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张图”控制性详细规划更新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图标准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图标准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NJGBBC 03-2005)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2005年9月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目录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1)一、设计标准二、支撑系统三、制图精度四、坐标系…………………………………………………………………………………………………………………………………………………………………………………………………………………………………………………………………………………………………………………………………………………………………………………………………………………………………………………………………………………………………………………………………………………………………………………………………………………………………………………………………………………………………………1111五、地形图1六、图层管理2七、配套设施标注符号管理八、城市规划用地汇总表格式九、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格式十、文字标注39333335353737383840十一、图形规则十二、图纸版式十三、出图设置第二章:规划成果数据归档标准一、文件存储标准二、图纸数据归档标准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一、设计标准计算机辅助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标准与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5年)《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2005年)二、支撑系统硬件要求:Pentium450及其以上等价处理器;内存64MB以上。

软件平台:Windows2000及其以上;AutoCAD R14及其以上;Microsoft Office 2000及其以上。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

91.................................................................................................................. 造塑色特市城 节六第
02................................................................................................. 制控度强发开地用设建 节七第


2
55.................................................................................................................................. 热供 节五第 45.................................................................................................................................. 气燃 节四第 35.................................................................................................................................. 电供 节三第 25.................................................................................................................................. 水排 节二第 15.................................................................................................................................. 水供 节一第

一本书_一张图_一份表_存量型规划动态更新机制探讨_周劲

一本书_一张图_一份表_存量型规划动态更新机制探讨_周劲

□ 周 劲,杨成韫,王承旭一本书・一张图・一份表:存量型规划动态更新机制探讨[摘 要]对于建成度较高的城市而言,存量型规划将成为城市更新的主导类型,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城市进入更新之时,所有的规划,上至宏观总体规划下至微观修建性详细规划,均可视作“更新规划”,面临着向存量型规划转变的趋势。

当前,存量型规划面临规划利益主体日益混杂、建设现状日益庞杂、实施过程日益复杂的挑战,急需从规划的各个层次建立统一、协调的政策、信息、动态跟踪评估平台以应对挑战。

深圳通过政策“一本书”、规划“一张图”和评估“一份表”探讨了存量型规划的动态更新机制,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一张图;标准与准则;评估;存量型规划;动态更新;机制;深圳[文章编号]1006-0022(2013)05-0017-06 [中图分类号]TU984.199 [文献标识码]B“One Book, One Drawing, And One Diagram”: Dynamic Update Mechanism Of Built-up Area Planning/Zhou Jing, Yang Chengyun, Wang Chengxu[Abstract] For highly urbanized cities, planning for built-up area will be a major type of work in urban renewal. In a sense, as cities shift from new development to built-up area renovation, planning at all levels will focus on regeneration. Presently, built-up area planning faces miscellaneous subjects, status quo,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It is imperative to set up an integrate policy, information, and platform system to update and evaluate the plans. Shenzhen sets up “one book, one drawing, and one diagram” system for built-up area planning update,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other cities.[Key words] One drawing, Standard and regulation, Evaluation, Planning of built-up area, Dynamic update, Mechanism, Shenzhen1引言“存量型规划”是应对存量型发展模式的规划,而存量型发展模式往往是相对以新增建设用地供给来支撑城市发展的增量型、扩张型城市发展模式而言的,其主要特点包括需协调的利益主体更多样、面对的现状更复杂、规划实施的困难更大。

“两图合一”的一张图式管理机制建设探索——以武汉市规划管理用图为例

“两图合一”的一张图式管理机制建设探索——以武汉市规划管理用图为例

“两图合一”的一张图式管理机制建设探索——以武汉市规划管理用图为例潘聪,肖江摘要:近年来“多规合一”成为规划体系改革和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手段,但以基于编制体系的研究和技术标准、规程方面的研究居多,本文以武汉市“两图合一”一张图建设项目为例,论述了控规层面的一张图管理机制如何建立、运行并有效规范规划管理审批业务,协调城规与土规在空间上的高度融合与统一实施。

关键词:两图合一一张图管理机制1.武汉市规划管理用图的建立武汉市规划管理用图(简称“一张图”)自2010年正式发布以来,广泛应用于武汉市规划编制、管理等各项工作。

“一张图”是以基础地理信息、规划审批信息和用地现状信息为基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为核心,系统整合各层次、各专项规划成果,具备动态更新机制的信息共享技术平台,由“统一规划管理用图”和“法定规划库、专项规划库与现状信息库”构成。

建设初期,“一张图”主要由以控规为核心的各类城乡规划组成,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化,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在“规土合一,编管合一”的新形势要求下,2011年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启动了“两规融合”研究工作,将如何尽快在“一张图”平台中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实现规划与土地的“两图合一”确定为“一张图”工作的首要任务。

经过系统的研究分析,最终确定“一张图”结构为:市、区、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法定规划库,土地储备近期规划、基本农田划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年度土地储备供应计划和土地资产专项规划等纳入专项规划库,并最终建立了在主城区内部以中心城区(报国务院审批的控制范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规导则、细则“融合”;在主城外则以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组群控规导则、乡镇总规“融合”,并吸收相关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内容,两者组合形成统一平台。

表1 两图合一一张图地块属性结构表示例2.“一张图”对实现“两规融合”的意义及效用“一张图”纳入了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后成为衔接“两规”最直接有效的技术平台,实现了“两规”统一编制,统一使用,统一决策,统一调整,有效地促进了国土和规划的管理人员步调协调一致,将土规与城规的编制工作、管理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统筹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协调城乡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起着关键的作用。

武汉市“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试行)

武汉市“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试行)

