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同《抱膝轩记》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题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则是无信(________)③及事讫(________)④先期一日(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B.计日告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屈伸呼吸D.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4)文段理解。

甲与乙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答案】(1)舍弃,丢下;不讲信用;等到;约定的日期(2)D(3)听说使君你要来,我们很高兴,所以出来迎接你。

(4)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解析】【想】(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舍”:丢下。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2021年华附语文高考备考训练题(5-11题)2021年广东高考语文临门一脚训练材料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

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

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

”..礼遣还。

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

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

”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

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①或命孝孺就��前批答。

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

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

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

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

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汲郾ㄑ唷1戎粒�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

而陈�u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

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

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乙丑,燕兵入,帝自焚。

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成祖颔之。

至是欲使草诏。

召至,悲恸声彻殿陛。

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

”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湖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北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有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①,应若影响,大旱之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

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

”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

疆埸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

”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

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

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

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

准曰:“是狃②我也。

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是冬,契丹果大入。

因请帝幸澶州。

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管同《抱膝轩记》(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管同《抱膝轩记》(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管同《抱膝轩记》(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抱膝轩记【清】管同①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

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

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

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

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

②又其地北见鸡笼①,东北见钟山。

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

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

近乃僦宅②居是水之西。

老屋百年,尘埃渗漏。

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

予居之未尝不适也。

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③然。

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

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

然其为地,前近市廛④,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⑤,殆无时不至。

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

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

③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⑥。

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

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

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

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

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

而其室遂废。

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选自《因寄轩文集》,有删节)【注】①鸡笼:鸡笼山。

今江苏南京市城区北隅鸡山。

②僦(jiù)宅:租宅。

③阙:欠缺。

④市廛(chán):商店集中的处所。

⑤喧阗(tián):哄闹声。

⑥《梁甫》,又作《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己志。

21.在第②段方框中填入的词语是()A.而 B.则 C.然 D.诸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交代了抱膝轩的地理环境,抱膝轩虽处城区,但山林映带,舟楫往来,亦有郊野之景;B.本文第二段与归有光对项脊轩的描写异曲同工,借事借物借细节抒情言志,“不事雕琢自有风味”;C.作者之所以修葺抱膝轩,是因为多次迁徙,长期租赁居住,且现居处临近集市,很嘈杂,影响了作者读书;D.抱膝轩修好后,作者实际居住时间并不长,但它寄托着作者读书自娱、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生活之趣。

文言文曾巩《南轩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曾巩《南轩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1分)南轩记[北宋]曾巩①得邻之茀地①,燔草,树竹木,灌蔬于其间,结茅以自休,嚣然②而乐。

世固有处廊庙之贵,抗万乘之富,吾不愿易也。

②人之性不同,于是知伏闲隐奥,吾性所最宜。

驱之就烦,非其器所长,况使之争于势利、爱恶、毁誉之间邪?然吾亲之养无以修,吾之昆弟饭菽藿羹③之无以继,吾之役于物,或田于食,或野于宿,不得常此处也,其能无焰然于心邪?③士固有所勤,有所肆,识其皆受之于天而顺之,则吾亦无处而非其乐,独何必休于是邪?顾吾之所好者远,无与处于是也。

然而六艺百家史氏之籍,笺疏之书,与夫论美刺非、感微托远之文章,下至兵权、历法、乐工、山农、佛老所传,吾悉得于此。

皆圣人贤者魁杰之材,殚岁月,惫精思,日夜各推所长,分辨万事之说,其于天地万物,修身理人,国家天下治乱安危存亡之致,罔不毕载。

处与吾俱,可当所谓益者之友非邪?④吾窥圣人旨意所出,以去疑解蔽。

贤人智者所称事引类,始终之概以自广,养吾心以忠,约守而恕行之。

其过也改,趋之以勇,而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于内者。

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

不得其时则止,仆仆然求行其道者,亦非也。

吾之不足于义,或爱而誉之者,过也。

吾之足于义,或恶而毁之者,亦过也。

彼何与于我哉?此吾之所任乎天与人者。

吾之所学者虽博,而所守者可谓简;所言虽近而易知,而所任者可谓重也。

⑤书之南轩之壁间,蚤夜览观焉,以自进也。

南丰曾巩记。

(选自《唐宋文醇》)【注】①茀地:杂草丛生的土地。

②嚣然:悠闲的样子。

③饭菽藿羹:吃粗粝的食物。

菽,豆类植物;藿羹,豆叶煮成的菜羹。

21.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A.然则 B.若夫 C.若然 D.然而22.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

