自由朗读,感知课文。
师:学会了准确发音的技巧,面对如此美妙的散文,相信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那就请大声的朗读课文吧。
(课件展示要求:1.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学生朗读,老师巡视:1.对学生朗读进行个别指导。
2.观察学生朗读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
(可以为后面的示范朗读做准备)学生朗读结束。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投入。
文章很美,结构却不复杂。
根据旁批提示,可以看出,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分别是:生:盼春绘春赞春(板书)师:在“绘春”部分,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它们分别是:生: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板书)师:作者真的有一只妙笔,一幅幅美图尽显笔端,让我们忍不住大声的朗读,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幅读给大家听。
《春》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1.听写生字词; 2 .集体背诵1〜5段;3.请语感较好的同学作背诵表演。
、诵读赏析“春花图” 1 .集体诵读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 )朱自清先生细笔细绘,把现实生活中的春花移到笔下,幅春花图气息浓郁、春意盎然,读来仿佛使人置身于烂漫春花的美景中,哪些语句突出了春花开得热烈、色彩美丽、味道怡人?2)绘写春花,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3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是写野花之多吗?4)这段文字的立体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5 )试举出本段中选词准确精当的例子,你能尽可能多地举出一字传神的诗文事例吗?针对同学们的讨论和推举代表的回答情况,教师适时引导、1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2)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具体生动;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
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花态;比喻、排比:“红3)这是用“眼睛”“星星”作比,写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4)首先,这一段的行文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很有层次;其次,这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5)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可用“叫”同义替换,但“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体现不出沸腾喧嚣的热闹闹”字,除了声响外,还有沸腾的热闹景象,内涵丰富,境界全出。
字传神的佳话,同学们会举出唐代苦吟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故事,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柳”“踏花归来马蹄香”“天街小雨润如酥”“处处闻啼鸟”等。
《春》教学实录

《春》教学实录《春》教学实录《春》教学实录1点击浏览该文件《春》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了解课文写了三个字:春、水、人,并知道这三个字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白孔子带弟子游春的用意。
2、在一遍一遍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中了解水的特点并悟出做人的道理。
3、感情朗读并背诵写水的一段。
教学过程:一、春师:孔子带着弟子们游春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春景,请你们用朗读把我们这儿所有的人都带进春天,好吗?生:师:二、总起导入师: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是这样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师:师:这么多写水的句子,其中集中描写水的句子是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师:师:生1:写了一个“情”字。
生2:写了一个“志”字。
师:请你们找出跟“情”有关的句子,或跟“志”有关的句子。
“志”指的是人的志向,因此也可以说第三个字是“人”。
请你们把课文认真地默读一遍,想一想“春、水、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师:我注意到你们说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游春,看到了水,借水来教育他的弟子怎样做人。
请你们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想想应该怎么说。
生:师:现在我们明白了,孔子表面上说水,实际上是教育他的弟子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你们懂“意味深长”的意思了吗?生:师:谁可以把这段话意味深长地读给同学们听?生:师:老师无论是水平还是人品都不能跟孔子同日而语,但我还是特别想把这段话送给同学们。
师:读书到现在,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生1:我认为孔子是个会教育学生的人。
师:所以孔子是个大教育家。
生2:我觉得孔子是个很会思考的人。
师:所以孔子是个大思想家。
他留给我们很多的名言,你能带大家背一句吗?生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生2: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
……师:孔子留给我们的财富很多,课后你们去读读、背背,那你就与“高尚”交朋友了。
《春》教学实录3《春到梅花山》全文两个自然段,从梅花开放和游人赏花两个角度展开描写:第一自然段,写梅花盛开的情景。
先写梅花开放的时令——“早春”时节,“寒气”未尽,梅花就迎春冒寒开放了。
初中语文1《春》教学实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春》教学实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春》教学实录《春》教学实录一、导语1、直接入课,今天我们学习《春》。
2、作者作品。
这是朱自清写的一篇精美写景散文,文中景物描写生花妙笔动人心弦。
师:拿起笔批注四字词语:精美散文生花妙笔拨动心弦脍炙人口二、学习方式美读《春》训练活动。
训练段三、积累1字音字形略读起来,纠错再来读,用手指在桌子上写藏抖擞薄嘹亮蓑衣2、常用雅词(八个2字词语四个4字词语)读起来师:来继续鞋子润默默繁花嫩叶3、精妙用字,读句子注意划线的美词主要是张钻闹酝酿卖弄等教师范读,生自由度。
师:在课文中圈出这些美词,这些词都有着美妙的动感,渗透着作者的赞叹之情,每位同学都要考虑这些词用的好处,然后欣赏它,再读。
四、进行第二次训练概说训练,课文段落美说师:首先在第三段批注小草,由景到人角度丰富,绘景写人角度美。
第三段用“赞草"概括第七段用“写人”概括,四五六段是你的事了?分组开始精彩地概括,注意老师表达的形式,我要观察每一个人的动笔情况。
师:现在请说话。
第四段请你来,一二三我找三个人。
请你来。
生甲:赞花师:我用过了,你不能用生乙:绘画师:这个还可以吧!还有其他说法吗?生丙:赏花师:欣赏花的色彩。
请你概括第五段。
生甲:描风师:思路对了,但是描风不好。
请继续,风字前加个动词不好加。
生乙:春风师:不好。
