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

其中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F1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解析:选B。

A选项是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实验现象;B选项为假说内容;C选项中雌雄配子的数目不相等;D选项是对假说的验证。

2.虎皮鹦鹉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野生种都是稳定遗传的。

若将野生的绿色和白色鹦鹉杂交,F1全部都是绿色的;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所得F2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不同表现型,比例为9∶3∶3∶1。

若将亲本换成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则F2不同于亲本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A.2/7 B.1/4C.1/5 D.2/5解析:选C。

根据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可知虎皮鹦鹉的羽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假设为A和a、B和b。

根据F2中绿∶蓝∶黄∶白=9∶3∶3∶1,可知F2中绿、蓝、黄、白的基因型分别为A_B_、A_bb、aaB_、aabb(或分别为A_B_、aaB_、A_bb、aabb);根据题中信息“野生种都是稳定遗传的”,可知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分别为aaBB、AAbb),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杂交获得的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中绿∶蓝∶黄∶白=9∶3∶3∶1,其中绿和白是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2/10,即1/5。

3.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A、B可以使黑色素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基因a和b与色素的形成无关。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六 第一课 应用创新演练 知能综合提升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六  第一课  应用创新演练  知能综合提升

[知能综合提升](时间:20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9世纪初,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与埃及民族的矛盾②奴隶和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③农民和马木鲁克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④城市平民与封建地主阶级矛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关键是对教材知识必须熟透。

19世纪,埃及处于封建社会,故②不符合要求。

而④也与当时史实不符。

答案:C2.奥斯曼帝国统治埃及时期,埃及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A.帕夏B.素丹C.马木鲁克D.将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其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帕夏。

答案:A3.包税人“在夜晚催促农民第二天早早起来干活。

谁稍晚一点……乡丁们会来揪着他的胡须又打又骂”。

对这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埃及实行包税制B.有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C.农民社会地位低下D.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引起农民反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包税制下农民处境悲惨,不利于农业发展。

答案:B4.18世纪末,英法等西方殖民者加紧侵略埃及的主要原因有()①埃及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②埃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③埃及社会动荡,国力衰弱④马木鲁克同侵略者相互勾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18世纪末,在埃及遭受英法侵略前,马木鲁克是埃及的实际统治者,他们并没有同外国侵略者勾结,故④不正确,排除含④的B、C、D三项。

答案:A5.观察右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马木鲁克曾统治埃及长达几个世纪B.马木鲁克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互相攻伐C.马木鲁克统治开启了埃及的近代化D.马木鲁克对埃及的统治被奥斯曼帝国所推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马木鲁克崇尚武力,是一股非常落后和野蛮的势力,其统治导致了埃及的落后和衰落。

答案:C6.1811年3月1日,穆罕默德·阿里以庆祝其子出征为名,邀请某集团的头目出席庆祝仪式和宴会,埋伏的武士一举将其歼灭,这一集团是()A.马木鲁克B.宗教长老C.帕夏集团D.包税人解析:通过这一事件,沉重打击了马木鲁克势力。

