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美术中国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
中国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季节变化的符号说”、“投射说”等。
原始时代美术类别石器陶器雕塑(陶塑石雕玉雕)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和器物装饰画)建筑和编织工艺自觉审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其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
(一)原始陶器艺术名词解释——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中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后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文化三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4、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七千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
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和黑陶较为少见。
中国美术史课件 ppt课件

二、原始陶器艺术新石器时代
典型风格分为: 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 黄河下游(大汶口—龙山文化)的素面陶。
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
彩陶底色均成红色,图样有鱼纹、鹿纹、蛙纹、鸟纹以及人面纹等。
漩涡彩纹陶瓮 马家窑文化
素面陶:
大汶口文化:
1、色泽多样化,有红、褐灰、青灰、黑、黄、白等。 2、黑陶制作代表这一时期工艺最出色的成就。 3、由于雕刻技术的发达,陶器镂孔也随之普遍起来。
龙山文化:
以黑陶和灰陶等素面陶为多数,以磨光的泥质黑陶为突出的典型风格。黑陶与白 陶代表了这一时期陶器美术的光辉成就。
第一章 原始美术
01
第一章 原始美术
史前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陶装饰、殿堂地画、 岩画以及一些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方面。
审美艺术的萌生 原始陶器艺术 原始绘画 原始雕塑
一、审美意识的萌芽
在旧时代中期(20~5万年前), 出现了较为均衡堆成的三棱尖状 器和橄榄形,四边形,以及圆形 的刮削器和圆球等石器,审美意 识渐显萌芽。
动物形陶鬹 大汶口文化 陶人头 仰韶文化 玉龙猪 红山文化 玉兽面文综 良渚文化
第二章 先秦美术
02
第二章 先秦美术
夏、商、周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伴随社会分工的扩大,手工业技巧日益精湛。这 一时期的青铜器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先秦青铜艺术 先秦雕塑艺术 先秦绘画
一、青铜艺术
马家窑文化(马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
陶色大都呈橙红色,纹饰除彩绘外还有绳纹、弦纹、划纹、附加堆纹等。 彩绘的花纹有几何纹(平行条纹、波浪纹、重弧纹、锯齿纹、叶型纹、圆圈间网纹 等)、动物纹(鲵鱼纹、各种姿态的鸟型纹)。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以黑色彩绘为主流。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木雕艺术同样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利用木材 的柔韧性和易加工的特点,制作出各 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
明清时期,木雕艺术达到了巅峰。这 一时期,木雕作品不仅在工艺上追求 精益求精,而且在题材和风格上也呈 现出多样化。木雕作品多用于建筑、 家具和祭祀用品等领域,如故宫的木 雕装饰、江南地区的窗棂雕刻等,都 展现了木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中国美术史概述 • 绘画艺术 • 雕塑艺术 • 建筑艺术 • 工艺美术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
中国美术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历 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美术史在国内外学术界 受到广泛关注。
03
研究中国美术史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 挖掘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唐宋元明清的石雕艺术
唐宋元明清时期,石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佛教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佛教石刻的发 展,如敦煌石刻、龙门石窟等。同时,民间石雕也逐渐兴起,如福建的客家土楼、安徽的 徽派建筑等,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石雕艺术的魅力。
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木雕艺术的起源
明清时期的木雕艺术
