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中药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
执业药师中药一大纲

执业药师中药一大纲以下是执业药师中药学科的一份大纲:
一、中药基础知识
1. 中药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2. 中药的分类与命名规范
3. 中药常用名词解释与定义
二、中药药材学
1. 中药药材产地、性味归经与功效
2. 中药药材的鉴别与贮藏
3. 中药药材的制剂与加工方法
4. 中药饮片的制备技术与质量评价
三、中药化学与药理学
1. 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类与特点
2.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
3. 中药药效物质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四、中成药学
1. 中成药的定义、分类与命名规范
2. 中成药剂型、成分与适应症
3. 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五、中药配方学
1. 中药配方的理论与实践
2. 中药配方的制备与使用方法
3. 中药配方的评价与优化
六、中药临床应用
1. 常见中药治疗常见病与多发病
2. 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
3. 中药治疗方案的制订与管理
七、中药药事管理
1. 中药处方的合理使用与审方技巧
2. 中药计量与制剂配伍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3. 中药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管理
此大纲只是中药学科的一部分内容,具体还需根据考核要求进行细化和完善,并且可能会因不同教育机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而有所调整。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物化学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物化学1.各类药物的分类、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和代谢特点。
2.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使用特点。
3.-些重要药物在体内外相互作用的化学变化;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化学变化和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4.手性药物的立体化学结构、构型和生物活性特点。
5.药物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及相应的生物学作用。
6.特殊管理药品的结构特点和临床用途。
说明:本部分所列出代表药物的选择依据是《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09年版)及临床常用的新药。
一、化学治疗药物(一)抗生素1.基本要求(1)抗生素的分类、结构类型、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抗生素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与化学稳定性、毒副作用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2.β-内酰胺类抗生素(1)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抗耐药性的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的注意事项(2)代表药物:青霉素钠(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头孢哌酮钠、头孢克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硫酸头孢匹罗、克拉维酸钾、舒巴坦钠、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的注意事项(2)代表药物: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产生毒副作用的机制、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及使用的注意事项(2)代表药物:阿米卡星、硫酸依替米星、硫酸奈替米星、硫酸庆大霉素(-)抗生素5.四环素类抗生素(1)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产生毒副作用的机制及使用的注意事项(2)代表药物:盐酸四环素、盐酸土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盐酸米诺环素、盐酸美他环素(二)合成抗菌药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合成抗菌药物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喹诺酮类药物(1)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盐酸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3.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1)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作用机制,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三)抗结核药 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抗结核药物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抗结核抗生素代表药物:硫酸链霉素、利福平、利福喷汀、利福布汀3.合成抗结核药物(1)合成抗结核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特点,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异烟肼、异烟腙、盐酸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吡嗪酰胺(四)抗真菌药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和理化性质(2)抗真菌药物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唑类抗真菌药物(1)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硝酸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3.其他抗真菌药物代表药物:特比萘芬、氟胞嘧啶(五)抗病毒药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和理化性质(2)抗病毒药物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核苷类抗病毒药物(1)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作用过程、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阿昔洛韦、盐酸伐昔洛韦、喷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阿德福韦酯、齐多夫定、司他夫定、拉米夫定、扎西他滨3.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代表药物:奈韦拉平、依发韦仑4.蛋白酶抑制剂代表药物:茚地那韦、沙奎那韦、奈非那韦5.其他抗病毒药物代表药物:利巴韦林、盐酸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磷酸奥司他韦、膦甲酸钠(六)其他抗感染药1.