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教案概述
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

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美术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
掌握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时期。
认识中国古代美术对后世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美术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先秦时期的美术:包括陶器、青铜器、石刻等。
秦汉时期的美术:包括壁画、石刻、画像石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包括佛教艺术、壁画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采用展示法,展示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美术的特点和影响。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古代美术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
小组讨论:学生能参与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中国中世纪美术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中世纪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掌握中国中世纪美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时期。
认识中国中世纪美术对后世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中国中世纪美术的背景和特点。
唐代的美术:包括壁画、石刻、绘画等。
五代的美术:包括山水画、花鸟画等。
宋代美术:包括绘画、书法、瓷器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中世纪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采用展示法,展示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中世纪美术的特点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中世纪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小组讨论:学生能参与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美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掌握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时期。
认识中国近现代美术对后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背景和特点。
近现代绘画:包括油画、水彩画、版画等。
近现代书法:包括碑帖、篆刻等。
近现代美术团体和展览。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采用展示法,展示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一、引言中国美术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全面介绍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经典作品,以及培养学生的艺术观赏与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美术史的起源与发展;2.掌握中国古代绘画、雕塑、书法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3.熟悉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4.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评眼光。
三、教学内容1.中国美术史的起源与发展1.1 考古时代的岩画与陶器装饰1.2 历史时期的壁画与绘画1.3 中国画、雕塑与书法的传统1.4 传统美术与西方现代派的融合2.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2.1 人物肖像画与山水画的发展2.2 中国画的传统元素与表现技巧2.3 中国画的审美与思想内涵3.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3.1 宗教雕塑的发展历程3.2 佛教艺术与道教艺术的特点3.3 人物雕塑与动物雕塑的表现方式4.中国古代书法的特点4.1 金石篆刻与隶书的兴盛4.2 行书与楷书的发展4.3 书法与文人气质的关系五、教学方法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2.示范教学:通过教师展示经典作品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
3.小组合作:分成小组,让学生一起研究特定时期或特定艺术形式的发展,进行展示和讨论。
4.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亲身接触真实的艺术品,加深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与感受。
5.个人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态度。
2.作品评析:针对学生的个人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对于中国美术史的理解和创意表现。
3.小组展示:评价小组合作的形式、内容和呈现方式,关注学生合作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七、拓展阅读此处可以列举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书籍、文章等),供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和相关研究。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2、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作品和艺术家。
3、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美术史与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关系。
4、学生能够形成对中华文化和艺术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分期。
