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关于红色主题的舞蹈鉴赏

关于红色主题的舞蹈鉴赏

关于红色主题的舞蹈鉴赏红色主题的舞蹈鉴赏是一种艺术体验,它涉及到舞蹈表演中的音乐、动作、情感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回答你关于红色主题舞蹈鉴赏的问题。

1. 舞蹈形式,红色主题的舞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现代舞、古典舞、民族舞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风格,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来表达红色主题所代表的意义和情感。

2. 舞蹈动作,红色主题的舞蹈通常会运用一些象征性的动作和姿势,以表达红色所象征的热情、力量、激情等。

例如,舞者可能会运用大幅度的身体动作、快速的旋转、高跳等来展现红色主题的活力和热情。

3. 舞蹈音乐,音乐在舞蹈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与舞蹈动作相互呼应,共同传达红色主题的情感。

红色主题的舞蹈音乐可能会选择激昂、热情的音乐作为背景,以增强观众对红色主题的感受和理解。

4. 舞蹈服装和舞台设计,红色主题的舞蹈通常会选择与红色相关的服装和舞台设计,以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氛围。

服装可能会采用红色的色调,并搭配适合舞蹈动作的设计,以展现舞者的优雅和力量。

舞台设计可能会运用红色的灯光效果、背景布景等,以增强观众对红色主题的感官体验。

5. 情感表达,红色主题的舞蹈通常会通过舞者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情感。

舞者可能会展现出激情、热烈、挑战、坚韧等情感,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观众可以通过舞者的表演,感受到红色主题所代表的情感和内涵。

总结起来,红色主题的舞蹈鉴赏是一种多维度的艺术体验,涉及到舞蹈形式、动作、音乐、服装和舞台设计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通过观赏红色主题的舞蹈,观众可以感受到红色所代表的热情、力量和激情,以及舞者通过舞蹈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
红色是中国传统中的珍贵色彩,它不仅在社会上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在中国舞蹈创演中也有着极大的意义。

首先要指出的是,红色代表喜庆,中华民族多年来一直以红色来代表喜庆,比如过春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都会穿着红色衣服,佩戴红色饰物,用红色装饰桌椅等,这使得红色在中文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喜庆的情绪。

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红色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也象征着喜庆,能给人观赏者留下深刻印象,增加大众对于舞蹈的喜爱。

衣服装饰上多用红色,可以使舞蹈整体变得优美而富有气质,并且增加节奏感,增加表演的力度。

其次,红色还代表着希望,红色的光辉和喜庆的氛围给人以希望未来会更加美好,也代表着气势汹涌、势在必得的精神,给予了观众一种坚强的信念。

在中国舞蹈创演中可以通过使用红色来表达这种希望,把它加入到创作中,使舞蹈营造出热烈的气氛,让观众传达出一种坚定态度和自信心,让他们相信未来肯定可以有所改变。

最后,红色还代表着力量。

在传统文化中,红色是热情、活力和力量的象征,他能给人以坚强的信念及力量,是一种充满活力和进取精神的象征,也是自信、坚定、勇敢和不凡的象征,因此在中国舞蹈创演中,它也有表达力量的威力。

舞蹈者的衣服如果用红色代表力量,尤其是在动作切换的部分,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毅力和坚毅之心,这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自信。

总之,红色拥有强大的象征力,它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也十分重要,能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喜庆,能给予观众一种希望和坚定,多用红色也能增加表演的力度和观赏者的情绪,可谓是舞蹈创演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红色舞蹈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例

红色舞蹈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例

Yi Shu Ping Jian红色舞蹈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例袁芳武汉科技大学摘要:红色舞蹈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促进舞蹈教育的同时,把思政教育渗透给学生。

结合知识技能的讲授培养,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完成教学的育人目标中,实现各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对如何促进红色舞蹈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教材进行详细地解读,认真设计教学思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本文主要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例,探讨将红色舞蹈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红色舞蹈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研究中图分类号:J70-05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118-03文献标识码:A高校的思想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深远意义,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学生培养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任务。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工作彻底贯彻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对于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积极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坚守课堂主阵地,完成好历史赋予教师的责任以及党和人民郑重赋予的使命。

