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植株中内生菌的分离及产黄酮菌株的筛选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抑菌性的鉴定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抑菌性的鉴定裴冬丽;张红岩;韩汝豪;李成伟【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银杏(Ginkgo biloba)健康组织中分离得到25株内生真菌,根据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5株被鉴定为链孢霉菌属、4株为酵母属、4株为曲霉属,3株为毛霉属、3株为青霉属,2株为根霉属,1株为简梗孢霉属,3株分离菌株不产孢子.测定25株内生真菌对3种受试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共筛选得到11株至少对一种指示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显微分析鉴定.【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2116-2119)【关键词】分离;鉴定;银杏(Ginkgo biloba);内生真菌;抑菌性【作者】裴冬丽;张红岩;韩汝豪;李成伟【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河南商丘476000;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商丘476000;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河南商丘476000;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商丘476000;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周口 466001;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河南商丘476000;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4.3自第一株内生真菌1898年从黑麦草种子中分离出来以后,植物内生真菌才被广泛地关注。
内生菌最早是指在植物组织内生长的微生物,用来区分那些在植物表面上生长的表生菌。
现内生真菌定义为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在健康植物组织和器官内部中生长的,且不会使其被感染的宿主(至少是暂时)表现出外在病症的一类真菌。
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生物活性强,生长在植物体内的内生真菌可以和相对应的宿主相互协同、共同进化,并且还可以生成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1],它们不仅能促进宿主植物快速生长,而且还可有效地增强宿主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逆能力。
银杏叶内生真菌抑菌菌株筛选

银杏叶内生真菌抑菌菌株筛选王利娟;杨小生;贺新生【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科技》【年(卷),期】2007(043)004【摘要】本试验从四川绵阳银杏叶中分离得到480个内生真菌菌株,按经典系统分类方法分为子囊菌Ascomycot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球壳孢科Sphaeropsidaceae、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黑孢霉属Nigrospora sp.、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八大类,其中子囊菌为银杏叶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占总菌株数的46.3%.对八大类内生真菌进行抑制细菌活性检测,结果得出2株球壳孢科菌和2株胶孢炭疽菌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总页数】3页(P34-36)【作者】王利娟;杨小生;贺新生【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2;TS201.7【相关文献】1.雷公藤属内生真菌研究(Ⅱ)昆明山海棠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菌株筛选 [J], 王家明;张喜庆;田晓敏;王彩骄;杜万富;孙华;王永禄;李敬华2.青檀内生真菌高抗氧化活性菌株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J], 柴新义;李梦宇;于士军;孙星;罗侠;张微微;胡文龙3.野生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筛选 [J], 杨帆;刘春来;刘亮;王爽;蒋希峰;李敏;曹大为;李新民4.雷竹内生真菌分离及其功能性菌株筛选与鉴定 [J], 杨滢;楼玫娟;李子林;陈静;吴斐;黄晓宇;郭春兰;张林平5.雷竹内生真菌分离及其功能性菌株筛选与鉴定 [J], 杨滢;楼玫娟;李子林;陈静;吴斐;黄晓宇;郭春兰;张林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杏产黄酮内生菌的分离培养研究

银杏产黄酮内生菌的分离培养研究汤晓;朱建华【摘要】从银杏根与茎中分离筛选出9株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菌,分别属于匐柄霉、暗梗梭孢霉属、交链孢属、镰孢霉属、蜜孢霉和放线菌属.这些内生菌以真菌为主,并首次发现一株放线菌也产黄酮.内生菌产黄酮的能力以槲皮素衡量,槲皮素产量最高可达9.14 mg/L.内生菌体外培养的传代稳定性较差.HPLC测定结果显示,银杏内生菌均分可分泌一种非黄酮类物质的成分.【期刊名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4)002【总页数】6页(P96-101)【关键词】银杏;内生菌;黄酮类物质;槲皮素;传代;HPLC【作者】汤晓;朱建华【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系,浙江,宁波,315800;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系,浙江,宁波,315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3银杏提取物含有多种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活性成分,其中研究和利用最多的是黄酮类物质。
