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对婚姻的影响
《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伊丽莎白·班纳特和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不仅揭示出社会阶层、经济地位以及个人品德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人们在选择伴侣时所持有的观念和态度。
本文将分析《傲慢与偏见》中所展现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 爱情观在《傲慢与偏见》中,人们对于爱情持有着不同的看法,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迷思和冲突。
1.1 爱情的真正含义小说中展现了不同人物对于爱情真正含义的理解。
例如,主角伊丽莎白相信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善意和共享价值观等因素上。
“我要找到一个可以彼此欣赏、分享激情和互相支持的伴侣。
”这反映了她对于真正的爱情有着明确的定义。
1.2 爱情与社会地位小说中还探讨了爱情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
达西先生就是一个例子,他一开始因为对班纳特家族的贫穷和低下阶层背景而拒绝了伊丽莎白的感情。
然而,随着故事进展,达西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去的傲慢,并重新评估了爱情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
1.3 爱情与外貌另外,《傲慢与偏见》还传达出一个重要观念:真正的爱情不应该仅仅基于外貌。
小说中有许多角色在选择伴侣时注重外表和经济状况,而这种对表面条件的追求往往导致了失败和不幸福。
2. 婚姻观2.1 婚姻与金钱在《傲慢与偏见》中,婚姻常常被视为经济交易或者是谋取权势地位的手段。
这主要体现在班纳特姐妹的母亲身上,她总是急于将女儿嫁给有钱人。
这种金钱至上的婚姻观最终导致了许多不幸和错误的决定。
2.2 婚姻与父权制另一方面,小说中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限制和父权制的影响。
女性往往被迫在为家族谋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之间进行抉择。
这种父权制对于婚姻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导致角色们做出一些牺牲和妥协。
结论《傲慢与偏见》通过分析爱情观与婚姻观,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于这两个重要主题的看法和态度。
同时,它也给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些启示,如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尊重、善意和价值共享的基础上;金钱并非决定一个幸福婚姻的唯一因素等。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简介《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婚姻观和社会风气。
小说中的婚姻观念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影响,反映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
本文将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对婚姻的态度和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对剧情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一、传统观念与现实利益的碰撞小说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个非常现代而又独立的女性形象。
她对婚姻持有一种现代化的观念,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爱的基础上,而不应该被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左右。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婚姻是一种传统的家族联姻形式,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是婚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种传统观念与现实利益的碰撞成为了小说的一个主要主题,也成为了许多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二、金钱与婚姻在《傲慢与偏见》中,金钱是婚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小说中许多婚姻都是基于经济利益而建立的,比如梅利家的两个女儿就是为了解决家族的经济问题而嫁给了富有的男人。
在这样的婚姻观念下,婚姻成了一种交易,而不再是两个人的感情和选择。
小说中的几乎所有人物,在选择对象时都会考虑对方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而不会将感情放在首位。
这种以金钱为核心的婚姻观念造成了许多悲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三、爱情与婚姻尽管金钱在《傲慢与偏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爱情依然是伊丽莎白和达西两位主角的婚姻观念。
他们都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而不是被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左右。
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就是因为她无法接受以金钱和社会地位为主要原因的婚姻,她希望的是一份真正的感情和婚姻。
同样,达西也因为真爱而选择了娶伊丽莎白,而不是考虑她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
这种崇尚真爱的婚姻观念,成为了小说中一种美好的理想,也反映了作者对婚姻的向往和理想。