请把它放回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2分)少而思,凡吾之拂性苦形而役于物者,有以为之矣。

A.第②段开头 B.第③段开头 C.第③段末尾 D.第④段开头23.简述作者居于茅屋“嚣然而乐”的原因。

部编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答案】(1)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对比。

“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解析】【分析】(1)结合这两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韩愈一心为国家利益着想,不顾自己年老体衰,由此看出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结合诗句内容即写作背景分析,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都形成对比鲜明。

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

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

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

后经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诗人早上时还是朝廷重臣,想着如何体皇上分忧,到晚上就被贬到遥远的地方,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朝”“夕”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诗人本来是不顾自己年老力衰还想着为国家献计献策,但如今却是这样的下场,因此这里也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练习 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练习 答案

青教院附中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练习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2021年5月28日第一部分阅读(60分)一、文言文阅读(28分)一、默写(6分)1.闲敲棋子落灯花2.宣室求贤访逐臣3.自缘身在最高层4.拄杖无时夜叩门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二、诗词鉴赏(4分)6.陆游浑浊7.D三、课内文言文(8分)8.《爱莲说》周敦颐9.(1)洗(2)应当10.水中陆地草木的花朵,值得喜爱的很多11.D四、课外文言文(10分)1.(1)迁徙,迁移(2)最终,终于2.A3.驱使富民回城4.舍小家为大家,公而无私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28分)一、阅读《紫藤萝瀑布》,回答下列问题(11分)16.迸溅17.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花开放时繁茂美丽、充满生机的样子,表现了“我”当时的喜悦之情。

18.紫藤花美丽的色彩和蓬勃的生命力19.写“我”看到紫藤花枯萎凋零时失落遗憾的心情,和后文形成对比,衬托突出“我”再次突然看到紫藤花开放时的惊喜和紫藤花顽强的生命力。

二、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7分)20.迷津21.着急歉意22.A23.①对孩子充满关爱、牵挂之情。

在第(7)段,“嘱我一定要找个伴”,为“我”准备路上的食物等,体现出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担心。

在第(24)段,母亲在村口等“我们”,说明母亲对只身在外的孩子牵肠挂肚。

②开明,给孩子闯荡的机会。

在第(7)段中,母亲没有阻拦,第(24)段中母亲见到“我们”第一句就问“还去看大石桥不”,说明母亲希望孩子得到历练,能够在历练中成长。

24.结构上,呼应标题,交代“那年”的具体时间。

内容上,“十三岁”表明文章叙述的是童年故事,突出了青春年少对闯荡历练的渴望;“心里话”没有说出口,与前文第(6)段“我要去看大石桥”形成呼应,表现出“我们”历练过后变得成熟。

第三部分综合运用(4分)25、《母爱之歌》、《母亲的微笑》等等(要求体现内容和主题)(2分)26、示例:妈妈,是您撑起了一片晴空,让我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是您,让我这颗小树苗在您的照顾下茁壮成长;妈妈,祝您永远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①【唐】皮日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螃蟹咏②薛宝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③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

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

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

③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2)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

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坡杏花》)(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同《抱膝轩记》阅读答案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

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

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

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

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

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

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

近乃僦宅①居是水之西。

老屋百年,尘埃渗漏。

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

予居之未尝不适也。

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

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

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

然其为地,前近市廛②,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③,殆无时不至。

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

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

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

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

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

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

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

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

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清·管同《抱膝轩记》,有删节)【注】①僦(jiù)宅:租房。

②市廛:商店集中的地方。

③喧阗(tián):哄闹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水穴城来会穴:穿过 B.家凡六徙凡:总共 C.意尚阙然阙:残缺 D.予之名轩名:命名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殆无异于郊外 B.而会是三水抱膝而吟《梁甫》 C.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时人问其志 D.岂敢以武侯自命予将何以答之耶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B.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C.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D.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书斋记,文中详细叙述了抱膝轩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B.由于租住的老屋破旧,环境恶劣,作者很不满意,于是在屋外另建了抱膝轩。

