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写喜剧的物理系主任丁西林
谈“独幕剧圣手”丁西林的剧作特色

158艺术家The artists“独幕剧”是话剧的专用名词,也有人称之为短剧,整个情节在一幕之内完成,篇幅较短,情节简单,结构紧凑,要求戏剧冲突迅速展开,达到高潮,最后戛然而止。
“独幕”即一幕,“幕”即幕布,戏剧舞台上,将幕布的升降起落、开启闭合作为戏剧单元的分段结构,来进行戏剧段落的划分,也用于戏剧时空的移换和开拓,总体根据舞台置景的需要而定。
据说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的喜剧作品就曾使用了幕布。
戏剧舞台上,一开始是幕布升降起落,后发展为开合关闭。
戏剧通常分幕,“幕”是戏的整体部分,“幕”里可以有“场”,独幕剧即一幕剧,不再分幕,可分“场”,“场”是小段落的划分,现代戏剧多用灯光进行控制和划分,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戏剧作品在开幕前仍然启用钟声、幕布,保持着戏剧庄严的仪式感。
丁西林曾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所长,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被称为“独幕剧圣手”“中国现代第一位喜剧大师”,其喜剧作品,尤其是独幕剧的创作,拥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成为中国较具影响力的喜剧作家之一[1]。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钱理群先生曾说:“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家大多是写多幕剧的,而他却执着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
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
”丁西林先生早年在英国留学,攻读物理学、数学,同时痴迷于戏剧创作,他的剧作受到英国戏剧和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善用机智的对白和激烈的冲突表现严肃的社会问题。
在丁西林先生的独幕剧中,我们就《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来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2]。
一、鲜明的时代精神1919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青年学子们纷纷从传统文化思想中解脱出来,反对封建束缚,提倡思想自由,这对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简论丁西林喜剧的艺术价值

作者简介 : 王洪生(9 5 )男 , 17 一 , 河南汝南人 , 硕士 , 江门职业 技术学 院讲师 , 主要从事 中国现代文学 的研究 。
简 论 丁西 林 喜 剧 的艺 术 价 值
婚 为借 口坚 持不 租 房给 男房 客 就变 得毫 无道 理 。 最 后 房 东 太 太 的封 建 思 想 和 专 制 作 风 遭 到 了 挫 败 , 男 、 房客 的 民主思 想 和反 抗精 神取 得 了胜 利 。 女 理【 生意识 是 丁西 林 喜剧 精神 的另一 内涵 。 西 丁
林喜 剧 的主要 美学 风格仍 然是 强调 和谐 , 与 中国 这
古代 强调 “ 天人合 一 ”以及 “ 相互 理解 、 相互 关 爱”
林对于幽默喜剧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 由于 回 他特 别擅 长独 幕剧 的创 作 , 司马长 风 称他 为 “ 幕 独 剧的圣手。m 从创作成就来看 , 丁西林堪称中国 现代 幽默喜剧 最杰 出的代表 。 中国现代 幽 默 喜剧 是 饱 吮英 法世 态 喜 剧 的营
林认 为 : 闹剧是 一 种 感 性 的感 受 ,喜剧 是 一 种理 “ 性 的感受 , 感性 的感 受 可 以不 假 思 索 , 性 的感 受 理
起观众会意的笑。 幽默常用 比喻、 双关 、 反语等手段
来 揭示 生 活 中 的矛盾 现象 , 而构 成喜 剧 因素 。讽 从
刺是人们对社会生活 中不合理 的、消极落后的 、 丑 恶反 动 的事物 及其 表 现 出来 的滑稽 性 、荒唐 性 、 喜 剧 性 的审 美评 价 。 幽默 和讽 刺都 是具 体 的喜 剧艺术
与人 之 间的和谐 。他 的作 品为社 会 、 为人生 树立 了
从_压迫_看丁西林独幕剧的机智幽默_周天成

有研究者认为丁西林的独幕剧中存在着一个 “二元三人” 识的男房客, 而是同男房客联合起来一同欺骗房东太太, 从而
被租出去, 便准备起身离开。 她本来处在整个戏剧冲突之外, 语病其实已被男房客抓住, 因为房东女儿确实答应过要把房
2009 年第
