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教案之三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
培养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长江的美丽景色和生态环境。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美丽景色和生态环境。
学生分享他们对长江的印象和保护意识。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长江的基本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长江保护意识的表达。
第二章:长江的起源与演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培养学生对长江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包括长江的形成、发展、变迁等。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长江的演变过程。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演变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的演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长江演变过程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长江历史的理解。
第三章:长江的地理特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特征,包括流域、地形、气候等。
培养学生对长江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流域、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长江的地理特征。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地理特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长江地理特征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长江地理环境的兴趣。
第四章:长江的生物多样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鱼类、鸟类、植物等。
培养学生对长江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鱼类、鸟类、植物等生物多样性。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长江的生物多样性。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生物多样性。
学生分享他们对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长江之歌》教案(优秀10篇)

《长江之歌》教案(优秀10篇)篇一:《长江之歌》教案篇一【教学设计说明】《长江之歌》是H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朗读要正确清楚。
教学要求是: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读破句;吐字清楚,音量恰当,速度合宜。
朗读训练是H版6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整套教材中,朗读训练共分四个层次:①正确清楚;②自然流畅;③传情达意;④熟读背诵。
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长江之歌》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教学目标应明确、集中,不宜要求过高。
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写为:①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读正确,每一句话读连贯,并注意音量的变化。
②体会作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这样,看似起点低,但严格要求可打下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思想教育体现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之中。
2.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把握。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和把握恰当的音量,这三者之中,重点应是把句子读连贯,难点是把握恰当的音量。
因为音量的把握与领会课文内容有密切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应设置训练的阶梯、必要的反复,以便于师生操作。
3.以训练为中心,删除繁琐的讲解。
整堂课应以朗读训练为中心,读的时间应占整堂课的时间,教师的讲解只是适当点拨。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逐步提高。
至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应尽量精简,水到渠成,画龙点晴。
其他如段意的概括、写作特点的分析等等,则一概删除。
4.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运用教材配套的音带。
有些教师本身的普通话不够好,朗读水平也不高,那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发挥学生中朗读基础好的学生的作用,充分运用教材配套的音带,以及其他辅助手段。
这样既可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又可弥补教师自身的弱点。
朗读训练应采取多种方式,领读、齐读、范读、听录音等等。
【教学主要步骤】一、读准字音1.教师朗读,进行语言示范。
长江之歌教案设计优秀10篇

长江之歌教案设计优秀10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篇一之四佚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训练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把每一个句子都读连贯,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音量的变化。
重点难点:1. 本诗的朗读要求以“正确、清楚”为重点、为基础,音量变化为辅。
2. 应重视朗读中的领读示范作用,帮助、鼓励朗读水平低的学生大胆朗读,达到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我们的母亲河吗?同学回答(略)2. 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到过或是在电视上见过呢?同学回答(略)3. 教师作总结引出新课: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
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4. 第一句中:“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备知识点: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二、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幻灯片)三、由教师范读来训练学生“正确、清楚”的朗读能力。
1. 教师范读前四句,请同学说说老师读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2. 教师总结如何朗读,然后让学生全班齐读前四句,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
3. 运用齐读,散读等朗读全文。
四、听录音朗读1. 先听录音,然后跟读。
2. 对比同学们自己所读的语气语调,请同学们作一些评价。
3. 以个别、分组、全班的形式来朗读。
五、作业:1. 抄写词语、解释2. 练习册P1/一3.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训练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把每一个句子都读连贯,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音量的变化。
长江之歌 教案(6篇)

长江之歌教案(6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篇一一、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
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
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第二人称的好处。
重点读以下句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有条件的班级,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播放这几句歌词的碟片,引导学生随着旋律练习朗诵这几句。
条件不具备的班级,学生自己练习品读这几句。
教师激情导语:你听到长江惊涛拍岸的声音了吗?你看到长江正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了吗?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让人回肠荡气的歌曲。
播放全首歌曲。
学生自由地跟唱,自由地练习朗诵全诗。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
长江之歌教案(优秀8篇)

