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手脚冰凉
手脚冰凉的中医解释原理

手脚冰凉的中医解释原理根据中医理论,手脚冰凉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1. 气血不足:中医认为,手脚冰凉可能是由于气血不足引起的。
气血的供应不足会导致手脚末梢的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导致手脚局部的温度下降。
气血不足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如长期体虚、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
中医通常会通过调节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度运动来改善气血不足的问题。
2. 肾阳虚:根据中医理论,肾主水液代谢,肾阳虚则会导致水液代谢失调,从而引起手脚冰凉。
肾阳虚可能由于长期寒冷环境、过度体力劳动、情绪不稳定等原因引起。
中医通常会采用温补肾阳的方法,如适量进食温热的食物,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调节情绪等来改善肾阳虚的状况。
3. 湿寒困阻:湿寒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致病因素,如果体内湿寒困阻,则会导致手脚冰凉。
湿寒可能由于外感寒湿、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
中医通常会采用祛湿寒的方法,如适量运动、避免寒冷潮湿的环境、合理调节饮食等,来改善湿寒困阻的情况。
除了上述常见原因外,手脚冰凉还可能与其他的身体状况有关。
例如,血管痉挛、血液循环不畅、体质虚弱等都可能导致手脚冰凉。
中医在诊断时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病因辨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手脚冰凉的中医治疗,一般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调理脏腑:中医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改善手脚冰凉。
例如,调理肝脾胃肾等脏腑功能,提升气血运行的能力,提高体温。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四逆汤等。
2. 食疗调理:中医倡导通过食疗调理来改善手脚冰凉。
例如,适量摄入温热的食物,如姜、大蒜、羊肉等,可帮助温暖体内,改善手脚冰凉的情况。
3. 穴位按摩: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的经络与手脚之间有密切联系,适当按摩手脚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改善手脚冰凉。
例如,涌泉穴、太冲穴等均可按摩刺激,促进血液循环。
4. 运动锻炼: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增加气血运行,改善手脚冰凉的状况。
血虚寒凝经脉,手脚冰冷治疗方

血虚寒凝经脉,手脚冰冷治疗方
血虚寒凝经脉,手脚冰冷治疗方
【临床表现】素体营血虚弱,寒凝经脉,经脉受寒,血行不利。
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治法】温经散寒、养血通络。
【方名】当归四逆汤。
【处方组成】当归12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细辛3克通草6克大枣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方解】当归:养血和血,既补营血之虚,又行血脉之滞;白芍:养血和血,既助当归补营血,又配桂枝和阴阳;桂枝:温经散寒,通血络;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通血络;通草:通经脉,畅血行;大枣:健脾补气,以资生血之源,既合当归、白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太过,伤及阴血;炙甘草:健脾补气,调和全方;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络之功。
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则诸证自愈。
【备注】本方与温阳散寒的四逆汤,均可用于手脚冰冷,但病机不同。
当归四逆汤证是因血虚受寒,寒凝经脉,阳气不达四肢末端,血行不畅所致,其寒在经不在脏,故厥逆较轻,仅表现为手掌至手腕,脚掌至脚踝冰冷。
四逆汤证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温煦四末所致,故四肢厥逆,冷过肘膝。
老中医:女性在夏天也手脚冰凉,这是怎么回事?

