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近年来,中国石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也在不断增长。

我国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

国际市场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原油进口量持续增加。

2017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进口量为8.43亿吨,占全球原油进口量的71%。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2017年消费量为6.54亿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9%。

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预计到2035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1.2亿吨/年,占全球原油进口量的80%。

在国内市场,中国石油价格主要受国际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度的影响。

由于国内油价管制,中国的石油价格并不完全与国际市场价格挂钩,但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仍会对国内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政策制度也是影响国内价格的因素之一。

例如,政府对石油贸易的税收、关税等政策会对石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状分析原油进口增长快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但国内的产量却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中国石油进口量持续增加。

进口源地分布广中国的原油进口源地分布广泛,主要从中东、非洲、俄罗斯等地进口。

中东地区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占总进口量的一半以上;非洲地区和俄罗斯也是中国的主要原油进口地。

进口通道多样中国的原油进口通道多样,除了通过进口港口直接进口原油外,还有通过管道、铁路、公路等不同的运输方式,保证了中国原油进口通道的多样化。

对策建议多元化进口源鉴于主要进口源地的政治、经济、地缘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建议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增加对多种进口源的依赖。

建议中国采取多种途径拓宽原油进口渠道。

可以发展多个海路进口渠道,同时发展空中、地面等进口渠道,保证原油进口的多样化和安全性。

稳定中国石油价格建议中国政府在稳定油价方面加强调控和管理,维护中国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对于市场过热或过低,可以适时调整税负和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市场价格。

中国石油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石油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诸多问题。

1.后备可采储量不足我国油气资源的后备可采储量少,特别是优质石油可采储量不足,缺乏战略接替区,西部和海相碳酸盐岩等区域的勘查一直未能取得战略性突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增加油气产量和满足需求的主要矛盾。

2、风险勘查投入不足基础性、公益性的油气前期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国家公共事业,主要应由政府出资,其成果提供全行业、全社会使用。

近年来,国家对这项工作投入少,缺乏有效的机制,发现性调查评价工作力度不够,基础地质理论研究长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3.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油气资源安全供给保障机制,油气的资源储备和原油及成品油储备,还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

我国国家级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刚刚开始建设,进口安全机制和特殊情况下的石油供应应急机制还不完善。

4.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尽管我国在陆相生油、滚动勘探开发及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开采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总体科技水平还不能适应当前增储上产的需要。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对科技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如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理论和深水钻探,山地地震、难动用储量开发技术等亟待突破。

5.环境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油气长距离输送以及油气加工过程等都会对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有的还非常严重,致使土质严重酸碱化、水质和空气污染,影响了局部地区的土壤和生态环境。

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勘探开发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致力于解决油气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措施1.油气的大力勘探、开发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西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在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川西北等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现。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进口依存度高达70%以上。

其中,原油占据了能源进口的绝大部分。

因此,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概述、现状分析,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分析。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中国的原油进口快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5.654亿吨,同比增长9.5%。

而中国原油出口量较少,2019年共计出口原油33.1万吨,同比下降29.7%。

1、原油进口贸易状况复杂多变中国的原油进口来源地主要为中东、非洲和俄罗斯等地。

其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安哥拉等是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家。

由于国际市场波动大,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原油进口贸易状况异常复杂和多变。

2、中国原油进口成本较高由于中国原油进口量占总量的比例较高,对原油的稳定供应和价格敏感度较高。

由于国内原油产量较低,加之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中国的原油进口成本较高,这也是导致中国用能成本高企的原因之一。

3、随着中国原油进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问题引起重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原油的进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单一的原油进口量已经超过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中的一些成员国。

而原油进口安全问题也随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原油贸易的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

1、进一步加强海外交流与合作为了拓展原油进口市场,中国应密切与海外能源生产国家的联系,积极开展合作,加深友好交流,优化进口渠道。

同时,加强与传统原油供应市场之外的新兴市场的联系,以降低供应风险。

2、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为降低用能成本,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并探索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降低对原油的依赖。

3、加强原油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为应对原油进口贸易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对原油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

关于中国石油消费环节的分析

关于中国石油消费环节的分析

关于中国石油消费环节的分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同时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石油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本文将从中国石油消费的情况、消费渠道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石油消费的情况1. 石油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为6.59亿吨,同比增长3.3%。

