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解题方法
从这六个角度入手,轻松搞定古典诗词鉴赏题

从这六个⾓度⼊⼿,轻松搞定古典诗词鉴赏题⼀.从题⽬⼊⼿,把握题材诗歌的题⽬是全诗的核⼼,题⽬藏着很多信息,⾸先就是题材。
看到题⽬,脑海中马上搜索平时训练时候做过的这类诗的特点。
举例:2019全国⼀卷《题许道宁画》,是⼀⾸题画诗;全国⼆卷《投长沙裴侍郎》是⼀⾸⼲谒诗;全国三卷《插⽥歌》是⼀⾸⽥园诗。
提⽰:这要求同学平时练习,要有“类”的观念,就是说,⼀道题,就是⼀类题的代表,做会⼀道,等于掌握了⼀类。
⼆.从作者⼊⼿,感知风格,背景同⼀作者会有不同风格,同⼀风格也会有不同作者。
这类题型⼀般会在⽐较题中遇到。
⽐较题有两种,⼀种是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较;⼀种是不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较。
2019全国三卷属于前⼀种,考的是唐朝诗⼈刘禹锡的《插⽥歌》: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这⼏句诗的语⾔风格有什么不同?这类题不但要求理解诗歌内容,还要求掌握作者⾝世遭遇,写作背景等等,才能全⾯准确做出答案。
三.从结构⼊⼿,看内容情感如何起承转合这⼀步是鉴赏古诗词的重点难点。
⼀般来说,起承转合既是诗歌的结构,也是内容的层层推进。
把握住起承转合,就等于把握了诗歌的脉络。
2019全国⼀卷《题许道宁画》满眼长江⽔,苍然何郡⼭?——起,起笔⼗字,画中⼭⽔扑⾯⽽来,使静⽌的画⾯富有动态感。
以“满眼”强调⽔之浩浩荡荡,⽤“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疑问之中。
向来万⾥意,今在⼀窗间。
——承,承接上⼆句意脉,作⼀⼩结:万⾥的⼭⽔,万⾥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发。
众⽊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转,由物及⼈,由外到内,写物与⼼之互相感发的关系。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合,收束全诗,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之风,余韵袅袅,“⾔有尽⽽意⽆穷”。
四.从注释⼊⼿,补充对内容的理解有些诗词会有⼀些注释,同学千万不要忽视这个注释,它对理解诗词内容情感有很⼤的帮助。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解答方法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解答方法一:一、抓诗眼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古诗鉴赏七步法

古诗鉴赏七步法古代诗歌经典作品开启着人类的文化与精神智慧,跳动着民族艺术的神韵。
那些美丽的画面、灵动的意境、深厚的意味,是一个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世界。
因此古诗词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而很多学生对此感到非常苦恼,总是找不到古诗词考试的解题技巧。
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应付古诗词考试是能游刃有余的。
★第一步:看标题。
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时间、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
从题目当中解读所有与古诗相关的信息。
(1)暗示诗歌内容,明确诗歌的题材。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标题看就是一首咏史怀古诗;(2)暗示作者感情倾向,易于把握抒情方向。
如:白居易的《月下独酌》标题中的“独”字传达出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常考诗歌题材的分类:张继《枫桥夜泊》羁旅行役诗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赠友送别诗王之涣《凉州词》边塞征战诗王维《新晴野望》借景抒情诗王昌龄《闺怨》思妇闺怨诗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诗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咏史怀古诗李华《春行即兴》即景抒怀诗孟浩然《过故人庄》山水田园诗王维《鹿柴》佛趣禅理诗★第二步:观作者。
诗歌是诗人内在情感的外在表露,它是一种高度集中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载体。
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
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把握。
(1)作者生活经历影响创作的风格。
如李清照:早期:清丽淡雅,情趣浓郁晚期:凄婉伤感,愁苦难耐(2)诗人不同的语言艺术风格迥异。
◆了解作者的语言艺术风格:诗仙:李白豪放飘逸诗圣:杜甫沉郁顿挫诗豪:刘禹锡豪健俊朗诗魔:白居易明白晓畅诗鬼:李贺瑰丽冷艳诗佛:王维清新自然诗骨:陈子昂雄浑刚劲诗狂:贺知章豁达洒脱诗杰:王勃雄放苍凉词宗:苏轼旷达豪放词后:李清照清丽婉约★第三步:阅注释。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技巧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技巧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的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鉴赏能力。
一、形式和格律掌握古诗词的形式和格律是古典诗词鉴赏的基础。
首先需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字数和韵律规定,考生要牢记这些规则。
其次,要熟悉古诗词的韵脚和押韵方式。
古诗词中的韵脚有平声、仄声之分,而押韵方式主要有单韵、双韵和交叉押韵等。
通过对形式和格律的掌握,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鉴赏古诗词的美。
二、注重词义理解和意境描绘古诗词的意蕴和意境是鉴赏的重点。
在阅读古诗词时,考生应注重对每个词语的词义理解。
古代词语的含义往往较为隐晦,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古代文献常识,以便更准确地理解诗词的意思。
同时,考生还应注意古诗词意境的描绘。
古诗词通常通过描写山水、描绘人物等来表达情感和观点。
考生可以通过对意象和比喻的解读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并加深自己的鉴赏体验。
三、注重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古诗词是一种具有浓厚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的文学形式。
考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应注重了解古代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考生应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这有助于理解其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独特之处。
通过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考生能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
四、注重韵律感受和节奏把握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过欣赏古诗词时,考生应注重对韵律的感受和节奏的把握。
要注意语调抑扬顿挫,善于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同时,要注重句子的呼应和平衡。
古诗词的每个句子都经过精心的设计,考生应注意句子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体味其中的韵律之美。
通过对韵律感受和节奏把握的训练,考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