基本要求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和代谢特点2.各种药物代表药物:盐酸小檗碱、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磷霉素、盐酸克林霉素、盐酸林可霉素、利奈唑胺(七)抗寄生虫药1.基本要求(1)抗寄生虫药的分类、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抗寄生虫药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驱肠虫药物(1)驱肠虫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作用过程、代谢特点,产生毒副作用原因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盐酸左旋咪唑、阿苯达唑、甲苯咪唑3.抗血吸虫病和抗丝虫病药物代表药物:吡喹酮4.抗疟药(1)抗疟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作用过程、代谢特点,产生毒副作用原因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磷酸氯喹、磷酸伯氨喹、乙胺嘧啶、奎宁、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八)抗肿瘤药1.基本要求(1)抗肿瘤药的分类、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烷化剂(1)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类型和特点、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作用过程、代谢特点,产生毒副作用原因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美法仑、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白消安、卡莫司汀、司莫司汀、塞替派、顺铂、奥沙利铂-、化学治疗药物(八)抗肿瘤药3.抗代谢药物(1)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类型和特点、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作用过程、代谢特点,产生毒副作用原因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氟尿嘧啶、去氧氟尿苷、卡莫氟、盐酸阿糖胞苷、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氟达拉滨、巯嘌呤、甲氨蝶呤、亚叶酸钙、雷替曲塞、培美曲塞4.抗肿瘤天然药物及其半合成衍生物(1)抗肿瘤天然药物及其半合成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作用过程、代谢特点,产生毒副作用原因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盐酸多柔比星(阿霉素)、盐酸柔红霉素、盐酸表柔比星、盐酸米托蒽醌、依托泊苷(依托泊苷磷酸酯)、替尼泊苷、硫酸长春碱、硫酸长春新碱、硫酸长春地辛、酒石酸长春瑞滨、紫杉醇、多西他赛、羟喜树碱、盐酸伊立替康、盐酸拓扑替康5.基于肿瘤生物学机制的药物(1)该类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作用过程、代谢特点,产生毒副作用原因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索拉非尼、硼替佐米6.激素类药物(1)激素调节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该类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作用过程、代谢特点,产生毒副作用原因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氟他胺、枸橼酸他莫昔芬、枸橼酸托瑞米芬、来曲唑、阿那曲唑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镇静催眠药及抗焦虑药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化学(2)镇静催眠药及抗焦虑药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苯二氮(艹)卓类(1)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地西泮、奥沙西泮、硝西泮、三唑仑、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咪达唑仑、依替唑仑3.非苯二氮(艹)卓类(1)各种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唑吡坦、丁螺环酮、扎来普隆、艾司佐匹克隆(佐匹克隆)(二)抗癫痫及抗惊厥药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化学(2)抗癫痫及抗惊厥药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代表药物(1)抗癫痫及抗惊厥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毒性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乙琥胺、扑米酮、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丙戊酸钠(镁)、加巴喷丁、氨己烯酸、托吡酯(三)抗精神失常药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化学(2)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症药的结构特点与代谢物活性的关系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三)抗精神失常药2.抗精神病药(1)抗精神病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毒性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盐酸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癸氟奋乃静)、三氟拉嗪、氯普噻吨、氯哌噻吨、氟哌啶醇、舒必利、氯氮平、奥氮平、多塞平、喹硫平、洛沙平(阿莫沙平)、硫利达嗪、利培酮、盐酸齐拉西酮、帕利哌酮3.抗抑郁症药(1)抗抑郁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断该类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毒性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盐酸阿米替林、盐酸氟西汀、盐酸帕罗西汀、度洛两汀、瑞波西汀、文拉法辛、舍曲林、吗氯贝胺、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氟伏沙明、丙米嗪(四)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1.基本要求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化学2.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1)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的结构特点(2)代表药物:吡拉西坦、茴拉西坦、盐酸多奈哌齐、利斯的明、石杉碱甲、氢溴酸加兰他敏、盐酸美金刚、长春西汀、盐酸倍他司汀(五)镇痛药 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镇痛药的结构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3)国家特殊管理麻醉药品的结构特点2.作用阿片受体类药物(1)作用阿片受体类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盐酸吗啡、盐酸哌替啶、枸橼酸芬太尼、阿芬太尼、瑞芬太尼、盐酸美沙酮、盐酸纳洛酮、酒石酸布托啡诺、右丙氧芬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五)镇痛药3.