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 教材

中国美术史 教材

中国美术史教材
以下是一些中国美术史的教材推荐:
1.《中国美术史》- 王明初:该教材是中国美术史研究的经典
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国美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涵盖了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

2.《中国美术史导读》- 李伯重:这本教材以清晰的思路和详
细的解读,介绍了中国美术发展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作品,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读性。

3.《中国绘画史》- 郝明义:该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国绘画的发
展历程和重要人物,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各个方面的艺术形式,配有丰富的图片和解析。

4.《中国雕塑史》- 姚庆仁:这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雕塑
的发展历程、艺术样式和重要作品,包括佛教造像、皇家陵墓中的雕塑等。

5.《中国工艺美术史》- 杨志平:这本教材重点介绍了中国传
统工艺美术的历史和艺术形式,包括瓷器、漆器、织锦等多个方面的传统工艺品。

这些教材都是经过权威专家编写的,并且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解析,适合作为教学参考和学习资料使用。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中国美术史》是一本关于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展现了中国美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魅力和发展轨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从古代至现代,从绘画到雕塑,从宫廷艺术到民间艺术,无一不展现出中国美术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我深深感受到,中国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书中,我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题,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法,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古代绘画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

通过阅读《中国美术史》,我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欣赏和喜爱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雕塑作品以佛像、石刻等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雕刻和塑造,展现了中国人对宗教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古代雕塑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展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

通过阅读《中国美术史》,我对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喜爱和赞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在书中,我还对中国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宫廷艺术以宫廷绘画、宫廷雕塑等为主要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室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审美情趣;而中国民间艺术则以民间绘画、民间雕塑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通过阅读《中国美术史》,我对中国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欣赏和喜爱中国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

综上所述,《中国美术史》是一本关于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的感悟。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中国美术发生的种类、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掌握美术史的发展趋势。

3.掌握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及作品、美术现象与重要流派,培养、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

4.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知识,总结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具有美术创作、美术评论及美术理论研究能力。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知识面。

5.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知识,关注美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6.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基本理论与知识,胜任中小学美术教育、社会美术工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版
2.主要参考书
1.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全8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房龙.《人类的艺术》,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
3.贺西林.《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
4.蒲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5.赵力,贺西林.《中国美术史》,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木雕艺术同样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利用木材 的柔韧性和易加工的特点,制作出各 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
明清时期,木雕艺术达到了巅峰。这 一时期,木雕作品不仅在工艺上追求 精益求精,而且在题材和风格上也呈 现出多样化。木雕作品多用于建筑、 家具和祭祀用品等领域,如故宫的木 雕装饰、江南地区的窗棂雕刻等,都 展现了木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中国美术史概述 • 绘画艺术 • 雕塑艺术 • 建筑艺术 • 工艺美术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
中国美术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历 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美术史在国内外学术界 受到广泛关注。
03
研究中国美术史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 挖掘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唐宋元明清的石雕艺术
唐宋元明清时期,石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佛教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佛教石刻的发 展,如敦煌石刻、龙门石窟等。同时,民间石雕也逐渐兴起,如福建的客家土楼、安徽的 徽派建筑等,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石雕艺术的魅力。
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木雕艺术的起源
明清时期的木雕艺术
现代木雕艺术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艺术的传入,推动了石窟 艺术的兴起,如敦煌莫高窟、 云冈石窟等。
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版画等艺术形式逐渐 兴起,中国美术逐渐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史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中国美术史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 标准,强调意境、气韵生动、笔墨情趣 等。
VS
影响
中国美术史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被广泛传 播和借鉴。同时,中国美术史也是中国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一、背景概述中国美术史,是指中国从古至今所创造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历史。

从最早的石器时代的图腾雕刻到现代的数码艺术,中国的艺术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

二、深入分析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艺术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绘画方面,从最早的石器雕刻到后来的卷轴画,再到后来的壁画和版画,每一次艺术形式的演变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

