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2格律诗八首教案(1)长春版

合集下载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格律诗八首》教案1 长春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格律诗八首》教案1 长春

第2课《格律诗八首》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这八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了解这八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第一个高峰。

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

二、学习《使至塞上》。

1.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擢进士第,后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安史之乱,他被迫接受伪职,后被定罪下狱,旋即得到赦免,后官至尚书右丞。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人称其为“诗佛”。

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朗读指导。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用心揣摩诗中流露出的情感。

听后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再找学生朗读,最后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把握该诗的内容和情感。

3.品味赏析。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交代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诗于记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

吉林省长春市第104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格律诗八首-《使至塞上》》教案 长春版

吉林省长春市第104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格律诗八首-《使至塞上》》教案 长春版

《第2课格律诗八首——《使至塞上》》教案
课题课型新授课总节时 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在朗读诗歌中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情感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差异个性设计教学资源
课前演讲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的三首诗都是唐朝的名家名作,怎样才能学好呢?或者说如何透过精练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蕴呢?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某某,唐朝诗人,世称“诗佛”。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视频介绍
开元九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太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
1 / 4
2 / 4
3 / 4
4 / 4。

八年级语文下册二格律诗八首(第1课时)教案设计长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二格律诗八首(第1课时)教案设计长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二格律诗八首(第1课时)教案设计长版(三)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这八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了解这八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第一个高峰。

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

二、学习《使至塞上》。

1.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擢进士第,后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安史之乱,他被迫接受伪职,后被定罪下狱,旋即得到赦免,后官至尚书右丞。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人称其为“诗佛”。

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朗读指导。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用心揣摩诗中流露出的情感。

听后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再找学生朗读,最后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把握该诗的内容和情感。

3.品味赏析。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交代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格律诗八首《登高》教案2 长春版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格律诗八首《登高》教案2 长春版
板 书 设 计
秋景萧瑟 病重孤苦
光阴易逝 无以抒怀悲
漂泊无依
教学反思
5.小结。
这是一首很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所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6、检测反馈:默写古诗,要求无错别字
7、课后作业:预习新诗,并把本诗改写
1.学生介绍作者
2.学生默读, 朗读
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4.品评赏析。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了几种景物?诗人借助这些景物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选择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画面。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仿佛是诗人在倾诉着无穷无尽的老病孤独的复杂情感,又仿佛是包括诗人在内的成千上万个长年漂泊
流离失所者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寥寥数言,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进行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②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漂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而现在的“做客”是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的意思。
(2)“登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登台?它又蕴涵着怎样的情感?
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往往是全家人一起去,登台的地点一般是在自己的家乡,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作客并登台。而此时的杜甫已是“百年”(即老年),并且拖着多病的身体,这是多么深厚的愁苦。

八年级语文下《格律诗八首》之《登高》教案1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下《格律诗八首》之《登高》教案1长春版

某某版八年级下《格律诗八首》之《登高》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导入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

夔州,长江边。

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

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

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

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一位老人踽踽独行,朝山上走来。

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步履蹒跚。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作者介绍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原籍某某襄阳,生于某某巩县。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某某,定居某某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格律诗八首》教案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3篇

《格律诗八首》教案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3篇

《格律诗八首》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共3篇《格律诗八首》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格律诗八首》教案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古诗文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一。

而《格律诗八首》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诗家之绝唱,绝代之佳作”。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教授《格律诗八首》呢?下面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教学目标:1.掌握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唐代八大家的理解认识。

2.了解《格律诗八首》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及意义,掌握其意境、语言、节奏和韵律等方面。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使学生在欣赏诗歌之余,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髓。

二、教学内容:1.教师为学生介绍唐代八大家的背景与代表作品,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

2.教师详细讲解《格律诗八首》的创作背景、格律体裁以及诗歌艺术特点。

3.逐篇讲解《琵琶行》、《静夜思》、《登高壮观》、《春晓》、《早春呈水部张员外》、《登幽州台歌》、《赋得古原草送别》和《秋夜寄邱员外》这八首诗歌。

通过对每首诗歌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意蕴和感受其气息和语言艺术。

4.配合诗歌辅助材料,如音频、图片等,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表现。

5.课堂演读和欣赏,鼓励学生通过朗诵和演绎,体验《格律诗八首》诗歌的情感表现和语言的韵律之美。

三、教学方法:1.讲解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具,结合图片、音频等辅助材料,生动地讲解《格律诗八首》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加深对唐代八大家的理解认识。