人教A数学必修1:第一章1.2.2第2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教A数学必修1:第一章1.2.2第2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已知集合A ={a ,b },集合B ={0,1},则下列对应不是A 到B 的映射的是( )解析:选C.A 、B 、D 均满足映射的定义,C 不满足A 中任一元素在B 中都有唯一元素与之对应,且A 中元素b 在B 中无元素与之对应.2.设函数f (x )=⎩⎪⎨⎪⎧1-x 2,x ≤1,x 2+x -2,x >1,则f [1f (2)]的值为( ) A.1516 B .-2716C.89D .18解析:选A.∵f (2)=22+2-2=4,∴f [1f (2)]=f (14)=1-(14)2=1516. 3.已知函数f (x )=⎩⎪⎨⎪⎧x 2,x ≤00,x >0,则f (2)+f (-2)=________. 答案:44.已知M ={正整数},N ={正奇数},映射f :a →b =2a -1,(a ∈M ,b ∈N ),则在映射f 下M 中的元素11对应N 中的元素是________.答案:21[A 级 基础达标]1.下列给出的式子是分段函数的是( )①f (x )=⎩⎪⎨⎪⎧x 2+1,1≤x ≤5,2x ,x ≤1. ②f (x )=⎩⎪⎨⎪⎧x +1,x ∈R ,x 2,x ≥2. ③f (x )=⎩⎪⎨⎪⎧ 2x +3,1≤x ≤5,x 2,x ≤1.④f (x )=⎩⎪⎨⎪⎧x 2+3,x <0,x -1,x ≥5. 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① √ 符合函数定义,且在定义域的不同区间,有不同的对应关系. ②× 当x =2时,f (2)=3或4,故不是函数. ③× 当x =1时,f (1)=5或1,故不是函数. ④ √ 符合函数定义,且在定义域的不同区间,有不同的对应关系.2.已知f (x )=⎩⎪⎨⎪⎧x +2(x ≤-1),x 2(-1<x <2),2x (x ≥2),若f (x )=3,则x 的值是( )A .1B .1或32C .1,32或± 3 D. 3 解析:选D.该分段函数的三段各自的值域为(-∞,1],[0,4),[4,+∞),而3∈[0,4),∴f (x )=x 2=3,x =±3,而-1<x <2,∴x = 3.3.函数y =x +|x |x的图象为( )解析:选C.y =x +|x |x =⎩⎪⎨⎪⎧ x +1 (x >0)x -1 (x <0),再作函数图象. 4.如图,函数f (x )的图象是折线段ABC ,其中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4),(2,0),(4,2),则f (f (f (2)))=________.解析:f (2)=0,f (f (2))=f (0)=4,f (f (f (2)))=f (4)=2.答案:25.已知f (x )=⎩⎪⎨⎪⎧2x ,x <0x 2,x ≥0,若f (x )=16,则x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当x <0时,2x =16,无解;当x ≥0时,x 2=16,解得x =4.答案:46.已知函数f (x )=⎩⎪⎨⎪⎧ x +2,x ≤-1,2x ,-1<x <2,x 22,x ≥2.(1)求f (-74);(2)求f (14); (3)求f (4);(4)若f (a )=3,求a 的值.