现代木雕艺术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艺术的传入,推动了石窟 艺术的兴起,如敦煌莫高窟、 云冈石窟等。
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版画等艺术形式逐渐 兴起,中国美术逐渐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史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中国美术史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 标准,强调意境、气韵生动、笔墨情趣 等。
VS
影响
中国美术史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被广泛传 播和借鉴。同时,中国美术史也是中国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18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1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打制磨制)2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制作饰品(贝壳)使用染料鸵鸟蛋壳和鸟骨管做成的佩饰物3新石器时代发明了陶器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下层文化下层文化中期仰韶文化(前段称为半坡,后段称为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北方地区中期红山文化第四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陶器1饮食器盆钵碗豆杯勺(敞口)2炊煮器鼎鬲li 鬶gui 甑zeng 斝jia 斧fu 灶(三足)3储藏器壶罐瓶瓮(球形半球行)陶质来分红陶黑陶白陶灰陶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器山东龙山文化黑陶{大汶口中晚期就有}——蛋壳黑陶陶盘(黑光亮薄轻)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为突出彩陶定义:指砖红色的器壁上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所绘图案烧成后呈赭红和黑色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造型优美,花纹绚丽多姿,色彩厚重浓烈,色调单纯明快,用笔生动流畅,构图细密严谨,器形丰富多样,技巧精湛熟练(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彩陶,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花纹陶器代表器物1三鱼纹盆2人面鱼纹盆(半坡)3鹳鱼石斧图(庙底沟)马家窑文化——人头形的陶器盖红山文化——东方维纳斯玉龙余杭良渚文化——玉琮玉璧地画壁画岩画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第七节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地面建筑(干栏式建筑)第二章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与发展发源于黄河流域青铜器:红铜加锡的合金,熔点低硬度大分类:1礼器(区分尊卑的)2炊煮器:鼎鬲(Li)甑(Zeng)3食器:簋(gui)盂(yu) 簠( fu) 豆4酒器:觥(gong)罍(lei) 盉(he) 瓿(bu) 方彝(fang yi )5水器:盘匜鉴(镜子)6乐器:铃铙(nao)鼓钟。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秦汉时期的壮丽
秦汉时期,石雕和陶塑进一步 发展,如秦始皇兵马俑等。
唐宋元明清的繁荣
唐代开始,佛教雕塑兴盛,如 龙门石窟等;宋代以至明清, 雕塑逐渐世俗化,如卢沟桥的
狮子等。
中国雕塑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宗教雕塑
多以佛教、道教等宗教题材为主题,如敦 煌石窟、乐山大佛等。
陵墓雕塑
多用于纪念历史人物或贵族,如明十三陵 等。
古代
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主要 受到木材和砖瓦等天然材 料的影响,以木结构为主 ,注重流线型的设计和精
细的雕刻。
近代
近代中国的建筑开始受到 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出 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 ,如上海外滩的建筑群。
现代
现代中国的建筑则更加多 元化和创新化,各种新型 材料和技术被广泛应用, 如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体育
如何学习和研究中国美术史
01 学习基本史实
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史实和 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和地 域的美术风格和特点。
02 深入阅读和研究
阅读相关学术著作、论文和艺 术品评论,深入了解中国美术 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03 实地考察和调研
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和遗址等 实地考察和调研,亲身体验古 代美术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绘画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山水画