其中,汽油和柴油消费量分别为2.65亿吨和2.81亿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84%。

同时,石化产品消费量持续增长,如石化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2. 进口依赖程度高中国的原油需求大部分依赖进口,2019年,中国进口原油总量达5.4亿吨,与国内产量的1.17亿吨相比,进口占比超过80%。

其中,中东国家是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地,其次是俄罗斯和非洲国家。

3. 煤和天然气逐步替代石油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中国正在逐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煤和天然气作为洁净能源被逐步替代石油。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1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9%;煤消费量为3.83亿吨,同比下降0.6%。

二、消费渠道分析1. 交通运输领域交通运输行业是最大的石油消费领域,其石油消费量占石油消费总量的45%左右。

汽车、船舶、航空等交通工具的燃料需求是这一领域石油消费的主要来源。

2. 工业生产领域工业生产领域也是中国的石油消费领域之一。

包括化工行业、冶金行业、纺织行业、建筑行业等。

在这些行业中,石油化工是最耗石油的行业之一,对石油消费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 家庭和商业领域家庭和商业领域也是石油消费的重要领域。

家庭用油主要用于烹饪,如食用油、花生油、调和油等;商业用油则包括食用油、润滑油等。

三、影响中国石油消费的因素1. 国家政策政府的能源政策对石油消费有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鼓励油气产业的发展和石油替代品的推广,同时大力推进环保政策,如提高汽车环保标准、加强工业废气治理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使石油消费量逐渐减少。

中国石油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石油是中国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石油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供需情况、产量、进口依赖度、价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供需情况中国的石油需求一直保持增长态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石油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中国的石油产量并没有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石油自给率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且已经低于50%。

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来满足国内需求。

产量中国的石油产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虽然国内陆上油田的开发仍在进行中,但产量的增长无法弥补消耗的增加。

此外,国内油田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开采难度加大,也限制了国内产量的增长。

进口依赖度由于国内供应短缺,中国的石油进口依赖度居高不下。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超过70%的石油需求依赖进口。

这种高度的进口依赖度使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承受着较大的风险,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价格中国的石油价格一直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的石油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通过控制油价、建设国内储备等手段来稳定石油价格,并减少对外界价格的依赖。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中国石油行业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能源转型,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仍将持续,石油需求仍将继续增加,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之一。

因此,石油行业在提高产能和增加进口渠道等方面仍需努力。

结论中国石油行业面临供需不平衡、进口依赖度高、价格波动等多重挑战。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但仍需加大力度加快能源转型,提高国内产能和进口渠道,以保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能源分析

中国石油能源分析

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分析一、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一)简要回顾与发展现状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成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我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

这十年间我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存在问题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2.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3.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4.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三、中国石油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一)总体思路根据油气资源和经营环境的分析,中国油气发展的战略定位应当是:围绕国家提出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继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要在立足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保持和增加国内石油产量的同时,大踏步走向世界,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全球油气供应体系,以满足中国经济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立足国内——以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为主,在保持合理储量接替和储采结构的条件下,努力增加石油生产,保障国内石油的基本需求。

到2020年,力争国内石油保障程度达到50%左右。

开拓国际——将国家油气战略置于全球大背景下,积极参与分享国外油气资源,积极进入石油交易市场,多种手段发展国际油气贸易,以合理的经济代价,建立长期安全稳定的、全方位的、多渠道的海外油气生产基地和供应渠道,有效弥补国内油气供需缺口。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一直是中国能源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原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国内原油资源有限,因此必须依靠进口来满足巨大的需求量。

中国的原油产量也在不断增加,部分原油出口到国际市场,为国家创造了丰厚的出口收入。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对原油的依赖度较高,进口渠道相对单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国内对原油储备建设的不足也可能在突发情况下影响国家能源安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应当采取多种对策。

多元化原油进口渠道,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提高进口安全性。

加强国内原油储备建设,确保在突发情况下有足够的储备能够应对。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中国原油进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几乎所有的原油需求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原油进口量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进口量逐年攀升。

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地。

中东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原油供应地区,占据了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大部分。

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通过海运方式,陆运和管道运输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一部分份额。