五、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和练习古诗词鉴赏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的解题技巧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提问变体:(1) 请分 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 谈谈此诗的语言 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 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 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 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 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题,必须熟悉常 用的一些表现手
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 法。表现手法分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抒情手法、描写
手法、修辞手法
三大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
物引起所咏之物。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比喻。(3)拟人。(4)
答题步骤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 种手法 ;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 情。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 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 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 寂寞(步骤三)。
③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诗人独坐寂寞,乐景反衬悲情。
④通感。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⑤巧用典故。诗人暗用张翰典故(秋风:晋人张翰,在洛阳做 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辞官回乡),不露痕迹。
再见
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四步”解题法

鉴赏古代诗歌“四步”解题法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炼总结出鉴赏古典诗词“四步”解题法,为考生理解诗词本体,进入鉴赏层面,作出满意的答案提供一条符合认知规律和循序渐进地理解答题思路以及具体的答题操作要领。
第一步:读诗文,明确本体信息这里所说的本体信息,不僅仅指诗文的内容,必须着重指出的是要关注在考试题目区域内出现的任何信息,如诗题,诗前的小序,诗后的注释,这些都是明示信息,有用信息,可能给考生提供帮助,应如获至宝。
这一点粗枝大叶的考生尤其要注意。
从“诗题”中可以获知诗歌的题材,主题及诗人的情感等信息。
如2007年全国卷||鉴赏王维的诗《新晴野望》从题目可知题材是田园诗,调动平时的积累推知,田园诗表现的主题大致有三种:一是“农家乐”,表现农家忙于耕种,夺取丰收的希望;二是“悯农”,同情农民的辛苦生活;三是“羡农”表现在官场的孤单,苦闷,羡慕农家闲逸,描写心灵的回归。
那么,哪种主题符合王诗的内容呢?再进一步依据诗文推定,诗文描写了雨后新晴,风调雨顺,农家倾家出动,忙于耕作,画面清新,平和而生气勃勃。
因此,推知王诗的主题是第一种“农家乐”。
另外,诗下注释不放过,有的诗下注释了一个典故,如果要1/ 5考查表达技巧,这就暗示考生此诗“用典”。
命题者在诗后加注,是为考生准确地理解内容提供了线索,明确了这些,你就可以胸有成竹地进一步解读诗文了。
第二步:挖题眼,透视暗示信息“题眼”指的是问答题问的是什么。
这好像不是问题,但再追问一句,究竟问的是什么,恐怕被考者就有些动摇,不大肯定了。
而不大肯定,态度含糊,答题时必然含糊其词。
下面就阮籍的《咏怀》加以解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问题是:请从表达技巧角度说说诗中为什么要写“孤鸿”“翔鸟”,诗人借此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读完题干后,挖掘题干中的问点即题眼,明确考查目标。
此题要回答出“表达技巧”“心情”以及“孤鸿”“翔鸟”的深曲涵蕴。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型“诗眼”解题方法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型“诗眼”解题方法古典诗文11-18 0629高考古典诗词鉴赏题型“诗眼”解题方法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需要我们有很强文学功底才能读懂一首诗。
古典诗词鉴赏中有一个关于“诗眼”的题型,这种题型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解题方法。
1 设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 设问变式:(1)诗中某句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那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词)。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词)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词)中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3 解答提示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往往一个字(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
凡是在节骨眼处炼得好,能使全句游龙飞凤,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成了所谓“诗眼”、“词眼”。
“诗眼”、“词眼”一般是指一首诗、一阕词中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句话)。
“诗眼”、“词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
“诗眼”、“词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词)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孤立该字泛泛而谈,必须把该字(词)放入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4 答题模式:(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义和实质意义)或肯定哪一个字(词)更好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5 答题示例:(2008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答题要领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答题要领古典诗文12-06 0600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答题要领1.考查要点:【全面把握鉴赏要领,做到三练:①练判断,②练理解,③练表述】①正确理解字句的含义:a理解词句的意义(情景结合);b理解诗眼蕴涵的情思(诗眼是最精炼传神,最能表现情感和精神内涵的字或词);c注意词序倒置,突出重点的作用d把握谓语动词(理解语句的关键)、形容词和特殊名词(领悟意境,理解意象的关键)的妙用。
②对文学知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的识记、理解,理解运用典故是表达思想的关键。
③对修辞手法和技巧的辨识、理解,通过修辞分析,体会的思想轨迹。
④对意境、艺术形象、主旨思想感情的把握。
a.联系其人其事;b.整体把握作品;c.抓住词句中直接透露出来的情思信息,理解作品意象的理性意义和情态意义。
通过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把握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闺妇幽怨、怀才不遇、怀古伤己、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怀人、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⑤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