4期Leabharlann 安徽文学81受到的是一种轻松活泼的非为, 是一种浓郁的风趣幽默的趣 味, 这种趣味含蓄隽永亲切平和, 同时还处处体现着主人公的 机智。在 《压迫》 一剧中, 男女房客对房东太太是构成戏剧冲 突的两个方面, 但是作者在处理这一戏剧冲突过程中, 更多的 并不是把矛盾双方至于激烈的不可调和的冲突中去, 而是通 过男女房客的巧妙设计, 将看似不能调和, 非要巡警来处理的 矛盾迎刃化解。 房东 男客 房东 能租给你? ………… 房东 (渐渐的感到不快) 你这话我真不大明白, 你的意 思, 好像是说这房子的租不租要由你答应, 是不是? 男客 喔, 不是, 这房子的租不租, 自然是要由你答应。 不过, 既把房子租了给我, 这房子的退不退, 就得由我答应。 你知道, 现在这房子不是租不租的问题, 是退不退的问题。 在女房客到来之前, 男客运用充满机智的推理揭示房东 太太不同意租房的不合理性: 小姐和太太都是房子的主人, 都 有权决定租与不租, 既然当初小姐受了定金, 就是同意将房子 为退与不退的问题, 租与不租是要有房东决定, 但退与不退则 只能由房客自己决定。 男客随时抓住房东太太说话的漏洞用 反洁句步步进逼, 痛加驳斥处处透露出机智的锋芒。 丁西林戏剧之中随处可见这种机智理性的光芒。 不论是 人物的设计, 矛盾的处理, 处处显露出作者者过人的聪慧, 机 敏。 不过, 丁西林喜剧中更为人称道的机智, 表现在处理喜剧 冲突时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的急智。 《压迫》 中后 半部分冒雨前来的女房客为这种急智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女 房客也是单身, 也急于租到一处房子居住, 同样也不符合房东 太太的准租标准, 这样他们不约而同想到假扮成一对夫妻来 共同对付顽固的房东太太。这显然是灵机一动的急中生智, 但有丝毫不给人以突兀感和不真实感, 显得恰当自然。更令 那没有甚么。 (从一个皮夹里拿出一张票子) 啊, 啊, 对不住, 我今天是到这边来住宿的, 不是来讨 怎么?昨天我不是对你说明白了么, 说这房子不 这是你先生留下的定钱, 请你收起来。
简答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

简答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
丁西林是中国著名喜剧演员,他的喜剧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将从创作风格、表演技巧和主题内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作风格丁西林的喜剧作品以幽默搞笑为主导,注重情节设置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他擅长运用夸张、夸大和荒诞的手法,刻画出丰富多彩的喜剧形象。
他的作品常常以小人物、底层人物为主角,通过讲述他们的生活琐事和困境,展现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引发观众的共鸣。
丁西林的创作风格独具一格,深受观众喜爱。
二、表演技巧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在表演技巧上也有独到之处。
他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喜剧效果。
他的肢体动作夸张而精准,能够在瞬间切换不同的角色形象,使观众捧腹大笑。
此外,丁西林的语言表达也非常独特,他运用夸张的声音、语调和语速,将角色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表演技巧独特而精湛,使得观众不禁为之沉醉。
三、主题内容丁西林的喜剧作品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的作品既有家庭生活的喜剧,如《顶楼的大象》、《一家五口的春节》等,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矛盾,展现出了现代家庭的困惑和温情。
他的作品还有职场喜剧,如《上司来家里吃饭》、《打工女孩遇上男总裁》等,通过职场人物之间的摩擦与碰撞,揭示出职场生活的种种笑话和讽刺。
此外,丁西林的作品还关注社会问题,如《走过场的婚礼》、《流浪狗的故事》等,通过喜剧的手法,探讨了社会现象的荒诞和可笑之处。
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包括创作风格的独特性、表演技巧的精湛性以及主题内容的丰富性。
他的作品既能给观众带来欢乐和笑声,又能通过喜剧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在中国喜剧界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艺术特色也为中国喜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初中语文九年级《三块钱国币》

成众这个人物始终都没有参与冲突, 也不能左右冲突的发展趋势,可以把 这个人物去掉吗?