“手脚冰凉者多是阳虚体质。
”专家认为,“手脚发凉大多有两个原因:
一是先天体质虚弱,如脾阳虚。
二是后天生活方式不当,如贪吃寒凉的食物、吹空调过度、穿衣服少受寒等。
”如果任由手脚发凉,则脾阳更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消化功能减弱,影响营养吸收,进一步发展可至精神不佳、面色萎黄、全身怕冷等。
中医建议,手脚发凉者远离“寒”,穿衣以保暖为主;少吃生冷食物,如凉皮、冰激凌等;平时多选择温性和热性食物,如牛肉、羊肉等。
另外,他推荐手脚冰凉者每天按揉冲门穴。
冲门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 .5寸( 4横指为3寸),在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它具有健脾化湿、理气解痉的作用。
根据“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的理论,经常用搓热的手按揉冲门穴,可以健脾温中。
如果配合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可以增强其健脾益气温阳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要达到调理体质的目的,每个穴位要按揉1分钟,有酸麻胀痛感则疗效更佳。
救生汤加减治手脚冰凉的案例

救生汤加减治手脚冰凉的案例救生汤是中医药中一种常见的汤剂,在治疗手脚冰凉的时候,可以通过加减方案进行调配,加强药性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下面是一个关于救生汤加减治手脚冰凉的案例。
患者,女性,33岁,主要症状为手脚冰凉,及时在冬天的室内也无法感到温暖。
在采取了保暖措施之后,仍然没有改善。
同时,患者还出现了心悸、疲乏、浮肿等症状。
中医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判断为肾阳虚证。
肾阳虚指的是肾阳虚衰,阴寒之气上升而致使手脚冰凉、心悸等症状。
因此,针对这个证型,可以采用救生汤并加减治疗。
救生汤的组成为炙黄耆、陈皮、黄芪、炙甘草。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加减以下药物:1.加味甘草:甘草能温中益气,加味甘草可以进一步增强救生汤的温阳效果,有助于驱散寒气,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
2.加桂枝:由于患者还出现心悸的症状,可以加入桂枝来温养心阳,加强救生汤的疗效。
桂枝有温通阳气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
3.减丹皮:由于患者没有出现症状上的胸闷、委屈等,可以减少丹皮的用量。
丹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对于患者的症状并不适用,因此可以减少其用量。
服用救生汤加减方案之后,患者连续服用两周后,手脚冰凉的症状明显改善,同时心悸、疲乏等症状也有所缓解。
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进一步调整加减方案。
1.减陈皮:由于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可以减少陈皮的用量,降低其健脾止泻的作用,以避免过度泄湿。
2.加当归: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作用,适用于患者出现的浮肿症状。
加入当归可以进一步调理血气,改善浮肿的情况。
3.加熟地黄: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对于肾阳虚的患者非常适用。
加入熟地黄可以进一步补充肾阳,改善冰凉的症状。
患者继续服用调整后的救生汤加减方案,连续服用一个月后,手脚冰凉的症状消失,心悸、疲乏、浮肿等症状也有明显改善。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停止救生汤的治疗,适时进行调整和巩固治疗效果。
总结:在治疗手脚冰凉的中医方案中,救生汤是一种常用的汤剂,可以通过加减方案进行适当调配来增强其药性。
肾虚型手脚发凉如何中医调理

肾虚型手脚发凉如何中医调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常常感到手脚发凉,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
其中,肾虚是导致手脚发凉的常见原因之一。
那么,对于肾虚型手脚发凉,我们该如何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肾虚为什么会导致手脚发凉。
在中医理论中,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真阴真阳。
当肾中阳气不足时,就像身体里的“小火炉”火力不够旺盛,难以温暖四肢末端,从而出现手脚发凉的症状。
同时,还可能伴有腰膝酸软、乏力、精神不振、夜尿频多、性功能减退等表现。
针对肾虚型手脚发凉,中医调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饮食调理饮食是调理肾虚的重要环节。
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韭菜、核桃、桂圆、虾仁等。
羊肉性温,能温中暖肾;牛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韭菜俗称“起阳草”,有补肾助阳的功效;核桃补肾健脑;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虾仁补肾壮阳。
此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黑色食物,如黑豆、黑米、黑芝麻等,中医认为黑色入肾,有助于补肾。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调理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冷饮、西瓜、苦瓜等,以免损伤肾阳。