目前,虽然利用银杏叶工业化生产黄酮类物质的技术已成熟,但由于银杏黄酮主要从植株或叶中提取,这在生产上受到很大限制,也会引起资源的枯竭。
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几乎存在于所有目前已研究过的植物中,并且一些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者相似的生理活性成分。
如果能利用内生菌,实现银杏黄酮的微生物发酵体外培养,则可使银杏黄酮的工业化生产不受植物资源的限制,并可防止银杏资源的日益短缺。
但是,利用内生菌发酵生产黄酮类物质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微生物传代培养的稳定性;二是黄酮体外发酵培养的产量较低。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银杏根、茎中分离出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菌,并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初步分析银杏黄酮体外发酵培养的可行性。
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取树体健康、无病虫害的幼龄银杏树的根、茎,采集后48h内进行菌种分离。
改良固体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银杏根部树皮浸汁20%(体积分数),2%琼脂,即得。
改良固体PDA培养基:在PDA培养基中加入银杏根部树皮浸汁20%(体积分数),2%琼脂,即得。
银杏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银杏内生菌的研究进展摘要:银杏,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食用和药用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人称“活化石”。
众多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作为微生物资源拥有巨大的潜力。
在此归纳了近年来银杏内生菌多样性、抑菌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研究做参考。
关键词:银杏内生菌活性物质抑菌活性引言银杏(Ginkgo biloba L.)属银杏目银杏科植物,又名白果、公孙树,出现在2亿年前,是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仅剩1目,1科,1属,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和“植物界的熊猫”称号。
[1]银杏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改善脑血流、神经保护、抑制血小板活性等多种药理作用,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哮喘、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的治疗。
目前从银杏中共分离到5类药用成分,包括黄酮类、内酯类、有机酚酸类、聚戊烯醇类和多糖类。
药理研究显示,银杏具有抗氧化、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降血脂、改善循环、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及抗衰老等作用。
近年来多家医药企业从不断改进银杏叶中提取银杏叶黄酮的方法,以提高药理作用。
银杏除已开发利用的银杏叶外,其种仁、外种皮中也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有研究表明,内生菌与药用植物存在共生关系,内生菌能够影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产生和积累,植物内生菌存在于各种植物中,抗菌活性菌株分布广泛,是抗菌物质的重要潜在来源。
一方面,有些内生菌能够分泌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抗菌物质,再者很多内生菌还是一个未开发的新领域,它们所产生的抗菌物质往往是新颖的,可能具有很好的应用特性。
目前对于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处于白热化状态。
内生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来源,它们产生的内生菌产物极其丰富。
研究药用植物内生菌的活性成分、寻找合理的药物替代品、扩大药源,已成为当今药用植物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1银杏内生菌的多样性1.1细菌类荆卓琼等[2]从银杏的茎和叶中分离到一株对植物病原真菌拮抗谱较广、且抑菌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菌株 HZ-6-3,范晓静[3]从银杏茎叶中获得了一株对植物病原菌物有良好防治效果的银杏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W5,均有抑制作用。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黄酮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黄酮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黄酮的初步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银杏是我国的特产之一,其果实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近年来,有关银杏内生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内生真菌是指生长在植物组织内或在植物的种子、果实、根系、幼苗等部分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