其它类药物(1)其它类镇痛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盐酸布桂嗪、盐酸曲马多三、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一)影响胆碱能神经系统药物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胆碱受体激动剂(1)胆碱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硝酸毛果芸香碱、氯贝胆碱3.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类药物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溴新斯的明、碘解磷定4.M胆碱受体拮抗剂(1)M胆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手性特征、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丁溴东莨菪碱、氢溴酸山莨菪碱、溴丙胺太林、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5.N胆碱受体拮抗剂(1)N胆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手性特征、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氯化琥珀胆碱、苯磺顺阿曲库铵、多库氯铵、米库氯铵、泮库溴铵(二)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药物1.基础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药物结构与受体选择性之间的关系(3)药物代谢的特点(4)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5)国家特殊管理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结构特点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手性特征、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盐酸异丙肾上腺素、重酒石酸间羟胺、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盐酸多巴胺、盐酸多巴酚丁胺、沙丁胺醇(左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盐酸克仑特罗、沙美特罗、富马酸福莫特罗3.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手性特征、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盐酸普萘洛尔、盐酸索他洛尔、阿替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富马酸比索洛尔、艾司洛尔、卡维地洛、马来酸噻吗洛尔四、心血管系统药物(一)抗心律失常药1.基本要求(1)分类、结构类型、作用机制、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普遍性2.钠通道阻滞剂(1)钠通道阻滞剂的主要结构类型、作用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2)代表药物:硫酸奎尼丁、盐酸普鲁卡因胺、盐酸利多卡因、盐酸美西律、盐酸普罗帕酮3.钾通道阻滞剂(1)钾通道阻滞剂的主要结构类型、作用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2)代表药物:盐酸胺碘酮、多非利特(二)抗心力衰竭药1.基本要求结构类型、作用机制、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代表药物代表药物: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三)抗高血压药1.基本要求(1)抗高血压药分类、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作用于中枢的降压药(1)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2)代表药物:盐酸可乐定、甲基多巴、莫索尼定3.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代表药物:利血平4.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1)ACE抑制剂和AT1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结合前药原理,推测它们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2)代表药物:卡托普利、马来酸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盐酸喹那普利、雷米普利、氯沙坦钾、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酯5.钙通道阻滞剂(1)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构效关系和作用特点(2)代表药物: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盐酸尼卡地平、盐酸维拉帕米、盐酸地尔硫革、盐酸桂利嗪、盐酸氟桂利嗪(四)调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基本要求(1)分类、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趣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结构特点、代谢途径和毒副作用2.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1)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立体结构、代谢过程、作用机制及可能的毒原酶抑制剂副作用(2)代表药物: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四、心血管系统药物3.苯氧乙酸类(1)苯氧乙酸类的代谢、作用特点与副作用(2)代表药物:氯贝丁酯、非诺贝特、吉非罗齐(五)抗心绞痛药1.基本要求分类、结构类型、作用机制、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硝酸酯类(1)硝酸酯类药物的结构特征、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和主要副作用(2)代表药物: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六)抗血小板和抗凝药1.基本要求分类、结构类型、作用机制和主要副作用2.抗血小板药代表药物: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奥扎格雷、替罗非班、西洛他唑3.抗凝药代表药物:华法林钠五、泌尿系统药物(-)利尿药 1.基本要求(1)分类、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作用机制(2)复方药物2.碳酸酐酶抑制剂代表药物:乙酰唑胺3.Na+-K+-2Cl-同向转运抑制剂代表药物:呋塞米、布美他尼4.Na+-Cl-同向转运抑制剂(1)噻嗪类利尿药的化学结构、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代表药物:氢氯噻嗪、氯噻酮、吲达帕胺5.肾内皮细胞钠通道阻滞剂代表药物:氨苯蝶啶、阿米洛利6.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螺内酯(二)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药1.基本要求分类、结构类型、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2.5α-还原酶抑制剂(1)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和副作用(2)代表药物:非那雄胺、依立雄胺3.α肾上腺代表药物:盐酸哌唑嗪、盐酸特拉唑素受体拮抗剂嗪、阿夫唑嗪、多沙唑嗪五、泌尿系统药物(三)抗尿失禁药物1.