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散文概括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针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针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针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米的恩典甘典江①在所有的汉字当中,我最敬重的一个字,是“米”。

②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

《说文解字》曰:“米,果实也。

象禾实之形。

”意思是,米是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籽实。

③断奶之后,我们开始要吃饭了。

民以食为天,说明吃饭是天大的事。

多少年以来,中国人见面都要问候一句:“吃了吗?”难怪古代的圣人早就明察:仓廪实而知礼节。

④吃饭要靠天,更要靠地。

没有谁能够管得了天,但是,地,却是被人牢牢控制住了。

⑤在中国的传统中,土地是万有之源,万物都从中孕育化生。

《易经》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安土便能乐业,就会诞生故乡,同时,还象征着淳朴的道德选择与坚守的精神意志。

土地联系着历史与道德、政治与民生,而其中的媒介与命脉,即是白花花香喷喷的米。

一切财富与权力,最终,都可以通过米来衡量与转化,以“石”计量。

⑥广义的“米”,包括稻米、高粱、玉米、小米、黄米等等,一般而言,主要指稻米,即大米。

在南方,稻田随处可见,甚至在陡斜的山坡上,也被开垦出一圈一圈的梯田。

在雾气中,在月光下,那些成片的梯田,像大地的行为艺术,在视觉上极为震撼,彰显着人的力量和创意。

⑦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带我去粮店买米,揣着一册购粮本。

彼时,每个人的粮食,都是一个定数,有钱也多买不到一两。

卖米的工作人员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我们则像是等待赈济的灾民,需要他们来拯救。

我突发恐惧:要是哪天他们关门不卖米了,我们又怎么办?⑧幸好,某一天,人们又做起了交易,在农贸市场,大米开始自由流通,只要有钱,想买多少买多少。

望着那些被解放了的大米,我觉得生活才真正开始。

⑨吃饱饭后,人性苏醒了。

接着,我们各式各样的欲望,日益膨胀。

不知不觉之间,人们见面,不再问候吃饭,而是关心挣钱发财。

很快,米的命运也发生了变迁,它们被包装进入超市。

在某种意义上,这时候的米,面目全非,与土地紧密的关系已经断裂。

高考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解题指导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解题指导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解题指导与练习(附答案解析)【解题指导】一、段(层)意概括题(1)摘取法需要归纳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这些重要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或尾或中间。

尤其要注意其中抒情或议论性(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

归纳概括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

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二.特定内容概括题(1)原因概括①辨明因果关系很多散文,作者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表明某种道理,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

这个“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文的叙事、描写、回忆等。

②近远结合原则即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

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出现的地方,所以要“就近”。

其他一两个要点分散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就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

③显隐结合原则既要注意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

“隐性要点”往往隐含在较含蓄的叙述和描写之中。

(2) 特点概括①直接摘录词句法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呈现,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的组合。

②拼接改写法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摘录,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③综合句(3)(层)意法有些文段(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①分析句子关系,梳理出答案要点。

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散文是一种运用散文语言进行叙述的文学形式,旨在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考查学生对于文本理解和思辨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散文阅读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词语理解题词语理解题要求读者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并运用生词和词组。

在回答此类题型时,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上下文:学生需要结合句子前后的语境,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整体意思,这样才能确保对词语的理解准确无误。

2. 掌握常用词义:学生应熟悉常见的词义,如词语的基本义项、引申义和比喻义等,以便对难词进行准确的理解。

3. 使用词表和上下文线索:在解读生词时,可以参考词表和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尽量推测生词的意思。

二、意义理解题意义理解题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细节和大意的把握能力,要求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和主题。

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意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把握文章的大体内容和脉络,找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理解段落的观点:每个段落通常都有一个主题句,该句明确表达出段落的核心观点,通过理解主题句,可以对段落的意义进行准确理解。

3.运用上下文分析:通过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包括前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来推断出生词或短语的意思。

三、段意理解题段意理解题要求学生理解并概括段落的基本内容。

在回答此类题型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注重段落的主题句:主题句是段落的核心句,通过理解主题句可以快速把握段落的重点。

2.分析段落的逻辑关系:段落中的句子和句子之间通常存在着明确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等。

