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醋和酒香2015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乙酸乙酯
77
②防倒0.吸90
微溶
【其它防倒吸方法】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实验原理】
CH3COOH+HOC2H5 催化剂
酯化反应:
CH3COOC2H5+H2O 乙酸乙酯
酸跟醇作用,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酯化反应中酸和醇分子内的化学键 怎样断裂?
探究:酯化反应的本质
可能一
——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
O
O
12.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
12.2醋和酒香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蔡兴
你知道吗?
“酒是陈的香”
烧鱼时加点醋和酒,这样鱼的 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
这些原理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哦!
【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
【实验仪器】:
乙醇、乙酸 、浓硫酸
水浴
饱和碳酸 钠溶液
铁架台(带铁夹和铁圈) 酒精 灯 石棉网 大试管(带单孔橡皮 塞)1根 玻璃导管 试管2根 烧杯 2个 量筒 碎瓷片 火柴
不是;主要杂质是乙酸和乙醇;分液;分液漏斗
问题6.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什么?
(1)反应乙酸
(2)溶解乙醇
(3)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几种物质的物理性质
问物乙题质酸7.为液什面么上沸1使方1点7用?.9/℃长导管?1密导.0度5管/(口g/m为L什) 么要水易在溶溶性溶液的
乙醇
78.5 ①导管0.的78作93用:导气、冷易疑溶;
酸 分离方法
、 (分液)
乙
醇
乙酸乙酯
乙酸钠、 乙醇、Na2CLeabharlann 3分离方法(蒸馏)
乙醇
加入试剂
乙酸钠、 (稀H2SO)4
醋的度数高好还是低好 醋度数和酒度数一样吗

醋的度数高好还是低好醋度数和酒度数一样吗
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而醋是有度数的,那么醋的度数高好还是低好呢?醋度数和酒度数一样吗?下面一起看看吧。
一、醋的度数高好还是低好
看情况。
若是作为食用的话,醋的度数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度数越高的醋,其中的醋酸含量越高,这时就难以入口了,一般来说,食用醋多在6度以下。
若是作为消毒的话,醋的度数自然越高越好了,因为度数越高的醋,其中的醋酸含量居多,杀菌消毒的效果也会有所提升,只是在消毒时要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带好防护手套等,以免醋酸刺激人体肌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醋度数和酒度数一样吗
并不一样。
虽然醋和酒都是有度数的,但是醋的度数和酒的度数并不一样,因为两者的组成成分不一,其度数的高低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醋主要有效成分为醋酸,其中说的度数也就是醋酸的含量,而酒主要有效成分为酒精,所说的度数也是酒精的度数,另外,酒的度数越高越容易醉,对人体的伤害相对来说也比较大。
三、6度白醋能食用吗
一般并不建议食用。
白醋若是作为食用的话,6度及以上都是不建议食用的,因为其中的醋酸含量达到了6%,在口感上比较酸,还会刺激牙釉质,可能会有酸疼、生疼等不适情况,其次,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肠胃欠佳者可能会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情况,一般来说,食用白醋在4度就可以了,在口感和营养上都是比较不错的。
四、醋的度数高是不是更酸
是的。
醋的度数越高的话,那么是会越酸的,这主要是因为醋的度数主要是根据其中醋酸含量定义的,而醋酸本身是一种味道酸的成分,因此度数越高的话,其中醋酸含量居高,那么味道也会越来越酸,另外,高度数的醋一般建议用来消毒杀菌,能够有效的清理房间,保持室内干净整洁。
沪科版高中化学高二下册-12.2 醋和酒香──乙酸 教案

酒的氧化产物——乙酸(沪科版高二化学下册,第12章第2节,醋和酒香)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从教材安排和学生情况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种酸,到了必修阶段乙酸就是一种有机物,而选修阶段乙酸是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对乙酸分类的认知呈上升变化。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能解离出H+,到了必修要知道有特定的官能团,而到了选修阶段还要了解断键方式,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也是呈上升变化的。
化学来自于生活。
本节课的标题是“醋和酒香”,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比如:乙酸的某些物理性质、乙酸的酸性、乙酸的某些用途等,让学生能够真正感觉到学到的化学知识对生活还是很有用的。
所以,我的观念就是“生活—化学—生活”。
看起来很普通,但是我认为这是我们教师应该遵守的亘古不变的教育观念。
一切离开生活的教育都是无意义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建立结构-性质-用途学习模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通过酯化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树立乙酸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酸的分子结构和性质难点:乙酸的分子结构对性质的影响;酯化反应的机理及实验分析。
(结构决定性质。
有机物的性质主要取决官能团,让学生形成这一意识,是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指导方法,所以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酯化反应是有机反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应,也是高考考点之一。
酯化反应的机理及实验分析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采取了视频结合动画的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引入1、通过对醋的了解,谈谈醋在生活中的使用方法。
