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赏析
1、长江之歌

聆听《长江之歌》聆听着《长江之歌》,感觉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是值得“赞美”,让人“依恋”的。
《长江之歌》的歌词是一首抒情诗。
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这条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唱出了人们的真情实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第一节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长江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该节侧重写写实;第二节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该节长于抒情。
歌词赞美长江,并不是直接描写波澜壮阔的长江水,而是从人们对长江的真情实感入手,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深情地描绘了从雪山、从远古走来的长江,向东海、向未来奔去时那奔腾咆哮的博大气势和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你用甘泉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一“走”一“奔”对比,让人感受到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 长江之歌》的解读

《长江之歌》教材解读一、对作者与写作背景的解读胡宏伟,男,歌词作家、诗人,1972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创作员,现为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副团长,大校军衔。
国家一级编剧。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曲《长江之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
胡宏伟在1984年新年前夕写在贺年卡上的《长江之歌》填词成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首。
这首歌词被填入原曲,由歌唱家演唱之后,便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
二、对课文的基本解读《长江之歌》的歌词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
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发自内心地咏唱了这条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唱出了人们的真情实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歌词赞美长江,并不是直接描写波澜壮阔的长江水,而是从人们对长江的真情实感入手,将长江比作母亲,用第二人称直接抒发对母亲的赞美。
如何设置悬念,扣准文章的中心呢?可以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学生不难找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教师要把握这两句话发问: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为什么说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这两个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读呢?第一个问题可以抓住第1段“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和第2段“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感受到长江从雪山和远古迈着轻盈的步子姗姗走来,然后又迈着健步向东海、向未来奔去那奔腾咆哮的博大气势和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观。
第二个问题可以抓住第1段“你用甘泉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和第2段“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从而感受到长江母亲胸襟宽阔,无私奉献的崇高德。
在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些意象“雪山、春潮、东海、惊涛”雪山在青藏高原上,她是流经我国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的源泉,点点滴滴的雪水,化成一条条小河汇成一条巨龙向东海奔流;“乳汁、哺育、臂膀、挽起”这些意象全是关于母亲的,正是这些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慈祥的母亲,一个无私的母亲,一个默默奉献的母亲,而长江正像这样一位母亲,哺育流域近4亿中华儿女,再加南水北调工程,长江施展着自己的母爱,不求任何回报,支撑着流域的发展,创造者一个又一个奇迹。
1长江之歌

一、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
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
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前后两次出现,重复吟唱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2句表达了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
反复吟唱的艺术渲染节奏感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这2遍重复是感情的升华,语气第2次比第1次更强烈、更激情,令人油然而生对祖国、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
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和一定的预习能力,教师只需对个别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如:乳(rǔ)、哺(bǔ)、涤(dí)等。
对于词语理解,五年级学生已习得了不少方法,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学,而在课堂中就可以争对个别重点字词结合课文加以理解,如:丰采、哺育、荡涤、磅礴等。
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为这是一篇主题鲜明、琅琅上口的诗歌,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而对于诗歌中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诗句,与全班同学共同探讨。
对于这些较难理解的重点诗句,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等句,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长江之歌》长江,中华大地最长、最壮丽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源头,也见证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和奋发图强的历程。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河流,长江以其雄伟壮丽的河势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心中。
《长江之歌》是一首表达对长江深沉历史和磅礴伟力的歌曲,它旋律优美、慷慨激昂,使人心潮澎湃。
这首歌曲是中国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词曲饱含着人民对长江的深情厚意,传达了保护长江的重要性和人们对长江美好未来的期许。
歌曲诠释了长江的独特魅力和无穷能量。
长江发源于青海的唐古拉山脉,蜿蜒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八个省区市,最终注入东海。
她是亚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域面积达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
长江不仅有壮丽的河套和深邃的峡谷,还有独特的滨江湿地和众多的湖泊。
她承载了亿万人民的期望,也是多种珍稀濒危物种的家园。
毫无疑问,长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俗话说:“黄河是中国的忧患,而长江是中国的希望。
”长江以她浩渺的气势和雄伟的河山饱经风雨,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洪流,也经历了繁荣与困顿的变迁。
长江历史上涌现出许多的英雄人物和壮丽故事,其中包括“武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长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不断奋进,勇往直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湿地的垦殖、工业和城市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峻。
长江一度成为全球十大污染河流之一。
加上不可预测的天灾,如洪水和干旱,长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保护长江这一国家的瑰宝,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实施长江流域生态修复等。
这些努力实现了长江水质的明显改善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为长江的可持续发展铺开了希望的道路。
作为长江文化的代表,《长江之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厚意的歌词,展示了长江的壮丽景色和伟大历程。
高中语文歌词四首 课文赏析