解:(1)f (-74=-74+2=14; (2)f (14)=2×14=12; (3)f (4)=422=8; (4)因为当x ≤-1时,x +2≤1,当x ≥2时,x 22≥2, 当-1<x <2时,-2<2x <4.所以⎩⎪⎨⎪⎧ -1<a <22a =3⇒a =32⎩⎪⎨⎪⎧ a ≥2a 22=3⇒a 2=6⇒a = 6. 综上,若f (a )=3,则a 的值为32或 6. [B 级 能力提升]7.若函数f (x )=⎩⎪⎨⎪⎧ 2x +2 (-1<x <0)-12x (0≤x <2),3 (x ≥2)则f (x )的值域是( )A .(-1,2)B .(-1,3]C .(-1,2]D .(-1,2)∪{3} 解析:选D.对f (x )来说,当-1<x <0时,f (x )=2x +2∈(0,2);当0≤x <2时,f (x )=-12x ∈(-1,0];当x ≥2时,f (x )=3.故函数y =f (x )的值域为(-1,2)∪{3}.故选D.8.映射f :A →B ,A ={-3,-2,-1,1,2,3,4},对于任意a ∈A ,在集合B 中和它对应的元素是|a |,则集合B 中的元素个数至少是( )A .4B .5C .6D .7解析:选A.对于A 中的元素±1,B 中有1与之对应;A 中的元素±2,B 中有一个元素2与之对应;A 中的元素±3,B 中有一个元素3与之对应;A 中的元素4,B 中有一个元素4与之对应,所以B 中的元素个数至少是4.9.设f :A →B 是从集合A 到B 的映射,其中A =B ={(x ,y )|x ,y ∈R},f :(x ,y )→(x +y ,x -y ),那么A 中元素(1,3)所对应的B 中的元素为________,B 中元素(1,3)在A 中有________与之对应.解析:(1,3)→(1+3,1-3),即(4,-2).设A 中与(1,3)对应的元素为(x ,y ),则⎩⎪⎨⎪⎧ x +y =1x -y =3,解得⎩⎪⎨⎪⎧x =2,y =-1. 答案:(4,-2) (2,-1)10.根据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写出它的解析式.解:当0≤x ≤1时,f (x )=2x ;当1<x <2时,f (x )=2;当x ≥2时,f (x )=3.所以解析式为f (x )=⎩⎪⎨⎪⎧ 2x ,0≤x ≤1,2,1<x <2,3,x ≥2.11.某市乘出租车计费规定:2公里以内5元,超过2公里不超过8公里的部分按每公里1.6元计费,超过8公里以后按每公里2.4元计费.若甲、乙两地相距10公里,则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要支付乘车费为多少元?解:设乘出租车走x 公里,车费为y 元,由题意得y =⎩⎪⎨⎪⎧5,0<x ≤25+1.6×(x -2),2<x ≤8,14.6+2.4×(x -8),x >8即y =⎩⎪⎨⎪⎧ 5,0<x ≤21.8+1.6x ,2<x ≤8,2.4x -4.6,x >8因为甲、乙两地相距10公里,即x =10>8,所以车费y =2.4×10-4.6=19.4(元). 所以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要支付乘车费为19.4元.。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六 第二课 知能综合提升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六  第二课   知能综合提升