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段落的含义。

3.全面了解段落信息: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应通读整个段落,以便对段落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四、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学生根据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整体把握文章: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题与脉络,明确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高考语文检测(四十四)“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专项强化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检测(四十四)“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专项强化练含答案

检测(四十四)“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专项强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高雄素描许知远①从下午到傍晚,高雄一直在下雨,码头边的大风不断把手中的雨伞吹翻了面。

在旗津岛上,我在天后庙中躲雨,在一家叫鸭脚的海鲜店里吃螃蟹,老板祖籍江苏,他的父亲是1949年跟随国民党来台的老兵。

“能统一,”他听说我来自北京后说,“柏林墙两边能统一,海峡两岸为什么不行?”②也是在风雨中,我来到鼓山上游览“打狗”英国领事馆。

“打狗”是原住民的发音,英国人将之拼写成“Takow”,汉字则成了“打狗”。

那是个满是农业气息的台湾,北部的基隆被称作“鸡笼”。

当日本人入侵之后,“Takow”变成了高雄——“Takow”的发音与日文中“高大”“雄伟”的发音近似。

③“打狗”英国领事馆,是台湾卷入英国人争夺海上霸权的遗产。

我坐在露天平台的阳伞下,看着雨打院子里的海棠树叶,红楼旁的一面米字旗,被雨淋湿垂落在那里——帝国的年代早已退却。

④才过下午5点,天已近乎全黑。

狭长的高雄港,静谧祥和,对岸有集装箱的吊臂、亮着灯光的高楼以及观光的摩天轮。

往来于旗津岛和高雄码头间的渡轮内灯光通明,在墨蓝色的海面,它像是个巨型的灯笼,悠然地漂过洋面。

我忘记了,是谁唱过一首《港都夜雨》。

⑤在高雄的捷运站(地铁站)里,我碰到了一个热心的年轻人。

我们正在找高雄县体育馆那一站。

“是在凤山站下,你们是去看林怀民的演出吧,我也去。

”他头发短短的,脸圆圆的,上面青春痘的痕迹尚未褪尽,鼻梁上架一副黑色窄边眼镜,一脸学生的稚气。

⑥在车厢里,他坐在我们对面。

得知我们来自北京后,他的谈兴变得浓烈。

他今年25岁,刚刚从东沙岛服兵役归来,之前他在台北阳明山上的文化大学学习中国古典文学。

而现在,他正准备公务员的考试,他想当一名消防队员。

⑦“我喜欢苏东坡,”他说,“他写诗、旅行、喝酒,还修缮了西湖,活得真是潇洒。

”5年前,他去过江南的苏州与杭州,喜欢那里的小桥、流水和房屋上翘的飞檐,他也发现,上海很现代,比台北的楼更高,灯光更明亮,更富现代气息。

散文一轮复习之内容概括之主题概括

散文一轮复习之内容概括之主题概括
பைடு நூலகம்答案:DE
解析:D项,“意为微弱的月光催发了“我” 内心的烦恼、愤懑”错误,原文说的是“它 在东边群楼的缝隙中,左冲右突,艰难地上 升。它怎么了?竟有些黯淡……谁能说没有 月光的生活不是一种残缺”,这表明作者用 现代月光的残缺来引发“我”的思考,因为 生活中的琐碎、烦恼、不安等,使“我”生 活在没有月光的生活中,这也是一种残缺的 生活。E项,“对当今社会环境的不满”错 误,本文写病态的月光,写出了现代人生活 的残缺,并没有不满之意。
答案:城市的污染;生活中无边 的琐碎、烦恼、不安;内心缺少 了如水般的清辉(锈迹斑斑)。
★3.[特定信息概括题]请概括“今时月”和“旧时月”的不同特征。
解析:先审清题干要求,再确定答题区域,最后提炼 概括。
由“竟有些黯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 月”“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喑哑所 围绕”“总像是掺了某种不洁的杂质,呈现某种病态” 等,可提炼概括出“今时月”的特征。由“彼时,月 光是明亮、洁净的,一尘不染,尚带有原野上植物那 丝丝的甜味”“月光带着高天的凉意和香气”等,可 提炼概括出“旧时月”的特征。
题 型 二 : 主 题 概 括 题
解 题 技

