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新膀胱PPT课件
2024年度-课件PPT膀胱癌

将正常基因或具有抗癌功能的基因敲入膀胱癌细胞,以恢复其正常功能
或增强抗癌能力。
03
单细胞测序技术
揭示膀胱癌细胞的基因变异和表达特征,为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学提供
重要依据。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9
肿瘤标记物检查
如膀胱肿瘤抗原(BTA) 等,可用于膀胱癌的辅助 诊断和术后监测。
9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可发现直径0.5cm以上的 膀胱肿瘤,并初步了解肿 瘤浸润程度。
CT检查
可发现肿瘤浸润膀胱壁深 度、局部转移肿大的淋巴 结及内脏转移的情况。
MRI检查
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浸润 膀胱壁的深度和范围,以 及周围脏器和淋巴结的受 累情况。
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降低术后复发率。
术后放疗
用于手术无法彻底切除或术后复发的 患者,可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存率 。
14
化疗药物治疗
术前新辅助化疗
可提高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率。
术后辅助化疗
用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可杀灭微小残留病灶,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15
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
分期
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膀胱癌可分为0期、I期、II期、III期和IV 期。不同分期的膀胱癌治疗方案和预后差异较大,因此准确分期对指导治疗具 有重要意义。
6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7
症状与体征
血尿
无痛性肉眼血尿是膀胱癌最常 见的症状,表明肿瘤已经侵犯
膀胱黏膜血管。
膀胱刺激症状
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表明 肿瘤可能已经侵犯膀胱三角区 或合并感染。
课件PPT膀胱癌
1
原位新膀胱ppt课件

膀胱癌的分期 浸润深度
原位癌Tis——粘膜 Ta——乳头状、无浸润 T1——固有层 T2——浅肌层 T3——深肌层或穿透膀胱壁 T4——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
临床表现
• 1.血尿:是膀胱癌的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常表现为 间歇性肉眼血尿,可自行停止或减轻,易给患者造成好转 或已愈的错觉,贻误治疗。出血的多少与肿瘤大小数目及 恶性程度不成比例。
功能锻炼
• 1.保留导尿管的膀胱训练 术后两周左右在留置导尿期间,采用定时开 放导尿管,开始时半小时放尿一次,以后逐渐延长(1h-1.5h-2h),当 膀胱容量150ml左右时即可拔管,在开放导尿管时瞩病人做排尿动作, 主动间歇性增加腹压或用手掌按压下腹部,使尿液流出,并教会病人 做收缩肛门括约肌及仰卧抬臀的动作,每日训练4-6次,每次30分钟, 这些训练有利于建立排尿功能。
膀胱癌的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 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Ta、T1)的治疗 2.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T3、T4)的治疗
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分为以下三组: • 1. 低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 单发、Ta、
G1(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直径<3cm(注:必 须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才是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 癌)。
护理目标
• 病人情绪稳定; • 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 体液维持平衡; • 维持正常排尿功能; • 手术并发症发生时,可及时得到防治。
护理措施
肿瘤病人 的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 护理常规
除此之外,膀 胱肿瘤病人还 应做好的护理工作:
– 手术前护理 膀胱全切后回肠代膀胱术的病人,进行肠
护理问题
• 1.焦虑或悲哀 与泌尿系肿瘤对生命的威胁、
(医学课件)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3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膀胱疾病的风险,要合理控制体重 ,避免过度肥胖。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
01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细菌
。
清洁私处
02
女性在经期要特别注意私处的清洁卫生,勤换卫生巾或护垫,
避免感染细菌。
不憋尿
03
憋尿容易导致膀胱炎、尿道炎等膀胱疾病,要尽量避免憋尿。
定期进行体检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膀胱的解剖 • 膀胱的生理 • 膀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膀胱疾病的预防 • 膀胱在整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01
膀胱的解剖
膀胱的位置和形态
位置
膀胱位于盆腔内,属于下尿路系统,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 为直肠,下方与尿道相连。
形态
膀胱为锥形囊状器官,其内部呈“V”字形,分为底、体、颈 三部分,其中底部朝向前上方,与尿道相通;体部位于中央 ,呈椭圆形;颈部向下与膀胱三角区相接。
02
手术治疗