2.对话式教学法:以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构思,把抽象的诗歌形象化,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知识。

3.演绎演唱法:利用学生的语言和表演天赋,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演绎或演唱,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并喜欢诗歌。

4.欣赏体验法:让学生通过欣赏和体验,从中品味文化,感受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精神情怀。

八年级语文下册2《格律诗八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格律诗八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长春版

《题破山寺后禅院》一、导入齐背《无题》,检查背诵情况。

二、作者介绍常建,唐代诗人。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开元十五年进士。

天宝中,官盱眙尉。

后隐居。

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

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也无知名之士。

他是唐代田园诗人。

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常建的代表作。

三、朗读课文1.听范读。

仿读。

2.学生自由读。

3.全体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

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四、理顺诗意1.结合注释,试译诗歌。

2.交流难点,理顺诗意。

参考: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五、研读诗歌1.《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光、潭影2.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明确:幽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的欢鸣、钟磬的声响,也只是以动衬静,更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淡然之气。

3.这些景物给读者以怎样的感受?明确:心中杂念、浮躁消失殆尽,不禁沉醉于这样的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明确:写出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又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中的“悦”、“空”该如何理解?明确:“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中的“悦”与“空”都是使动用法,应理解为“使……欢悦”“使……消除”。

6.尾联“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貌似有矛盾,因为既然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寂无声了,又何来的钟磬之音呢?明确:钟磬之音反衬得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它使得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

八年级语文下册2《格律诗八首》无题教案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格律诗八首》无题教案长春版

《无题》一、导入检查《登高》的背诵情况。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新的诗歌,名为《无题》,为什么不起题目呢?无题,表明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这类诗往往隐匿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意旨隐晦,一般难于准确理解,故而在没有原由,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读者可在朦胧含蓄之中自由联想、任意体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

以“无题”命名的诗最早见于《诗经》及一些民歌作品中。

而李商隐的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均以“无题”或以首句头二字及句中任意二字命名,其实均属无题之作。

二、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聪颖,16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文章“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

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以《无题》为题的爱情诗有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爱情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三、朗读课文(1)听配乐朗诵。

(有条件的播放现成的古诗配乐朗诵带,如没有,则选一首意境雄浑开阔的古曲作背景音乐,由教师范诵。

)(2)学生自由读。

(3)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四、理顺诗意1.结合注释,试译诗歌。

2.交流难点,理顺诗意。

参考: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
叙事出使边塞
使至塞上写景内心抑郁 风光壮丽
绘景塞外风光心情 抑郁
叙事 战事紧张
小组探究,教师适当点拨,集体交流,培养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与看法。
教师总结,
归纳主题
教师 书写板 书
教学
反思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搜集、整理,简要介绍。
学生自由朗读,学生代表读,教师范读,听朗读带(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预习展示
小结
反馈
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
远辽阔。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诗人为什么要以“征蓬”“归雁”自比?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远出“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学习《使至塞上》
1、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诗人,世称“诗佛”,王维精通佛学。
2、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奉唐玄宗之令出塞赴凉州慰问,居河西节度使幕中,此诗即出塞途中所作。
3、朗读,叙述大意。
、整体感知:
(1)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
格律诗八首《使至塞上》
教学
内容
二、格律诗八首《使至塞上》
序号
教学
时间
201 7年月日
教具
多媒体
教内
学容目要Biblioteka 标求1、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与技能:了解格律诗的相关知识。学习《使至塞上》通过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3、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教师指导、课堂展示,反馈巩固。
(3)颔联:写的是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
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4)尾联:诗人离家出国,独行多日,终于见到了本土之人,可这位“候骑”全无畅谈乡情之意,……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默写诗歌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重难点
1、诵读并背诵、默写诗歌。
2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导入
预习展示一
预习展示二
王维诗之宏大,李白诗之飘逸,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 联翩今天就让我们再次领略唐朝诗人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吧!
文体知识: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