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内毒素检测标准和正常值

内毒素检测标准和正常值

内毒素检测标准和正常值内毒素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产生的内毒素,并且可以检测内毒素的水平是否超过正常范围。

内毒素是一种典型的生物碱,它能够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因此内毒素的水平对于判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内毒素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测内毒素的种类和水平,二是判断内毒素水平是否超过正常范围。

在内毒素检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细菌培养、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皮肤划痕液等样本中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内毒素的水平。

其中,细菌培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培养人体样本中的细菌,然后检测培养液中是否存在内毒素。

PCR技术则可以直接检测细菌或真菌的DNA,从而间接评估内毒素的水平。

ELISA方法则是通过检测抗原-抗体反应来定量内毒素的浓度。

在判断内毒素的水平是否超过正常范围时,需要参考一些参考值。

这些参考值通常是通过多个研究人群的内毒素水平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的。

例如,欧洲免疫学学会(ESI)曾对1200名健康人群进行了内毒素水平的研究,得出了正常范围为0.1-1.0 EU/mL的参考值。

此外,根据不同的内毒素种类和检测方法,不同实验室也会有一些特定的正常值范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内毒素的正常值范围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环境因素等。

因此,在使用内毒素检测结果时,应结合具体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其他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总之,内毒素检测是评估内源性炎症反应和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

通过检测内毒素的种类和水平,并且参考正常范围,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进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定量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定量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定量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作者:袁武锋吕火祥胡庆丰沈蓓琼廖维维舒磊潘翔军【摘要】目的研究血浆内毒素定量测定和血培养结果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对326例住院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和全血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血培养阳性组血浆内毒素含量(149.05~2101.11 pg/ml)明显高于血培养细菌阴性组(0.33~450.3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P<0.05)。

血培养阴性患者中,体温显著升高组(>38.5℃)内毒素含量(28.03~4623.52 pg/ml)明显高于体温未升高组(2.22~94.4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P<0.05)。

结论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有助于早期判断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在血培养未得到结果前,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及时对症处理。

【关键词】内毒素;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血培养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sence of endotoxin quantity determination and compare with hemoculture results. Methods Using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of endotoxin in plasma and results of hemoculture from 326 patients. Results The quantity of plasma endotoxin in hemoculture positive patients(149.05~2101.11pg/m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egative patients (0.33~450.31pg/ml) (Z=3.73,P<0.05).The quantity of plasma endotoxin in hemoculture negative patients with high temperature(28.03~4623.52pg/m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taients with lower temperature(2.22~94.41pg/ml), the de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ence(Z=4.91,P<0.05). Conclusion Detecting endotoxin in plasma will help to determine endotoxemia early and use medicine reasonably and promptly.Keywords endotoxin; endotoxemia; bacteremia; hemoculture血培养可以直接对血液中微生物进行培养,能够鉴别细菌种类及药敏实验,但存在需要培养时间长、阳性率低、定量困难等缺点。

内毒素的检测及意义

内毒素的检测及意义

BET-24A细菌内毒素分析仪 天津大学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人体液检测专用鲎试剂盒 湛江博康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20世纪六十年代,人 们发现一种古老的海 洋生物,被称为“海 洋活化石”的鲎,它 的血液与内毒素接触 后会发生特异性的凝 集反应,人们经过大 量研究和实验从它的 血液中提取出了用来 检测内毒素的“鲎试 剂”。
内毒素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热原因的快速辅助诊断(< 1小时) 早期判断革兰阴性菌的感染情况 (Gˉ菌所致)重症疾患的早期诊断 帮助临床医生快速合理筛选适当的抗生素 判断抗感染治疗效果及预后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预判及评估
发热原因的快速辅助诊断
发热
结缔组织 病毒
感染 细菌
恶性肿瘤 真菌等