四、个体选择与社会压力小说中的很多人物都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在婚姻中做出了许多牺牲。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摘要《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五桩婚姻的描述,奥斯丁表明了她的婚姻观,她认为金钱和地位是婚姻的影响因素,爱情应该是美满婚姻的基础,以金钱或情欲为基础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本文将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五桩婚姻,并阐述奥斯丁的婚姻观。
关键词: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婚姻爱情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用幽默轻快的语言叙述了五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在小说中,男主人公达西和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爱情是这部小说的主线,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以下五个婚恋故事:班纳特夫妇的婚姻,柯林斯与夏洛蒂的婚姻,威克姆与莉迪亚的婚姻,宾利与简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
奥斯丁细致幽默地描写了五个婚姻,表达了她对婚恋的观点,同时也反映出作者所处时期的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子的恋爱与婚姻的方式。
一《傲慢与偏见》的创作背景奥斯丁所处的年代是英国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在英国崛起。
这个时期也是男权至上,女性受到歧视和压迫的时代。
男女不平等,男性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中心,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地位卑微,被认为在能力和智力上不如男子。
妇女的作用仅仅是在家庭生儿育女、负责家务,女性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对于年轻女性,特别是没有多少财产的年轻女性来说,婚姻是她们得到尊重,获得财富和地位的唯一出路。
18世纪末19世纪初,金钱、财富是婚姻的首要条件,金钱支配婚姻是常见的现象。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奥斯丁通过对婚姻与家庭的描写表达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而美满的婚姻受到财产、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她的观点在当时具有进步性,在现在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模式1 只为财产,没有爱情的婚姻——夏洛蒂和柯林斯夏洛蒂是伊丽莎白的密友,是一个聪明、有教养、有见识,又极其现实与理性的女性。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所著的一部经典小说,描写了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风尚、婚姻观念以及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的婚姻观为主线,通过她的眼睛,作者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
在小说中,婚姻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几乎涉及到了每个角色。
小说中的人物多数侧重于物质层面的婚姻观。
班纳特夫人从一开始就把结婚看作是女子唯一追求和保障幸福的方式,而不顾及男方是否有真正的爱情。
她对于女儿们的婚姻,更多地是选择与富有地位高的人结合,将婚姻视作社会地位的提升和自身利益的追求。
这也是当时上层社会的普遍观念。
与之相对,伊丽莎白则持有一种相对理性的婚姻观。
她坚持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真正的爱情和精神共鸣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为了富贵和地位。
在小说中,她拒绝了多次有利的婚姻提议,因为她不愿意向社会妥协,也不愿意与自己不爱的人共度一生。
她希望能够嫁给一个她真正喜欢和尊重的人。
小说中还有一个突出的婚姻观是婚姻的经济性。
尤其在贝内特家这种中产阶级家庭,经济成分尤为重要。
班纳特家的女儿们都希望能嫁给有钱人,以改善家庭状况。
他们认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对于婚姻来说至关重要,甚至是婚姻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这种经济性婚姻观在当时社会上非常普遍,并且被广泛地接受和实践。
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婚姻观念。
虽然他们最初因为彼此的误解和偏见而互不喜欢,但他们通过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现了彼此的优点,并最终坠入爱河。
最终,他们选择了真爱而并非出于其他原因。
这种真爱和婚姻观表明,婚姻的关键不在于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而在于彼此间的爱情、共识和理解。
《傲慢与偏见》中描绘的婚姻观念体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体的多样性。
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和追求各不相同,有的注重经济利益,有的注重地位和家族背景,有的注重真爱和内心的契合。
小说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婚姻观,展现出当时社会阶层和人们婚姻观念的多样性,从而使读者对于婚姻的定义和追求产生了一定的思考。
论《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婚姻观与金钱观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io igAd nsrt n Colg o r a fLa nn miit i l e ao e
N . 0. 01 o 1 2 O