[知能综合提升](时间:20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对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原因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力学提出了迫切要求B.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已有相当厚实的基础C.牛顿个人作出的巨大努力D.同时代的众多著名科学家协同一致、通力合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在力学和天文学方面,在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牛顿才建立起力学体系,但不能说是同时代的众多著名科学家协同一致、通力合作。

答案:D2.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块墓碑上写着: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蔽在黑暗中,上帝说,让他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

其中的“他”是指()A.巴罗B.笛卡儿C.牛顿D.伽利略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熟练记忆牛顿在近代科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发现了自然界的规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概括和总结。

答案:C3.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发表后第100年牛顿出生,那一年伽利略刚刚去世。

这似乎预示着牛顿所从事的研究将开始孕育一个“全新的文明”。

所谓“全新的文明”可以指() 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后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工业革命标志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故B项正确。

A、C、D三项在时间上不吻合。

答案:B4.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欢迎。

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卓别林所要表达的是()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C.经典物理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接近D.科学家与艺术家一样受人尊敬解析:相对论的理论很多人不理解,人们的日常经验与其不一致,往往让人不能接受。

答案:B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狭义相对论的创立,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B.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C.1921年,爱因斯坦因广义相对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D.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解析: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人教版B数学选修1-2:3.1.2第二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教版B数学选修1-2:3.1.2第二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当0<m <1时,z =(m +1)+(m -1)i 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解析:选D.z =(m +1)+(m -1)i 对应的点为(m +1,m -1),∵0<m <1,∴1<m +1<2,-1<m -1<0,∴点(m +1,m -1)位于第四象限.2.若z 1=(x -2)+y i 与z 2=3x +i(x ,y ∈R)互为共轭复数,则z 1对应的点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解析:选C.∵z 1与z 2互为共轭复数,∴⎩⎪⎨⎪⎧x -2=3x ,y =-1,∴z 1=-3-i.3.若复数cos θ+isin θ和sin θ+icos θ相等,则θ=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sin θ=cos θ,即tan θ=1,∴θ=k π+π4k ∈Z.答案:k π+π4k ∈Z)4.复数z =3a -6i 的模为40,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__.解析:由|z |=(3a )2+(-6)2=40得a =±23.答案:±23[A 级 基础达标]1.在复平面内,复数z =sin2+icos2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角限D .第四象限解析:选D.∵π2<2<π,∴sin2>0,cos2<0.∴复数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sin2,cos2)位于第四象限.2.已知复数z 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它的模是3,实部是-5,则z 是( )A .-5+2iB .-5-2iC.5+2iD.5-2i解析:选A.设z =x +y i(x ,y ∈R),则x =-5,由|z |=3得(-5)2+y 2=9,即y =±2,又因为复数z 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所以y =2.3.若a ,b ∈R ,复数(a 2-3a +2)+(b -1)i =0,则实数对(a ,b )表示的点的坐标为() A .(1,-1) B .(2,1)C .(1,1)或(2,1)D .(-1,-1)解析:选C.由题意知⎩⎪⎨⎪⎧a 2-3a +2=0b -1=0, 解得⎩⎪⎨⎪⎧a =1b =1或⎩⎪⎨⎪⎧a =2b =1,故(a ,b )表示点(1,1)或(2,1). 4.在复平面内,表示复数z =(m -3)+2m i 的点在直线y =x 上,则实数m 的值为__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得(m -3,2m )在直线y =x 上,则有2m =m -3,解得m =9.答案:95.已知复数a +i ,2-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若直线AB 的斜率为-1,则a =__________.解析:易知A (a ,1),B (2,-1),故k AB =-1-12-a=-1⇒a =0. 答案:06.实数m 取什么值时,复数z =m (m -1)+(m -1)i(1)表示复数z 的点位于第一象限;(2)表示复数z 的点位于直线y =2x 上?解:(1)由表示复数z 的点位于第一象限,可得⎩⎪⎨⎪⎧m (m -1)>0,m -1>0,解得m >1,即当m >1时,表示复数z 的点位于第一象限,故m 的取值范围是(1,+∞);(2)由表示复数z 的点位于直线y =2x 上,可得m -1=2m (m -1),解得m =1或m =12即当m =1或m =12时,表示复数z 的点位于直线y =2x 上. [B 级 能力提升]7.在复平面内,O 为原点,向量OA →对应的复数为-1-2i ,点A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B ,则向量OB →对应的复数为( )A .-2-iB .2+iC .1+2iD .-1+2i解析:选B.点A (-1,-2)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B (2,1),则向量OB →对应的复数为2+i.8.复数1+cos α+isin α(π<α<2π)的模为( )A .2cos α2B .-2cos α2C .2sin α2D .-2sin α2解析:选B.(1+cos α)2+sin 2α=2+2cos α=2|cos α2|. ∵α∈(π,2π),∴α2∈(π2,π), ∴上式=-2cos α2. 9.以非零实数a 、纯虚数b i(b ∈R)和复数a +b i 对应的点为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必是__________.解析:在复平面作出各点如图.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答案:直角三角形10.已知复数z =(m 2-3m )+(m 2-m -6)i ,求当实数m 为何值时,复数z 是:①实数;②z =4+6i ;③对应的点在第三象限.解:∵z =(m 2-3m )+(m 2-m -6)i ,①令m 2-m -6=0⇒m =3或m =-2,即m =3或m =-2时,z 为实数.②⎩⎪⎨⎪⎧m 2-3m =4m 2-m -6=6⇒m =4; ③若z 所对应点在第三象限,则⎩⎪⎨⎪⎧m 2-3m <0m 2-m -6<0⇒ 0<m <3.11.(创新题)已知复数z =(2x +a )+(2-x +a )i(x ,a ∈R),当x 在(-∞,+∞)内变化时,求|z |的最小值g (a ).解:|z |2=(2x +a )2+(2-x +a )2=22x +2-2x +2a (2x +2-x )+2a 2.令t =2x +2-x ,则t ≥2且22x +2-2x =t 2-2.从而|z |2=t 2+2at +2a 2-2=(t +a )2+a 2-2,当-a ≥2,即a ≤-2时,g (a )=a 2-2;当-a <2,即a >-2时,g (a )=(a +2)2+a 2-2=2|a +1|.。

2022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2课时课后习题(新版)

2022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2课时课后习题(新版)