二、物理性质1、通过对醋的认识,让学生归纳乙酸的物理性质;2、展示无水乙酸,补充完善物理性质。
(意图:为什么先讲物理性质?因为学生对醋太熟悉了,所以这里就不妨顺着他们的心理,总结出物理性质。
酒醋的制作方法

酒醋的制作方法简介酒醋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其酸性和独特的香气可以为菜肴提供独特的风味。
制作酒醋并不困难,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材料和耐心等待即可。
本文将介绍酒醋的制作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材料•葡萄酒或米酒•高纯度白醋,可选步骤步骤1:准备容器选择一个透明的玻璃或陶瓷容器,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因为金属会对发酵产生影响。
确保容器可以完全封闭,以防止空气进入。
步骤2:倒入酒将葡萄酒或米酒倒入准备好的容器中。
葡萄酒或米酒都可以用来制作酒醋,选择你喜欢的酒类即可。
但请注意,使用葡萄酒时应选择干燥的葡萄酒,而不是甜葡萄酒。
步骤3:添加起始酒醋如果你有高纯度的白醋,可以将一小部分白醋加入到酒中作为“起始酒醋”。
这有助于加速酒醋的发酵过程。
但如果你没有高纯度的白醋,也可以跳过这一步。
步骤4:密封容器将容器密封,确保容器完全封闭,以防止空气进入。
可以使用保鲜膜或橡皮塞封口。
步骤5:发酵将容器放置在温暖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酒醋的发酵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2-4周。
在发酵过程中,你会发现液体开始变浑浊,并出现一层白色的物质,这是正常现象。
步骤6:观察和搅拌每隔几天,打开容器观察酒醋的变化。
使用一个干净的木质或塑料勺子搅拌一下液体,以帮助均匀进行发酵。
步骤7:品尝酒醋经过2-4周的发酵,你可以尝试一下酒醋的味道。
如果你喜欢更酸的口味,可以继续发酵一段时间。
如果你觉得酒醋已经够酸了,可以停止发酵。
步骤8:存储将酒醋转移到一个干净的瓶子或容器中,并封闭保存。
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可以长时间保存。
温馨提示•在制作酒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卫生,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工具,以免造成细菌污染。
•如果你感觉酒醋的气味不对或出现异味,可能是因为发酵过程中的细菌感染。
此时,建议停止使用,并重新开始制作。
•制作酒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发酵的速度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在冷的季节,可能需要更长的发酵时间。
结论制作酒醋是一项简单而有趣的过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酸度和发酵时间。
高二化学酯化反应

资源信息表12.2 醋和酒香(共2课时)第2课时酯化反应和乙酸的用途一、设计思想学习乙酸的目的在于利用乙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有机合成,制取新的有机物。
因此,本节学习的前提是弄清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乙酸的重要性质之──酸性,在上一课时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本课时以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为中心展开教学。
由于酯化反应既是羧酸的性质,又是醇的性质,所以学习乙酸的同时,使学生对学过的乙醇的性质进一步认识理解。
对酯化反应历程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难点。
由于乙酸与乙醇的分子间脱水形式有两种可能,在酯化反应中究竟按哪种方式脱水,是无法在本节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只能通过“示踪原子法”的讲解和flash动画模拟反应历程来说明,也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在介绍酯化反应方程式时,为酯的水解反应埋下伏笔,并利用化学平衡原理知识,解决了反应条件的选择问题。
同时,乙酸的性质又决定乙酸的用途,在性质学习之后,通过讨论了解乙酸在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体会有机物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乙酸的酯化反应。
(B)(2)乙酸的用途。
(A)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验分析,体验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实验操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同位素示踪原子的应用,形成科技意识。
(2)通过乙酸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感悟有机物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和实验分析。
教学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的机理。
四、教学用品多媒体、酯化反应机理的教学课件、试管、导管、烧杯、酒精灯、乙酸、乙醇、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
五、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1[复习提问]乙酸的酸的通性。
[实验引入] 在大试管里加入3mL乙醇、2mL冰醋酸,再缓缓加入2m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按课本上的装置(制乙酸乙酯的装置)组装好。
2 flash动画展示反应机理,并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六、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酸跟醇生成酯时,部分酯发2.主要板书四、乙酸的用途3.相关链接巧记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乙醇乙酸意缱绻,催化吸水求硫酸。
醋和酒的制作方法

醋和酒的制作方法引言醋和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和饮品,它们在烹饪、餐饮和社交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醋和酒的制作方法,包括醋的制作、葡萄酒和啤酒的制作。