中药调理肾虚型手脚发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和体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常用的补肾阳中药有肉桂、附子、仙灵脾、巴戟天、杜仲、肉苁蓉等。
这些中药可以制成汤剂、丸剂或者膏方服用。
例如,金匮肾气丸是一种经典的补肾阳方剂,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作用。
右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附子组成,有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的功效。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辨证论治,不能自行用药,以免药不对症,加重病情。
三、艾灸调理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扶阳固脱的作用。
对于肾虚型手脚发凉,可以艾灸关元、气海、肾俞、命门等穴位。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艾灸关元穴可以培元固本、补益下焦;气海穴位于脐下 15 寸,艾灸气海穴能温阳益气、扶正固本;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艾灸肾俞穴可以补肾助阳、强腰利水;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命门穴能温肾壮阳、强健腰膝。
中医调理通络活血改善手脚冰凉

中医调理通络活血改善手脚冰凉手脚冰凉是常见的一种症状,很多人在寒冷的冬天都会感受到。
虽然手脚冰凉看似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到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手脚冰凉是由于体内气血循环不畅所致。
因此,中医调理通络活血可以帮助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调理通络活血的方法。
1. 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是治疗手脚冰凉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寒冷的手脚与体内阳气不足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增加体内的阳气。
推荐食物包括生姜、红枣、肉类、山药、桂圆等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
此外,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入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2. 中草药调理中草药调理通络活血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草药中有许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药材,如川芎、丹参、桃仁等。
可以在中药店购买相应的中草药,按照中医师的建议使用。
一般情况下,中草药需要煎煮后服用,具体用法和用量需要咨询专业人士。
3. 穴位按摩针对手脚冰凉问题,中医也有相应的穴位按摩方法。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内关、太冲等。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
按摩时可以用指腹轻轻按压或旋转,每个穴位按摩约5分钟。
4.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坚持锻炼可以提高体内的阳气,促进血液循环。
运动前后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放松,避免受伤。
5. 着装调理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着装也可以帮助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选择质地保暖的衣物和袜子,尽量避免穿短裤和凉鞋。
特别是在冬天,可以多层穿搭,增加保暖效果。
总结起来,中医调理通络活血可以帮助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通过饮食调理、中草药调理、穴位按摩、运动调理和着装调理等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的阳气,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
但是在选择中医调理的方法时,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人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调理方案。
希望以上方法可以对您有所帮助,改善手脚冰凉问题,提升生活质量。
怎样改善体寒手脚冰凉

怎样改善体寒手脚冰凉
改善体寒手脚冰凉的问题,可以从调整饮食、运动锻炼、中医调理以及改变日常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调整饮食
适当多吃具有温经散寒功效的食物,避免过食寒凉生冷腥的东西,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生姜红糖水、艾草煮鸡蛋、韭菜、荔枝、桂圆、羊肉、牛肉、狗肉、红枣等可以适当多吃,但冰饮类、鱼生类食物要少吃。
二、运动锻炼
结合自身身体状况,坚持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打太极、练瑜伽、八段锦、跑步、打羽毛球、打篮球、骑单车、爬山等,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