语言形式不对,请你说生丙:感风师:不太好请继续生丁:唤风颂风师:这个说得过去,第六段生甲:观雨师:好听。
继续生丁:赏雨师:用过了不好生:绘雨师:用过了生:说雨师:不好听拿笔来记忆咏花赋风,这个事重点要记得积累赋字绘雨这种概括就难多了,一起来读一读。
五、继续精段手法赏析师:继续学习。
来吧,读吧。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生齐读师:这样读可不行,一点感情也没有,我们只是在读字,要读出情味。
师范读,再来一遍读的柔美抒情读吧!生读这一次读得好多了。
再来读,要读出重音来。
《春》教学实录4(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教学实录4一、整体感知课文1.美读师:同学们想一想,学习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做什么?学生开始叽叽喳喳地小声议论,有些学生开始小声回答:“读”。
教师因势利导,问:“平时老师对朗读课文有什么要求?”学生马上回答:“美读。
”教师顺势点拨:“《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文笔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并且融入自我丰富的情感。
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朗读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美’这一点呢?”生:“融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带着一种喜爱的感情去读。
”“还要着重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我认为前两位同学的观点应融入到一起。
”师:“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你想到了,非常好,还有其他吗?”生:“注意语调要突出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准确,美读不仅体现在文章的语言美,还应体现在节奏美。
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朗读课文,读后,同学们可相互评价。
”一位女同学朗读了一、二两个自然段,读后,几位同学评价。
生:“有个字音读错了,‘水涨起来了’中,‘涨’字应读zhǎng而不是zhàng”。
“‘盼望着,盼望着’应连续,而她读断了。
”师:“同学们评价得很恰当,但我想评价是多方面的,既有不足,也有优点,谁能从优点角度来给予评价?”生:“她读的语速语调非常好,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旋律感,基本上做到了美读。
”师:“这位同学抛砖引玉,为我们带了好头,谁能接下去读。
”在教者的鼓励下,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举手想要朗读的同学也多起来。
我发现一位平时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女同学迟疑了一下也举起了手,于是叫了她的名字。
她从容地读了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然后,班内响起了热烈掌声。
笑过之后,又有几位学生把手举了起来,教者又点了几位同学。
生:“勇气虽可佳,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散’在这里应读sǎn。
”生:“老师,还有一个地方,语气语调读得对不对,我需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待老师点头表示同意后,接着说)。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应用热情洋溢的语气来读,而她读得稍微软了些!”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呢?”生:“因为朱自清写了花色的艳丽,也写出了百花争艳的情景,应该读得炽热一些。
朱自清的春课堂实录一等奖

课堂实录:朱自清的《春》上课铃声响起,我走进了教室,学生们已经准备好课本,期待着即将开始的课程。
我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朱自清及其《春》这篇文章,让他们对这篇经典散文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着,我带领学生们朗读了《春》的开头部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我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一句话的表达效果,让他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期待和喜悦之情。
学生们纷纷表示被这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
随后,我引导学生们逐段学习《春》,让他们品味其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在讲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段时,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让他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学生们纷纷表示仿佛看到了画面一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于春天的感受和经历,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春》中所描绘的春天。
有的学生说:“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万物复苏,让人感到无限希望。
”还有的学生说:“春天是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季节,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外出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最后,我让学生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春天,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学生们纷纷积极发言,有的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花朵盛开、鸟儿欢歌的情景,有的学生则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春天的气息和温暖。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和讨论,学生们对《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热爱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
我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在课程结束之际,我进行了课堂总结,强调了《春》这篇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朱自清的文学造诣和艺术魅力。
同时,我也提醒学生们要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关注环境问题,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课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文学知识,还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我相信这次课程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激发他们对文学和自然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课前先听一段音乐,放松一下,好不好?
