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
2021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将考研作为自己本科毕业的一条出路,有的人仅仅是为了不想工作,有的人是想在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的人是为了通过考研,让自己上一个新的台阶,挤进211、985院校行列。
我个人觉得如果是因为喜欢自己的专业,而选择去考研,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本人不才,接下来的时间,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研经验,仅供各位考生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要考的科目有四个,政治、英语一、汉语言文学基础以及文学理论。
首先说一下政治。
相信对于绝大多数文科生来说,政治应该算是比较简单的一门科目了,不过就算是理科生,对于政治的复习,也不用太过担心。
政治的复习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将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看一遍,在这一阶段着重是考生自己梳理知识框架;第二阶段,仍旧可以看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这一遍要注重课后题的总结,并搭配练习题进行练习,同时,着重背一下内容;第三阶段,可以将《政治新时器》再背一遍,同时可以将练习题中的错题过一遍;第四阶段,也是冲刺阶段,这个时间段,基本要在刷题和背题中度过了。
如此坚持下去,结果一定不会差。
再来说一下英语。
我个人认为考好英语的关键是稳扎稳打。
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单词量,这个其实也不用多说,大家应该都知道,单词是一定要多背的。
在背单词的过程中,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单词的各词性意义都要记,词汇在不同语境的搭配习惯要记,词汇的词根词缀最好也要记,背单词不能偷懒,只有单词部分打好基础了,后面写作什么的,才会更游刃有余。
单词书在这里就不做具体的推荐了,因为我觉得考研词汇大同小异,大家选一本自己比较喜欢的去背就可以了。
单词背完了,还要研究总结一下题型的解题技巧。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本参考书,《一本单词》,这本书我个人觉得很实用,书中对解题技巧什么的有比较细致的总结,同时还有针对性的练习,对提升应对试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做题。
要保证基本每周一套模拟题,一套真题,真题的话推荐《木糖真题手译版》,考生可以通过做真题来总结历年考试特点,而做模拟题,可以查漏补缺,同时也是练习自己应试的手感。
考研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_提纲式_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提纲式)一、基本概况一)起止时间;(识记)二)都城:(识记)三)疆域:(识记)四)重要君主:(总结,见附文)二、政治状况一)制度(魏晋南北朝除外)1、官制(分为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1)先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略)2)秦汉:皇帝、三公诸卿、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皇帝独尊,大权总揽②丞相(行政,出将入相,万担)、太尉(军事,秦虚位,万担)、御史大夫(掌奏令、监察,副相,五千担)诸卿(分掌政务:奉常—礼仪,廷尉—刑法,典客—少数民族)[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君臣共治天下”、“有封驳、谏争之权”,能开府、有属官机构“十三曹”(长官的奉禄千担,相当于县令,而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台”六百担)。
隋朝前,权臣篡位史不绝书。
] ③郡县长官(郡守、县令/县长),皇帝直接任免;县下设乡、里。
刺史制度(行监察权,“州”作为监察区;东汉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变为“州、郡、县”三级制)3)隋唐三省六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①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吏部(官员考选任免)、户部(户口、财税)、礼部(礼仪、教育)、兵部(军政)、工部(建设)、刑部(刑法) [六部长官为“尚书”]——独相→群相、分权制衡。
唐初左、右仆射(尚书省)及中书令、侍中(门下省)并为真宰相,左仆射居首;政事堂为宰相议政之处(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先设在门下省后设在中书省。
“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皇帝加授的,便于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以分相权,不受资历限制;后来尚书仆射也需加授后才能进政事堂议政、成为真宰相。
中唐始置枢密使,宦官为之。
4)宋朝两府三司、漕宪帅仓诸监司——铲除藩镇割据,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①中书门下(政事堂,“政府”,民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府”,军政、调兵,枢密使)(集中军权、“强干弱枝”)、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财政,三司使“计相”)②(节度使成虚衔)知州由京遣(朝官)文官担任、通判牵制,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使、安抚使、提举常平使(且诸监司的路不一致、路没有单一的行政首长)——皇帝绝对专制、中央绝对集权的开端。
中国古代史考研纲目

第一章史前时代1.旧石器时代2.直立人旧石器时代3.早期智人4.晚期智人:山顶洞人5.原始群1.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2.新石器时代早期3.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晚期1.母系氏族公社:族外婚制、对偶婚氏族公社2.父系氏族公社古史传说第二章夏商西周 1夏朝建立:2.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夏 3.夏朝灭亡4.考古文化1.商朝建立:盘庚迁都- 武丁中兴1.政治2.商朝的 2.经济3.文化商朝 1.安阳殷墟3.商朝的主要 2.偃师商城考古发现 3.郑州商城1.西周建立1.西周建立2.武王伐纣3.周公东征:“三监”1.国人暴动西周 2.西周灭亡 2.共和行政3.宣王中兴4.平王东迁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3.西周 2.经济:工商食官职3.文化:敬天保民六艺第三章春秋战国1.齐国:葵丘之盟春秋 2.晋楚争霸:城濮之战. 弭兵之会五霸3.秦霸西戎4.吴越争霸1.三家分晋(韩、魏、赵)2.田氏代齐(齐)马陵之战徐州相王战国七雄 3.秦:合纵与连横、远交近攻、长平之战 4.楚国:吴起变法6.燕:胡服骑射1.春秋:齐管仲改革初税亩2.魏:李俚变法春秋 3.楚:吴起改革战国改革3.赵、燕、韩:胡服骑射4.秦:商鞅变法什伍制度1.官分文武春秋战国 2.俸禄制度政治制度3.上计制度4.玺付制度1.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思想与文化 2.文学:《诗经》、《楚辞》3.史学:《春秋》、《左传》、《尚书》1.政治制度2.经济制度秦3.文化4.边疆1.西汉建立1.西汉初年 2.西汉初政治制度3.西汉经济1.《治安策》汉2.文景之治 1.政治 2.《削藩策》3.七国之乱1.轻徭薄赋2.经济 2.贵粟政策3.惠商政策1.政治3.汉武帝2.经济3.文化4.晚年1.昭宣中兴2.危机西汉末年3.4.灭亡1.退功臣进文吏1.建立2.光武中兴1.政治制度东汉 2.东汉初年2.经济制度1.外戚与宦官3.东汉 1.士人清议中后期 2.清议与党锢 2.党锢之祸4.灭亡1.农业两汉时期 2.手工业3.商业1.白登之围1.西汉与2.和亲政策东汉匈奴3.汉武帝对匈奴 4.昭君出塞1.西域秦汉 2.两汉与 2.张骞通西域民族关系西域 3.西域都护4.丝绸之路1.西南夷3.两汉 2.东越与南越1.汉初黄老思想2.董仲舒的儒家思想1.两汉思想 3.今古文之争4.谶纬神学《白虎通义》5.佛教传入秦汉的思想 6.道教的发展7.王允《论衡》文化和科技 1.司马迁《史记》 1.史学 2.班固《汉书》3.《东观汉记》2.秦汉文化 1.《淮南子》2.文学 2.汉赋3.诗歌《乐府诗》《古诗十九首》1.天文历法:浑天说、《太初历》2.算术:《周、3.秦汉科技3.医学:《伤寒杂病论》4.农学第五章魏晋南北朝1.汉末军阀2.官渡之战东汉末年 3.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4.夷陵之战1.中书监、令 1.曹魏政治2.都督曹魏 3.九品中正制东汉末年三国鼎立 2.经济:屯田与经济恢复发展1.蜀汉建立2.平地中南蜀国 3.诸葛亮北伐吴1.西晋的统一历程:高平陵事变2.分封诸王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4.占田制西晋5.门阀政治6.八王之乱7.五胡乱伐8.永嘉南渡:侨置与土断 1.东晋兴衰东晋2.东晋的衰亡1.宋:元嘉之制2.齐3.梁:侯景之乱南朝 4.陈: 1.尚书省南朝中央集权逐渐强化:2.中书省 3.门下省1。