红色革命文化是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然而红色革命文化如何融入课堂、如何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被誉为“中国红色音乐舞蹈史诗经典”,它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战争,实现民族独立,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故事。

《东方红》于1964年正式演出,借助新中国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由上海、北京等艺术界3700多名专业人士创作,充满了对革命的歌颂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

它不仅是一部辉煌的中国革命音乐舞蹈史诗,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国最具权威的音乐、舞蹈家共同编创的经典巨作。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象征,更是体现了人民心声的代表。

下面我们将从历史文化、社会现实和艺术表达等方面深入探讨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

首先,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具有红色象征意义的事件,比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在这些历史事件中,红色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胜利,具有革命斗争的象征意义。

在舞蹈创作中,艺术家们通过精心的编排和表演技巧,将这些历史事件生动地再现出来,用色彩鲜艳的红色来表达革命斗争的激情和胜利的喜悦,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震撼力。

比如,以“红旗飘飘”为主题的舞蹈作品,通常会取材于红军长征等历史事件,用红色舞裙、红色旗帜、红色灯光等元素打造出浓郁的红色氛围,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革命风暴的磅礴气势。

其次,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也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变革和发展,红色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等,这些价值观在当下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承。

艺术家们在创作舞蹈作品时,也会注重红色的表达,用艺术的形式将这些价值观传达给观众,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黄河大合唱》、《西风烈》等作品,既展现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画卷,又向观众传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让观众强化了爱国情感和国家意识。

最后,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也受到艺术表达的影响。

在中国舞蹈创作中,艺术家们常常运用红色来表达主题和情感,这既是因为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色彩之一,也是因为红色自身具有鲜明明亮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情感张力。

艺术家们通过舞蹈动作、肢体语言、舞美设计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舞蹈创作中植入红色元素,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比如,《红楼梦》芭蕾舞剧中,红色既是主角林黛玉心灰意冷的内心抒发,也是包含了诸多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的象征元素,艺术家们通过红色的运用来形塑了剧中的情感和形象。

关于红色文化的舞蹈

关于红色文化的舞蹈

关于红色文化的舞蹈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和奋斗精神。

在红色文化中,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许多革命历史的记忆和感动。

红色舞蹈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在舞蹈中,常常会出现大量的单人或群体的旋转、跳跃、转身等动作,表现出歌颂革命、激励人民斗志的主题。

在音乐方面,红色舞蹈的音乐通常采用简单明快、易于唱响的曲调,让人们容易地跟随旋律跳起舞来。

红色舞蹈的创作和表演往往与革命斗争密不可分。

例如《红旗颂》、《东方红》等著名的红色舞蹈,都是为了表达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庆祝和对英勇战士的敬意而创作的。

在表演中,舞蹈者通常会穿着红色军装或民族服装,配合上灯光效果和舞美设计,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激情昂扬的氛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红色文化和红色舞蹈也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现代的红色舞蹈在保留传统舞蹈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和艺术手法,表现出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感的革命主题。

总之,红色文化和红色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革命精神,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重要文化遗产,让它永远发扬光大。

- 1 -。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中国舞蹈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其中不乏以“红色”为主题的创作展演,而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也是极为丰富多彩的。

红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代表着吉祥、喜庆、热情和激情,因此在中国舞蹈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将围绕“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展开探讨,从历史传统到现代创新,揭示红色在中国舞蹈中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来源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是喜庆、祥和的象征,常常与婚礼、新年等重大庆祝活动联系在一起。

古代的宫廷舞蹈中,红色常被用来装饰舞衣、道具,代表着吉祥美好的心愿。

在《红娘》这样的古典舞剧中,红娘的形象常被描绘成红纱裹身,艳丽动人,象征着美满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这些传统的符号和意义在中国舞蹈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舞蹈创演中的重要元素。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也体现在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与赞美上。

作为中国的国色天香,红色不仅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情感、一种力量。

在许多舞蹈作品中,红色被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经典的舞蹈作品《红色娘子军》就是以红色为主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女性参加革命的故事。

