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唐诗王朝里的将军——边塞诗鉴赏训练
边塞诗鉴赏答案

文山中学2011级语文学案 编写:张翠娥 审核:刘孝国 2013-11-2512011级语文专题复习之边塞诗答案(一)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1、 答:将军不畏艰苦,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2、 答:全诗虚实结合。
写唐军荡平敌寇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的盛大气势。
(二) 使至塞上 王维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 借用典故 “燕然”二字。
3、“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B (并非秋天,而是春天。
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5、A (并非轻松愉快。
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 (三)塞下曲 王昌龄 1、 边塞的艰苦。
2、 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
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神。
3、 “幽并客”和“游侠儿”。
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
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4、D (并非“劝勉”,而是劝戒不要学“游侠儿”。
)5、D (诗中用“幽并客”指戍边战士,把他们与“游侠儿”作正反对比。
) (四)渔家傲 范仲淹 1、孤独之感思乡之情2、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
3、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感慨。
4、D (“征夫”指一般士兵,不是作者自称。
而且“将军”和“征夫”都应该是泛指。
)5、C (“反映孤城陷入重围……”不对,词中无从体现这种形势。
) (五)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1、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
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2、最后三句内涵十分丰厚。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训练(三)——边塞诗(学生版)

1、(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
(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2、(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3、(2010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题目。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4、(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岁暮①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làng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唐诗王朝里的将军 边塞诗鉴赏训练19页文档

唐诗王朝里的将军 边塞 诗鉴赏训练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边塞征戍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其一)【唐】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其三)【唐】王维一身能擘①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②,纷纷射杀五单于③。
【注释】①擘(bò):张,分开。
①白羽:箭。
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
①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丰出产的美酒十分名贵,一斗酒价值十千钱。
“斗十千”使用了夸张手法,目的在于强调酒的名贵,表现了少年游侠的奢费。
B.少年游侠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便相聚买酒豪饮,这一场景将他们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十分鲜明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C.“偏坐金鞍”这一细节,生动地写出了少年游侠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面对强敌,他们毫不畏惧,潇洒自如。
D.(其三),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从“技”“胆”“姿”“绩”等方面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形象。
2.清代有人评价此组诗“摹写少年游侠,情景如画”。
请结合(一)(三)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摹写少年游侠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边报传来,激起志士的爱国热情。
首句诗人直接说明了战争残酷,“照”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表现了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自”展现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
B.颔联中的“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诗人用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场面的庄严和隆重。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C.尾联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投身行伍战斗,表现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国家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高三诗歌复习-边塞征战诗实用精品(附高考真题)

• .(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 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 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 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①将关 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 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 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 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 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 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四、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其一》)
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后出塞》其二)
委婉清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答案 (昨1)夜夜秋晚、风秋入风汉、关汉关,、朔寒云云、边冷月月满、西西山山,。诗的 前两句更描绘催的飞是将一幅追初骄秋虏边,关阴莫沉遣浓沙重的场夜匹景马,还营造。了紧
张的边境氛围。
(2)【诗西注的)】后人严两。武句曾(表任7现2成6了-都7作6尹5者)、作:剑为字南镇季节守鹰度边,使关华,的阴广将(德领今二,属年斗陕志 昂志扬;的第(豪四7迈句64情 写)怀 全秋。 歼率第敌兵三军西句的征写决,部心击署,败显奋吐示力蕃必出军胜击队的,七信显万心示多。昂人扬。的斗
边塞诗词赏析题及答案

边塞诗词赏析题及答案边塞诗词赏析题及答案边塞诗也是高考的考代之一,如何去鉴赏以及解题便成为了同学们关心的问题。
边塞诗鉴赏练习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唐·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①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②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2006年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全国卷Ⅱ)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青海①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③终不还。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
雪山:指祁连山。
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答:(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答: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ì、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tǔ)谷(yù)浑(hún)、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边塞诗答案

【中考链接】(一)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结合诗中词语,说明前两句描写一个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丧”描写出了战争的残酷,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2、诗的后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试对其精妙之处作简要分析。
“可怜”句紧承上句,诗人似乎作为一个旁观者对牺牲的将军表示同情。
但是,“犹是”一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在年轻的妻子的梦里,这些枯骨还是活生生的心上人,她们并不知道丈夫早已献身疆场,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二)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请分析诗中“碎”“独”的表达效果。
“碎”字足见将军征战时间之久,所历战斗之残酷;“独”字写出了将军力压敌人千军万马、勇武过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2、这首诗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的分析。
选材上写了一次败仗而且是从败仗中写出豪气。
首先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包将军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
其次用“城南已合数重围”来衬托将军,于重重包围之中,将军却能射杀敌将杀出重围写出了将军的豪迈气概。
(三)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设置了怎样的背景?前两句交代时间、地点、季节、氛围。
为主人公的抒情设置了一个苍凉荒远孤独寂寞的背景。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者巧妙的转换角度,借主人公设想万里之外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妻子以及家庭的无限思念之情。
(四)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春风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qì):浅水中的沙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请你拥抱黑夜。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做简要的分析。
其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 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 宏愿。
边塞诗立意,主旨之三:
边关既有征夫,内地就有怨女。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 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不妨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
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其感情基 是感慨而不哀伤。
怎样去挖掘诗中战争场面的描写?
一、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 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二、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 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 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 《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
练习四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 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一是来自“金河”、“玉关”等许多实词的排列与组合, 二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用, 三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叠词的妙饰, 四是来自“归”、“绕”等动词的活用。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诗人从地点、景物、气候三个方面着意刻画, 反复渲染,营造出一个悲凉的氛围,为后两 句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蓄势。
练习三: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
这首边塞诗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情 画,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其感情 基调如何?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沈佺期的《杂诗》
练习二: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主人公 怎样的复杂心情?”
诗眼是‘悔’字,这里既有对夫妻分离的不满,又有 难以排遣的错教夫婿‘觅封侯’的内疚,还有自己对 铸成大错的醒悟与追悔。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霍顾。 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岑参《银山碛西馆》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边塞诗立意,主旨之二: 反映唐代军中和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战士以身许国的气概。 写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 怨恨。 写对边塞壮阔风景的赞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的《使至塞上》
诗人通过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 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崇敬之情, 充满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边塞诗歌中的用典: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霍顾。 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唐代边塞诗人凝聚着浓重的汉代情结, 在诗中呼唤李广、卫青、霍去病、班超、 马援、窦宪等人。显出他们浓郁的历史 情怀和深沉的忧患意识,由今而思古, 怀古以讽今,从而体现边塞诗深邃的历 史内涵,以及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呈现出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
“一切军事角逐都是浮面的,而事情到了要摇 撼某个文化生态系统的时候,才会变得严重 起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 最终的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 而是文化的。”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唐诗王朝里的将军—
边塞诗鉴赏训练
边塞诗歌鉴赏要决:
第一把钥匙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立 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
第二把钥匙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 关系。
第三把钥匙是要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 争场面的描写。
边塞诗立意,主旨之一:
与时代相和相应,跃马扬鞭赴边塞,反 映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建功的雄心。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已亥岁感事》
练习一: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汉代将军有怎样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境界?
李广厚遇士兵,深受士兵爱戴。“广之将兵,乏绝
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 广不尝食。 ”
霍去病发出“匈奴不死,无以家为也” 的豪迈之声。 班超投笔从戎,为国戍边,立功西域,令人肃然
起敬。 耿恭在西域的壮举,令《后汉书》作者范晔“喟然 不觉涕之无从”。 马援认为:“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其言行真不愧为万世 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