雕塑方面,从最早的石器雕刻到后来的陶器、青铜器和玉器,再到后来的石窟雕刻和寺庙雕塑,可以看出人类审美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筑方面,从最早的原始巢居到后来的木结构建筑,再到后来的砖石结构建筑和园林建筑,可以看出人类在空间规划和审美观念上的不断进步。

三、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中国美术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美的历史。

从最早的石器雕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从卷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于艺术形式的独特理解;从壁画和版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四、结论与建议总的来说,中国美术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美的历史。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美术史,从中汲取智慧和美的力量。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我很高兴能有机会阅读《中国美术史》这本书,它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美术发展历史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和热爱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

本书从史前时代一直到21世纪初的中国美术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涵盖了绘画、雕塑、陶瓷、建筑等各个艺术领域。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每个时期的美术特点、代表人物和重要作品,使读者对中国美术史有了清晰的认识。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18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1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打制磨制)2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制作饰品(贝壳)使用染料鸵鸟蛋壳和鸟骨管做成的佩饰物3新石器时代发明了陶器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下层文化下层文化中期仰韶文化(前段称为半坡,后段称为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北方地区中期红山文化第四节——新石器时代的工艺陶器1饮食器盆钵碗豆杯勺(敞口)2炊煮器鼎鬲li 鬶gui 甑zeng 斝jia 斧fu 灶(三足)3储藏器壶罐瓶瓮(球形半球行)陶质来分红陶黑陶白陶灰陶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器山东龙山文化黑陶{大汶口中晚期就有}——蛋壳黑陶陶盘(黑光亮薄轻)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为突出彩陶定义:指砖红色的器壁上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所绘图案烧成后呈赭红和黑色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造型优美,花纹绚丽多姿,色彩厚重浓烈,色调单纯明快,用笔生动流畅,构图细密严谨,器形丰富多样,技巧精湛熟练(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彩陶,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花纹陶器代表器物1三鱼纹盆2人面鱼纹盆(半坡)3鹳鱼石斧图(庙底沟)马家窑文化——人头形的陶器盖红山文化——东方维纳斯玉龙余杭良渚文化——玉琮玉璧地画壁画岩画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第七节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地面建筑(干栏式建筑)第二章第一节——青铜器的造型与发展发源于黄河流域青铜器:红铜加锡的合金,熔点低硬度大分类:1礼器(区分尊卑的)2炊煮器:鼎鬲(Li)甑(Zeng)3食器:簋(gui)盂(yu) 簠( fu) 豆4酒器:觥(gong)罍(lei) 盉(he) 瓿(bu) 方彝(fang yi )5水器:盘匜鉴(镜子)6乐器:铃铙(nao)鼓钟。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

中国美术史名著选读1、绪论及早期中国古代美术史籍。

包括顾恺之等《论画》、《古画品录》、《书品》等。

2、唐代美术史籍(1)。

包括《贞观公私画录》、《书断》、《画断》、《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唐朝名画录》等。

5、五代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

包括《圣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宣和书谱》等。

6、北宋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

包括《画继》、《画史》等。

7、元代美术史籍。

包括《云烟过眼录》、《图绘宝鉴》等。

8、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1)。

包括《无声诗史》、《名画录》、《国朝画征录》等。

9、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2)。

书画着录。

《珊瑚木难》、《钤山堂书画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

10、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11、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12、金维诺《中国宗教美术史》13、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系性”》14、铃木敬《中国美术史》15、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艺术家的生活与工作》16、薛永年《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17、柯律格《前现代性中国的图画与视觉》18、万青力《并非衰弱的百年——十九世纪中国绘画史》19、安雅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画家和政治1949-1979》A传统史籍的写作方法:1、纪传体如:《史记》2、编年体如《竹书纪年》、《春秋》、《左传》3、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另如清代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B美术史集的编写类型:1品评类:以书画论、赏评为主,有史的因素,奠定了后世史论结合的传统。