不能删去
(1)他是作为一个与杨长雄对照的形 象出现的,在其冷静幽默的性格映衬下, 杨长雄的见义勇为、富有正义感,却容 易冲动、不讲策略的性格显得格外鲜明、 可爱。
(2)杨长雄的许多心理活动都是在和 他的对话中交代的。
杨长雄 成 众 吴太太 警 察
结合剧本和同学的表演,谈一谈对主 要人物的认识:
吴太太:自私吝啬,泼辣狡辩, 尖酸苛薄,得理不让人,胡搅 蛮缠的典型的小市民 。
杨长雄:有正义感和同情心, 能言善辩,仗义执言,见义勇 为,容易冲动,缺乏斗争的策 略,是一个正直认真可爱的青 年形象。
成众:沉着稳重又不乏幽默。每当 杨吴二人的口角趋于白热化的当口, 他便以看似不关己的态度招呼杨长 雄:“下棋、下棋。”全局结束时, 成众的一声“和棋”更让人回味无 穷。
《三 块 钱 国 币》
丁西林 你管得着吗?
就要说点给你听听
走近作者:丁 西 林
丁西林:(1893—1974)现代剧 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 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 甫,江苏泰兴人。作品以 喜剧为主,著有《一只马 蜂》《北京的空气》《三 块钱国币》等。他的剧作, 构思巧妙,含蓄幽默,妙 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 风格。丁西林善于从人情 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他认 为喜剧应从那最平淡的事 件里反映真实。
作业
1、学写关于《三块钱国币》的戏剧短评 字数300-500。
2、模仿《三块钱国币》改编或创作小话 剧。可以在某篇文学作品如叙事诗、 小小说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也可以自 行创作。
让我们做和谐环境
构建者
文体选择是一把双面刃
内容分析
• 训练主题:选择文体 • 内容分析: • 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体裁是指文学作
丁西林

丁西林
组员: 何文佳 杨雨薇 吴颍 王兆琛 陈垭琳 姜韵莹 张云锋 陈若宇
丁西林 • 简介
丁西林,原名丁燮林,现代著名剧作家,常用笔名:西林。 1893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一地主家庭,自由受 “新学”影响。1914年赴英国留学,留学期间为掌握英 语,广泛阅读英文小说和戏剧,由此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 1920年回国后,丁西林任教北京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 作,发表了一系列反映北京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日常生活 的独幕喜剧。这些剧作广受读者的喜爱,使其获得“独幕 剧圣手”的美誉。
丁西林 • 介
解放以后,丁西林仍旧长期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的工作。在 繁忙工作的间隙对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 索。1974年,丁西林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 丁西林独树一格的创作特色,尤其是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 出成就,为现代话剧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丁西林 • 作品
《一只马蜂》(1923) 《亲爱的丈夫》(1924) 《酒后》(1925) 《压迫》(1926) 《瞎了一只眼》(1927) 《北京的空气》(1930) 《三块钱国币》(1939) 《等太太回来的时候》(1939) 《妙峰山》(1940) 《孟丽君》 (1961)
第四幕简介: 梁治觉得家里久留无意,作为当今青年,因为国家做出贡献。他决心瞒着家 人偷偷离开。谁知向来不问世事的母亲,在大是大非面前,抛弃了安逸生活, 离开汉奸丈夫,带着妹妹梁玉陪同儿子一起出走。
作品 • 等太太回来的时候
梁太太:我现在把我要走的原因告诉你。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志气,最要紧的 是要有坚强的意志。......他这半年来的希望,实在太令人难看了。汉 奸汉奸的指着脸上骂,他毫不在乎。......我还不赶快离开了这个龌龊 的环境吗?