三、中医调理
1.适当服用阿胶等具有补血滋阴,促进气血运行的药食同源类药材,如东阿阿胶,打成粉与粥类或者自己喜欢喝的茶饮类,比如牛奶、蜂蜜、金银花茶、菊花茶等搭配食用,也可以选择阿胶粉可以直接用水冲服,也能与酸奶、热牛奶或者鸡汤等搭配食用。
2.艾灸和针灸:可以艾灸神阙穴、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穴、肾俞穴等穴位,或针灸关元穴、神阙穴、天枢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起到温经散寒、调和气血的功效,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
四、改变生活习惯
睡前用热水泡脚,泡完并擦干后应立刻穿上棉袜保温,睡觉时亦可穿着。
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作息。
同时,避免穿着过于单薄,即便身处夏日,长时间处在空调屋内也应注意保暖。
此外,长期心理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也会造成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手脚冰凉,因此一定要注意及时排解负面情绪,注意心理健康。
中医治疗手脚冰凉

中医治疗手脚冰凉文档模板范本:
正文:
第一章:介绍中医治疗手脚冰凉的背景信息
⑴问题的定义和背景
⑵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第二章:手脚冰凉的中医病因分析
⑴中医理论对手脚冰凉的解释
⑵病因的分类及分析
第三章:中医诊断手脚冰凉的方法
⑴中医四诊观察手脚冰凉的特点
⑵中医诊断常见手脚冰凉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章:中医治疗手脚冰凉的常用方法
⑴中药治疗手脚冰凉的方剂和药物选择
⑵针灸治疗手脚冰凉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⑶推拿按摩治疗手脚冰凉的手法和注意事项
⑷其他中医疗法治疗手脚冰凉的介绍
第五章:中医治疗手脚冰凉的案例分析
⑴案例病历的收集与分析
⑵不同治疗方法对手脚冰凉的效果比较
⑶案例的讨论与总结
第六章:预防和日常保健
⑴预防手脚冰凉的有效措施
⑵手脚冰凉患者的日常保健建议
附件:
附件一:手脚冰凉病历表格
附件二:中药治疗方剂清单
附件三:针灸治疗穴位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中医:传统中医学,一种古老的医学体系。
⒉手脚冰凉:指手脚体温偏低,触摸时感觉冰凉。
⒊中医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种诊断方法。
⒋方剂:中药组方的处方形式。
⒌针灸: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
⒍推拿按摩:一种中医疗法,通过推拿和按摩手法调理身体。
⒎案例分析:收集和分析病例以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和适用情况。
全文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手脚冰凉
中医治疗手脚冰凉现在正是冬天寒冷时侯,许多人都会出现手足冰凉的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手足冰凉是由于人体
血液循环出现障碍或是人体代谢功能失常而引起的一种症状。
它常与糖尿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雷诺氏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关。
若要治疗手足冰凉,应先治疗引起手足冰凉的疾病。
然而中医认为,手足冰凉是人体脏腑功能虚弱或失调引起的
一种症状。
对手足冰凉患者可进行对症治疗。
下面就推荐三种中医治疗手足冰凉症的方法: 一、辨证服用中成药疗法:中医橘井添香将手足冰凉症分为肾阳虚衰型、脾胃虚寒型、肝气郁结型和血虚寒凝型四种类型。
手足冰凉患者可根据自己症状的类型来选择服用中成药进行治疗。
【QQ咨询11710114965】 1.肾阳虚衰型:中医认为,“肾阳”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也是人体热能的源泉。
当一个人的肾阳不足时,就会出现手足冰凉、怕冷、神疲气短、夜尿多、舌淡胖、脉沉微等症状。
此类患者可
采用补肾助阳、温中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可适量地服用
龟龄集、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
2.脾胃虚寒型: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一个人若长期
脾胃虚寒,就会导致阳气无法传送到四肢的末端,那么该人就会出现手足冰凉、气弱少神、脸色黄、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舌苔淡、脉弱
等症状。
此类患者可采用温中健脾的方法进行治疗,可适量地服用理中丸、香砂六君子丸、黄芪健中丸、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
3.肝气郁结型:肝气郁结的人常因肝气郁遏在内,气血无法达到四肢而出现手足冰凉、神情抑郁、胸胁满痛、舌苔白、脉弦等症状。
此类患者可采用疏肝解郁、宣达阳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可适量地服
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中成药。
4.血虚寒凝型:血虚寒凝的人常因气血虚弱,无力将血液传送至四肢末端而
出现手足冰凉、头晕、面色苍白、肢麻体痛、月经量少色暗、舌淡瘀紫等症状。
此类患者(多为月经失调的妇女)可采用
养血散寒、温经通脉的方法进行治疗,可适量地服用当归四逆丸、当归补血丸等中成药。
二、食疗法:食疗法是中医治疗手足冰凉症的常见方法,其好处是副作用小,易被人们所接受。