2.诗词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1>写什么(人事物景)2>为什么写(知人论世、目的意图、思想感情)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入景而悟情。
(顺序:意象──想象──画面[意境]──情感)3>怎样写(艺术手法、语言特色)。
总起来说就是: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最后读懂为何而写。
通过诵读(默读),深入体察作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反之,就可能步入误区。
3.答题要领①“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表达的是的志向,思想和情感,鉴赏重在领悟诗歌的意境,应当从景情关系方面去探寻和体味。
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解题方法古典诗文2013-03-30 18105d56b7b40102e558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解题方法一、主观题解题方法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常见题型解析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一)“诗眼”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示例(一)答“阔”字更好。
原因(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答“失”字更好。
原因(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
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
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
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
常见的表达技巧有(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当然,分析技巧时我们要综合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答题要点】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题型示例】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
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
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
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答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
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语言特色型【题目形式】(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题目解读】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
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
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
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答题要点】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
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五)情感赏析【答题要点】诗歌情感的赏析,在古诗欣赏题中也常常涉及。
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探求在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进行归类。
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热情奔放、抑郁忧思、昂扬激越、静穆闲适,如果再具体一些,我们将初中所学的诗歌进行归类,大致又有以下常见的一些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爱国、思乡、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请阅读以下诗歌,试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中哪两句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2、请说说诗中蕴含了什么情感?答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答2本诗抒发了诗人静穆闲适的的情感。
一、明确诗词鉴赏主要考查什么从选材来看,诗词鉴赏主要是以唐、宋诗词为主,但即便如此,其中的作品也可谓是浩如烟海,要想掌握那么多作品,实属不易。
因此不应把备考重点放在押题撞题上,而应把重点放在解题的方法、思路上。
对于诗词鉴赏而言,主要解决一个问题即可,那就是“考什么”。
诗词鉴赏主要考查什么?《考试大纲》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并能“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从2008年的诗词鉴赏考查来看,18套考题都是侧重于“鉴赏”,而没有一套“评价”。
而在“鉴赏”中,又主要分为两项内容,一是鉴赏作品(或)的思想情感、形象及语言;二是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在今年的18套考题中,涉及思想情感、形象和语言的有17处,涉及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有10处。
因此备考的任务就是熟悉这些“考点”。
针对作品(或)的思想情感,我们必须明确经常考查的有哪些,然后再结合诗词“对号入座”。
古诗中常见思想情感主要有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和生活杂感五类。
形象主要分为人物形象、动物形象、景物形象。
不管是哪种形象,都寄寓着的思想情感,因此形象与作品、的情感往往具有一致性。
语言的考查主要是分析个别字词的妙处、分析语言的风格特点和由语言而构建的意境。
表达技巧,从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事和托物言志等;从表现手法可分为动静、虚实、正侧、抑扬、白描、渲染、用典、对仗和细节描写等;从修辞手法可分为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叠字、设问、反问、谐音双关、借代、互文、反衬、对比等。
熟悉这些“考查点”,对鉴赏诗歌是大有裨益的。
二、明确快速解题的方法1.看注释,了解和写作背景鉴赏古诗词,必须先看注释。
通过看注释,可以了解和相关写作背景。
鉴赏要知人论世,只有把握了诗词的写作背景,才能快速准确地把握主旨。
比如对全国卷Ⅰ,阅读注释后,发现曾与苏轼同游赤壁,便可判断他可能与苏轼有相似的思想情感。
2.看关键语言,了解写作题材关键语言,包括诗词的标题、诗眼和结句。
有时通过标题便可大体断定诗词的题材,如重庆卷《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看就知是一首送别诗。
有时看标题不能判断,就尽量去找诗词中一些重要的“字眼”,这些“字眼”,有时就是诗眼,有时虽不是诗眼,但也可以透露出很多信息,比如湖南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愁心”二字,即是诗眼,由此便可断定诗词想要表达的思想了。
结句就是诗句中的最后一句,结句往往具有点题的作用,比如全国卷Ⅰ中的“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从中不难看出的归隐之意。
3.看表达技法,了解的思想情感有的诗词主旨比较隐晦,诗词中并不明白晓畅地表达出来,而是通过一些表达的技法巧妙诠释。
解答此种题的方法就是从表达技法入手。
比如安徽卷的《小孤山》,就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塑造小孤山这个形象,继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三、明确规范答题的策略1.强化读题意识,答题必须符合题目要求解答诗词鉴赏题,很多同学往往不按要求答题,结果导致失分严重。
如全国卷Ⅰ第二问“从全诗看,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