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教案

合集下载

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

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

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美术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

掌握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时期。

认识中国古代美术对后世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美术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先秦时期的美术:包括陶器、青铜器、石刻等。

秦汉时期的美术:包括壁画、石刻、画像石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包括佛教艺术、壁画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采用展示法,展示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美术的特点和影响。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古代美术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

小组讨论:学生能参与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中国中世纪美术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中世纪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掌握中国中世纪美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时期。

认识中国中世纪美术对后世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中国中世纪美术的背景和特点。

唐代的美术:包括壁画、石刻、绘画等。

五代的美术:包括山水画、花鸟画等。

宋代美术:包括绘画、书法、瓷器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中世纪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采用展示法,展示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中世纪美术的特点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中世纪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小组讨论:学生能参与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美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掌握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时期。

认识中国近现代美术对后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背景和特点。

近现代绘画:包括油画、水彩画、版画等。

近现代书法:包括碑帖、篆刻等。

近现代美术团体和展览。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采用展示法,展示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一、引言中国美术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全面介绍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经典作品,以及培养学生的艺术观赏与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美术史的起源与发展;2.掌握中国古代绘画、雕塑、书法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3.熟悉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4.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评眼光。

三、教学内容1.中国美术史的起源与发展1.1 考古时代的岩画与陶器装饰1.2 历史时期的壁画与绘画1.3 中国画、雕塑与书法的传统1.4 传统美术与西方现代派的融合2.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2.1 人物肖像画与山水画的发展2.2 中国画的传统元素与表现技巧2.3 中国画的审美与思想内涵3.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3.1 宗教雕塑的发展历程3.2 佛教艺术与道教艺术的特点3.3 人物雕塑与动物雕塑的表现方式4.中国古代书法的特点4.1 金石篆刻与隶书的兴盛4.2 行书与楷书的发展4.3 书法与文人气质的关系五、教学方法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2.示范教学:通过教师展示经典作品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

3.小组合作:分成小组,让学生一起研究特定时期或特定艺术形式的发展,进行展示和讨论。

4.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亲身接触真实的艺术品,加深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与感受。

5.个人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态度。

2.作品评析:针对学生的个人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对于中国美术史的理解和创意表现。

3.小组展示:评价小组合作的形式、内容和呈现方式,关注学生合作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七、拓展阅读此处可以列举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书籍、文章等),供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和相关研究。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2、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作品和艺术家。

3、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美术史与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关系。

4、学生能够形成对中华文化和艺术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分期。

2、中国古代美术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中国近代美术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4、中国现代美术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5、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艺术家和作品。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美术史的分期和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区分。

重点:中国美术史的重要艺术家和作品,以及其与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关系。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PPT。

2、中国美术史书籍或教材。

3、中国美术史图录或画册。

4、网络资源(如中国美术史网站、相关视频等)。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让学生回忆自己之前了解到的中国美术史的相关内容。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中国美术史的作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美术史的作品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兴趣。

2、讲授新课:按照教学计划,逐步讲解中国美术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

3、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和评价一些中国美术史的作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总结学生的表现和反馈。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考研题库及答案3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时期?A.魏晋南北朝B.春秋战国C.唐宋元明清D.民国时期答案:D.民国时期(因为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不属于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时期)2、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A.浙派B.华亭派C.南宗画派D.金陵画派答案:D.金陵画派(因为金陵画派是近现代的画派,不属于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3、下列哪一项不是外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时期?A.文艺复兴B.巴洛克艺术C.印象派D.现代主义艺术答案:D.现代主义艺术(因为现代主义艺术不是一个独立的时期,而是包括多个流派和风格的时期)4、下列哪一项不是外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A.威尼斯画派B.浪漫主义画派C.表现主义画派D.巴黎画派答案:D.巴黎画派(因为巴黎画派是近现代的画派,不属于外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二、简答题1、请简述中国美术史上的“文人画”及其特点。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教案标题:了解中国美术史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美术史的主要时期和艺术流派;2.掌握中国美术史中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和作品;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发展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并培养跨学科的思考方式。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使用图片或视频等资源展示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吸引学生的兴趣;2.与学生交流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主体教学(40分钟)1.介绍中国美术史的主要时期和流派(20分钟)a.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艺术和绘画;b.汉代的石刻和丝绸绘画;c.唐代的山水画和文人画;d.宋代的花鸟画和水墨画;e.明清时期的工笔画和光影写实。

