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过铝花岗岩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
《地球化学》2007年(第36卷)总目次

维普资讯
《 地球化学)07 ( 3 卷) 目次 20 年 第 6 总
第 1期
鲁东青 山组 中性火 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 ………………………………………… 闫 峻 ,陈江峰 ( 1 ) 海南岛北西部邦溪地 区奥陶纪火山 . 碎屑沉积岩岩石学、 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源区及构造环境暗示 …………………… 许德如,马 驰,B .N n a .C on ,李鹏春,夏 斌 ,张玉泉 ( I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 R .s年龄 ” e0 “ 及其 意义 ………………………………杨胜洪,陈江峰,屈文俊,杨
刚,杜安道 (2 ) 7
锡铁 山铅锌矿床网脉状蚀变管道相 的识 别与研究 ……………… 祝新友 , 邓吉牛 ,王京彬 , 林龙军 ,樊俊 昌, 淑秋 (3 ) 孙 7 民用煤室 内燃烧条件下多环芳烃的排放 特征 ……………………………… 陈颖军,冯艳丽,支国瑞,盛国英,傅家谟 (4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利 用多 接收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 — P )测定镁 铁 一 MCI MS C 超镁铁质岩石中的铼 . 锇同位 素组成 ……………… 李 杰,梁细荣,董彦辉,涂湘林 ,许继峰 (1 3) 5
岩石学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岩石学知识要点归纳总结岩石学知识要点归纳总结在地球表面和地壳深处,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岩石。
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起源、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
了解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总结归纳岩石学的要点,从岩石的分类到岩石的成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岩石的分类根据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将岩石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熔融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冷却的速度和岩浆的成分,可以分为火山岩和深成岩两类。
火山岩是由快速冷却的岩浆形成的,例如玄武岩和安山岩;深成岩则是由缓慢冷却的岩浆形成的,例如花岗岩和二长岩。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或溶解物质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的岩石。
根据成岩过程,可以分为碎屑岩、化学岩和生物岩。
碎屑岩是由物理风化过程形成的,例如砂岩和泥岩;化学岩是由溶解、沉淀和结晶过程形成的,例如石膏和方解石;生物岩是由生物遗骸和有机碎屑形成的,例如石灰岩和煤。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根据变质程度,可以分为低度变质岩、中度变质岩和高度变质岩。
低度变质岩例如片麻岩,中度变质岩例如云母片岩,高度变质岩例如麻粒岩。
二、岩石的成因岩石的成因可以从岩石的形成过程和成分变化来考虑。
1. 火成岩的成因:火成岩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岩浆的产生、上升和冷却。
当地球内部的岩石熔融形成岩浆,由于密度较大,岩浆从地壳下升至地表,尽量快速冷却使岩浆凝固,形成火成岩。
2. 沉积岩的成因:沉积岩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岩屑的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
当岩屑遭受风化侵蚀后,经过水流或风力搬运到沉积盆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岩层逐渐形成。
3. 变质岩的成因:变质岩形成的主要过程包括岩石的高温和高压作用。
当岩石受到地壳深部的高温和高压作用时,其结构、组分和形态将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变质岩。
三、岩石的特征和鉴别通过观察和研究岩石的外观特征、矿物成分和结构组合,可以对岩石进行鉴别和分类。
西藏甲玛过铝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V o138 N o . .1 Fe 2 b. 011
21 0 1年 2月
[ 章 编 号 ]1 7 7 7 2 1 ) 10 7 9 文 6 19 2 (0 10 0 60
西藏 甲玛过 铝质 花 岗岩 的地 球化 学 特 征 及 成 因 意 义
秦 志鹏 汪雄 武 唐 菊 兴 唐 晓倩 周 云 彭 慧娟
目( Z 4 7 共 同 资助 项 目 S D0 0 ) [ 者 简 介 ]秦 志 鹏 ( 9 3 ) 男 , 士 研 究 生 , 物 学 、 石 学 、 床 学专 业 , — i z ie g qn 1 6 c m。 作 18 , 博 矿 岩 矿 E ma : hp n — i@ 2 . o l
西 藏 甲玛 铜多 金属 矿位 于冈底 斯 一念青唐古 拉构 造 岩浆 带岩 ( 也称拉 萨地 块 ) 南带 ( 隆格 尔 一 措麦 断裂 以南 、 雅鲁 藏布 结合带 以北 ) 东段 墨竹工
卡 一 错 那 裂 谷 盆 地 中 ( 1 , 印 度 一 亚 洲 大 陆 图 )是
用 时 空 关 系 密 切 , 中 发 生 于 l .P 集 5 Ma B .