(第 l 2卷第 1 0期 )
( o.2 N .O V 11. o 1 )
不上是位多 产的作家 , 尽管 年仅 2 1岁就写 出了她 的第一部
小 说《 最初 的印象》(9年后 重新 改写 , 傲 慢与偏 见》 。 1 即《 )
但在她的创作生涯 中, 具有代表性 的作 品只有六部。可这丝 毫没有减弱奥斯 丁在英 国文学 中的地位 , 而随着时间的流 反 逝而 日益重要。即使在今 天, 她的 渎者 也是有增 无减。她的
斯丁在 《 傲慢与偏见》中, 描写 了各种不 同的婚姻 关系 , 用
最透辟 的眼光向人们表 明 , 资产阶级婚姻 的实质无非 是金 钱
交易、 利益的结合 。是经济 、 数字决定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 决
定着婚姻关系。本文 即是在 分析资 产阶级金 钱观 和婚姻 观
本 质 的基 础 上 探 究 简 ・ 斯 丁 的 理 想 婚姻 观 。 奥
起来 自命 不凡 , 顾影 自怜 , 但他 还是 能够通 过别人 的眼睛来 观察 他 自己。伊丽莎 白最终与达西 结成美满 的婚姻 , 是她对 改 过的达西产生 了真挚 的爱情 , 而不是达 西早 就拥有的金钱 和地位 。其实在这 个时候 , 即使 达西没 有巨 额的家产 , 伊丽
莎 自还 是 会嫁 给 达 西 。
伊丽莎 白是一位 中产 阶级的 小姐 , 受过 中等教 育, 是一
名绅士的女儿 。但同贵族阶级相 比家庭地位 还是低下 , 亲友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婚姻观何建珍摘要:简·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擅长通过对爱情与婚姻的描写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傲慢与偏见》发表于1813年,描绘了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乡村中产阶级日常生活及婚恋故事,展示了女性主义觉醒的初级阶段以及女性对自己幸福追求的意识。
奥斯丁通过不同人物个性凸显女性智慧,强调男女在爱情和婚姻中的平等地位并表达了一种爱情婚姻观——爱情是婚姻的基础,金钱是婚姻的保障,在婚姻中男女平等。
其观点在其所处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描写的五种爱情婚姻观以揭示不同婚姻的性质从而研究奥斯丁婚姻观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婚姻观;傲慢与偏见;奥斯丁;积极性;局限性一、引言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自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酷爱读书与写作,很早就表现出语言才能。
她一生中共创作了六部小说,主题大多是爱情与婚姻。
小说《傲慢与偏见》发表于1813年,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初。
当时的英国女性必须通过婚姻才能获得社会地位。
“妇女们再没有比在十八世纪那么不受尊重的了。
”(1)小说讲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闭塞、保守的英国乡镇生活下,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子对爱情、婚姻的不同态度,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陋习,由此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即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财富是婚姻的保障,在婚姻中男女平等。
小说情节曲折,语言流畅,机智幽默,深受读者喜爱。
故事发生在赫特福德郡一个平静的村庄。
班纳特家五个女儿都待字闺中,大女儿吉英,二女儿伊丽莎白,三女儿莉迪亚,四女儿凯瑟琳,小女儿玛丽。
班纳特夫妇和其他父母一样希望为自己的女儿安排理想的婚姻。
小说开篇第一句话语言含蓄却极具讽刺意味:“这是世界上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理,每一个有钱的单身男子都希望有一位妻子。
”(2)换言之,当时盛行的婚姻观是:一个理想的丈夫必须拥有大量的财富,且充裕的经济能力是稳定婚姻的基础。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分析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分析
首先,小说中婚姻的目的是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
在《傲慢与偏见》中,贵族与中产阶级之间的婚姻往往是一种交易,旨在保证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例如,达西先生一开始对伊丽莎白没有好感,主要是因为她属于家族地位较低的中等家庭。
然而,通过和伊丽莎白的相处,他逐渐了解了她的真实品质,不再将地位放在第一位,最终与伊丽莎白结婚。
相反,小说中一些人物如卢卡斯太太和柯林斯先生则完全将婚姻视为获得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手段,他们没有全心全意地为了爱情而婚姻,而是将其视为个人利益的一种延续。
此外,《傲慢与偏见》也展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处境和权力不足。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中,女性的婚姻往往是由家族和社会决定的,她们没有自由选择婚姻对象的权力。
这一点在小说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例如珍·奥斯汀姐妹中的几位女性(如伊丽莎白和简)都受到了家庭、地位和财富的局限。
然而,伊丽莎白是个例外,她坚持选择真爱而不是地位和财富,最终得到了幸福的婚姻。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与金钱关系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与金钱关系摘要:通过说明丽迪雅和韦翰,卢卡斯和柯林斯,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婚姻,来阐释婚姻与金钱的关系。
关键词:婚姻;爱情;金钱《傲慢与偏见》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一反女性在男性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用女性的视角来解读女性,给女性以重新的定位,生动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这部社会风情框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问题的不同态度。