如:顾恺之《论画》、谢赫《画品》(《古画品录》)、窦蒙《画拾遗录》2通史类:多采用纪传体的编写方法,最早在晚唐出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书于847年;西方第一部美术史是意大利美术史家瓦萨里的《建筑家、画家、雕塑家传》,成书于1550年3断代史类:以朝代断代的史书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美术史上的断代史籍也出现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国长期以来以断代史最发达,除了政治因素外,史料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朝代都留下浩如烟海的文献记录。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秦汉时期的壮丽
秦汉时期,石雕和陶塑进一步 发展,如秦始皇兵马俑等。
唐宋元明清的繁荣
唐代开始,佛教雕塑兴盛,如 龙门石窟等;宋代以至明清, 雕塑逐渐世俗化,如卢沟桥的
狮子等。
中国雕塑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宗教雕塑
多以佛教、道教等宗教题材为主题,如敦 煌石窟、乐山大佛等。
陵墓雕塑
多用于纪念历史人物或贵族,如明十三陵 等。
古代
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主要 受到木材和砖瓦等天然材 料的影响,以木结构为主 ,注重流线型的设计和精
细的雕刻。
近代
近代中国的建筑开始受到 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出 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 ,如上海外滩的建筑群。
现代
现代中国的建筑则更加多 元化和创新化,各种新型 材料和技术被广泛应用, 如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体育
如何学习和研究中国美术史
01 学习基本史实
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史实和 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和地 域的美术风格和特点。
02 深入阅读和研究
阅读相关学术著作、论文和艺 术品评论,深入了解中国美术 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03 实地考察和调研
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和遗址等 实地考察和调研,亲身体验古 代美术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绘画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山水画
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注重表现 自然景观的意境和气韵。
壁画
以墙壁为载体,绘制大型场景 或主题,注重表现宏伟、壮观 的场面。
人物画
以人物形象为主题,注重表现 人物性格、情感和神态。
花鸟画
以花卉、鸟类等动植物为主题 ,注重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美 感。
漆画
以漆为颜料,绘制在漆器或木 器上,注重表现华贵、细腻的 质感。
美术史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学习用书: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参考书目: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2、王逊著:《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3、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版4、《中国美术全集》(古代部分),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1985~1993年版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本课程是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起源与演变发展过程,认识中国历朝各代的美术现象,其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关于中国美术的知识,还在于引导学生在提高具有民族性质特征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中国文化的认识,建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为以后专业学习和将来从事各类艺术活动的打下基础。

题型举例:大约包括四种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简答题与论述题。

举例如下:1、填空:古人称的绘画线条“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2、单项选择:1.中国第一个皇家绘画机构成立于( )。

A.秦代B.唐代C.宋代D.明代3、简答:简述秦兵马佣的艺术特征。

4、论述:论述中国文人绘画的产生与演变。

第一章导论学习目标:了解美术史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国美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学习要点:美术史和文化史的关系。

一方面美术史是文化史的一部分,而且美术作品更直接的反映了其所产生时代的文化特征。

另一方面,文化史为认识美术史或作品提供了各种可靠的资料。

第二章史前美术学习目标:主要从人类起源的角度,了解中国美术的起源,认识中国石器时代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

一般了解:南北建筑;早期岩画。

重点掌握: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玉器之美。

新石器时期陶器艺术部分应注意的方面是:陶器的起源和地域分布;彩陶艺术的各种类型及其工艺特点和造型、纹饰特征。

新石器时期玉器艺术部分应注意的方面是:玉器的起源、地域分布;玉器的材料特点;良渚玉器的型制和造型、纹饰特征;玉器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一、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1、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国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目前发现的早期的文化遗址为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距今约180万年)、陕西蓝田猿人遗址(距今约80-65万年)和北京猿人遗址(距今约57.8万年);中期比较重要的遗址是陕西襄汾的丁村人、高阳的许家窑人和陕西大荔的大荔人,都距今约20万年;晚期遗址的主要代表是北京的山顶洞人(距今约2-1万年)和山西朔县的峙峪人(距今约3-2.7万年)。

2、打制石器的造型和类型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遗存至今的唯一的造型物品,它是当时人们利用天然砾石(鹅卵石)稍加打制而成的生产工具。