以及 花 岗斑 岩 的侵 位 机 制 , 分 析花 岗斑 岩 的地 并
[ 稿 日期 ]2 1 00 收 0 01 9 [ 金 项 目] I土 资 源 部 科 学 基 地 协 作 研 究 ( H0 0— ) 地 质 调 查 项 目( 0 0 ) 青 藏 专 项 ( 2 2 1 88 8 ) 西 藏 华 泰 基 X B 983 、 N 87 、 1 10 0 1 0 9 、 龙 矿 业 开 发 有 限 公 司勘探 项 目、 术 开 发 项 目( 0 0 ) 、 育 部 岩 石 学 矿 床 学 国 家 重 点 ( 育 ) 科 建 设 项 技 E 84”教 培 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入学考试岩石学往年试题总结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入学考试岩石学往年试题总结2005-2011年博士入学考试岩石学考点汇总一、名词解释部分(教材为桑隆康、马昌前主编的岩石学第二版)1、钙碱指数:于1931年提出,指在2质量百分含量图上,含量曲线和含量曲线相交处所对应的2含量。
该指数将火成岩系列的二分法扩展为四分法,即碱性(<51)、碱钙性(51-56)、钙碱性(56-61)和钙性(>61)。
(见教材第四章,第87页)2、D〞层:位于下地幔底部的一个圈层,深度一般在2700-2900,厚度一般200-300,为核幔间的热和化学反应带,由金属合金和硅酸盐矿物组成。
该层地震波速极不均一,速度梯度降低,之下即为核幔边界。
(见教材绪论,第4页)3、S型花岗岩:上地壳沉积岩部分熔融、结晶产生的过铝质花岗岩类,代表岩石有堇青石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
(见百度百科词条)4、埃达克岩:一套由安山质、流纹质和英安质等系列火山和(或)侵入岩组合形成的特殊岛弧岩石,以缺少玄武岩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相区别。
因首次发现于阿留申群岛的埃达克岛而得名。
(见教材第八章,第171页)5.苦橄岩:一种稀有的、富含橄榄石的超镁铁质火山岩。
斑状结构,斑晶多为橄榄石,少量为辉石,另外含少量斜长石、角闪石和金属矿物等。
常产于玄武岩系底部,与苦橄质玄武岩共生。
(见教材第六章,第141页)6、紫苏花岗岩:一种以含有紫苏辉石为特征的花岗岩,最早发现于印度南部,最常见于早前寒武纪陆核区。
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与麻粒岩相变质岩共生。
最常见的矿物组合为石英+碱性长石+斜长石+紫苏辉石。
(见教材第九章,第183页)7、固相线:岩石刚刚开始熔融或者结晶完全结束时对应的(压力-温度-组分)条件。
在二元系中,固相线为一条曲线,而在三元系中,固相线为一个曲面。
(见教材第五章,第107页+百度词条)液相线:岩石完全熔融或者结晶刚刚开始时对应的(压力-温度-组分)条件。
在二元系中,液相线为一条曲线,而在三元系中,液相线为一个曲面。
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分类

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分类(★北大岩石学科目重要考点★)(2005、2006、2007年考过)1、岩浆成因与交代成因岩浆成因的花岗岩类由岩浆侵位冷凝形成,经历了从岩浆源区分凝、上升迁移到异地就位的过程——异地花岗岩交代成因的花岗岩指先存在的岩石基本上在固态的情况下由交代作用转变而成——原地花岗岩;形成机制更接近变质作用,也称花岗岩化作用2、岩浆花岗岩形成的主要观点结晶分异作用(Bowen):存在,但规模小。
层状和环状岩体晚期分异物。
混合化作用(Daly):通过同化作用或混合作用形成的混杂岩浆的过程。
只能形成偏中性的花岗岩类岩浆,而不可能形成大型岩基深熔作用或部分熔融作用:认为花岗质岩浆主要是由中、下地壳的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
3、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花岗岩成因复杂的因素1)物质来源的多样性地壳内部的不同结构层;消减带的消减洋壳和地幔楔形区2)产出构造背景的多样性岛弧造山带;活动大陆边缘;大陆碰撞带;陆内造山带;大陆裂谷带;大洋中脊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的依据及类型1)物质来源M型地幔与地壳混合型I型地壳中未经风化的火成岩S型地壳中经过风化的沉积岩A型地幔玄武岩浆演化、或玄武岩浆上升后,受地壳不同程度混染或亏损地壳熔融的产物2)构造背景:造山花岗岩、过渡型花岗岩、非造山花岗岩小崔建议:花岗岩的成因与分类是当前岩石学的热点领域。
通过查阅近十几年的岩石学论文也不难发现这一点!上面的“花岗岩MISA分类”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分类。
建议再从CNKI里找下近十几年的相关论文,学习并总结一下“Barbarin的花岗岩物源分类”和“Pitcher的花岗岩构造分类”。
这两个分类十分重要。
汇聚板块边界的岩浆作用(★北大岩石学科目重要考点★)(2007、2008年考了!)俯冲带玄武岩多阶段:板块俯冲→洋壳和大洋沉积物的脱水→流体及酸性岩浆的向上迁移→地幔楔的交代作用和富集→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和岛弧岩浆的生成。
