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母质瘤
腮腺区毛母质瘤1例

毛母 质瘤属毛 源性肿瘤 ,恶性报道极为少见 。瘤体常有 钙化表现 ,临床上 又称钙化上皮瘤 ,钙化一 般出现在 影细胞
内。该 病 发 病 原 因可 能 与 外部 机 械 刺激 ,如外 伤 、手术 切 口、 异 物 残 留、肌 内注 射 针 点 等有 关[ 1 】 。它 可 发 生于 任 何 年 龄 段 , 1 0 ~1 5岁 的 青 少 年 多 见 ,女 性 多 于 男 性 _ 2 】 。 发生 部 位 多见 于 颌 面部 、颈部 、四肢 。 颌 面 部 毛囊 丰富 ,
2 O 1 3 年 3月第 2 O 卷第 5 期
腮腺区毛母质瘤 1 例
金 杯 顾卫燕 施 更 生
毛 母 质 瘤 又 称 钙 化 上 皮 瘤 或 毛 发 基 质 瘤 ,是 一 种 来 源
肿 ,发生于腮腺区的毛母质瘤 易误诊为腮腺混合瘤 。临床诊 断常需要 结合 B超 、C T 等辅助检查 。局部肿块 B超检查 存在 钙化强 回声团 ,临床上应考 虑毛母质瘤 可能…。C T 检 查 可完全 显示 肿块 轮廓及其 内部钙 化团块 ,与周 边组织分 界 。细针穿刺抽 吸细胞学检查 ,显微镜下见 到影细胞和嗜碱 性细 胞可确诊为 毛母质瘤 。裴学 菊等[ 3 ] 对 5 2例毛母质瘤进 行细 针穿 刺抽吸细胞学 检查 ,确诊率达 9 8 . 0 8 %。该 检查手 段对 于临 床医生及病 理科 医生 有较高 的要求 , 确 诊率高 但
学加 以鉴别。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来源于 1 : 3 腔黏膜上皮 , x线
表 现 为 不 透 光 、密 度 不 均 匀 的 团块 , 病 理 学 上 见 多 边 形 细 胞
形成上皮巢 ,细胞 内外及 间质 内有嗜酸性钙化小球。毛母质 瘤病理镜 检嗜碱 性细胞数 目会随肿瘤 的生长 时间延长而逐
毛母质瘤科普宣传

预防与注意事 项
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方法:毛母质瘤的发病机 制尚不明确,暂无特定的预防 方法,但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提 高身体免疫力。
注意事项:病人及家属应保持 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 疗指导,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和康复。
毛母质瘤的研 究进展
毛母质瘤的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科学家们正在深入研究毛母 质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并 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 入,相信将有更多创新的治疗方法和预 防策略可供选择。
什么是毛母质瘤?
发生部位:毛母质瘤可发生于男女生殖 器官以及其他部位,如脑、胸腹腔等。
毛母质瘤的症 状与诊断
毛母质瘤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毛母质瘤病人可出现腹 部肿块、腹痛、发热、恶心呕 吐等。 诊断方法:CT、MRI等影像学检 查,以及病理组织学状与诊断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毛母质瘤科普 宣传
目录 什么是毛母质瘤? 毛母质瘤的症状与诊断 毛母质瘤的治疗与护理 预防与注意事项 毛母质瘤的研究进展
什么是毛母质 瘤?
什么是毛母质瘤?
