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例6解决问题

合集下载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熟练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于混合运算,他们可能存在对运算顺序的混淆和对运算规则的不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练习题和测试题。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5小时后,因故障停下修理了15分钟,然后继续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问汽车共行驶了多少公里?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他们总结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答一些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混合运算的更复杂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2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销售问题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2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销售问题教案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我发现,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方程解与实际情境的联系。这种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非常有效。
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表现得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在小组合作中缺乏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导。
-例如:在解决商品打折问题时,学生需理解原价、折扣和折后价格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列出方程。
(2)熟练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等。
-如在例题中,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实际意义,能将数值解与实际问题中的情境对应起来。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在解决销售问题中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一元二次方程在销售问题中的应用。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方程的实际意义和求解方法上存在一些挑战。首先,将现实生活中的销售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他们需要更多具体的例子和引导来理解这一点。例如,商品打折的问题,如何将打折的百分比转化为方程中的系数,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数学抽象和建模的核心素养。
2.强化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能力,通过列出并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使学生掌握数学工具,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最新改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6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案

最新改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6解决问题(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设计
一、唤醒减法经验
二、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看图解决问题,(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看,可爱的小青蛙在荷叶上玩儿,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2条数学信息和大括号和小问号。

师:你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你能说出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图意:大括号的中间写了7只,就是一共有7只青蛙。

小问号在荷叶的上面,所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

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请你先在纸上画图表示出你的想法,再列算式解答。

2.分享交流。

生:我的图是:
7只
师:他的图表示什么意思?
生:,7只表示一共有7只青蛙,斜线表示去掉,斜线划掉了两个圆圈,表示跳走的两只青蛙,问号表示还剩多少只青蛙。

追问:算式是什么?怎么计算呢?
生:求还剩几只,就是要从7只里去掉跳走的2只,要用减法,7-2=5只。

回顾反思: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呢?你计算正确了吗?
三、巩固训练
我们帮助小青蛙解决了数学问题,小企鹅还有数学问题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解决吗?
1.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怎样解答?
3.说一说用减法计算的理由。

4.检查解答正确吗。

知识小结:虽然这两道题解决的问题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从整体里去掉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所以都用减法计算。

四、课后思考
加法与减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6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丨苏教版共22张PPT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6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丨苏教版共22张PPT

B.8÷2÷2
(2)一年级排了3排队伍,二年级也排了3排队伍,两
个年级共有240人,平均每排有多少小朋友?( A )
A.240÷(3×2) B.240÷3÷3
2.智力大冲浪。 第三关:真刀实枪。(解答下面应用题)
(1)3个花坛一共栽了144棵月季花,每个花坛里红、 黄两种颜色的月季花同样多。平均每个花坛里红 色的月季花有多少棵?
1.四年级学生共168人,平均分成4队,每队 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要想解决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方法一:
168÷4÷3 =42÷3 =14(人) 答:每组14人。
方法二:
168÷(4×3) =168÷12 =14(人) 答:每组14人。
2.智力大冲浪。 第一关:快速连连看(把问题和相对应的算式 连起来)。
图书馆共6层教学楼,每层8个教室,一共放了480盆花。
①平均每层楼放多少盆?
6×8
②平均每层楼每个教室放多少盆? ③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80÷6 480÷6÷8
2.智力大冲浪。 第二关:我们来找茬。(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1)每个茶杯8元,小红和小丽每人买了2个,一共
需要多少元?
( A)
A.8×2×2
120÷(4×2) =120÷8 =15(人)
答:平均每组有15人。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你能提些数学问题考考你的好朋友吗?
谢谢大家!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方法一:
方法二:
224÷2=112(本) 4×2=8(层)
112÷4=28(本) 224÷8=28(本)
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用除法,最后一 步都求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6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6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6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直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一个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过程5. 练习巩固6. 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营销问题(教案)

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营销问题(教案)
(3)针对难点三,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降价幅度和增加的销量比例。通过小组讨论、数据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营销问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购物时,是否遇到过商家降价促销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降价与利润之间的奥秘。
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营销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九年级数学教材第二章第六节“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营销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营销问题,如利润、售价、成本之间的关系;
2.举例分析:某商品原价为x元,为提高销量,商家决定将售价降价y元。若降价后销量增加的比例为m,求降价后的利润与原利润的关系,以及如何确定降价幅度和增加的销量比例使得总利润最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建立和求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营销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一元二次方程在营销问题中的基本原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于营销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发现并理解降价、销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数据分析素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6解决问题(二)》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6解决问题(二)》课件

4+8= 12 15-7= 8 11-7= 4
14-9= 5 12-8= 4
6+9=15
bǐ yi bǐ tián yi tián
2.比 一 比,填 一 填。
(1) 比 多几个? 14 - 6 = 8 ( 个 ) (2) 比 少几个? 14 - 6 = 8 ( 个 )
lǐ shū shū shàng wǔ bǐ xià wǔ duō zhāi le jǐ xiāng
2.在 森 林 运 动 会 中,小 白 兔 比 小 狗 多 跑 11 米,狐 狸 比
xiǎo gǒu duō pǎo mǐ xiǎo bái tù bǐ hú lí duō pǎo duō shǎo mǐ
小 狗 多 跑 4 米,小 白 兔 比 狐 狸 多 跑 多 少 米?
小狗: 小白兔:
狐狸:
多11米
我套中了1·2个· 。 小华
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说说要怎样解答。
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用小圆片摆一摆: 小雪:
先摆小出华小比雪小套雪中多的套个中数5个
小华:
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就是从小华套中的__1_2_个
里去掉小雪套中的__7__个。
用减法计算
列式为:12 - 7 = 5 (个)
小峰
我跳了8下。 小兰 小刚
根据算式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1)13-6=7(下)_小__峰__跳__了__几__下_________? (2) 8-6=2(下)_小__刚__比__小__兰__少__跳__几__下___?
lì lì zuò duì de tí mù bǐ zuò cuò de duō duō shǎo dào
Hale Waihona Puke ?米11-4=7(米)口答:小白兔比狐狸多跑7米。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6节“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脱节,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并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看来求多多少,少多少,也就 是在求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1.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3 - 8
5

三、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2. 猴子和小鹿去摘苹果。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你能提出问题并解答吗?(三种问法,并解答。)
(三)拓展迁移,解决问题 2.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想一想:小华套中的和小雪套中 的相差几个? 12-7=5(个)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四)观察对比,建立差的概念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小华套中的和小雪套中的相差几个?
12-7=5(个)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探索新知

12-7=5(个)
问题: 1. 你为什么用减法算? 小结:我们用摆、画、算 的方法知道了小华比小雪多套 中5个。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三)拓展迁移,解决问题 1.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12-7=5(个)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13 - 9
= 4
(个)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仔细观察,收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息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问题: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 是什么?
探索新知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探索新知

小雪:
小华:
问题: 五角星表示什么?桃心又表示 什么?。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
9 11-2= 4 12-8= 9 13-4= 9 12-3=
12-6=6 15-7=8 13-7=6 14-5=9
8 12-4= 6 15-9= 7 13-6= 8 16-8=
原来有多少个松子?
6+5=11(个)
原来有多少个
?
7+5=12(个)
一共摘了13个桃子。吃了9 个,还剩几个?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23页练习五,第8题、第9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