思维有路径,主题概括三步骤
审清题目, 明确概括方向
对散文主题的概括,有的直接概括主题,有的则从 概括作者情感的角度设问。审准题目的设问角度, 是准确答题的前提
如果是对散文情感的概括,要重点把握散文的抒情
定向读文, 句、抒情词,重点浏览每段中的抒情议论部分,如
寻找答题依据 段首、段尾;如果是对散文主题的概括,要关注散
文的题目、内容和写作背景、创作意图
规范表述, 标识答案要点
无论是对散文情感的概括还是主题的概括,都尽量 用“表达了”“抒发了”“揭示了”“表明了”等 规范术语作答,也要用①②③④等标识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内容要点概括类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从两个角度考查:主旨概括和特定指向概括。

题型1 主旨概括考点阐释主旨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是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

概括散文主旨,包含两点:一是文本思想意义概括,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解题方略内容主旨概括“5法”1.标题提示法——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类方法适用于概括议论性、抒情性散文的主旨。

2.首尾归纳法——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许多散文往往是在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部分表明中心主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3.关键词句归纳法——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主旨许多抒情和状物的散文中,常有一些词句表明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句。

4.段意串联法——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

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来。

5.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1)写人叙事散文。

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2)写景状物散文。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概括标题的丰富意蕴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概括标题的丰富意蕴

散文专题训练——概括散文标题的丰富意蕴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百年逐梦终不悔庚子年春节前夕,正当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地张灯结彩、张贴春联之时,我意外地收到了远在成都的老作家马识途老人捎来的一幅他软笔书写的大红“福”字,欣喜万分。

想想看,这可是一位106岁高龄的老人的祝福啊!2014年5月24日“马识途百岁书法展”开幕式上,马老在致辞时信心满满地说:“我还要来北京参加下一次的展览!”在场的我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果然四年后的2018年10月,马老的宏愿得以实现,他的第二届百岁书法展开展,人们纷纷上前同他握手、问候和致意。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致辞中动情地说:“从马识途先生的身上真正领会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意义和丰富内涵。

”展厅里162幅大小尺幅不同、真草隶篆各异的书法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这些精美的作品可都是马老近年的新作呢!尤为难能可贵。

这次书法展同时也是新版《马识途文集》的首发式。

新版《马识途文集》是一部共计有7030万字的18卷厚重之作。

对比2005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2卷480多万字的那套《马识途文集》,显然所辑作品更为全面、更为丰厚!皇皇..700余万字的新版《马识途文集》收入了马老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题材,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代表性作品,如《清江壮歌》《风雨人生》《夜谭十记》《巴蜀女杰》《京华夜谭》《马识途讽刺小说集》《马识途诗词抄》《沧桑十年》《百岁拾忆》等。

对于文学创作,他自谦地说,“作为写作者,我只是一个业余作家”。

而对于他专长的书法创作,他也从不以书法家自命。

他感慨地说:“若得十年天假.我,挥毫泼墨写兴隆。

” 作为后生晚辈,我真是十分敬佩不老的马老!不久前,我打开电视,忽然看到荧屏上马老正在接受央视《国家记忆》的访谈,话题是关于解放成都的历程。

只见马老精神依然,意气风发....,侃侃而谈,他正在讲述1949年解放成都时的历史情景。

他作为四川地下党的有关负责人,在隆隆炮火声中带领贺龙察看国民党军在成都的军事要塞和布防,好摸清哪里有什么军事机构、什么重要建筑、什么重要党政人物住宅……这是何等重要的使命啊!这之前马老还在央视受邀讲述过他在西南联大做地下工作时的亲身经历,那可是需要冒生命危险的啊!他的这些非凡经历原本计划写一本《我这八十年》,这方面的资料札记、日记也已积累了几大箱子呢!然而他感叹说恐怕没有时间写了。