论丁西林独幕剧的喜剧形态

顶大 的头盔戴 在一个 窈窕的身子上” 。 当
男 客 与不愿租 房 给单身男子 的房东太 太 争 执 不 下 时, 陌生 女客 的到 来求 租 使他
心生 妙 计 , 聪 明 的男 客 故意 扬言 要 去殴
剧 多重的 意 味 。
【 关键词】 丁西林 喜剧形态 机智
嘲 弄 微 讽
才 能对 对 象具 有 的喜剧 因素 , 即不谐 调
他们 ”, 总让 人觉 得 有些做 作 , 应 了袁 牧
机 智、 嘲弄、 荒诞、 滑 稽几 种 , 喜剧 形态
也可延 伸解释 为作家 对客 体对象 的某种
之的 “ 帽大 身窈窕” 的说 法, 这个庄重 的 词被 “ 降用 ” , 像 是作 者幽默 地利用 流行
语 来增 加 作 品趣 味 的道具 。女客 的这 番
里 对 丁西 林 的喜 剧 题 材 持此 观 点 :“ 利 用男 女 问尚未 彻底 了解之 前 相互 隐存 的 神秘, 同相 互 间隐 存 的轻 视 ……同一 些
的喜剧特别富有趣味和耐人咀嚼的原因。
一
面对 困境 , 这 些主 人公 并不会 在其 中苦 苦 挣 扎 , 而是 使 用迂 回的手段——
的机 智的 主人 公 , 丁 西林 的 喜剧 也 因此
个重 要特 点 : 利 用 不熟 悉 的青 年男 女
间萌发 的微 妙情 感 以及 产生 的暖昧 的性 心理 来制造有 趣的情节。
探, 在 短 短 的时 间里 妙 趣 横 生 , 他们 的
机智 “ 骗局 ”由对心 口不一 的掩 饰 、 随机 应 变 的急智 、 年轻 男 女 间暖 昧 的心理 默
论丁西林 独 幕剧 的喜剧形态
口桂 林师范高等 专科 学校 高 珊
中西比较视域下的丁西林剧作

03
丁西林剧作的文学价值
主题与情节的处理
主题
丁西林的剧作主题多聚焦于当时的社 会现实问题,通过幽默、机智的对话 和情节展现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 判。
情节处理
丁西林善于运用独特的情节构思,将 日常生活细节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巧 妙结合,形成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 。
人物塑造与心理描写
人物塑造
丁西林剧作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独特,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展现出复 杂的人性和社会关系。
创作背景
丁西林的剧作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至 40年代,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社会变 革和文化转型,西方的文化和思潮大量涌入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丁西林的剧作就是在这样的背 景下诞生的,他试图通过戏剧这一形式,探 讨中西方文化交融下的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
。
丁西林剧作的特点与风格
对人性的探索与思考
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01
丁西林的剧作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展开,深入揭示了人
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思考人性的本质
02
他的剧作不仅描绘了人性的各种面貌,还引发人们对人性本质
的思考和探讨。
倡导人文关怀
03
通过对人性的深入探索,丁西林的剧作展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呼吁人们关注和尊重人性。
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与创新
丁西林剧作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价值
丁西林剧作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很高 的文化价值,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
艺术价值
丁西林剧作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它的语言风格、情 节结构和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历史价值
丁西林剧作的历史价值也很高,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 背景和文化氛围,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写喜剧的物理系主任丁西林
201102010546 邵壮11级汉语言文学(5)班
在中国文学史上似乎有很多奇怪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许多原本不是走在文学道路上的人都“误入歧途”的走到了文学的这片土地,例如原本学医却名扬文坛的鲁迅,学美术的艾青。
他们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环,甚至成为了文学史上的重要的人物,一直奋斗在文学的乐土上。
丁西林,似乎很奇怪,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老本行,还是坚持自己的科学研究,而戏剧创作却是业余时间的兴趣所致。
