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名师课堂实录
《春》教学实录1(特级教师于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教学实录1时间:1979年4月2日(星期一,上午第一、二节课)任课老师:杨浦中学于漪班级:初一(1)班第一课时[上课]师: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
同学们把讲义拿出来。
我们一提到春啊,你们想一想看,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绝句,现在我问一问大家,杜甫的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稍停]有同学知道吗?——杜甫的绝句,大家想想看。
[学生举手]X X X。
生(1):[背诵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gè读成guò)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对吧?[生(部分):对的。
]——对的?“两”——什么“黄鹂鸣翠柳”?这里怎么读啊?生(1):两“gè”,不是两"guò"。
师:对啊!两个(gè)。
他是从两个黄鹂在青绿色的柳条上鸣啭来描绘春天的美好啊!再想想看,王安石也有一首诗是描绘春天的,这首诗背得出来吧?谁来背背看。
有一个名句,想想看。
他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想起来没有?背背看。
“京口瓜洲……”预备——起。
生(集体):[齐背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哪一个句子是写春的?生(集体):“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哪一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集体):“绿”。
师:“又绿江南岸”,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啊?——从春风的角度。
春风一吹,江南岸边就怎么样?生(集体):绿。
师:绿——绿满天下!上星期六,X X写我们学校的树的时候,用了一个好的句子啊!——“绿满天下”!他就从这儿学来的。
很好。
但是,绝句,它只有四句,往往只是从一个角度,或者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也就是选取了春天的一个或者两三个景来写春。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4课《春》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4课《春》教案一. 教材分析《春》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歌词中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演唱。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乐节奏、音高、音色等,他们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春》。
2.了解歌曲的节奏、音高、音色等音乐知识。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2.讲解法:教师讲解音乐知识和技巧。
3.练习法:学生进行节奏、音高、音色的练习。
4.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春》的曲谱、歌词。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素材:春天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歌曲。
对于一些较难的部分,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春天的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春天的美好和音乐的魅力。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春》,并尝试欣赏其他春天的音乐作品。
余映潮《春》课堂实录

余映潮老师《春》教学实录一、导语1、直接入课,今天我们学习《春》。
2、作者作品。
这就是朱自清写得一品精美写景散文,文中景物描写生花妙笔动人心弦。
师:拿起笔批注四字词语:精美散文生花妙笔拨动心弦脍炙人口二、学习方式美读《春》训练活动。
训练段三、积累1字音字形略读起来,纠错再来度,用手指在桌子上写藏抖擞薄嘹亮蓑衣2、常用雅词(八个2字词语四个4字词语)读起来师:来继续鞋子润默默繁花嫩叶3、精妙用字,读句子注意划线得美词主要就是张钻闹酝酿卖弄等教师范读,生自由度。
师:在课文中圈出这些美词,这些词都有着美妙得动感,渗透着作者得赞叹之情,每位同学都要考虑这些词用得好处,然后欣赏它,再读。
四、进行第二次训练概说训练,课文段落美说师:首先在第三段批注小草,有景到人角度丰富,绘景写人角度美。
第三段用“赞草”概括第七段用“写人”概括,四五六段就是您得事了?分组开始精彩得概括,注意老师表达得形式,我要观察每一个人得动笔情况。
师:现在请说话。
第四段请您来,一二三我找三个人。
请您来。
生甲:赞花师:我用过了,您不能用生乙:绘画师:这个还可以吧!还有其她说法吗?生丙:赏花师:欣赏花得色彩。
请您概括第五段。
生甲:描风师:思路对了,但就是描风不好。
请继续,风字前加个动词不好加。
生乙:春风师:不好语言形式不对,请您说生丙:感风师:不太好请继续生丁:唤风颂风师:这个说得过去,第六段生甲:观雨师:好听继续生丁:赏雨师:用过了不好生:绘雨师:用过了生:说雨师:不好听拿笔来记忆咏花赋风,这个事重点要记得积累赋字绘雨这种概括就难多了,一起来读一读。
五、继续精段手法赏析师:继续学习来吧读吧桃树杏树您不让我我不让您、、、、、、、、、、、生齐读师:这样读可不行,一点感情也没有,我们只就是在读字,要读出情味。
师范读,再来一遍读得柔美抒情读吧!生读这一次读得好多了。
再来读,要读出重音来。
师范读:闭了眼满就是、、、、、比如这里得嗡嗡得闹着要读出其味道来,蝴蝶要读得美一点读出重音来读吧!生齐读。
《春》课堂实录

《春》课堂实录《春》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经过朗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技巧。
课前预备1.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并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应诗句、图画和音乐。
课堂实录一、导入师:别懂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唐代诗人朗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别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尽管我们别懂诗人在写这首诗身处啥季节,但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诗人看到了无数盛开的桃花。
今天,我们身处万物凋零的秋季,但我们仍然能够从《春》这篇文章看到一具明丽的春天。
(出示“春”动画。