《中国史》考试大纲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1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辅导必备2015年南开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14年中国史考试大纲《中国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考试是中国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
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中国史学科基础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中国史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1.具备较为扎实的中国史知识,对学术研究动态的掌握能力。
2.具有古代汉语的基本阅读及较强的理解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2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中国史基本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论述题、古代汉语的翻译与理解。
总分300分。
I.名词解释1.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对中国史基本知识有较强的了解。
2.题型2要求考生解释涉及整个中国史知识结构的6-8个名词。
每个名词10分,总分50-60分。
考试时间为40分钟。
II.论述题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预祝大家考研成功!31.考试要求该部分要求考生对涉及中国史整体知识结构的5-8个题进行回答,要求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学术性。
2.题型试卷提供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各4题,可以进行选择性回答。
共计18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III.古代汉语1.考试要求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用现代汉语翻译一篇不少于800词的古代汉语短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另一段古代汉语的文字材料,在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
060中国史学史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史学史考试科目代码:[060]一、考试要求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历史编纂学的发展史。
考察史学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相互联系,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跟其它学科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时代特点,以及中国史学的各种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等。
从中掌握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规律,从历代史学家身上汲取治学的方法、经验。
为今后从事历史学的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
该门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史学起源、发展的过程,探讨和总结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规律,重点介绍历代史学家的主要史学思想方法及成就等。
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起源及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了解历代著名史学家的史学思想、方法及史学成就等情况。
二、考试内容导论§1、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史”的含义的演变;“史学”是什么?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2、史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史学史的性质;史学史的任务。
第一章、史学的兴起——先秦史学§1、史学的源头反映人类最早的历史记忆与历史意识的传说;传说中的古史踪影;对传说的评价。
§2、史学萌芽于官府甲骨文和金文;《书》、《诗》和国史。
§3、私人历史撰述的出现孔子和《春秋》、《左传》、《国语》;史学兴起的标志。
第二章、正史的创立——秦汉史学§1、政治大一统造就了新的史学政治统一和意识形态;政治统治和历史经验。
§2、《史记》——中国史学的奠基石司马迁撰《史记》;开创纪传体通史的恢宏气象。
§3、《汉书》——“正史”格局的形成班固和第一部宏伟的皇朝史;《汉书》的特点;其它史学成就。
第三章、史学的多途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1、史学多途发展的面貌史学多途发展背景、表现。
§2、“正史”撰述的发展撰写皇朝史的高潮;现存几部有代表性的著作;新修《晋书》、《南史》和《北史》;国史、谱牒和礼书。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作为考研参考教材的院校汇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作为考研参考教材的院校汇总
省份 学校
学院科目
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 649 历史学基础(中国史)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713 历史学综合
中国政法大学
人文学院 731 中国史综合
北京市
首都师范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历史学院 783 中国史综合 文史教研部 613 历史学基础~6~源自辽宁大学辽宁省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625 考古学专业基础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历史系 805 历史学基础综 合[专业硕士]
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 678 中国古代史基础
吉林省 吉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623 中国史综合(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651 历史学基础综合
山东大学
河北省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北方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721 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史基础 法政学院 909 中国通史[专业硕士]
江苏省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历史学院 675 中国史基础 人文学院 710 中国通史
~2~
使用相同教材的所有学校汇总,方便更换学校以及调剂「微信公众号:最强笔记」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623 中国通史
吉首大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 715 历史学基础
广东省
暨南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文学院 728 中国史基础 人文与法学学院 815 中国古代史
~3~
使用相同教材的所有学校汇总,方便更换学校以及调剂「微信公众号:最强笔记」
四川省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617 中国通史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长江大学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616-历史学专业基础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历史学专业基础(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约60%,中国近现代史约40%。
