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赋(文言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赏析王粲《登楼赋》

赏析王粲《登楼赋》前言赋体即非文非诗,但兼具诗与散文的特点。
既有散文的铺陈直述,又无严格的量度,并且兼有诗的音韵韵律。
两汉时期,由于政治上史无前例的大一统和经济上的高度繁荣,其统治者的学术思潮和赋考制度的推行,使其深受《诗经》、《楚辞》的影响。
由于先秦纵横家文章风格的熏染和碑志铭文的兴起,终于促成了两汉骚体赋、大赋、小赋的繁盛。
按照刘勰的看法,汉赋可以分为“抒志”与“察物”两大类。
王粲的《登楼赋》是一部著名的小赋,就是以“抒志”为代表的名篇。
一、创作背景王粲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陌生。
王粲出生于东汉末年的山阳高平,且自幼聪颖,十四岁就被当时的大文学家蔡邕所赏识。
这一点在《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中已有记载:王粲“少左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之异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赫,贵重朝廷,宾客盈座,常车骑填卷,阳粱在门,倒履相迎。
”这在那时来看,王粲的才气和履历都能引以为豪。
但就在他才华初显,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董卓乱政”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动乱,民众与百姓立即陷入了颠沛流离,水深火热之中。
初平四年,吕布袭杀董卓后,朝政陷入一片混乱,王粲被迫离开西京长安,前往荆州避难,依附在刘表身边。
但是刘表见他年幼体弱多病,气色不好,未加重用。
那对少年王粲是个极大的打击。
十多年来,他在荆州流寓定居,一直情绪低落,怀才不遇,思乡之情时常充盈在胸中。
而《登楼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二、创作意境这一主题贯穿于整篇《登楼赋》,是作者登楼所见所感的忧愤之情。
其一,作者王粲避难流徙荆州已逾十二年,思乡之情十分深切;二是天下大乱之时,自己空有一身雄韬伟略,却无用武之地,无处施展,正所谓“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谍之莫食”。
整篇登楼赋分为三段,各段意义鲜明,特点突出。
第一段写登楼时所见的平坦宽广的地形和美丽的景色;第二段由景感怀,抒发心中郁结深沉的怀归之情;第三段抒写时光易逝,人情易老,战乱尚未平息,空有雄心壮志而无处施展的愤懑之情。
2020年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新增篇目之十七——登楼赋

四、指出下面的文言句式特点并用翻作译名词,乱世
钟仪幽而楚奏兮(《登楼赋》)
被动句 译文: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
再见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 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这七人大 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 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阻塞)隔兮,涕(眼泪)横坠而弗禁。昔尼父[指孔子]之在陈
兮,有归欤之叹音[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绝粮时感叹:
“归欤,归欤!”]。钟仪[楚人]幽(被囚)而楚奏兮,庄舄[xì]
显而越吟[庄舄身居要职,仍说家乡方言]。人情同于怀土兮,
岂穷(不得志)达(显达)而异心!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译文:(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 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心中思念故乡希望 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 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北方的) 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 高峰所遮蔽。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 测。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昔日孔子在陈国 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 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仍说家乡 越国的方言。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 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斯七子者,于学 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 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 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安 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而 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 河北临漳县西)中,又号“邺中七子”。
岳阳楼记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岳阳楼记一字多义以:1)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2)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嗟夫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尽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而或长烟一空空:.1) 天空浊浪排空2) 消散长烟一空通:1) 顺利政通人和2)通向北通巫峡和:1)和乐政通人和2)和煦春和景明一: 1)一片:一碧万顷2)全:长烟一空3)整个:在洞庭一湖则: 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今义:天气变化)2.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8.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9.作文(古:写文章今:作文)10.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12.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14.越明年【古:及,到;今:越过】15.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16.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17.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18.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整理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

13.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1.通假字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2.古今异义一介书生古义:量词,个今义:介绍,介于千里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屁时维九月古义:在今义:常作“维护”、“维持”之义。
俨骖騑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没有钱,穷困。
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式。
阮籍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肆无忌惮。
盛筵难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谁悲失路之人古义:同情今义:悲伤。
3.一词多义故: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故:旧。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
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地。
4.、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
尽:1.、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
2.、潦水尽而寒潭清尽:没,干。
3.、则智者尽其谋尽:全部用出。
4.、聊乘化以归尽尽:完,尽头。
属: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是。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属:在。
即: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
2.、胡天八月即飞雪即:就3.、且壮士之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即:则。
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数: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4.词类活用①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②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③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④ 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⑤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⑥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⑦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⑧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⑨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⑩雾: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雾一样)⑾骇:川泽纡其骇瞩(使动使……吃惊)5.特殊句式1.、判断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登楼赋赏析

