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肿瘤的分类及病理组织学的观察——附121例临床病理分析
毛囊瘤疾病

毛囊瘤疾病毛囊瘤(trichofolliculoma)又称毛囊上皮瘤或毛囊痣,是一种源于毛囊组织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头面部。
皮损部丘疹长有毛发和排出皮脂样物是本病特征。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病因毛囊瘤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一)发病缘由本病有向毛发分化的趋势。
多发性毛囊瘤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而单发性毛囊瘤则无家族史。
(二)发病机制肿瘤位于真皮内,由边界清晰的结缔组织包囊。
可见单个囊状结构,其中布满角质,有时可见毛干。
间或可见2~3个囊状结构聚集在一起。
囊壁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与表皮相连。
可见很多束条状增生的上皮组织自囊肿中央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有的形成不成熟的毛囊。
增生的上皮组织内尚可见到皮脂及小角质囊肿。
症状毛囊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发生于成人,通常无自觉症状。
1.好发部位本病好发于面部、头皮及颈部。
2.临床症状表现为颜面或头部发生略高出皮面的丘疹,顶圆结节,中央凹陷,结节表现为正常肤色或淡红色,直径一般在4mm左右(图1)。
有小束纤细未成熟的毛发从结节中央小孔穿出, 其中含有黑色或白色毛发,可排出皮脂样物,具有高度诊断价值。
通常为单发。
依据临床表现,颜面或头部单个小的圆屋顶状结节,有小束纤细未成熟的毛发从结节中央小孔穿出, 结合组织病理可以诊断。
检查毛囊瘤应当做哪些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囊状结构,布满角质。
囊壁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腔内束条状增生的上皮组织,自中央向外呈放射状排列。
可见上皮组织有皮脂及小角质囊肿。
真皮内有衬以鳞状上皮的大囊腔,囊腔内可见角质,也常见双折光的毛干碎片。
在有中央孔的病例中,大囊腔与表面表皮连续,说明该囊腔为扩大、扭曲的毛囊。
有些病例的真皮内尚见1或2个附加的囊腔。
从这些“原发”毛囊壁放射出许多分化良好的“继发”毛囊。
分化良好的继发毛囊常见有毛乳头,且常有外和内毛根鞘,内毛根鞘含嗜酸性毛透亮颗粒,中央有纤细毛发。
继发毛囊壁内嵌有小簇皮脂腺细胞。
毛囊瘤3例

毛囊瘤3例
陈年;雷霞;成琼辉;吴先林;伍津津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12(28)9
【摘要】毛囊瘤是一种毛囊的良性肿瘤,是临床上的一种少见皮肤病,现将我科近半年诊断的3例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663-664)
【作者】陈年;雷霞;成琼辉;吴先林;伍津津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皮肤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皮肤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皮肤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皮肤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皮肤科,重庆,4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毛囊瘤 [J], 单士军;张理涛;郭莹;陈洪铎
2.梭形细胞主导的毛盘状瘤:一种既往考虑为神经毛囊性错构瘤的纤维毛囊瘤/毛盘状瘤异型——17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J],
Kutzner;H.;Requena;L.;Rütten;A.;Mentzel;T.;朱国兴
3.毛囊瘤1例 [J], 陈洪晓;王婷;张建梅
4.毛囊角化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1例 [J], 孙瑞晗;张谨宇;马骏驰;王艳;冯文莉;马彦
5.毛囊周围纤维瘤 [J], 常建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的常用组织学分类