对于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疾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03
其他治疗
如膀胱训练、物理治疗等,可以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症状。
04
膀胱疾病的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 2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多喝水,保持身体充足的水分,有利于尿液的 稀释,降低尿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减少对膀 胱的刺激。
饮食均衡
饮食要均衡,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 辣、油腻等。
膀胱的排尿功能
膀胱排尿受神经系统调控
当膀胱达到一定充盈程度后,神经系统会传递信号至大脑皮层,使个体产生尿意并寻找合 适场所排尿。
排尿过程中的协调性
(医学课件)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2023-11-06•膀胱的解剖•膀胱的功能•膀胱的神经支配与反射目录•膀胱的疾病与治疗•膀胱的护理与保健01膀胱的解剖形态膀胱是一个锥形的空腔器官,其横截面呈椭圆形或圆形,上端与尿道相接,下端与尿道相通。
位置膀胱位于盆腔内,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为子宫和阴道,下方与尿道相连。
膀胱的形态与位置构造膀胱壁由三层组成,由内向外分别为黏膜层、肌层和外膜。
功能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尿液并控制排尿。
膀胱壁的构造与功能膀胱与尿道相连,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与尿道的关系与输尿管的关系与生殖系统的关系输尿管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到膀胱。
膀胱位于生殖系统附近,其位置和功能与生殖系统有一定关联。
03膀胱与周围器官的关系020102膀胱的功能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尿液,当尿液在肾脏产生后,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进行临时储存。
储存尿液膀胱的容量因人而异,通常为300-500毫升,但随着年龄和其他因素也可能发生变化。
膀胱容量膀胱内的逼尿肌负责控制尿液的排出,通过收缩和放松逼尿肌,可以实现排尿的开启和关闭。
逼尿肌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协调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协同作用,逼尿肌收缩将尿液排出,而尿道括约肌则负责关闭尿道,防止尿液溢出。
排尿过程排尿过程包括尿道开放、逼尿肌收缩、尿液排出和尿道关闭等步骤。
排尿反射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引发排尿反射,即尿液自动排出。
膀胱壁具有防御机制,可以抵抗尿液中的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
膀胱壁的防御机制膀胱的神经控制涉及自主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这些神经系统共同协调膀胱的排尿功能。
神经控制膀胱的其他功能03膀胱的神经支配与反射自主神经膀胱的收缩和排空主要受到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副交感神经主要来自第2-4骶髓的骶副交感神经核,而交感神经则主要来自脊髓第1-3骶节的骶交感神经核。
膀胱的神经支配躯体神经部分排尿反射是由躯体神经支配的,例如阴部神经。
盆神经盆神经是混合神经,包括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躯体神经。
原位新膀胱术后注意事项PPT课件

观察和保护引流管
置管期间注意事项:
AB
不管患者平卧、 坐起、站立还是 行走,确保引流 袋的位置低于伤 口,防止引流液 逆流引起感染。
注意观察引流液 的颜色和量,一 般术后第1天引
流量较多,约 200~400毫升, 之后逐渐减少。
观察和保 护引流管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及 时告知医生:
01
引流管内持续引流出鲜血,立即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查血和彩超结果,综合判断腹腔内有无 活动性出血。
原位新膀胱术后注意事项
演讲人
小刺猬知识库
目录
01. 休息与活动
03. 观察和保护伤口
02. 术后饮食
04. 观察和保护引流管
01
休息与活动
休息与活动
做完手术返回病房后,医护人员会协 助患者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经医生 允许后,可由平躺改为半卧位,这样 有助于伤口引流。
若病情稳定,经医生允许后,尽早下 床活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促进 肠蠕动恢复,预防深静脉血栓、压疮 等发生。
如果伤口渗血、渗液较多,打湿纱布。需及时告知医生更换。 伤口出现红、肿、热、痛,请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观察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护伤口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联系医生: 伤口、肛门、女性病人的阴道等处渗出尿液,及时告知医生。 伤口疼痛影响到患者休息,可以告知医生,医生会酌情开具止痛药。患者在咳嗽时, 先轻轻按压伤口处,以免牵扯伤口引起疼痛。 如果伤口有缝线,一般伤口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术后6~7可拆线。具体的拆线时间请 听从医生安排。
02
引流管内持续引流较多淡黄色液体,提示可能新膀胱漏尿或淋 巴液。
03 引流液有脓性分泌物或有恶臭,提示可能有感染。
膀胱原位癌诊断ppt课件

易受化疗、放疗、感染的干扰
无法对肿瘤定位
Cytol. 1993; 37:163-169
Wiener HG. Acta
4
CIS传统诊断方法
膀胱镜检:
扁平病变、微小病灶、不典型增生难以发现
依赖检查者的经验
155:105-110
riegmair et al. J Urol. 1996;
5
提高膀胱癌早期检出率的方法
藤原洁等,庆应医学,1988,65(2):147-162.