2、中国古代美术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中国近代美术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4、中国现代美术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5、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艺术家和作品。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美术史的分期和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区分。
重点:中国美术史的重要艺术家和作品,以及其与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关系。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PPT。
2、中国美术史书籍或教材。
3、中国美术史图录或画册。
4、网络资源(如中国美术史网站、相关视频等)。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让学生回忆自己之前了解到的中国美术史的相关内容。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中国美术史的作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美术史的作品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兴趣。
2、讲授新课:按照教学计划,逐步讲解中国美术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
3、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和评价一些中国美术史的作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总结学生的表现和反馈。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考研题库及答案3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时期?A.魏晋南北朝B.春秋战国C.唐宋元明清D.民国时期答案:D.民国时期(因为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不属于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时期)2、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A.浙派B.华亭派C.南宗画派D.金陵画派答案:D.金陵画派(因为金陵画派是近现代的画派,不属于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3、下列哪一项不是外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时期?A.文艺复兴B.巴洛克艺术C.印象派D.现代主义艺术答案:D.现代主义艺术(因为现代主义艺术不是一个独立的时期,而是包括多个流派和风格的时期)4、下列哪一项不是外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A.威尼斯画派B.浪漫主义画派C.表现主义画派D.巴黎画派答案:D.巴黎画派(因为巴黎画派是近现代的画派,不属于外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二、简答题1、请简述中国美术史上的“文人画”及其特点。
中国美术史实践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背景与意义中国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技能,特制定本实践教学计划。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美术史,培养其对中国美术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其美术素养。
二、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美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包括绘画、书法、雕塑等。
4.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实践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史概述介绍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包括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美术特点。
2. 中国古代绘画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包括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重点讲解不同时期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
3. 中国古代书法介绍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重点讲解不同书体特点及代表书法家。
4. 中国古代雕塑介绍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包括石刻、陶塑、铜铸等,重点讲解不同时期代表性雕塑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5. 中国近现代美术介绍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包括油画、国画、雕塑等,重点讲解代表性美术家及其作品。
6. 中国美术史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古迹等,实地感受中国美术的魅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座法: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美术史。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家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及审美价值。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绘画、书法、雕塑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技能。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美术的魅力。
五、实践教学安排1. 每学期安排16周实践教学课程,每周2课时。
初中美术史教案

初中美术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掌握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和画家。