下面就推荐六种可治疗手足冰凉症的食疗方: 1.当归生姜羊肉汤原料:羊肉500克,生姜20克,当归10克,盐、味精、胡椒等调味品各适量。
制用法:将羊肉切成片,用开水焯一下。
将生姜切片。
将焯好的羊肉片与生姜片、当归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炖煮,待羊肉熟后加入盐、
味精、胡椒等调味品即成。
此方可每三日吃一剂。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补肾益气的功效,尤其适合有肾阳虚亏、精血不足、月经不调等症状的手足冰凉患者使用。
2.黄芪羊肉汤原料:黄芪50克,羊肉500克,胡椒、料酒、葱、姜和精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用法:将羊肉切片。
将羊肉片与黄芪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炖煮,肉熟后加入适
量的胡椒、姜、料酒、葱和精盐等调味品即成。
此方可每周吃一剂。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健脾补肾、温阳补气的功效,尤其适合有气虚疲乏、畏寒、腰膝酸软和四肢无力等症状及体弱多病的手足冰凉患者使用。
3. 山药
羊肉粥原料:羊肉250克,山药、粳米各100克。
制用法:将羊肉洗净后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煮熟。
将熟羊肉捣成肉泥。
将山药洗净后切成碎末。
将羊肉泥、山药末与粳米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煮粥,米熟即成。
此方可每三天吃一剂,分两次食用。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温补脾肾的功效,尤其适合有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腰酸乏力和小便多等症状的手足冰冷患者使用。
4. 谷糠苁蓉粥原料:谷糠20克, 肉苁蓉15克, 仙茅10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将谷糠、肉苁蓉与仙茅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
用此药汁与粳米一起入锅煮粥,米熟即成。
此方可每三天吃一剂,分两次食用。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补脾益肾的功效,尤其适合有畏寒倦怠、肢冷腹泻、易于感
冒等症状的手足冰凉患者使用。
5.党参红枣饮原料:党参30克,红枣10枚。
制用法:将党参与红枣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煮后取汁饮用。
此方可每日饮一剂,分数次饮用。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健脾补气的功效,尤其适合有懒言无力、畏寒倦怠等症状的手足冰凉患者使用。
6.大枣红糖汤原料:大枣50克,生姜5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将大枣洗净去核。
将生姜切片。
将大枣与生姜片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煮20分钟后加入红糖即成。
此方可每日饮一剂,应趁热饮用。
功效及适应症:此方具有补气养血、温经散寒的功效,尤其适合有畏寒、贫血等症状的手足冰冷患者使用。
三、按摩穴位法:中医认为,按摩穴位能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手足冰凉患者可经常按摩以下穴位: 1. 心俞穴:心俞穴位于人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背部左右肩胛骨下)。
手足冰凉患者可让家人按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各按揉此穴20次,每天按揉一次。
此法适合有盗汗、遗精、
失眠、健忘等症状的手足冰凉患者使用。
2. 肾俞穴:肾俞穴位于人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背部腰眼处)。
手足冰凉患者可稍用力拍打此穴100下(或采用上下搓擦的方法),每天拍打一次。
此法适合有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耳鸣、腰痛等症状的手足冰凉患者使用。
3.气冲穴:气
冲穴位于人体脐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大腿根里侧,其下为股动脉)。
手足冰凉患者可先按揉气冲穴,再按揉股动脉,二者可交替进行。
按气冲穴时手法可略重,按股动脉时手法
可略轻。
每天可按揉一次,每次按揉20分钟。
此法适合有阳痿、月经不调等症状的手足冰凉患者使用。
4.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人体足底前三分之一处(即脚心)。
手足冰凉患者可按揉此穴至脚底有灼热感为宜,可在每晚睡前按揉一次。
此法适合有头痛、目眩、咽喉肿痛、小便不利、便秘等症状的手足冰凉患者使用。
5.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人体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手足冰凉患者可每日拍打此穴位两次,每次拍打100下。
此法适合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及体弱多病的手足冰凉患者使用。
6. 阳池穴:阳池穴位于人体腕背横纹中。
手足冰凉患者可先用左手的中指按压右手的阳池穴,然后再用右手的中指按压左手的阳池穴。
可每天按压一次,每次按压5分钟。
此法适合有咽喉肿痛、
耳鸣、目赤等症状的手足冰凉患者使用。
另外,手足冰凉患者应经常用热水泡手、泡脚(若在水中加入花椒、陈皮各15克则效果更佳),经常参加打太极拳、跳绳、快步走、慢跑等体育运动,并可多吃一些羊肉、狗肉、牛肉、鹿肉、鸡肉、水产品、桂圆、红枣、黑芝麻、胡椒、肉桂、生姜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