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注重表现 自然景观的意境和气韵。
壁画
以墙壁为载体,绘制大型场景 或主题,注重表现宏伟、壮观 的场面。
人物画
以人物形象为主题,注重表现 人物性格、情感和神态。
花鸟画
以花卉、鸟类等动植物为主题 ,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美 感。
漆画
以漆为颜料,绘制在漆器或木 器上,注重表现华贵、细腻的 质感。
美术史的分类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美术中国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
中国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季节变化的符号说”、“投射说”等。
原始时代美术类别石器陶器雕塑(陶塑石雕玉雕)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和器物装饰画)建筑和编织工艺自觉审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其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
(一)原始陶器艺术名词解释——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中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后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文化三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4、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七千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
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和黑陶较为少见。
中国美术史

先秦美术旧石器时代28940 年前峙峪人制作的石墨饰品。
1987河北兴隆刻纹鹿角。
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镂孔蛋壳黑陶杯。
良渚文化余杭反山大玉瑞半坡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盆(花纹图案为几何、动物与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庙底沟鹤鱼石斧图(植物纹增加图案采用二方连续方式构成)。
红山文化女神庙壁画残块(辽宁)碧玉龙(1971年内蒙古三星他抗村,高26 厘米,龙首似猪,斜目友鼻),齐家文化红彩描绘的几何纹饰壁画(与红山文化是目前知中国最早两例壁画遗址)。
北方岩画推至一万年以前,以动物、狩猎、放牧内容为主南方岩画公元前4000前2000 年之间。
商代司母戊方鼎(安阳殷墟),龙虎纹尊(安微阜南),四羊方尊《湖南宁乡)。
(流行饕餮纹,皆具形制凝重结实,纹饰繁复华丽雄奇),猛虎噬人点(湖南安化)。
跽坐玉人《河南安阳如好墓,简洁对称圆浮雕,时代习俗,题材多样富有神秘色彩)三星堆大型吉铜神面像(1986 年四川广汉,浪漫手法夸张强调试听器官的特异功能),甲骨文(1899 年河南安阳),西周武王征商篡毛公鼎(陕497 字金文) 伯矩鬲(京),(特点: 内容广阔,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书史性质)。
金文(内容更广,生活气息更浓,具有书史的性质),出现瓦当春秋莲鹤方卖(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王子午烈最(河南出土,模印法与失蜡法,蟠虺纹和蟠螭纹),开始用砖(印花空心砖和实心砖),战国水路攻战纹铜壶,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
(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装饰手法广泛运用,生活气息越发浓郁)。
蟠虺纹铜尊盘,大型编钟(湖北随州)。
《人物御龙图》《人物龙风图》(正侧立像,比例匀称,设色平涂与渲染兼用)。
车马出行图(1986 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已知最早的风俗画,时间空间混合表达)。
秦汉美术西汉壁画帛画《巨龙升天图》(1988 发现于河南永城柿园)《墓主升仙图》《二桃杀三士》(河南洛阳)《迎宾客谒图》(汉墓壁画巅峰之作)。
T 型帛画(长沙马王堆,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高古游丝描)。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
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2)品类增多;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1)方形器大为发展;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鼎,虎食人卣..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2)波曲纹的出现。
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2、青铜器文饰: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一、原始夏商,周期时期的美术,秦汉时期的美术1,陶(彩陶)----原始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1),仰韶文化----黄河流域一,早期;西安半坡类型彩陶盆《人面鱼纹彩》二中期;庙底沟类型彩陶盆《鹳鱼石斧彩陶瓮》三;晚期;马加窑类型;1;马加窑类型2半坡类型3;马厂类型(2);龙山文化,(黑陶)黄河流域下游,懂不沿海地区,(3);大汉口文化;山东宁阳,狗型陶(4);红山文化辽宁;1泥塑女神头像2女裸陶雕像3碧玉龙2,青铜----商周鼎,国器的象征;王;九个鼎,侯;七个鼎,等级;政权的象征概括为;狞厉(有三足四足)最大的鼎;司母戊方鼎,司母戊鼎①举世最大的青铜器②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大致为商后期,西周初期造型特别庄严古朴③立耳柱足,造型颇为庄严厚重装饰花纹主要由神异的饕餮,夔龙和现实世界的牛虎等④内有“司母戊”是为祭祀母亲而铸,是人与神祖交接的工具,是礼器,神器。