2.展示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艺术家和作品(15分钟)a.介绍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如顾恺之、吴道子、李唐、文征明、朱耷等;b.展示并讨论一些重要的作品,例如《女史箴图》、《清明上河图》。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组研究(15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各自选择一个特定的时期或艺术家进行深入研究;b.每个小组介绍他们所选择的时期或艺术家的特点,并分享关于该时期或艺术家的作品。

三、总结与展望(5分钟)1.回顾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研究成果;2.展望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艺术作品;2.中国美术史相关书籍、资料和电子资源;3.学生分组研究所需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参与度和表现;2.小组展示和研究报告的评估;3.针对学生的参与和个人理解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扩展:1.组织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欣赏和感受中国美术作品;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3.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美术史与其他文化因素的关系,开展跨学科研究。

中国美术史实践教学计划(3篇)

中国美术史实践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背景与意义中国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技能,特制定本实践教学计划。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美术史,培养其对中国美术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其美术素养。

二、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美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包括绘画、书法、雕塑等。

4.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实践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史概述介绍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包括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美术特点。

2. 中国古代绘画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包括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重点讲解不同时期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

3. 中国古代书法介绍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重点讲解不同书体特点及代表书法家。

4. 中国古代雕塑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包括石刻、陶塑、铜铸等,重点讲解不同时期代表性雕塑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5. 中国近现代美术介绍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包括油画、国画、雕塑等,重点讲解代表性美术家及其作品。

6. 中国美术史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古迹等,实地感受中国美术的魅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座法: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美术史。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及审美价值。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绘画、书法、雕塑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美术的魅力。

五、实践教学安排1. 每学期安排16周实践教学课程,每周2课时。

中国美术史 教案

中国美术史 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美术史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时期;2. 掌握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和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品;2. 中国传统绘画、雕塑和建筑的特点;3. 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培养;2. 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美术史导读》等相关教材;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图片和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中国美术史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中国古代绘画、雕塑或建筑是哪一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时期,包括古代绘画、雕塑和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美术。

三、学习活动(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期或一个艺术家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利用教材和互联网资源,收集关于选择的时期或艺术家的资料;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总结出该时期或艺术家的特点和代表作品;4.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2. 全班共同讨论各个时期或艺术家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邀请一位专业美术家或艺术史学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传统美术的魅力。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大学中国美术史讲课教案

大学中国美术史讲课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掌握不同时期美术的主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一、原始社会美术(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1世纪)1. 装饰艺术:如陶器、石器、玉器等。

2. 建筑艺术: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

二、夏商周美术(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56年)1. 青铜器艺术:如商代饕餮纹、西周鸟兽纹等。

2. 漆器艺术:如楚墓出土的彩绘漆器。

三、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雕塑艺术:如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石雕等。

2. 画像石、画像砖:如山东武氏祠画像石、河南南阳汉画像石等。

四、魏晋南北朝美术(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 佛教艺术: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2. 书法艺术:如王羲之、颜真卿等。

五、隋唐美术(公元581年-公元907年)1. 绘画艺术:如阎立本、吴道子等。

2. 雕塑艺术:如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等。

六、五代宋元美术(公元907年-公元1368年)1. 绘画艺术:如顾恺之、张择端等。

2. 书法艺术:如黄庭坚、米芾等。

七、明清美术(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1. 绘画艺术:如徐渭、石涛等。

2. 雕塑艺术: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学生兴趣,以中国美术史上的著名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美术史。

2. 提出问题:中国美术史有哪些特点?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美术史?二、讲授1. 按照教学大纲,依次讲解各个时期的美术特点。