定义:毛母质瘤是一种罕见的原始 胚胎瘤,源自胚胎发育早期的毛发 结构。 形态特征:毛母质瘤通常呈囊肿样 生长,内含毛样物质和组织坏死物 质。
分期与预后:毛母质瘤分为低危型和高 危型,低危型预后较好,高危型需要积 极治疗。
毛母质瘤的治 疗与护理
毛母质瘤的治疗与护理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毛母质瘤的 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高危型病人 可能需要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 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毛母质瘤的治疗与护理
护理建议:对于毛母质瘤病人,饮食调 理、休息充足、定期复查等是重要的护 理措施。
毛母质瘤25例临床分析

1 6 %) 。
少见 恶 变 , 有 的 局 部 可 能有 侵 袭 行 为 [ 3 1 。 临 床 较少
1 . 2 病程 2 周~ 4 0 余年 , 平均为 2 . 4 2 年, 其中 1 6 例病程 在 1 年 以 内。 1 . 3 发病部位 以头颈部多见 , 共2 0 例, 其 中眼部 4例 , 耳部 5 例, 鼻部 1 例, 颈项部 9 例, 头皮 1 例。 肩部 1 例, 上肢 4 例, 未见累及双下肢及掌跖部位 。 1 . 4 皮损 特 点 2 4例 均 为单 发 ,仅 l 例 皮 损 为两 处。 2 4 例皮损表现为质硬结节 , 仅1 例表现为水疱 , 触 诊其 下 方 有 质 硬结 节 , 2 5例 皮损 表 面 均 无 破 溃 、
・
38 6・
Ch i n J De r ma t o Ve n e r o l I n t e g Tr a d W Me d 2 01 4, Vo 1 . 1 3 No. 6
毛母质瘤 2 5 例临床分析
王玲 , 赵军 , 范文葛 ( 江 苏省 常熟市 第 一人 民医 院 , 常熟 2 1 5 5 0 0 )
1 . 5 术前诊断 皮脂腺瘤 l 例, 皮下囊肿伴感染 2 例, 皮下囊肿 1 例, 皮脂腺囊肿 2 例, 皮肤肿块待查
认识 不足 , 导致 误诊 率高i 2 】 。本文 对 2 0 0 8 -2 0 1 3 年间
积较小 , 呈 圆形 或椭 圆形 , 胞核 小 , 胞 界不 清 , 胞 浆 嗜
碱性 , 排列紧密 , 无细胞间桥 , 类似毛母质细胞。 影细 胞位 于 肿瘤 团块 的 中央 , 体积 较 大 , 胞界 清 楚 , 胞浆 微嗜伊红性 , 中央胞核消失 , 不着色。此外 , 可见到 介 于 上 述 两 种 细胞 之 间 的过 渡 细 胞 。部 分 可 见 钙
毛母质瘤健康宣讲课件

目录 引言 病因 症状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与宣讲 总结
引言
引言
毛母质瘤是一种罕见的妇科癌 症,起源于卵巢的成熟型畸胎 瘤。
了解毛母质瘤对于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引言
本课件将介绍毛母质瘤的病因、症状、 诊断和治疗。
病因
病因
毛母质瘤起源于卵巢的成熟型 畸胎瘤。
毛母质瘤通常发生在年轻女性 身上。
病因
遗传因素、卵巢囊肿和荷尔蒙失调可能 增加患病风险。
症状
症状
毛母质瘤的常见症状包括腹痛 、腹胀、盆腔肿块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异常阴道出 血和月经改变。
诊断
诊断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和CT扫描可以帮助 确定卵巢肿块的性质。
确诊需要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并进行病理 检查。
治疗
治疗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切除肿 瘤和辅助放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 率和生存率。
预后
预后
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毛母质瘤的预后 逐渐改善。
但复发和转移仍然是治疗过程中的挑战 。
预防与宣讲
预防与宣讲
定期体检和妇科检查可以帮助 早期发现毛母质瘤的风险。 提醒女性注意身体变化和不适 症状,及时就医。
总结
总结
毛母质瘤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妇科癌症 。
了解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 治愈率至关重要。