肿瘤的常用组织学分类肿瘤是一种由异常增生的细胞组成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不同类型的肿瘤,医学领域采用了一种常用的分类系统,即组织学分类。
根据肿瘤组织的外观和组织学特征,肿瘤可以被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肿瘤的常用组织学分类。
一、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上皮组织是构成人体表面和内脏器官内层的一种组织类型。
根据细胞增生的程度和组织的状态,上皮性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
良性上皮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恶性上皮性肿瘤则呈现出快速生长和浸润性扩散的特点。
常见的上皮性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胃癌、宫颈癌等。
这些肿瘤的发生原因和发展机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属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二、间质性肿瘤间质性肿瘤是指起源于结缔组织、血管组织和神经组织等非上皮组织的肿瘤,这些组织负责支持和维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与上皮性肿瘤不同,间质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复杂多样。
间质性肿瘤通常分为三类:纤维组织肿瘤、脂肪肿瘤和肌肉肿瘤。
纤维组织肿瘤包括纤维瘤和纤维肉瘤,它们主要起源于结缔组织。
脂肪肿瘤包括脂肪瘤和脂肪肉瘤,它们起源于脂肪组织。
肌肉肿瘤包括横纹肌瘤和横纹肌肉瘤,它们起源于肌肉组织。
三、胚胎性和幼年型肿瘤胚胎性和幼年型肿瘤是指发生在胚胎和儿童时期的肿瘤,这些肿瘤起源于组织发育过程中的异常细胞增殖。
由于这些肿瘤发生在儿童时期,因此它们在组织学特征上与成人型肿瘤有所不同。
常见的胚胎性和幼年型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
胚胎性和幼年型肿瘤的治疗方式通常与成人型肿瘤不同,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和发育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生发组织肿瘤生发组织肿瘤是指起源于生发组织,即头皮和颜面部的肿瘤。
这些肿瘤通常呈现出明显的肉眼可见的外观,如痣、疣等。
常见的生发组织肿瘤包括:黑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
这些肿瘤的发生与阳光暴晒等因素密切相关。
毛囊瘤、皮脂腺毛囊瘤及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

t o ma s c o mp o s e d o f d i l a t e d f o l l i c u l a r u n i t s , a n d t h e y a r e e a s i l y mi s d i a g n o s e d . On e c a s e o f t r i c h o f o l l i c u l o ma , s e b a c e o u s t r i — e h o f o l l i e u l o ma a n d f o l l i e u l o s e b a e e o u s c y s t i c h a ma r t o ma e a c h i s r e p o se d . Al l t h r e e p a t i e n t s me t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c i r t e r i a o f e a c h
毛囊瘤的科普知识课件

毛囊瘤的治疗和管理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或抗炎药 物。
尤其是在感染或炎症的情况下。
谢谢观看
活检可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毛囊瘤的诊断 患者病史
了解患者的病史病史或相关疾病。
毛囊瘤的治疗和管理
毛囊瘤的治疗和管理 观察等待
对于无症状的毛囊瘤,医生可能建议观察而不立 即治疗。
定期检查以监测肿块变化。
毛囊瘤的治疗和管理 外科手术
对于较大或有症状的毛囊瘤,外科切除是常见的 治疗方式。
毛囊瘤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毛囊瘤? 2. 毛囊瘤的发生原因 3. 毛囊瘤的症状 4. 毛囊瘤的诊断 5. 毛囊瘤的治疗和管理
什么是毛囊瘤?
什么是毛囊瘤?
定义
毛囊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由毛囊细胞组成。
这种肿瘤常见于皮肤,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躯干 。
什么是毛囊瘤?
特点
毛囊瘤通常呈现为小而坚硬的肿块,皮肤表面光 滑。
应注意肿块的变化,如红肿或脓液分泌。
毛囊瘤的症状
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处理,毛囊瘤可能会感染,导致皮肤 病变。
及时就医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毛囊瘤的诊断
毛囊瘤的诊断 临床检查
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来观察肿块的外观和特 征。
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毛囊瘤的诊断 组织活检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组织活 检以确认诊断。
这些肿块通常无痛,但可能会引起不适。
什么是毛囊瘤?
分类
毛囊瘤可以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分为多种类型。
最常见的类型是表皮囊肿和皮脂腺囊肿。
毛囊瘤的发生原因
肿瘤病理学知识点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分级