17.1 勾股定理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一架5 m长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墙脚3 m.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 m,则梯足将滑动()A.0 mB.1 mC.2 mD.3 m2.一个台阶示意图如图所示,每一层台阶的高都是20 cm,长都是50 cm,宽都是40 cm,一只蚂蚁沿台阶从点A出发到点B,其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度是()A.100 cmB.120 cmC.130 cmD.150 cm3.一个圆柱形饮料罐如图所示,底面半径是5,高是12,上底面中心有一个小圆孔,则一根到达底部的直吸管在罐内部分a的长度(罐壁的厚度和小圆孔的大小忽略不计)范围是()A.12≤a≤13B.12≤a≤15C.5≤a≤12D.5≤a≤134.如图,A是高为10 cm的圆柱底面圆周上一点,一只蜗牛从点A出发,沿30°角绕圆柱侧面爬行,当它爬到顶上时,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距离是()A.10 cmB.20 cmC.30 cmD.40 cm★5.输油管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延伸外围的支路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6和8.按照输油中心O到三条支路的距离相等来连接管道,则O到三条支路的管道总长(计算时视管道为线,中心O为点)是()A.2B.3C.6D.96.小丽从家出发先向正东方向直线前进了40 m,接着又向正北方向直线前进了9 m.此时小丽若以20m/min的速度回家,最少需要 min.?7.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 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 m,则旗杆的高度为(滑轮部分忽略不计)为 m.?8.如图,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柜放在墙角处(与墙面和地面均没有缝隙),有一只蚂蚁从柜角A处沿着木柜表面爬到柜角C1处.(1)请你画出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2)当AB=4,BC=4,CC1=5时,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9.有一辆装满货物的货车,高为2.5 m,宽为1.6 m,要开进如图所示的上边是半圆,下边是长方形的桥洞,已知半圆的直径为2 m,长方形有一条边长是2.3 m.(1)这辆货车能否通过此桥洞?试说明你的理由.(2)为了适应需求,想把桥洞改为双行道,并且要使宽为1.2 m,高为2.8 m的货车能安全通过,那么此桥洞的宽至少应增加到多少米?二、创新应用10.为筹备元旦晚会,同学们准备在教室的灯管上缠绕5圈彩带,如图.若灯管长是100 cm,灯管截面周长是15 cm,彩带至少应剪多长?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B2.C把题中图形伸展开,根据勾股定理,可得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度是√1202+502=130(cm).3.A4.B将圆柱侧面沿点A所在的高展开,在Rt△ABC中,∠BAC=30°,BC=10cm,则AB=20cm.5.C如图,设点O到Rt△ABC三边的距离为h,由勾股定理,得BC2=62+82=100,AB·AC=24.∴BC=10,S△ABC=12又S△ABC=1(AB+AC+BC)·h=24,2∴h=2,故O到三条支路的管道总长为2×3=6.6.2.057.178.解(1)如图,把木柜的三个面展开,得两个矩形ABC1'D1和ACC1A1.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有AC1'或AC1.(2)蚂蚁沿着木柜表面经线段A1B1到C1',爬过的路径的长是l1=√42+(4+5)2=√97.蚂蚁沿着木柜表面经线段BB1到C1,爬过的路径的长是l2=√(4+4)2+52=√89.l1>l2,最短路径的长是l2=√89.9.解(1)能通过.理由如下:如图①所示,点E距桥洞中心线0.8m,过E作EF⊥OE,与桥洞交于点F,连接OF,由勾股定理,得EF2=12-0.82=0.62,所以EF=0.6m.由于2.5<2.3+0.6,故货车能通过.(2)如图②所示,点B距桥洞中心线1.2m,过B作BA⊥OB,与桥洞交于点A,连接OA,由题意知AB=2.8-2.3=0.5(m),由勾股定理可知OA2=1.22+0.52=1.32,故OA=1.3m,故此桥洞的宽至少应增加到1.3×2=2.6m.图①图②二、创新应用10.解如图,灯管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整个彩带被平分成5段,可先求AC的长.=20,在Rt△ABC中,AB=15,BC=100×15∴AC2=152+202=625.∴AC=25.故彩带至少应剪25×5=125(cm).。