总结
宣讲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早期 发现和预防毛母质瘤。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毛母质瘤健康教育PPT

毛母质瘤的病因
早年受到放射线照射的影响也 是毛母质瘤的一种病因。
毛母质瘤的症 状
பைடு நூலகம்
毛母质瘤的症状
疼痛:如果毛母质瘤生长在神经末梢附 近,可能会引起疼痛。 出血:毛母质瘤表面的皮肤容易破裂出 血。
毛母质瘤的症状
肿块:毛母质瘤通常是红色, 经常变形,会在数月或数年内 增长。
预防和治疗
预防和治疗
防晒:避免在阳光下暴露时间过长,尤 其是中午的阳光照射,需要涂防晒霜。
手术: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尤其 是对于病情早期发现的病人而言。
预防和治疗
放疗:放疗是在手术后用于治 疗病情严重的病人,以杀死病 变组织。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
富含营养素:建议食用富含蛋白质和锌 的食物,例如肉类和蔬菜。
抗氧化剂: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 的食物,例如柑橘类水果和坚果。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毛母质瘤健康 教育PPT
目录 导言 毛母质瘤的病因 毛母质瘤的症状 预防和治疗 饮食习惯 生活方式 结论
导言
导言
简介:本PPT旨在向患有毛母质 瘤的患者和家属提供详细的健 康教育。
什么是毛母质瘤:毛母质瘤是 一种常见的皮肤癌,通常发生 在头皮和面部。
毛母质瘤的病 因
毛母质瘤的病因
遗传:毛母质瘤通常是由一种遗传基因 突变引起的。 光照:频繁暴露在阳光下,特别是UVB 辐射暴露,会增加毛母质瘤发生的风险 。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心理压力管理:如练习瑜伽, 冥想,做运动等缓解压力的方 法。
坚持锻炼:做适合自己的运动 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保持健康 。
生活方式
停止吸烟:吸烟可以导致皮肤损伤和毛 母质瘤的发生风险增加。
结论
几种常见的临床皮肤囊肿的诊断及鉴别

几种常见的临床皮肤囊肿的诊断及鉴别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皮肤肿瘤、囊肿,这些囊肿大同小异,却是不一样的存在。
仔细观察其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也因瘤而异。
毛母质瘤毛母质瘤:具有毛母质角化特性的良性肿瘤或囊肿。
特点:通常表现为单发的肤色至淡蓝色结节或囊肿,少数情况下,可见到多发性损害。
坚硬的结节是其特点,反应这些皮损通常伴有钙化和纤维化以及炎症。
毛母质瘤上方的真皮发生皮肤松垂,结节可发炎变红。
部位:易发生于头及躯干上部。
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儿童期和青春期。
病理:早期毛母质瘤的显微结构常常是一个伴有毛母角化的囊肿。
治疗:应该全部切除,包括部分正常边缘,以排除毛母质癌的可能。
表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一般认为是由明显或不明显的外伤导致表皮进入皮下生长而形成的囊肿。
特点:皮损为界限清楚的真皮结节,临床上可见有一中央孔,代表了囊肿所起源的毛囊。
未发炎的皮样囊肿通常无症状,但是,施加压力则导致剧烈的疼痛性炎症反应。
囊肿壁由表皮组成,囊内为角化鳞屑。
大小: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
部位:可发生于皮肤任何部位。
治疗:手术切除可治愈囊肿,发炎的表皮样囊肿可能需要切开引流,有时则需要抗生素治疗,损害内注射曲安西龙有助于加速炎症消退。
脂囊瘤脂囊瘤:可为单发性损害或多发性损害。
大小:其直径常常数毫米至1厘米。
特点:为真皮囊肿,如刺破可排出油性液体,多发性脂囊瘤以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
脂囊瘤的持续时间不确定,除了影响美观以外,通常并无症状。
部位:胸部,腹股沟区较多见,也有不常见的存在于面部及肢端的变异型,并可有少见的先天性线状排列形式。
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非真性肿瘤,为皮脂腺排泄受阻形成的潴留性囊性病变。