基本要求结构类型、作用机制、理化性质、作用特点和副作用2.抗胆碱药代表药物:奥昔布宁、托特罗定、曲司氯铵(四)性功能障碍改善药1.基本要求结构类型、作用机制、理化性质、作用特点和副作用2.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代表药物: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他达拉非3.α-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甲磺酸酚妥拉明六、呼吸系统药物(-)平喘药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化学(2)平喘药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影响白三烯系统的药物(1)影响白三烯系统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孟鲁司特、扎鲁司特、曲尼司特、普鲁司特、齐留通、色甘酸钠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平喘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4.磷酸二酯酶抑制剂(1)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结构特点和理化性质(2)代表药物:茶碱、氨茶碱、二羟丙茶碱(二)镇咳祛痰药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化学(2)镇咳祛痰药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镇咳药(1)根据镇咳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断该类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磷酸可待因、磷酸苯丙哌林、右美沙芬、喷托维林3.祛痰药(1)祛痰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七、消化系统药物(-)抗溃疡药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化学(2)抗溃疡药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的关系2.组胺H2受体拮抗剂药物(1)组胺H2受体拮抗剂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西咪替丁、盐酸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罗沙替丁、尼扎替丁3.质子泵抑制剂药物(1)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钠(二)胃动力药和止吐药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化学(2)胃动力药和止吐药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问的关系2.胃动力药(1)胃动力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和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3.止吐药(1)止吐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代谢化学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物药理活性和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阿扎司琼、盐酸帕洛诺司琼八、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非甾体抗炎药1.基本要求(1)结构分类、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解热镇痛药(1)解热镇痛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赖氨匹林、贝诺酯、安乃近3.非甾体抗炎药(1)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舒林酸、萘丁美酮、芬布芬、布洛芬、萘普生、吡罗昔康、氯诺昔康、美洛昔康、塞来昔布、帕瑞昔布、尼美舒利4.抗痛风药(1)抗痛风药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别嘌醇、丙磺舒、秋水仙碱、苯溴马隆八、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二)抗变态反应药1.基本要求(1)结构分类、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理化性质和代谢特点(2)抗变态反应药的结构特点与化学稳定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2.组胺H1受体拮抗剂(1)组胺H1受体拈抗剂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构效关系,推测药物的化学稳定性、体内代谢特点,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及使用特点(2)代表药物:盐酸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赛庚啶、盐酸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富马酸酮替芬、诺阿司咪唑、非索非那定九、内分(-)肾上腺皮 1.基本要求(1)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构效关系、。
最新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考试大纲

2013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
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中药药剂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中药制剂单元操作(粉碎、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灭菌等)的基本原理、方法与应用。
3.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质量要求与检查。
4.中药制剂常用辅料的类型及其主要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5.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及其特点和应用。
6.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常用稳定措施及试验方法。
7.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
8.中药制剂配伍变化的基本理论知识。
9.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常用炮制方法、辅料及其应用要点。
10.常用中药饮片质量要求、炮制作用及应用。
2013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药学考试大纲解析(5)

细目一:概述要点: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解表药时应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相应选择长于发散风寒或风热的药物。
由于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邪,故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恰当地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