这部小说开卷第一句话便宣称:“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财产”,“需要”,是出于客观而非主观因素,奥斯丁便借用《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一家来检验这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①18世纪末期,虽然女性已经取得一些自由,但是婚姻仍然是女性的唯一出路,婚姻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门当户对的经济基础,对于男子来说,选择妻子时虽然把相貌,品行等放在首位,但实际上真正左右他们的仍然是传统观念中的门当户对。
(一)丽迪雅和韦翰在《傲慢与偏见》中,如果要选出一桩最荒诞最不被看好的婚姻,无疑就是丽迪雅和韦翰的婚姻了。
奥斯丁只在吉英给伊丽莎白的信中提到丽迪雅跟韦翰私奔的事,并没有作具体的描写,他们俩人很难说有爱情,丽迪雅轻浮,卤莽和无知,即使在小说最后她也没有改变,而韦翰狡诈,虚伪和肤浅,也令读者看后感到厌恶。
丽迪雅醉在男人的追捧中,而且一向用情不专,“只要收到人家的勾引,对谁都会上勾。
”她对人的好恶,选择男人的标准,只是看对方的脸蛋漂不漂亮。
当有漂亮的男人出现时,她的注意力马上就会集中过去,至于自己是不是爱上对方,她一点也不在乎,也更不会在乎对方是否真的爱她。
在小说第五十二章,写到舅妈给伊丽莎白的心中提到:“韦翰曾经亲口承认,他当初所以要从民兵团里逃出,完全是由于为赌债所逼,至于丽迪雅这次私奔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他竟毫不犹豫的把它完全归罪于她自己的愚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对婚姻的影响
作者:翁敏秀
来源:《神州》2012年第15期
(浙江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宁波 315175)
【摘要】简·奥斯汀在小说中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婚姻的本质,简而言之,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导致经济对婚姻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小说通过对四对婚姻的描述和讨论,展现了作者自己的婚姻观:仅仅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建立在爱情和经济基础上的婚姻才是美满的婚姻。
本文主要以经济和爱情这两个因素为点,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婚姻进行分析,讨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对他们婚姻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经济;婚姻;影响;傲慢与偏见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073-01
1 绪论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展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婚姻,婚姻的主角们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会,有着各自的鲜明性格,为了不同的生活和目的而结合。
不管初衷是什么,他们最终都走到了一起,问题是他们最后会幸福吗?又或者说幸福对于他们来说有着不同的定义?不能说哪一种婚姻是好是坏,因为他们幸福还是不幸福,我们不会了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三种婚姻几乎涵盖了现代所有的婚姻,有爱或只是因为经济条件,或是一时冲动,但是这些都是婚姻的要素,既然每个人的个性不同,那么选择婚姻的方式也就是不同的。
毋庸置疑的是经济在婚姻中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婚姻
影响婚姻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爱情和经济。
婚姻是以爱情为前提,以经济为基础。
这里本文主要以爱情和经济作为婚姻的条件,把《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分为三种:有经济有爱情的婚姻;只为经济而无爱情的婚姻;没有经济没有爱情吗,只是冲动的爱。
2.1 有爱情有经济的婚姻:从字面上也可以很好的了解这种模式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和经济的基础上的,并且爱情先于经济。
这种婚姻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它的成功和完美。
2.1.1 达西和伊莉莎白:段落一:赫斯特只不过像个普通绅士,不大引人注目,但是他的朋友达西却立刻引起全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每年有一万磅的收入。
最后人们才发现他为人骄傲,看不起人,巴结不上他,因此对他起了厌恶的感觉。
解析:达西受到全场的关注,不仅因为他的外表,更重要的是他每年有一万磅的收入,这里和赫斯特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正是因为达西的傲慢,伊莉莎白对他产生了偏见。
达西的富有为他和伊莉莎白的幸福婚姻奠定基础。
段落二:伊丽莎白听他这样表明心迹,越发为他感到不安和焦急,便不得不开口说话。
只听得他把千丝万缕的感情都告诉了她,说她在他心目中是多么重要,使她越听越觉得他情感的宝贵。
解析:这一段描述的是达西第二次像伊莉莎白表白求婚。
这一次伊莉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已经不存在了,并且转化成对达西的爱慕。
从伊莉莎白第一次拒绝达西就可以看出她并不会仅仅因为经济而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结婚。
而達西对于伊莉莎白的爱是真挚的,因为他与世俗的看法,家族的期望对抗,可以抛开伊莉莎白的身世和他自己的阶级。
这段话也很好地展现出了达西对伊莉莎白的爱,而伊莉莎白也倾心于达西,他们是彼此相爱的。
2.1.2 彬格莱和吉英
段落一:噢!是个单身汉,亲爱的,确确实实是个单身汉!一个有钱的单身汉;每年有四五千磅的收入。
真是女儿们的福气!