内生真菌可以利用植物体内的物质为生长提供能量,同时也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状态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银杏内生真菌在银杏黄酮类物质的合成中的作用,对于进一步挖掘银杏的生物功能和开发植物源天然产物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该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从银杏植物体中分离鉴定内生真菌,并对其产生的黄酮化合物进行初步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 从不同地理区域的银杏树叶、树皮、根部等样品中,采用切片法和分离培养法分离出内生真菌;2. 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和分类;3. 对产生黄酮类物质的菌株进行筛选,并进行初步的药理活性评价;4. 采用质谱分析技术对黄酮类物质进行结构鉴定。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有以下几点:1. 从不同来源的银杏样品中分离出多种内生真菌,鉴定其分类信息和生理生化特征;2. 筛选出产生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真菌,并初步评价其药理活性;3. 结合质谱分析,鉴定出内生真菌产生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4. 对银杏内生真菌对银杏黄酮的合成机制和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为古老植物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银杏的生物功能和开发银杏天然产物,为我国医学和保健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其他古老植物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银杏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银杏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活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银杏(Ginkgo biloba L.)是一种原始裸子植物,在亚洲地区广泛种植,其叶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而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
此外,银杏
叶中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如黄酮类、酚酸类和银杏内酯等,具有多种
药理活性,可用于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抗菌和抗炎等。
然而,在银杏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活性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离银杏内生真菌,并评估其多样性和生物活性,为银杏药用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筛选:收集银杏根系和叶片样品,使用无
菌技术分离内生真菌,使用多种生化和形态学特征进行筛选。
2. 银杏内生真菌的鉴定:使用核糖体DNA ITS序列分析和形态学特征进行银杏内生真菌物种的鉴定。
3. 银杏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评估:对分离到的银杏内生真菌进行多样
性分析,包括物种多样性、菌群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等。
4. 银杏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评估:对具有生物活性的银杏内生真菌
进行抗菌和抗氧化等相关生物活性实验。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
本研究预期能够分离获得银杏内生真菌,并对其多样性进行评估,
为银杏药用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此外,鉴定活性物质的银
杏内生真菌物种,有望为银杏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候选物种。
银杏中抗病原真菌的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

抗菌活性菌株的分布 (株)
根茎叶
4
16
5
0
3
1
4
19
6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 ,银杏植物的根 、茎 、叶中含 有大量的内生真菌 ,内生真菌数量的多少与银杏 树龄有密切的关系 ,树龄越高 ,其含有的内生真 菌数量越多 。主要是内生真菌可以通过空气 、雨 水传播 ,树龄大的植物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真菌 , 加上植株生理状况改变 ,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有 可能促进某些真菌的生长 。抑菌试验测定结果 表明银杏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对农作物病原真菌 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也就是说银杏中存在农用 活性菌株 ,表明从植物银杏内生真菌中寻求活性