)经过相关的诗和画面营造一具漂亮的氛围,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师:首先,让我们听着音乐,朗读课文,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制造的美好的春的世界吧!配乐朗读,请大伙儿注意读出语气。
基本语调轻柔、缓慢,语句清楚自然,语音质朴。
并且朗读层次清晰,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
首先我请一具同学来读读第一、二两个小节,然后四个小组依次来读一读三至六小节,我们能够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动情。
最终四个小节全班齐读,请大伙儿注意衔接自然一些。
(学生配乐朗读。
)初步了解朗读要求,经过别同的朗读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品味课文语言。
此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朗诵要求的起点。
三、品味语言师:本文共分为三段:盼春、绘春、赞春,其中写得最形象、最生动、最漂亮的是第二段,而这一段又能够分为几幅画面?生: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回答的非常好,我觉得全文中写得最美的算是这六幅画面,刚刚我要求同学们划出你以为最值得观赏的句子和别明白的句子,这么如今我给大伙儿一分钟时刻,从中选出一幅你觉得写得最美的画面,在下面小声朗读一下。
(学生自由朗读自个儿所选段降)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你挑选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回答时突出你喜爱啥词句?那个词句有啥特点?表达效果怎么?生:我觉得春草图这一句话写得非常好——“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足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春》的教案范文集合5篇1

《春》的教案范文集合5篇《春》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
课前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师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应诗句、图画和音乐。
课堂实录:一、导入: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唐代诗人朗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虽然我们不知道诗人在写这首诗身处什么季节,但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诗人看到了无数盛开的桃花。
今天,我们身处万物凋零的秋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春》这篇教学设计>文章看到一个明媚的春天。
(出示“春”动画)通过相关的诗和画面营造一个美丽的氛围,吸引学生,提高学习乐观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首先,让我们听着音乐,朗读课文,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制造的美妙的春的世界吧!配乐朗读,请大家注意读出语气基本语调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质朴。
同时朗读层次清楚,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
首先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二两个小节,然后四个小组依次来读一读三至六小节,我们可以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动情。
最后四个小节全班齐读,请大家注意衔接自然一些。
(学生配乐朗读)初步了解朗读要求,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乐观性并且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品味课文语言。
此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朗诵要求的起点。
三、品味语言。
师:本文共分为三段:盼春、绘春、赞春,其中写得最形象、最生动、最美丽的是第二段,而这一段又可以分为几幅画面?生: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师:回答的很好,我觉得全文中写得最美的就是这六幅画面,刚才我要求同学们划出你认为最值得欣赏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那么现在我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从中选出一幅你觉得写得最美的画面,在下面小声朗读一下。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所选段落)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你选择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们在回答时突出你喜欢什么词句?这个词句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生:我觉得春草图这一句话写得很好——“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春》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春》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学会欣赏《春》这首诗。
3.了解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教学重点:1.对《春》这首诗进行读、背、诵等。
2.欣赏诗歌,理解内涵,领会思想,感受情感。
3.学习文化知识,了解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教学难点:1.理解《春》这首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2.了解和认识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教学准备:1.课本《春》2.多媒体教学设备3.活动材料:书法用纸、毛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重温童年”情境,让学生回忆童年时关于春天的记忆,例如:春天草长莺飞,天气渐暖,到处可见小动物们忙碌的身影等。
2. 播放杜甫《春》的视频,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领会情感、韵律。
二、展开教学1.针对《春》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学习:如“草木知春不久归”、“渭城朝雨”、“红旗不倒,军魂永在”,并让学生背诵。
2.欣赏杜甫的诗歌,让学生享受诗歌的韵律和表现力,鼓励他们用诗意的眼光欣赏这首诗。