长江之歌教案(优秀8篇)《长江之歌》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本课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难点:在朗读课文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对策: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图片放映,教师指导,美读课文等方法解决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结构1、放映图片,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江的壮观美丽。
2、听录音,画出文中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生字词。
3、出示问题,学生带这问题自由读文。
4、读文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
5、信息反馈。
6、指导学生美读课文。
四、主要教学过程说明1、教学过程结构中,学生在合作、探讨时,老师应做到将长江的有关资料图象投影到大屏幕上,给学生一个感官认识,这对理解课文是有益处的,同时,老师还应注意巡回指导,注重反馈信息的集中。
2、在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时,老师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美读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五、教学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看、听、说、读、合作等能力。
六、关键处处理:1.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
七、教学准备:教师:DV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八、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生字,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位居世界第三,中国一的长河是什么名字?板书:长江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问学生,看见长江的流域面积这样大有什么样的感受?3、长江不仅流域广大而且沿江两岸风光秀丽,曾经有一部记录片《话说长江》展现了长江的秀丽风光。
当这部纪录片一播映,收视率极高。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播放《长江之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雄浑壮丽。
1.2 学生活动:聆听歌曲,感受音乐中的长江形象。
1.3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长江概况2.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2.2 学生活动:倾听教师讲解,记录关键信息。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
第三章:长江文化3.1 教师活动:讲解长江流域的文化遗产,如屈原、三国文化等。
3.2 学生活动: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底蕴,分享自己了解的文化故事。
3.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
第四章:长江生态环境4.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如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等。
4.2 学生活动:讨论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思考保护长江的措施。
4.3 教学目标:使学生关注长江的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第五章:长江经济发展5.1 教师活动:讲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以及长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5.2 学生活动:分析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5.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注意事项:1.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结合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注重课程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六章: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6.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6.2 学生活动: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种类及其重要性。
6.3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价值和保护的必要性。
第七章: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7.1 教师活动:讲解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相关政策措施。
长江之歌教案(多篇)