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醋和酒的制作过程,并在家中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醋和酒。
醋的制作方法醋是利用醋酸菌对发酵液中的酒精进行氧化产生的一种调味品。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醋的制作方法:材料准备•果醋:可选用苹果、梨、葡萄等水果制作果醋;•糖:用于提供醋酸菌发酵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水:用于稀释果汁;•醋酸菌:可在酿酒店或互联网上购买到醋酸母液。
制作步骤1.将选好的水果洗净去皮,搅拌或压榨成果汁;2.将果汁稀释至适宜的浓度,一般比例为果汁:水=1:5;3.加入适量的糖,使果汁变甜;4.将果汁倒入容器中,将醋酸菌加入其中;5.盖上纱布等透气的材料,放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6.等待醋酸菌进行发酵,大约需要1~2个月;7.当液体表面出现白色薄膜,或者尝到带酸味的液体时,即可说明发酵完成;8.将发酵好的醋过滤,装瓶保存。
葡萄酒的制作方法葡萄酒是利用葡萄中的糖分经过酵母菌的发酵而制成的酒类饮品。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葡萄酒的制作方法:材料准备•葡萄:选用新鲜成熟的葡萄,可根据品种选择葡萄的类型;•糖:用于增加酵母菌发酵所需的碳水化合物;•酵母:根据酒的口感选择适当的酵母品种。
制作步骤1.将葡萄洗净除去梗和籽,压榨得到葡萄汁;2.将葡萄汁倒入发酵桶中,加入适量的糖和酵母;3.盖上发酵桶盖,装上水封装置,以防止空气进入;4.将发酵桶放置在恒温的环境中,一般温度为20~25摄氏度;5.酵母菌开始发酵后,会产生气体,使水封装置气泡;6.发酵过程一般需要7~14天,视葡萄和温度而定;7.当水封装置不再冒气泡,酒液变清澈,可以进行二次发酵;8.将酒液过滤,装瓶贮藏,在适当的时间后,葡萄酒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和成熟。
啤酒的制作方法啤酒是利用麦芽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饮品,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啤酒的制作方法:材料准备•麦芽:可选用大麦芽、小麦芽等;•啤酒花:选择苦味和香气适宜的啤酒花;•酵母:选择适合啤酒发酵的酵母品种。
微量成分特征

154休闲读品微量成分特征浓酱兼香型酒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人工香型,因为它的工艺是把酱香工艺和浓香工艺结合起来的结果,区别无非在于白云边酒是混合发酵,玉泉酒是分型发酵。
它们的微量成分跟浓香型和酱香型都不一样,就是把玉泉酒独立生产的浓香型酒和酱香型酒分别同四川浓香型酒和贵州的酱香型相比,相互间的微量成分也不一样。
我们从能够影响酒体风味的酸酯醛醇这四类物质来做一个简单比较:1.酸类差异酒样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庚酸38°玉泉10年陈酿410.490.00 4.9470.10 3.3812.28215.978.6142°白云边15年陈酿411.9671.8613.2583.7510.5223.91271.655.08酸类组分分析结果白云边酒:乙酸>己酸>丁酸>丙酸>戊酸;玉泉酒: 乙酸>己酸>丁酸>戊酸>庚酸;乙酸能给酒带来愉快的香气和酸味并使酒有爽快带甜的口感,己酸有强烈的脂肪臭,有刺激感,有大曲味,爽口。
白云边酒由于己酸含量比当地其他清香型的酒要高,这也成为区分白云边酒和当地清香型白酒的一个要点。
2.酯类差异酒样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乙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乳酸乙酯38°玉泉10年陈酿0.00453.67 161.17 0.00 17.78 565.454.353.27568.5542°白云边15年陈酿4.531026.48164.582.7453.41 1483.51 15.56 10.89700.64酯类组分分析结果从上表酯类组分分析结果列出的玉泉十年陈酿(38度)和白云边15年陈酿(42度)酯类数据对比来看,白云边酒的几个酯类指标都比玉泉酒高,乙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含量均为玉泉酒的3倍或将近3倍。
酯类影响酒的香气,乙酸乙酯使酒偏清香型的风味,己酸乙酯使酒呈现出浓香型的风味,戊酸乙酯使酒有陈香型的风味,根据上述数据看,玉泉酒的酯类不到白云边酒一半,有的甚至没有,例如乙酸异戊酯的差别就比较大,玉泉酒没有,而白单位:mg/L 单位:mg/L155休闲读品云边酒是存在的。
上海初中化学沪科版教材

上海初中化学沪科版教材篇一: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全六册)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全六册)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1.2数轴1.3有理数的大小1.4有理数的加减1.5 有理数的乘除1.6有理数的乘方1.7近似数第2章整式加减2.1用字母表示数2.2代数式2.3整式加减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3.2二元一次方程组3.3消元解方程组3.4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第4章直线与角4.1多彩的几何图形4.2线段、射线、直线4.3线段的长短比较4.4角的表示与度量4.5角的大小比较4.6作线段与角第5章数据收集与整理5.1数据的收集5.2数据的整理5.3统计图的选择5.4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七年级下册第6章实数6.1平方根、立方根6.2实数第7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7.2一元一次不等式7.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8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8.1幂的运算8.2 整式乘法8.3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8.4 整式除法8.5 因式分解第9章分式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9.2分式的运算9.3 分式方程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10.1相交线10.2平行线的判定10.3 平行线的性质10.4 平移第11章频数分布11.1频数与频率11.2频数分布八年级上册第12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2.1平面上点的坐标12.