解析:这是班纳特太太的一段话,这段话中的单身汉是彬格莱,她把有钱的看做是物色女婿的前提,也就是在她眼里,经济可以决定婚姻。
这段话也为吉英和彬格莱的相遇和相爱做了铺垫。
也说明彬格莱确确实实是个有钱人,这一点,也使彬格莱和吉英婚姻的幸福成为可能。
段落二:在我没有进行这番劝说以前,他总以为令姐即使没有以同样的钟情报答他,至少也是真诚期待着他。
但是彬格莱先生天性谦和,遇到任何事情,只要我一出主意,他总是相信我胜过相信他自己。
解析:这是达西写给伊莉莎白的信中的一段话,这段话说明他为什么反对吉英和他的朋友彬格莱,同时也说明了彬格莱没有主见的人性弱点。
达西的反对也不是毫无根据,因为他觉得吉英不够爱他的朋友彬格莱,还有吉英的贫穷以及他家人有失身份的表现都让他感到不满。
然
而很明显,彬格莱是爱着吉英的,吉英却是一个害羞于表露自己情感的人,就算是她喜欢彬格莱也没有很明确的表示。
总之,他们都对彼此有爱意。
2.2 只为经济而无爱情的婚姻:这种婚姻是纯粹出于个人的利益,没有爱情。
仅仅是为了金钱而不在乎别人的品德,只要对方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便可以出卖自己的功利婚姻。
柯斯林和夏绿蒂:
段落一:柯斯林现在已经有了一幢好房子,一笔可观的收入,想要结婚了。
他所以要和浪博恩这家人家讲和修好,原是想要在他们府上找个太太。
他认为这真是个独出心裁的办法,既极其妥善得体,又来得慷慨豪爽。
解析:柯斯林想要结婚只是为了心安理得地继承班纳特家的财产,仅仅是出于对经济的考虑,他并不在乎是否存在爱情。
他以为他有可观的收入,要找一位太太是理所当然的,谁要是嫁给他都会幸福。
这段话描述出柯斯林有着不错的经济条件。
段落二:柯林斯先生固然既不通情达理,又不讨人喜爱,同他相处实在是件讨厌的事,他对她的爱也一定是空中楼阁,不过她还是要他做丈夫。
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
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日后可以不至于挨冻受饥。
解析:柯林斯先生是个自高自大、喜爱炫耀、心胸狭窄的蠢汉,只有头脑不健全的女人才肯嫁给他。
夏洛蒂完全可以忽视柯斯林的人品,也不在乎自己和他相处会觉得讨厌,只是因为她年纪不小了,不想日后孤独就嫁给了有经济基础的柯斯林,因此,她的婚姻完全是出于对经济的考虑。
2.3 没有经济,只有冲动的爱:这种婚姻是最荒唐可笑的,没有经济,只被性欲所驱使,也可以是为了逃避某种东西而委曲求全地随便找一个。
莉迪亚和韦翰:
段落一:她无从想象韦翰和丽迪雅究竟怎么样独立维持生活。
可是她倒很容易想象到另一方面:这种只顾情欲不顾道德的结合,实在很难得到久远的幸福。
解析:这段话中的她是伊莉莎白,可以看出她对于莉迪亚和韦翰的婚姻的评价不高。
莉迪亚和韦翰是私奔的,他们间有的是冲动的爱以及情欲。
段落二:从一切事实上都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私奔多半是因为丽迪雅热爱韦翰,而不是因为韦翰热爱丽迪雅。
至于说,他既然并不十分爱她为什么还要跟她私奔,因为韦翰这次为债务所逼,本来非逃跑不可。
解析:爱情是双方的,既然韦翰不爱莉迪亚,他们就不存在爱情。
而导致那个人品不佳的韦翰同意私奔的原因是他为债务所逼而非逃不可。
可见他根本没有经济条件去和莉迪亚结婚。
如果没有达西给了他一笔资金,真不知道他们要怎么办,他们也就不会有所谓的婚姻。
这从侧面反映出没有经济的婚姻是难以存活的。
3 结论
从本文中,很明显可以看出经济对婚姻的重要影响。
班纳特太太在张罗她女儿的婚事时,第一个看的就是对方家庭情况,而彬格莱就是因为有钱,这一点,足以让班纳特太太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所以班纳特太太很想吉英嫁给彬格莱。
达西的富有为他和伊莉莎白的婚姻奠定重要的基础,当然,爱情先于经济,有爱情又有的经济的婚姻才是完美幸福的。
然而,柯斯林和夏洛蒂,他们的结合是为了经济,他们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爱情。
正是因为柯斯林有着可观的收入,所以夏洛蒂甘愿嫁给品性极差的柯斯林,这正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经济对于婚姻的重要影响,而女人的出路,则是找一个有经济的单身汉。
至于莉迪亚和韦翰,如果没有达西的帮忙,他们要如何在一起,这也就是说,没有经济基础,他们要怎么结婚怎么生活。
所以经济是婚姻的基础,没有经济条件不可能保证婚姻的美满。
经济在婚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对婚姻起着主导性的影响。
这一准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适用,以后也将适用。
参考文献
[1] 郭二莹.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DB/OL]. http://www. docin. com /p-226823757.html. 2011
[2] 简·奥斯汀著. 孙致礼译. 傲慢与偏见[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3] 裘乐英. 论简·奥斯汀的婚姻观[D]. 杭州:浙江大学, 2004
[4] 辛淑兰. 女性的幸福密码——浅谈《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婚姻选择[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5] 张利南.《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及其现实意义[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8)
[6] 赵雪, 张军丽.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因素影响下的女性婚姻抉择[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