2. 分析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趋势,理解美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和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趋势,理解美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包括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代表作品和画家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美术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导入,宣布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美术史。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2. 教师详细讲解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画家,如先秦的《人物龙凤帛画》、秦汉的《兵马俑》、唐宋的《清明上河图》等。
3. 教师分析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
三、学生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例子说明美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史知识,分析一幅给定的美术作品。
2.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和代表作品。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中国美术史的信息,如画家传记、作品鉴赏等。
2.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美术展览,加深对美术史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和代表作品,分析美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大学中国美术史讲课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掌握不同时期美术的主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一、原始社会美术(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1世纪)1. 装饰艺术:如陶器、石器、玉器等。
2. 建筑艺术: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
二、夏商周美术(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56年)1. 青铜器艺术:如商代饕餮纹、西周鸟兽纹等。
2. 漆器艺术:如楚墓出土的彩绘漆器。
三、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雕塑艺术:如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石雕等。
2. 画像石、画像砖:如山东武氏祠画像石、河南南阳汉画像石等。
四、魏晋南北朝美术(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 佛教艺术: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2. 书法艺术:如王羲之、颜真卿等。
五、隋唐美术(公元581年-公元907年)1. 绘画艺术:如阎立本、吴道子等。
2. 雕塑艺术:如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等。
六、五代宋元美术(公元907年-公元1368年)1. 绘画艺术:如顾恺之、张择端等。
2. 书法艺术:如黄庭坚、米芾等。
七、明清美术(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1. 绘画艺术:如徐渭、石涛等。
2. 雕塑艺术: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学生兴趣,以中国美术史上的著名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美术史。
2. 提出问题:中国美术史有哪些特点?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美术史?二、讲授1. 按照教学大纲,依次讲解各个时期的美术特点。
2.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美术史的发展脉络。
3. 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社会、历史、文化的?三、讨论1. 针对某一时期的美术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总结1. 总结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强调美术史的重要性。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3.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十五、教学持续改进
1.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3.收集学生、同行及社会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春秋战国美术:分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演变,了解诸侯争霸时期美术的发展。
4.秦汉美术:重点介绍秦陵兵马俑、汉画像石等作品,展现大一统时期的美术风貌。
5.魏晋南北朝美术:讲解佛教艺术、士人绘画等,探讨民族融合背景下的美术发展。
6.隋唐美术:分析壁画、山水画等艺术成就,了解繁荣时期的美术特点。
7.五代两宋美术:着重介绍文人画、民间画等,探讨世俗美术的兴起。
2.开展学习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提供学术咨询,帮助学生规划学习路径,明确学习目标。
4.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
二十二、教学成果展示与推广
1.定期举办学生美术作品展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升学校美术教育的知名度。
2.将学生优秀作品推荐至校内外美术刊物发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元明清美术:讲解宫廷绘画、民间绘画等,分析封建社会晚期美术的发展趋势。
9.近现代美术:介绍西方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探讨民族美术的转型与创新。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某一时期或作品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
3.网络资源:推荐学生访问国内外知名美术馆、博物馆官方网站,获取更多美术作品信息。