2.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美术史的发展脉络。

3. 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社会、历史、文化的?三、讨论1. 针对某一时期的美术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总结1. 总结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强调美术史的重要性。

中国美术史说课教案(一)

中国美术史说课教案(一)

中国美术史说课教案(一)中国美术史说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美术史的演变与发展;2.探究中国美术的审美特点及艺术手法;3.学习中国美术史中的名家与代表作品;4.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的历史演变;2.中国美术的审美特点;3.中国美术史中的名家与代表作品。

教学内容一、中国美术的历史演变1.先秦时期:青铜器艺术;2.秦汉时期:壁画艺术;3.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形成;4.唐宋时期:花鸟画与风俗画的发展;5.元明时期:造型艺术的独立性;6.清代:古典绘画的巅峰。

二、中国美术的审美特点1.表现主义:强调主观情感体现;2.极简主义:强调艺术形式的简约与凝练;3.象征主义:强调符号与象征的意义;4.抒情主义:强调诗意、流畅与温柔的气息。

三、中国美术史中的名家与代表作品1.吴道子:《秋思图》;2.周文矩:《富春山居图》;3.王维:《山居秋暝》;4.仇英:《百花图》;5.张大千:《春雪图》;6.黄宾虹:《井冈山》。

教学方法1.讲解课;2.图片展示、解读;3.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

教学评价1.考核平时的听课与听课笔记;2.以小组为单元,进行讨论、发表见解;3.定期进行知识点的测试与考核。

教学资源1.教科书资料;2.图片素材;3.PPT演示文稿。

教学步骤与时长第一步:引入(5分钟)通过简单介绍中国美术对学生进行导入,让学生对本次课程有一个大致了解和期望。

第二步:讲解中国美术的历史演变(30分钟)通过PPT将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术发展历程进行讲解和概括,并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第三步:讲解中国美术的审美特点(20分钟)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中国美术的审美特点,并注重分析各个作品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艺术特点、艺术表现的精髓等。

第四步:讲解中国美术史中的名家与代表作品(40分钟)通过PPT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中国美术史中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并进行详细解读,使学生对于这些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教案第1周教学内容:史前美术教学日期: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彩陶授课过程:第一章史前美术概述史书中被称为“帝王”的人,都同文化创造和劳动工具创造有关:燧人氏发明火;伏羲氏作八卦;神农氏造耒耜,作陶器。

苍颉造文字;史皇作图画,曾画过蚩尤的像,并把“神荼”、“郁垒”画在桃木板上以御百鬼;禹铸九鼎,上面雕饰着鬼神百物之形,使民分辨“神奸”。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石器工具上。

新石器时代陶器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

第一节、石器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把砾石的边沿加以敲打,现出厚刃,可为敲砸之用,没有进行第二步加工。

继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之后的磨光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

以磨和钻孔技术和极整齐对称形式成为石器工具发展的高级阶段。

先民已有多种多样的审美创作活动,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约三万年前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中央有穿孔,可系绳佩挂。

钻孔是人找到深度和厚度的劳动,钻孔突破平面,发展了第三空间,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

山顶洞人已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第二节、玉器我国古代有极发达的玉石工艺,玉石器具有多种形式:圭、笏、璧、环等,在古代社会的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及审美价值。

儒家哲学中关于玉的学说,成为古代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的一部分。

良渚玉器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

“神似”是红山文化古玉最大的特色,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

典型玉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

第三节、彩陶与黑陶陶器的分类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

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鬲、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如果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

如以器表装饰情况来划分,则有素陶、彩陶、印文陶和拟形陶。

装饰纹样有动物、植物和人形,但就彩陶来看,绝大部分是组合方式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3000年。

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

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

其造型以圆底钵、圆底盆和平底盆较多,还有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顶瓶以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厚重朴实。

彩绘纹样中除几何纹样外,还有人面、鱼、鹿等形象,这些纹样一般都画于陶器最显眼的地方。

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鱼纹盆》和《鹿纹盆》等,纹样形象生动自然,手法简练,笔触粗犷,特征鲜明。