舞剧通过红色服饰和舞美的设计,展现了中国革命女性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

同样,红色也常常被用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意,通过舞蹈来传承革命精神,鼓舞人心,激励后人。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千姿百态。

红色在不同地域的舞蹈创作中,常常被赋予不同的民俗寓意和地域特色,丰富了中国舞蹈的创作风貌。

在中国北方的舞蹈作品中,红色常被用来表达丰收和祈愿的心情,反映了北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而在中国南方的舞蹈作品中,红色则常常象征着热情和美好,反映了南方人民的热情豪放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红色舞蹈实践心得体会

红色舞蹈实践心得体会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舞蹈作为红色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红色舞蹈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我对红色舞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一、红色舞蹈的内涵与价值红色舞蹈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它以革命历史为背景,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展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红色舞蹈的内涵丰富,价值非凡。

1. 传承革命精神红色舞蹈是对革命历史的再现和传承,它以舞蹈的形式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传递给后人。

通过红色舞蹈,我们可以了解到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

2. 弘扬民族精神红色舞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

在红色舞蹈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3. 增强民族凝聚力红色舞蹈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它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

在红色舞蹈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共同为民族复兴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二、红色舞蹈实践的过程与收获在红色舞蹈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经历了选材、编排、排练、演出等一系列过程。

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 选材与编排在选材方面,我们以革命历史为依据,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故事。

在编排过程中,我们注重舞蹈动作与音乐、服装的协调,力求将红色舞蹈的内涵充分展现出来。

2. 排练排练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舞蹈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力求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到位。

在排练中,我们学会了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为完成红色舞蹈而努力。

3. 演出在演出过程中,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将红色舞蹈的内涵和情感传递给观众。

观众们对我们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这让我们倍感欣慰。

通过红色舞蹈的实践活动,我收获颇丰。

1. 提升了自己的艺术素养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舞蹈的魅力,提升了自己的艺术素养。

简论舞蹈艺术在传承红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简论舞蹈艺术在传承红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简论舞蹈艺术在传承红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舞蹈艺术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激励人们投身革命战争、勇夺革命胜利和国家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脱贫奔小康、奋进中国梦的新时代,舞蹈艺术的重要作用同样非常重要。

标签:舞蹈艺术;红色文化;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总书记的话,为当代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

在我们万众一心、共追中国梦的新时代,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意义尤其重大。

那么,舞蹈艺术作为当代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发挥好自身应有的作用呢?一、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把红色文化作为舞蹈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所谓红色文艺,主要是指那些以我党在民族解放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红色历程为创作素材而形成的艺术作品,其中广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传承已久的经典文艺作品,常被简称为红色经典,……记录革命历程、讴歌当代路线的作品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最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

回顾我国的舞蹈发展史,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的舞蹈作品,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红色舞蹈的先驱者李伯钊就在红军长征途中创作了《打骑兵舞》,以此来歌颂红军战士面对艰难,毫不退缩、顽强奋战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革命斗志;被称为红色舞蹈拓荒人的吴晓帮则从抗日战争初期开始,先后编创了同名舞蹈《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等舞蹈作品,呼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战,以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新中国成立以后,《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红梅赞》《草原儿女》,《沂蒙颂》《闪闪的红星》,以及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等作品,从不同角度,热情讴歌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建设新中国所进行的英勇抗争和艰苦努力。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就是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推动时代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创作中的运用作者:高立雄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以解放军艺术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为例的高等艺术院校,“红色舞蹈”作品成为他们创作的主流之一。

还有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他们创作了一系列“红色舞蹈”,均获得国家级舞蹈比赛大奖,创造了全国高校艺术教育领域的“东师现象”,在东北师大舞蹈系红色系列作品大放异彩时,也显示了当代高校“红色舞蹈”创作的重要意义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军民融合;高校;舞蹈创作
中图分类号:J71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94-01
1.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

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以解放军艺术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为例的高等艺术院校,“红色舞蹈”作品成为他们创作的主流之一。

北京舞蹈学院的四个版本(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现代舞)的《黄河》最具代表,表现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的斗争,他们同仇敌忾保卫黄河、保卫家园,赶走侵略者,显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