中国的原油进口渠道比较多样化,可以有效降低原油进口的风险。

中国还与一些原油生产国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稳定了原油进口的来源。

中国的原油进口现状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以及对原油供应的依赖程度较高等。

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

2.2 中国原油出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但由于国内原油资源有限,中国的原油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大部分原油需求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中国石油便利之发展现状

中国石油便利之发展现状

一、引言:“汽车驿站”的兴起20世纪初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根据世贸协定我国逐步打开国内市场,其中也包括了国内成品油市场。

在这之前,国内的成品油市场主要是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几大国有寡头企业控制。

但随着市场开放,有着雄厚资金实力、深厚技术功底、丰富经营经验的外资石油企业也以不同形式进入中国,中国的成品油市场的竞争氛围立刻显得激烈起来。

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也是因为看到当时国内加油站服务和销售体系同质化严重以及消费者逐渐增强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国内石油企业拓展思路并学习国外加油站先进经营理念,在加油站内空余场地开起了便利店生意。

2007年,中石油开启了“昆仑好客”。

2008年左右,中石化开始了加油站便利经营,打出了“易捷”品牌,喊出了“汽车驿站生活”的口号,其中海鼎就深入参与中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易捷公司品牌从无到有的过程。

国内的石油企业开始了服务车主,围绕汽车打造零售企业的新路子。

从石油企业开始“汽车驿站”的创建,到现在已经差不多经历了10来年的时间,石油便利到底发展得如何呢?(一)总体情况以中石化易捷为例,中石化全国一共有3万多座加油站,其中适合开便利店并且已经开的大概有25000多座。

2017年全年销售额大概在519.5亿元,同比增长48%;同时门店数量微增0.7%,单店日均销售额大概在5000-6000元左右,单店日均消费人次在30-40人左右,但人均客单非常高,可以到150-180元。

(二)日常经营特色很多有车一族已经或多或少接触石油便利,但是总觉得石油便利有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汽车驿站”有什么特色吗?总结出几点:1.目标顾客群体确定,就是有车一族。

所以除了一些日常的便利商品之外,和汽车相关的业务也进入了石油便利,例如汽车用品(燃油宝、汽车坐垫等)、汽车服务(洗车打蜡)、餐饮服务等。

2.形成自有品牌体系。

由于大国企的地位、能源企业的行业特殊性以及分支机构的广阔分布,使得石油便利在各个地区有着无语伦比的资源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
课程:国际石油经济
1. 海外油气开发现状和展望
(1)综述
隨着中国经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对国外石油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中国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截至2009年,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石油消费预计还将不断增长,而预测国内石油生产量自2020年起将开始下降。

截至2010年3月初,非洲出口中国的石油数量仅占非洲石油出口总量的13%,远远低于非洲出口欧洲和美国的石油数量,非洲出口欧洲和美国的石油数量都占到了非洲石油出口总量的30%以上。

中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仅占世界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总投资的1/16,也同样远远低于欧洲和美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

中国油气公司近两年积极参与海外并购。

、其中,中石油是最大的海外投资者,截至2010年2月,在全球27个国家拥有油气资产,并在49个国家提供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海外重点市场包括非洲、中亚、拉美和中东。

中石油正在从事的90多个海外项目中,有65项涉及油气生产和开发。

2008年,中石油海外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61.2万桶/天和 450百万立万英尺/天。

除了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以外,中石油还投资建设进口油气管线,并希望通过海外并购成为国际化公司。

中国开发银行2009年与中石油签定了一项长期贷款协议,将在5年中向中石油贷款300亿美元以支持中石油的国际化战略。

表1.中国油气公司近两年完成的海外并购
在中东市场,中石油主要投资伊朗和伊拉克。

除了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积极投资海外业务以外,中化集团、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投资公司也开始收购海外资产。

此外,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国公司也开始参与海外油气投资,包括陕西延长石油、振华石油和中国航油等。

表2.中国公司近期签署的几项投资协议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石油已在中亚、非洲、南美、亚太和中东建成5个规模油气合作区。

中石油计划按照5年一个周期,每年选择一个海外油气合作区或其中的一个国家,编发可持续发展报告,反映中石油在境外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中石油于2010年5月下旬表示,将投资4000亿元布局海外,以在未来达到年产2亿吨的海外油气规模,届时中石油一半的产量将来自海外,这相当于大庆油田5倍的产量。

