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第6课时
第2部分专题6强基专题8隐零点问题课件共17张PPT

则h′(x)=(2x+x2)ex+1x>0, h(x)在(0,+∞)上单调递增, h1e=e12e1e-1<ee22-1=0,h1=e>0, h(x)在1e,1存在零点x0, 即h(x0)=x20ex0+ln x0=0, x20ex0+ln x0=0⇔x0ex0=-lnx0x0=ln x10eln x10,
由f ′(x0)=0得ln x0=2(x0-1),故f(x0)=x0(1-x0). 由x0∈0,12得f(x0)<14. 因为x=x0是f(x)在(0,1)的最大值点,由e-1∈(0,1),f ′(e-1)≠0得 f(x0)>f(e-1)=e-2. 综上得e-2<f(x0)<2-2.
2.已知函数f(x)=x+xln x,若k∈Z,且不等式k(x-1)<f(x)在 x∈(1,+∞)上恒成立,求k的最大值.m的取值范围.
[解] (1)f ′(x)=aex+axex-1x,
因为函数f(x)=axex-ln x+b在x=1处的切线为y=(2e-1)x-e,
f1=ae+b=e-1
所以 f
′1=2ae-1=2e-1
,
解得a=1,b=-1.
(2)由f(x)≥mx得xex-ln x-1≥mx(x>0), 即m≤xex-lxn x-1, 令φ(x)=xex-lxn x-1,则φ′(x)=x2ex+x2 ln x, 令h(x)=x2ex+ln x,
[解] 因为 f(x)=x+xln x,所以不等式 k(x-1)<f(x)在区间 (1,+∞)上恒成立等价于 k<xlxn-x+1 x(x>1).
令 g(x)=xlxn-x+1 x(x>1),则 g′(x)=x-(xl-n x1-)2 2,
令 h(x)=x-ln x-2(x>1),则 h′(x)=1-1x=x-x 1>0⇒h(x)在(1, +∞)上单调递增,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三、建设成就
精神品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 勇往直前、 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四、本课小结
THANK YOU
人民公社 化运动
特点是“一大二公”。 大:规模大。
公:公有化程度高。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大 炼
钢
铁
亩 产 万 斤
大跃进时期报纸各地纷纷 以虚假的高指标、高纪录
相夸耀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年度
1958 1959
粮食产量 比上年减 少
4000亿斤
3400亿斤 600亿斤
失误 原因
①没有正确认识国情。 ②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③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①经济建设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经验 ②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教训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960 1961
2870亿斤 530亿斤 2950亿斤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生产状况
“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以及自然灾 害导致了1958到1960年 三年的经济困难。
三、建设成就
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 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 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人们流传 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 车。”他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标兵、红旗手等光 荣称号。
三、建设成就
焦裕禄,1962年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当 时的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 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为了摸清灾情,改变 兰考面貌,焦裕禄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 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 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 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6课时 提高审美鉴赏品位的__语言题

第6课时提高审美鉴赏品位的——语言题小说语言有两层含意:一是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小说作者的语言,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高考对于“小说语言”的考查有两方面的规定:一是理解层级,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鉴赏评价层级,即“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这两方面在高考小说命题中,呈现两大题型:一是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二是品味语言艺术。
题型一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典例] (201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
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
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
①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不错。
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
马骁驭心里打了一个闪,想起了母亲。
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马骁驭说,不知道。
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
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
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没有奶的“绒布妈妈”。
历史知识点必修二第六课

历史知识点必修二第六课:一步一步的思考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过去、认识现在,甚至推测未来。
而历史知识点作为必修二的重要内容,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以“一步一步的思考”为主线,为大家介绍历史知识点必修二第六课的内容。
第一步:了解背景在学习历史知识点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当时的背景。
第六课的内容是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支柱,他们的文化影响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