多源:地幔楔(大洋岩石圈+软流圈上地幔);洋壳(大洋玄武岩+大洋沉积物);海水;大陆地壳的混染。
西藏措勤早白垩世后碰撞花岗岩厘定及岩石成因_李湘玉

新疆地质XINJIANGGEOLOGY2013年3月Mar.2013第31卷第1期Vol.31No.1中图分类号:P534.53;P619.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845(2013)01-057-08项目资助:中国地质调查局《西藏措藏勤县南嘎仁错东部地区1∶5万地质矿产调查(1212010818037)项目资助收稿日期:2012-08-07;修订日期:2012-10-15;作者E-mail:49744072@ 第一作者简介:李湘玉(1987-),女,硕士研究生,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矿物学、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西藏措勤早白垩世后碰撞花岗岩厘定及岩石成因李湘玉,马润则,易立文,何显川,张巨,岳相元(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鞠耳雀热巴花岗岩体位于冈底斯中带北侧,呈近EW 向分布于嘎立穷-鞠耳雀热巴-孔弄一带。
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花岗岩SHRIMP 锆石U-Pb 年龄为129Ma ,表明鞠耳雀热巴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
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据岩石地球化学、Sr-Nd 同位素等特征,认为其属S 型花岗岩,花岗质岩浆起源于古老上地壳物质不同程度部分重熔,源区物质具富粘土泥质岩特征。
结合构造判别图解及区域类似岩体的研究,确定该岩体具后碰撞花岗岩性质,形成于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过渡的构造环境。
表明在早白垩世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间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已由先前挤压隆升碰撞阶段转为伸展后碰撞阶段。
关键词:西藏措勤;SHRIMP 测年;地球化学;Sr-Nd 同位素;后碰撞花岗岩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岩浆岩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和雅鲁藏布结合带之间,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岩浆岩带。
古生代以来该区经历复杂构造事件,晚三叠世时班公湖-怒江洋开始打开,侏罗纪达最大规模,大致于早白垩世关闭,完成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拼合[2]。
然而,该碰撞过程向后碰撞阶段的转换尚存在争议。
219470499_花岗伟晶岩中锂辉石和透锂长石产出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2023/039(07):2138 2152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3.07.15刘强,李鹏,严清高等.2023.花岗伟晶岩中锂辉石和透锂长石产出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岩石学报,39(07):2138-2152,doi:10.18654/1000-0569/2023.07.15花岗伟晶岩中锂辉石和透锂长石产出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刘强1,2 李鹏1 严清高1,2 李建康1LIUQiang1,2,LIPeng1,YANQingGao1,2andLIJianKang11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1 MNRKeyLaboratoryofMetallogenyandMineralResourceAssessment,InstituteofMineralResource,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 MOEKeyLaboratoryofOrogenicBeltsandCrustEvolution,SchoolofEarthandSpace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2022 11 09收稿,2023 02 20改回 LiuQ,LiP,YanQGandLiJK 2023 Theoccurrencecharacteristicsandformationconditionsofspodumeneandpetaliteingraniticpegmatite.ActaPetrologicaSinica,39(7):2138-2152,doi:10.18654/1000 0569/2023.07.15Abstract Spodumene(Spd)andpetalite(Ptl)areimportantlithium aluminosilicatemineralsinLi