3.教师向学生展示杜甫书法作品《春》原稿,并让学生用毛笔书写《春》中的一句话。
4.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了解西安事变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杜甫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学价值。
三、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检查学生诵读和书写的效果和成果。
教学反思:笔者认为,《春》这首诗是杜甫生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仅有着悲壮的语言,更有着模糊的抒情,弥漫在黑暗中的光明精神让人感受到它的巨大传奇价值。
于此相互作用之下,可以将这首诗带给学生深深的震撼和启迪,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仁爱之道和追求真理之旅通过对杜甫《春》的深入研读和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杜甫深邃的文化底蕴和感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春》 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春》课堂教学实录发布时间:2001-02-28四川成都西北中学刘小华执教张鹏举录像、整理并评点师:今天我们上第十四课《春》(教师板书课题)。
请大家看一看,教材对我们学习这一课提出了哪些要求。
注意学习要求的第一点。
生:(学生看书并在教材上标明重点。
)师:大家明确了学习要求以后,还要知道,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会联系到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特别是小学时学过的知识。
生:(学生根据教材的要求,翻阅小学语文教材。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小学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描写春天景物的部分。
生:(一生读,略)师:描写春天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写法呢?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这篇著名的描写春天的散文(板书作者)。
让我们看看这位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现在请同学们看教材中提示的自学程序。
(请一位学生读教材中的自学要求。
略)我在这里强调一点,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因为教材中的辅读文字为我们搭了许多“桥”,这些“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如果你还不懂,就请你举手,我就到你的位子旁,给你解答。
注意时间,我们要求三十分钟内完成。
[以上为“启”的环节。
](此间学生按教材和教师的要求自学,教师作巡视辅导。
过程略)[ 以上为“读、练”环节]师: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如何。
我们今天已经独立评点了《春》这一课的1-4自然段。
下面,我们通过你们的评点,看看你们是否读懂了。
请同学们说说你圈了哪些词语,旁批是怎么写的。
生:我圈了第一自然段中的“盼望”和“近”两个词。
我写的旁批是: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盼望春天的感情。
师:旁批还可以再精炼一些。
生:我写的旁批是:盼春。
师:盼春,那么春来了吗?生:“盼春”还不够完整,应加上“春近”。
师:为什么?生:因为“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师:春天的脚步伴随着春风来到我们身边。
我们通过旁批就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如果我们朗读这一段课文,应该强调哪些词语?生:(齐)“盼望着”。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课文,要加进对课文的理解。
《春》语文课堂教学实录

《春》语文课堂教学实录《春》语文课堂教学实录《春》教学实录师:课前先听一段音乐,放松一下,好不好?生:好!(播放歌曲《祈祷》)音乐起: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
师:歌曲好听不好听?生:好听!师:还想听不想听?生:想听!师:如果这节课们提前完成任务,我们就听完,否则就拖堂,好不好?生:好!(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师:刚才歌曲最后一句是?生:四季少了夏秋冬。
师:只剩下哪个季节了呢?生:春。
师:(板书课题)春天怎么就那么好,连歌曲中都想让四季少了夏秋冬?生1: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有嫩绿的小草,和煦的春风。
生2:春天是一年的开始,给人希望。
生3: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没有春风就换不来秋。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眼里、口里的春天那么美好,想不想知道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呢?(师板书作者。
)生:想!师:那我们就闭上眼睛,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
(生闭眼,师播放《春》的配乐录音。
录音停止时,学生们仍然闭着眼睛,沉浸在如画的声乐中。
)师:(用舒缓的语调)请同学们从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中慢慢走出来,回到我们的课堂。
谁能描绘一下刚才你脑海中闪现出的美丽画面?生1:我感觉自己坐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春风轻吻着我的脸。
生2:我感觉自己站在开满鲜花的树下,身边有蜜蜂嗡嗡叫,有蝴蝶在飞,有鸟儿在叫。
生3:我听到了牧童的笛声,好像自己骑在牛背上,和小伙伴们玩耍。
生4:我感觉到春天的小雨滋润我,雨中农民忙着种地。
生5: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在草地上玩耍。
师:同学们进入了情境,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那么朱自清笔下主要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呢?(生简单讨论后。
)生1:草、花、风、雨、人。
生2:我有不同意见,人不能算景物。
生3:我认为人应该算,因为人是大自然里最美的一道景观。
师: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生:同意。
师:那文章开始写的春山、春水、春日为什么不算?生:那不是祥写的景物。
师:审题认真,值得表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名师课堂实录师:我知道,上个星期天有些同学去春游了,能不能说说你的感受? 赵雅婷:就一个字——美!朱华伦:美不胜收。