中石油在2009年用于收购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和中亚的炼油厂和石油储备花去了近70亿美元。

这一扩展可与埃克森美孚公司相对应,埃克森美孚公司于2009年12月收购美国天然气生产商XTO 能源公司支付约300亿美元。

中石油表示,每5年、10年,将偶尔有300亿美元的交易,但中石油每年至少有60亿美元交易,这对任何大的石油公司都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5年内,中石油年投资20亿~30亿美元,已计划的投资显然是上了一个台阶。

(2)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海外实施项目分布在中东、俄罗斯、中亚、非洲、亚太和拉美的16个主要产油国和地区,在一些国家,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海外油气储量从无到有,实现大幅度增长。

目前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战略布局基本形成,项目结构趋于合理。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近年来海外油气产量也在快速增长中。

截至2009年公司已经在海外18个国家拥有47个项目。

从2004到2008年间,公司海外权益油产量从20.5万吨跃升至901万吨。

2009年,公司海外油气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

2. 开拓石油进口渠道
2009年,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厄瓜多尔等国签署“贷款换石油”等重大能源合作项目,涉及金额超过400亿美元。

资源国获得了资金,中国也获得了稳定的能源供应。

中国是世界第2大石油消费国,正力求使从中东进口石油实现多样化,将致力于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东非和南美进口石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2009年海外原油加工量为1006万吨,比2008年增加了9.6%。

此外,中石油2009年通过海外石油管道进口了3925万吨原油,同比增加了7%。

(1)俄罗斯
中国与俄罗斯于2009年2月17日签署250亿美元能源合作协议。

作为拓展能源供应协议的一部分,中国开发银行将向罗斯石油公司贷款150亿美元。

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2大石油出口国,俄罗斯将在今后20年内向中国返还供应石油1500万吨油当量/年(30万桶/天)。

(2)拉丁美洲
中国除了已与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和阿根延签署石油合作协议外,最近又与委内瑞拉和巴西签署大型石油合同,中国为多个这类石油项目提供资金以拓展在拉美的地位。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于2009年5月13日表示,在最近几年内,委内瑞拉向中国出口原油将增加到300万桶/天。

2009年委内瑞拉向中国出口原油将达到100万桶/天,目前为40万桶/天。

2008年出口量为38万桶/天。

(3)中东
中国经济的崛起使石油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原油资源有限需大量进口,且大部分仍来自中东地区。

该地区拥有世界近三分之二的储量和较高的储采比,未来仍然是石油增产的中心。

因此,除了非洲和俄罗斯外,中东依然是今后中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地。

(4)中缅原油管道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9年6月19日确认,与缅甸正式签署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谅解备忘录。

该原油管道项目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初步成型,有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随着中缅油气管道的落实,我国西北、西南、东北、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初步成型。

图1.四大油气战略通道示意图
3. 加快收购海外石油资产及石油开发步伐
(2)收购与开发案例
1)非洲中国的一些石油公司受到国家外汇储备第一次达到2万亿美元的鼓舞,正在加快涉足非洲石油资产的购置,对百年来主导非洲大陆矿产的一些欧洲大公司进一步构成了挑战。

中石油是进入非洲的第一家中国公司,而其他两家石油公司:中石化和中海油也已进入。

其中,这些公司的非洲石油产量占到中国从该地区进口石油量的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中石化)在安哥拉拥有规模资产,是主要的生产商之一。

2)南美和拉美
目前,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已成为中国三个主要的石油进口地区。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国将着眼于其他地区如南美。

a .厄瓜多尔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中石油)于2009年7月17日与南美厄瓜多尔签约进口石油合同,将在两年内购买9.6万桶/天石油,使中国进口油源实现多样化,以保证可持续的供应。

b.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是欧佩克成员和拉美最大的石油出口国。

截至2010年2月,委内瑞拉向中国供应石油40万桶/天,到2013年委内瑞拉将向中国出口石油100万桶/天,这将相当于其现在向美国的出口数量。

c. 巴西
2010年4月14日,中国第二大国有石油企业中石化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手中购买两处海上石油区块的权益,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巴西期间签署的合作协议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