27
THP自发荧光
荧光显微镜在膀胱粘膜上皮细胞核中可见荧光物质 的吸收。THP所发出的荧光来自于结构中的蒽环。
Uchikoba.T Urol Int, 2005,74(3):235-239.
28
THP浸润深度分级
0:看不到荧光 Ⅰ:粘膜表面可
膀胱刺激症
Ⅱ型CIS——多发病灶,有
Ⅲ型CIS——癌旁病灶
(Lamm,et al. Carcinoma in situ, Urol Clin North Am,1992)
CIS传统诊断方法 定性诊断: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定位诊断:膀胱镜检
3
CIS传统诊断方法
尿脱落细胞检查
敏感性不高 敏感性50%-70%
荧光显微镜的敏感性
第一篇文章 荧光膀胱镜相比于普通膀胱镜敏感性从68%提高到92%。 第二篇文章 从77%提高到92%。
荧光膀胱镜技术
光敏剂+荧光膀胱镜 敏感性68%-92%
5-ALA
HAL
Hypericin
19
荧光膀胱镜
不足
20
使用方便、费用低廉、敏感特异的 光敏剂?
21
泌尿系统—膀胱ppt课件

分子式:C26H37NO7 分子量:475.6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白色至类白色的球形小丸。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其症状可为尿急、 尿频、急迫性尿失禁。 规格:(1)2mg(2)4mg
用法用量:
托特罗定缓释胶囊的推荐剂量为4mg,每日一次,用水将药 物完整吞服。根据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该剂量可以减至每日2mg 。
得妥
通用名称: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胶囊 英文名称:Tolterodine L-Tartrate Sustained
Release Capsules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酒石酸托特罗定。其活性成份托特 罗定是一种毒蕈碱受体拮抗剂。酒石酸托特罗定的化学 名称:(-N,N-二异丙基-3-(2-羟基-5-甲苯基)-3-苯丙醇 胺L-氢酒石酸。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膀胱结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主要发生于男性。原发性膀胱结石多由 营养不良所致,现在除了一些边远山区多发于婴幼儿外已不多见。继发性膀 胱结石主要继发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原发性膀胱结石多为单个性,呈卵圆 形,继发性膀胱结石多为草酸钙磷酸钙和尿酸的混合性,为多个较小结石。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常伴有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 过度活动(Detrusor instability, or detrusor overactivity),也可为其它形式 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它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 病变所致的症状。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幻灯片课件

17
储尿期症状多与膀胱疾病有关,如膀胱炎
症、膀胱过度活动、膀胱挛缩等; 排尿期症状多因下尿路梗阻或神经源性因 素有关。
18
膀胱常见疾病
1、膀胱解剖学的变化引起的疾病: 膀胱外翻、膀胱肿瘤、膀胱憩室等;
2、膀胱生理功能的变化引起的疾病: 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源性膀胱、各种 膀胱的炎症、下尿路梗阻等等
12
膀胱的生理功能
13
排尿反射:当膀胱在内压升高15cmH2O
(贮尿250-450毫升)膀胱被动扩张→受刺 激→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冲动沿盆神经传 入→引起脊椎骶段的排尿中枢兴奋(冲动 控制脑干大脑皮层引起排尿反射高级中枢 →产生尿意),条件允许时大脑皮质抑制 解除→排尿反射发生→冲动沿盆神经运动 下传→膀胱逼尿肌收缩→尿液→尿道。
膀胱尖 膀胱底 膀胱体 膀胱颈
8
膀胱后面观
9
膀胱前面观
10
膀胱壁的结构
11
由内向外:粘膜、粘膜下层、逼尿肌和外
膜。
膀胱三角区:膀胱底内面的左、右输尿管
口和尿道内口之间呈三角形区域,此区缺 乏粘膜下组织,直接与肌层紧密相结合, 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粘膜均保持平滑状 态,该部位易患结核、肿瘤。