richgraniticpegmatite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findouttheformationconditionsandevolutionprocessofspodumeneandpetaliteforfurtherindicatingtheformationmechanismofgranite pegmatitetypelithiumdeposit Spodumeneandpetaliteareusuallyoccurredintheintermediatezoneorcoreofpegmatites,butformedindifferenttemperatureandpressureconditions Theformeroneisformedathightemperatureandlowpressure,whereasthelatteroneisstableatrelativelylowtemperatureandhighpressure,andthetwocanbeconvertedwiththechangeoftemperatureandpressureconditions Whenthetemperaturedecreases,thepetalitecanbeconvertedintospodumeneandquartz(Qtz)intergrowths(SQI),orwhenthepressureincreases,thespodumeneandquartzintergrowths(SQI)canbeconvertedintopetalite TheP TtrajectoryoftheformationandevolutionofLi richpegmatitecanberevealedbyaccuratelydeterminingthetemperatureandpressureconditionsofthemutualconversionbetweenspodumeneandpetalite Basedonrecentresearchresultsonspodumeneandpetalite,thispapersummarizestheproductioncharacteristicsandformationconditions,andconcludesthat:(1)IntheLi richpegmatitesystem,thecrystallizationoflithium aluminosilicatemineralsismainlycontrolledbytemperatureandpressureconditions,andlessrelevantwiththemeltcomposition Thestabletemperatureandpressurerangeofspodumeneandpetaliteis400~680℃and160~400MPa;(2)Underthesuperpositionofexsolutionalkalinefluid,thehydrothermalalterationprocessofthelatespodumeneoccurredalbitization/potashfeldspathization,muscovitizationandlithiumchloritizationsuccessively;(3)Thehigherthetemperature,thelessthealuminumsaturationindex(ASI),andthemoreH2Ocontentmayincreasethesolubilityoflithiuminthemelt;(4)Thecrystallizationexperimentsofspodumeneandpetaliteindicatetherapidcrystallizationprocessofpegmatite,andtheformationofitstextureisinfluencedbythedegreeofcooling Hightemperatureandpressureexperimentsshowthat5%H2Ocontent(unsaturatedcondition)and50~130℃undercoolingdegreerangearethebestconditionsdevelopingthepegmatitictexture;(5)ThecontentofCO2andLiinmagmaplaysakeyroleinregulatingpH,reducingliquidusandmeltviscosity,andincreasinghydrationclustermoleculesinthecrystallizationsystemofLi richpegmatite Inthefuture,theapplicationofin situhightemperatureandhighpressureexperimentaltechniques(suchashydrothermaldiamondanvilcell)willprovidemoredirectandreliableexperimentalbasisforresearchingthemetallogenicmechanismofgraniticpegmatiteraremetaldepositsKeywords Spodumene;Petalite;Hightemperatureandhighpressureexperiment;Solubility;H2O;Undercooling摘 要 