C.抱膝轩处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但作者身处其中却能像陶渊明一样悠然自得。

D.作者描写抱膝轩以及其中的生活情景,意在表达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志趣。

9.按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①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

(4分)②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

(3分)(2)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作者在抱膝轩中的“一时之兴”?请任举两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管同《抱膝轩记》阅读答案5.【文言实词】C(缺:缺憾。

)6.【文言虚词】D (A.在,介词;跟,同,介词。

B.然而,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

C.我的,代词;他的,指诸葛亮,代词。

D.用,拿,介词。

)7.【文意理解】A8.【内容归纳】B(作者并没有很不满意,抱膝轩也不是在屋外另建的。

)9.(10分)(1)【文言翻译】(7分)①可是我既厌恶又鄙视写文章,又不急于立志追求功名,(只愿)在一间小屋里,读书不停。

[4分。

答对“厌薄”“汲汲然”“讽”各给1分。

答对大意给1分。

] ②第二年,我被人延请(外出做事),不常在家,于是抱膝轩就废弃了。

[3分。

答对“明年”“恒”各给1分。

答对大意给1分。

](2)【信息筛选】(3分)①积存的书籍堆满了书架,我放了一张床,悠然自得,长啸吟唱,就有了适合自己的环境。

(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

)②当我神情专注,心意满足的时候,就高声朗诵。

(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

)③当我高声朗诵的时候,那些嘈杂的声音,常常被我的读书声盖住。

(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


[3分。

答对1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找出的例句要能体现作者“一时之兴”,方可给分。

]管同《抱膝轩记》阅读答案翻译自从明太祖定都江宁,杨吴城濠就被围在了城内,它的水流一天天变小。

它在向东流到竹桥的时候,有条河穿过城与它会合,就是古人所说青溪中的一条。

它转过弯向南流,到柏川桥,又和钟山的山溪会合。

又渐渐向南流,经过大中桥,就看到秦淮河流过东关,与它流到一起,杨吴城濠虽然变得狭小了,可是会合了这三条河,半里长的河道之内,水势仍然显得很大。

此外,这个地方向北可以望见鸡笼山,向东北可以望见钟山。

它的东岸大致是一些果园和菜圃,里面交错种植着桃树、杏树、韭菜和菘菜这些果蔬,山林和河水相映衬,船只穿梭往来。

(令人感到)这里虽然处在城中,几乎和郊外没有区别。

我自从回到江宁,总共搬过六次家。

最近一次就在这条河的西岸租房居住。

(我租的)老屋有一百多年了,(屋顶常有)尘土渗漏下来。

每到夏天,阳光猛烈地照射,阴雨连绵,睡炕被热气蒸着,雨水淋着,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逃避。

(可是)我住在这里未曾感到不舒适。

唯独它只有四间屋,在奉养母亲、安顿妻子儿女和安排厨房之外,一点都没有安静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感到有点缺憾。

嘉庆十五年我从山东回来,才在靠近第二间房后面一间屋大的地方,建成一间小屋,门上匾额题为“抱膝”。

(小屋里)积存的书籍堆满了书架,我放了一张床,悠然自得,长啸吟唱,就有了适合自己的环境。

可是它所在的地方,前面靠近市场,后面连着内室,左边与邻居家相连;(由于)没有隔墙,凡夫俗子、行人旅客的歌唱声,妇女的呼叫声,孩子的啼哭声,鸡狗的鸣叫声,嘈杂喧闹,几乎无时无刻没有。

当我神情专注,心意满足的时候,就高声朗诵,家里人常常笑话我声音大吵人。

(前面所说的)那三种声音,常常被我的声音盖住。

以前诸葛亮隐居在隆中,抱着膝盖吟唱《梁甫》。

当时的人们询问他的志向,他只是笑着不说话。

我给这个轩命名,怎么敢拿诸葛武侯来自称,也只是(表达)像陶公所说的“容膝易安”的意思罢了。

可是我既厌恶又鄙视写文章,又不急于立志追求功名,(只愿)在一间小屋里,读书不停。

(如果)有人问我(志向在哪里),我将拿什么来回答呢?抱膝轩建好之后,我在那里住了一年。

第二年,我被人延请(外出做事),不常在家,于是抱膝轩就废弃了。

可是那一时的兴致,不能忘怀,所以就将它补记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