Gingkgo with different tree age
银杏 长兴老龄树种
下沙幼龄树种
株数 55
11
分离部位
根 茎 叶 根 茎 叶
含内生真菌株数 ( %)
12 (21. 8) 32 (58. 2) 11 (20. 0) 2 (18. 2) 8 (72. 7) 1 (9. 1)
·319 ·
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表 2) ,银杏中含有大量的 农用活性菌株 ,其中银杏树龄越高 ,其含有的活 性菌株数量也越多 。这可能与内生真菌和植物 寄主进化时间长短有一定的关联 ,树龄越高 ,植 物抗逆境 、抗病害的能力越强 ,内生真菌和植物 建立了和谐的共生关系 ,并且能够产生和宿主植 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成分 ,活性菌株就较多 。其 中大部分活性菌株分布于茎中 。图 1 是通过菌 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的银杏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对 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效果图 。
浙江农业学报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 18 (5) :317~320 ,2006
产黄酮银杏内共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产黄酮银杏内共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张洋;张书祥【摘要】本文从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银杏叶、茎、根部组织中分离得到20株银杏内共生真菌,经过发酵复筛有5株的产黄酮能力超过5μg/mL。
实验对菌株的最佳发酵产黄酮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为:3%葡萄糖、0.5%蛋白胨、0.4%酵母膏、0.3% KH2 PO4、0.01%MgSO4·7H2 O;起始pH值7 .0、最适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为140 r/min、装液量125 mL/250 mL。
在此条件下,该系列菌株在发酵7 d左右产黄酮量可达6 .4 μg/mL。
%20 strains were obtained from endophytic fungi,which were separated from leaves,stems and roots of Ginkgo biloba L. with different ages and from different areasof Hefei. After fermentation and screening,five strains of them had moret han 5 μg/mL flavonoid-producing capability. And then,the flavonoid-producing conditions for these strains were optimized as follows:3% glucose,0. 5% peptone,0. 4% yeast extract,0. 3% KH2 PO4 ,0. 01%MgSO4 ·7H2 O;initial pH 7. 0,optimum fermentation tempera ture28 ℃,shaker speed 140 r/min,liquid volume in flask 125 mL/250 mL.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this fungus could produce as high as 6. 4 μg/mL flavonoid after incubation for 7 days.【期刊名称】《工业微生物》【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8页(P21-28)【关键词】银杏;内共生真菌;黄酮;正交实验;超高压液相色谱【作者】张洋;张书祥【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601;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内生菌(Endophyte)最早是由De Bary[1]在1866年提出的,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的微生物,用以区分生活在植物表面的微生物(Epiphyt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9月农业机械学报第38卷第9期银杏植株中内生菌的分离及产黄酮菌株的筛选3赵庆云 樊明涛 师俊玲 【摘要】 对银杏的皮、茎、叶和果实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得到了128株内生菌并经摇瓶培养后用H PL C -UV 分析了各菌株产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
结果表明:8株菌能产黄酮类化合物,其中7株为真菌,1株为放线菌;1株产槲皮素,3株产山萘酚,1株同时产槲皮素和异鼠李素,3株同时产山萘酚和异鼠李素,最高质量浓度可达8151m g L 。
同时,产山萘酚和异鼠李素的菌株全部分离自银杏的根,其它菌株来自茎或叶,没有从果实中分离到黄酮产生菌。
关键词:银杏 内生菌 黄酮中图分类号:Q 93919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6-03-3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05—2007)赵庆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硕士生,712100 陕西省杨凌樊明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通讯作者师俊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引言在银杏(G inkg o bilobaL )的功能成分中,研究和利用最多的是黄酮类物质[1~3]。