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第13章一次函数13.1函数13.2一次函数13.3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1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第14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4.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4.2命题与证明第15章全等三角形15.1全等三角形15.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6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16.1轴对称图形16.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6.3等腰三角形16.4角的平分线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8章二次根式18.1二次根式18.2二次根式的运算第19章一元二次方程 19.1一元二次方程19.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篇二:最新沪科版初中数学课本目录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 1.2 数轴1.3 有理数的大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 1.5 有理数的乘除 1.6 有理数的乘方 1.7 近似数第2章整式加减2.1 代数式 2.2 整式加减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3.2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3.3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3.5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3.6一次方程组与CT课件第4章直线与角4.1几何图形4.2线段、射线、直线 4.3线段的长短比较 4.4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5章数据收集与整理5.1数据的收集 5.2数据的整理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4综合与实践浪费水资源现象七年级下册第6章实数6.1平方根、立方根 6.2实数第7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7.2一元一次不等式7.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第8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8.1幂的运算(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4.1.2 幂的乘方) (14.1.3积的乘方)(14.1.4单项式乘单项式) (14.1.5同底数幂的除法) (14.1.6多项式乘多项式)8.2 整式乘法8.3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8.4 因式分解8.5 综合与实际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第9章分式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9.2分式的运算9.3 分式方程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相交线10.2平行线的判定 10.3 平行线的性质10.4 平移八年级上册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2.1平面上的点坐标12.2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第12章一次函数12.1函数12.2一次函数12.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13.4综合与实践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3.2 命题与证明第14章全等三角形14.1全等三角形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5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15.1轴对称图形(13.1.1轴对称) (13.2.1画轴对称图形) 15.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5.3等腰三角形15.4角的平分线八年级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16.1 二次根式16.2二次根式的运算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17.1 一元二次方程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17.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7.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18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9章四边形19.1 多边形(来自: 小龙文档网:上海,初中化学,沪科版,教材)内角和 19.2平行四边形19.3 矩形菱形正方形 19.4 中心对称图形 19.5梯形第20章数据的初步分析 20.1数据的频数分布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20.3综合与实践体重指数九年级上册第21章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1二次函数21.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1.4二次函数的应用21.5反比例函数21.6综合与实践获得最大利润第22章相似形22.1比例线段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2.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2.4图形的位似变换22.5综合与实践测量与误差第23章解直角三角形23.1锐角的三角函数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九年级下册第24章圆24.1 旋转24.2 圆的对称性 24.3 圆周角24.