膀胱的解剖与生理
1
膀胱的解剖
2
膀胱的位置
小骨盆腔的前部 前方:耻骨联合 后方 男性:精囊、输精管 壶腹和直肠 女性:子宫颈和阴道 下方 男性:邻接前列腺 女性:邻接尿生殖膈
3
膀胱空虚及充盈时的位置变化
4
膀胱的动脉
5
6
膀胱的静脉
7
膀胱的形态和分部
膀胱是肌性的囊状器官,容量300~500 ml,贮存尿 液。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充盈时呈卵圆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 二. 保留膀胱的手术 • 对于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或不愿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浸润性膀 胱癌患者,可以考虑行保留膀胱的手术。 施行保留膀胱手术的患者需经过细致选择, 对肿瘤性质、浸润深度进行评估,正确选 择保留膀胱的手术方式,并辅以术后放射 治疗和化学治疗,且术后需进行密切随访。
原位新膀胱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期护理
—— 盛 艳
1
前言
• 膀胱肿瘤(tumor of bladder)是全身比 较常见的肿瘤之一,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 的肿瘤,绝大多数来自于上皮组织,其中 90﹪以上为移行上皮肿瘤。
2
病理
• 1、组织类型: • 上皮肿瘤占95%以上,绝大多数为移行上
皮肿瘤,鳞癌、腺癌各占2﹪左右。 • 2、分化程度可分为Ⅲ级: • Ⅰ级:高分化乳头状癌,低度恶性。 • Ⅱ级:中等分化乳头状癌,中度恶性。 • Ⅲ级:低分化乳头状癌,高恶性
瘘、体液失衡
12
护理目标
• 病人情绪稳定; • 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 体液维持平衡; • 维持正常排尿功能; • 手术并发症发生时,可及时得到防治。
13
护理措施
肿瘤病人 的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 护理常规
除此之外,膀 胱肿瘤病人还 应做好以下护
理。 14
护理措施
• 膀胱肿瘤病人的护理工作:
– 手术前护理 膀胱全切后回肠代膀胱术的病人,进行肠
8
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 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是提高浸润性膀 胱癌患者生存率、避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有 效治疗方法 。该手术需要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 分期、分级、肿瘤发生部位、有无累及邻近器官 等情况,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选择。文献报 道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为 30%~40%,淋巴结清扫范围应根据肿瘤范围、 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和患者情况决定,有条件的 单位还可在术中应用淋巴结检测仪(即手持型伽 马探测器)测定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决定淋巴结 清扫范围。
• 3.光动力学治疗(PDT)利用膀胱镜将激光与光敏剂相结 合的治疗方法。原位癌,控制膀胱肿瘤出血,肿瘤多次复 发,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等情况可以选用。
• 4.术后辅助化疗:膀胱灌注化疗常用阿霉素,表柔比星, 丝裂霉素,吡柔比星等,对于频繁和多发的患者,建议行 卡介苗(BCG)灌注治疗,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道、饮食准备;女病人术前3天开始冲洗阴道, 每天1~2次;做好相关心理护理,教会患者有 效咳嗽排痰保护伤口方法。
15
护理措施
手术后护理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 • 应密切观察和记录左、右输尿管支架管及回肠代膀胱引流
管引流的尿液,以了解双肾及回肠代膀胱功能。输尿管支 架管一般术后2周拔除; • 代膀胱内留置的乳胶管一般术后1周拔除。同时观察和记 录各引流管的引流量和性质,以判断有无内出血发生,引 流管术后2~3天引流液减少时可拔除。 • 应定时测定血电解质浓度和血pH值,以便及早发现和纠 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 2.膀胱刺激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多为晚期表现,少数 广泛原位癌或浸润癌早期即可出现。
