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西林简介

合集下载

谈“独幕剧圣手”丁西林的剧作特色

谈“独幕剧圣手”丁西林的剧作特色

158艺术家The artists“独幕剧”是话剧的专用名词,也有人称之为短剧,整个情节在一幕之内完成,篇幅较短,情节简单,结构紧凑,要求戏剧冲突迅速展开,达到高潮,最后戛然而止。

“独幕”即一幕,“幕”即幕布,戏剧舞台上,将幕布的升降起落、开启闭合作为戏剧单元的分段结构,来进行戏剧段落的划分,也用于戏剧时空的移换和开拓,总体根据舞台置景的需要而定。

据说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的喜剧作品就曾使用了幕布。

戏剧舞台上,一开始是幕布升降起落,后发展为开合关闭。

戏剧通常分幕,“幕”是戏的整体部分,“幕”里可以有“场”,独幕剧即一幕剧,不再分幕,可分“场”,“场”是小段落的划分,现代戏剧多用灯光进行控制和划分,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戏剧作品在开幕前仍然启用钟声、幕布,保持着戏剧庄严的仪式感。

丁西林曾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所长,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被称为“独幕剧圣手”“中国现代第一位喜剧大师”,其喜剧作品,尤其是独幕剧的创作,拥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成为中国较具影响力的喜剧作家之一[1]。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钱理群先生曾说:“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家大多是写多幕剧的,而他却执着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

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

”丁西林先生早年在英国留学,攻读物理学、数学,同时痴迷于戏剧创作,他的剧作受到英国戏剧和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善用机智的对白和激烈的冲突表现严肃的社会问题。

在丁西林先生的独幕剧中,我们就《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来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2]。

一、鲜明的时代精神1919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青年学子们纷纷从传统文化思想中解脱出来,反对封建束缚,提倡思想自由,这对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三块钱国币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三块钱国币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三块钱国币知识点本文是关于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三块钱国币知识点,感谢您的阅读!本篇文章为同学们整理了,文章中包括:人物形象、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同步练习题,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吧。

人物形象:吴太太,欺压女仆、蛮不讲理,是作者讽刺的对象。

抗战前她养尊处优,去牯岭避暑;抗战后逃往西南后方避难,牢骚满腹。

女仆李嫂无意中打碎了一只花瓶,吴太太就逼她赔偿三块钱国币。

虽然李嫂身上只有三角钱,她却毫无同情之心,硬叫警察来把李嫂的铺盖拿去押三块钱来赔偿,自私、吝啬、刻薄、欺人成性的剥削阶级本性暴露无遗。

和杨长雄的三次交锋也充分显示了吴太太典型的庸俗的小市民习气:胡搅蛮缠、泼辣、狡辩。

她听到杨长雄说她是“一个无耻的泼妇”,便不依不饶,一逼再逼,甚至谩骂:“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你骂了人你不承认。

你骂了人你不敢承认。

这才是无耻。

是的,无耻!下流!混蛋!”这已完全是蛮横粗俗的泼妇骂街了。

作者不加粉饰的真实描写活画出一位自私、尖刻、肆意施虐的阔太太形象。

杨长雄有极强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是和吴太太相对照的人物形象。

他随学校从沦陷区来到内地,火热的民族斗争熏陶得他“能言善辩,见义勇为,有年轻人爱管闲事之美德”。

因此,他为李嫂抱不平,义愤填膺地和吴太太论情说理,争辩说李嫂是个“低级穷人”,赔不起,再说“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这就变被动为主动,彻底驳倒了对方,显示出他的能言善辩,义正词严。

理屈词穷的吴太太露出泼妇骂街的本相后,杨长雄忍无可忍,把吴太太的另一只宝贝花瓶砸碎,凸现出他见义勇为的性格,但同时也说明他容易冲动,缺乏斗争的经验和策略,只能砸碎花瓶出出气罢了。

当另一只花瓶打碎后,大学生“理屈词穷,紧闭了嘴唇,握紧了拳头”,过了一会儿“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结束了一场恶战。

可以说,杨长雄是一个正直认真的可爱青年,是作者称颂的对象。

简答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

简答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

简答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
丁西林是中国著名话剧导演和编剧,他的喜剧作品以幽默、搞笑和讽刺为特色,深受观众的喜爱。

以下是丁西林喜剧的几个艺术特色:
1. 幽默讽刺:丁西林的喜剧作品通常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上的荒诞和虚伪,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

他善于运用夸张的角色形象、滑稽的情节设计和搞笑的对白,以幽默化解社会问题,让观众在欢乐中思考现实。

2. 剧情转折: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常常出人意料,剧情转折巧妙,让观众充满了期待和惊喜。