生:好!
(播放歌曲《祈祷》,音乐起:“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
”)
师:歌曲好听不好听?
生:好听!
师:还想听不想听?
生:想听!
师:如果这节课同学们提前完成任务,我们就听完,否则就拖堂,好不好?
生: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
师:刚才歌曲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四季少了夏秋冬”。
师:只剩下哪个季节了呢?
生:春。
师:(板书课题)春天怎么就那么好,连歌曲中都想让“四季少了夏秋冬”?
生1: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有嫩绿的小草,和煦的春风。
生2:春天是一年的开始,给人希望。
生3: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没有春风就换不来秋雨。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眼里、口里的春天那么美好,想不想知道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呢?(师板书作者。
)
生:想!
师:那我们就闭上眼睛,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
(生闭眼,师播放《春》的配乐录音。
录音停止时,学生们仍然闭着眼睛,沉浸在如画的声乐中。
)
师:(用舒缓的语调)请同学们从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中慢慢走出来,回到我们的课堂。
谁能描绘一下刚才你脑海中闪现出的美丽画面?
生1:我感觉自己坐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春风轻吻着我的脸。
生2:我感觉自己站在开满鲜花的树下,身边有蜜蜂嗡嗡叫,有蝴蝶在飞,有鸟儿在叫。
生3:我听到了牧童的笛声,好像自己骑在牛背上,和小伙伴们玩耍。
生4:我感觉到春天的小雨滋润我,雨中农民忙着种地。
生5: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在草地上玩耍。
师:同学们进入了情境,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那么朱自清笔下主要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呢?
(生简单讨论后)
生1:草、花、风、雨、人。
生2:我有不同意见,人不能算景物。
生3:我认为人应该算,因为人是大自然里最美的一道景观。
师: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文章开始写的春山、春水、春日为什么不算?
生:那不是祥写的景物。
师:审题认真,值得表扬。
(师板书草、花、风、雨、人)同样是这些平常的事物,同样是描写春天,为什么朱自清描绘出的春天就能把人带进美妙的境界呢?我们一起来带着这个
疑问,熟读课文好吗?
生:好!
师:有一个要求,在读的时候,尽量读出情感,同时把生字和生词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整理到笔记上,看谁做得最好。
(师播放轻音乐,学生在音乐中边朗读,边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师到学生中间具体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大概七八分钟后,学生的声音逐渐减小。
)
师:看来同学们完成得差不多了,谁来解决这个疑问呢?
生1:因为朱自清描写春天的时候抓住了事物特征,所以描绘得非常逼真。
生2:因为朱自清恰当的运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让文章增添了很多色彩。
生3:因为朱自清的语言生动形象,所以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师:我们从品味语言入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来描绘的好吗?
生:好!
师:我们从作者描写的景物中挑选一种,共同来研究好吗?
生:好!
师:选择哪一种呢?
生:就选择春草吧。
师:好,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
(一生声情并茂的朗读。
)
师:读得很好。
谁能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小草有什么特点?是如何用语言表达的?
生1:春草多,“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
生2:春草柔软,可以坐着、躺着。
生3:春草生命力旺盛,是“钻”出来的;不易被人发觉,“偷偷的”。
生4:春草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可以打球、赛跑、捉迷藏。
生5:“偷偷的钻出来”用了拟人的手法,“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秘藏”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读起来很亲切,琅琅上口。
师:很好。
春草多,春草软,春草生命力旺盛,还不易被人发觉,给人们带来欢乐,这些都是作者锤炼语言的结果,加之修辞手法的运用,这都是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学习的东西。
我们用同样的办法,来学习下面几种景物好吗?