锂辉石(Spd)和透锂长石(Ptl)是富锂花岗伟晶岩中重要的锂铝硅酸盐矿物,查明锂辉石和透锂长石的形成条件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0605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096、42002109、41703048)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230289)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刘强,男,1994年生,博士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E mail:931496643@qq com通讯作者:李鹏,男,1988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E mail:lipeng031111@163 com和演化过程对进一步揭示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岩石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不断丰富和更新。
其中,LuHf同位素体系作为一种新的岩石学研究工具,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
LuHf同位素体系是指由 lutetium(Lu)和氦(Hf)两种元素组成的同位素体系,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可用于探讨地球壳幔演化、岩石成因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LuHf同位素体系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岩石学研究中的应用。
LuHf同位素体系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岩石年代学和矿物成分测定两个方面。
在岩石年代学方面,LuHf同位素体系可以用于确定岩石的形成年龄。
这是因为在地球演化过程中,Lu和Hf元素会发生分异,不同成因的岩石具有不同的LuHf同位素组成特征。
通过对比不同岩石的LuHf同位素组成,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确定岩石的形成年龄。
在矿物成分测定方面,LuHf同位素体系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些矿物在形成过程中会发生成分变化,导致其Lu和Hf元素的含量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测定这些矿物的LuHf同位素组成,可以推测出其形成过程中的成分变化情况,进而深入了解矿物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LuHf同位素体系还可以用于探讨地球壳幔演化、岩石成因等方面的研究。
例如,在地球壳幔演化方面,LuHf同位素体系可以用于研究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地壳板块的运动。
在岩石成因方面,LuHf同位素体系可以用于探讨岩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岩石的变质和变形等过程。
LuHf同位素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岩石学研究工具,在岩石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它不仅可以用于确定岩石的形成年龄,还可以用于推测矿物的成因和演化历史,探讨地球壳幔演化、岩石成因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LuHf同位素体系的应用也将不断完善和深化,为岩石学研究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秦岭山阳柞水地区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秦岭山脉东段。
该地区在燕山期经历了大规模的中酸性侵入岩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地质资源和矿产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4)
陆内挤压造山的产物 ,邓晋福等[6] 则进一步认为它 们是陆内俯冲带的产物 ,是陆内俯冲的岩石学记录 。
现有资料显示[8 ,9 ,15~30] ,西藏过铝花岗岩的同位 素年龄按岩带的不同有差异 ,一般在10~20Ma之间 , 反映其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新近纪 , 而且主要在 23Ma及其以后侵位的 ,岩浆活动强度基本呈增强趋 势 。特别是拉轨岗日2喜马拉雅带 ,属中新世 ,为喜 马拉雅晚期产物 ;而藏北2冈底斯带部分岩体为90~ 140Ma ,属白垩纪 。
在端元组分中 ,Or 含量最高 ,为81 %~98. 48 % , Ab 次之 , 为 1. 52 %~ 19. 00 % , 基 本 不 含 An 分 子 。 在图 1中集中分布在 Ab —Or 线的正长石区内 ,为透 长石 。