G+
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筛选合理抗生素
BET检测标本范围
腹腔积液
尿液
透析液和透析用水
脑脊液
胸腔积液
血液
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凝胶法
光度(浊度)法 显色(比色)法




















几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凝胶法检测的特点
“限量”检测,是一种传统 经典的检测方法;
凝胶法是以试管内反应物凝 胶牢固程度为判断标准, 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内毒素的单位—EU/ml
1
BET-24A采用国际 通用的内毒素活性 单位EU/ml来表示 检测出的内毒素结 果;
2
活性单位指的是在 生物试剂在检测某 些具有某些活性的 生物时,它测得的 是这种生物说是致 病力,而不是这种 生物的重量;

血液透析内毒素检测的意义

血液透析内毒素检测的意义
• 〔3需要观察药物疗效的病人. • 〔4用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病人. • 〔5有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或介入治疗的病
人.
内毒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内毒素检测 的临床意义
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诊断 呼吸道感染 肝脏感染及肝硬化 胆道疾病 急性胰腺炎
溃疡性结肠炎
细菌性感染的辅助性诊 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原因不明的发热
内毒素的作用机理
LPS
LPS-LBP (LPS结合蛋白)
LPS-SCO14 (细胞膜上的受体)
信号传递
信号传递
CD14+细胞 (Mф,PMN,单核核细胞)
CD14-细胞 (上皮细胞等)
吞噬作用 杀菌活性
一级介质释放
粘附分子表达→细胞反应
TNF、IL-1 IL-6、IL-8
急性炎症
瀑布样反应,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
内毒素检透析液可引起患 者的多种急、慢 性并发症,直接 影响患者的透析 质量和生存质量, 严重的甚至危及 生命。
尤其是内毒 素,由于其 水解后可以 穿过透析膜 进入到患者 的体内,导 致急性热源
性反应。
使患者产生低血 压,肌肉痉挛, 头痛,发热等症 状,严重的可导 致休克。而长期 内毒素刺激,会 造成透析的长期 并发症如腕管综 合症和慢性炎症 反应等。
热原反应的相关因素
• 透析器因素 • 复用的透析器和血路管 • 透析液和透析用水 • 净化剂和消毒剂:次氯酸钠、双氧水、氢氧化钠等常用净化
剂,对透析膜有腐蚀作用,会增大膜孔径甚至引起破膜;过 氧乙酸是高效、广谱、速效的消毒剂,但其化学性质不稳定, 消毒效果受配制浓度、储藏时间和室温的影响. • 透析机的消毒和使用:在需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状态下, 两班之间往往人为忽略消毒程序的运行,有造成医源性交叉 感染之嫌. • 患者自身因素:有些患者潜在感染,血液透析时血流动力学 发生改变,加之肝素抗凝,容易造成局部感染扩散而在透析 中出现寒颤、发热等症状.透析患者并发败血症,也表现为 透析中高热、寒颤,而48% ~72%的败血症是由血管通路 感染引起的.

内毒素的检测及意义

内毒素的检测及意义

精品课件
内毒素的理化性质
耐 热 性:彻底灭活需250高温干烤一小时 可滤过性:能够穿透滤过膜 水 溶 性:LPS的O-特异性Ag呈亲水性 被吸附性:可被活性碳所吸附 易被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破坏
精品课件
人体内毒素的来源
外源性途径
内源性途径
骨折 烧伤 开放性创伤
感染 休克 肝脏疾病
注射药品及溶液
精品课件