歌词四首-课文赏析一、欣赏要点1.《长江之歌》是为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配的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2.《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歌词明白晓畅,比喻形象生动;曲子节奏明快,铿锵有力,也可以说是珠联璧合。
3.《那就是我》和《弯弯的月亮》曲调抒情强烈,旋律非常柔美,都有四段,迴环往复,反复咏唱,非常感人。
《那就是我》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故乡的水磨、炊烟、牛车、渔火、海螺、山歌,这些具体可感但却似乎很琐碎的、人们不屑一顾的寻常东西上,而正是这些具体事物却最能勾起人对故乡的思念。
《弯弯的月亮》有点像民歌,从诗歌的角度来说,从天上的夜空写起,弯弯的月亮最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乡愁,中国人有个习惯,望月思亲,望月思远,不管这月是圆是缺。
但这首歌的主题却是在感叹,时代在发展,而故乡却还在唱着过去的歌谣,表达了作者希望故乡摆脱忧伤,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赏析实践阅读李海鹰的《弯弯的月亮》,回答后面问题。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歌声随风飘啊飘到我的脸上脸上淌着泪像那条弯弯的河水弯弯的河水流呀流进我的心上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1.有人说这是一首写给阿娇的情歌,你是否同意,为什么?答案:不同意,这是唱给故乡的歌,是一首怀念故乡的歌。
阿娇也许是故乡的一位熟识的女友,但她也只是作为故乡的化身出现,绝不是情人,这也不是一首情歌。
2.分析这首歌词所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这首歌运用了典型的民歌的表现手法,以起兴开头,选用一个典型的镜头——阿娇摇船,阿娇是故乡的象征,对阿娇怀念也就是对故乡的怀念。
长江之歌课文主要内容赏析

长江之歌课文主要内容赏析长江之歌课文主要内容赏析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长江之歌课文主要内容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阅读题目:1,你从文中读到了长江的哪些特点?2,文中用你称呼长江合适吗?3,文中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你赞成吗?为什么?4,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从“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读出长江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哺育着我们中华儿女!2.合适,用第二人称你更容易抒发感情,表达了对长江的依恋赞美之情。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长江之歌》片断赏析之一