斜长石中 ,Ab > An > Or ,主要属更长石 ,极少量 为中 长 石 ; 钾 长 石 具 有 高 Or 含 量 , 显 示 Or > > Ab > > An ,属钾透长石 。
岩石中微量元素 Rb 和 Th 强烈富集 ,而 Ba 和 Ce 略有富集 , Zr 、Sm、Y、Yb 则相对亏损 。岩石微量 元素型式图显示出同碰撞花岗岩的模式 。
其岩石类型按 Barbarin 的分类[10] ,均属于含白 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 (MPGs) 。3 种主要岩石类型在 空间分布上 ,高喜马拉雅岩带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电 气石花岗岩 ,北喜马拉雅南带 、拉轨岗日带主要为白 云母花岗岩和电气石花岗岩 ,而措勤2申扎带 、南冈 底斯带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 ,即由南而北 ,电气石含 量越来越少 ;按侵入顺序 ,从早到晚的演化趋势为 : 二云母花岗岩 →白云母花岗岩 →电气石花岗岩 ,指 示靠南部侵入时代相对较晚 ,而越靠北越早 。
廖忠礼1 , 潘桂棠1 , 朱弟成1 , 王立全1 , 耿全如1 , 张予杰1 , 熊兴国2 , 陈文彬1 , 彭智敏1 , 朱 兵3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 四川 成都 610082 ; 2.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 贵州 贵阳 550004 ; 3.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 四川 成都 610082)
Fe) 比全岩的 MgΠ(Mg + Fe) 比值略高 ,但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 ,说明了其成因仍以岩浆成因为主 。在云母类矿物的成
因图解显示 ,研究区内大多数黑云母均位于 C 区 ,属壳源 。
关 键 词 :过铝花岗岩 ;矿物化学 ;岩石成因 ;西藏
中图分类号 :P588. 12 + 1
文献标识码 :A
17
表 1 斜长石的化学成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wBΠ%) Table 1 Microprobe analyses ( wBΠ%) of plagioclase
18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4)
表 2 钾长石的化学成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wBΠ%) Table 2 Microprobe analyses ( wBΠ%) of K2feldspar
造岩矿物化学成分是源区部分熔融 、熔体结晶 分异作用和成岩作用机理的反映 ,对探讨岩浆活动 的深部地质动力学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长石类和云 母类矿物是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 ,它们通常保存了 大量形成时周围岩浆介质的物理化学信息[1 ,2] ,因而 是一种直接研究岩浆结晶演化及成岩温压条件的理 想对象[3] 。西藏过铝花岗岩系统的矿物学 、矿物化 学资料尚不多见 ,本文主要藉助电子探针 ,对西藏过 铝花岗岩的主要造岩矿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 获得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
收稿日期 : 2006208216 第一作者简介 : 廖忠礼 ,1969 年生 ,博士 ,副研究员 ,从事岩石学及青藏高原地质方面的研究 。 资助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2002CB4126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0503005 ,40572051) ,中国地质调查局
摘要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西藏过铝花岗岩中斜长石 、钾长石 、黑云母 、白云母和电气石的矿物化学特征 。结果表明 :
岩石中的斜长石均以 Ab 为主 ,占78. 73 %~100 % ,An 分子为0. 13 %~18. 93 % ,而 Or 分子仅为0. 19 %~3. 74 % ;在长
石的成分分类图解中多分布于更长石区内 ,少量分布于钠长石区 。钾长石的端元组分中 Or 含量最高 ,为81 %~
基于氧化法计算[32] 的斜长石端元组份中可以 看出 ,各岩类的斜长石均以 Ab 为主 ,占78. 73 %~ 100 % ,An 分子为0. 13 %~18. 93 % ,而 Or 分子最少 , 仅为0. 19 %~3. 74 %。在长石的成分分类图解中 (图 1) ,多分布于更长石区内 , 少量分布于钠长石 区 ,与岩矿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
2006 年 (4)
西藏过铝花岗岩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