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4.5 三角形的内切圆 24.6 正多边形与圆 24.7 弧长与扇形面积24.8 进球路线与最佳射门角第25章投影与视图25.1 投影 25.2 三视图第26章概率初步26.1 随机事件26.2 等可能情况下的概率计算26.3 用频率估计概率26.4 概率在遗传学中的应用初中数学王桂兵整理篇三:上海高中化学教材目录上海市使用的化学教材跟人教版教材不一样,而很多老师是人教版或其他版本教材出身,加之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将初三到高三的教材目录罗列如下: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化学的魅力第二章空气第三章溶液第四章碳九年级下册第五章酸、碱第六章盐、金属第七章化学与生活一、高中化学教材介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 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3 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2、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2.1 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2.2 海水中的氯2.3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3、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3.2 离子键3.3 共价键4、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4.1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4.2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5、评说硫、氮的“功”与“过”5.1 从黑火药到酸雨5.2 认识物质的量浓度5.3 硫酸5.4 化学肥料中的主角6、揭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6.1 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快有慢6.2 反应物如何可能转变成生成物6.3 化工生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7、探究电解质溶液的性质7.1 电解质的电离7.2 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7.3 盐溶液的酸碱性7.4 电解质溶液在通电情况下的变化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8、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1 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钢铁8.2 铝和铝合金的崛起9、初识元素周期律9.1 元素周期律9.2 元素周期表10、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 10.1 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10.2 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0.3 酸碱滴定高二年级第二学期11、认识碳氢化合物的多样性 11.1 碳氢化合物的宝库——石油 11.2 石油化工的龙头——乙烯 11.3 煤化工和乙炔11.4 一种特殊的碳氢化合物——苯12、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 12.1 杜康酿酒话乙醇12.2 醋和酒香12.3 家庭装潢说甲醛13、检验一些无机化合物13.1 离子的检验13.2 混合物的检验高三年级拓展型课程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1 原子结构1.2 元素周期律2、化学键和晶体结构2.1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2.2 晶体3、化学中的平衡3.1 溶解平衡3.2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3.3 电离平衡3.4 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4、离子互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4.1 离子互换反应4.2 氧化还原反应5、非金属元素5.1 非金属单质5.2 一些非金属化合物5.3 化工生产6、金属元素6.1 金属及其冶炼6.2 一些金属化合物7、烃7.1 烃的分类和同系物7.2 烃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7.3 一些重要的烃类和石油化工8、烃的衍生物8.1 卤代烃8.2 醇和酚8.3 醛8.4 羧酸和酯9、化学实验探究9.1 常见气体的制备和净化9.2 物质的提纯和分离9.3 物质的检验9.4 定量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2
氧化
乙醛
O2
氧化
乙酸
乙醇
乙酸乙酯
乙醇与乙酸的反应
现象: 试管中液体分两层,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有 特殊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
(2)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酉日
廿 一
一、乙酸
1、物理性质 颜 气 状 熔 沸 色: 味: 态: 纯乙酸又称冰醋酸 无色 刺激性
液体
点: 16.6℃,低于16.6℃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点: 117.9℃
溶解性: 挥发性:
易溶于水和乙醇
易挥发
2、分子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C2H4O2 O
结构简式: CH3 C OH 或 CH3COOH
问题:酯化反应中水如何形成?有哪几种可能? 科学上用何方法验证酯化反应机理?
a、 O O
=
CH3—C—OH+H—O—C2H5
浓H2SO4
CH3—C—O—C2H5 + H2O
b、
O
浓H2SO4
CH3—C—O—H+HO—C2H5
CH3—C—O—C2H5 + H2O
=
O
练习:
1.CH3COOH+HOCH3
O 官能团: 或 COOH (羧基)
C OH
练
习
1.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B.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C.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 液体 D.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 2.乙酸分子的结构中不含有的原子团是( D ) A.羧基 B.甲基 C.羟基 D.乙基
醋的来历?