七年级数学上册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知能演练提升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知能演练提升新版北师大版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二课时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将6+(-4)+(+5)+(-3)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为().A.6-4+5+3B.6+4-5-3C.6-4-5-3D.6-4+5-32.下列各式统一成加法正确的是().A.-5-(-7)+9=-5+(-7)+9B.-5-(-7)-(-9)=-5+7+9C.-5+(-7)-(-9)=-5+(-7)+(-9)D.-5-7-(-9)=-5+(-7)+(-9)3.若一个数是11,另一个数比11的相反数大2,则这两个数的和为().A.24B.-24C.2D.-24.(2017·安徽六安裕安区校级模拟)为计算简便,把(-2.4)-(-4.7)-(+0.5)+(+3.4)+(-3.5)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按要求交换加数的位置正确的是().A.-2.4+3.4-4.7-0.5-3.5B.-2.4+3.4+4.7+0.5-3.5C.-2.4+3.4+4.7-0.5-3.5D.-2.4+3.4+4.7-0.5+3.55.计算:(1);(2)3.587-(-5)+(-5.5)+(+7)-3.25-(+1.587).6.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并填空:计算:53.27-(-18)+(-21)+46.73-15+21.解:原式=53.27+18-21+46.73-15+21(第一步)=(53.27+46.73)+(-21+21)+(18-15)(第二步)=100+0+3(第三步)=103.计算过程中,第一步把原式化成的形式;第二步是根据得到的,目的是使计算简化.你能根据以上的解题技巧计算下题吗?-21.7.小明和他的同学做游戏,把一副扑克牌只保留红桃、黑桃两种,抽到红桃牌加上上面的数,抽到黑桃牌减去上面的数.小明抽了5张牌,分别是黑10,红Q(12),红7,黑2,红8,小明最后的得数是多少?8.某公司财务处在一天中办理了5项现金业务:报销单据3.7万元,收到A公司贷款11.6万元,支出广告费7.8万元,收到B公司贷款2.4万元,购买办公用品1.3万元.问这一天该公司财务的总计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万元?二、创新应用9.计算:14+(-3)-(-6)-(-27).解:14+(-3)-(-6)-(-27)=14+(-3)+(+6)+(+27)(第一步)=14-3+6+27(第二步)=(14+6)-(3+27)(第三步)=20-30(第四步)=-(30-20)(第五步)=-10.(第六步)上面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第几步?并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D2.B3.C4.C5.解 (1)原式==12-8=4.(2)原式=3.587+5-5.5+7-3.25-1.587=(3.587-1.587)+(5+7)+(-5.5-3.25)=2+12-8.75=14-8.75=5.25.6.解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原式=-21+3=-21-+3+=(-21+3)+=-18.7.解依题意,得-10+12+7-2+8=15.答:小明最后的得数是15.8.解设收入为正,则支出为负,根据题意,得-3.7+11.6-7.8+2.4-1.3=(11.6+2.4)+(-3.7-7.8-1.3)=14-12.8=1.2(万元),因此这一天该公司财务的总计是增加了,增加了1.2万元.二、创新应用9.解不正确,错在第三步.正确的计算过程如下:14+(-3)-(-6)-(-27)=14+(-3)+(+6)+(+27)=14-3+6+27=(14+6+27)-3=47-3=44.。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二 第二课 应用创新演练 知能综合提升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二  第二课  应用创新演练  知能综合提升

[知能综合提升](时间:20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

发生这一变化是由于()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解析: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落后;公元前343年的变化,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

答案:C2.史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①保证了战争的兵源②废除了旧贵族特权③打破了贵族世袭制④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A、B、C、D均为三项内容,这说明①②③④有一项表述不正确。

军功爵制的作用并不是保证战争兵源,排除含①的A、C、D三项。

答案:B3.公元前341~前340年,被秦国打败并被迫割地求和的国家是()A.魏国B.赵国C.韩国D.燕国解析:魏国是秦国向东发展的第一个障碍,秦国综合国力增强后,对外扩张的矛头首先直指魏国。

答案:A4.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D.“为田开阡陌封疆”解析: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透材料,然后结合商鞅变法中的措施“奖励耕战,轻罪重刑”的影响来选择。

答案:B5.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

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解析:二人变法最终导致丧命,这说明了反对势力不甘退出历史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从图中分析,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花鲢B.从图中分析,白鲢与水蚤的关系是竞争C.大量捕捞花鲢后,短期内白鲢种群总数量将增多D.大量捕捞白鲢后,短期内水蚤种群总数量将下降解析:选B。

题图中有2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花鲢、乌鱼;白鲢与水蚤有共同的食物来源,故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大量捕捞花鲢后,乌鱼的食物减少,则会大量捕食白鲢,白鲢数量会下降;大量捕捞白鲢后,水蚤种群总数量将增多。

2.如图,甲、乙、丙分别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三大生物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B.丙通过②获得的能量要多于通过③获得的能量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乙、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解析:选C。

甲、乙、丙分别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甲、乙不是第一营级和第二营养级的关系,因此二者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并不能用10%~20%表示;②是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③是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二者的大小无法确定;箭头可以表示甲生产者的物质被乙消费者利用,同时能量传递到消费者中,甲、乙含有的物质被分解者丙分解的同时,能量被丙利用;丙不属于食物链成分,乙、丙之间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3.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两个营养级能量流动及相关生理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量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递减的原因之一是BB.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C×100%C.图示过程若需要完成碳元素的循环还需分解者D.图中方框处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解析:选B。

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有呼吸作用散失、未被利用或被分解者利用部分能量,B为呼吸作用散失能量;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A,因此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100%;碳循环在图示过程中包括光合作用固定CO2、呼吸作用释放CO2、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为CO2,因此完成碳元素的循环还需要分解者;由题图可知,图中方框处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4.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B能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B.由B→C→D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C.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D.B、C、D被E捕食且三者分别处于第一、二、三营养级解析:选D。