他擅长运用反转、双关和误会等元素,将故事推向高潮并给观众带来意外和笑料,使剧情更加紧凑有趣。

3. 现实生活刻画: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往往以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或者小人物为主角,通过对他们生活琐事和困境的描绘,展现出真实而又幽默的一面。

他注重对人物的生活细节的描摹,创造真实可信的形象,使观众产生共鸣并引起笑料。

4. 社会批判意义: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娱乐层面,他通过喜剧的形式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批判。

他喜欢运用搞笑和荒诞的手法,揭示社会中的矛盾、假象和不公,通过幽默的方式引发观众的思考。

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集合了幽默搞笑、剧情转折、现实生活刻画和社会批判等元素,他通过喜剧的形式传递了思想和价值观,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为观众带来了欢笑和思考。

文学的趣味_高二语文教案_模板

文学的趣味_高二语文教案_模板

文学的趣味_高二语文教案_模板【教学目的】1.辨析品味课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

2.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教学设想】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作者简介: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二、词语解释:囿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

拘泥。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东西有限。

方剂:简称方。

方指医方。

剂,古作齐,指调剂。

治病的药方。

玩索:体味探求。

纷歧qí:错杂;纷乱。

绮靡:华丽,浮艳(多指诗文)。

笃dǔ嗜:特别爱好。

三、阅读指导本文是一篇文艺https:///论文。

作者针对文学趣味方面的三种通病,着重论述了如何获得“活”的、“可靠”的文学趣味的问题,提出了趣味是欣赏的基础;广泛地阅读和比较作品,才能获得可靠的鉴别力;要不断地创造新的趣味等有关文学欣赏问题的精辟见解。

有助于我们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阅读本文,应首先运用既有知识(感知、理解、概括、筛选、比较等等)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辨析品味下边三个方面。

一是深入浅出的论述技巧。

本文论述的文学趣味的问题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

作者运用“以喻明理”“现身说法”等技巧,使论述深入浅出,清楚明了。

比如,在阐明“扩大眼界,加深知解”,方能获得可靠的文学鉴别力的道理时,作者以估计山的大小为喻,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把难懂的道理说得一清二楚。

又比如,作者将战胜惰性,获取新的趣味比喻成“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不仅形象地说明了要想获得新的文学趣味,就必须战胜心理惰性,而且突出了惰性的“顽强”与获得新的趣味之不易。

高二语文三块钱国币 人教版

高二语文三块钱国币 人教版

思考:剧中杨长雄和成众的棋局未完,
剧末成众却说“和棋”,为什么?
❖ 这句话表面上是说那盘棋局,实际上是十分 风趣又一针见血地比喻这场两败俱伤的争吵。 吴太太得到了李嫂的三块钱国币的赔款,是 打了胜仗;杨长雄故意打破第二只花瓶给了 她第二笔赔款,她就等于吃了败仗。杨长雄 说不服吴太太因此打破她的另一只花瓶来出 气,可以说是打了胜仗;但是一个穷学生平 白地赔三块钱国币,也可以说是吃了一个败 仗。双方都有胜有败,但谁也没有真正彻底 打败对方,成了“和棋”的局面。
妇”引起
❖ 在三次交锋中,矛盾双方各自采取什么态 势?
❖ 吴主动进攻;杨被迫应战
❖ 这三次交一锋件分寻别常凸小显事了在吴丁杨西二林人笔怎下样变的得性 格特征?如此精彩,他的成功决飞偶然,
❖ 吴太太,关尖键酸在刻于薄他、巧胡妙搅地蛮设缠计、了地情理节不结饶 人、无理构闹、三设分置;了杨集,中见而义激勇烈为的、矛好盾打冲抱 不平。 突,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刻画了性 格突出、形象鲜明的戏剧人物。
埋怨女仆 与友 下棋 典押铺盖
不应典押 打碎花瓶 不依不饶 掏出纸币 抢过纸币
课文分析
矛盾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吴、杨二人身上,作者 通过三次交锋具体描绘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大家看看这三次交锋的焦点分别是什么 ?
❖ 第一次:该不该赔花瓶; ❖ 第二次: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 ❖ 第三次:由杨骂吴太太是“一个无耻的泼
回答下列问题
❖ 《三块钱国币》中有几个人物? ❖ 吴太太、杨长雄、成众、巡警、李嫂 ❖ 矛盾冲突发生在那些人身上? ❖ 吴太太、杨长雄 ❖ 他们之间的冲突因何而起? ❖ 女仆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
瓶,吴太太强迫她按照原价赔偿三块钱国 币,杨长雄极为愤慨,与吴太太发生了口 角。 ❖ 最终以什么收场? ❖ 杨长雄气急之下摔碎了另一只花瓶,无奈 地送上三块钱国币。