高考复习专项:散文概括题之人物事物概括题

高考复习专项:散文概括题之人物事物概括题
古槐屡遭困厄祸灾,想来令人凄悲。日军入村,各家搜寻,凡能值钱的物品尽被掠夺。祖母拿不出像 样的东西,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挥舞着军刀向槐树猛砍,借此恐吓祖母。日军离去后,浑身战栗的祖母用厚 厚的棉布把槐树的伤口裹了又裹,心疼流泪,担心她会枯萎而逝。国军驻扎在离村子不远的高山上,经常 进村骚扰。母亲养了几只下蛋的老鸡,国军饿虎扑食,进家猛追,可鸡偏偏飞上了槐树,几个兵端起步枪 一阵猛扫,那只母鸡自然难以幸免,就连槐树也枝断叶残,伤痕累累。母亲急得哭天抹泪,对槐树全然是 内疚和心疼。破四旧那些年,村里揪人批斗,斗来斗去,没有什么花样,不知怎的就扯到我家的百年古 槐。队长出语惊人,没有比这更旧的了,不破它破谁?天才的构想自然是悲苦的结局,一村人将我家围得 里三层外三层,槐树被用粗麻绳捆绑起来,村长拿着几张破纸煞有介事地胡说了一通,三十八条罪状成 立,随之,山呼海啸,三五个彪形大汉用粗壮的狼牙棒对树猛击,可怜那棵古槐转眼间皮开肉绽。我就站 在惊魂中的母亲背后,满眼含泪地看着这惨烈的场面,脑中一片空白。对于这棵槐树,我觉得它对尘世已 然倦怠,必不会复活。谁知,来年开春,嫩芽从枯枝下悄无声息钻出,绿油油,嫩青青,给这尘世顿时带 来些许暖意。
概括事物特点技巧
例题分析
草 医 刘群华 在草医的眼里,一株草是一味药,一坡的草是一坡的药。 草医在杏林中的地位很低,但常有一味单方气死良医的轶事。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 方长着什么药了如指掌,比如屋顶上的石苇,溪边的旱莲草,路边的车前草,田埂上的 半边莲,等等;跟人说起来像在说菜园子里的萝卜白菜,什么时候出苗,什么时候开花 ,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采摘最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甚至夜里碰到急诊的病人 ,提灯出门,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就把所需的鲜药摸回来了。 在我们村里,也有个草医,是一个孤寡老头子。他嗜酒,一日三餐总斟杯小酒。他 的祖父是一个杏林名家,传到他手上仅剩几口草药了。他似乎善治妇科慢性病,嚼一大 口黏稠的绿汁碎叶,敷在女人的小腹上,马上暖暖的,缓缓地温熨着直达病所。 他不讲究报酬,求诊者知其好酒,就都带壶酒去。大伙找他不难,下雨天多在屋里 睡,倘若天晴,他则躺在那张烂竹椅上,背着阳光晒了左边晒右边。求诊的人喊他一句 ,他的眼睛倏地睁开了,瞟着桌子上的酒,不急也不慌,说:“拿么子酒哩!来就是了 。”然后又说:“既然拿来了,就喝两口。”于是起身握盏,撬开酒瓶盖,提起就喝。 偶尔不小心倒在桌面上,就忙俯身低头贴面吸着喝,边喝边叫:“好酒!好酒!太可惜 了啊!” 他的那几口草药治好了不少人,也赚了不少好酒。在他陈旧破烂的柜子上,横七竖 八放了若干个酒瓶子。我有次去他家,他在旁防贼一样盯着我,说:“别乱翻,这是我 治好的医案。”我顺手拿出一个瓶子,他想都没想,随口道:“某某,女,某年某月某 日入诊,发病三年,经前痛胀,经血黑而有块,夜口干舌燥,时有尿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车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 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范围的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题型一
•本文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1分) 他在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以富 有乡土气的风趣语言出之。2分
题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文章以充满温情地叙写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 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 消费方式进行对比,(2分)表明了粮食是我 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情感。(1)
题型三:
•1、西方石印与铅技术的冲击。1分 •2、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1分 •3、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1分 •4、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1分
•依山就势,形状各异。2分 •四季变换,色彩纷呈,景象迥异。2分
山水与土地完美交融,体现中国农人的智 慧。2分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千年农耕文明成 果。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藏,最终他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 能散发香气、放到水里却沉到水底的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 木运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却无人问津,而隔壁的木炭却能很快卖完。开始时,他还坚 信自己的判断,可最终还是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 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听了之后却老泪纵横。原来,被青年烧成木炭的香 木,正是这个世界上 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末,其价值就超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