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品高考】专题08 诗歌选择题技巧(6) 语言特色分析有误-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要点十讲(精校Word解析)
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语言风格类

【导语】成功的花⼉,其间浸透了奋⽃的泪⽔和汗⽔。
然⽽,⽤泪⽔和汗⽔就可以实现⼀切的美好。
整理2019⾼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起学习下吧。
2019⾼考古诗词鉴赏题型答题技巧:语⾔风格类 (⼀)设问⽅式 1、请分析这⾸诗的语⾔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艺术。
3、这⾸诗(词)在语⾔上有何特⾊? (⼆)分析思路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的技巧,⽽且要品味整⾸诗(词)表现出来的语⾔风格,即语⾔风格(特⾊)是就诗歌整体⽽⾔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的使⽤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巧妙。
⼀要注意语⾔特⾊(风格)不能等同于语⾔的使⽤(炼字);⼆要注意语⾔特⾊(风格)不能等同于语⾔上的特点,诗歌在语⾔上的特点包括炼字⽤词、修辞特点、语⾔风格等。
⽤来答题的词语⼀般有:清新⾃然、明快清新、平淡⾃然、朴实⽆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晓畅、流畅⾃然、多⽤⼝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语⾔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风格⼀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浅显⽽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语破的的语⾔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简洁⽽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是曲曲折折地倾诉,⾔在此⽽意在彼,或引⽽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然):主要指选⽤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
7、简洁:特点是⼲净利落,⾔简意赅。
8、⼯丽:既讲究辞藻华丽,⼜讲究对仗⼯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咀嚼。
诗歌鉴赏客观题设误类型与对策

【典例分析】
由诗歌整体感情,得知本诗为作者 被迫仕周所作,感情较为伤感,故而
(广东清远市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意题境。应为“孤寂冷清”。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古代诗歌鉴赏客观 题设误类型与对策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设误陷阱》 课件 (共39张)
主要设误类型
一、词句解说错误 二、意象意境分析错误 三、主题情感分析错误 四、表现手法分析错误
一、词句解说错误
常见设误类型
一词多义词语内容的解释,违背语境义;词 语使用手法(修辞、词类活用、表现手法等)的解 释错误;词语情感体现解析错误;语言特点错误; 语体风格错误等。
诗词中意境分类
(1)热烈崇高、慷慨悲壮,典型代表曹操的《观沧海》,特点在于写景 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 奋激昂。
(2)悲凉凄清、苍凉悲壮,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其特点在于写 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 劲,惨烈悠长。
(3)和平静穆、淡泊静谧,典型代表王维的《山居秋暝》,特点在于通 过描写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
【解析】“诸葛亮的功德超过伊尹、吕尚、萧何、曹参”不对, “伯仲之间”的解析不对。“伯仲之间”的意思是诸葛亮的人品与 伊尹、吕尚不相上下。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日行“八百里”,写出了行军 速度之快;“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军乐的雄壮。这里描绘了沙场 征战的场面。
高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解题攻略

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
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精选ppt
12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C.“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的是时光
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
D. “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
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精选ppt
9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技巧分析
精选ppt
10
词句解说曲解原意
如何理解词语: ①联系已学,准确判断。 ②结合情境,不能孤立地猜测。 ③读清题干,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点。
精选ppt
11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清】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
丝。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萦,又
精选ppt
3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
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 2、赏析语言—炼字、炼句、诗眼、风格 3、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结构技巧
4、理解思想内容—背景、题材、主旨 5、把握情感态度—作者及其情感
精选ppt
古诗阅读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考回顾
2018全国卷 3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 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 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 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 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高考回顾
2019全国卷 2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地有:理底由子,。不男能子随受便别:①.诗至公歌:科的举时颈代对联主描考官写的敬了称。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
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 分)
答案: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 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结构安排:过渡作用,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高考回顾
2017全国卷 3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9大出错类型