奴隶主贵族权势,地位的象征鼎的作用;住肉,祭祀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纹饰;1;饕餮纹2夔纹3雷纹4亡纹5乳丁纹四方羊尊----商代,湖南宁乡虢季子白盘----西周,陕西宝鸡玉(商周)中国玉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立人像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一初期殷商前期造型规整纹样简洁疏朗《兽面纹鼎》《兽面乳钉纹方鼎》二、盛期商后期至西周初期造型庄严,古朴,凝重《司母戊鼎》《四羊方鼎》三、转折期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周王朝统治由盛转衰器型由庄严、凝重走向典雅和谐的美《毛公鼎》四、衰落期春秋晚期到战国样式精巧新奇,世俗化,纹饰繁密华丽纹饰多为几何图案,赋以现实性动物《立鹤方壶》3,帛画战国(湖南长沙);人物龙凤帛画-----女子双手供拜,背景;游动在空中的龙凤人物御龙帛画------男子腰佩空剑,在背上①引魂升天的寓意,用色单纯,以线造型,战国时期帛画的代表作,我国最早绘画,表现出我国线描的较高造诣②艺术特色,单线勾勒,局部晕染,深情刻画生动6,金文(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7墓室壁画(西汉)墓室壁画;为了给死去的带王,贵族建立墓室在里面绘的关于他们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画,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及道德观念(2主要有;西汉墓室壁画,东汉墓室壁画,总的风格雄健奔放,体现着汉代汉代;洛阳河南;千秋夫妇合葬墓室壁画(较早)表现墓室主人升仙图,表现死者夫妇分别乘龙和三头神鸟,在仙翁引导下升往仙境的场面,8画像石砖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祠,碑的壁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画性雕刻流行于汉朝;主要是墓室建筑材料,画像石还用于享祠1分布地,画像石;山东;山东西南,河南南阳,陕西北部,江苏北部山西西北边,四川西部安徽画像砖;河南,四川内容;画像石;1神话传说2历史故事3现实生活主要有1考唐山石祠2武氏石祠(武梁祠,武荣祠,武班祠 3 河南4安丘=====汉墓画像石画像砖;更多表现现实生活雕刻方法;画像石;雕刻(阳线刻,阳线减地,高浮雕,多种反法)画像砖;画像模;印于砖上面烧制而成(5),艺术特征;1质朴,生动,画面构图饱满,内容耐人寻味2画面采用分割式,有装饰意味3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大胆想象的浪漫境界和纵观古今的广阔视野,反应了汉代雄大,恢宏的时代精神4韵律张扬飞动,表现当时(封建社会)动荡不宁的社会心理(6),代表作品1,《荆轲刺秦王》,武氏宋祠画像,东汉,山东画像石描绘了荆轲最后一次行次秦王,亲额昂与荆轲两人绕柱而走,被人抱住不能脱身的荆轲拿出匕首,深深插入柱中,穿透柱子的匕首漏出锋尖,极度夸张了荆轲孤注一掷,用尽全身力量手法夸张,逼真,生动,2,《戈射收割图》四川东汉画像砖,反应的是西北部地区农耕,狩猎等生活图像,分上下两部,下部分描绘农耕场景,汉画具有强烈运动感,通过人物举手投足的动态,来相互呼应并用充满表现力的线条,注入其中9西汉帛画;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帛画---T型帛画----历史故事,神话内容,艺术价值内容及神话故事,共分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上段明天上部分;正中;画人首蛇身的女娲居中,是宇宙或生命主宰天神两侧;右上角中有金马的太阳,另有八个小太阳散在扶桑的枝干之间,左上角一弯新月月牙上有蟾蜍的玉兔,一乘坐龙翼凌空飞舞的女性攀住月牙,这是嫦娥奔月饿神话故事,上下方正中画着天绝,厥内有拱手一神守卫通向天国之门中段;上半部;描绘盖下面的正中部位站着一个体态肥硕披锦绣的贵妇人,她身后有侍从,前者侍者跪迎,极力显示出尊贵的身份,其正准备升天,下半部;从帷帐玉盘象征屋顶,屋内案上陈列鼎壶等饮食用具,两旁有七人对坐,当是描绘向死者生前列鼎而食准备盛宴的场面地下部分;一个裸替巨人手扶大地,位于两条大鱼背上,是传说的地神(2)艺术价值,反应了当时的艺术水平,画中形象与墓中女尸对照极为相似,显示出汉代绘画水平的高超,当时一般人物造型都是正侧面,中段贵妇人形象,显示出肖像画的艺术成就,构图复杂但井然有序,线条舒缓,构格线像浪一样,于当时社会一样,其中上副画比下副画宽的多,是T型,是天庭宽于地,轮廓清晰10,陵墓壁画,(1),从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为代表(2)汉代贵族中盛行厚葬墓前多建有享堂和石厥,并没仪丈性石雕从北声势(3),汉代墓陵石雕至今尚有一些遗存1著名者如陕西兴平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雕群2陕西城3河南南阳东汉南太守宗资墓前的天禄,辟邪4山东嘉祥东汉武氏祠石狮,5曲汉武王木墓石人---东汉(4)霍去病基石雕群,代表《马踏飞燕》1,在陕西兴平县汉武帝刘彻的茂陵附近制作年代公元年117年2现存作品,马塘匈奴,跃马,卧马,卧象,石桂等14种3都是整块石雕垗而成长在2---3米艺术特点;价值,特点意义A利用原来石料形态统一在艺术造型之中B造型技术利用人体,大面,有明显的体积感,并且圆雕,浮雕与线雕的手法相结合(卧虎身上斑纹是线雕,跃马的侧面是浮雕C造型技术的运用服从主题和创作意图的大胆创作(5)马踏匈奴用一整块的花岗雕出一匹马,将匈奴侵略者踏在脚下,战马矫健轩昂庄重,沉重,匈奴仰面朝天,手握弓箭,挣扎裕起之势,整个雕塑浑然一体,马腹以下没有凿空,增强整体感,作品运用象征手法,颂扬霍去病击败匈奴的战绩,具有纪念碑的意义11.