师:不仅美,还美不胜收,你的感受更深一层,好。
吕威:还很快乐。
黄一哲:我感到很幸福,很美好。
师:嗯,你是从自己的心情方面来谈的。
胡博:美丽的景致让人目不暇接。
师:哦,景色美,美景多。
邓璞: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我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师:(笑)是一种投人大自然怀抱的感觉吧。
温自豪:我看到美丽的桃花,也看到了许多游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我也在想,桃花开的时候,游人如织,但是,在桃花谢的时候,又有谁来问津呢?师:这是春天带给你的一些思索,不仅细心观察了,还用心思考了,很好。
杨超:我还觉得春风十分温暖。
孙虎:我眼中的春天是鸟语花香的。
齐梦卉:我觉得春天充满了绿色,充满了活力。
师:真好,开动了一切感官去感受春天。
是啊,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春天就无处不在。
通过你们刚才的谈话,老师发现,只有当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的时候,这世界才是最美丽的。
而春天,正是人与大自然最为和谐亲密的时节。
朱自清的《春》,就能让我们看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现在,先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全体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
(点评: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新课,学生有话可说,且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师:读完课文了,你们觉得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生:(异口同声)三个!师:请围绕人与自然和春的关系来概括这三个部分的大意。
老师先做一个示范,说第一部分:“人盼春,大自然报春。
”(点击课件显示:人盼春,大自然报春)你们看老师的概括恰当吗?生:(齐)恰当!师:为什么?张楚舒:课文一开始就说“盼望着,盼望着”,可见人在盼春。
“东风的脚步近了”,表明春天已在向我们走近,这样,大自然的东风就成了报春的使者。
师:好,谢谢你对老师的理解,也谢谢你对春天的理解。
那么第二部分就要由你们自己来概括了,谁来说?邓璞:人赏春,大自然绘春。
师:(不由惊叹)哇!真是奇妙的巧合!你所说的居然跟老师的一字不差!(点击课件显示:人赏春,大自然绘春。
此时学生也都惊奇地议论纷纷。
)好,第三部分怎么概括呢?作者写第三部分的目的是什么?生:(齐)赞美春!师:怎么赞美的?一起读读看。
(生齐读末三段。
)师:作者在赞美春的时候,始终把春天比作什么?生:(齐)人!师:对!在这里,人和大自然已经完全融为一体,天人合一了,所以我们可以说:天人合一赞美春。
这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
(点击课件显示:天人合一赞美春)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显得多么亲密和谐!(点评: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用三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和层次,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在传统教学中,始终是概括为“盼春——绘春——赞春”,对于“人”,一般只有在讲析迎春图时才会注意到。
其实纵观全文,我们就会发现“人”活跃在文章的每一处。
所以强调学生从“人”、“自然”和“春”的关系的角度来概括,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到“大自然”和“人”是春天永恒的主题。
在整个总分合式的教学结构中,这一环节可谓“总”。
)师:现在,让我们先来欣赏春天里的大自然。
(点击课件:春天里的大自然)请同学们说说文中描绘了春天里大自然的哪些景物?生:山、水、日、草、花、风、雨。
师:请同学们用一种鉴赏的眼光来说说你从文中发现的春天大自然的美。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点击课件显示):鉴赏式地说说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
熊麟:我说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是“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师:为什么喜欢?熊麟:因为它让我感觉到春天到来的一种欢乐的气氛。
师:桃儿、杏儿、梨儿是眼前的实景吗?生:(齐)不是。
是想像的。
师:对,作者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
春天是能够给人梦想的。
朱华伦:我要说的是两个方面。
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阳光下的小鸟在繁花嫩叶当中歌唱,它们的歌声令人心醉。
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是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在空气里的融合,它们共同构成了春天的大自然所特有的最和谐的气息。
师:说得真好!你对春天里的大自然有着一种独特的体验。
袁小茜: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春天的草地,草地上人们的活动,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感觉。
师:草的嫩绿、风的轻柔、人的快乐,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黄一哲: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它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又像掉进了颜色桶里?师:颜色桶?很有意思的说法。
同学们觉得这些颜色美吗?生:(齐)美!师:有哪几种颜色呢?生:(齐)红、粉、白。
师:红色让作者想到了什么?生:(齐)火。
师:火一样的热烈。
粉色让作者想到了什么?生:(齐)霞。
师:霞一样的浪漫。
白色又让作者想到了什么?生:(齐)雪。
师:雪一样的纯洁。
多美的色彩呀!继续说。
陈茜: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它给人的感觉是春天的脚步一步一步向我们靠近,让我们仿佛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师:哦,春天渐渐向我们走近,大自然也渐渐变得温和起来。
这是作者对春天里的大自然的整体轮廓所作的简笔勾勒。
赵雅婷:我选择的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它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那朦朦胧胧的薄烟,那丝丝小雨,给我的感觉不只是美,还有一种神秘感。
师:你充满了想像力的解说把我们也带进入那美丽而神秘的境界之中,谢谢你。
鲁梨:我想全说。
师:(笑)好,那你就全说。