而被誉为“军旅舞蹈家的摇篮”的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红色舞蹈作品更是丰富多彩。

如《洗衣歌》、《丰收歌》、《再见吧!妈妈》、《红蓝军》、《走·跑·跳》、《决胜千里》等等作品。

再如,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结合红色文化资源他们创作了一系列“红色舞蹈”,如《中国妈妈》、《南京亮》、《鸡毛信》、《安全区》,均获得国家级舞蹈比赛大奖,并创造了全国高校艺术教育领域的“东师现象”,在东北师大舞蹈系红色系列作品大放异彩时,也显示了当代高校“红色舞蹈”创作的重要意义和美学价值。

另外,处于红色革命老区的井冈山大学,结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创作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揭示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于大革命失败后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的艰辛探索,并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赞颂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并将此作品编写成《音乐舞蹈史诗》一书,此书是红色资源融入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功案例,对地处革命老区的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为了交流、推广和应用红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2008年、2009年由井冈山大学发起,全国50多个主要地处革命根据地的高等院校、干部院校和军队院校以及一些“985”、“211”工程院校分别在井冈山和龙岩召开了两届“全国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理论研讨会”,会议得
到了教育部有关司局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支持。

还搭建了一个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平台,成立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红色资源教育教学研究会。

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让井冈山红色歌谣、音乐、舞蹈众多红色元素融入课程,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载体,使演出课程化,突出了课程内容的特色,促进了教与学,推动了教学的改革。

音乐舞蹈诗史《井冈山》已经成为井冈山大学的名片和品牌,在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艺术教育教学资源方面,独具特色、效果显著。

2.在当下进行高校“红色舞蹈”创作,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把红色基因融入学校教育,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他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为什么中国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总书记强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

总书记要求,当代文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渭南师范学院丁德科教授、王昌民研究员撰写的《红色精神百年史述论》一文,分析了红色精神的结构特性,认为红色精神分为三种:一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与实践是形成红色精神的主体。

如“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二是党的部分领导人和红色区域,或者是党和军队的部分成员作为红色精神的主体。

如,“渭华照金精神”“沂蒙精神”等;三是以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为主体,如“红旗渠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同时,他们指出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的新发展。

他们认为,红色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它以爱国主义为主线,构建了忠诚爱国的民族情怀;以勤劳勇敢为基石,培育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以自强不息为动力,铸就了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体现了共产主义的核心观念。

3.结合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进行红色舞蹈创作的重要途径,创作高校“红色舞蹈”,可以有力地促进高校美育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等。

当下,大众文化似乎占据着中国当代文化的主导地位。

大众文化借助流行文化对精英文化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大众文化的盛行带来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物质主义、感性至上、道德滑坡等“非美”现象。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文件要求,学校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包括音乐、舞蹈等),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有地域特色的课程。

可见,“红色舞蹈”艺术是大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可以有力促进高校美育工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通过审
美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创作高校“红色舞蹈”,拓宽了当代高校校园舞蹈创作的题材。

在军民融合大背景下,舞蹈工作者应具有与时俱进的艺术态度,紧跟时代,从大学教育出发,把优秀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用舞蹈艺术作品来再现。

从高校舞蹈创作取材来看,不再拘泥于当代社会现象、社会现实、校园文化生活、学生情感生活等题材,可以借鉴历史,从优秀的历史文化、红色区域红色资源等方面进行“红色舞蹈”创作。

创作高校“红色舞蹈”,对高校舞蹈课程建设、舞蹈专业品牌建设、创新舞蹈人才培养模式、舞蹈教学改革与学科发展、舞蹈美育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绝大多数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沿用传统模式,忽视了将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的剧目创作排演融入教学之中,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如果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此类作品纳入专业课程的范畴中来,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又能传承和弘扬崇高的革命精神,很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基金项目:陕西省军民融合项目:军民融合的艺术实践-高校“红色舞蹈”创作与研究(项目编号:17JMR12)。

参考文献:
[1]丁德科,王昌民.红色精神百年史述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院,2016.
[2]李士明.当代舞蹈文化重建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国军旅舞蹈现实题材创作的回眸与渴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