了解这些文化的交流与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文明的形成过程。
第二步:学习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了解背景之后,我们需要学习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例如,希腊与波斯战争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之一。
希腊城邦联合起来,击败了波斯帝国的侵略,维护了他们的独立和自由。
这场战争对于希腊文化的传播和罗马帝国的崛起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步: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交流与影响是本课的核心内容。
古希腊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哲学和政治体制而闻名于世,而罗马帝国则吸收并发展了希腊的文化。
例如,罗马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希腊的影响,罗马的政治制度也借鉴了希腊的民主思想。
第四步:分析影响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这些影响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例如,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对于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希腊的艺术和哲学也为现代艺术和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罗马帝国的法律制度成为现代法律体系的基础,罗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也对现代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第五步:思考历史的启示最后,我们要思考历史的启示。
通过学习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交流与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对于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告诉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吸取历史的教训,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结语通过一步一步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点必修二第六课的内容。
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第2篇经典专题突破核心素养提升专题6函数与导数第2讲基本初等函数函数与方程课件

【解析】 由2x-2y<3-x-3-y得:
2x-3-x<2y-3-y,
令f(t)=2t-3-t,
(A )
∵y=2x为R上的增函数,y=3-x为R上的减函数, ∴f(t)为R上的增函数,∴x<y, ∵y-x>0,∴y-x+1>1, ∴ln(y-x+1)>0,则A正确,B错误; ∵|x-y|与1的大小不确定,故C、D无法确定. 故选A.
因为a>3是a>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所以“a>3”是“函数f(x)=(a-1)x在R上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
件.故选A.
(2)已知函数 f(x)=ex+2(x<0)与 g(x)=ln(x+a)+2 的图象上存在关于
y 轴对称的点,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B )
A.-∞,1e
B.(-∞,e)
C.-1e,e
D.-e,
1 e
【解析】 由题意知,方程f(-x)-g(x)=0在(0,+∞)上有解, 即e-x+2-ln(x+a)-2=0在(0,+∞)上有解, 即函数y=e-x与y=ln(x+a)的图象在(0,+∞)上有交点. 函数y=ln(x+a)可以看作由y=ln x左右平移得到, 当a=0时,两函数有交点, 当a<0时,向右平移,两函数总有交点, 当a>0时,向左平移,由图可知,将函数y=ln x的图象向左平移到 过点(0,1)时,两函数的图象在(0,+∞)上不再有交点, 把(0,1)代入y=ln(x+a),得1=ln a,即a=e,∴a<e.
断正确的是
(C )
A.c<b<a
B.b<a<c
C.a<c<b
D.a<b<c
【解析】 a=log52<log5 5=12=log82 2<log83=b,即 a<c<b.故
选 C.
第6课 专题 欧姆定律图像专题(解析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学与练(苏科版)

第6课专题欧姆定律图像专题1.进一步熟练、巩固欧姆定律的应用2.了解欧姆定律中不同图像的含义3.掌握图像题的答题方法与注意点1.串并联电路特点1串联电路:电流关系:I=I1=I2电压关系:U=U1+U2电阻关系:R=R1+R2 2并联电路:电流关系:I=I1+I2电压关系:U=U1=U2电阻关系:1/R=1/R1+1/R22.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I=U/R3变形公式:U=IR R=U/I4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知识点一:定值电阻的I-U或U-I图像1.弄清图像的纵坐标和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2.观察图像形状,初中阶段常见的图像有三种:①直线形式;②曲线形式;③折线形式。
【探究重点】一般情况下,在I-U 图象中,找一点读出对应的电流和电压,根据欧姆定律R=U/I 求出元件A 、B 的电阻;根据串联分压及并联分流的原理求解即可。
【例题精讲】1.(2022·安徽省)图示为电阻R 1和R 2的I -U 图像,由图可知()。
A.R 1的阻值为5Ω;B.R 1的阻值小于R 2的阻值;C.将R 1、R 2串联接入电路,通电后R 1两端的电压大于R 2两端的电压;D.将R 1、R 2并联接入电路,通电后通过R 1的电流大于通过R 2的电流【答案】C。
【解析】AB.由图知电阻R 1和R 2的I -U 图像,都是过原点的斜线,说明电阻R 1和R 2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们的电流成正比,两电阻的阻值是固定不变的。
当电压为1V 时,通过电阻R 1和R 2的电流分别为0.10A、0.20A,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 1和R 2的阻值分别为111V10Ω0.10AU R I ===221V 5Ω0.20AU R I ===由计算可知,R 1的阻值大于R 2的阻值。
历史必修二第6课

温饱问题也就是“衣食”问题。
在“食”的问题上, 一方面,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扩种双季稻,提
高亩产量;另一方面,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 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 在解决“衣”的问题上, 一方面大力推广植棉,另一方面,棉纺织技术 提高,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2)手工业:
“……景德镇陶瓷 业中一般民窑的窑 身和每窑产量要比 官窑大3-4倍。明 后期景德镇3000座 窑中,官窑仅有几 十座。崔、周、陈 、吴4家民窑的产 品畅销中外,质量 远远超过官窑。这 时京郊门头沟煤窑 很多,官窑只一两 座,余皆民窑。”
当地已经形成了劳动力市 场,出现了“机主出资,机工 出力”的自由雇佣关系。
出资
雇佣 出力
经营
劳动
手工工场
利润
货币、生产 资料所有者被雇佣 Nhomakorabea工资