(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40分,共160分三、考查内容全部考察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史前时代——1840)、中国近现代史(1840——1919)两大部分。
具体考察内容如下。
一、中国古代史1.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2.夏商西周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西周的经济与文化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4.秦汉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东汉的政治,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秦汉的民族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魏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的政治,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7.宋、辽、西夏、金、元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宋、辽、西夏、金的关系,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宋元的社会经济,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8.明、清(鸦片战争前) 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明清国家制度,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二、中国近现代史1.列强的对华侵略列强历次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2.清统治的衰落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清廷政局,义和团运动3.近代化的启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早期维新思潮,洋务运动,商办企业,戊戌维新运动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会党与民变5.辛亥革命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同盟会的建立,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6.民初政局民初政党与议会,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7.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四、参考书目1. 张岂之、彭林、王子今:《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024年大学入学考试历史复习大纲

2024年大学入学考试历史复习大纲本复习大纲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历史学科,掌握大学入学考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大纲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方面的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1.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 古代中国的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商业贸易与城市发展- 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1.3 古代中国的文化- 诸子百家与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 汉字与古代文学- 古代科技与艺术1.4 古代中国的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主要观点- 外来宗教与传统文化思想的交融二、中国近现代史2.1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鸦片战争与清朝的衰落-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的成立2.2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 近代工业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2.3 近现代中国的文化- 近现代文学与艺术的主要成就- 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科学技术与现代化进程2.4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近现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近现代中国的抗日战争- 近现代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三、世界史3.1 世界古代史- 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起源与传播3.2 世界近现代史-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与民族解放3.3 世界当代史-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热点事件- 全球化进程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四、历史学科方法与研究4.1 史料的分类与价值- 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口碑资料等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史料的选择与运用方法4.2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历史比较法、历史分析法、历史计量法等基本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与批判4.3 历史学科的评价与反思- 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教育的意义与任务- 历史学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希望本复习大纲能够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科目名称:中国古代史
代码:636
一、先秦史:
原始社会:中国文明的起源,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
夏商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夏朝和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分封制度,宗法制度,井田制度,西周的衰亡,西周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大国争霸及其统一趋势,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战国时期的变法,中央集权制政体的初步形成,春秋战国异彩纷呈的文化。
二、秦汉史:
秦统一封建帝国的建立和崩溃: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秦朝短命而亡。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西汉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经济发展的成果,西汉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西汉中外关系的特点,王莽改制,农民起义,西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东汉豪族地主的经济和政治:东汉政治和经济的特点,中外关系的特点,黄巾起义,东汉文化。
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三国政局及其特色,西晋的政治和经济,十六国以及南北对立,门阀政治,淝水之战,南朝更替及其经济发展,北魏统一北方,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大势。
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统一,政治和经济的整顿和改革,隋朝的文化,隋朝末年农民起义。
唐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贞观之治与唐朝盛世,安史之乱,均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