几何纹样中主要有并列折线,并列斜线、三角形面构图的二方连续装饰带,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

二方连续纹饰在我国早期的装饰图样的发展中,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造型特点是将虚实、疏密、正反、阴阳等关系较好地协调组织在一个空间平面之中。

图样的多次重复,使看上去简单的图样显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庙地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地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距今有5000多年。

陶器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

曲腹盆盆口较大,口部有折沿;碗型较小,并且是直口。

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但很稳重。

纹饰的色彩大多是黑色,一切都饰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分。

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型线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形等纹饰,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饰图样。

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是以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3190年到公元前1715年。

它与仰韶文化相近似,也可能是仰韶文化所派生出来的。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马家窑类型马家窑类型以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

陶器的制作方法没有太大改变,形制却比以前丰富,主要有盆、钵,罐、瓮、壶、盂、碗、豆、瓶、杯等。

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盆、钵等器物使用内外彩绘,少数瓶、壶通体彩绘。

纹饰有几何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以几何纹居多,纹样为波浪纹、旋涡纹或垂幛纹。

纹饰线条生动流利,装饰图案构成繁密,变化丰富有序。

具有代表性的一件是出土于甘肃永靖的双耳四系大彩陶瓮,其造型稳定匀衡,纹饰由旋涡纹、圆圈纹、波状纹、弦纹组成,线条生动流畅,弧线旋转造成强烈的运动感,堪称我国早期彩陶的杰作。

半山类型以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

长颈小口、宽肩大腹的双耳罐是最常见的器物。

它们造型圆浑厚重,大方稳定,外型轮廓线转折变化最为考究,是工艺制作最成功的陶器之一。

半山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也兼用红色,组成的黑红间用的类型也较多。

红黑的强烈对比与胎地的橙黄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效果。

陶器的装饰面积较大,有的装饰带有四五条之多,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呼应,结构严谨、规整,形成一个变化多样统一的整体装饰色彩。

装饰纹样多是几何纹,最常见的有连旋纹、葫芦纹、平行线纹、大圈纹、波状纹、折线纹、方格纹、锯齿纹等。

半山彩陶纹样均以宽窄不同的二方连续样式展开,合围整个陶器。

从陶器的顶部俯视,其图案变为优美的适合纹样,妙趣横生。

马厂类型以青海和县马厂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基本上沿袭半山类型的器物。

马厂彩陶装饰纹样略显粗犷简率,最具特色的纹饰是大圆圈纹,卷曲纹,蛙形纹和勾连纹。

处理方法上是在二连纹饰的单位中,填以不同的纹饰。

同时首次出现雷纹,它与勾连纹为后来的回纹形成奠定了基础。

龙山文化的黑陶在整个龙山文化系统中,又以山东龙山文化的氏族部落制黑陶器最为发达,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010到公元前1530年。

由于陶坯经过磨光,加上封窑严密,又有意识地让烟熏黑,表面光亮如漆。

形制类型较彩陶明显增多,如盆、碗、豆、杯、鬲、鼎、罐等。

黑陶以造型见长,精细俊巧,样式繁多,独具风格。

其工艺技术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征:色调乌黑;器物表面光亮如有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是0.1~0.2厘米,被称为“蛋壳陶”;黑陶的转折关系棱角清楚分明,有的黑陶上刻有凹凸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钮鼻。

彩陶上的绘画史前彩陶上的绘画,严格来讲还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绘画,它们仅仅是人类早期对器物的“美饰”。

彩陶上的几何纹饰和具有一定写实风格的鱼、蛙、鸟、虫、兽的动物纹饰,以及枝叶花朵的植物纹饰等这些装饰性绘画,都说明原始人类具备了对美的初步体验与艺术表现的基本能力。

陶器上的这些装饰性绘画,不但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存活动,而且充满了浓郁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宗教观念。