生:好!
师:老师给同学们计时,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好。
如果遇到困难怎么办?
生:大家讨论。
师:讨论也解决不了呢?
生:和老师研究。
师:共同研究!开始。
(师加入学生讨论的行列,特别注意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起讨论,七、八分钟后,学生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
师:有哪些同学愿意把自己自学的结果说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劳动果实?
生1:我来说春花。
春天的花朵特别多,“开满了花赶趟儿”;花的颜色也很多,有红的、粉的、白的。
生2:花的味道很甜,因为招来了蜜蜂。
生3:这里也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还有比喻。
生4:花的种类也特别多,遍地都是。
师:说得好,说得对,让我们齐度这一自然段,来感受一下作者语言的魅力。
(教师和学生带有感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谁再来说说春风,看作者选择了哪些角度来写春风?
生1: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人感觉温暖、亲切、幸福。
生2:味觉,“新翻泥土的气息……”
生3:听觉,鸟的叫声和牧童的短笛。
师:风本来是无形的,作者却运用语言把风写的可触可摸,可嗅可听,真是神来之笔。
让我们再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春雨的吧?
生1:春雨很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生2:春雨滋润万物,“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
师:老师给同学们范读一遍,感受一下那种轻柔和湿润,那种安静和祥和。
(师读后生鼓掌。
)
师:谢谢同学们,学习语文是需要品、读、悟的。
还有什么没出场?
生:春天里的人。
师:人们都忙什么呢?
生1:孩子们放风筝。
生2:老人舒活筋骨。
生3:三句话连起来还是个排比。
师:说得很好,有一个问题老师不明白,为什么春天这一个事物既像娃娃,又像姑娘,还像青年?不是很矛盾吗?
(生开始议论。
)
师:(进一步引导)看看他们各有什么和春天相似的特点?
生1:娃娃是新生的。
生2:姑娘是美丽的。
生3:青年是有力量的。
师:好,这也正揭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板书后)让我们再齐读一遍,感受一下那美丽的春天。
(生齐读。
)
师:朱自清笔下的那美丽的春光令人陶醉;那洋溢的诗情让人感染;那盎然的生机激励人前进。
这一切都是作者仔细观察生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锤炼语言,恰当运用修辞的结果。
同学们想不想也来描写一种事物,和朱自清老先生比试一下?
生:想!
师:描写什么呢?就描写老师的外貌好吗?
生:好!
师:描写本人有点小小的要求,一定要仔细观察,抓住我的特征,用语言表现出来,可以加进修辞手法,写出来后获得我的认可就是成功。
(师走进学生们的中间,让同学们观察。
)生1:老师带着一副近视眼镜。
师:你描写眼镜想表达我什么特征?
生1:老师课讲的这么好,有学问啊。
(众生笑。
)
生2:老师黑头发里面夹着很多银丝。
师:还用了修辞,你想表达什么?
生2:这么年轻就有白头发了,一定是为学生操心累的。
师:所以你们一定不要让你们的老师的操心啊。
(众生笑。
)
生3:老师的皮肤黝黑。
师:你描写这个特征想说明什么?
生3:老师可以问个个人隐私的话题吗?
师:可以。
生3:老师您是农村走出来的吗?
师:正确,我是农民的儿子。
生3:那我写您皮肤黝黑想表现您农民本色。
师:说得好!
生4:老师您总是面带微笑。
师:因为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生4:我想表达的是好的老师总是给与学生微笑的。
师:由表及里了,非常深刻。
同学们回去之后把你今天观察到的写下来,邮给老师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好吗?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歌曲还没听完。
师:那我们把歌曲就听完。
(音乐起,“让欢喜代替了哀愁啊,微笑不会再害羞;让时光懂得去倒流,叫青春不开溜;让贫穷开始去逃亡啊,快乐健康留四方;让世界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开放。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让大家看不到失败,叫成功永远在……”)
师:(在音乐声中)同学们,你们就是希望的钟,老师就敲钟人,希望你们把握住人生的春天,去创造健康、幸福、成功!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长时间的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