武汉市“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工作要求,完善全域空间规划体系,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综合管控作用,推进全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多规合一”,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两规合一”为核心,以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规划等为约束,以各类专项规划为支撑,构建形成的全域空间规划体系,以及通过规划编制、审批、管理的全过程合一,实现城乡空间统筹发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多规合一”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多规合一”统筹协调机制。

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下同)负责本辖区内“多规合一”工作的管理,落实市人民政府有关“多规合一”工作的具体部署。

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委会)负责全市“多规合一”的统筹协调、体系构建、审查组织、管理平台建设和维护、监督管理等工作。

新城区和开发区、风景区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区规委会)负责本辖区内“多规合一”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负责相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由以下单位按照“多规合一”工作需要,牵头推进相应类型规划的标准制定、规划调整、意见汇交、监测评估等工作: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类规划;市国土规划局负责牵头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空间开发类规划;市环保局负责牵头环境保护类规划。

对涉及多个牵头单位的专项规划,应当将相关规划内容分送各牵头单位核查。

在国家、省、市各级机构改革落实到位后,牵头单位再按照最新规划编制职能分工作适当调整。

第四条“多规合一”工作坚持统一协调、公开透明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建立全市域覆盖、多部门协作、全过程协调、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充分发挥“多规合一”统筹引领作用,实现全域规划、人地和谐、土地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目标。

第五条“多规合一”成果应当实现目标、指标、坐标、图标“四标”合一,即各类规划目标上达成统一的行动意图、指标上具有统一的数据口径、坐标上采用统一的空间底图、图标上形成统一的管控要求。

规划信息“一张图”的建设与启示

规划信息“一张图”的建设与启示
武汉市开始“一张图”系统建设的背景,一是城乡规划法颁布,确立了控 制性详细规划作为规划管理审批的法定依据的法律地位。二是规划国土分家,规 划局作为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全力展开规划编制体系的构建工作。
一、“一张图”的定位与作用
早期,武汉市的“一张图”是以是规划院为主,对院内的 规划编制信息进行梳理集成而形成的一个信息平台系统,经过 多年来的建设与应用,目前我市规划信息 “一张图”系统已经成 为贯穿规划编制、审查、应用管理与实施监督等全环节的基础 性技术平台。
“飞扬”软件,实现了CAD和GIS之间数据的无缝衔接和 高效转换,完全解决了规划编制信息数据入库的问题。
赋予CAD文件属性信息
读写GIS格式数据
2002年,我院全面启动了规划成果的整理建库工作。开发 了一张图软件平台,集成了我院自1990年初开始积累的一系列 规划成果。
CAD与GIS共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1、“一张图”建设的本质是构建规划编制与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平台
由于受制于规划编制周期的紧迫性,细致、深入的现状调 查工作周期被一再缩短,规划师们往往获取准确的城市用地现 状和用地审批等信息,所完成的规划成果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 不适应性。
1、“一张图”建设的本质是构建规划编制与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平台
“一张图”的建设,是将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工作纳入同一 平台下,为规划编制与管理建立了更加紧密的桥梁,规划管理 人员依据 “一张图”提供的规划信息进行建设项目审批,同时将 审批信息反馈至“一张图”中,为规划编制提供了更加准确、及 时的现状信息,从而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成果的准确 性、科学性。
规划项目清理
第四阶段是规划信息化管理阶段,出台了《武汉市城乡规 划管理用图建立和使用暂行办法》,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数 据的收集与更新维护紧密结合起来,使数字技术成为规划编制 与管理流程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1.20•【字号】宁政办发〔2021〕62号•【施行日期】2021.1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其他规定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1月20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面临形势第二章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四节指标体系第三章规划引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第一节加强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第二节构建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第三节强化近期战略空间引领第四章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第一节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体系第二节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机制第三节探索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第五章加强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修复第一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第二节构建国土空间保护修复新格局第三节推进矿产资源保护治理第六章全面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第一节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第二节优化土地资源供给管理第三节完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机制第四节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转型第七章加快推进高品质宜居城市建设第一节强化基础设施规划资源保障第二节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第三节塑造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第四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第五节探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第六节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第八章大力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第一节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制度第二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第三节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第九章夯实规划资源治理基础支撑体系第一节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第二节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第三节构建科技信息支撑体系第四节构建法治和标准化体系第五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第六节加强规划资源执法监督第十章推进实施规划资源领域重大工程第一节实施保护与修复类重大工程第二节实施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类重大工程第三节实施基础支撑类重大工程第四节实施规划管理类重大工程第五节实施综合管理类重大工程第十一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第二节完善实施机制第三节加强人才保障第四节开展评估监督第五节推动广泛参与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南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首个五年,是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关键时期。

2021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2021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南京都市圈建设的关心支持。

作为全国都市圈先行者,南京都市圈在各相关城市共商共建中已经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

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和安徽两省政府正式印发,成为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关于这个《规划》,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介绍。

一、《规划》出台背景当今世界,都市圈通过在更大城市地域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日益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2019年国家专门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对我国都市圈建设进行系统部署。

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6年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2019年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2020年又把支持南京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年度任务。

按照这些要求,南京市牵头,镇江、扬州、淮安、常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共同开展大量的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江苏省、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进行了衔接和修改,最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

3月22日江苏省、安徽省政府联合将规划正式印发。

这个规划的出台,前后历时近2年,期间在重要节点都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悉心指导,是一个上下联动、两省协作的高质量成果,对于更高层级更大力度推进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具有重大意义。

二、《规划》主要内容和考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着眼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刻把握都市圈建设规律,结合实际对南京都市圈发展进行系统务实谋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