中国美术史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阶段;(2)掌握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3)了解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文化背景及艺术特点。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3)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史概述2. 先秦美术3. 秦汉美术4. 魏晋南北朝美术5. 隋唐美术6. 宋元美术7. 明清美术8. 近现代美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创作背景及历史价值。
4. 观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实地感受中国美术的魅力。
5.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1)按章节顺序,系统讲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2)重点介绍重要艺术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 讨论与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创作背景及历史价值。
4. 观察与体验(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实地感受中国美术的魅力;(2)引导学生对所观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2)引导学生反思所学知识,提高对中国美术史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教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历代美术品、画家、流派、观点等,以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和分析理解能力,使所学的美术史知识应用于将来的美术教学工作或团体艺术交流活动,通过对古代作品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综合分析比较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打好基础,并将所领悟到的表现方法与艺术形式应用于自己的绘画实践,以提高其表现能力和艺术品位。
一、课次与重难点第一课:商周秦汉重点:青铜器与汉画。
难点:青铜器的铸造与汉画特点。
第二课:汉画像石与画像砖重点:汉画石与汉画砖的内容。
难点:形式与内容的分析。
第三课:三国两晋重点:顾恺之的作品与观点。
难点:绘画典故解析。
第四课:南北朝重点:南朝绘画典故与北朝的敦煌壁画。
难点:典故与敦煌壁画内容解析。
第五课:隋唐重点:阎立本重点:明初院体画与明四家。
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解析。
、吴道子、王维生平与作品。
难点:作品解析。
第六课:唐代绘画重点:二李生平与作品、唐代壁画。
难点:青绿山水产生与发展、佛教壁画的内容解析。
第七课:五代重点:山水画四大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徐黄异体。
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
第八课:北宋山水(一)重点:李成、范宽、许道宁作品。
难点:作品构图与形式分析。
第九课:北宋山水(二)重点:郭熙、韩拙的三远、米氏云烟。
难点:法则的分析与应用。
第十课:北宋人物与花鸟。
重点:张择端、李公麟、宋徽宗作品难点:画面构图与技法分析第十一课:南宋重点:四大家生平与作品、梁楷的佛教绘画。
难点:山水画面形式的演变、画面内容分析。
第十二课:元代山水重点:赵孟頫、元四家生平与作品。
难点: 赵孟頫的艺术观点与影响。
第十三课:元代人物重点:道教绘画。
难点:作品内容解析。
第十四课:明代(一)重点:明初院体画与明四家。
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解析。
第十五课:明代(二)重点:青藤白杨、南陈北崔、仕女画发展。
难点:典故解析、作品风格的演进。
第十六课:明代(三)重点:波臣派、十八描、董其昌观点、项圣谟、傅山。
难点:流派解析第十七课:清代(一)重点:四王、四僧、清六家、扬州八怪。
难点:画面形式解析。
第十八课:清代(二)重点:清宫外籍画家、清代仕女画。
难点:画面分析。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投射图片,并按图片顺序讲解。
第一课:商周秦汉一、青铜器1.饕餮纹商代青铜器上特有的纹样。
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恶兽,本性贪食,形象狰狞,神秘。
其实纹样是由虎豹蛇等动物体态斑纹变形面来,也称“兽面纹”。
2.西周与战国时青铜器区别西周青铜器表面光滑,纹饰少,但有的铸(刻)有铭文(后世称金文)外形规整的曲线筒洁而单纯。
如《于鼎》《毛公鼎》等。
战国时造型与纹样多表现具体物象,《青铜犀牛》《连盏树形灯》《莲鹤方壶》纹样《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纹壶》。
二、文献绘事与西汉1.春秋战国代的绘画故事有“画荚”、“鲁班画蠡”、“画犬马难鬼魅易”、“敬君画妻”等。
2.秦代的传世建筑是《长城》,雕塑是《兵马俑》。
T3.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T4.洛阳王成公园壁画5.霍去病墓前雕刻是西汉时作品,有《马踏匈奴》、《卧虎》、《跃马》等。
6.汉代镀金铜器《长信宫灯》整个造型为一宫女持灯状,即是工艺品,也是雕塑品,为西汉作品,出土于河北满城窦绾墓(窦绾中山靖王刘胜妻)。
该灯通体鎏金,整个灯可以拆卸。
灯罩可开合,以调整光照宽度,灯盘上的短柄可调照射方向,宫女的手臂是通烟前与头、身体都能拆卸、清洗,“宫女”体内能使烟尘容纳,,以保持室内清洁。
宫女疲备而小心的样子,表现得非常传神。
7.汉代绘画特点物象之间无远近差别,人物多一致横线排列,间距较均等。
很少有重叠即相互遮挡,主次关系多采取“主大次小”的原则。
人物正侧角度较多。
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西汉),东汉有和林戈尔墓壁画《歌舞画戏图》还有画像石和画像砖多具有这些特点:。
第二课:汉画像石与画像砖1.武氏祠石刻主要是以忠、孝内容为主的。
2.东汉武氏祠及其石刻中表现忠勇英烈的内容。
武氏祠在山东济宁嘉祥县紫云山,为东汉桓帝时作品,石刻出自“良匠卫改”之手,该祠元至正时被洪水淹没于地下,清乾隆时钱塘人黄易在济宁做官将其挖掘。
石祠分武梁祠、武开明祠(梁弟)武斑祠(开明子)、武荣祠(开明子)。
表现忠勇英烈内容有《曹沫劫齐桓公》(鲁庄公、管仲)、《专诸刺王僚》(诸樊、公子光、余祭、夷昧、僚、季子杞)、《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樊於期、秦舞阳、夏无且)、《要离刺庆忌》(吴王蓋闾、吴子胥)、《豫让刺襄子》(晋国智伯、赵王)。
武斑祠《提弥明踢獒犬》(晋灵公)。
《王陵母》项羽,武荣祠(《管仲鲍叔》齐襄公堂弟公孙无知杀主自立,雍林杀无知,襄公弟公子小白鲍叔牙辅佐逃营国,襄弟公子纠、管仲、鲁国)。