G+
精品课件
帮助临床医生快速筛选合理抗生素

内毒素
头孢菌素类
喹诺酮类
碳氢霉烯类
氨基糖甙类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
第82回日本泌尿器科学会 1994.4
内毒素检测与微生物培养的关系
确定菌种 指导用药 检测速度 评估病情轻重 重疾早期预警 阳性率
内毒素检测
菌种确定 √
≯1h 快 √ √
>80%
精品课件
实验原理
内毒素与鲎试剂的凝胶反应
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溶
液混合会发生凝集反应 产生浊度变化,通过浓 度—时间反应曲线,得 出待测样品的内毒素浓 度;
光密度 OD
时间(分钟)
精品课件
实验原理
精品课件
实验原理
鲎试剂与内毒素反 应是特异性的“S” 曲线,取光密度 值为0.02点时作 为反应终点时间, 内毒素的浓度与 反应时间成反比
精品课件
BET检测标本范围
腹腔积液
尿液
透析液和透析用水
脑脊液
胸腔积液
血液
精品课件
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凝胶法
光度(浊度)法 显色(比色)法

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临床意义

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临床意义

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1.细菌内毒素的本质细菌内毒素为革蓝氏阴性菌及某些阴性菌样微生物,如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细胞壁外膜中的一种脂多糖(Lipoplydscharide, LPS)成分,它往往在细菌生长时释放或细菌死亡时裂解出来。

2.细菌内毒素在机体内反应及临床表现微量的细菌内毒素进入机体后即可引起机体内发热、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补体激活、机体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直至休克、死亡。

细菌内毒素(内毒素)作为革蓝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中的脂多糖(LPS),当严重细菌感染以及脓毒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浓度升高,而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内毒素水平不会升高,但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不会导致其升高。

内毒素水平的升高一般出现在严重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和多多脏器功能紊乱综合症(MODS),无细菌性感染患者中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细菌性病灶的患者,而从肠道释放因子或细菌移位可能引起诱导。

3.细菌内毒素水平检测在临床上应用体液细菌内毒素水平检测是诊断和监测细菌性(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疾病感染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内毒素水平的定量快速检测可以预示: (1)作为一个急性重要参数用来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2)监测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如外科术后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期以及多处创伤后)以及需要重症监护患者,用来探测细菌感染的全身影响或检测脓毒性并发症。

(3)评价严重炎性疾病临床进程及预后,如腹膜炎、脓毒症、SIRS和MODS。

4.体液内毒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体液内毒素水平是严重细菌性炎症(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的一个重要的特异性指,而且也是脓毒症和炎症活动有关的多脏器衰竭的可靠指标。

内毒素水平不仅是用于鉴别诊断的急性指标,而且是监控炎症活动的参数,内毒素水平的检测应是一系列的。

其主要意义表现为:(1)细菌性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在不明原因的炎性疾病中,内毒素水平升高表明由细菌(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引起的可能,在非细菌性疾病中,相对于临床的严重程度,内毒素水平浓度是低的,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中内毒素水平浓度的升高可能是细菌重复感染或脓毒症,而在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中,内毒素水平也不会升高。

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地临床意义

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地临床意义

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1.细菌内毒素的本质细菌内毒素为革蓝氏阴性菌及某些阴性菌样微生物,如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细胞壁外膜中的一种脂多糖(Lipoplydscharide, LPS)成分,它往往在细菌生长时释放或细菌死亡时裂解出来。

2.细菌内毒素在机体内反应及临床表现微量的细菌内毒素进入机体后即可引起机体内发热、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补体激活、机体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直至休克、死亡。

细菌内毒素(内毒素)作为革蓝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中的脂多糖(LPS),当严重细菌感染以及脓毒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浓度升高,而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内毒素水平不会升高,但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不会导致其升高。

内毒素水平的升高一般出现在严重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和多多脏器功能紊乱综合症(MODS),无细菌性感染患者中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细菌性病灶的患者,而从肠道释放因子或细菌移位可能引起诱导。

3.细菌内毒素水平检测在临床上应用体液细菌内毒素水平检测是诊断和监测细菌性(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疾病感染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内毒素水平的定量快速检测可以预示:(1)作为一个急性重要参数用来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2)监测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如外科术后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期以及多处创伤后)以及需要重症监护患者,用来探测细菌感染的全身影响或检测脓毒性并发症。