部位:好发于皮脂腺分布密集的部位如头面部及背部。
特点:囊肿内为皮脂与表皮角化物聚集的油脂样豆渣物。
部分患者有挤压排出豆渣样病史。
大小:可由数毫米至数厘米。
钙化上皮瘤,又叫毛母质瘤

钙化上皮瘤,又叫毛母质瘤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oma)在1880年首次由Malherbe描述。
1961年Forbis和Lhelwing又将其命名为毛母质瘤,认为是一种毛发基质细胞来源的良性皮肤肿瘤,钙化是继发性改变。
发病率在0.105%-0.10%,60%发生在20岁以下,40%发生在10岁以下,好发于面部、头皮、颈部或上臂。
面部最好发的部位是腮腺区和面颊部。
女性稍多见,男女比例是1:1.1-2.5。
确切的病因仍然不清楚。
钙化上皮瘤通常表现为孤立的紧贴皮下的坚硬肿块。
皮肤可完全正常、微红或浅蓝色、浅褐色的。
可以与表皮粘连随表皮被动移动,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少数有疼痛、触痛及痒感。
形态多不规则,质地坚硬,多与真皮粘连,但与皮下组织无粘连。
病变的大小通常在0.5-3cm,并且有2-10%的病例可观察到多发的病变。
钙化上皮瘤通常在数月到数年内缓慢生长,几乎不会经历恶性转变成毛发母细胞癌。
恶性转变、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是极其罕见的。
大多数钙化上皮瘤手术切除后预后极其良好。
诊断:根据典型临床特征表现——在皮肤的真皮深部与皮下脂肪交界处,大多与真皮粘连在一起,而与皮下组织无粘连,可随皮肤被推动,浅表,质硬,多呈结节状的肿物。
无痛性单个结节皮肤呈淡蓝色或红色,绷紧按压皮肤,可见“帐篷样“多角形,称为“帐篷征”。
临床常易误诊为皮肤感染或脓肿(病程短、质地软、有疼痛);皮下脂肪瘤(质地软,超声为高回声结节、光点分布尚均匀、无钙化);皮脂腺囊肿(囊性感、超声提示囊性肿块、无钙化)。
其他的鉴别诊断包括恶性肿瘤、肉瘤、隆起性皮肤纤维肉瘤、第一鳃裂囊肿,皮样囊肿、淋巴结肿大、骨纤维发育不良,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和成骨细胞瘤。
超声检查较适合儿童,因为不需要镇静剂和暴露于辐射线中,且B 超有80%以上的准确率。
钙化上皮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切片镜下观察见大量特征性影细胞及深染的嗜碱性细胞。
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毛母质瘤的预防PPT课件

目录 背景 预防方法 预防意义 结论
背景
背景
毛母质瘤是一种恶性瘤病,常见于 毛囊上皮组织 预防是减少患病风险的关键措施之 一
预防方法
预防方法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定期清 洁皮肤,避免长时间潮湿和污 染
避免过度暴露于紫外线:使用 防晒霜、遮阳伞等进行有效防 护
预防方法
预防意义
降低治疗成本和对生活质量的 影响
结论
结论
毛母质瘤的预防非常重要,可 以通过个人卫生、避免紫外线 暴露、定期检查、避免接触有 害物质、健康饮食和积极锻炼 来预防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毛母质瘤预 防,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保 护自己的皮肤健康
谢谢的 观赏聆听
定期检查:早期发现病变并及 时治疗,提高治愈率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尽量避免 接触毒性物质和致癌物质
预防方法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减少摄 入过多的油脂和糖类食物
积极锻炼:加强身体免疫力, 提高身体抵抗力
预防意义
预防意义
预防毛母质瘤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保护皮肤健康 提高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机会,提高 治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又称钙化上皮瘤(calcified epithelioma)、毛束漏斗-毛母质瘤(infundibulo-matrix tumor)、Malherbe钙化性上皮瘤(Malherbes calcifying epithelioma),为一种向毛发特别是毛皮质细胞分化的肿瘤。