目前,银杏黄酮的获得主要是从植株或叶中提取,在原料上受到很大限制。
虽然已有银杏的人工栽培基地,但由于银杏是雌、雄异株植物,用实生苗或分蘖苗造林,在育种和栽培上都有一定难度。
近年来,有人提出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银杏提取物[4],但植物细胞培养周期长、成本高、培养条件要求很苛刻。
如果能用微生物培养生产银杏黄酮则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也利于工业化生产。
已有研究表明,植物体内的内生菌具有产生寄主植物活性物质的能力[2~6]。
目前,有关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多集中于其生物防治能力的开发,而有关内生菌产生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较为少见。
考虑到银杏黄酮的主要成分是槲皮素、山萘酚和异鼠李素,本文重点考察由银杏植株不同部位所得内生菌产生这些物质的能力,以期获得能够产生黄酮的菌种。
1 材料与方法111 材料11111 菌种分离源于2005年9月从植株茂盛、无病虫害、树龄约40年以上的多棵银杏树上,采集新鲜银杏的根、叶、皮和果实,备用。
11112 培养基菌种分离用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察氏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 )。
液体培养基:以上培养基去掉琼脂所得相应培养基。
11113 主要仪器设备S W -CJ -2FD 型超净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ES -315型高压灭菌锅(TOM Y );SPX -300B - 型生化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HW Y 211型大容量恒温振荡器;V C 130型超声波细胞破碎仪(SON I CS );L C -2010A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SCL -10A 型紫外检测器(V P )。
11114 试剂黄酮类标样:槲皮素,山萘素和异鼠李素(上海同田生化技术有限公司)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12 实验方法11211 菌种分离、纯化及保藏分别取银杏的根、叶、皮和果实各5g ,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
无菌水冲洗干净后,切割成1c m 2左右的块,切面向下分别置于装有牛肉膏蛋白胨、察氏、高氏1号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对照为最后一次冲洗液。
以上样品各设2个重复,在28℃下培养3~7d 。
期间,将长出的菌体用接种针依次转接到新的固态培养基上,进行逐步分离纯化。
纯化后的菌种移至与培养皿中培养基相对应的斜面上,培养后再进行4℃保存。
11212 菌种发酵将不同培养基分离得到的各菌种,接1环至相应的液体培养基(250mL三角瓶中装有100mL培养液)中,在28℃、150r m in下发酵7d。
11213 黄酮类化合物检测发酵结束后,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对摇瓶中菌体进行破碎,每瓶破碎30m in。
取少许破碎液在14000r m in下离心10m in。
取上清液用0145Λm 的膜过滤后进行H PL C分析。
H PL C的检测条件为:Sh i m adzu OD S C18色谱柱(150mm×416mm, 5Λm);柱温28℃;流动相是甲醇与013%磷酸的体积比为11∶9的溶液;进样量8ΛL;流速018mL m in;检测波长370nm。
黄酮类标样:槲皮素、山萘素和异鼠李素。
2 结果与分析211 银杏不同部位的内生菌从银杏的不同部位共分离出内生菌128株,其中细菌86株、真菌32株、放线菌10株。
真菌多分离自银杏的叶和皮,放线菌多分离自银杏的根;果实中的真菌较少,没有放线菌;细菌在银杏叶中最少,皮中最多(见表1)。
整体而言,银杏皮和根中的内生菌较多,叶和果中较少。
这可能是因为皮和根生长时间长,其中的内生菌积累较多;叶和果的生长时间仅有几个月,内生菌积累比较少。
从表1中还可看出,分离出菌种中细菌最多,是真菌和放线菌总数的2倍,这可能是因为细菌的种类多,繁殖速度快,容易侵入植物体。
表1 银杏内生菌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株植株部位真菌细菌放线菌合计叶1017128皮1027138根820836果42226合计328610128212 能产黄酮的银杏内生菌用H PL C-U V对分离出的128株银杏内生菌进行产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鉴定,标样的液相图谱如图1所示。
检测结果发现有8株菌能产生黄酮类化合物(见表2)。
其中,7株为真菌,1株为放线菌,经初步鉴定其为放线菌属。
在真菌中,1株产槲皮素,2株产山萘酚,1株同时产槲皮素和异鼠李素, 3株同时产山萘酚和异鼠李素;放线菌产山萘酚。
这些菌株所产黄酮类物质中,异鼠李素的质量浓度较低,槲皮素和山萘酚的质量浓度较高,最高质量浓度分别达8151m g L和81017m g L。
从各菌株在银杏植株中分布来看,产山萘酚和异鼠李素的菌株全图1 黄酮类化合物标样的液相图谱表2 产黄酮的银杏内生菌分离结果序号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 m g・L-1槲皮素山萘酚异鼠李素菌种植株部位培养基叶皮根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培养基察氏培养基PDA培养基181510001815真菌有有20011420放线菌有有308101701029真菌有有400102701201真菌有有500121501012真菌有有60011230真菌有有70102100真菌有有80710860真菌有有部来自银杏的根,其他菌株来自茎或叶,没有从果实中分离到黄酮产生菌。
所有的产黄酮菌株都是用察氏培养基或高氏培养基分离得到的,而用其他培养基没有分离出1株产黄酮的菌株。