登楼赋赏析作者:王粲;朝代:汉;原文如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翻译: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
(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
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
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
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
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
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
(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
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
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
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
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仍说家乡越国的方言。
北京语言大学古汉语试题

北京语言大学古汉语试题作者:日期: 23 4 52009古代漢語部分簡答 3' *5=15 ‘ 簡介《說文解字》,說明其影響之”、其”都可以做人稱代詞,說明他們用法上的限制 介詞乎”和于”的使用範圍的不同點 解釋月建和三正兩個概念 骈體文和散文語言特點的對比二、準确翻譯下列句子,說明舉重的詞義活用現象 3' *5=15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宗廟之事,如會同,願爲小相焉(北語壓縮了,這道題有點卡,所以記得很清楚)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5、三、準确翻譯下列句子,給讀破的字注音 3' *5=15 ‘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論執政之善否。
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
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
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
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耶?(卷面上确是問号) 翻譯句子和解釋加點詞 3' *5=15 ‘滕公,,,,,,,(雖然),未聞道也 五、句讀和翻譯15 ‘範宣子爲政,諸侯之币重,鄭人病之。
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币,僑也惑之。
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
夫諸侯之賄 聚于公室,則諸侯貳。
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
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将 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
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
《詩》雲:樂隻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 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則令名載而行之, 是以遠至迩安。
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宣子說,乃輕币。
2008北语古代汉语75 '九翻译句子,说明句式的特点 20'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问道百,以为莫己若。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仁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十翻译句子,写出通假字 20' 1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3 / 125、四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爲而已矣。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注音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楼赋原文及翻译注音登楼赋原文及翻译赏析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
汉末三国时期的士人们有不少文采斐然者,他们留下的作品甚至流传后世,有些人就是因为其著作频频被词人提及。
本篇就来看看有哪些诗词提及了王粲的表字。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宋李清照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王粲的表字为“仲宣”,他在《登楼赋》中曾描写过自己凭栏远眺,其中也包含了对于当下际遇的忧虑】《满江红·暮雨初收》宋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王粲在音律方面留下的记载不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他喜好驴鸣之事】《短歌行赠王郎司直》唐杜甫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登楼赋》是王粲创作的名篇,“仲宣楼”这个典故更是频频被词人提及】《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唐杜甫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杜甫有三首诗词都提到了王粲,其中两首用典都是“仲宣楼”,春风回首感受的也是当年王粲的怅然】《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唐杜甫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其实这个“仲宣襟”还是与《登楼赋》有关,源自那句“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敞开衣襟拥抱北风,高处不胜寒呐】《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唐孟浩然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大学语文-登楼赋

冀王道之一平兮3,
3.冀,希望。
假高衢(qú)而骋力4。
4.假,凭借。高衢:大道。
惧匏(páo)瓜之徒悬兮5, 5.《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畏井渫(xiè)之莫食6。
比喻不为世所用。
叁
步栖(qī)迟以徙倚兮7, 6.渫,淘井。《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白日忽其将匿8。
肆
谢
谢
倚曲沮之长洲5。
6.背:背靠,指北面。坟:高。衍:平。广陆:广袤的原野。
背坟衍之广陆兮6,
7.临:面临,指南面。皋隰:水边低洼之地。
壹
临皋(gāo)隰(xí)之沃流7。 沃流:可以灌溉的水流。
北弥陶牧8,
8.弥:接。牧:郊外。
西接昭丘9。
9.昭丘:楚昭王的坟墓,在当阳郊外。
华实蔽野10,
10.华:同“花”。
特点
贰
王粲
请在王此粲处的文添学加地位标题
1.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七子” 之称源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
2.与曹植并称“曹王”。 3.梁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 4.王粲赋今存20多篇,篇帙短小,大多为骚体。《登楼赋》摒弃了汉赋铺张扬 厉的传统写法,以简洁明快的语句,忧愍(min,同“悯”)世道,怀念故乡,热 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来;对自己的坎坷遭遇,也发出了强烈的感慨。赋中写景与抒 情紧密结合,是其一大艺术特色。在抒情小赋的发展过程中,这篇作品具有重要地 位。王粲散文以他为刘表拟的《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和《为刘荆州与袁尚书》比较 著名。
10.涕,眼泪。弗禁,止不住。
悲旧乡之壅(yōng)隔兮9, 11.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