是源自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
女性多见好发于头面部。
临床表现乏特征性,主要依据组织病理诊断。
少数可恶变,宜早期手术治疗。
毛母质瘤-流行病学
毛母质瘤多见于女性,通常在儿童期或青年期发病本病可恶变为毛母质癌,据Ferbisb和Helwig报告其恶变率约为2.6%。
Julian等复习过209例,患者最年幼者为18个月,最老的患者为86岁。
发病高峰期女性为5~15岁,男性为5岁本病不遗传,但少数有家族史。
目前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毛母质瘤-病因
病因不明,一些病人在损害发生前局部曾有外伤史,其与肌强直性营养不良可能还有一定关系。
毛母质瘤-发病机制
肿瘤位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内,边界清楚,常有结缔组织包膜,与表皮无联系。
瘤细胞聚集成不规则的岛状,埋于富含成纤维细胞的间质中瘤细胞岛主要由两种类型的表皮细胞组成,即嗜碱性细胞和影子细胞。
早期病变,瘤细胞岛内以嗜碱性细胞为多,至晚期则以影子细胞为主。
偶尔在瘤体内可见黑素小的皮脂腺和毛透明颗粒存在。
在接近影子细胞的间质中,有时尚可见异物巨细胞反应约3/4的肿瘤可见钙质沉着,主要存在于影子细胞内间质内也可存在。
约15%的病例,肿瘤间质中可见骨化区域。
毛母质瘤-临床表现
毛母质瘤Julian等复习过209例,患者最年幼者为18个月,最老的患者为86岁。
发病高峰期女性为5~15岁,男性为5岁。
皮损可见于患肌张力营养不良,额顶部秃发和Raynand现象的患者。
多发性毛母质瘤有报告可发生于
Rubin-stein和Gardner综合征。
本病不遗传,但少数有家族史。
1.好发部位多见于头皮和面颈部,躯干、肢体及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2.临床症状肿物位于皮内或皮下通常单发,偶或多发。
罕见情况下,肿瘤呈突出表面界限清楚的暗红色结节,直径一般在0.5~3cm大最大可达7cm,偶尔更大基底可推动。
常见皮损表现为坚实的、深在结节,偶呈囊性。
表面皮肤外观正常,偶因位置较深而呈蓝红色,或呈红色、淡蓝色(图1)。
毛母质瘤-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即可诊断。
1.临床特征深部坚实结节,质硬,与皮肤粘连,可推动。
2.组织病理表现为嗜碱性细胞与影细胞构成的细胞团块影细胞内或间质内有
钙盐沉着。
毛母质瘤-鉴别诊断
1.鳞状细胞癌好发于老年人,头、面下唇黏膜、颈部及手背部多见。
皮损为红色硬结,逐渐发展成斑块疣状增生,有浸润感,表面破溃、渗液结痂组织病理检查为真皮内可见浸润性生长的鳞状细胞团块。
2.外毛根鞘囊肿含有嗜碱性细胞其角化时胞核消失,并常有钙化。
但囊肿周围层嗜碱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3.毛囊瘤瘤细胞中常见囊肿结构,主要由毛囊基或峡部生发细胞组成,囊内可见不同类型角质细胞。
4.实体型基底细胞上皮瘤肿瘤细胞团块与间质之间有裂隙,肿瘤细胞团大片坏死,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浸润。
毛母质瘤-检查
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边界清,周围往往有结缔组织包膜,常位于真皮下部并扩展至皮下组织。
为不规则形上皮细胞岛,嵌于细胞较多的间质中。
真皮内有不规则的上皮细胞岛由嗜碱性细胞或无核的嗜酸性细胞组成,常伴有钙质沉着。
通常瘤岛由两型细胞即嗜碱性粒细胞和影细胞构成。
嗜碱性粒细胞有圆或长形深嗜碱性胞核,胞质不多,致胞核彼此密集,其边界常不清楚,因而胞核似嵌于合浆团块内一样。
嗜碱性粒细胞排列在瘤岛的一侧或周边。
这些细胞在某些区域可骤变为影子细胞,后者细胞边界清楚,中央为不着色区,恰如胞核消失的影子新发生的肿瘤内有很多嗜碱性粒细胞区当损害增长时,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在长期存在的肿瘤中残留少数或无嗜碱性粒细胞。
大多数病例发生钙化,在影细胞内呈粉尘状嗜碱性物质,或呈紫红色无定形团块,后者亦可见于间质中。
也可出现骨化,黑色素沉积和伴发巨细胞的异物反应。
毛母质瘤-治疗
手术切除活检为最好的治疗方法亦可通过小切口锐匙刮术刮除囊内容。
手术完整切除很少复发
毛母质瘤-预后
少数可恶变为毛母质癌。
早期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一有长就去切吧。
都切完就应该没有事的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