或许是理科研究的缜密思维,就使他的戏剧具有一种严谨的逻辑性,但是他的戏剧更多的透露出的是喜剧的色彩。
他当时的这一业余爱好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可是我想说,不仅仅是当时,现在读到他的作品还是会被他深深感染,品出一种丁氏的喜感。
丁西林,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县人。
可以说他生而逢时,一场维新变法运动在他的童年时期拉开了序幕,所以从小就可以受到新思想的熏陶,便是科学。
他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也曾留学国外,这留学经历也是他以后创作戏剧的铺垫,在留学期间,他接触了许许多多名家的小说和戏剧,例如萧伯纳,高尔斯华绥等人的作品,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创作热情。
我感觉对他最重要的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在那个对新文学竭力呼唤的时期,在鲁迅,胡适等人开始在文坛吹起清新的文化风时,他开始了丁氏戏剧的文学创作。
丁西林喜剧的皆大欢喜模式,具有轻喜剧的鲜明特征。
“对文艺界的朋友说,我是搞科学的;在科学界的朋友看来,好像我又是文艺人”丁西林他自己这样说道。
或许这是很幽默的一句自我定义。
从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开始,他的文学灵感便一发不可收拾。
先后创作出了《压迫》《北京的空气》这样精彩的作品,也使他的这种丁氏幽默逐渐成型。
喜剧与悲剧都源自于矛盾,不同的是悲剧矛盾通常来自两种社会力量的对抗,而喜剧的矛盾通常来自同一事物内部,喜剧的精神代表着个体生命的世俗欲求,把冲突由外部转移到了内部,不似悲剧精神是代表着历史的必然要求,而且愿望极其的世俗化,如《一只马蜂》《压迫》中人物的愿望都极其世俗。
他的前期作品,大多以独幕剧为主,他是一位独幕剧艺术家,他的喜剧特色有四点:一是欺骗的母题,二是二元三人模式,三是出乎意料的结尾,四是幽默优雅的语言。
他的艺术上的成熟是当时的大多数人都比不了的,同期的作品粗糙幼稚,他的作品无疑在当时显得凤毛麟角一样的可贵,同时与这种可贵的东西一起存在的是一种超前性,任何一种超前性都是当时社会组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们不能理解以后,就像时间的变化,容颜的逝去,家庭的变故一样,都是一种心底的抗拒,或者说恐惧。
所以他的作品就遭到了一种隔膜的批判,一种为自己的艺术付出的代价。
“欺骗”是他的戏剧(戏剧)观念、艺术上的一个关键词。
研究者注意到他终身都对"含有欺骗、伪装、戏仿内核"的母题、故事、模式感到兴趣。
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写的就是一对现代青年男女,一面追求"自然"的人生与爱情,一面却要以不断“说谎(遮盖)”的方式来表达(追求)爱情,而剧中男主人公的母亲吉老太太却不明白这其中的奥秘,处于“(不自觉地)被欺骗(以至捉弄)”的地位。
这就产生出一系列的“悬念”、“误会”、“出乎意外”的情节。
吉老太太关心的是“男女双方找到对象,完成婚姻大事”本身,而这对男女青年却注重婚姻中的爱情,在追求过程中体验种种曲折有致的美感与乐趣:正是“现实的”与“审美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构成了全剧的喜剧冲突。
作为一个独幕剧艺术家,丁西林特别讲究戏剧的结构——“二元三人”模式,即将剧中人物压缩到最大限度,通常由三人构成,但不是三足鼎立,而是二元对衬对峙格局,第三者则起着结构性的作用,或引发矛盾,或提供解决矛盾的某种契机。
如被认为是丁西林戏剧主要代表作的《压迫》,“故事”是由房东老太太为了安全,只愿租房给有家眷的客人,女儿却根据“同性相斥”的原则只愿要单身的男客人引起的:男主人公在女儿在家的那天,付了房租,搬来这一日,又碰着老太太在家;于是,房东老太太根据“房子是我的,我定下的一定要有家眷”的“规矩”,非要男客搬走不可,男客则根据“我交了定钱,你应该遵守契约”的"道理",非租房不可:双方都认自己的死理,不肯妥协,形成僵局。
于是第三个人物--女房客登场,作者安排她扮演打开死结的角色。
这是一个通达的职业女性,几番周折(其间自然免不了许多喜剧性场面),终于弄清缘由以后,突然灵机一动,想出“说谎”的办法,即由自己假扮男客的家眷,轻而易举地解开了戏剧的“钮扣”。
综观全剧,实际上是存在着两种冲突:房东太太与男客考虑问题的不同角度、观念不同引起的冲突之外,也还有男客与房东太太共有的“非此即彼”的绝对思维与女客灵活、变通思维方式的冲突,女客在剧中除结构功能之外,还有了自己的独立价值。
智慧与幽默的戏剧语言和充满机智、幽默感的警句,丁西林以语言自身的喜剧性直接获取效果。
如“一个诗人,是人家看不见的东西,他看得见;人家看得见的东西,他看不见;人家想不到的东西,他想得到;人家想得到的东西,他想不到”(《亲爱的丈夫》)。
话语大都出于情趣优雅的男女知识者主人公之口。
他们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而那些非知识阶层的配角,如巡警、仆人、老妈子等配角,却说的是含义单调的“实话”,如《压迫》里那位巡警是除了“您贵姓?”这样的例行公事的问话之外,就几乎不会说其他的话。
而知识者的俏皮话,有时是与剧情游离的,仅仅是为了显示智慧,是一种自我陶醉的思想趣味与语言趣味。
在丁西林的观念中,喜剧艺术归根到底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他也因此为现代戏剧文学语言的创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