从石料上打下来的叫石片,剩下的内核叫石核,对它们在进行加工便分别形成石片石器和石核石器。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用途并不明确,往往是一器多用,因此,今人将工具因用途而命名为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等;也可以根据形状而命名如尖状器、斧形器、刀形器、球状器等等。

早期主要使用单向打击法,偶尔也使用交互打击法,所打制而成的石器只有初步的类型分化。

北京猿人制作的石器种类已经比较多了,有各种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以及尖状器等。

到了中期交互打击法虽仍未广泛采用,但器形开始对称,原有的器形也逐渐趋向稳定。

这一时期的代表器物是丁村人的三棱大尖状器,其尖刃部分对称,加工也很精细。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的制作技术有了很大提高,间接打击法开始被采用,多种技术的交互使用,使石器的造型更为对称,类型也较以前更为丰富。

3、打制石器的特点首先是原始人在生产中对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喜好。

早期砾石的使用稍多,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加工能力的提高,人们很快将眼光投向了其他更坚硬的材料。

水晶石和玛瑙一类色彩美丽但难于加工的石料被越来越多地加工成小石片石器。

选材的变化是以适于使用为首要目的的,但是同样无疑的是这些石材本身的色泽和质料感也是对原始人颇有吸引力的,显然这些坚韧工具的美丽色彩对原始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特别的意义。

其次是我国的打制石器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打制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次之。

我国旧石器时代的石核石器以石球为主,最早的石球发现于蓝田人遗址,以后的发现日益增多,其中著名的是10万年前的许家窑人遗址的发现。

显然仅从工具使用性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我们可以认定在许家窑人花费如此的精力去琢磨石器这一行为的背后有一种精神性的力量在起作用。

由此可见在中华民族的童年时期中确有一个以实用器物为载体的精神产品,与纯粹的实用器物相分离的过程。

另一特点是以石锤的直接打制兼以单向加工为主,种类以削器和尖状器为普遍,其中丁村人的大三棱尖状器是中国北方旧石器的特有品种。

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1、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国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余处,其中黄河流域比较重要的早期有裴李岗文化。

长江流域早期的是河姆渡文化与马家窑文化,中期有大溪文化,晚期有良渚文化和去家岭文化。

长城以北比较重要的是红山文化,其时间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各区域内的不同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交流和传承关系,比如现在能肯定的是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在青海、甘肃地区的发展类型;而龙山文化承接大纹口文化晚期发展而来;良渚文化是马家滨文化崧泽类型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定居生活的出现使在同一个较大区域内生活的人具有了相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宗教信仰乃至相近的日常用具和装饰纹样等等。

2、磨制石器与玉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的使用为主要标志,其用途往往较为专一,所以我们可以给予明确的命名如石斧、石刀等而不再用砍砸器、刮削器之类予以统称。

石器的选材有石英黑耀石、碧玉甚至玛瑙,其材质坚硬,但由于磨制和占孔技术都很高,所以造型规整光滑,色泽美丽,有的还有精美的花纹,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山东泰安大纹口文化(公元前4300——前2500年)遗址中就出土有玉兽面纹奔和玉铲。

红山文化(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的玉龙是红山文化的杰出作品,也是迄今所知最早出现的玉龙的形象。

浙江北部、上海和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比红文化稍晚(公元前2000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是该文化大型墓葬中的常见器物,表面多雕刻简化的变形兽面纹。

3、磨制石器与玉器的用途及社会功能磨制石器无疑主要用于生产活动,但从现存许多磨制石器完全没有使用过的痕迹,以及刻有纹饰的情况看,应该和当时的巫术活动有关。

尤其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往往用玉质材料制成的非实用性的石器,很可能是与原始宗教有关并且象征权利的器物。

如良渚文化表面刻有简化变形兽面纹的玉琮,可以肯定已经完全作为礼器使用。

第二节南北建筑建筑是农业文明和定居生活的产物。

由于各地地理和气候环境的不同,我国建筑从一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地域特征。

北方先后流行穴居、半穴居和地面建筑。

半穴居的在这时的使用时间最长,样式也较多。

一般的半穴居建筑平面呈方形或圆形;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表,有2-4根内柱,靠近门口处有火塘;墙体为木骨夹泥,屋顶也已经有多种样式了。