传说古代山西省有个酿酒高手叫杜康。他儿 子黑塔跟父亲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从山西 迁到镇江。黑塔觉得酿酒后把酒糟扔掉可惜,把 酒糟浸泡在水缸里。到了第二十一日的酉时,一 开缸,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黑塔忍不住尝 了一口,酸酸的,味道很美。烧菜时放了一些, 味道特别鲜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酱”。
④.配制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倍,再测PH,若PH<5;
⑤.配制PH=3的盐酸和醋酸,取等体积,用相同浓度 NaOH溶液滴定,完全中和时,醋酸耗NaOH体积大; ⑥.在醋酸钠固体中加入稀硫酸,若有刺激性气味产 生; ⑦.配制PH=3的醋酸溶液,再加入醋酸钠固体。若PH 变化明显;
一元羧酸 二元羧酸 多元羧酸
如: CH3COOH 如: COOH
︳
乙二酸
COOH
3.饱和一元羧酸 结构简式通式: CnH2n+1COOH (n≥0) 分子式通式: CnH2nO2 (n≥1)
几种常见的有机羧酸
名称 分子式
俗称
甲酸
CH2O2
苯甲酸
C7H6O2
乙二酸(草酸)
H2C2O4
蚁酸
O H
安息香酸
3、化学性质 ⑴.酸的通性 (五点)
(断O-H键)
一元酸 ①.酸碱指示剂反应。 如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Mg + 2CH3COOH CaO + 2CH3COOH (CH3COO)2Mg + H2 (CH3COO)2Ca + H2O
CH3COOH
CH3COO-+H+
O O H
草酸
O O
结 构 简 式
c
c
O H
H O
cc
O H
或HCOOH 或C6H5COOH
或HOOCCOOH
4.化学性质(跟乙酸相似)
都有酸性,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O O HO C C OH
+ 2 C2H5OH +
浓硫酸 △
O O C2H5O C C OC2H5
O
+2H2O
O O HO C C OH
CH2 OH CH OH CH2 OH
HO CH2 浓硫酸 HO CH2
△
CH2 O CH O CH2 O
C C O
O O
CH2 CH2
+2H2O
+ 3 HNO3
浓硫酸
NO2 NO2 NO2
+3H2O
硝化甘油
证明醋酸是弱酸: ①.配制0.1mol/L的醋酸溶液,测PH值。若PH>1; ②.配制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导电实验。醋酸溶 液的灯泡较暗; ③.醋酸钠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测PH。若呈碱性;
2、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的事实是(D、E ) A、乙酸和水能任意比例混溶 B 、 1mol/L 的醋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色 C、醋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0.1mol/L的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小于0.1mol/L E、0.1moL/L醋酸钠溶液显碱性
想一想:酒以香醇为上品,为什么 酒存放得越久,香味越浓?
③.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与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 + CH3COOH CH3COONa + H2O
⑤.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H3COONa + H2O + CO2
酸性: 乙酸 > 碳酸
练习: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乙酸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⑵.乙酸与碳酸钙反应 ⑶.将锌粒投入乙酸溶液中 ⑴.CH3COOH +OH-→CH3COO-+H2O (2).2CH3COOH+CaCO3 → 2CH3COO-+Ca2++ CO2↑+H2O (3). 2CH3COOH+Zn → 2CH3COO-+Zn2++H2↑
CH3COOCH3 + H2O 乙酸甲酯 C2H5OH + HO—NO2 浓H SO C2H5O—NO2 + H2O 硝酸乙酯
浓H2SO4
2 4
2 CH3COOH+
3.课本P61习题
二、羧酸: 1.定义: 分子里烃基跟羧基直接连接的有机物。 官能团: —COOH 2. 分 类
(按-COOH 多少分)
C2H5 + H2O
小结:
O
CH3—C—O—H
酸性 酯化反应
4.工业制法 ⑴.发酵法: 糖类→乙醇→乙酸 ⑵.合成法: ①.乙烯氧化法 ②.丁烷氧化法 5.用途 用于制醋酸纤维、乙酸酐、染料、医药、农 药、香料、喷漆溶剂等。
CH3COOH + HOOCCH3→ CH3COOOCH3
探究酯化反应可能的脱水方式
乙酸乙酯如何分离出来? 利用分液漏斗分液
为何不将导气管末端插入液面下? 防止倒吸
同位素原子示踪法
O
CH3 C OH + H
酯化反应实质:
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原子
酯化 反应 概念 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条件 浓硫酸、加热 规律 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
=
18O
C2H5
浓H2SO4
O
CH3 C
=
18O
定义:酸 + 醇→ 酯 + 水 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CH3COOH + HOC2H5
浓H2SO4
CH3COOC2H5 + H2O
乙酸乙酯(C4H8O2):
乙酸乙酯
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有水果香味
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浓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吸水剂。
饱和碳酸钠的作用: b.吸收乙酸 a.溶解乙醇 c.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利于酯的析出。 长导管作用: 导气、冷凝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