半坡彩陶纹饰的动物形象已有接近写实水平的能力,尤其是关于鱼的形象,同时还有大量的关于鹿的形象的描述。

庙地沟彩陶中,鸟和植物花卉的形象较多,风格写实。

彩陶器中的人物形象并不太多。

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人面纹。

更有名的是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陶盆,内壁上画的是原始人载歌载舞的景象。

新石器时代的制陶者在绘画技法上大多比较熟练。

从彩陶上的那些生动流畅的笔触和某些线条来看,可以推测原始人类使用了某种类似毛笔的工具,这为中国后来的绘画确立的发展方向。

第四节、岩画、地画岩画是在岩石上雕刻和绘制的图画,其创作时间约为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早期。

中国的岩画按其表现的内容可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北方地区反映原始的游牧生活;南方地区反映了南方原始农业社会的生活状况。

这些岩画从总体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社会经济、生产状况和人群组织形式,成为研究原始社会的活化石,也为探索原始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实物依据。

岩画达到史前艺术第一次繁荣时期的顶峰。

包含人类初期的各种审美意识和观念。

在大地湾遗址发现一幅仰韶文化晚期的地画。

描绘两位猎人手执棍棒将野兽驱入陷阱的景象,寄寓着祈求狩猎丰收的愿望。

第五节、雕塑雕塑作品以材质分为陶雕、玉雕等;以内容分有人物、动物。

陶雕人物多是妇女儿童的头像,人面五官是陶雕的主要部分。

陶雕除了人物外,还有大量的动物雕塑作品,造型颇具匠心,生动简练。

原始玉雕造型匀称,种类繁多,制造精细巧密,并结合了使实用和审美的双向价值。

代表作品有:山东日照龙山文化墓葬遗址出土的碧玉斧、玉刀和玉铲;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一件玉龙;辽宁阜新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的玉龟、玉鸟等。

思考题简述陶器的分类和装饰手法。

试分析仰韶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简述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简述龙山文化黑陶的分类和特点。

参考书目《小逻辑》[德]黑格尔商务印书馆《艺术问题》[美]苏珊.郎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思维发生学》张浩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美术史纲》李公明湖南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简史》谢丽君李倍雷安徽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史》洪再新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第2周教学内容:夏商周美术教学日期: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夏商周美术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青铜器授课过程:第二章夏商周美术概述夏、商、西周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

伴随社会分工的扩大,青铜冶铸、制陶、玉石骨牙雕刻、漆器及纺织等手工业的技巧日益精湛。

这一时期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第一节青铜器青铜器分类我国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教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

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分为: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

其中,炊煮器有鼎、鬲等品种。

食器有簋、盂、豆等品种。

酒器有觚、觯、爵壶等品种。

水器有盘、鉴等品种。

乐器有铃、鼓、钟等。

车马器和杂器有辖、马衔、炉等。

青铜器纹饰云雷纹:云雷纹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

云雷纹由云纹和雷纹构成。

云纹由圆形回旋线条纹样组成;雷纹由方形回旋线条纹样组成,以回旋为特点,因此又称回纹。

云雷纹一般是青铜器上的底纹,衬托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

绳纹:绳纹是由波浪形状的线条结成绳索形状的纹饰。

一般作为青铜器上的主要纹样的附属装饰带,盛行于西周的后期。

环带纹:环带纹是由起伏较大的波浪纹呈二方连续方式构成的。

其凹处用类似于眉口形的纹饰填充。

该纹饰盛行于西周的中后期。

饕餮纹:饕餮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凶猛贪食的动物。

饕餮纹装饰在青铜器腹部的中心地带,以鼻子为中心向两边对称,有双眼、双角和双我耳。

左右两侧陪有龙形纹样。

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

夔纹:夔也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类似于龙的动物。

多以侧面表现。

象纹:大象纹样一般不作为青铜器的主要部位的装饰,也有个别例外,还有将器物作成象形的,如象尊。

象纹盛行于商代与西周初期,着重刻画象的粗壮形体。

此外还有龙纹、凤纹、鹿纹、蚕纹等等。

人物活动纹饰比较晚,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流行。

青铜器发展演变商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商代前期,是从新石器时代脱离出来形成自己风格的时期;商代后期,这是整个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