从各地的文化聚落遗址看,仰韶文化的村落都有中心广场和供氏族集会的大房子,村落外围有壕沟;到了龙山文化中心广场已不复见,但是单体建筑的技术却有大提高,这是已开始用白灰涂抹地面和墙围,也已出现了夯土台基。

在辽宁喀左东山嘴和建平与凌源交界的牛河梁还发现有用石块堆砌的方坛和圆坛。

南方由于气候潮湿,所以流行离地较高的干栏式建筑。

这种建筑多用四列平行的木桩柱作基础,在离地约1米的高度铺地板。

从河姆渡的发现来看当时已经有了完善的隼卯结构。

第三节陶器艺术一、陶器的发明的意义、地域分布和总体类型陶器和磨制石器一样,都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陶器是用泥土作为胚胎,用火低温烧制而成。

所以,它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改变原材料性质的产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意义十分重大。

我国境内的陶器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从器物的质地、器型和工艺看,有明显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淮河、珠江流域不同的地域特征;从器物的装饰来划分可以分为彩陶、黑陶、素陶、印纹陶等类型。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中,最具的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二、彩陶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而成的。

它既是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用具,又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创造,是我们研究史前绘画的重要依据。

1、仰韶文化的彩陶我国较早的成熟的彩陶文化当推分布在今天陕西、山西、河南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左右),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

其中以陕西西安半坡类型、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最为杰出。

彩陶的器形有平底钵、直口尖底瓶、卷沿线腹圈底(或小平底)盆等。

纹样一般分布在口沿、内壁或外壁的上半部,图案多动物形象,最多见的是人面鱼纹、写实鱼纹、鹿纹、人面纹和由鱼纹发展而来的三角纹、棱形纹、波折纹等。

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彩陶盆、彩陶船形壶、彩绘五鱼纹盆、鹳鱼石斧彩陶缸、花瓣纹彩陶盆等。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西安半坡类型的代表,在半坡遗址出土了不止一件。

人面鱼纹彩陶盆总体上人面鱼纹通常和大鱼纹或者网纹搭配,人面造型奇特,头顶尖状饰物,或口衔双鱼或耳饰双鱼,充满神秘意味。

半坡类型彩陶的纹饰通常绘制在器物的内壁。

花瓣纹彩陶盆石仰韶文化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的代表。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器型的最大特点是曲腹形较多,绘制的部位多数集中在口沿和腹不外壁。

除了鸟纹、蛙纹等动物纹以外,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以及由之演化而来的圆点、弧边三角、涡纹都是这是的流行的花纹,而且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

2、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是甘肃、青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首先发现于甘肃马家窑,按照不同地域和时间可以划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石岭下类型彩陶的绘彩部位多在器的口、颈、肩与上腹部位,纹样以几何图形图案最多,动物和人物次之。

几何纹中一类为斜线、竖线或平行线,一类为斜方格、棋盘格和网纹,还有一类是叶状纹样,另外三角、锯齿、流苏也很常见。

动物纹中以蛙纹和鸟纹为主。

这些几何纹饰有的是从具有图腾性质的自然物形象演变而来,有的从物质生产的编织纹演变而来,总之是从实际的母题中来,有很浓的生活气息。

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纹盆是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之一。

以平涂的手法,描绘5人一组共3组手拉手的舞蹈者,头部正侧,两腿交叉,加上头饰和尾饰的摆向不同,形成了强烈的动感和韵律。

三、黑陶黑陶是在陶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注入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将炭渗入陶器形成乌黑如漆的效果。

与彩陶相比黑陶在制作工艺上是大大进步了: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或较慢的轮盘旋转技术制胎,而黑陶则是用快速的轮盘旋转技术,胎料用纯泥或掺沙,因此质地精纯,有的器壁薄如蛋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