一无所有的 自由劳动者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与传统手工业的比较
资本主义生产关 官办手工工场 传统手工
系萌芽
作坊
生产 商品生产: 目的 增值利润
只供官府、贵 族消费
“海禁”是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闭关锁国就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
内容:限制来华的外国人的活动、独揽一切进出 口贸易的权利,限制对外贸易,实行“禁海”。
清朝统治者实行海禁闭关政策的后果如何?
积极: 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民族自卫作用;
消极: (1)丧失契机:
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开辟海外市场, 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14、15世纪,西欧也是稀疏地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只比西欧晚了两个世 纪。历史同样赋予我们发展自己的机会, 可遗憾的是几百年后,中国的资本主义仍 处在萌芽状态,已经衰落的封建王朝最终 败倒在欧洲资本主义脚下。
高一语文配套课件:专题二 第6课 劝学(节选)(苏教必修1)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今存《荀子》二十卷,是荀子及其门人所著。该 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 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 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 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了 墨家、儒家、道家等不同的类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者……也” 表示判断)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非……也”表示否定判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水为之而寒于.水 6.于取 告之 之于 于. .蓝 帝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指示代词兼语气词,于此 疑问代词,哪里 代词,它
介词,比 介词,从 介词,向 介词,到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吾尝终日而.思矣 7.而取 君蟹之 子六于 博跪蓝 学而.而 而二. .青 日螯于参蓝省乎己
聚室而.谋曰
连词,表修饰,不译 连词,表转折,可是,却
连词,表递进,并且
连词,表并列,和 连词,表承接,然后,就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每天 向上;向下
游水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目标导航 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2.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一、研究思路1.筛选菌株(1)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________或________其他微生物生长。
(2)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__________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________或________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
(3)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①在该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____________,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琼脂的作用是凝固剂。
②该培养基对微生物具有选择作用。
其选择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③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体内能合成________,将尿素分解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q细菌能忍受93℃左右的高温,是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一个热泉中发现的,这说明,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稀释涂布平板法(也叫活菌计数法)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____________,通过统计平板上的________,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操作第一,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将待测样品经一系列10倍稀释,然后选择________稀释度的菌液,分别取0.1 mL接种到已制备好的平板上,然后用无菌涂布器将菌液涂布整个平板表面,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计算菌落数。
为使结果接近真实值,可将同一稀释度涂布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平板上,培养并计算出__________。
第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若设置的重复组中结果相差太远,意味着操作有误,需重新实验。
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M代表____________。
(2)显微镜直接计数法①原理:此法利用特定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但不能区分细菌的死活。
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上面有一个特定的面积1 mm2和高0.1 mm的计数室,在1 mm2的面积里又被划分成25个(或16个)中格,每个中格进一步划分成16个(或25个)小格,计数室由________个小格组成。
②操作:将稀释的样品滴在计数板上,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4~5个中格中的细菌数,并求出每个小格所含细菌的平均数,再按公式求出每毫升样品中所含的细菌数。
③计数公式:每毫升原液所含细菌数=每小格平均细菌数×400×10 000×稀释倍数。
(3)设置重复和对照①设置重复:培养过程中应设置重复组,同一稀释度下应涂布________个平板,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②设置对照:实验中应设置对照,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如__________对照组,观察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设置________培养基,观察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________作用。
二、实验设计实验步骤1.土壤取样: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用无菌小铁铲铲去表层土3 cm左右,迅速取土壤并装入____________密封或事先准备好的________中。