3 讨论宿主植物与内生真菌常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7~8]。
本文从银杏中分离出能够产生与银杏黄酮结构相似的内生菌。
目前,人们分离出能够产生植物体活性物质类似物(如紫杉醇、长春新碱、鬼臼毒素等)或新活性成分的内生菌绝大多数都是真菌[9~12]。
本文还分离出1株能够产生银杏黄酮类似物的放线菌(产山萘酚,质量浓度01142m g L),这一点尚属首次报道。
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用植物中功能成分具有生002农 业 机 械 学 报2007年 产速度快,易于实现工业化培养,发酵过程容易控制等优点。
目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已成为人们寻找新型药物的重要来源。
目前研究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常用方法是分离纯化出内生菌株,经过培养后以TL C 法检测其能否产生宿主植物活性成分或者经过大批量的发酵培养,获得一定生物量的内生真菌,再按照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分离纯化出内生真菌中的各种次生代谢产物,然后进行生物活性的筛选。
然而,未经菌种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的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一般都极低[13],用TL C 不能很好地检出能产生宿主活性成分的内生菌株。
化合物的结构类似物由于取代基团的不同,其紫外光谱的吸收峰会出现红移或蓝移,吸收峰的强度也可能有所变化,但是结构类似物的紫外光谱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喜树碱与羟基喜树碱、喹啉类生物碱等。
本文利用结构类似物紫外光谱相似的特性,用H PL C 对内生菌产生银杏黄酮结构类似物的能力进行初步筛选,结果获得了理想的菌株,从而证明H PL C 可用于定性、定量高活性成分的检测。
4 结束语从银杏的皮、茎、叶和果实中共分离得到128株内生菌。
其中,8株能产生银杏黄酮类化合物,7株为真菌,1株为放线菌。
在8株菌种中,1株产槲皮素,3株产山萘酚,1株同时产槲皮素和异鼠李素,3株同时产山萘酚和异鼠李素,最高质量浓度可达8151m g L 。
产山萘酚和异鼠李素的菌株全部分离自银杏的根,其他菌株来自茎或叶,没有从果实中分离到黄酮产生菌。
所有的黄酮产生菌都是用察氏培养基和高氏培养基分离出的。
参考文献1 傅晓艺,刘桂茹,杨学举.银杏的药用价值及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8):314~317.2 黄量,于德泉.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180.3 任安芝,高玉葆.植物内生真菌一类应用前景广阔的资源微生物[J ].微生物学报,2001,28(6):92~93.4 郭良栋.内生真菌研究进展[J ].菌物系统,2001,20(1):148~152.5 刘吉华,余伯阳.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的筛选方法[J ].植物资源与环境报,2004,13(4):6~10.6 王壁,贺堡,钟英长.南方红豆杉内生菌及紫杉烷类产物的初步鉴定[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3):116~118.7 Go ryck i P D ,H engsfler J G .P resen t statu s of the app licati on of cryop reserved hepatocytes in the evaluati on of xeno 2b i o tics :con sen su s of an in ternati onal expert panel [J ].Chem .B i o l.In teracti on s ,1999,121(1):117~123.8 Ro th J ,L em ith D ,Co llier E S ,et al .111e evo lu ti onary ,o rigin s of in tereelu lar com rmm icati on and the M agino t L inesof the m ind [J ].A nnals of the N ew Yo rk A cadem y of Sciences ,1986(463):1~l 1.9 杨显志,郭仕平,张玲琪,等.鬼臼类植物产鬼臼毒素内生真菌的筛选[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5):419~422.10 杨显志,张玲琪,郭波,等.一株产长春新碱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J ].中草药,2004,35(1):79~81.11 W agenaar M M ,Co rw in J ,Strohel G ,et al.T h ree new cytochalasin s p roduced by an endophytic fungu s in the genu s R h inocladiella [J ].J .N at P rod .,2000,63(12):1692~1695.12 Zou W X ,M eng J C .N ew b i oaetive m etabo lites p roduced by Co lleto trchum sp an endophytic fun gu s in A rtem is mm l[J ].P lan t Science ,2000,151(1):67~73.13 Sidhuz R S ,Fo rd E J .T he inducti on of taxo l p roducti on in the endophyticfun gu s —Pericon ia sp from To rreya gran 2difo lia [J ].Jou rnal of Indu strialM icrob i o logy &B i o techno logy ,1998,20(5):259~264.102 第9期赵庆云等:银杏植株中内生菌的分离及产黄酮菌株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