陶俑,汉代俑(1),秦代兵马俑,气势宏大,以量于人等大取胜,艺术造诣不深艺术特征:1塑造手法非常写实(自然主义的写实)2容貌精神各不相同3兵马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弘的气势震慑人心,也是对秦王朝国力和武力强盛的象征和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2)浑朴;西汉佣,1989年陕西咸阳张家港,汉景帝杨凌从葬坑中相互可大批陶之佣,均为裸体,无臂,,全身结构比例塑的相当精确,头部塑造尤精,王冠端正,包括媚功,鹳骨,细微起伏都刻画得真实具体(3)多姿,东汉佣说唱俑,陶马,东汉四川成都,活气《击鼓说唱俑》描述刻一个农民形象,赤足露着胳膊,左臂抱鼓,右手之手鼓棒,右脚抬起,额头有都很深的皱纹,上身格外大,喜笑颜开,手舞足蹈,充满激情的情景(4),为什么西汉的浑朴改变了西汉的多姿?有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渐渐对的注重思想表现,12,金属工艺羊形灯---西汉,长信宫灯----西汉,错金博山炉===西汉1长信宫灯,左半是宫女跪做的形象,左手之灯盘2右手是宫女右臂袖口下垂成为灯罩,灯盘中可擦蜡烛,宫女体内空的,烟可以由宫女袖口进入宫女体内,是一个环保灯,可拆卸,易清洗,显示了秦汉时期的最高工艺水平,3错金博山炉;博山炉,炉盖,制成山峦起伏称博山炉,炉焚香时期烟山山峦见散出,萦绕弥漫,形成神一般的仙山效果,工艺卓越错金,为错金纹饰补充;踉跄;由石莫,长石,磁瓦等基本原料主城经过粉碎;混合研磨之后的踉跄分成踉跄浆,涂施盛者是填施了金属,主要是铜,然后经过多次烧,具有金属的贵重性,和坚固性,同时,呈现出踉跄的晶莹,光滑装饰特点,13.秦汉绘画的艺术特点1秦汉绘画构图采取平列是,天聪是手法,构图饱满完整,章法布局既有变化,而又紧密统一2秦汉绘画所描绘的形象无不具有活泼的生命力,既注重传神,达到形神兼备,3秦汉绘画具有强烈的形象的运动感4用流动的线条和块面的结合造形象,构成画面,这是汉画的一大特色5秦汉绘画设色鲜明,强烈而沉着和谐2、古代文献资料中记载了汉代哪些重大创作活动,内容和目的。
答:齐家鞥饭风格大气磅波,形成了传统中国画置陈布势的基本方法。
北宋沈括概括为“以大观小”的方法,主要突出在绘画的画像石,画像砖上代表有东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和东汉画像砖上代表美术风格古朴,浑厚胸放,体现了封建社会前期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在绘画上开始有处理复杂生活和清洁的构图能力,运用线描渲染赋色技巧,对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汉代雕塑有哪些门类和重要遗存,局务件作品,包括人物,动物形象,逐出其他店,分析其艺术意义和风格特点答1石雕,2陶勇3铜雕4石雕5木雕6.玉雕7泥雕+战国秦1飞马踏燕2西汉俑3去骨说长焦4长信宫灯5错金波善于4汉墓壁画的艺术特征1是大幅的真正的绘画,代表汉代壁画流行的事实2壁画的装饰是根据不同部分来安排,例如墓室定义日月,大象3画有历史故事,表现封建社会道德观念,还有动植物的王祥瑞图像反应敢带迷信思想流行1,画面宏伟,人物众多,生动豪华复杂的场景表现的有条不紊。
汉代艺术特点:1气势善于抓取动人的细节,着力于深情生动的刻画,夸张手法2古拙整体效果魏晋那北朝时期绘画1.1曹不兴三国东吴著名画家,也是最早以佛画出名的画家,曹不兴的佛像称“曹家样”衣纹稠叠如同贴在身上一样,固有“曹衣出水”之说2卫协佛像画,三国-西晋,“画圣”魏晋南北朝画风实现从朴拙转向精密、传神、写实(美学风尚的转变,潇洒飘逸,秀骨清像)顾恺之(人物画),东晋时期重要的画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完全变脱了汉代雅拙水平“才绝、画绝、痴绝”艺术主张:A以形写神-传神。
塑造人物形象不单满足于外表的相似,而且重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有深夜,的概括能力,抓住认得特点表现人的感情B要通过眼睛刻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反应出眼睛的刻画在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中有重要的作用。
C紧劲连绵的线描说明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的内在心绪,精神面貌,形成相互交融的整体。
三特点,先答作品,《论画》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都强烈反映出他的艺术特点A笔记周密,墨迹连绵,形成以后总密体风格B由于封建礼教下给人的自由非常有限,所以用用线条都谷米井道,如“春蚕吐丝,春去浮空,流水行也”《女史箴图》:顾恺之陛下的女人身材秀美,仪态端庄,显示了高雅而优美的风度,着重表现妇女对镜梳妆,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宫女仪表与表情的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善良纯洁,忠于职守,布局后既要为,准备上述进来的人物形象,线条形象,想跳连绵不断,有缘自然,具有非常骏河的节奏感《洛神赋图》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长卷,开卷第一段不仅画出了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子,还有诺王诺换的矛盾心理,罗身上扯一段,奇异深受护卫,具有强烈的深化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顾恺之笔下的洛神通过飘动的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