前石阙:《周公辅成王》(武王姬发、姬诵13岁)周公旦王弟、武王堂弟管叔、蔡叔、商讨王子、武庚)。
3.山东武氏祠中表现孝子故事的作品简述汉代武氏祠画像石中表现孝子和烈女的内容。
在山东嘉祥县。
武梁、武开明(梁弟)、武斑(开明子)、武荣(开明子)四祠。
①孝子内容有:《曾母投杼》曾参父曾点。
《闵子骞失棰》山岽曲阜人,“若休后母将是两寒子也。
”《老莱子娱亲》周时楚国人。
《丁兰刻木》汉代《柏榆受笞》韩汉梁国人②烈女内容:有:《秋胡戏妻》《梁节娃娣》齐攻鲁、抢大而檐小、“大者妾夫兄之子”、齐退兵。
《京师节女》梁高行,持镜割鼻拒梁王。
《钟离春与齐宣王》无盐丑女。
T4.河南南阳汉画馆《聂政刺韩王》侠累、齐国、严仲子5.四川发现的汉代画像砖主要以农耕、渔猎为主。
成都《弋射收获画像砖》《煮盐图》T 孔望山《象石》雕塑(象王本生)第三课:三国两晋一、三国1.误笔成蝇吴国曹不兴为孙权画屏风,不小心一滴墨滴上,在场人为之担心,但曹不兴随手将墨点改为一只苍蝇,孙权看屏风时,以为是真的苍蝇挥袖则赶……还有,杨修为曹操画扇,也出现同样故事。
赵夫人:丞相赵之达妹,“针绝”。
2.徐邈:魏明帝曹睿(魏国第二任帝王)时画鰿鱼引白獭。
3.诸葛亮以画赐南夷。
二、晋朝1.西晋:卫协2.东晋:荀勖“绘钟会祖父遗像”3.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
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等。
T4.顾恺之三绝:才绝《筝赋》、《观沧赋》。
画绝(默写邻女肖像、瓦棺寺画维摩洁) 。
痴绝(桓玄盗画、柳叶隐身、谢瞻应诗) 。
著《画云台山记》其中《魏晋胜流画赞》“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千想妙得也”。
传神论:“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T5.戴逵:字安道,戏写郑玄碑,求学于范宣,共画南都赋,作无量寿佛三年而成6.六朝三杰:指东晋时的顾恺之、南朝宋国的陆探微、梁国张僧繇。
有道:“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7.南朝宋国:宗炳《山水序》第四课:南北朝一、南朝宋国T1.戴颙:字仲若,东晋戴逵之子长子,戴勃也善画。
宋国太子在瓦棺寺铸丈六金像像,成而恨面瘦,工人都无法修改,戴颙指出毛病不在面瘦而在臂胛太肥,减臂胛脸则不显瘦。
2.六法:出自南齐谢赫《古画品录》。
气韵生动,骨法运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画龙点睛南朝梁国张僧繇、金陵安乐寺画两白龙未点眼,曰点眼即飞,人以为妄言,故请点之,雷电破壁二龙均飞走。
3.曹衣出水:北齐曹仲达笔法稠选,衣服紧贴身体尤如被水浸湿,故称。
此画风也流行于古代雕塑、铸像。
也有说曹指三国时吴国曹不兴。
二、北朝1.北朝时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表现佛教本生内容的作品有《萨陀那王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等。
2.六朝时敦煌壁画的内容南北朝时本生故事多,北凉《因此楞竭利王本生》北魏《沙弥守戒自杀图》、《萨陀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
当时战乱频繁,统治阶级需要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为其血洒战场。
再者也是人间苦难的间接反映。
3.北朝的佛教雕塑.北魏: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大佛》,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大佛》莫高窟彩塑菩萨,东魏:巩县石窟佛像。
西魏:甘肃天水的表积山泥彩塑菩萨。
第五课:隋唐1.展子虔《游春图》2.山水画的形成与成熟山水画最早出现于汉代画像砖《煮盐图》,到东晋时山、树、水等更加描绘详细,尽管程式化较强,但颇具装饰美感,传世的有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山水。
六朝时有北魏石棺线刻,如其中《孝孙原谷》《孝子蔡顺》等,但这些都是作为人物画背景,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根据现存作品,隋朝才形成独立画科,展子度《游春图》唐朝有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和其子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这些都为勾线填色的“青绿山水。
”王维在笔墨上有所发展,首创“水墨山水”相传有《雪溪图》。
王洽、张璪又创“泼墨”等形式。
五代为山水画成熟期,出现荆关董巨四大家,还有卫贤、赵幹等人,画中无论山石、树木结构还是笔墨均达到很高水平。
T 杨契丹、郑法士、田僧亮在长安光明寺塔上作壁画,杨契丹以行人车马为画稿。
3.阎立本的作品有《步辇图》、《职贡图》《锁谏图》等画得都是历史内容。
父阎毗兄阎立德皆画。
T4.《历代帝王图》西汉昭帝刘弗陵(武帝80岁生生母赵氏21卒)、东汉光帝刘秀(打败王莽)、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QIAN4)、陈宣帝陈顼(XU1)、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YONG1)、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共13位。
T5.《萧翼赚兰亭图》房玄龄向李世民推荐监察御史萧翼,智永传于辩才。
T6.尉迟父子:于阗的尉迟跋质那与尉迟乙僧、T7.吴道子:幼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杨惠之从塑“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刺杀黄埔轸、玄宗赐名道玄、与李思训嘉陵江写生、8.吴带当风:唐代吴道子,人物衣着线条流畅能表现风的感觉,如其《送子天王图》北齐国的吴柬也有类似说法。
9.王维是最早的文人画家,水墨画是其首创。
传世作品有《雪溪图》、《伏生授经图》.《伏生授绘图》汉文帝刘恒派晁错去伏胜处求《尚书》。
王维著有《山水诀》。
T10.王维生平:给唐明皇弟弟岐王李范画巨石,飞至高丽神崇山,宪宗时高丽来使说出。
安史之乱时逃亡未及,与张璪郑虔被叛军封官,乱平后,被囚于牢后因权相崔圆爱画帮他们说情才免于死刑但都被免官。
T11.张璪:大历二年毕宏在左省画松石壁画,见张璪作画唯用秃笔或以手代笔毕宏问其故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著《绘境》(失传)T12.王洽:性好酒,多游江湖,作画墨泼于绢素随其浓淡形状用手抹之,画出山石云水,称“泼墨”。
13.韩马戴牛韩幹善画马,《照夜白》《牧马图》。
戴嵩善画牛《斗牛图》。
14.唐代、曹霸:三国魏高贵乡公曹后,不慕名利:“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与我好浮云。
”韦偃、陈闳等。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马。
第六课:唐代绘画1.唐朝二李指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2.大小李将军唐代李思训唐朝宗室,为玄宗时奸相李林浦伯父,《江帆楼阁图》武则天时弃官潜匿,中宗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