19
62. 018 %~65. 286 %之间 ,平均64. 889 % ;Al2O3 变化 于16. 837 %~19. 230 %之间 ,平均64. 889 % ; K2O 含 量较高 ,为10. 210 %~17. 458 % ,Na2O 含量较低 ,为 0. 10 %~2. 09 % ;几乎不含 CaO 。
98. 48 % ,Ab 为1. 52 %~19. 00 % ,基本不含 An 分子 ,在成分分类图解中集中分布在 Ab —Or 线的正长石区内 。斜长石
中 Ab > An > Or ,主要属更长石 ,极少量为中长石 ;钾长石具有高 Or 含量 ,显示 Or > > Ab > > An ,属钾透长石 。白云母
第 26 卷 第 4 期 2006 年 12 月
沉
积
与
特
提
斯
地
质
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ol. 26 No. Dec. 2006
4
文章编号 :100923850 (2006) 0420015210
西藏过铝花岗岩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
1 地质概况
过铝花岗岩的岩浆活动在青藏高原有一定分 布 ,是强烈岩浆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分布于西藏 境内的 61 个过铝花岗岩体 ,主要呈带状分布于班公 湖 —改 则 —安 多 怒 江 带 一 线 以 南 的 6 个 花 岗 岩 带[4 ,5] ,喜马拉雅地区是闻名世界的过铝花岗岩研究 基地[6 ,7] 。过铝花岗岩因其与造山带演化和青藏高 原隆升密切相关而倍受关注[8~10] 。对于这些淡色花 岗岩的成因 ,一般认为是地壳来源[11~13] ,是碰撞后
4 云母的矿物化学特征
云母是富铝花岗岩类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 , 在喜马拉雅岩区花岗岩中广泛发育白云母和黑云 母 ,而在冈底斯岩区的花岗岩类中白云母仅在最晚 期的某些花岗岩中局部出现 ,主要为黑云母 。
富含白云母是过铝花岗岩的主要特征之一 ,部 分岩体中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见 表 3 。从成分 看 ,花岗岩中的白云母以高铝 (Al2O3 为28. 15 %~ 35. 841 %) 、富钾铁 ( K2O 为8. 23 %~12. 283 % , FeO 3 为 0. 49 %~ 6. 48 % , 平 均 2. 79 %) 、低 镁 ( MgO 为 0. 027 %~ 1. 466 % , 平 均 0. 63 %) 、贫 钠 ( Na2O 为 0. 05 %~0. 76 % ,平均0. 33 %) 为特征 。在以22个氧 原子计算的分子式中 ,Si 与 Al 的阳离子数均较高 , 其中 Si 为 6. 0575~ 6. 6412 , 属 多 硅 白 云 母 , Al 为 4. 5244~5. 5960 ,也反应了寄主岩石的铝 、硅饱和特 性。
3 长石的矿物化学特征
长石是组成花岗岩类最主要的造岩矿物 ,对研 究区内主要过铝花岗岩类的长石进行的电子探针分 析结果见表 1 、表 2 。
斜长石是化学成分变化比较大的一类造岩矿 物 ,它普遍以自形 、半自形出现在各类花岗岩中 。斜 长石的化学成分可灵敏地反映出岩浆总成分的演 化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在斜长石的主要氧化物中 , SiO2 含 量 在 61. 18 % ~ 69. 659 % 间 , 平 均 66. 41 % ; Al2O3 在 17. 849 %~ 24. 95 %间 , 平均 20. 57 % ; Na2O 为 5. 99 % ~ 12. 182 % , 平 均 10. 44 % ; CaO 为 0~ 6. 95 % ,个别样品偏低 ,仅0. 026 % ; K2O 含量最低 , 为0~1. 96 % ,平均0. 2151 %。
主要岩石类型的钾长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及氧 化 法 计 算[32] 的 端 元 组 分 见 表 2 。钾 长 石 的 SiO2 在
图 1 长石成分 Or2Ab2An 分类图解 Fig. 1 Or - Ab - An diagram of feldspar
2006 年 (4)
西藏过铝花岗岩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
一般认为云母类矿物的铁 、镁含量能反映其寄 主岩浆的物质来源 , 在云母类矿物的 FeOΠ( FeO + MgO) 2MgO 图中 (图 2) ,区内绝大多数白云母均位于 C 区 ,属壳源 ;邓晋福等[6] 也认为白云母花岗岩浆主 要是来自俯冲板块顶部泥质沉积物的局部熔融 ,并 将富含白云母的花岗岩视为陆内俯冲带造山的岩石 学标志之一 。
在以22个氧原子计算的分子式中 ,Si 与 Al 的阳离子数均较高 ,其中 Si 为6. 0575~6. 6412 ,属多硅白云母 ;黑云母中 Si
阳离子数绝大多数小于 6 ,值介于5. 3227~6. 1265之间 ,平均为5. 5718 ;Al 离子数为1. 8735~2. 6464 ,四面体配位为 Si 、 Al Ⅳ所占据 ,八面体配位的阳离子中 Al Ⅵ为0. 2101~1. 7388 ,大离子位中以 K为主 。过铝花岗岩中黑云母的 MgΠ(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