肿瘤病理学知识点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分级肿瘤病理学知识点: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分级肿瘤病理学是研究肿瘤组织形态学以及其他与肿瘤相关的病变特征的学科。
了解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分级对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分级的基本概念以及临床应用。
一、肿瘤的组织学类型1. 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是由起源于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形成的肿瘤。
上皮性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常见的上皮性肿瘤有:(1)腺瘤:由腺上皮细胞增生而成,多见于腺体组织,如乳腺腺瘤、甲状腺腺瘤等。
(2)鳞状细胞癌:由表皮的鳞状细胞发生恶性变而形成,多见于皮肤和黏膜,如宫颈鳞状细胞癌、肺鳞状细胞癌等。
(3)转移性上皮瘤:起源于其他器官的上皮细胞,经血液或淋巴转移到该器官形成的肿瘤,如肝转移性上皮瘤、脑转移性上皮瘤等。
2. 间质性肿瘤间质性肿瘤是由起源于间质细胞(如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的异常增殖而形成的肿瘤。
间质性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常见的间质性肿瘤有:(1)纤维瘤:由纤维组织细胞增生而成,多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如纤维瘤、纤维肉瘤等。
(2)平滑肌瘤: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多见于子宫、胃肠道等器官,如子宫平滑肌瘤、胃平滑肌瘤等。
(3)肉瘤:由间质细胞生成的高度恶性肿瘤,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3. 混合型肿瘤混合型肿瘤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组织类型混合而成的肿瘤,如畸胎瘤、混合性腺瘤等。
混合型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多种多样,对其精确诊断需要进行组织学分析。
二、肿瘤的分级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肿瘤细胞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来评估肿瘤的病理恶性程度。
常用的肿瘤分级方法有多种,如TNM分期、Bishop分级、Fuhrman分级等。
其中,肿瘤的分级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分级。
1. TNM分期TNM分期是根据肿瘤的肿瘤(Tumor)、淋巴结转移(Node)和远处转移(Metastasis)情况来评估肿瘤的临床分期。
TNM分期可以反映肿瘤的局部扩散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转移,对于指导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鉴别诊断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鉴别诊断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分类及鉴别诊断对于细胞学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鉴别诊断进行详细阐述。
一、肿瘤的组织学分类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是基于肿瘤的来源和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其来源可以划分为上皮性、间叶性和神经性肿瘤;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可以划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1.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是来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如乳腺癌、胃癌、肺癌等,它们通常是恶性的肿瘤。
2.间叶性肿瘤间叶性肿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如脑胶质瘤、纤维肉瘤等。
它们既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3.神经性肿瘤神经性肿瘤是来源于神经组织的肿瘤,如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等。
它们通常是良性的。
4.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生长缓慢、局限性生长、无转移倾向的肿瘤,如乳腺纤维瘤、颈部淋巴结囊肿等。
5.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指侵入周围组织,有转移趋势的肿瘤,如乳腺癌、肝癌、肺癌等。
二、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的鉴别诊断是指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下面将分别介绍其分类及鉴别诊断方法。
1.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在肿瘤组织学分类中,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主要为乳腺纤维瘤、乳腺导管扩张症等。
恶性肿瘤主要为乳腺癌、胃癌、肺癌等。
对于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形态、细胞学特征、组织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间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间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其组织学特征及患者的临床表现。
对于脑胶质瘤来说,需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结构以及磁共振成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纤维肉瘤来说,组织学特征是鉴别诊断的关键,需要通过肿瘤病理学检查进行判断。
3.神经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神经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其组织学特征。
对于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来说,组织学特征是鉴别诊断的关键,需要通过肿瘤病理学检查进行判断。
4.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肿瘤的形态学特征、生长速度、病理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1例毛囊角化病临床及病理分析