长江之歌教案(精选多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文化,增强对祖国母亲河的认识和热爱。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学会尊重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第一章:长江概述1. 地理位置:长江位于我国南方,东流入海。
2. 全长与流域面积: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
3. 长江的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水、赣江、资水、湘江、长江上游的水系等。
第二章:长江的自然特点1. 地形地貌:长江流经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 气候特点:长江流域气候多样,上游地区高寒,下游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
3. 水文特征:长江水量丰富,上游河流湍急,下游河流平缓,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
第三章:长江的历史文化1. 古代文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古代文明遗址。
2. 水利工程: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历史悠久,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3. 诗词文赋:长江激发了无数诗人的创作热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第四章: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1. 植物资源:长江流域植被丰富,有银杏、水杉等珍稀植物。
2. 动物资源:长江流域有白鳍豚、中华鲟等珍稀动物。
3. 生态环境保护:了解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倡保护母亲河。
第五章:长江与我国经济发展1. 农业: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2. 工业: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电子等众多产业。
3. 交通航运:长江航运价值高,是我国内河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背诵长江相关的诗词文赋。
2. 学生能描述长江的地理位置、自然特点、历史文化等方面。
3. 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及经济发展状况,认识到保护长江的重要性。
第六章: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1. 讲解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遗址,如三星堆、金沙遗址等。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歌曲《长江之歌》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内涵。
2.培养学生对我国母亲河——长江的热爱之情。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歌词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
2.歌词中的难点词汇。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钢琴或音响设备。
3.歌谱。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长江之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享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歌曲分析(1)介绍歌曲背景: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歌曲以赞美长江为主题。
(2)分析歌曲结构:歌曲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序曲、赞美、倾诉和展望。
(3)讲解歌曲旋律和节奏特点。
3.歌词学习(1)逐句讲解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涵。
(2)重点解释歌词中的难点词汇,如“澎湃”、“浩荡”等。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词的理解。
4.歌唱技巧指导(1)讲解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示范歌曲的高音部分,引导学生模仿。
(3)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歌曲演唱(1)全体学生齐唱歌曲,感受集体合作的力量。
(2)分组演唱,展示个人风采。
(3)邀请部分学生进行独唱,展示歌唱才华。
(1)引导学生分享学习《长江之歌》的感受。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环保,保护母亲河。
六、课后作业1.课下练习演唱《长江之歌》,提高歌唱技巧。
2.深入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课分享做准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长江之歌》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母亲河有了更深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但在歌曲的高音部分,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1.歌曲的高音部分难点:学生往往在尝试高音时,会出现音准偏差或嗓音紧张。
补充:教师演示:“同学们,唱高音的时候,要注意喉咙要放松,就像轻轻地吹气球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之歌》教案之三
【教学设计说明】
《长江之歌》是H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朗读要正确清楚。
教学要求是: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读破句;吐字清楚,音量恰当,速度合宜。
朗读训练是H版6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整套教材中,朗读训练共分四个层次:①正确清楚;②自然流畅;③传情达意;
④熟读背诵。
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长江之歌》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应明确、集中,不宜要求过高。
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写为:①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读正确,每一句话读连贯,并注意音量的变化。
②体会作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这样,看似起点低,但严格要求可打下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思想教育体现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之中。
2.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把握。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和把握恰当的音量,这三者之中,重点应是把句子读连贯,难点是把握恰当的音量。
因为音量的把
握与领会课文内容有密切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应设置训练的阶梯、必要的反复,以便于师生操作。
3.以训练为中心,删除繁琐的讲解。
整堂课应以朗读训练为中心,读的时间应占整堂课的2/3时间,教师的讲解只是适当点拨。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逐步提高。
至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应尽量精简,水到渠成,画龙点晴。
其他如段意的概括、写作特点的分析等等,则一概删除。
4.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运用教材配套的音带。
有些教师本身的普通话不够好,朗读水平也不高,那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发挥学生中朗读基础好的学生的作用,充分运用教材配套的音带,以及其他辅助手段。
这样既可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又可弥补教师自身的弱点。
朗读训练应采取多种方式,领读、齐读、范读、听录音等等。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读准字音
1.教师朗读,进行语言示范。
第一遍,学生看课文及汉语拼音;第二遍,学生轻声跟读。
2.着重读准下列几组字。
(1)从走采族赞(平舌音)
(2)山春汁长尘纯(翘舌音)
(3)奔亲新(前鼻音)
(4)丰惊情声清(后鼻音)
(5)乳女恋(区分声母r、n、l)
(6)哺育磅礴荡涤(生词)
(7)(你)的(荡涤)着(轻声)
3.选几名读得比较好的学生领读。
二、把句子读连贯
1.请几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朗读,纠正朗读时拖音等不良习惯。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连贯:词与词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要适当的间隔;有间隔,但不要把这种间隔过分突出,要用较自然的语调把句子连起来。
3.指导学生读好逗号、分号、句号之后以及两节之间的停顿。
三、把握恰当的音量
1.明确关于朗读音量的要求:个别朗读,要让教室里每个同学都听得清楚,听得舒服。
2.指导学生做好朗读的姿态和心理上的准备:上身、喉头、口腔要放松,呼吸自然,克服腼腆心理,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来。
例句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音量处理中等偏低音量,并稍带委婉舒缓。
较强的音量,并渐渐高昂有力。
理由赞美长江像母亲一样养育中华儿女,满怀感激之情。
表现长江特有的宽广雄奇的地理态势和磅礴有力的气势。
3.指导学生朗读。
(不同的同子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朗读时,其音量也应变化)。
四、简析课文内容的重点
第一节第一层,从空间角度表现长江气概;
第二节第一层,从时间角度表现长江气概;
第一节第二层,讴歌自古以来长江的功绩;
第二节第二层,讴歌在新的时代长江的功绩。
五、示范朗读
1.选出读得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
2.全班进行有领诵、齐诵的表演朗诵。
六、放影片《话说长江》片首录像,演唱《长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