从图中B和A之间有双向箭头和其他箭头指向来分析,二者应分别为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依次分析得,C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B→C为初级消费者捕食生产者,C→D为次级消费者捕食初级消费者,二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同;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E是分解者,不会捕食B、C、D。

5.(原创题)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Ⅰ通过①过程固定的C.①⑥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图示的碳循环路径缺少Ⅱ、Ⅲ直接到Ⅰ的途径解析:选D。

图中Ⅳ为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含有分解者Ⅳ;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如光合作用)固定的;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Ⅱ、Ⅲ直接到Ⅰ的途径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细胞呼吸。

6.(2014·重庆一中月考)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能量(kJ) 410 210 130 70A.B.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C.昆虫的后一个营养级能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4 kJ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 000 kJ解析:选C。

摄食量包括粪便量和同化量,同化量用于呼吸作用和生长发育、繁殖,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该营养级同化量比上上一营养级同化量,A正确;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占70/(410-210)约有35%,B正确;昆虫的后一个营养级能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410-210)×20%=40 kJ,C错误;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410-210)÷20%=1 000 kJ,D正确。

7.(2014·江西南昌调研)甲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种植食性昆虫单位面积内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乙图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该种群的情况。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该昆虫属于次级消费者B.甲图曲线表明昆虫与该病毒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乙图中通过①储存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D.据该研究成果,在家蚕养殖上应注意合理控制家蚕种群的养殖密度解析:选D。

该昆虫为植食性昆虫,为初级消费者;病毒与昆虫之间为寄生关系;通过①储存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由题图可知,种群密度较大时,病毒感染率也较高,故家蚕养殖上应注意合理控制家蚕种群的养殖密度。

8.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多选)()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2014江苏,10A) B.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大幅度上升(2011海南,22改编) C.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2011江苏,20A)D.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2014江苏,17B)解析:选AD。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是由于N、P等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过多,引起植物大量繁殖,未涉及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流动。

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后,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9.2014年7月15日下午,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4年上半年全市及各区县环境空气质量情况。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1至6月,全省11个设区市达标天数平均为62天,占34.3%,重度以上污染平均天数40天,占22.0%。

与2013年同期相比,全省达标天数平均增加了6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平均减少了7天。

11个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为10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同期的118微克/立方米,降低了12.7%。

首要污染物以PM2.5和PM10为主。

从生物学角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情况说明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急迫性B.上述情况是经济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经济实力提高之后再进行补偿性治理即可C.全民开展节能减排,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努力开发新能源是改变环境污染的措施之一D.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产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解析:选B。

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思路是错误的,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先污染再治理。

10.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D.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解析:选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

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低。

11.(2014·辽宁五校协作体模拟)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曲线Ⅰ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B.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当曲线Ⅲ趋近于零时,应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该动物种群D.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解析:选C。

据图分析,当种群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Ⅰ、Ⅱ、Ⅲ3种情况,Ⅰ是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的环境破坏度较轻;Ⅱ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是逐渐灭绝,说明栖息环境被完全破坏,该生物无法生存,A正确;图中阴影是被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即发生了自然选择作用,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Ⅲ是逐渐灭绝,说明栖息环境被完全破坏,该生物无法生存,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所以只能进行易地保护,C错误;在能量传递效率不变的情况下,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捕食量减少,那么流向该物种的能量就会减少,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则增加,D正确。

12.如图表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展示了较新的污水(常富含N、P)生态处理技术。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下行池要比上行池含有更多的N和PB.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形成的网络结构,可以为矿质离子的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C.该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污染物排放并维持自身的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该生态系统只具有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缺乏消费者和分解者解析:选D。

从题干信息可知,流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污水中含有丰富的N和P,经过下行池时,部分N和P被湿地植物吸收利用,所以上行池中的N和P的含量低于下行池的。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离子和代谢都需要O2,植物根系形成的网络结构,可以为植物根系提供O2。

该生态系统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污染物排放,说明其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虽然图中只画出了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但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13.如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

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蜐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

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海藻和海葵之间是________关系。

(2)若海葵增重a kg,按最大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浮游植物________kg。

(3)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藤壶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蜐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________不能生长,石鳖和石蜐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4)由于海滩旅游开发,使岩石海岸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则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同时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