鲁梨:(有些腼腆地)我还没有想得很好,我是边感受边说的。
师:(鼓励地)没有关系,只管说。
鲁梨: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是蜜蜂、蝴蝶和野花相映生辉的画面。
在这个画面中,蜜蜂嗡嗡地闹,蝴蝶惬意地飞,后面还写到野花,作者将动物与植物结合起来写,给人一种很美好的感觉。
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自然就是鸟的声音了,文中说了,鸟儿是“高兴起来了”才唱歌的,我想鸟儿快乐的心情也是春天的美景带给它的,我们不能设想鸟儿会在一个很糟糕的的环境下快乐地唱歌。
而且后面还说到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这又是动物与大自然的一种融合。
我最喜欢的气息是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它让我想到了我家乡的田野。
我最喜欢的气氛就是春雨中的气氛,作者将细密的春雨和小草、树叶、黄晕的光相结合,我想是否想要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使人心境平和呢?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就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开花,我的感觉是,它们倒不像是纯粹的一种竞争,而是争着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一份美去展示给人们。
它们的美都是各不相同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就证明了这一点。
还有,我的名字叫鲁梨,所以当我读到写梨树的内容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更加亲切的。
师:太好了!你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在全方位地感受春天,感受作品。
同学们是不是应该给他掌声?(生齐鼓掌。
)周倩:该说的都被他说了,但我还是要说。
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就是草地上的人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这里的人们,有的宁静悠闲,有的活泼好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师:听了你的解说,连老师都对那片草地无限神往了!王欣荻: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就是成天嘹亮地响着的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它也许并不起眼,但是它让我感觉到了春天的活力与美好。
师:牧童用笛声迎接了春天,也用笛声渲染了春天。
李恰: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就是“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读到这里我眼前不仅出现了那雨后美丽的画面,还似乎嗅到了一种雨后清新的气息。
师:(赞叹)说得真是太好了,充满了想像与联想,老师相信,像你这样用心的孩子是不会辜负春天的。
颜佳霓: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是雨“密密地斜织着”,雨中的房屋却“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我觉得这种感觉很特别,春雨是密密麻麻的,房屋却是稀稀疏疏的;春雨淅浙沥沥的,房屋却安安静静的。
师:你真是慧眼独具!竟然发现了这么美丽的一处!是的,疏密结合,动静结合,使画面平添了许多魅力。
张倬贤:我最喜欢的一处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一句话里边包含了除声音以外所有的内容:有画面,有气息,有气氛,有感觉。
先说画面,这句话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在一个高山上,许多树都开满了花,漫山遍野,五颜六色。
然后它还给人一种春天的气息,各种各样的花都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令人感觉非常的……非常的…… (此处老师接话道:“沁人心脾,对吗严)对,沁人心脾。
再就是气氛,那些花都“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开放,像是一群淘气的孩子,在那儿争着展现自己的美丽,那种争先恐后的气氛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些花儿好可爱啊!师:是啊,她们固执地层示着自己的美丽,只是为了装点春天。
王方国:我也说这句。
但是我的理解和感受有些不同。
百花齐放的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从这些花儿我想到,人生也应该从一开始就有一种竞争意识,否则我们就将会落伍,赶不上大家。
师:对呀,在人生的春天,我们也要像春花一样赶得上趟儿,珍惜大好春光,实现人生价值,可别落后了呀!康倩倩: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就感觉到有一阵阵柔和的春风吹进我的胸怀,充满了温暖,充满了爱。
师:嗯,作者把春风的吹拂比作母亲的抚摸,充满了慈爱和温暖的抚摸。
马彬彬: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是城里乡下许许多多的小孩、大人迎接春天的到来,也赶趟儿似的都出来了,借着春天这样一个美好的开始,让自己得到更旺盛的精力,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我喜欢那种热闹、欢快、轻松的气氛。
师:嗯,老师也很喜欢这种气氛,作者在这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全景,这幅全景中的人们,不仅热闹、欢快、轻松,而且还是积极向上的,瞧,他们“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也要趁着人生的春光,赶快生活呀!朱华伦: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作者将春雨比喻成牛毛、花针、细丝,分别表现了春雨的密、亮、细,连绵的春雨既不像夏雨那样气势磅礴,也不像冬雨那样冷酷无情,它正好代表了我对春天的整体感受。
(点评:以上环节是以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摈弃了传统的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彼此割裂的片面解读,而是在春天整体的意境中去寻找、发现、感受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强调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在成长着,学生的感知在提升着,整个环节的流程是动态的,有层次的,所以从这个环节过渡到以下对于文章的表达技巧的评价环节就是水到渠成的,)师:听了朱华伦同学的发言,我发现同学们已经不满足于对课文的形象体验,而已经开始渴望进行深入的探究了,好,老师给你们机会,请你们评一评作者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