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应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益气、助阳、养阴、补血药配伍,以扶正祛邪。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除选用发散风热药物外,应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
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伤阳气,损及津液,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
又汗为津液,血汗同源,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同时,使用解表药还应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解表药用量宜重;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且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细目二:发散风寒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麻黄【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桂枝【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
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诸证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应用】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妊娠呕吐、胸腹满闷,进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荆芥【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应用】外感表证,风疹瘙痒或麻疹透发不畅,疮疡初起有表证者,荆芥炭可用于衄血、便血、崩漏。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XX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鉴定学)及X年执业中药师考试真题

2011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局部中药鉴定学知识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鉴定学局部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2.我国历代与中药鉴定密切相关的重要本草著作
3.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4.中药鉴定的依据、中药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中药鉴定的方法与中药鉴定的内容
5.《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药材鉴定有关的规定
6.各类药材与饮片鉴定常用的名词术语
7.120种常用药材与其饮片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化学成分、真实性鉴定〔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安全性检测〔包括有毒、有害成分,重金属与有害元素,残留农药,黄曲霉毒素等的限量检查〕、质量评价〔包括经验鉴别、纯度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带“*〞药材的伪品与其主要鉴别特征,17种附药的内容。
8.60种常用药材与其饮片的来源、化学成分、真实性鉴定〔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要点、理化鉴别〕、安全性检测〔包括毒性成分、重金属与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检查〕、质量评价〔包括经验鉴别、纯度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和5种附药内容。
9.52种常用药材与其饮片的来源、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和质量评价〔包括经验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等〕
10.20组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定
总论
各论植物药类
动物药类
矿物药类。
2013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真题

2013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真题百手整理起驾为您本文内容导航∙中药鉴定学部分:1-24题∙中药鉴定学部分:25-72题∙中药鉴定学部分:73-84题∙中药化学部分:85-100题∙中药化学部分:101-132题∙中药化学部分:133-140题∙中药鉴定学部分一、最佳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1.历代本草著作中记载藏药最多的是 EA.本草经集注 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E.晶珠本草2.《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规定,低温干燥的温度一般不超过 DA.30℃ B.40℃C.50℃D.60℃ E.70℃3.植物类药材显微鉴定时,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发生的后含物是 C A.碳酸钙 B.硅质块C.草酸钙结晶 D.糊粉粒 E.淀粉粒4.《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已不收载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是 DA.发汗 B.熏硫C.蒸煮烫D.切片 E.晾晒5.目前,中药定性鉴别使用最多的色谱法 CA.高校液相色谱法 B.气相色谱法C.薄层色谱法 D.纸色谱法 E.柱色谱法6.苦参原植物所属的科是 BA.苋科 B.豆科 C.伞形科 D.兰科 E.百合科7.下列药材伪品中,质坚实,难折断,横切面可见数轮同心环纺的是 AA.人参伪品商陆的根 B.柴胡伪品大叶柴胡的根茎C.龙胆伪品桃儿七的根 D.山药伪品山薯的根茎E.天麻伪品马铃铃的块茎8.远志中具有祛痰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 AA.皂苷类成分 B.蒽醌类成分C.树脂类成分 D.生物碱类成分 E.酚酸类成分9.表面具有“砂眼”,根头具有“珍珠盘”的药材是 BA.地榆B.银柴胡C.南沙参 D.桔梗 E.续断10.大黄粉末的甲醇温浸液点于滤纸上,以45%的乙醇展开,晾干。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此实验检查的成分是 AA.土大黄苷 B.大黄酸C.番泻苷 D.大黄素 E.芦荟大黄素11.切面韧皮部有红棕色至黑棕色分泌物,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型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的药材是 AA.鸡血藤 B.大血藤C.降香 D.苏木 E.川木通12.原植物属于木兰科的药材是 CA.肉桂 B.秦皮C.厚朴 D.杜仲 E.黄柏13.外表面有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的药材是 BA.黄柏B.桑白皮C.白鲜皮 D.香加皮 E.地骨皮14.常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苞片外表面紫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绒毛的药材是 D A.丁香 B.红花C.槐花D.款冬花 E.金银花15.木瓜的道地产区 CA.广东 B.广西C.安徽 D.新疆 E.辽宁16.种子水浸后种皮显黏性的药材是 BA.沙苑子 B.葶苈子C.决明子 D.酸枣仁 E.薏苡仁17.