2.制备培养基:①制备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作为________,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____________。
②放宽稀释范围,如稀释倍数为103~107范围内的要分别涂布,而每个稀释度下需要______个选择培养基、________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因此需要15个选择培养基和5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③两种培养基应各有一个作为________对照,此外还需准备8个灭菌的试管和1个灭菌的移液管。
3.样品的稀释与涂布平板:参考下面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将10 g土样加入盛有90 mL 无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中(锥形瓶体积为250 mL),充分摇匀,吸取上清液1 mL,转移至盛有________ mL生理盐水的无菌大试管依次等比稀释至107稀释度,并按照由107~103稀释度的顺序分别吸取______mL进行平板涂布操作。
按照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涂布平板,不必更换移液管。
说明:图中的1、2、3平板是____________,4为____________________作对照,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筛选作用,还有两个空白对照,即不涂布稀释后菌液的选择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验证培养基中是否____________。
4.将涂布好的培养皿放在30℃温度下培养,及时观察和记录。
5.挑选选择培养基上不同形态的菌落接入含____________培养基的斜面中,观察能否产生颜色反应。
6.细菌的计数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在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
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____________,并根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中细菌的数目。
同时仔细观察所分离到的菌落,并记录菌落特征。
7.统计表格23⋮____________表现出________的菌落特征。
三、操作提示1.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________。
2.应在________旁称取土壤。
在火焰附近将称好的土样倒入________中,塞好棉塞。
3.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________旁操作。
4.实验时要对________做好标记。
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为了提高效率,在操作时更加有条不紊,应当________________。
内容结论分析有无杂菌污染的判断对照的培养皿中________菌落生长→未被杂菌污染培养物中菌落数________→被杂菌污染菌落形态多样,菌落数偏高→培养物中混入____________选择培养基的筛选作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________选择培养基的数目→选择培养基具筛选作用,已筛选出一些菌落样品的稀释操作得到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________的平板→操作成功,能进行菌落的计数重复组的结果若选取同一种土样,统计结果应________;如果结果相差太远,说明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需要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________将尿素分解成了________。
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________升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____________来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________,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地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知识点一研究思路1.下表为本课题使用的培养基,分析培养基配方,回答下面的问题。
KH2PO4 1.4 gNa2HPO4 2.1 gMgSO4·7H2O 0.2 g葡萄糖10.0 g尿素 1.0 g琼脂15.0 g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1)在该培养基源和氮源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理由是培养基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该类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该培养基只能用于能够合成________的微生物的培养。
用此培养基培养土壤浸出液能够从土壤中筛选出________的细菌。
(4)在微生物学中,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2.广东省是我国甘蔗生产区之一。
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C4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南方地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
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甘蔗→榨汁(蔗糖)→酵母发酵→蒸馏→成品(燃料酒精)。
(1)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
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线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筛选出突变菌。
(2)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实验设计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A.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B.涂布了2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C.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D.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4.在本实验操作中对使用的平板和试管要进行标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对培养皿仅需注明培养基的种类即可B.一般在使用之后进行标记C.由于试管用的较多,只需对试管进行标记即可D.标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实验中平板、试管等的混淆一、选择题1.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