把握选择题的9大设误方式
1.错解词语意思: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2.错解诗句意思: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3.艺术手法辨析错误:凡是有表达技巧的选项要特别关注,要慢读细读诗句,找到切实的依据,再做判断;切不可脱离诗句而只看选项,以命题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以免被命题人诱导而选错答案。
4.思想感情分析错误:找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眼,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关注诗歌中的言行描写,体会诗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5.忽视注释致误: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忽视。
6.形象特点(或景物气氛)概括不当: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表达其特点或氛围;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
7.典故分析错误:准确了解典故,是准确理解作品的前提;精读作品,在准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全篇内容,找到典故内容与作品人物、事件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的相似点或者相异点,才能真正理解典故的作用。
8.主旨意图理解偏差:在解读作品时,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浮于表面、主观臆断、无中生有、脱离语境任意阐发、模式化理解,都会使主旨意图的理解出现偏差。
9.语言风格表述不当:常将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界定错误,比如将“清新明快”错设为“沉郁委婉”等。
高考诗歌鉴赏满分答题攻略

高考诗歌鉴赏满分答题攻略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
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
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
归纳成几种模式,作操作性指导:(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 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2019高考诗歌鉴赏做题方法

2019高考诗歌鉴赏做题技巧期末考试越来越近,诗歌鉴赏复习的怎么样了?来学学诗歌鉴赏11种题型的高分答题技巧吧,绝对干货,建议收藏、打印。
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鉴赏之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知识点荟萃

答题方法:
①理清诗中的人物关系。尤其是 送别诗、怀人诗中,要注意主客 问题。 ②关注选项中的提到人名和代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 点。
容颜更美丽的梅花,神奇地出现 在画者笔下,简直巧夺天工。仔 细分辨,画者画梅不追求颜色相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似,却画出了梅花之神,那种神 完气足,让人相信画者懂梅,爱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梅,简直就是梅的知己与伯乐,
像懂马、爱马的九方皋一样。
设误点四:诗歌基本知识分析有误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答题方法: 注意选项中对诗歌体裁、题材等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知识的表述。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相送,“江城”点明送别的地点,“新秋”点明送别的时间。 B.首联中的“阻”既指相送之人视线为烟波所阻,又指行舟被烟波所阻。 C.颔联“闻道”“更言”两词语言含糊,表明这些消息都是来自传闻。 D.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是四联八句,也可以是四句,也可以多于八句。
大将能挥白羽扇,君王不爱紫貂裘。 种感情及感情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考点突破
语言特色分析有误
【典例示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①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松
其一
泽国②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③。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④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己亥: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
②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
③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
④传闻:一作“波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从那“战图”中去想象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
B.“凭君”一句直写作者对将领讲封侯事的厌弃态度,表达出心中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C.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食”反讽战事的频繁。
D.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
【答案】
D
【解析】
其一直抒胸臆,直陈问题,语言并不含蓄。
突破方法:
①初读过程中注意整体感知诗歌语言特点,明确诗歌主要以哪种表达语言为主(是抒情、议论还是其他),进而结合诗句体会语言特色。
②注意对诗歌语言特色的概括词。
【例题精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
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这样作结,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C.“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
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答案】
1.B
【解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鹭鸶鹭鸶①
杜牧欧阳修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注]①此诗作于庆历五年初冬,当时作者被贬滁州。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诗次句写鹭鸶在溪水中捕食鱼虾,清澈的溪水映衬着它们那洁白美丽的身影。
B.杜诗三四句,远近结合,以远方碧山为衬,用梨花作喻,境界开阔,引人遐思。
C.欧诗前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滩浪的巨大声势,都用了比喻手法。
D.两首诗都写鹭鸶,杜诗笔调轻快,而欧诗笔调婉约,都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答案】
2.D
【解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
吴郎:杜甫吴姓亲戚。
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②转须:反而更应该。
③甚:太。
④征求:指赋税征敛。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B.颔联使用设问的手法,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D.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
【答案】
3.A
【解析】
【反馈检测】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②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③真。
已诉征求④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
吴郎:杜甫吴姓亲戚。
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②转须:反而更应该。
③甚:太。
④征求:指赋税征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和颔联叙写作者以前放任邻妇扑枣,是因为这位妇人生活贫困,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B.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内心的提心吊胆。
C.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
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D.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哲理。
【答案】
1.D
【解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宋)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慨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
陈则留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作。
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C.颈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D.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
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答案】
3.D
【解析】
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
二、诗歌常见语言特征
(1)清新淡雅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
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2)平淡质朴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明净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
(4)明白晓畅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委婉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6)朴素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补充:【常考作家语言风格】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
陆游——慷慨悲凉
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李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辛弃疾——豪放悲慨
杜牧——俊爽明快
苏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