i cd n e a s e ra e r m e e ai n;T e h s p t o 0 ia e t r s i c u e a a t oy i o n i e c lo d c e s d f o g n rt o h i o ah lg c l f au e n l d c n h l s n t s
的诊 断具有 重要 意义 , A酸类 对治疗 本病有 效 。 维
[ 关键词 ] 毛 囊角化 病 ; 临 床分析 ; 病理
[ 图分 类号 ] 7 85 9 中 5 .
[ 文献 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17 — 4 8 21 )4— 25— 3 64 86 (00 0 05 0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态
生墨
箜 Z鲞箜 垒 塑
25 5论 著・ 1 例 毛囊 角 化 病 临床 及 病 理 分 析 1
黄莉宁 , 薛汝增 , 潘 慧清 , 吴铁强 , 陈永锋
(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 中心, 广东 广州 5 00 ) 15 0
[ 摘要 ] 目的 : 析 1 分 1例毛囊 角化 病患者 的 临床 表现 、 重 因素 、 程 、 加 病 组织 病理检 查及 治疗 等方 面特 征 。方法 : 1 对 1例毛囊 角化 病患 者的临 床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分 析 。结 果 : 病年 龄 在 7~2 发 4岁 , 好发 于
( u n dn rv c lCne frS i i ae a d S I C nrla d P eet n u n zo G a g og P oi i et o kn D s s n Ts ot n r ni ,G a gh u na r e s o v o
5 0 0 ,C i ) 15 0 hn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囊肿瘤的分类及病理组织学的观
察——附121例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毛囊肿瘤的病理分类与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根据国际上新近的文献,尤其是2005年出版的皮肤肿瘤分类,对121例皮肤肿瘤进行分类并探讨临床病理特征。
结果毛母质瘤86例、毛发上皮瘤11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1例、毛母细胞瘤2例、圆锥漏斗状棘皮瘤与毛鞘棘皮瘤5例、毛囊漏斗肿瘤1例、毛发滤泡瘤与毛发滤泡癌3例、增生性毛囊囊肿与增生性外毛根鞘瘤3例、毛鞘瘤与毛鞘癌6例。
结论来源于毛囊的肿瘤,以毛母质瘤最多见,一般临床发病呈慢性经过,恶性肿瘤常好发头部、腹股沟、外阴、肛门旁与足趾等多毛发皮肤部位且病程长又均为高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
【关键词】毛囊肿瘤
毛囊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钙化上皮瘤几乎占居全部毛囊肿瘤的%;其次为毛发上皮瘤,约占毛囊肿瘤的%。
发生毛囊的其他肿
瘤,如外毛根鞘瘤及恶性肿瘤少见。
在查阅过去文献,大多见于个案病例报道,命名颇多,迄今对于有些毛囊肿瘤的命名与分类,如外毛根鞘癌、浸润性毛母质瘤、Nikolowiski毛发腺瘤、毛发滤泡瘤等,仍
缺乏统一的意见。
基于此本研究对既往诊断为毛囊肿瘤的病理资料按最新权威分类进
行回顾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从1971~2004年我院经病理组织学观察诊断的良、恶性毛囊肿瘤121例,其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9例,分别各占毛囊肿瘤的%与%。
根据国际上新近的文献,尤其是2005年出版的皮肤肿瘤分类逐
例进行复查,重新审定其病理诊断。
观察结果依据病理组织学的观察,删去
因毛囊发育异常的错构瘤与瘤样病变,如毛囊瘤、毛囊周围纤维瘤及皮脂腺毛囊瘤等。
分别诊断毛囊良性肿瘤有:毛母质瘤、毛发上皮瘤、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毛母细胞瘤、圆锥漏斗状棘皮瘤与毛鞘棘皮瘤、毛囊漏斗肿瘤、毛发滤泡瘤、增生性毛囊囊
肿与增生性外毛根鞘瘤及毛鞘瘤。
诊断恶性毛囊肿瘤有:毛发上皮癌、毛发滤泡癌、恶性增生性外根鞘瘤与毛鞘癌,见表1。
表1 121例良、恶性毛囊肿瘤统计
2 临床资料分析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毛母质瘤最多见。
本组病例86例,约占毛囊肿瘤的%。
常见发生30岁以下的成年人及青少年,尤其女性多见,男∶女=∶。
好发于头面部,次为手臂、躯干及股部。
位于真皮内及皮下单个结节,直径~ cm。
质实
稍硬,轻微压痛。
组织学:常见嗜碱性毛母质细胞及影细胞呈集落性小叶状生长,伴有合体胞质多核巨细胞与局灶钙化。
肿瘤边界清楚,有时可见薄层纤维包膜。
少数肿瘤可无嗜碱毛母细胞,只有影细胞伴以局灶骨化,偶见肿瘤呈囊状。
查阅文献,见有个案毛母质癌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报道。
毛发上皮瘤与毛发上皮癌稍常见。
好发
于40岁左右的成人,偶见发生儿童。
本组
病例中,毛发上皮瘤11例,约占毛囊肿瘤的%。
男6例,女5例。
常见好发面部、颈
部单个扁平丘疹样皮损,直径大小常< cm。
组织学:见于真皮内,有似原始毛胚样分化的基底样细胞,呈条索状、腺样及实团状上皮增生。
实团与条索状周边细胞大都呈栅栏状排列。
中央细胞形成花边样网状或筛状结构,或聚集成实质性团块。
伴有不同程度的向毛囊结构发育,毛囊角囊肿及倾向有似毛球与毛乳头的增生,肿瘤边界清楚。
偶见肿瘤细胞的退行变,胞浆红染呈细颗粒状钙化。
毛发上皮癌3例,男2例,女1例,分别发生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鼻背部与面部。
组
织病变可与向毛囊分化的基底细胞癌相同。
常见伴有皮肤溃疡与正常生长期毛囊下部
结构,有似毛球与毛乳头的分化。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 1例,女性,34岁。
发现右额部肿块1年余,直径约 cm。
组织学:真皮内及皮下,瘤细胞胞质少,核呈圆形基底样细胞,组成狭窄瘤细胞条索,环绕间质增生的纤维细胞,有似毛乳头增生。
肿瘤边界清楚,周边见有分化成熟皮脂腺小叶并幼稚毛发上皮增生。
毛源性毛母细胞瘤2例 1例为男性,34岁,左前臂肿块10余年,直径约 cm。
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