(3)评价严重炎性疾病临床进程及预后,如腹膜炎、脓毒症、SIRS和MODS。

4.体液内毒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体液内毒素水平是严重细菌性炎症(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的一个重要的特异性指,而且也是脓毒症和炎症活动有关的多脏器衰竭的可靠指标。

内毒素水平不仅是用于鉴别诊断的急性指标,而且是监控炎症活动的参数,内毒素水平的检测应是一系列的。

其主要意义表现为:(1)细菌性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在不明原因的炎性疾病中,内毒素水平升高表明由细菌(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引起的可能,在非细菌性疾病中,相对于临床的严重程度,内毒素水平浓度是低的,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中内毒素水平浓度的升高可能是细菌重复感染或脓毒症,而在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中,内毒素水平也不会升高。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以下是其应用指导原则:1. 临床应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主要用于临床诊断中,可以辅助判断细菌感染的程度和危险程度,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检测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以检测细菌体内产生的内毒素,包括脂多糖、肽、毒菌素等,可以提供关于感染病原体的重要信息。

3. 适用菌种:该检查法主要适用于产生内毒素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不同菌种产生的内毒素种类和水平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4. 适用样本: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各种临床样本,如血液、尿液、体液等。

不同样本中的内毒素含量可能有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样本。

5. 检测方法选择:目前常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和生物活性检测法等,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需要考虑其敏感性、特异性、操作简便性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6. 结果解读: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应综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单一的内毒素检测结果并不能确定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7. 质量控制:在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时,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实验室操作规范、标准品的选择和存储、仪器的检验和维护等方面。

总之,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提供有关感染病原体的重要信息,但需要根据临床情况综合判断和解读结果。

质量控制也是使用该检查法时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1.细菌内毒素的本质细菌内毒素为革蓝氏阴性菌及某些阴性菌样微生物,如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细胞壁外膜中的一种脂多糖(Lipoplydscharide, LPS)成分,它往往在细菌生长时释放或细菌死亡时裂解出来。

2.细菌内毒素在机体内反应及临床表现微量的细菌内毒素进入机体后即可引起机体内发热、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补体激活、机体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直至休克、死亡。

细菌内毒素(内毒素)作为革蓝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中的脂多糖(LPS),当严重细菌感染以及脓毒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浓度升高,而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内毒素水平不会升高,但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不会导致其升高。

内毒素水平的升高一般出现在严重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和多多脏器功能紊乱综合症(MODS),无细菌性感染患者中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细菌性病灶的患者,而从肠道释放因子或细菌移位可能引起诱导。

3.细菌内毒素水平检测在临床上应用体液细菌内毒素水平检测是诊断和监测细菌性(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疾病感染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内毒素水平的定量快速检测可以预示: (1)作为一个急性重要参数用来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2)监测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如外科术后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期以及多处创伤后)以及需要重症监护患者,用来探测细菌感染的全身影响或检测脓毒性并发症。

(3)评价严重炎性疾病临床进程及预后,如腹膜炎、脓毒症、SIRS和MODS。

4.体液内毒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体液内毒素水平是严重细菌性炎症(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的一个重要的特异性指,而且也是脓毒症和炎症活动有关的多脏器衰竭的可靠指标。

内毒素水平不仅是用于鉴别诊断的急性指标,而且是监控炎症活动的参数,内毒素水平的检测应是一系列的。

其主要意义表现为:(1)细菌性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在不明原因的炎性疾病中,内毒素水平升高表明由细菌(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引起的可能,在非细菌性疾病中,相对于临床的严重程度,内毒素水平浓度是低的,在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中内毒素水平浓度的升高可能是细菌重复感染或脓毒症,而在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中,内毒素水平也不会升高。

(2)监控具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可以通过内毒素水平监控对有感染危险的重症患者监护,包括大手术后患者及器官移植,免疫抑制等患者,由于内毒素只是在全身细菌性感染(尤其是革蓝氏阴性菌)或脓毒症时释放,所以内毒素水平在监控严重感染时是比CRP(C反应蛋白)、PCT(血小板积压)、 IL-6(白细胞介素6)、体温、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更好的工具。