丁西林

丁西林
BREAD PPT DESIGN
丁西林
组员: 何文佳 杨雨薇 吴颍 王兆琛 陈垭琳 姜韵莹 张云锋 陈若宇
丁西林 • 简介
丁西林,原名丁燮林,现代著名剧作家,常用笔名:西林。 1893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一地主家庭,自由受 “新学”影响。1914年赴英国留学,留学期间为掌握英 语,广泛阅读英文小说和戏剧,由此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 1920年回国后,丁西林任教北京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 作,发表了一系列反映北京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日常生活 的独幕喜剧。这些剧作广受读者的喜爱,使其获得“独幕 剧圣手”的美誉。
丁西林 • 介
解放以后,丁西林仍旧长期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的工作。在 繁忙工作的间隙对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 索。1974年,丁西林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 丁西林独树一格的创作特色,尤其是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 出成就,为现代话剧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丁西林 • 作品
《一只马蜂》(1923) 《亲爱的丈夫》(1924) 《酒后》(1925) 《压迫》(1926) 《瞎了一只眼》(1927) 《北京的空气》(1930) 《三块钱国币》(1939) 《等太太回来的时候》(1939) 《妙峰山》(1940) 《孟丽君》 (1961)
第四幕简介: 梁治觉得家里久留无意,作为当今青年,因为国家做出贡献。他决心瞒着家 人偷偷离开。谁知向来不问世事的母亲,在大是大非面前,抛弃了安逸生活, 离开汉奸丈夫,带着妹妹梁玉陪同儿子一起出走。
作品 • 等太太回来的时候
梁太太:我现在把我要走的原因告诉你。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志气,最要紧的 是要有坚强的意志。......他这半年来的希望,实在太令人难看了。汉 奸汉奸的指着脸上骂,他毫不在乎。......我还不赶快离开了这个龌龊 的环境吗?

《一只马蜂》

《一只马蜂》

• •

• •
二、丁西林—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剧作家丁西林:“独幕剧的圣手”
“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他是中国现 代话剧史上为数不多的喜剧家之一,在喜剧的领域里他又独创了机智 与幽默喜剧,并执着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创作了勘称典范的作 品。
剧作共10部: 《一只马蜂》(1923)、 《亲爱的丈夫》(1924)、 《酒后》(根据叔本华同名小说改编,1925)、 《压迫》(1926)、 《瞎了一只眼》(1927)、 《北京的空气》(1930)、《三块钱国币》(1939)、 《等太太回来的时候》(1939)、《妙峰山》(1940)、 《孟丽君》 (1961)。其中7部是独幕剧。 其生前未发表的《干杯》和《智取生辰纲》已一并收入1985年中 国戏剧出版杜蜂》
开端:老太太和吉先生商量着给当医生的侄儿做媒的 事,并想干预吉先生的婚姻大事。 发展:余小姐出现,老太太替余小姐说媒,余小姐用 言语敷衍。 高潮:吉先生将老太太支开,两个年轻人互相以反语 表达爱意。
结局:吉先生拥抱余小姐,被老太太发现,吉小姐谎 称是“一只马蜂”。
四、《一只马蜂》
坑蜂啊! 他们的事 跟我有神马关系???
多重意蕴:
外在:母与子 内在:新与旧、个人与社会 深层:“现实”与“审美”的不同生活态度 传统的人生婚恋观与现代的人生婚恋观
人物形象:
剧中三个人物都有鲜明的喜剧性格,三个人的喜剧性格都是 心口不一、言行不一。但,吉老太太是不自觉地喜剧人物,吉 先生和余小姐是碍于“不自然”的社会被迫说谎,是自觉的喜 剧演员。 吉老太太由于旧思想、旧传统的影响表现出保守而又自以为 开通、愚拙而又自以为聪明的可笑性格。
三、独幕剧
——知识扩展
“三一律”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胡适胡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拉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1920年3月,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另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公开发表的话剧剧本《终身大事》。

郭沫若郭沫若(1892~1978),现代新诗的开拓者、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代表诗集有《女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识的新诗集)、《星空》、《前茅》、《瓶》、《恢复》等;诗歌名篇《凤凰涅盘》、《晨安》、《天狗》、《地球,我的母亲》等。

历史剧代表作有《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卓文君》、《王昭君》、《聂》)、《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等。

小说代表作有《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和《漂流三部曲》(包括《歧路》、《炼狱》、《十字架》)等。

闻一多闻一多(1889~1946),新月社代表诗人,“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

作为新月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提出了诗歌的“三美”主张(“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诗歌名篇《死水》、《发现》等。