• 3.腹部肿块:浸润癌晚期多见,排尿后不消退。 • 4.排尿障碍:三角区及膀胱颈部肿瘤可梗阻膀胱出口,引
起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 5.晚期表现:广泛盆腔转移可出现腰骶部疼痛;阻塞输尿
管可引起肾积水;下肢浮肿,贫血,体重下降,衰弱等。
7
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 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既是诊断方法,又是 治疗手段。手术目的:Ⅰ.切除肉眼可见全部肿瘤。Ⅱ.切 除组织进行病理分级和分期。有报告T1期膀胱癌术后2-6 周再次行TUR-BT,可以降低术后复发概率。
• 2.经尿道激光手术:激光手术可以凝固,也可以气化,其 疗效及复发率与经尿道电切相近,但术前需进行肿瘤活检 以便进行病理诊断。
5
膀胱癌的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 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Ta、T1)的治疗 2.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T3、T4)的治疗
6
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分为以下三组: • 1. 低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 单发、Ta、
G1(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直径<3cm(注:必 须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才是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 癌)。 • 2. 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 多发或高复 发、T1、G3(高级别尿路上皮癌)、Tis。 • 3. 中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 除以上两类 的其他情况,包括肿瘤多发、Ta~T1、 G1~G2 (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直径>3cm等
16
功能锻炼
• 1.保留导尿管的膀胱训练 术后两周左右在留置导尿期间,采用定时开 放导尿管,开始时半小时放尿一次,以后逐渐延长(1h-1.5h-2h), 当膀胱容量150ml左右时即可拔管,在开放导尿管时瞩病人做排尿动 作,主动间歇性增加腹压或用手掌按压下腹部,使尿液流出,并教会 病人做收缩肛门括约肌及仰卧抬臀的动作,每日训练4-6次,每次30 分钟,这些训练有利于建立排尿功能。
10
2019/10/30
11
护理问题
• 1.焦虑或悲哀 与泌尿系肿瘤对生命的威胁、手
术后排尿模式改变有关。 •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癌症慢性消耗、
血尿及放疗、化疗的副作用有关。 • 3.排尿异常:排尿困难或尿潴留、膀胱刺激症状
等 与肿瘤浸润及出血等有关。 • 4.潜在并发症:手术后出血、感染、尿外渗、尿
3
膀胱癌的分期 浸润深度
原位癌Tis——粘膜 Ta——乳头状、无浸润 T1——固有层 T2——浅肌层 T3——深肌层或穿透膀胱壁 T4——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
4
临床表现
• 1.血尿:是膀胱癌的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常表现为 间歇性肉眼血尿,可自行停止或减轻,易给患者造成好转 或已愈的错觉,贻误治疗。出血的多少与肿瘤大小数目及 恶性程度不成比例。
• 2.拔除导尿管后初期排尿锻炼 术后三周左右,导尿管拔出后,开始 进行新膀胱排尿功能锻炼。指导病人有规律的收缩提肛肌和耻骨尾骶 肌,在深吸气的同时收缩,每次收缩维持3s,吸气时放松,每日4-6 次,每次30min内收缩10次,目的是加强提肛肌和耻骨尾骨肌的收 缩力,以提高尿道与新膀胱连接部的张力;同时有规律的锻炼腹肌, 呼气时收缩腹肌,维持3s,吸气时放松,以此类推,每日4-6次,每 次坚持收缩10次,目的是当膀胱胀满时利用横隔和腹肌的收缩,使膀 胱压力增高而引起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