(3)病程监控和预后:在严重的细菌性感染疾病中如脓毒症或MODS,内毒素水平升高的程度是炎症活动的反映,如果炎性刺激不再存在,如在有成效的感染治疗后,内毒素水平可在几天内恢复到正常参考范围内,可作为一种预后的良好迹象,而对于脓毒症或MODS患者,内毒素水平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维持在不正常区间或持续升高,此时往往提示持续的炎症性感染,同时也是预后不良的反映指标。

5.内毒素连续检测对治疗效果的判定应用内毒素血症多随病情恶化而加重,随病情缓解而减轻。

因此,内毒素可以作为一个衡量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内毒素的定量检测,使得内毒素成为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疗效和筛选恰当药物的非常实用的指标。

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检测研究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血中细胞或病灶内毒素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或输入大量内毒素污染的液体而引起。

内毒素血症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可出现如下变化,导致内毒素血症的发生:1.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2.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 3.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侧枝循环直接入体循环; 4.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内毒素血症临床症状不一,主要决定了宿主对内毒素的抵抗力。

症状和体征有发热,白细胞数变化,出血倾向,心力衰竭、肾功能减退、肝脏损伤、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休克等。

内毒素可引起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激肽等的释放,导致微循环扩张,静脉回流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组织灌流不足,缺氧及酸中毒等。

内毒素血症可以出现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中,通常导致致死性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极高,因此,内毒素血症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目前应用鲎试验阳性对内毒素血症进行确诊,以鲎试验浊度法或采用基质显色法血浆内毒素浓度大于10pg/ml 为定量标准,并证实它对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的判断优于血培养。

应用该法探讨不同类疾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结果为急性肝炎37%-64% 。

爆发性肝炎为58%-100% ,且腹水与无腹水有明显差异。

胆石症伴或不伴感染均有不同程度内毒素血症临床表现,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感染时,内毒素血症发病率最高(85%)。

在烧伤病例中发现,血内毒素阳性病死率为80% ,而阴性仅21% ,且内毒素血症病员低血压与病死率是革兰氏阳性菌血症的2倍。

Nachum等应用尿液稀释凝胶法研究了1286例尿路感染病例发现,鲎试验法区分显著性和非显著性菌尿症的能力为93% ,国内报道尿路感染时,尿液内毒素浓度大于5ng/ml为84% ,而非感染者仅2.3% 。

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疾病时,由于内毒素释放,也可发生内毒素血症,并把某些个体或病症如新生儿、中暑、临产妇女等可使血浆内毒素试验阳性,称之为生理性或间接型内毒素血症。

虽然目前尚无足够资料说明血内毒素浓度与病情及预后的确切关系,但众多危急病症的死亡如肝肾综合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与严重的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

寻找能拮抗内毒素或使之灭活的药物和治疗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内毒素血症---发热病人败血症的早期预测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是住院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确切诊断要根据血培养结果,需花费几天时间。

实验证明,无论是人和动物,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所许多症状是由内毒素血症造成的。

内毒素可以激活单核巨什细胞系统,通过白血病介素-1、白血病介素-6、白血病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等产生一系列毒性反应。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用鲎实验法测定病人血中内毒素,可以预测发烧病人败血症发生率。

Sander等人对473例发烧病人血中内毒素进行了研究,其中发生败血症病人在3天追踪观察期间有6人(32%)死亡,而454个无败血症病人只死亡26(6%)。

研究表明,血中内毒素浓度测定是预测败血症的极佳指标,此方法快速、简便,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临床工作中,找不到一个可靠的指标准确地预测病人将要发生败血症。

Sander等人的研究表明,鲎试验法检测结果预测败血症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96%。