殷夫殷夫(1909~1931),又名白莽,原名徐白。

“红色鼓动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

代表作诗集有《孩儿塔》等;诗歌名篇有《血字》、《我们》、《别了,哥哥》等。

冯至冯至(1905~1993),沉钟社代表诗人,曾被鲁迅称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代表诗作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它》、《十四行集》,诗歌名篇《我是一条小河》、《蛇》、《北游》等;散文集《山水》和小说《伍子胥》。

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新月派代表诗人。

代表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歌名篇《沙扬娜拉》、《再别康桥》、《海韵》等;另有散文集《落叶》、《轮盘》、《巴黎的鳞爪》、《自剖》等。

李金发李金发(1900~1976),中国现代文学史象征派诗人的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西林简介
丁西林
姓名:丁西林
原名:燮林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93年9月29日—1974年
出生地:江苏泰兴黄桥镇
丁西林,物理学家、戏剧家。

曾以热电子发射实验直接验证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设计新的可逆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值;研究不同空气压力对摩擦起电的影响及电网络行列式的一般性质;对中国传统乐器——笛进行了改进;主持创办南京地磁台;晚年研究“地图四色问题”。

在建设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央研究院及创建该院物理研究所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丁西林,原名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

初入小学成绩优异。

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3年毕业。

翌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

由欧洲返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以“兼容并包,学术自由”为办校宗旨,不拘一格延聘国内外学有专长的有识之士到校执教。

丁西林即于1919年回国,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兼理预科主任,尔后又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

他任物理系主任期间,仿效蔡元培校长,极力延聘优秀人才到系执教,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

丁西林入北京大学后即与系主任颜任光一起,大力提倡实验工作,建设物理实验室,亲自编写60多个实验讲义以为倡导,并亲自审阅学生的实验报告,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

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而不用英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

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10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年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蔡元培出任院长,丁西林出任设
于上海之物理研究所所长,并兼任研究员。

当时研究院初创,研究所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

他面对困难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迄至抗战前夕,物理研究所已建立了一批能开始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科研成果。

丁西林任物理研究所所长期间,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蔡元培院长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先后被选为中央研究院代理总干事和总干事,奔走于南京、上海、昆明、重庆、桂林之间,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为中央研究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丁西林抱有救国思想,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

他认为培养国家建设人才,首先必须办好大专院校和加强中学物理教学工作。

为此,他特意将物理研究所的金木工车间扩充为设备精良的物理仪器厂,从事制造教学所需的分析天平、显微镜、经纬仪等。

仅1935—1937年间,就生产600套高中物理实验仪器和3000套初中物理实验仪器,由教育部统购分发全国各地高中、初中供教学使用。

这两类仪器的设计均由他亲自审定,并亲自主持编写实验讲义随仪器附送,对我国中学物理教学工作的充实和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丁西林长期担任繁重的行政领导工作,但他念念不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发表过若干有一定水平的研究论文。

1917年他在伯明翰大学时,就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员o.w理查逊(richardson)教授指导下,以热电子发射实验直接验证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证明了这个分布律也完全适用于热发射电子。

他设计了一种新的测量重力加速度g值的可逆摆,既可排除测量转动惯量的困难,又不必测定摆的重心位置,因而大大降低了测量g值的实验误差。

1934年他深入地研究了电网络行列式的一般性质,推广了王季同教授提出的求电网络行列式分子分母的新规则,并依据行列式的一般性质,自然地推导出这些新规则以及基尔霍夫规则。

他还研究了不同空气压力对摩擦起电的影响。

在声学方面,他对中国传统乐器——笛进行了改进。

鉴于当时国内的迫切需要,他积极推动地磁的研究及测量工作,主持创办了南京紫金山地磁台,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从1946年起,他从事研究“地图四色问
题”,先后持续20余年,花费了不少心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群众团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50年成立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两个团体。

丁西林被选为科普协会副主席。

1958年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协会合并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他当选为副主席。

继又出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主任等职,曾先后率领各种文化代表团访问亚洲、非洲、欧洲许多国家,为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丁西林还热心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工作。

他创作的独幕剧《一只马蜂》曾震动当时的话剧界,此后又陆续发表了不少独幕剧。

1955年出版了《丁西林剧作选》。

丁西林对汉字的难写、难认、字体混乱和查找不便等缺点深为关注,经常在业余从事改革的尝试。

虽然简化汉字笔画和减少通行的汉字数量为汉字改革的主要课题,但改进汉字检字法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为此他创造了“笔形查字法”,依此可以“见字知号,按号找字”,现已被吸收进《计算机中文信息笔形编码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