形似橘瓣状,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加水浸泡种皮显龟裂状的药材是 AA.牵牛子 B.女贞子C.牛蒡子 D.补骨脂 E.巴豆18.《中国药典》 2010版本第一部规定,叶不少于20% 的药材是 CA.益母草 B.香薷C.广藿香 D.槲寄生 E.蒲公英19.叶对生,茎方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有特殊清凉香气的药材是 BA.穿心莲B.薄荷C.紫苏 D.香薷 E.紫花地丁20.与水共研能形成黄棕色乳状液的药材是 BA.乳香B.没药C.血竭 D.青黛 E.冰片21.呈扁平长条形,全体共22个环节,从第二节起,每体节两侧有步足一对的药材是 A A.蜈蚣 B.地龙C.全蝎 D.斑蝥 E.水蛭22.《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部规定,应测定相对密度的药材是 DA.血竭 B.儿茶C.蟾酥 D.蜂蜜 E.冰片23.具有“剑脊”和背鳞行数成双性状特征的药材是 AA.乌梢蛇 B.滑鼠蛇C.金钱白花蛇 D.王锦蛇 E.蕲蛇24.下列矿物类药中,属于氧化物类的药材是 DA.雄黄 B.白矾C.石膏 D.赭石 E.轻粉二、配伍选择题(共48题,每题0.5分。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

中药学主要包括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其他应用知识和技能等,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
2.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与无毒等内容及应用。
3.中药的功效的认定、表述与分类;主治病证的表述。
4.中药配伍理论的内容。
5.常用中药的分类及各类的基本要求(包括性能特点、功效、适用范围、配伍应用及使用注意)。
6.180种常用中药的药性(包括有毒与无毒)、性能特点、功效、应用(主治病证及重要配伍的意义)、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与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点,以及个别同名异物药物的来源。
7.124种常用中药的药性(包括有毒与无毒)、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与功效相似药物的异同点。
8.96种较常用中药的药性(包括有毒与无毒)、功效、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9.60组常用基本配伍的意义。
10.72种常用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总论
各论。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2016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第五章中药的鉴定1.中药鉴定的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和省级药品标准。
2.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简称《中国药典》,第一部收载中药材和成方制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简称《部颁标准》,包括:中药材部颁标准,中成药部颁标准,进口药材部颁标准。
3.地方药品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
包括: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炮制标准4.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特点:a. 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b. 中药标准整体水平全面提升;c. 现代分析技术广泛应用;d. 物种与资源保护5.中药鉴定一般程序:样品登记;取样:核对标签、检查样品、取样具代表性、样品处理(四分法)、取样量=鉴定用量+留样量;鉴定;书写检验报告。
6.中药鉴定的方法:基原(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简称“五大鉴定法”。
7.来源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三步法:观察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
8.三步法:观察植物形态:仔细观察检品的全部特征。
不完整检品,应进行产地调查、采集标本,对照鉴定。
核对文献:根据观察的特征以及检品产地、别名、功效等线索,首先核对植物分类学专著;其次核对中药品种专著;第三核对原始文献,帮助正确鉴定。
或直接查阅《中国药典》等。
核对标本:将结果与标本馆中已确定学名的标本核对。
9.性状鉴定法:是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鉴别药材外观性状的方法。
又称经验鉴别法。
包括10个方面:形态、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
10.性状鉴别:1.形状指干燥中药的外观形态。
术语: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苦杏仁“心脏形”。
2.大小指药材的长短、粗细(直径)、厚度。
3.色泽指在日光下观察的药材颜色或光泽。
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颜色时,以后一种色调为主。
4.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固有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部分中药鉴定学知识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鉴定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2.我国历代与中药鉴定密切相关的重要本草著作
3.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4.中药鉴定的依据、中药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中药鉴定的方法及中药鉴定的内容
5.《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药材鉴定有关的规定
6.各类药材及饮片鉴定常用的名词术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7.120种常用药材及其饮片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化学成分、真实性鉴定(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安全性检测(包括有毒、有害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农药,黄曲霉毒素等的限量检查)、质量评价(包括经验鉴别、纯度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带“*”药材的伪品及其主要鉴别特征,17种附药的内容。
8.60种常用药材及其饮片的来源、化学成分、真实性鉴定(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要点、理化鉴别)、安全性检测(包括毒性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检查)、质量评价(包括经验鉴别、纯度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和5种附药内容。
9.52种常用药材及其饮片的来源、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和质量评价(包括经验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等)
10.20组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定
总论
各论
植物药类
动物药类
矿物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