从全体发烧病人有4%会发展为败血症来计算,鲎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为48%,阴性预测值为99%。

凡是内毒素试验结果为阴性的病人基本上排除3日内发生败血症的可能,而内毒素阳性的发烧病人则有发生败血症的高度危险性。

过去认为,菌血症就等于败血症,而败血症血培养的预测值仅为15%,因此用鲎试验检测内毒素的方法对发烧病人是否发展成败血症的预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内毒素血症-免疫低下儿童发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免疫低下儿童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是很普遍的事情,在诊断和治疗上一直曾在着许多问题,能作出正常诊断的只占病例的40%~60%,因此,临床医生往往不得不根据经验应用抗生素治疗,其疗效不甚理想。

Aad Hess 等人对36例免疫低下儿童进行了研究。

在发烧期间,利用鲎试剂多次检验了病人血中内毒素的浓度,其中11例的病人(35.5%)的血中内毒素含量 > 10pg/ml(内毒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其中一例检测数值位于23~64pg/ml 之间。

25例内毒素< 10pg/ml的病人没有一例血培养阳性,没有一例死亡。

在11例内毒素高的病人有5例死亡(45.5%),而活下来的人,随着血中内毒素含量的下降,逐渐好转至痊愈。

Aad等人的研究表明,免疫机能低下儿童发烧时,如果找不到细菌感染迹象或菌血症候,内毒素血症可能是引起发烧的原因之一。

这与Harris等人对免疫低下成人的研究报告相一致。

在有些儿童中,尽管同时感染了革兰氏阳性细菌或霉菌,内毒素血症仍可能是造成发烧的主要原因。

烧伤内毒素血症烧伤可由热水、蒸气、火焰、电流、激光、放射线、酸、碱、磷等各种因子引起、烧伤除了高温直接造成局部组织细胞损伤外,整个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改变。

处于应激状态可能释放出各种生物物质而引起烧伤的局部炎症和全身反应。

除此以外,应激还可以肠粘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受损,大量内毒素通过肠粘膜释放入血,血中高浓度内毒素,又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质-1、白细胞介质-8和白细胞介质-6等,进一步加重机体的病理反应,使临床症状更加严重。

动物试验及临床均表明,烧伤早期即出现内毒素血症。

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和重症监护水平的在不断提高,但是烧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成为进一步提高烧伤救治成功率的一大障碍,而内毒素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

因此,早期控制烧伤内毒素血症在减少并发症即死亡率反面是至关重要的。

动物实验模型显示,烧伤后门静脉血浆内毒素于伤后3-6小时即显著升高,7-12小时达高峰,24小时后有所下降,但仍居较高水平。

同时,烧伤后肝静脉血清肝功能指标ALT、LDH亦与3-6小时升高,12小时达高峰,且数值大于正常值的2倍以上,伤后24小时下降,且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以上结果提示早期肝脏损害与肠源性内毒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肠源性内毒素可能是导致烧伤早期肝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Winchnrch等人对一组39例不同烧伤面积的病人,在伤后5天内连续进行血浆内毒素,结果表明,血循环中内毒素的平均含量与烧伤面积相关;伤后3~4天有一峰值。

他们又对另外29例烧伤面积20%~75%的病人,进行伤后两周内定期抽血检查,内毒素阳性者17例(占58.6%)。

结果提示烧伤内毒素血症比较常见,而且内毒素血症与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血症或创面脓毒症的相关率为71%。

在烧伤的合并症中,如休克、脓毒症、肝损害,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发生、发展中,如前所述,在某种程度上,内毒素起着“拨机”的作用,因此烧伤早期控制内毒素血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点已经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内毒素与肝脏疾病肝脏是阻止肠道内毒素进入大循环的有效屏障,一旦肝脏功能障碍、肝脏受损后,对内毒素解毒能力大为减弱,内毒素进入血循环并经直接及间接作用引起肝外组织的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