《长江之歌》片断赏析之一生:我对“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不解。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的?生:这句是说长江气势磅礴,力量很大。
生:长江气势宏伟,勇往直前,势不可挡。
生:长江气势是很大,它能推动一个时代吗?怎样推动?师:长江是一条河流,水怎能推动一个时代呢?联系我们观看的系列图片,你想到些什么?生:我看到宽阔的长江波浪滔天,向东滚滚流去,经过我国十一个省市流入东海,这是一条母亲河。
生:如果再加上支流,覆盖面积更加辽阔。
生:大江两岸矗立着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像武汉、重庆、上海、南京等都是我国特大型城市。
师:谁来概括一下这几位同学所说,主要突出了长江的哪一点?生:长江的作用很大。
师:是啊,在长江的孕育下有了人类文明,在长江的滋润下,祖国面貌日新月异。
长江的作用多大啊,真是无穷的源泉。
谁还能从其它方面谈谈吗?诗中称长江为——生:长江具有母亲一样的情怀。
生:长江哺育的是祖国各族儿女,她是无私的。
生:这是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是啊,长江就像一位母亲,为了她的子女在默默地无私奉献。
生:长江自古到今,一直奔腾不息,从不间断。
师:这就像哪种人?生:默默耕耘的人。
生:不断奋斗的人。
生:自强不息的人。
师:长江在默默地奉献,不断地奋斗。
你会怎样?……师:长江不再仅仅是条河流,流的也不再仅仅是江水,你流的是一种文明,一种精神!这是“长江精神”!她不断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开创新的篇章。
曰:对于这首诗,尤其是第二小节,可以更深入地把握诗的内涵。
从自然景观(宏伟、壮观)——客观作用(沿岸城市的崛起)——巨人形象(力量无穷、永葆活力)——“长江精神”(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自强不息的不懈追求),这种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不断奋斗,从而推动时代的进步。
《长江之歌》品析

品析《长江之歌》歌曲简介:《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曲,胡宏伟作词。
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通过对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歌词: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创作背景:1984年,由胡宏伟同志投稿,并在数以万计中的稿子中脱颖而出,《话说长江》歌词征集组成功录取其歌词,从此此歌曲红遍大江南北,胡宏伟从此也被人们所熟知。
歌曲个人品析:说起长江之歌这首歌曲,倒真是有不少缘分和它,记得最初接触是在初中,随后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上,我很荣幸地参加了五四青年合唱,而且合唱曲目就是《长江之歌》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但相较之下,我还是对《长江之歌》青睐有加。
每每唱这首歌,总体感觉就是特别有气势,恢弘大气,奔腾如骏马一般,而且从演唱视频上我还从演唱者的脸上看出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当然全词都把长江作为串接整个歌词的主线,把祖国的宏伟壮阔表现地如此深刻。
整个歌曲分为俩段,整体结构整齐,歌词方面虽然简短,但是曲调确非常有气势,抑扬顿挫,整体感觉特别大,如果能用老师讲的美声来演唱的话,美声给人的感觉声音共鸣的非常悦耳,演唱者大脑那块也火热,有助于情绪的高扬,我觉得效果会更好,声音会更具有穿透力,能够将长江之壮阔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无论从乐感和调子来说,个人感觉那样会比较好。
如果我们从感情层面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长江之歌》是属于竭力抒情的歌曲,我们听后的感受大多是激动,兴奋,当然还会有骄傲,这些情绪都是高亢的,如果演唱的时候能把面带潮容,把笑肌抬起来,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亢奋的状态完成整个演唱,那么效果会更加打动听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的歌词: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歌曲赏析
《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首唱者季小琴。
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通过对中国的母亲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8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纵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赞颂之情。
.这首诗第一节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长江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该节侧重写实;第二节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该节长于抒情。
此曲为大调式,单三部曲式。
A BA’尾声
a + a'
b +
c a + a''
4 4 4 4 4 4 4
A段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由两个平行结构的弱抑起乐句构成,顺口易记,深刻凝练。
第三、七节的大跳七度。
使曲调迭宕起伏,更突出长江一泻千里蜿蜒奔腾,东去大海的形象和非凡气概。
A段是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复。
B段是对长江力量的阐述,乐句改用强拍起,显得鲜明直接,附点四分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为亲切流畅。
第一句强调V-I的进行。
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第二句节奏与第一句大致相同,前两节提高了三度。
后两节构成反向模仿,造成“一浪比一浪高”的趋势。
第二句末的“6”音是全曲最高音犹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高潮。
尾声运用歌曲开头的动机“3 4 5”发展而成。
是对长江依恋与赞颂之歌的进一步抒发最后终上在主和弦的三度音止。
贴切而不落俗套,传神而竟境深远。
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